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西方人调查记中的彝族服饰文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林儒凡 王雨萍 夏帆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6,共9页
目前关于西南彝族服饰的研究各地区进展差异明显,缺乏系统性。本研究旨在通过梳理近代西方调查者对中国西南彝族的记录,将近代的彝族服饰按照地域分为三大区域:大小凉山区域、云南红河流域,云南三江流域及金沙江流域。结合国内的本土文... 目前关于西南彝族服饰的研究各地区进展差异明显,缺乏系统性。本研究旨在通过梳理近代西方调查者对中国西南彝族的记录,将近代的彝族服饰按照地域分为三大区域:大小凉山区域、云南红河流域,云南三江流域及金沙江流域。结合国内的本土文献和田野调查资料,深入考析彝族服饰在不同地区的特点及其异变,并探讨这些差异背后所体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通过将西方与本土资料结合互证,研究认为近代时期,彝族服饰在三大地理区域呈现显著差异,体现了各区域经济、文化影响与社会融合程度的不同,其中大凉山地区保留较多传统元素,红河流域受汉文化与外来文化影响较深,三江及金沙江流域则展现出中间态。服饰多样性与时代变迁反映了彝族文化的演进和社会文化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西方人调查记 彝族服饰 四川凉山 云南地区 服饰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索绪尔符号学视域下的彝族羊角纹样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郑崇辛 王群山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8-124,共7页
彝族羊角纹样是彝族纹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强烈的“纹样符号”属性。本文在索绪尔符号学视域下,采取相关文献与实物互证的方法,通过考证彝族羊角纹样形状的历史演变、归纳其组织结构特征、总结色彩运用规律,进而探究彝族羊角纹样发... 彝族羊角纹样是彝族纹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强烈的“纹样符号”属性。本文在索绪尔符号学视域下,采取相关文献与实物互证的方法,通过考证彝族羊角纹样形状的历史演变、归纳其组织结构特征、总结色彩运用规律,进而探究彝族羊角纹样发展成因及文化脉络。研究发现:彝族羊角纹样具有形状上均衡协调、结构适势而为和色彩对立统一的外在能指特征;其所指层面则表明彝族羊角纹样是彝族财富和吉祥的象征,不仅承载彝族羊图腾崇拜的民风民俗,还蕴含了深层次的万物雌雄观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羊角纹样 索绪尔符号学 形状 结构 色彩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妇女乡村振兴主体性作用发挥的主要制约因素透视——基于四川省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妇女乡村振兴主体性作用调研 被引量:1
3
作者 毛平 张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226-228,232,共4页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妇女作为凉山彝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还存在着以下问题:社会流动滞缓,发展意识滞后于乡村振兴的主体性发展要求;社会教育...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妇女作为凉山彝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还存在着以下问题:社会流动滞缓,发展意识滞后于乡村振兴的主体性发展要求;社会教育促进弱,产业发展能力与乡村产业发展主体性要求不相适应;社会参与不足,政治参与不能满足乡村治理的主体性要求;社会地位制约,家庭及社会建设主体性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必须高度重视,坚持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有机统一;积极应对,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组织,重视法治及社会支持,保证彝族地区农村妇女乡村振兴主体性作用的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妇女 乡村振兴 彝族 凉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的“地界”(mu ddix):小凉山彝族家支的分化与整合
4
作者 杨铭君 李建明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152,156,共13页
家支制度被认为是凉山彝族社会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向内凝聚了血缘共同体的团结,向外抵御了共同体潜在的风险。因此,一般认为家支仅仅是以血缘世系为纽带进行整合的。通过对近代以来云南小凉山的考察发现,在有“等级团结”关系的... 家支制度被认为是凉山彝族社会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向内凝聚了血缘共同体的团结,向外抵御了共同体潜在的风险。因此,一般认为家支仅仅是以血缘世系为纽带进行整合的。通过对近代以来云南小凉山的考察发现,在有“等级团结”关系的彝族社会中,家支具有延展性,它既指一个具有血缘世系纽带的群体,也指具有等级涵盖关系的家支联合体。在本土概念中将其归纳为“地界”(mu ddix)。“地界”是指在小凉山彝族社会内部以诺伙家支为名号,诺伙、曲诺、阿加和呷西这三层身份关系为基础,以家支地界利益为最高原则来组成和维系共同体运转的法权机制,以此来讨论小凉山彝族社会中的家支构成关系、运转逻辑与分化原则。只有理解了“地界”中家支分化与整合的关系才能真正厘清小凉山彝族社会运行的基本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界 家支 小凉山 彝族 社会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账与礼:礼的义务性与表达性的转换与过渡——基于滇南HW村葬礼礼簿的研究
