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保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1
作者 任红星 王雨欣 +2 位作者 易凡丰 赵宝建 袁才登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5-372,共8页
针对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存所在的环境问题,选取两种常用的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分别与两种绿色环保型非离子乳化剂腰果酚聚氧乙烯醚和异十三醇聚氧乙烯醚(X-100)进行复配,得到不同的乳化剂复... 针对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存所在的环境问题,选取两种常用的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分别与两种绿色环保型非离子乳化剂腰果酚聚氧乙烯醚和异十三醇聚氧乙烯醚(X-100)进行复配,得到不同的乳化剂复配体系。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聚合物乳液,探究了复合乳化剂种类、阴/非离子乳化剂比例以及乳化剂用量对水性聚合物乳液的稳定性及乳胶膜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ES与X-100的比例为1∶2且用量为单体总量的2%(质量分数)时,所得到的苯丙共聚乳液综合性能最佳。此时乳液聚合的单体转化率96%以上,凝胶率低于0.5%,乳胶粒平均粒径为123 nm,乳液稳定性良好,尤其是钙离子稳定性优异,乳胶膜的吸水率为2.48%,水接触角为76.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剂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乳液 乳液聚合 钙离子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法合成透明的纳米级苯-丙微乳液 被引量:12
2
作者 柯昌美 汪厚植 +3 位作者 周鹏 鄢永普 赵惠忠 李轩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3-116,共4页
采用自制的属于Gemini型的特殊表面活性剂KD-1用于苯-丙微乳液的聚合研究,结果表明,只需用0.95%~1.60%的单一阴离子型乳化剂KD-1就可得到较高固含量(30%~50%)的透明的纳米级苯-丙微乳液,并保持微胶乳平均粒径40nm~60nm。较之常规苯-... 采用自制的属于Gemini型的特殊表面活性剂KD-1用于苯-丙微乳液的聚合研究,结果表明,只需用0.95%~1.60%的单一阴离子型乳化剂KD-1就可得到较高固含量(30%~50%)的透明的纳米级苯-丙微乳液,并保持微胶乳平均粒径40nm~60nm。较之常规苯-丙乳液,粒径小,最低成膜温度(MFT)有所降低,而玻璃化温度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乳液 微乳液 高固含量 最低成膜温度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三元无皂乳液共聚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建 黄凯兵 +2 位作者 赵上元 任丹凤 彭秀琴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47-1252,共6页
对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三元无皂乳液聚合体系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聚合体系中丙烯酸用量、中和度和过硫酸钾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单体转化率、乳胶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并对乳胶粒子的成核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聚... 对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三元无皂乳液聚合体系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聚合体系中丙烯酸用量、中和度和过硫酸钾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单体转化率、乳胶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并对乳胶粒子的成核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聚合体系中丙烯酸钠起反应型乳化剂的作用,在丙烯酸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0%、体系pH为5.6时,可制得稳定的乳液;在中和度一定的条件下,单体转化率随丙烯酸和过硫酸钾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体系以均相成核方式为主,乳胶粒子的分散系数小于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丙烯酸 无皂乳液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乳液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振国 韩业 +3 位作者 周超 张明耀 任仲佳 张会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15,共4页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异丙苯过氧化氢/硫酸亚铁/焦磷酸钠/葡萄糖(CHP/FES/SPP/Dx)引发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核壳乳液聚合。系统研究了引发体系的引发机理以及各组分的量及配比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聚合速率和转化率随...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异丙苯过氧化氢/硫酸亚铁/焦磷酸钠/葡萄糖(CHP/FES/SPP/Dx)引发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核壳乳液聚合。系统研究了引发体系的引发机理以及各组分的量及配比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聚合速率和转化率随CHP或Dx量增加而提高;恒定CHP和Dx量及SPP/Fe2+质量比,聚合速率和转化率随着SPP、Fe2+量增加先迅速增加后变化不大;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聚合物乳胶粒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 氧化还原体系 聚合反应速率 粒子形态和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丙-苯乳液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霍东霞 刘大壮 孙培勤 《涂料工业》 CAS CSCD 1999年第3期4-6,共3页
