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ucture and production fluid flow pattern of post-fracturing high-rank coal reservoir in Southern Qinshui Basin 被引量:4
1
作者 刘世奇 桑树勋 +2 位作者 朱启朋 刘会虎 高贺凤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0期3970-3982,共13页
Field geological work, field engineering monitoring,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were used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pore-fracture system and hydraulic fracture of No.3 coal reser... Field geological work, field engineering monitoring,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were used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pore-fracture system and hydraulic fracture of No.3 coal reservoir in Southern Qinshui Basin. Flow patterns of methane and water in pore-fracture system and hydraulic fracture were discussed by using limit method and average method. Based on the structure model and flow pattern of post-fracturing high-rank coal reservoir, flow patterns of methane and water were established. Results show that seepage pattern of methane in pore-fracture system is linked with pore diameter, fracture width, coal bed pressure and flow velocity. While in hydraulic fracture, it is controlled by fracture height, pressure and flow velocity. Seepage pattern of water in pore-fracture system is linked with pore diameter, fracture width and flow velocity. While in hydraulic fracture, it is controlled by fracture height and flow velocity. Pores and fractures in different sizes are linked up by ultramicroscopic fissures, micro-fissures and hydraulic fracture. In post-fracturing high-rank coal reservoir, methane has level-three flow and gets through triple medium to the wellbore; and water passes mainly through double medium to the wellbore which is level-two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 pattern structure model high-rank coal reservoir hydraulic fracture Southern Qinshui Bas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nd deposit-detecting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odel test of sand flow 被引量:2
2
作者 黎伟 房营光 +2 位作者 莫海鸿 谷任国 陈俊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0期2840-2848,共9页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sand-flow foundation treatment engineering of Guangzhou Zhoutouzui variable cross-section immersed tunnel, a kind of sand deposit-detecting method was devised on the basis of full-scale m...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sand-flow foundation treatment engineering of Guangzhou Zhoutouzui variable cross-section immersed tunnel, a kind of sand deposit-detecting method was devised on the basis of full-scale model test of sand-flow method. The real-time data of sand-deposit height and radius were obtained by the self-developed sand-deposit detectors.