5
作者 吴鹏 刘荣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116,共11页
礼物交换被认为是人类普遍的互惠形式,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通过礼物流动来缔结和维系。在对滇南HW村葬礼的多次田野调查中发现,一场葬礼中明确命名并登记在册的礼簿包括“柴账”“自带口粮账”“老账”“新账”“祭账”五种。这五种... 礼物交换被认为是人类普遍的互惠形式,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通过礼物流动来缔结和维系。在对滇南HW村葬礼的多次田野调查中发现,一场葬礼中明确命名并登记在册的礼簿包括“柴账”“自带口粮账”“老账”“新账”“祭账”五种。这五种礼簿对应着与邻里、村落、宗亲、姻亲及祖先的互惠关系。对礼簿的细分是当地集体互助治丧习俗的产物,集体互助治丧习俗建构的权利与义务体系,使特定互惠圈中礼的流动超越了表达性而呈现出明确的义务性特征。随着集体互助治丧逐渐被家庭治丧所取代,礼的义务性逐渐向表达性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阿细人葬礼 礼簿 义务性 表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彝族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孙逊 段晓梅 樊国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888-4890,共3页
该研究选取彝族文化中民族传说、色彩崇拜、图腾崇拜、彝文字、民族植物5个元素为彝族文化在园林中应用的具体研究对象,探讨了将这5个民族文化元素应用于现代园林设计中的方法,期望为在今后设计中融入民族性、地域性、现代性的园林景观... 该研究选取彝族文化中民族传说、色彩崇拜、图腾崇拜、彝文字、民族植物5个元素为彝族文化在园林中应用的具体研究对象,探讨了将这5个民族文化元素应用于现代园林设计中的方法,期望为在今后设计中融入民族性、地域性、现代性的园林景观特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设计 民族文化 彝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基诺族精神分裂症患病率的30年随访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杨晓斌 康传媛 +3 位作者 李秋媛 刘小彦 李培凯 杨建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69-472,共4页
目的了解2009年基诺族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并了解其近30年的患病率变化趋势。方法 2009年对基诺族44个自然村总计10610人进行单纯整群随机抽样,对实际抽样的1984人进行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调查。采用一般健康问卷12项(12-item ge... 目的了解2009年基诺族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并了解其近30年的患病率变化趋势。方法 2009年对基诺族44个自然村总计10610人进行单纯整群随机抽样,对实际抽样的1984人进行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调查。采用一般健康问卷12项(12-item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GHQ-12)进行筛查,依据GHQ-12得分按比例抽取危险人群,采用SCID-I/P工具进行面检并作出诊断。同时,对有精神分裂症患病线索资料的个体进行入户访谈,其中包括既往流行病学调查中已诊断的33例精神分裂症病例。比较两种调查方法得到的精神分裂症患病率,对近30年来的精神分裂症患病率进行掊2趋势检验。结果线索调查中精神分裂症的终生和时点患病率、年发病率均高于抽样调查,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索调查结果显示,基诺族精神分裂症终生患病率0.37%(39/10610),时点患病率0.27%(29/10610),男性均高于女性(掊2=10.27,P<0.01;掊2=8.02,P<0.01)。近10年新发病例12例,其中近一年新发病1例,年发病率9.43/10万(1/10610)。与1979年、1989年、1999年比较,基诺族30年来的精神分裂症的终生患病率和时点患病率并无明显变化(掊2=0.18,P>0.05;掊2=0.18,P>0.05)。结论基诺族精神分裂症终生患病率及时点患病率近30年来无明显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诺族 精神分裂症 患病率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未来趋势——以彝族为例 被引量:19
8
作者 孙德朝 张兴富 庞元宁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48,共4页