实验证明,根据粒子设计所制备的丙-苯乳液为核壳型复合乳液,且该乳液具有很好的结构稳定性。研究了乳化剂、引发剂、滴加速度等对聚合反应的影响。讨论了软、硬单体配比、丙烯酸含量及交联剂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乳液聚合 核壳型 -丙乳液 苯乙烯 涂料 涂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纳米级苯乙烯-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制备 被引量:4
6
作者 柯昌美 汪厚植 +3 位作者 周鹏 鄢永普 赵惠忠 李轩科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33-1136,共4页
采用自制的属于Gemini型的特殊乳化剂KD-1用于苯乙烯丙烯酸酯微乳液的聚合。研究了反应温度、乳化剂用量和单体含量对微乳液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只使用质量分数为0 95%~1 60%的单一阴离子型乳化剂KD-1就可得到较高固含量(质量分数为... 采用自制的属于Gemini型的特殊乳化剂KD-1用于苯乙烯丙烯酸酯微乳液的聚合。研究了反应温度、乳化剂用量和单体含量对微乳液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只使用质量分数为0 95%~1 60%的单一阴离子型乳化剂KD-1就可得到较高固含量(质量分数为30%~50%)的透明纳米级苯乙烯丙烯酸酯微乳液,并保持微胶乳平均粒径为40~60nm。与常规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相比,其粒径小,最低成膜温度有所降低,而玻璃化转变温度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 微乳液 固含量 成膜温度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组分常温交联型环氧-苯丙乳液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汪新民 王国建 《涂料工业》 CAS CSCD 1998年第7期15-16,20,共3页
采用核壳乳液聚合,并在核中加入供交联环氧树脂,合成单组分常温交联环氧-苯丙乳液。讨论了引发剂品种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以及单体和树脂的用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交联 转化率 涂料 性能 乳液聚合 苯乙烯 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乳化体系中“核-壳”结构苯丙乳液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小华 杨春明 +2 位作者 蒋敏 尹成杰 邓翠芬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1-47,共7页
在阴离子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两性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与自制改性炔二醇活性剂(R-DDTM)组成的三元复配乳化体系中,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苯丙乳液。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核-壳单体质量比、壳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在阴离子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两性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与自制改性炔二醇活性剂(R-DDTM)组成的三元复配乳化体系中,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苯丙乳液。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核-壳单体质量比、壳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及成壳聚合反应温度对核-壳结构苯丙乳液性能的影响。借助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激光粒度分析(DLS)及差示扫描量热(DSC)等手段对核-壳结构苯丙乳液的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元乳化剂体系制备的苯丙乳胶粒子呈球形核-壳结构,粒径为100 nm左右,且乳胶粒子单分散性良好;当核-壳单体质量比为1:1,成壳聚合反应温度为80℃时制备的硬核软壳型苯丙乳液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和较强的稳定性,其乳胶胶膜耐水性良好,吸水率较低,光泽度及透明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乳化体系 -壳结构 苯丙乳液 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蒙脱土复合乳液制备及涂层耐蚀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葛金龙 詹新举 +1 位作者 高洪成 郭彪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8-50,共3页