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tecting method is simple and has high precision. In the use of sand-flow method, the sand-carrying capability of fluid is limited, and sand particles are all transported to the sand-deposit periphery through crater, gap and chutes after the sand deposit formed. The diffusion range of the particles outside the sand-deposit does not exceed 2.0 m. Severe sorting of sand particles is not observed because of the unique oblique-layered depositing proces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gap and chutes directly affect the sand-deposit expansion, and the expansion trend of the average sand-deposit radius accords with quadratic time-history cur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ersed tube TUNNEL FOUNDATION treatment model test of sand-flow method SAND DEPOSIT detecting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sand-depos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让利、收入增长与消费促进
3
作者 马克卫 苏毅洁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49,共6页
文章将金融机构部门让利的分阶段影响效应测算与资金流量分析方法相结合,设计构造涵盖“收入形成—收入分配—收入使用”全过程的经济影响动态传导分析模型系统。利用2022年国民收入流量核算实际数据,全面测算“金融机构部门让利”这一... 文章将金融机构部门让利的分阶段影响效应测算与资金流量分析方法相结合,设计构造涵盖“收入形成—收入分配—收入使用”全过程的经济影响动态传导分析模型系统。利用2022年国民收入流量核算实际数据,全面测算“金融机构部门让利”这一政策导向下宏观经济运行各机构部门在收入分配与使用环节受到的影响,系统展示金融让利的宏观波及效应。结果显示,金融让利有显著的投资促进效果,能拉动机构部门可支配收入增长,进而促进消费需求规模的扩张,对于我国新内需体系的构建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让利 资金流量模型 稳态结构分解 收入增长 消费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地区泥石流冲击刚性防护结构运动过程的移动粒子半隐式流固耦合模拟
4
作者 王志刚 冯亚亚 +7 位作者 张长青 孙中科 徐扬 卢明辉 黄丽颖 马鑫弟 郑俊杰 刘冠男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8-633,共16页
黄河上游地区泥石流灾害具有高突发性和强破坏性,其细颗粒含量高、黏度大的特性使得传统数值方法难以准确模拟其冲击过程。基于移动粒子半隐式(MPS)方法与宾汉姆流变模型的耦合框架,构建了适用于泥石流-结构流固耦合模拟的高精度数值模... 黄河上游地区泥石流灾害具有高突发性和强破坏性,其细颗粒含量高、黏度大的特性使得传统数值方法难以准确模拟其冲击过程。基于移动粒子半隐式(MPS)方法与宾汉姆流变模型的耦合框架,构建了适用于泥石流-结构流固耦合模拟的高精度数值模型,并通过对比模型模拟结果与前人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针对黄河上游地区典型泥石流灾害场景,系统模拟了不同泥石流体积(10~30 m3)和边坡坡度(5°~15°)下泥石流对刚性防护结构冲击动力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边坡坡度为5°工况下,当泥石流体积为25 m3时,泥石流冲击力峰值为287.80 kN;当泥石流体积为30 m3时,泥石流冲击力第1个峰值陡增至681.71 kN,且第2个峰值(261.07 kN)仍具显著破坏性;当泥石流体积为15~30 m3时,泥石流冲击力峰值与泥石流体积之间的关系呈现指数函数关系;根据这一关系,泥石流体积从20 m3增长到25 m3时,泥石流冲击力峰值增大幅度仅为52.4%,但是泥石流体积从25 m3增长到30 m3时,泥石流冲击力峰值增大幅度高达116.5%;泥石流冲击力峰值突变对应的泥石流体积阈值为27 m3。(2)在泥石流体积为15 m3工况下,当边坡坡度增大至15°时,泥石流冲击力时程曲线呈现显著双峰特征,峰值分别为442.54和398.29 kN(两者相差小于10%),导致刚性防护结构反复受力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刚性防护结构 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 宾汉姆流变模型 流固耦合 冲击荷载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燃料电池车用离心空压机叶轮设计与轮背泄漏研究
5
作者 杨山举 李栋 +4 位作者 张丽君 陈雨 陈军 姜杰 郝杰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2-722,共11页
鉴于当下的气候变化与能源危机,发展具有高效、清洁等优点的氢燃料电池车辆为一条有效途径。为匹配电堆功率130 kW车载氢燃料电池,设计了额定压比2.8、质量流量130 g/s、转速88 000 r/min的两级气浮轴承离心空压机。构建了两级离心空压... 鉴于当下的气候变化与能源危机,发展具有高效、清洁等优点的氢燃料电池车辆为一条有效途径。为匹配电堆功率130 kW车载氢燃料电池,设计了额定压比2.8、质量流量130 g/s、转速88 000 r/min的两级气浮轴承离心空压机。构建了两级离心空压机一般通流模型和泄漏通流模型,进行了两类通流模型数值模拟与对比分析;对泄漏通流模型的叶轮背腔厚度与形状、环形密封齿几何数量与结构参数进行了研究,并在改进的离心空压机综合性能实验台对整机进行了性能测试与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泄漏流道后的通流模型在设计工况下压比误差由10.63%降至5.11%,适当减小叶轮背腔厚度和增大密封齿轴向尺寸能减少气体泄漏,该两级气浮轴承离心空压机叶轮结构强度能满足超高速运转要求,且在设计工况下等熵效率可达73.30%,最高稳定转速可达95 000 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空压机 气动设计 泄漏通流模型 背腔厚度 密封齿结构 台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各向异性裂缝型岩石中波的频散和衰减
