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理解的意义:再现个人历程的思想史研究方法 |
丁元竹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大学生思政工作对培育现代农业人才的效能提升路径研究 |
罗晓燕
|
《智慧农业导刊》
|
2024 |
1
|
|
3
|
“外语语言能力”:一项概念史考察 |
缪蓬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事不孤起,必有其邻:蒙文通先生与思想史的社会视角 |
罗志田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7
|
|
5
|
二十世纪庄子文艺思想研究回顾 |
刘绍瑾
佀同壮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3 |
3
|
|
6
|
近百年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评说 |
陆俭明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7
|
|
7
|
关于中国和国际冷战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
陈兼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20
|
|
8
|
中国报刊资料与近现代史研究 |
周兴樑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2
|
|
9
|
去向堪忧的中国古典学——“走出疑古时代”述评 |
杨春梅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6
|
|
10
|
巩固与拓展:深化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路径之选择 |
郑大华
刘纯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11
|
继承传统 开拓创新——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的发展与展望 |
王开玺
耿向东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12
|
历史观与意识形态:世界历史叙事中的现代化理论 |
任东波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13
|
《史学原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
李孝迁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14
|
艰难的突围——“重写音乐史”史学思潮的回顾与思考 |
冯长春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
2013 |
11
|
|
15
|
从学术史到思想史——以老庄学研究为视角的考察 |
刘固盛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16
|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与西方中国历史研究的新趋向 |
孙竞昊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8
|
|
17
|
论国史哲学与发展新时代中国学 |
宋月红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6
|
|
18
|
文学史观念的拓进与诉求——关于编撰《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史》的几点思考 |
陈思广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19
|
从现代文学研究到民国文学研究:观念转变与范式变革 |
韩伟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20
|
“民国文学”到底研究什么?——澄清关于“民国文学”研究的三个误解 |
周维东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