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解的意义:再现个人历程的思想史研究方法
1
作者 丁元竹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0,共16页
思想史研究是一项宏大的叙事。要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一个人的思想历程,不仅要清晰地梳理其著述,还要了解其思想来源、同时代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所处时代发生的叙事。思想史研究的第一步是收集资料,这是数据采集和数据标注的过程,也是数据... 思想史研究是一项宏大的叙事。要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一个人的思想历程,不仅要清晰地梳理其著述,还要了解其思想来源、同时代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所处时代发生的叙事。思想史研究的第一步是收集资料,这是数据采集和数据标注的过程,也是数据分类的过程。语料的准确性、丰富性是决定思想史研究的深度和全面性的基础。回忆收集和整理费孝通先生著作和文献的前前后后,可以再现费孝通先生的治学态度和学术风格。在社会学及相关学科中,保持客观性往往需要严格的方法、透明的数据收集和科学分析以及批判性反思精神,以尽可能减少个人偏见,这也是费孝通先生秉承的学术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学术思想 理解 思想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思政工作对培育现代农业人才的效能提升路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罗晓燕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6期136-139,共4页
该文通过分析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阐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现代农业人才过程中发挥的独特作用,提出创新性的提高培养效能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认为,要增强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统一性,... 该文通过分析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阐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现代农业人才过程中发挥的独特作用,提出创新性的提高培养效能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认为,要增强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统一性,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搭建开放共享的实践平台,完善激励机制建设。同时,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建立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素养。只有这样,高校思政教育才能持续为国家农业供给发展所需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现代农业 人才培养 效能路径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语语言能力”:一项概念史考察
3
作者 缪蓬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77,共9页
本文基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布的有关英语教学、课程、考试的大纲、要求、指南、量表等代表性文本,对外语教育学核心概念“外语语言能力”加以概念史考察。研究发现,这一概念的核心语义经历了由作为“技能”“水平”的能力至“交际语言... 本文基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布的有关英语教学、课程、考试的大纲、要求、指南、量表等代表性文本,对外语教育学核心概念“外语语言能力”加以概念史考察。研究发现,这一概念的核心语义经历了由作为“技能”“水平”的能力至“交际语言能力”,再至“综合应用能力”的变化历程。“外语语言能力”的意涵演变史也是我国外语教育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近十年所体现的“自主性”,是现代中华民族自觉发轫的写照,反映了我国外语教育“现代性”的发生与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语言能力 概念史 外语教育学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不孤起,必有其邻:蒙文通先生与思想史的社会视角 被引量:17
4
作者 罗志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1-114,共14页
蒙文通先生治史最重通识,曾提出“事不孤起,必有其邻”的名言,主张通过多读前后左右之书来认识特定的学术思想。但这与传统的博览取向和现代的跨学科取向均不甚同,而是有意识地从社会视角考察思想学术,同时侧重其学脉渊源和时代精神。... 蒙文通先生治史最重通识,曾提出“事不孤起,必有其邻”的名言,主张通过多读前后左右之书来认识特定的学术思想。但这与传统的博览取向和现代的跨学科取向均不甚同,而是有意识地从社会视角考察思想学术,同时侧重其学脉渊源和时代精神。一方面,不因史无明文就以为实无其事,当尽量寻觅蛛丝马迹,以连接历史可能割断之处;另一方面,又强调历史上“空言”和“行事”的紧密关联,以因事证明的方式将相关时段的制度和理论结合起来研究,以见其全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文通 史学方法 论世知人 思想史 学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庄子文艺思想研究回顾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绍瑾 佀同壮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6期67-75,共9页
尽管不是专门讨论文艺的著作,《庄子》一书却以其独特的魅力对后世中国文艺思想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在“中国文学批评”这一学科形成并得到极大发展的二十世纪,以中西比较的意识和方法,从美学、文论的角度来研究庄子,就成为二十世... 尽管不是专门讨论文艺的著作,《庄子》一书却以其独特的魅力对后世中国文艺思想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在“中国文学批评”这一学科形成并得到极大发展的二十世纪,以中西比较的意识和方法,从美学、文论的角度来研究庄子,就成为二十世纪特别是近三十年来学术界的一大热点。而今,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回望庄子文艺思想研究的百年历程,考较其得失,也许会对当下的中国文论研究和庄子美学意义的继续彰显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文艺思想 研究史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百年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评说 被引量:17
6
作者 陆俭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4,共14页