6
作者 陈一纬 董平川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34-1942,共9页
地震波在饱和流体的多孔岩石中传播时,会表现出强烈的衰减和速度频散。造成这种能量耗散的主要原因是孔隙中的流体流动,即喷射流。针对岩石中广泛存在的不同纵横比的微裂缝与微裂缝之间的喷射流,建立了简单而准确的双裂缝分析模型。利... 地震波在饱和流体的多孔岩石中传播时,会表现出强烈的衰减和速度频散。造成这种能量耗散的主要原因是孔隙中的流体流动,即喷射流。针对岩石中广泛存在的不同纵横比的微裂缝与微裂缝之间的喷射流,建立了简单而准确的双裂缝分析模型。利用微观力学方法构建干燥双裂缝模型的有效柔度矩阵。通过对双裂缝中流体压力分布的研究,使用一维流体压力扩散方程计算湿骨架双裂缝模型的裂缝刚度松弛性,并改用软裂缝的直径作为双裂缝模型的喷射特征长度。对比了双裂缝模型和环形硬孔模型的与频率相关的刚度分量的衰减和频散特征,并通过三维模拟验证了双裂缝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参数分析发现,当硬裂缝体积增加,双裂缝模型的刚度分量的衰减增加。介绍了双裂缝模型在速度预测方面的应用方法,并通过与试验数据和环形硬孔模型预测值的对比,验证了双裂缝喷射流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流模型 双裂缝模型 刚度松弛 衰减与频散 孔隙结构 速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虚拟试衣要素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基于临场感与心流体验的中介效应
7
作者 董雪玉 曲洪建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8-98,共11页
为探究三维虚拟试衣要素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本文在分析三维虚拟试衣的基础上,构建三维虚拟试衣要素与消费者购买意愿间的研究模型,利用SPSS、AMOS软件对调研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虚拟服装要素、虚拟模特要素、虚拟场景要素... 为探究三维虚拟试衣要素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本文在分析三维虚拟试衣的基础上,构建三维虚拟试衣要素与消费者购买意愿间的研究模型,利用SPSS、AMOS软件对调研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虚拟服装要素、虚拟模特要素、虚拟场景要素和系统质量要素这4项因素均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临场感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心流体验在虚拟服装要素、虚拟模特要素和系统质量要素与购买意愿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阐述三维虚拟试衣要素与消费者服装购买意愿的关系,帮助服装品牌进一步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偏好,开发或挑选合适的三维虚拟试衣系统用于网络服装营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试衣 临场感 心流体验 网络服装营销 购买意愿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用通道结构对燃料电池流量分配的影响
8
作者 张贝贝 薛学良 +1 位作者 刘锋 郑军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16-520,共5页
该文建立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三维模型,数值研究公用通道长度(L)和公用通道宽度(D)、公用通道面积以及面积比(入口面积/出口面积)对电堆气体流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公用通道长度和宽度均能提高气体分配均匀性;增大公用通道面积,电... 该文建立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三维模型,数值研究公用通道长度(L)和公用通道宽度(D)、公用通道面积以及面积比(入口面积/出口面积)对电堆气体流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公用通道长度和宽度均能提高气体分配均匀性;增大公用通道面积,电堆流量分配均匀性也得到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减小进入与出口的面积比,有利于减小进口侧公用通道与出口侧公用通道的压力差,提高电堆的流量分配以及减小电堆的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湍流模型 多孔材料 流动结构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车组受电弓检测装置防护罩的仿真与测试
9
作者 唐玉兔 陈慧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128,共8页