通过半连续乳液聚合法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和蒙脱土为主要原料合成了苯丙乳液/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透射电镜表征了粒子的形貌,表明乳液胶粒呈球形,粒径分布范围约为110nm;XRD表征改性乳液的结构,表明苯丙乳液插层到蒙脱土层间形成插层... 通过半连续乳液聚合法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和蒙脱土为主要原料合成了苯丙乳液/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透射电镜表征了粒子的形貌,表明乳液胶粒呈球形,粒径分布范围约为110nm;XRD表征改性乳液的结构,表明苯丙乳液插层到蒙脱土层间形成插层与部分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TG、DTG表征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表明与苯丙乳液相比,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提高了22℃,2%质量分数蒙脱土改性乳胶膜最大分解速率温度提高了16℃;Tafel极化曲线表征改性前后涂层在钢材基板上的耐腐蚀性,不同质量分数的复合乳液的腐蚀电位均有不同程度的正移,2%蒙脱土质量分数改性的乳液耐蚀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乳液 蒙脱土 改性 耐腐蚀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茂元 仇立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65-968,共4页
Nanosize styrene-acrylate micro-emulsion was synthesized using semi-continuous se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method,with hard monomers of styrene and methyl methacryiate,soft monomer of n-buty1 acryiate,function monome... Nanosize styrene-acrylate micro-emulsion was synthesized using semi-continuous se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method,with hard monomers of styrene and methyl methacryiate,soft monomer of n-buty1 acryiate,function monomers of acrylic,α-methyl acrylic acid and N-methyloacry amide,complex emulsifier of SDS and OP-10.The structure of the copolymer was characterized by IR and TEM.The influence of the main factors such as ratio of soft and hard monomers,function monomers,and ratio of an-ionic and non-ionicemulsifiers on properties of emulsion was investigated.The optimal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丙烯酸酯 微乳液 种子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羟甲基甘脲改性苯丙乳液防水涂料的制备与性能
11
作者 李泽雨 张冰 +3 位作者 晏石林 刘仕琪 李玲欢 余剑英 《材料科学与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8,共7页
为提高苯丙乳液防水涂料的耐水性和抗老化性能,采用四羟甲基甘脲对苯丙乳液进行改性,制备了四羟甲基甘脲改性苯丙乳液防水涂料。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对改性苯丙乳胶膜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测试了不同含量四羟甲基... 为提高苯丙乳液防水涂料的耐水性和抗老化性能,采用四羟甲基甘脲对苯丙乳液进行改性,制备了四羟甲基甘脲改性苯丙乳液防水涂料。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对改性苯丙乳胶膜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测试了不同含量四羟甲基甘脲改性苯丙乳液防水涂膜的吸水率、低温柔性以及热和紫外老化前后的力学性能,并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涂膜的拉伸断面,研究了四羟甲基甘脲含量对苯丙乳液防水涂料的力学性能、低温性能、吸水率、老化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FT-IR和TG结果表明,四羟甲基甘脲和苯丙乳液中的羧基发生了化学交联反应,提高了苯丙乳液涂膜的热稳定性;SEM结果表明四羟甲基甘脲改性明显减少了苯丙防水涂膜拉伸断面的孔洞;随着四羟甲基甘脲含量的增加,苯丙乳液防水涂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低温柔性表现为先提高后降低,吸水率则先降低后增大,热和紫外老化后丙苯乳液防水涂膜的拉伸强度保持率和断裂伸长保持率均明显提高,这表明采用四羟甲基甘脲改性可有效提高苯丙乳液防水涂料的拉伸性能、耐水性、低温柔性和抗老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水涂料 苯丙乳液 四羟甲基甘脲 耐水性 抗老化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再分散乳胶粉用NMA-苯丙乳液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利庄 司徒粤 +2 位作者 蓝仁华 夏正斌 陈焕钦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60,共4页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为主要原料,DSB为乳化剂,KPS为引发剂,通过引入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MAA)和交联性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合成了低温成膜性好、干燥再分散性优异的苯丙...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为主要原料,DSB为乳化剂,KPS为引发剂,通过引入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MAA)和交联性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合成了低温成膜性好、干燥再分散性优异的苯丙乳液,并采用喷雾干燥工艺制得水分散性聚合物乳胶粉。研究了乳化剂补加量、NMA添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当补加乳化剂量为单体总量的0.33%,NMA用量为单体总量的1%时,可制得综合性能良好苯丙乳液和再分散良好的乳胶粉。以制成的可再分散苯丙乳胶粉配制干粉乳胶涂料,漆膜断面的SEM图表明,再分散乳胶粉对颜填料起到很好的黏接作用,形成结构致密的乳胶漆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分散乳胶粉 NMA交联单体 乳液聚合 耐水性 苯丙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羟乙基丙烯酰胺交联改性核壳苯丙乳液的制备及涂膜性能 被引量:8