1924年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汉语语法学在中国的诞生。文章依据语言研究的目的与任务,从所运用的理论方法、本体研究内容、应用研究这三条线索陈述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近百年来的进展状况。在理论方法的运用上,逐步... 1924年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汉语语法学在中国的诞生。文章依据语言研究的目的与任务,从所运用的理论方法、本体研究内容、应用研究这三条线索陈述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近百年来的进展状况。在理论方法的运用上,逐步呈现多元化的态势,而且研究者面对汉语事实已不单单借鉴国外语言学理论方法,也提出了一些与以往不同的观点和理论主张;从研究内容看,已从“以描写为主”进到“以解释为主”,这体现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深化;从应用研究的角度看,现代汉语语法应用研究不断增添服务对象,开拓新的应用领域。文章扼要梳理、陈述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发展的历程,特别强调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也极大地推动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改革开放40年也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大发展的40年,特别是汉语学界开始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进行反思,并积极探究“摆脱印欧语的干扰,用朴素的眼光看汉语”的研究路子,这对深化汉语语法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最后,指出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些不良学风与文风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走向,强调要在搞好现代汉语语法自身研究的基础上,以“语言学+”的模式,积极思考并逐步走向汉语语法研究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与交叉研究的路子,以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增长点,使得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更好地为国家、为社会、为人类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语法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发展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和国际冷战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0
7
作者 陈兼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6-25,共10页
冷战的主要特征虽然是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对抗,但中国在冷战中的地位决非无足轻重。冷战之所以没有从“冷战”发展为全球范围的“热战”,原因之一便在于中国的参与及东亚冷战的发展起到了将美苏两大国分割开来的作用。冷战所涉及的并不... 冷战的主要特征虽然是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对抗,但中国在冷战中的地位决非无足轻重。冷战之所以没有从“冷战”发展为全球范围的“热战”,原因之一便在于中国的参与及东亚冷战的发展起到了将美苏两大国分割开来的作用。冷战所涉及的并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围绕着国际权力分配而展开的争夺。它从一开始就表现为对立意识形态的交锋,表明意识形态因素在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演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研究 国际关系 冷战 冷战史 意识形态 中国 对外政策 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报刊资料与近现代史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兴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5,共7页
近现代中国报刊乃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是一个种类多、数量大、内容无所不包的史料宝库。报刊资料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有很大史料价值, 及在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和起着十分重要之作用。我们应大力发掘、广为搜罗和准确运... 近现代中国报刊乃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是一个种类多、数量大、内容无所不包的史料宝库。报刊资料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有很大史料价值, 及在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和起着十分重要之作用。我们应大力发掘、广为搜罗和准确运用各种报刊史料, 以期将近现代史各个领域的研究深化一大步, 取得更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刊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向堪忧的中国古典学——“走出疑古时代”述评 被引量:16
9
作者 杨春梅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25,共21页
1992年,李学勤先生提出“走出疑古时代”的口号,十多年来,“走出疑古”已经成为一种思潮,对学术界和整个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对古书的第二次反思”、“重写学术史”是与“走出疑古”密切相关的三... 1992年,李学勤先生提出“走出疑古时代”的口号,十多年来,“走出疑古”已经成为一种思潮,对学术界和整个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对古书的第二次反思”、“重写学术史”是与“走出疑古”密切相关的三个命题,其中“重估”是目的,“重写”是前提,“反思”则是“重估”和“重写”得以落实的根据。三者彼此互动,构成一个有内在逻辑关系的“走出疑古”论点体系。李先生以“走出疑古”为特征的“释古”与冯友兰的“释古”意向不同,与郭沫若的“古代研究”、李济的“考古重建”也旨趣有异,其最为崇奉的宗师是王国维。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和“古史新证”模式被李先生奉为“释古”的典范。李先生一直致力于以考古材料、简帛佚籍和“史实素地”论印证古书、释证古史,以期重新确立古书古史的可靠性权威,但是言辞始终含蓄委婉,是其追随者们的“证古”、“正古”及“现代古史史料学基本概念”等主张让“走出疑古”的内涵和走向明朗化、理论化。围绕古书、古史的考释及方法、规范等问题,“疑古”和“走出疑古”已经是狭路相逢、短兵相接。实际上,这已经不只是“疑古”和“走出疑古”之间的纠纷,更是关系中国学术未来走向的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出疑古时代 释古 证古 正古 现代古史史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固与拓展:深化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路径之选择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大华 刘纯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4-49,60,共7页
1980年代以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中国近代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呈现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了总结三十多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经验,探寻中国近代史研究进一步发展之路,2014年8月下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史... 