为评价动车组受电弓检测装置防护罩的气动特性与结构强度,针对安装在动车组车顶的防护罩开展流场仿真,得到不同车速及运动方向下的气动载荷,并利用动模型实验平台,测试防护罩在多种速度和加速度运行情况下的压力和气动阻力,验证流场仿... 为评价动车组受电弓检测装置防护罩的气动特性与结构强度,针对安装在动车组车顶的防护罩开展流场仿真,得到不同车速及运动方向下的气动载荷,并利用动模型实验平台,测试防护罩在多种速度和加速度运行情况下的压力和气动阻力,验证流场仿真的准确性。将气动载荷和振动载荷作为结构仿真的载荷输入,对防护罩的结构强度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防护罩迎风面压力最大,且中心区域压力大于边缘区域,背风侧气流分离发生回流,压力较小;来流速度为正、负时,带有下部底座安装法兰的防护罩阻力系数分别为0.35、0.32,防护罩本身的阻力系数分别为0.14、0.12;在气动载荷、惯性载荷和冲击载荷作用下,安全系数大于许用系数,防护罩的结构强度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动车组 受电弓检测装置 流场仿真 结构仿真 动模型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填沥青对可缩性井壁接头力学特性影响分析
10
作者 许华桥 荣隽锋 马昊辰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5-455,共11页
为了研究充填沥青对可缩性井壁接头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式,以淮北矿业集团临涣煤矿中央风井设立的可缩性井壁接头为工程背景,对未填充(K组)、充填沥青(T组)和充填沥青且将沥青注入管堵塞(TD组)等3种工况下... 为了研究充填沥青对可缩性井壁接头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式,以淮北矿业集团临涣煤矿中央风井设立的可缩性井壁接头为工程背景,对未填充(K组)、充填沥青(T组)和充填沥青且将沥青注入管堵塞(TD组)等3种工况下可缩性井壁接头模型的力学特性进行试验,并建立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3种工况条件下可缩性井壁接头模型试验中,相较于K组的平均极限承载力,T组和TD组的平均极限承载力分别增长了12.81%和21.51%,同时验证了数值计算模型是可行的;数值计算分析表明T组和TD组比K组的可缩性井壁接头竖向极限承载力分别增长了11.04%和25.84%,其竖向极限承载力增长率与模型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竖向载荷逐步递增,K组的内、外立板竖向应力基本呈线性增加并趋于稳定值,TD组的内、外立板竖向应力变化趋势与K组的基本一致;T组的内、外立板竖向应力未呈现稳定递增,而是越靠近溢流口的位置,板的竖向应力−竖向载荷曲线的斜率越小,同一位置的竖向应力−竖向载荷曲线斜率变化规律受沥青流动速率的影响。同时,竖向载荷越大沥青流动速率越快,这使得对井壁竖向承载力的影响也逐渐加剧;沥青动力黏度的增加导致流动性和壁面剪切力减弱,减轻了对井壁内外立板的扰动和调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缩性井壁接头 沥青 流固耦合 有限元模型 竖向承载力 流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挟沙水源泵站侧向进水结构逆向建模方法及在流场分析中的应用
11
作者 田俊姣 徐存东 +2 位作者 王国霞 连海东 胡小萌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95-603,共9页
几何形态复杂的底部淤积对侧向泵站进水结构的水-沙流场产生特殊影响,为了准确构建淤积状态下侧向进水结构的精细化三维计算域模型,尽可能还原带淤结构的几何特征信息,并进一步探究淤积状态下进水结构的水沙流场特性和流态变化,基于逆... 几何形态复杂的底部淤积对侧向泵站进水结构的水-沙流场产生特殊影响,为了准确构建淤积状态下侧向进水结构的精细化三维计算域模型,尽可能还原带淤结构的几何特征信息,并进一步探究淤积状态下进水结构的水沙流场特性和流态变化,基于逆向工程技术提出了一种针对具有复杂边界条件的带淤进水结构的逆向建模方法,构建了可用于流体力学计算的完整三维计算域模型,并开展了淤积状态下侧向进水结构的水力特性分析.研究表明:提出的三维逆向重构方法最大建模偏差仅为1.5981 mm,能够准确反映进水结构的实际几何边界和淤积形态,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测验相吻合;泥沙淤积虽然对局部流场结构有所改善,但造成了结构整体水力性能的损失.该方法可为轮廓边界复杂的建筑物结构的几何建模和优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进水结构 三维逆向建模 水-沙两相流 数值模拟 现场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re-scale simulation of gas-water flow in low permeability gas reservoirs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廷宽 段永刚 +2 位作者 郁伯铭 方全堂 王容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7期2793-2800,共8页
A novel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establish a realistic three dimensional(3D) network model representing pore space in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Digital core of rock sample was establish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micro-C... A novel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establish a realistic three dimensional(3D) network model representing pore space in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Digital core of rock sample was establish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micro-CT