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韩愈颠覆“子夏作《序》”与宋代《诗》学格局的确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毓庆 唐婷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127,共7页
韩愈颠覆"子夏作《序》",挑战汉唐以来《诗序》研究的权威,其目的在于重建儒学,构建新的经典文化承传系统。这一创举不仅是《诗序》研究的大转折,也启发了宋代《诗》学,对于宋代《诗》学"尊序"和"反序"... 韩愈颠覆"子夏作《序》",挑战汉唐以来《诗序》研究的权威,其目的在于重建儒学,构建新的经典文化承传系统。这一创举不仅是《诗序》研究的大转折,也启发了宋代《诗》学,对于宋代《诗》学"尊序"和"反序"两大格局的确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汉、宋诗学过渡不容忽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诗序》 唐宋《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阳峪窑址群考察纪略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建保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63,共11页
通过对当阳峪窑19处窑址的考察与初步研究,基本掌握了当阳峪窑白釉、双色釉、绞胎、绞彩、酱釉、黑釉、青釉、钧釉瓷器和三彩、翠兰釉陶器的造型、装饰和烧造工艺,发现"二次烧成"的资料。通过研究,发现当阳峪窑始烧于唐代晚... 通过对当阳峪窑19处窑址的考察与初步研究,基本掌握了当阳峪窑白釉、双色釉、绞胎、绞彩、酱釉、黑釉、青釉、钧釉瓷器和三彩、翠兰釉陶器的造型、装饰和烧造工艺,发现"二次烧成"的资料。通过研究,发现当阳峪窑始烧于唐代晚期。在其创烧与发展阶段,受到了巩义窑、耀州窑、邢窑、定窑、磁州窑及钧窑等周边窑口不同程度的影响。广义的当阳峪窑即文献记载的怀庆窑,博爱县地域的古代窑场即文献记载的河内窑。当阳峪窑在宋金时期达到鼎盛,影响、促进了淄博窑等周边窑口的发展,并延续至清代。除了满足一般性的市场消费,由于品质优秀,还跻身贡奉之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阳峪窑址 标本研究 唐代晚期始烧 宋金时期鼎盛 贡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唐宋时期的社会控制模式——一个法社会学的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蒋传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39,共6页
社会控制,也就是社会秩序的控制。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控制是各种手段综合运用的过程。在唐宋时期,除天命信仰、崇圣而形成的对圣人、圣王的权威崇拜、民间法在正统法制以外功能的发挥等手段外,其社会控制的特点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封... 社会控制,也就是社会秩序的控制。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控制是各种手段综合运用的过程。在唐宋时期,除天命信仰、崇圣而形成的对圣人、圣王的权威崇拜、民间法在正统法制以外功能的发挥等手段外,其社会控制的特点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具体内容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即儒佛道的冲突与融合,以及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二是德礼政刑、综合为治手段的运用。德礼政刑,综合为治的思想经过两汉时期的充实和发展,至唐朝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唐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为以后历朝历代所承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控制 社会秩序 唐宋时期 法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夔诗学历程与光宁朝诗坛生态 被引量:1
4
作者 杜华平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56,共4页
姜夔由泛阅而师黄而无所学的诗学历程与中兴诸家有别,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从孝宗朝到光宁朝的诗坛趋势。大量南宋文献显示,中兴诸家之后的诗坛,江西诗学较长时间处于领军地位,与它交叠的则是晚唐诗学的流行,当时诗坛正呈现出多向度发展... 姜夔由泛阅而师黄而无所学的诗学历程与中兴诸家有别,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从孝宗朝到光宁朝的诗坛趋势。大量南宋文献显示,中兴诸家之后的诗坛,江西诗学较长时间处于领军地位,与它交叠的则是晚唐诗学的流行,当时诗坛正呈现出多向度发展的态势和复杂的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夔 诗学历程 南宋光宗 宁宗朝 江西诗学 晚唐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经汉译译论体系主体结构的完善 被引量:1
5
作者 傅惠生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66,112,共6页
赞宁《宋高僧传》卷三中的翻译理论总结,应该被看作彦琮对隋代及之前翻译理论的总结和玄奘开启唐代翻译盛世理论主张之后,对自义净以降的唐宋佛经翻译高峰期比较全面的理论总结,因此是整个佛经汉译译论体系主体结构有机组成的后一部分... 赞宁《宋高僧传》卷三中的翻译理论总结,应该被看作彦琮对隋代及之前翻译理论的总结和玄奘开启唐代翻译盛世理论主张之后,对自义净以降的唐宋佛经翻译高峰期比较全面的理论总结,因此是整个佛经汉译译论体系主体结构有机组成的后一部分即第三个部分。从这个意义上看,赞宁的总结具有继承和完善意识。本文依据赞宁所言证明了这一判断,涉及六个方面,即:体系独立意识,对语言的认识,翻译语言折中论,对译场所展示的翻译过程的认识,北宋初期翻译的特点,译者风格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赞宁 唐宋佛经汉译 佛经译论体系 翻译语言折中论 译场 译者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之际《论语》诠释转型的动因及特点