13
作者 沈慧芳 罗文凤 朱延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17,共6页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稳定的自交联核壳型苯丙乳液。考察了软硬单体配比、N-羟乙基丙烯酰胺(HEMAA)用量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初步探讨了HEMAA的改性机理。结果发现,当软硬单体配比m(St)∶m(BA)=2∶1,HEMAA添加量占主单体1%时...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稳定的自交联核壳型苯丙乳液。考察了软硬单体配比、N-羟乙基丙烯酰胺(HEMAA)用量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初步探讨了HEMAA的改性机理。结果发现,当软硬单体配比m(St)∶m(BA)=2∶1,HEMAA添加量占主单体1%时,合成乳液聚合稳定性高,涂膜耐水性和热稳定性良好。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分析表明,HEMAA接枝到共聚物分子上且有明显的核壳结构;涂膜接触角及热重分析表明,涂膜的疏水性及热稳定性增强,水在涂膜上的接触角较改性前提高了5.26°,苯丙乳胶膜在实验条件下失重5%时,分解温度提高了58.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羟乙基丙烯酰胺 核壳结构 苯丙乳液 涂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苯丙乳液最低成膜温度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奕 袁志 +1 位作者 阚成友 刘德山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5-37,共3页
采用半连续法制备了稳定的有机硅 -苯丙乳液 ,研究了软硬单体配比和有机硅单体含量对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 (Tg)和乳液最低成膜温度 (MFT)的影响 ;并选用 3种成膜助剂 (TXL、DPD和二乙二醇二乙醚 )分别考察了成膜助剂的种类和用量对乳... 采用半连续法制备了稳定的有机硅 -苯丙乳液 ,研究了软硬单体配比和有机硅单体含量对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 (Tg)和乳液最低成膜温度 (MFT)的影响 ;并选用 3种成膜助剂 (TXL、DPD和二乙二醇二乙醚 )分别考察了成膜助剂的种类和用量对乳液产品MFT的影响。结果表明 ,共聚物Tg 和乳液的MFT呈较好的线性关系 ,该乳液体系MFT/Tg 约为 0 97;乳液产品的MFT随成膜助剂用量的增加而大幅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 苯丙乳液 成膜助剂 玻璃化温度 成膜温度 半连续法 乳液共聚 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苯丙乳液-石蜡-凹凸棒石复合包膜尿素缓释效果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雁 彭书传 +1 位作者 陈天虎 周正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9708-9710,共3页
[目的]改进苯丙乳液-石蜡-凹凸棒石复合包膜尿素的生产技术。[方法]通过分别改变各种包膜材料(苯丙乳液、石蜡和凹凸棒石粉末)的用量、干燥时间以及干燥温度,制得不同的苯丙乳液-石蜡-凹凸棒石复合包膜尿素,并且利用水浸泡试验研究制... [目的]改进苯丙乳液-石蜡-凹凸棒石复合包膜尿素的生产技术。[方法]通过分别改变各种包膜材料(苯丙乳液、石蜡和凹凸棒石粉末)的用量、干燥时间以及干燥温度,制得不同的苯丙乳液-石蜡-凹凸棒石复合包膜尿素,并且利用水浸泡试验研究制得的不同包膜尿素在水中的溶解特征。[结果]苯丙乳液-石蜡-凹凸棒石复合包膜尿素的制备最佳工艺参数为:每包膜100克尿素,石蜡用量为20 g,凹凸棒石粘土用量为3 g,苯丙乳液用量为50~60 ml,干燥温度为60℃,干燥时间为120 min。[结论]各种膜材料用量、干燥时间以及干燥温度均影响着该复合包膜尿素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乳液 石蜡 凹凸棒石 包膜尿素 干燥时间 干燥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羟甲基丙烯酰胺自交联乳液的合成及其交联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海侨 廉芒芬 李效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7-190,共4页
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自交联丙烯酸乳液的交联固化条件目前有不同的报道。以NMA为交联单体,设计合成了一种自交联的苯丙乳液,研究了NMA用量、链转移剂十二硫醇,以及热处理条件等因素对乳液及其乳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NMA在乳... 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自交联丙烯酸乳液的交联固化条件目前有不同的报道。以NMA为交联单体,设计合成了一种自交联的苯丙乳液,研究了NMA用量、链转移剂十二硫醇,以及热处理条件等因素对乳液及其乳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NMA在乳液聚合过程中就可以通过链转移反应而生成交联结构;一定用量的十二硫醇可以有效阻止聚合过程中NMA之间的交联反应;NMA乳液为高温自交联体系,在室温下基本不发生交联反应,110℃以上才能有效交联。对乳胶膜性能的研究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乳胶膜的交联度、接触角和拉伸强度均相应增大,而断裂伸长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羟甲基丙烯酰胺 自交联 苯丙乳液 交联反应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氯甲基苯乙烯-丙烯酸的胶乳微球共聚合 被引量:2