scanning and image processing,then 3D pore-throat network model was extracted from the digital core through analyzing pore space topology,calculating pore-throat parameters and simplifying the shapes of pores and throats.The good agreements between predicted and measured porosity and absolute permeability verified the validity of this new network model.Gas-water flow mechanism was studied by using pore-scale simulations,and the influence of pore structure parameters,including coordination number,aspect ratio and shape factor,on gas-water flow,was investigated.The present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ment of coordination number,gas flow ability in network improves and the effect of invading water on blocking gas flow weakens.The smaller the aspect ratio is,the stronger the anisotropy of the network is,resulting in the increase of seepage resistance.It is found that the shape factor mainly affects the end points in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s,and for a highly irregular pore or throat with a small shape factor,the irreducible water saturation(Swi) and residual gas saturation(Sgr) are relatively hi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pore-scale modeling pore structure gas-water 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流模型的航线网络结构可视分析方法
13
作者 贺怀清 宋淼 刘浩翰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7-32,共6页
针对航线网络结构多维属性关联分析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流模型的多视图协同网络结构可视分析方法。引入数据流模型,增强多维数据分析时的交互和多视图协同效果;构建基于数据流模型的航线网络结构可视分析系统用于方法验证。该方法对... 针对航线网络结构多维属性关联分析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流模型的多视图协同网络结构可视分析方法。引入数据流模型,增强多维数据分析时的交互和多视图协同效果;构建基于数据流模型的航线网络结构可视分析系统用于方法验证。该方法对比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航线网络数据流实时交互和多视图协同分析网络结构数据,完成聚类、相关性、异常值分析任务,能更好地分析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有助于理解航线网络的结构和特征。最后,通过以上方法分析网络结构特点与不足,提出航线网络优化建议,能更好地帮助用户完成可视分析任务,探索数据分布特征、发现多维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流模型 航线网络 可视分析 多视图协同 实时交互 网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轴流泵结构参数匹配研究
14
作者 赵万勇 胡炳彤 +2 位作者 于帅 潘江龙 张宇翔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1-175,共5页
为减小叶轮出口到导叶进口之间的水力损失,选取比转速为1296的轴流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响应面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叶轮、导叶不同结构参数的匹配关系对水力效率的影响。将叶轮出口角修正系数ξ、导叶进口冲角Δβ、轴向间距... 为减小叶轮出口到导叶进口之间的水力损失,选取比转速为1296的轴流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响应面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叶轮、导叶不同结构参数的匹配关系对水力效率的影响。将叶轮出口角修正系数ξ、导叶进口冲角Δβ、轴向间距S作为优化设计变量,泵的效率作为响应值,建立了优化变量与水力效率之间的多元二次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导叶进口冲角Δβ对轴流泵性能的影响最大,其次为轴向间距S,叶轮出口角修正系数ξ的影响最小。此外,导叶进口冲角Δβ与叶轮出口角修正系数ξ均与轴向间距S有明显交互作用。依据优化变量的取值范围,得到了最优参数组合为ξ=1.2,Δβ=-0.7°,S=8.5 mm。优化后的轴流泵在设计工况下扬程提高了0.61 m,效率提高了2.6%。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升轴流泵水力性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泵 响应面模型 结构参数 水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缝式鱼道桩柱结构过鱼效果探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柳松涛 李广宁 +2 位作者 石凯 孙双科 石小涛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8,共11页