1980年代以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中国近代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呈现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了总结三十多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经验,探寻中国近代史研究进一步发展之路,2014年8月下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史学理论研究室、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史学月刊》编辑部在河南开封联合举办"中国近代史研究热点问题与理论前沿"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七十多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革命与改良、革命与现代化、新文化史、新革命史、社会文化史、抗战史、台湾史等领域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这里选载了五位学者有代表性的意见,分别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社会史、思想史、文化史和现代化史等角度,在回顾三十多年来各相关领域研究成绩的基础上,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若干问题进行反省,并对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国近代史研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顾与展望 改革开放 中国近代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承传统 开拓创新——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开玺 耿向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8-106,共9页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于 2 0世纪 50年代先后成立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教研室。在著名学术带头人的领导下 ,经过近 50年的发展 ,它们已成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教研室教师一贯重视本科生的基础教学 ,为之编写了一系列的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于 2 0世纪 50年代先后成立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教研室。在著名学术带头人的领导下 ,经过近 50年的发展 ,它们已成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教研室教师一贯重视本科生的基础教学 ,为之编写了一系列的配套教材 ,并开展了相应的课程建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他们也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 ,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继承传统研究方向的同时 ,教研室还开创了新的研究方向 ,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师大 中国近现代史 学术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观与意识形态:世界历史叙事中的现代化理论 被引量:7
12
作者 任东波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8-143,共6页
作为世界历史叙事的一种范式,现代化理论不仅体现了一种历史观,也展示了其意识形态的特质。现代化理论的意识形态功能包括:解释功能、压制宣传功能、整合和激发功能以及合法化功能。这些功能使世界历史叙事充斥着偏见与“公允”、“真... 作为世界历史叙事的一种范式,现代化理论不仅体现了一种历史观,也展示了其意识形态的特质。现代化理论的意识形态功能包括:解释功能、压制宣传功能、整合和激发功能以及合法化功能。这些功能使世界历史叙事充斥着偏见与“公允”、“真理”与权力、压制与整合等悖论。这种悖论在历史观层面,则凸显为现代化的“历史观”和历史观的“现代化”二者之间的张力。只有克服二者之间的张力,才能超越现代化的“历史观”的局限,才能使历史观的“现代化”成为一种世界历史叙事的实践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观 意识形态 世界历史叙事 现代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学原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孝迁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2-69,共8页
五四时期,在我国史学专业化的背景下,《史学原论》作为西方史学方法论的经典教科书,在史学界流传甚广。胡适、李泰棻、梁启超等人的著作深受此书的影响。民国时期不少青年学生赴法留学,跟随《史学原论》著者研习史学方法,这些中国留学... 五四时期,在我国史学专业化的背景下,《史学原论》作为西方史学方法论的经典教科书,在史学界流传甚广。胡适、李泰棻、梁启超等人的著作深受此书的影响。民国时期不少青年学生赴法留学,跟随《史学原论》著者研习史学方法,这些中国留学生归国后执教于各地大学历史系,极力宣扬师说,使西方史学方法论在大学课程设置中得到贯彻,“史学方法”被官方定为必修课。这本教科书在中国现代史学专业化进程中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原论 瑟诺博司 梁启超 现代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艰难的突围——“重写音乐史”史学思潮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11
14
作者 冯长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11,121-122+221,共11页
"重写音乐史"是20—21世纪之交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领域的一股重要的音乐史学思潮。这一思潮的根本出发点是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中"左"的思想的反思与反拨,同时就音乐史观、音乐史料建设、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 "重写音乐史"是20—21世纪之交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领域的一股重要的音乐史学思潮。这一思潮的根本出发点是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中"左"的思想的反思与反拨,同时就音乐史观、音乐史料建设、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对象的拓展等问题作出了广泛的讨论。"重写音乐史"思潮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观念的一次艰难的突围,它有力地推进了这一学科的发展。以20世纪中国音乐文化为主体的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任重而道远,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应在"重写"观念的引领下走向学术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音乐史学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学术史到思想史——以老庄学研究为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固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0-24,19,共6页
在学术史与思想史的互动研究中,老庄学具有典型性。老庄学不仅自身形成了一个十分浩繁博大的学术系统,而且跟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由于老庄学研究的重点在于考察注解者的理论建树,以及这种建树与时代的关系,那么,以老庄学... 在学术史与思想史的互动研究中,老庄学具有典型性。老庄学不仅自身形成了一个十分浩繁博大的学术系统,而且跟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由于老庄学研究的重点在于考察注解者的理论建树,以及这种建树与时代的关系,那么,以老庄学为立足点的学术史梳理,必将为思想史研究领域增添新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庄学 学术史 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与西方中国历史研究的新趋向 被引量:8
16
作者 孙竞昊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6-66,共11页
