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智时代外语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培养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3,32,共14页
数智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外语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核心能力培养,主要体现为创新思维能力、深度文学研读能力和高层级写作能力。首先,开展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问题意识、独... 数智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外语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核心能力培养,主要体现为创新思维能力、深度文学研读能力和高层级写作能力。首先,开展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问题意识、独立判断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其次,深度研读文学经典,提升批判性思维与增进深层文化理解,可以帮助学生对抗技术发展带来的精神生态危机,并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利用技术工具辅助写作教学与练习,可以加强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提升学生的学术写作和创意写作等高层级写作水平。数智时代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平衡好技术与人文的关系,一方面坚守外语学科的人文属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另一方面要积极拥抱技术,与时俱进,辩证理性地发挥好人工智能的工具性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专业 研究性教学 创新思维 深度文学研读 写作能力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语言学与当代生态文学、文化研究的语言理论基础建构 被引量:9
2
作者 赵奎英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2-190,共9页
语言研究与生态文学、文化研究密切相关,当今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研究的困境之一是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的语言理论作为基础。生态语言学强调语言与环境、语言与世界之间的双向交互作用,把语言作为自然与文化之间的中介环节来理解,并把语言的... 语言研究与生态文学、文化研究密切相关,当今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研究的困境之一是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的语言理论作为基础。生态语言学强调语言与环境、语言与世界之间的双向交互作用,把语言作为自然与文化之间的中介环节来理解,并把语言的"环境"置于自然、社会和精神心理因素的复杂关系之中,这使它既超越了其他语言学在语言与世界关系问题上的那种"世界建构语言"或"语言建构世界"的单向决定论,也超越了在语言的"自然性"和"约定性"问题上的那种非此即彼的二元论,成为一种具有丰富"参数"的真正生态辩证的语言学理论,从而为人们更好地理解文本与世界、自然与文化、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之间的关系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并因此对当今生态文学、文化研究的语言理论基础建构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语言学 语言时代 生态文学研究 生态文化研究 语言理论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语言研究的五条路向——兼论其对当代文学语言研究的借鉴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汶成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0-123,共4页
二十世纪的西方文论在文学语言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国新时期文学语言研究大力吸取了西方的有关研究成果 ,但忽视了对中国古代文论中有关研究成果的借鉴。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文学语言的论述是相当丰富多彩的 ,所论问题也非常广泛... 二十世纪的西方文论在文学语言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国新时期文学语言研究大力吸取了西方的有关研究成果 ,但忽视了对中国古代文论中有关研究成果的借鉴。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文学语言的论述是相当丰富多彩的 ,所论问题也非常广泛和深入 ,有些论点极富启发性 ,是当今文学语言研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资源宝库。中国古代文学语言研究的丰富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五条路向 :文质论 ,“言、象、意”理论 ,“赋、比、兴”理论 ,文体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文学语言研究 文质论“言、象、意”理论 “赋、比、兴”理论 文体学 诗歌音韵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文学批评学科的谱系学 被引量:2
4
作者 陶水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9-96,共18页
以英国文学批评学科的嬗变为例,可以探讨西方学术史视域下英文研究或文学批评学科发展史上几个重要历史转捩时期的理论形态,以期求得对文学理论学科发展规律的某种认知与镜鉴。19世纪以牛津、剑桥为代表的古典语文学是英国文学批评学科... 以英国文学批评学科的嬗变为例,可以探讨西方学术史视域下英文研究或文学批评学科发展史上几个重要历史转捩时期的理论形态,以期求得对文学理论学科发展规律的某种认知与镜鉴。19世纪以牛津、剑桥为代表的古典语文学是英国文学批评学科的前史,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是从古典语文学走向英国文学批评学科的转型时期,20世纪前20年是英国文学批评从大学人文教育边缘走向中心的学科确立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语文学 英文研究 文学批评 学科化 文化研究 谱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理论地做文学”到“文学地做理论”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5-153,172,共9页
理论地做文学,是西方1960年代发展至新世纪并影响到我国的文学理论基本范式,其日益显露出在强行阐释文学中疏离文学、重蹈宏大叙事的局限。文学地做理论,则是有效走出这种局限并推进文学理论研究的新范式,其正展开为国际前沿学术景观。... 理论地做文学,是西方1960年代发展至新世纪并影响到我国的文学理论基本范式,其日益显露出在强行阐释文学中疏离文学、重蹈宏大叙事的局限。文学地做理论,则是有效走出这种局限并推进文学理论研究的新范式,其正展开为国际前沿学术景观。从历史依据看,"文学"的狭义是18世纪以后以纯文学为内涵的学科建制,本义则是语言的创造性活动,后者在现代语言论视野中获得深化,并融入人文社科理论领域,成为一种活的思想方式。从逻辑依据看,文学地做理论,既扬弃以趣味主义与感悟随想为特征的我国古典诗文批评,也扬弃仍暗设有始源性权力的现代存在论诗思。从方法看,融入理论的文学能指,是陌生化的细节、个案与叙事等,被能指同时带出的融入理论的文学所指,则既以言外意克服思辨性元叙事,也以想象与同情克服解放性元叙事。从意义看,不同于理论地做文学,文学地做理论,有望同时走出文学危机与理论强行阐释的困境,兼容两者而更新理论研究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地做文学 文学地做理论 语言 思想方式 文学能指与所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论言意之辩的承传 被引量:3
6
作者 胡建次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21-124,共4页
我国古代文论言意之辩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言能尽意论的承传;二是言不尽意论的承传。上述两个维面,表面似相互对立,实则相互依托、相互共构、相互生发,它们构架出了我国古代文论言意论的基本轮廓。
关键词 古代文论 言意之辩 言能尽意 言不尽意 承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初年初等学校教育的“文学”纠葛
7
作者 李敏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6-105,共10页
民初新式学校教育延续清末以日为师的整体趋势,“文学”观念受知识资源与教育理念等因素影响,呈现复杂的纠葛状态。小、中、师范等初等学校,定位于普通国民教育,不同人对“文学”的意涵、性质及取舍态度,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新学制虽... 民初新式学校教育延续清末以日为师的整体趋势,“文学”观念受知识资源与教育理念等因素影响,呈现复杂的纠葛状态。小、中、师范等初等学校,定位于普通国民教育,不同人对“文学”的意涵、性质及取舍态度,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新学制虽确定小学以上国文科以“涵养文学之兴趣”为要旨,但在实际教学中,在国文科与“文学”发生关联的同时,也有人质疑国民教育中“文学”的适用性。受西学影响而出现的《中国文学史》,在编撰体例、材料取舍上引发了极大的争议。这些问题正是19世纪以来,“文学”概念受不同知识资源影响,随时代而变化的特点在教科中的表现,影响着教育与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子学制 初等教育 国文科 文学 《中国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的体系问题 被引量:4
8
作者 冯若春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7-131,共5页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存在“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倾向。在当前全球化文化语境中 ,应把中国文论、文化和西方文论、文化放在同一平面、同等地位上 ,对理论、体系这些基本问题作跨文化的研究。作为在逻各斯中心体系之外发展的有生命力的文论 ,...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存在“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倾向。在当前全球化文化语境中 ,应把中国文论、文化和西方文论、文化放在同一平面、同等地位上 ,对理论、体系这些基本问题作跨文化的研究。作为在逻各斯中心体系之外发展的有生命力的文论 ,中国古代文论呈现出与西方文论迥异的非逻辑性、非体系性的具体形态 ,这是由汉文字写意表形的特点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论 汉语 体系性 非体系性 跨文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