17
作者 章贤明 孙宗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3-16,共4页
采用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方法,研究了苯乙烯-氯甲基苯乙烯-丙烯酸胶乳微球的共聚合反应,探索了影响聚合反应的因素和规律,改善了微球的性能,有效地控制了微球的聚合稳定性和粒子形态,制备出单分散性好、表面清洁的胶乳微球。
关键词 苯乙烯 丙烯酸 乳液共聚合 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官能团交联剂改性苯乙烯-丙烯酸乳液的制备及其防腐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卞政 方永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6-179,共4页
分别考察了三羟甲基丙烷-三(3-吖丙啶基丙酸酯)(XR-100)、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3种三官能团交联剂对苯乙烯-丙烯酸乳液粒径、相对分子质量、交联度、玻璃化转变温度、耐水性和耐腐蚀性的影响... 分别考察了三羟甲基丙烷-三(3-吖丙啶基丙酸酯)(XR-100)、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3种三官能团交联剂对苯乙烯-丙烯酸乳液粒径、相对分子质量、交联度、玻璃化转变温度、耐水性和耐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苯乙烯-丙烯酸乳液的相对分子质量、交联度和耐水性均随着3种交联剂用量增加而提高;以双键自由基聚合交联的TMPTMA和TAIC交联剂可以显著地提升苯乙烯-丙烯酸乳液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及耐腐蚀性能;以官能团缩聚交联的XR-100交联剂无法形成致密网络结构且消耗羧基,导致涂层附着力下降,不适用于苯乙烯-丙烯酸乳液防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丙烯酸乳液 三官能团交联剂 交联度 防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丙烯酸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共振光散射性质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红旗 汪乐余 +2 位作者 李玲 夏婷婷 王伦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7-199,共3页
Poly(styrene-acrylic acid)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emulsifier-fre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under ultrasonic irradiation and characterized by IR and 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diameter of the nanopar... Poly(styrene-acrylic acid)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emulsifier-fre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under ultrasonic irradiation and characterized by IR and 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diameter of the nanoparticles is 9 nm. The resonance light scattering peak was at 340 nm and it was greatly enhanced by protein. The nanoparticles are stable, water-soluble and bioactivity. A high sensitive RLS probe for protein determination was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丙烯酸 无皂乳液聚合 超声辐射 纳米粒子 共振光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可再分散苯-丙乳胶粉的干燥温度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银萍 沈慧芳 +1 位作者 柯志烽 夏正斌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52,60,共6页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苯-丙可再分散乳胶粉。探讨了干燥室进口温度对制备苯-丙可再分散乳胶粉及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干燥空气的温度对乳胶粉的外观、粒径、含水率、再分散性、成膜性能、吸水率有较大影响。干燥温度升高,可再分散...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苯-丙可再分散乳胶粉。探讨了干燥室进口温度对制备苯-丙可再分散乳胶粉及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干燥空气的温度对乳胶粉的外观、粒径、含水率、再分散性、成膜性能、吸水率有较大影响。干燥温度升高,可再分散乳胶粉含水率降低,再分散液粒径减小,再分散性、成膜性都变好,吸水率提高。但温度过高(160℃)和过低(100℃)会使乳胶粒子在干燥过程中形成粒径较大的聚合物颗粒,导致粉体滤渣含量增加,对于苯-丙乳液来说,适当的喷雾干燥温度是120~140℃。红外光谱图表明:在100~160℃下的干燥没有明显改变乳胶粒子的分子结构。SEM图分析表明:干燥温度越高,再生膜越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乳液 可再分散乳胶粉 喷雾干燥温度 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