6
作者 乔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5-189,共5页
中唐以降至北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向后期发展的过渡和转折时期,中国传统经学和儒学也出现了转型发展。这一时期,《论语》诠释也实现了转型。学者们一方面对《论语》版本传抄和文字正误等问题提出质疑,甚至有勘校和修改;另一方面又表... 中唐以降至北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向后期发展的过渡和转折时期,中国传统经学和儒学也出现了转型发展。这一时期,《论语》诠释也实现了转型。学者们一方面对《论语》版本传抄和文字正误等问题提出质疑,甚至有勘校和修改;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强烈的尊崇倾向。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学者们怀疑甚至勘校《论语》,是希望廓清《论语》在流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讹误,以冀通过调整经籍,恢复《论语》及孔子思想的原始面貌,从中寻绎指导现实社会变革的思想武器,疑改的终极目的是尊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唐 北宋 《论语》 经学 尊经崇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唐宋词研究述评
7
作者 张幼良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36,共6页
 20世纪60年代前后出生的唐宋词研究新生代学人,逐渐成为当代唐宋词研究的生力军。正规的教育,完备的知识,活跃的思想,形成了他们善于思索,敢于创新的学术精神与个性。对几位有代表性的研究者进行个案研究,可以大致窥见这一学术群体的...  20世纪60年代前后出生的唐宋词研究新生代学人,逐渐成为当代唐宋词研究的生力军。正规的教育,完备的知识,活跃的思想,形成了他们善于思索,敢于创新的学术精神与个性。对几位有代表性的研究者进行个案研究,可以大致窥见这一学术群体的特点、成就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研究 新生代 唐宋 20世纪60年代 述评 学术精神 个案研究 学术群体 生力军 研究者 代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唐宋元三朝诗合论看明诗学的展开
8
作者 冯小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6期89-94,共6页
将唐宋元三朝诗歌作为各自独立的整体放在一个认知框架内来比较特色与高下,就是明人的三朝诗合论。它也是明人进行诗法选择和建设展开明诗学的重要方式。明人的三朝诗合论大致有比较宋元诗、否定宋元诗、肯定宋元诗及反复等三个过程。
关键词 唐宋元三朝诗合论 诗学 诗法 展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词籍序跋研究的现状、问题、意义与方法
9
作者 张晓宁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6期118-123,共6页
对唐宋词籍序跋做系统全面的研究很有必要且正当其时。唐宋词籍序跋的整理汇编著作从20世纪90年代已经出现,但其研究现状比较滞后:整体研究不多;个案研究局限于《花间集序》等有限作品中;副文本研究稍有触及。相对于小说戏剧等文体的序... 对唐宋词籍序跋做系统全面的研究很有必要且正当其时。唐宋词籍序跋的整理汇编著作从20世纪90年代已经出现,但其研究现状比较滞后:整体研究不多;个案研究局限于《花间集序》等有限作品中;副文本研究稍有触及。相对于小说戏剧等文体的序跋,相对于唐宋词的其他批评文体,相对于现当代文学的副文本视角研究,都还比较落后,另外还可以大力挖掘其作为文化载体和文学作品的价值意义。对唐宋词籍序跋进行系统研究,有利于唐宋词研究的深入;有利于古代序跋研究的深入;有利于中国文学研究中“副文本”研究的深入;有利于对当下的诗词创作、文学批评提供启示;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国内继承与海外传播提供借鉴。研究方法上,首先态度上应将唐宋词籍序跋视为独立研究对象,要重视个案研究,重视文献爬梳与分析,将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重视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的交叉综合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籍序跋 整体研究 个案研究 批评文体 副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饮食文化史研究的力作——《唐宋饮食文化比较研究——以中原地区为考察中心》读后
10
作者 苏全有 徐冬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11年第2期15-16,21,共3页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刘朴兵博士的专著《唐宋饮食文化比较研究——以中原地区为考察中心》,该著是中国饮食文化史研究的又一力作,其选题新颖、探究深入、论述详尽,并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中华文明的摇篮和中国文化的核...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刘朴兵博士的专著《唐宋饮食文化比较研究——以中原地区为考察中心》,该著是中国饮食文化史研究的又一力作,其选题新颖、探究深入、论述详尽,并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中华文明的摇篮和中国文化的核心区——中原地区的饮食文化史进行了不同时代的比较研究。该研究不仅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史的研究,也对中原地区饮食文化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历史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文化 唐宋 比较研究 中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诗经》学的特征及历史地位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险峰 崔志博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3-127,共5页