以彝族作为西部少数民族个例,对彝族传统体育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描述,认为彝族传统体育研究难以深入的主要症结在于人们试图用现代体育的构建框架去审视彝族传统体育的特征,而忽略其自身和彝族传统文化不可剥离的粘附特征。针对彝族传... 以彝族作为西部少数民族个例,对彝族传统体育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描述,认为彝族传统体育研究难以深入的主要症结在于人们试图用现代体育的构建框架去审视彝族传统体育的特征,而忽略其自身和彝族传统文化不可剥离的粘附特征。针对彝族传统体育在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提出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应依托民族文化背景,立足于以往对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认识和探讨,这样才能抓住机遇,促进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民族传统体育 彝族传统体育 研究现况 功能价值 研究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游客期望和感知的民族节庆旅游研究——以凉山彝族火把节为例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玉臻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74-79,共6页
作为民族旅游发展的领跑者,民族节庆旅游肩负着振兴民族文化和民族经济的历史使命,成为旅游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研究热点。但目前此领域定量研究基本还是空白。通过彝族火把节游客期望和感知的分析,可看出现代民族节庆旅游中游客需求趋势... 作为民族旅游发展的领跑者,民族节庆旅游肩负着振兴民族文化和民族经济的历史使命,成为旅游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研究热点。但目前此领域定量研究基本还是空白。通过彝族火把节游客期望和感知的分析,可看出现代民族节庆旅游中游客需求趋势。民族节庆旅游需要经历一次由文化表层展示型旅游向集文化、娱乐和参与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节庆旅游 彝族火把节 期望 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偷”的逻辑:四川凉山G县彝区矿产资源的分割与重构 被引量:5
10
作者 代启福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偷"普遍被视为一种违反社会秩序的行为,甚至具有罪与罚的情感特点,其行为应该受到惩罚。但在人类学的研究范式里,研究者通常会将"偷"的概念和行动纳入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进行过程分析,以阐释"偷"的在场... "偷"普遍被视为一种违反社会秩序的行为,甚至具有罪与罚的情感特点,其行为应该受到惩罚。但在人类学的研究范式里,研究者通常会将"偷"的概念和行动纳入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进行过程分析,以阐释"偷"的在场与不同的逻辑。通过对四川凉山G县彝人"偷"矿进行人类学视角的研究可以发现,"偷"是一个文化相对、概念复杂且意义流动的社会概念和行动实践。在现代社会中,矿产资源的"国有"属性与民族观念中的"自然"属性之间的结构性张力是导致彝人"偷"矿的主要原因。因此,对"偷"进行人类学研究,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消极概念背后的情感诉求与文化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 彝族 矿产资源 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彝族苏尼与北方萨满的比较研究及方法论启示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钱华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23-28,共6页
彝族苏尼与北方萨满在宗教观念、法事活动、传承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相似性。以所地彝族苏尼为调查对象,结合前人苏尼、萨满研究成果,指出苏尼可以归结在广义萨满教宗教文化类型中。苏尼研究需借鉴萨满教研究成果,同时加强苏尼研究的基... 彝族苏尼与北方萨满在宗教观念、法事活动、传承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相似性。以所地彝族苏尼为调查对象,结合前人苏尼、萨满研究成果,指出苏尼可以归结在广义萨满教宗教文化类型中。苏尼研究需借鉴萨满教研究成果,同时加强苏尼研究的基础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苏尼 萨满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人类学视角下水西彝族土司建筑的基因解读 被引量:6
12
作者 杜春兰 常贝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1年第2期125-131,共7页
