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辛弃疾二十四首《临江仙》的体式及其词谱学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朱惠国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0-109,共10页
辛弃疾有《临江仙》词24首,是两宋间留存《临江仙》词调最多的词人,在《临江仙》词调的创作以及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辛弃疾留存的24首均选用双调60字基本体,格律处理十分严谨,平仄安排不仅符合《临江仙》的声律要求,甚至比《词律》... 辛弃疾有《临江仙》词24首,是两宋间留存《临江仙》词调最多的词人,在《临江仙》词调的创作以及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辛弃疾留存的24首均选用双调60字基本体,格律处理十分严谨,平仄安排不仅符合《临江仙》的声律要求,甚至比《词律》和《钦定词谱》所总结的谱式更符合创作实际。辛弃疾24首《临江仙》的句式、韵位等主要由词调本身决定,但辛弃疾对词调、体式的选择以及对词调固有声情特点的遵循,使其词总体呈现出舒缓流畅的声情特点。24首词大部分作于辛弃疾退居江西时期,作者有较多时间观察农村的美景,体验家居的闲适乐趣,因此词的题材虽然比较广泛,情感层次也比较多样,但总体上呈现出和谐冲淡、舒缓雍容的特点,与《临江仙》60字体流丽谐婉、舒缓和畅的体式特征相一致,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辛弃疾所用的《临江仙》60字体较为后出,由58字体变化而来,但由于增加了律句,使其更加和谐整饬,受到文人普遍欢迎。从留存的作品看,这一体式首见于滕宗谅,由苏轼初步成型,中间经叶梦得等人的创作实践,最后由辛弃疾确定其词调风貌和词谱定式,并通过大量创作而彰显其活力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临江仙》 词调 体式 词谱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柳永词传播态势的定量分析——兼论柳永的“名词” 被引量:4
2
作者 邓建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61-66,76,共7页
清代是柳永词传播的繁荣与回归期。对清代主要词籍著录柳永词情况的定量分析显示,此期著录柳永词之词籍在数量、种类、信息载量等方面均创历史新高,但词籍彼此之间趣味迥异,呈现向南宋雅化词学思想的回归。回归之中又有新变,词谱、词话... 清代是柳永词传播的繁荣与回归期。对清代主要词籍著录柳永词情况的定量分析显示,此期著录柳永词之词籍在数量、种类、信息载量等方面均创历史新高,但词籍彼此之间趣味迥异,呈现向南宋雅化词学思想的回归。回归之中又有新变,词谱、词话著录柳永词的火爆情状与大量"名词"的诞生,说明世人对柳永词艺术成就的认同程度正在进一步提高。柳永词中可称"名词"者17首,成就"名词"的因素则是多方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柳永词 传播 定量分析 “名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以昆曲唱词——以薛绍徽唱词观为中心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荣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9-115,共7页
薛绍徽用昆曲唱唐宋词是逼近唐音宋调的有效手段,她提出的"无词不可唱,无词不合乐"的观点,对于我们今天唱唐宋词颇具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具体到唱词,她提出的"长音使短,短音使长"的方法即是昆唱中的"依字声行... 薛绍徽用昆曲唱唐宋词是逼近唐音宋调的有效手段,她提出的"无词不可唱,无词不合乐"的观点,对于我们今天唱唐宋词颇具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具体到唱词,她提出的"长音使短,短音使长"的方法即是昆唱中的"依字声行腔";她认为词之唱"不在于谱",通过分析,可知其原因实在于腔;她由词唱的角度去看待词之韵脚平仄,这是注意到了音乐对歌词的重构作用。其唱词方法和观点与当今词乐专家洛地、刘崇德主张的唱词方法和观点在学理上相通。可以说用昆曲唱唐宋词是目前最好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绍徽 唱词观 昆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五代词创调史述要 被引量:3
4
作者 金志仁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63-69,共7页
唐五代是词的创调史上的探索、形成、发展阶段 ,为两宋创调的全面繁荣与高潮的到来 ,准备了必要条件 ,奠定了坚实基础。唐五代主要有三个创调词人群 :花间词人群、南唐词人群、敦煌词人群。创调代表人物有 :温庭筠、韦庄、李煜、毛文锡... 唐五代是词的创调史上的探索、形成、发展阶段 ,为两宋创调的全面繁荣与高潮的到来 ,准备了必要条件 ,奠定了坚实基础。唐五代主要有三个创调词人群 :花间词人群、南唐词人群、敦煌词人群。创调代表人物有 :温庭筠、韦庄、李煜、毛文锡、欧阳炯、尹鹗等 ;他们都为复杂词体组合 ,优化词体结构 ,发挥词体优长 ,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并创制了大量的小令与一定数量的中长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学 创凋史 体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清词选的谱体特点
5
作者 李冬红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3-97,188-189,共5页
明清之际,词的律谱之学逐渐兴盛。与此相适应,人们将词的格律谱的观念用于选词,使大量词选都多少带有词谱的特点,如同调汇列、标注格律、详列异名、并存异体、评述韵法等,体现为对于词体样式的关注,将目光聚焦到词的格律上来,并以之作... 明清之际,词的律谱之学逐渐兴盛。与此相适应,人们将词的格律谱的观念用于选词,使大量词选都多少带有词谱的特点,如同调汇列、标注格律、详列异名、并存异体、评述韵法等,体现为对于词体样式的关注,将目光聚焦到词的格律上来,并以之作为选词的重要标准之一。选本往往兼具订谱之功用,试图在文字和格律两方面示人以规范,从而振兴一代词学。谱体词选的以调汇列的编排可为同调词的观察与互校提供广泛的文献依托,促成了清代词谱编纂质量的提高,对于推动词体的探讨、词体格律的重建以及词体创作的繁荣都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选 词谱 同调汇列 格律聚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斋夜观,学人本色:王国维的词心、词境及词学观
6
作者 杨柏岭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2-69,共8页
针对学界多从阅历、时代、社会等大背景,轻视从职业、生活及习惯等小环境解读王国维词的现象,认为书斋是王国维词心唤起的主要氛围及内容,习惯于夜间填词的创作方式致使其词以暮色、夜色意象为主,而"窗"意象担负着词人仰观、... 针对学界多从阅历、时代、社会等大背景,轻视从职业、生活及习惯等小环境解读王国维词的现象,认为书斋是王国维词心唤起的主要氛围及内容,习惯于夜间填词的创作方式致使其词以暮色、夜色意象为主,而"窗"意象担负着词人仰观、俯视宇宙人生的重要中介。与书册为伴的王国维填词,并不为知识所累,而尤重直观创造词境的能力,其"亦哲学,亦文学"的词学观则是其创作经验的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书斋 夜色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