为优化鱼道池室结构,提升鱼类洄游效果,以常规竖缝式鱼道为原型,以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为试验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和对照性过鱼试验,比较分析了4种池室内部增加与未增加桩柱的水流结构。结果表明,在鱼道主流中间增设桩柱结... 为优化鱼道池室结构,提升鱼类洄游效果,以常规竖缝式鱼道为原型,以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为试验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和对照性过鱼试验,比较分析了4种池室内部增加与未增加桩柱的水流结构。结果表明,在鱼道主流中间增设桩柱结构,可以有效减小回流区面积,减幅达49%,并可减小竖缝处的紊动能,最大减少18%;增加鱼类上溯路线分布,提高了池室空间利用率。2种结构的上溯轨迹分析发现,齐口裂腹鱼多选择回流区外侧上溯,避免进入回流区中心,即选择较高的水力应变与紊动能区域作为上溯方向,且上溯路线中偏好较低水力因子区域,上溯偏好流速为0.01~0.09 m/s,紊动能为0.001~0.008 m^(2)/s^(2),水力应变为0.2~3.0/s。体型Ⅱ鱼道通过在主流位置增加桩柱结构,形成了多股水流,有效减小回流区的占比,提高了鱼道池室空间利用率,为鱼类的上溯路径提供了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缝式鱼道 桩柱结构 数值模拟 水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油气系统理论基本原理 被引量:18
16
作者 贾承造 庞雄奇 宋岩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9-691,共13页
通过阐释全油气系统基本原理,并阐明全油气系统的结构,进而揭示常规油气—致密油气—页岩油气序列成藏规律以及全油气系统成藏模式与成藏机理;此外,阐述了页岩油气-致密油气储层地质模型、流动模型与开发生产机理,并给出了进一步的研究... 通过阐释全油气系统基本原理,并阐明全油气系统的结构,进而揭示常规油气—致密油气—页岩油气序列成藏规律以及全油气系统成藏模式与成藏机理;此外,阐述了页岩油气-致密油气储层地质模型、流动模型与开发生产机理,并给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研究表明:(1)全油气系统的主要结构包括3类流体动力场、3种油气藏与油气资源,以及两种成藏作用。常规油气—致密油气—页岩油气具有形成时间和空间分布的有序性、基于成因机理的序列合理性,表现出“序列成藏”的地质规律。(2)全油气系统成藏模式可以分为“碎屑岩盆地成藏模式”与“碳酸盐岩盆地(层系)成藏模式”两类。非常规油气的聚集成藏是一种“自封闭成藏”,油气自封闭作用的微观来源是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3)非常规油气生产实践证实,页岩油气-致密油气储层地质模型、流动模型与开发生产机理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极为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页岩油气一定是中国油气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接替。(4)进一步研究方向包括:碳酸盐岩盆地全油气系统特征及复合盆地演化源储耦合规律;页岩油气与致密油气运移、成藏与开发生产的流动机理;深层超深层页岩油气、致密油气和煤层气油气地质特征与富集规律;全油气系统油气资源评价与新一代盆地模拟技术;地球系统—地球有机岩与化石能源系统—全油气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油气系统理论 全油气系统结构 序列成藏规律 全油气系统成藏模式 自封闭成藏机理 页岩油气-致密油气地质模型与流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座椅头枕塑胶模具结构设计 被引量:3
17
作者 叶卫文 陈镇森 +1 位作者 姜炳春 冯婧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102,共6页
介绍了一种用于某型号汽车座椅头枕的塑胶模具结构设计。通过成型工艺分析、脱模机制、模流分析等,提出了一种复合模具结构的设计方案,结合了哈夫行位、燕尾式大斜顶、斜内顶和直顶抽芯等组合,以解决产品迭代制造中的技术挑战。通过模... 介绍了一种用于某型号汽车座椅头枕的塑胶模具结构设计。通过成型工艺分析、脱模机制、模流分析等,提出了一种复合模具结构的设计方案,结合了哈夫行位、燕尾式大斜顶、斜内顶和直顶抽芯等组合,以解决产品迭代制造中的技术挑战。通过模流分析验证,本设计方案能够成功预防模具和产品的缺陷发生。经实际生产验证表明,该设计方案有效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提高了模具制造的效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型工艺分析 脱模机制 模流分析 模具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环境与生理因子对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树干液流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彪 陈立欣 +6 位作者 吴应明 胡旭 付照琦 高雅洁 葛艳灵 田沁瑞 林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140,共14页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对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蒸腾耗水的影响,揭示干旱胁迫下环境和生理对刺槐蒸腾耗水的调控机制,为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的经营和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降雨拦截试验(...