近30年来,包括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在内的所谓后学思潮在西方学术界风靡一时,质疑和冲击了长期以来被视为合理、理性的欧美中心主义的霸权意识及欧美主导的现代主义的权威话语。后学各流派或与之相关的主要概念和方式之... 近30年来,包括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在内的所谓后学思潮在西方学术界风靡一时,质疑和冲击了长期以来被视为合理、理性的欧美中心主义的霸权意识及欧美主导的现代主义的权威话语。后学各流派或与之相关的主要概念和方式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和发展脉络,其思想和学术的精神与方法也在中国历史研究领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后学虽然在观念和视角等较为宏观的领域产生了突破性的启迪作用,但在具体历史研究中尚处在摸索阶段,也存在着严重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东方主义 后学 欧美中心 西方中国历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史哲学与发展新时代中国学 被引量:6
17
作者 宋月红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14,共7页
中国历史悠久、文明灿烂;近代中国历经人民蒙难、文明蒙尘而奋起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建“青春之中华”,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在历史中国延续和发展的基础上,开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新纪元,开辟、坚持和发... 中国历史悠久、文明灿烂;近代中国历经人民蒙难、文明蒙尘而奋起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建“青春之中华”,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在历史中国延续和发展的基础上,开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新纪元,开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国家不断富强,人民更加幸福。中华文明绵延发展,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力量与不竭源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于是,走进中国、了解中国、认识和传播中国,业已在世界范围内日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和学术风气,中国学也成为一种国际“显学”,并促使其由过去“他塑”的“汉学”“海外中国学”“国外中国学”发展而为“自塑”“他塑”交流互鉴的“世界中国学”,特别是观照历史、观照时代,呼唤构建“新时代中国学”,推动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国史研究特别是国史哲学,赋予新时代中国学以新的时代内涵和自主知识体系。发展新时代中国学,就是要在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历史中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同时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推动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真实、立体、全面地展示中国和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世界认知“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新时代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为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推进新时代中国学理论与方法建设,我们与河北学刊杂志社一起策划组织了本组专题讨论,结合新时代中国学发展建设中的若干历史、理论与学术问题进行多方面探讨,以期引领和推动新时代中国学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学 中国学 国史研究 理论与方法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史观念的拓进与诉求——关于编撰《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史》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思广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5-152,共8页
编年体现代长篇小说史是以编年的方式呈现现代长篇小说史的一种体例范式,它应包括长篇小说创作生态史料、长篇小说创作发生学史料、长篇小说创作传播接受史料、长篇小说思想艺术评介、长篇小说装帧艺术呈现等内容。以中国现代长篇小说... 编年体现代长篇小说史是以编年的方式呈现现代长篇小说史的一种体例范式,它应包括长篇小说创作生态史料、长篇小说创作发生学史料、长篇小说创作传播接受史料、长篇小说思想艺术评介、长篇小说装帧艺术呈现等内容。以中国现代长篇小说为连结点,通过对上述几方面第一手资料的全面发掘及长篇小说思想艺术的客观评介,从长篇小说诗学的角度,遵循历史的、审美的、人性的、时代的审美眼光予以审读、辑录、研判,而非政治的、功利的、狭隘的眼光予以遮蔽、删改,可以构建一个足以返归现场的、符合现代长篇小说历史逻辑和秩序的、以深广度占优并以细节取胜的现代长篇小说发展全景图,也可能使之成为一部内容全面丰富,史料扎实可靠,叙述客观真实而又成一家之言的信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 编年史 文学史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现代文学研究到民国文学研究:观念转变与范式变革 被引量:5
19
作者 韩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8-114,共7页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有的学者提出应当将现代文学置于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中,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观照中国文学。因此,有学者提出"民...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有的学者提出应当将现代文学置于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中,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观照中国文学。因此,有学者提出"民国史视角""民国机制""民国性"内涵等观点,试图以此激活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对中国现代文学进行"民国史视角"研究,关键是转变研究观念和变革固有的研究范式,形成独特的民国文学研究谱系。这样,我们的研究才能获得新的学术生长点和增长域,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民国文学 文学观念 文学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文学”到底研究什么?——澄清关于“民国文学”研究的三个误解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维东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9-96,共8页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困局中的一个突破口,"民国文学"的丰富内涵不是人为赋予,而是与当下文学史研究的种种问题联系在一起。了解"民国文学"到底研究什么,可以从三组关系入手清理:"民国文学"与当前其他民...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困局中的一个突破口,"民国文学"的丰富内涵不是人为赋予,而是与当下文学史研究的种种问题联系在一起。了解"民国文学"到底研究什么,可以从三组关系入手清理:"民国文学"与当前其他民国文化现象的关系;"民国文学"与"现代性"的关系;"民国文学"与"重写文学史"的关系。透过这三组关系,"民国文学"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史学逻辑可以自然呈现,而关于"民国文学"不必要的误解也可以得到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文学 民国文化现象 现代性 重写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