元代《诗经》学侧重朱子之学,崇尚"朱传"成风,除马端临、李公凯等少数几位《诗》家外,其他《诗》家的著述几乎全部是围绕《诗集传》而作。元代《诗经》学几乎成了朱熹《诗集传》的一家之学。元代《诗》家继承了宋代《诗经》... 元代《诗经》学侧重朱子之学,崇尚"朱传"成风,除马端临、李公凯等少数几位《诗》家外,其他《诗》家的著述几乎全部是围绕《诗集传》而作。元代《诗经》学几乎成了朱熹《诗集传》的一家之学。元代《诗》家继承了宋代《诗经》学的求实精神,博采众家之长,在音释、训诂、诗旨、诗歌艺术手法等方面对《诗集传》都有很大的阐扬发挥,但较之宋人,怀疑精神已经大大减弱,观念略显保守。元代《诗经》学处于《诗经》宋学和《诗经》清学之间,一方面它继承了《诗经》宋学的求实考据之风;另一方面,元代《诗经》学影响了明代《诗经》学的发展走向,对清代《诗经》学也有一定的间接影响。元代《诗经》学,是连接《诗经》宋学和《诗经》清学的纽带,它在《诗经》研究和《诗经》学的延续上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诗经》学 《诗集传》 马端临 《诗经大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衣服令》对比研究——以皇帝冠服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罗富诚 谢红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4-99,共6页
《衣服令》是古代一种规范冠服制度的重要法律,是反映某一历史时期服饰制度最真实的记载。目前,不论是法学界还是服装史学界,对《衣服令》的研究并不多,唐、宋《衣服令》的联系还不甚明晰。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对比研究法,通过对唐、... 《衣服令》是古代一种规范冠服制度的重要法律,是反映某一历史时期服饰制度最真实的记载。目前,不论是法学界还是服装史学界,对《衣服令》的研究并不多,唐、宋《衣服令》的联系还不甚明晰。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对比研究法,通过对唐、宋《衣服令》的比较,分析了唐、宋两代服饰制度的相承性和差异性,认为历史的演变导致不同朝代政治形势的不同,以及当朝不同政治势力对“礼”的解释权的争夺是二者存在异同的两大原因。明确唐、宋六百多年间服饰制度的演变情况将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服饰制度的内在关联,进而把握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史 唐宋服饰制度 《衣服令》 对比研究 皇帝冠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物画解读唐宋时期女性内衣变化
13
作者 傅茗琪 梁惠娥 《服装学报》 2022年第6期514-522,共9页
以唐宋时期传世人物画中的女性内衣为研究对象,整理与女性内衣相关的文字与实物资料,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分别从服装形制、图案纹样、时尚风俗等方面对唐代与宋代的女性外衣和内衣进行比较,深度挖掘唐宋时期女性内衣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以唐宋时期传世人物画中的女性内衣为研究对象,整理与女性内衣相关的文字与实物资料,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分别从服装形制、图案纹样、时尚风俗等方面对唐代与宋代的女性外衣和内衣进行比较,深度挖掘唐宋时期女性内衣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唐宋时期女性内衣变化主要受国家政治稳定性、女性社会地位、礼制的发展与变革以及文化与宗教的影响。唐代社会氛围相对宽松,女性内衣的形制、色彩与穿着方式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大,色彩绚丽、雍容华贵;宋代胡风渐消,朝廷重文轻武,内衣形制趋于纤小,色彩平淡素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画 唐宋时期 女性内衣 服饰特征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安派的唐宋诗观及其诗学影响
14
作者 王松景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0-47,161-162,共8页
公安派的主要成就是变革晚明文学思潮,而公安派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诗学观的提出;公安派对晚明时期唐宋诗学的建构对晚明诗坛也产生巨大影响,而这一点往往为大家所忽略。明代... 公安派的主要成就是变革晚明文学思潮,而公安派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诗学观的提出;公安派对晚明时期唐宋诗学的建构对晚明诗坛也产生巨大影响,而这一点往往为大家所忽略。明代复古派的理论核心是推尊汉魏、初盛唐诗,并以此典范创建了自身的诗学理论,形成格调论的诗学观。复古派的唐诗观是其诗学思想的基石,公安派则对唐诗的评价做出了极大的革新,并对复古派极力贬低的宋诗进行肯定。最终,公安派迥异于复古派的唐宋诗观与其"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诗学思想相辅相成,极大地变革着晚明的诗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安派 唐宋诗观 性灵 苏轼 白居易 唐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