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对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蒸腾耗水的影响,揭示干旱胁迫下环境和生理对刺槐蒸腾耗水的调控机制,为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的经营和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降雨拦截试验(整个生长季减雨50%),连续监测刺槐的树干液流变化,并同步监测环境因子和水分生理变化,分析环境和水分生理对树干液流的影响。【结果】(1)干旱处理显著降低了刺槐的液流速率(Js),干旱处理下平均Js(0.92 g/(cm^(2)·h))显著低于对照处理下的平均Js(1.87 g/(cm^(2)·h)),但其变化规律相似。(2)干旱处理影响了刺槐的枝、叶相对含水量,且随着干旱处理时间的延长,枝、叶相对含水量降低。不同处理条件下,刺槐枝、叶水势和水容均呈“V”字型变化,干旱处理下的枝、叶片水势(-1.22 MPa、-0.72 MPa)低于对照处理(-1.15 MPa、-0.60 MPa)。干旱处理下枝、叶水容降低,分别为0.52 g/(cm^(3)·MPa)和1.05×10^(-2)g/(cm^(2)·MPa)。(3)刺槐树干液流的变化受气象因子、土壤水分条件和水分生理因子的共同影响,不同处理条件下蒸散的主控因子均为太阳总辐射,干旱处理下枝、叶水容对刺槐树干液流速率的影响减弱,表明相较于干旱处理,对照条件下刺槐更依赖于组织水容储水来满足蒸腾耗水。【结论】研究揭示了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刺槐液流速率,但未改变其液流活动规律。刺槐人工林树干液流变化受多种因子的共同影响,主导因子依次为气象因子、土壤水分和水分生理因子。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干旱条件下人工林的蒸腾耗水过程的变化特征,对评估气候变化条件下黄土区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水文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液流 水分生理 干旱处理 结构方程模型 刺槐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果自回归流模型的因果结构学习算法
19
作者 卢小金 陈薇 +1 位作者 郝志峰 蔡瑞初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136,共6页
因果自回归流模型已经在非独立噪声等场景的因果方向推断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多个结点的场景下仍存在全局结构搜索带来的准确度低和计算时间复杂度高的问题。面向非时序观察数据设计一种两阶段因果结构学习算法。在第一阶段,基... 因果自回归流模型已经在非独立噪声等场景的因果方向推断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多个结点的场景下仍存在全局结构搜索带来的准确度低和计算时间复杂度高的问题。面向非时序观察数据设计一种两阶段因果结构学习算法。在第一阶段,基于观测数据的条件独立性,对完全无向图通过条件独立性检验得到基本的因果骨架;在第二阶段,基于因果自回归流模型,通过标准化流的方法计算骨架中每条无向边在不同方向上的边缘似然概率,进而通过比较边缘似然概率进行因果方向推断。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多组不同参数生成的仿真因果结构数据集上均有较好的表现,与现有的主流因果结构学习算法相比,F1值平均提升15%~28%;在真实因果结构数据集实验中,该算法能够较为完整准确地学习到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与主流的因果结构学习算法相比,F1值平均提升28%~48%,具有更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结构学习 因果发现 加性噪声模型 因果自回归流模型 标准化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叶脉型流场结构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甘忠禹 陈涛 +1 位作者 张瑞轩 肖飞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27-1333,共7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性能受双极板中流场结构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叶脉型仿生流场,并建立了一个三维、多相的PEMFC模型。为了使仿生流场PEMFC具有最大的输出功率,构建Kriging代理模型分别与遗传算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结合,寻找此仿生流场...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性能受双极板中流场结构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叶脉型仿生流场,并建立了一个三维、多相的PEMFC模型。为了使仿生流场PEMFC具有最大的输出功率,构建Kriging代理模型分别与遗传算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结合,寻找此仿生流场结构的最佳参数。结果表明当电池工作电压为0.5 V时,优化模型比基础模型功率提高了13.94%。优化模型阴极侧流道内液态水以及流道靠近气体扩散层处的气体压强、反应物质量分数分布均匀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叶脉流场 结构优化 克里金代理模型 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