物质空间的特征是一种由内在文化基因决定而呈现出来的显性性状,传统地域性建筑是特定时代和地区的产物,其营建活动在“文化基因”传递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本文以文化人类学作为理论视角,借以“文化基因”的概念,以水西“土司建... 物质空间的特征是一种由内在文化基因决定而呈现出来的显性性状,传统地域性建筑是特定时代和地区的产物,其营建活动在“文化基因”传递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本文以文化人类学作为理论视角,借以“文化基因”的概念,以水西“土司建筑”这一地域性建筑为例,探讨物质空间背后的建筑文化动因,再抽取三个层面的文化基因进行隐含基因和显性性状之间的互推互证,为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研究建筑内部的文化基因提供一个参考范式,对于全面认识土司建筑这一传统地域性建筑以及对其的保护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人类学 土司建筑 文化基因 水西彝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彝族妇女婚育观念变迁研究——基于对云南姚安县大河口乡涟水村的调查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丽虹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1-87,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全方位的社会变迁,婚育观念随着社会变迁而变迁。以云南姚安县大河口乡涟水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发现彝族妇女传统婚育观念正在经历从族内婚到族外婚、从早婚到适时结婚、从"多子多福"到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全方位的社会变迁,婚育观念随着社会变迁而变迁。以云南姚安县大河口乡涟水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发现彝族妇女传统婚育观念正在经历从族内婚到族外婚、从早婚到适时结婚、从"多子多福"到适量生育、从重男轻女到男女平等的变迁。彝族地区经济发展是彝族妇女婚育观念变迁的基础;教育发展是婚育观念变迁的重要保障;社会性别平等政策的逐步推进是婚育观念变迁的助推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妇女 婚育观念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裕固族教育研究的学术精品——评《学校教育·地方知识·现代性:一项家乡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海路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11年第1期121-124,共4页
从研究视角的全面性、研究主题的重要性、研究方法的规范性、研究范式的继承性这4个方面评论了《学校教育·地方知识·现代性:一项家乡人类学研究》一书的学术贡献,认为它是裕固族教育研究领域的学术精品,同时在人口较少民族教... 从研究视角的全面性、研究主题的重要性、研究方法的规范性、研究范式的继承性这4个方面评论了《学校教育·地方知识·现代性:一项家乡人类学研究》一书的学术贡献,认为它是裕固族教育研究领域的学术精品,同时在人口较少民族教育研究、教育人类学研究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地方知识·现代性:一项家乡人类学研究》 裕固族 教育研究 人口较少民族 教育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凉山彝族装饰符号的现代家具创新设计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颖艳 杨凌云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5年第10期94-95,共2页
本文以凉山彝族地域文化为背景,提取出了彝族传统色彩符号、装饰纹样符号及传统建筑与家具的形态特点,并分析了基于凉山彝族地区的传统装饰符号产生的原因;以此作为设计的切入点,提出了将这些富有民族文化的特征和审美意象的色彩符号、... 本文以凉山彝族地域文化为背景,提取出了彝族传统色彩符号、装饰纹样符号及传统建筑与家具的形态特点,并分析了基于凉山彝族地区的传统装饰符号产生的原因;以此作为设计的切入点,提出了将这些富有民族文化的特征和审美意象的色彩符号、装饰纹样及装饰形态与现代家具创新设计结合的思路,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研究。最后提出,将本民族的传统装饰符号应用于现代家具创新设计上,一方面是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呼吁当代设计师在进行民族家具创新设计时应结合本土文化,这是当代家具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 装饰符号 民族家具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自述”之名:一个实验民族志写作个案——刘尧汉与《我在神鬼之间——一个彝族祭司的自述》的叙事建构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菲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107-112,共6页
文章试图揭示在"自述"之名背后,彝族民族学家刘尧汉对彝族毕摩吉克则伙自传的叙事策略和文本建构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把控,从而将其纳入一种特殊的实验民族志写作实践当中。由此,刘尧汉重申了近代以来彝族知识分子反复表达的民... 文章试图揭示在"自述"之名背后,彝族民族学家刘尧汉对彝族毕摩吉克则伙自传的叙事策略和文本建构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把控,从而将其纳入一种特殊的实验民族志写作实践当中。由此,刘尧汉重申了近代以来彝族知识分子反复表达的民族自觉意识,进而在新的时代和学科语境下彰显出中国少数民族知识分子构建学术流派、争取学术话语的高度学术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 叙事 文化认同 刘尧汉 彝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工业化过程中的时间冲突——以一个云南彝族撒尼村寨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翠玲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94-100,共7页
在少数民族现代化过程中,全球统一时间常常与地方性时间产生矛盾冲突,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陷入困境。除了工、农业生产方式所产生的时间制度和时间观念差异外,引起少数民族社会时间冲突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工业时间与当地社会文化逻辑的矛... 在少数民族现代化过程中,全球统一时间常常与地方性时间产生矛盾冲突,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陷入困境。除了工、农业生产方式所产生的时间制度和时间观念差异外,引起少数民族社会时间冲突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工业时间与当地社会文化逻辑的矛盾,工业时间及其所蕴含的理性化、个体化价值取向与少数民族传统的共同体社会结构相抵触。在重视社会关系积累而不是财富积累的少数民族社会中,时间主要被用来生产社会价值而不是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彝族 时间冲突 工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学校教育中追求语言公平传承的历程——对三次裕固语教育试验的本质性个案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巴战龙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0-69,共10页
裕固族是中国的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其两种本族语言已经成为濒危语言。改革开放以来,裕固族地区先后开展了3次裕固语教育试验,展开了在学校教育中追求语言公平传承的奋斗历程。该个案研究在描述这一社会过程的基础上,阐明该历程实际上是... 裕固族是中国的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其两种本族语言已经成为濒危语言。改革开放以来,裕固族地区先后开展了3次裕固语教育试验,展开了在学校教育中追求语言公平传承的奋斗历程。该个案研究在描述这一社会过程的基础上,阐明该历程实际上是多个社会行动者在一定社会文化脉络中展开话语竞争的过程,并对在此过程中人们很少关注和倾听儿童青少年主位"声音"的现象作出反思,进而指出,被"进步"的思想观念和"发展"的意识形态过分束缚和过分鼓荡是当代中国问题的一个显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裕固族 裕固语 语言教育 本质性个案研究 教育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西南地区彝族服饰文化地理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瑛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17-20,共4页
彝族服饰文化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的地理环境有不同的彝族服饰与之相适应。明代中国西南地区彝族先民罗罗服饰的共同特征:男子椎髻,摘髯,带竹笠,着短衣,披毡,跣足或着履。女子发式和头饰复杂,披毡,衣黑,着短衣,着长裙或齐膝裙,带耳... 彝族服饰文化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的地理环境有不同的彝族服饰与之相适应。明代中国西南地区彝族先民罗罗服饰的共同特征:男子椎髻,摘髯,带竹笠,着短衣,披毡,跣足或着履。女子发式和头饰复杂,披毡,衣黑,着短衣,着长裙或齐膝裙,带耳饰。清代中国西南地区彝族服饰的总特征:男子椎髻,剃须缠头,披毡戴笠,短衣。女子短衣配百褶长裙或短裙(根据社会等级),服色尚青。山区或交通闭塞之处彝族多继承传统服饰特征,坝区或交通方便之处因民族间的互相影响和渗透而产生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彝族 服饰文化 历史地理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族群问题与校园政治——“族群研究”在哈佛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新建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19,共10页
“族群研究”是近来学界普遍关注的话题。然而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非仅体现于学界论说之中,而已深入到作为一个社会主要知识生产来源的高等学府。也就是说,其已开始由社会的舆论与政策层面渗透到影响新生代观念根基的教育领域。反过来看... “族群研究”是近来学界普遍关注的话题。然而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非仅体现于学界论说之中,而已深入到作为一个社会主要知识生产来源的高等学府。也就是说,其已开始由社会的舆论与政策层面渗透到影响新生代观念根基的教育领域。反过来看,教育领域的族群研究又必将对前者产生深远影响。以哈佛大学的具体情况为例,可以管窥“族群研究”在美国高等学府的兴起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研究 哈佛大学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