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ectrum spati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remote sensing alteration information and interference factors 被引量:1
1
作者 杨自安 彭省临 +3 位作者 朱谷昌 石菲菲 邹林 张远飞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4期647-652,共6页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mote sensing data, the spatial geometric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spectral data and distribution of background, interference and alteration information in characterist...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mote sensing data, the spatial geometric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spectral data and distribution of background, interference and alteration information in characteristic space were research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wo-dimensional and three-dimensional scatter diagram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yper-space of remote sensing multi-data aggregation belongs to low-dimensional geometric structure, i.e. hyperplane form, and anomalous point groups including alteration information usually dissociate out of hyperplane. Scatter diagrams of remote sensing data band are mainly presented as two distribution forms of single-ellipse and dual-ellipse. Clarifying the relations of three objects of background, disturbance and alteration information in remote sensing images provides an important technical thought and guidance for accurately detecting and extracting remote sensing alteration in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ote sensing data alteration information BACKGROUND interference factor spectrum spatial structure scatter diagr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大数据解译及仿遥感地学知识发现
2
作者 赵博 张德会 +1 位作者 陈其慎 周永章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2-477,I0002,共17页
遥感大数据是地学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其多光谱、时序、空间、纹理、尺度等五大特征,以及基于这些特征的遥感智能解译原理与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仿遥感”地学数据处理思想,探讨了基于Hopfield神经网络的遥感模拟可... 遥感大数据是地学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其多光谱、时序、空间、纹理、尺度等五大特征,以及基于这些特征的遥感智能解译原理与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仿遥感”地学数据处理思想,探讨了基于Hopfield神经网络的遥感模拟可行性。对于人工智能与遥感大数据联合驱动下的地学研究思路及创新方向或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遥感解译 综述 模拟 知识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航拍参数对林木冠层三维点云重构的影响
3
作者 魏倪彬 余坤勇 刘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0-419,共10页
【目的】探究3种航拍参数(飞行高度、航向重叠度、旁向重叠度)对林木冠层三维点云重构及其结构参数估算精度的影响,为提升无人机影像点云(drone-based image point clouds,DIPC)在冠层结构监测中的应用能力提供参考。【方法】以桂花树... 【目的】探究3种航拍参数(飞行高度、航向重叠度、旁向重叠度)对林木冠层三维点云重构及其结构参数估算精度的影响,为提升无人机影像点云(drone-based image point clouds,DIPC)在冠层结构监测中的应用能力提供参考。【方法】以桂花树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组飞行高度(40、80、120、160 m)、3组航向重叠度(70%、80%和90%)和3组旁向重叠度(70%、80%和90%)采集DIPC数据。利用地基激光雷达数据,对不同飞行参数下DIPC的重构质量(通过点云高程变异系数衡量)以及冠层结构参数(树冠体积、树冠垂直投影面积、冠幅、冠长和树高)的估算精度进行评价。【结果】在80~160 m飞行高度,DIPC的高程变异系数显著降低;在40~120 m,冠层结构参数的估算精度较高且趋于稳定,但在120~160 m,其估算精度显著降低。随着航向重叠度的升高,DIPC的高程变异系数逐渐升高;航向重叠度为70%~80%时,冠层结构参数的估算精度显著升高,但航向重叠度为80%~90%时,其估算精度的变化趋于稳定。随着旁向重叠度的升高,DIPC的高程变异系数呈升高趋势;旁向重叠度为70%~80%时,冠层结构参数的估算精度显著升高,旁向重叠度为80%~90%时,其估算精度的变化趋于稳定。【结论】航向与旁向重叠度由70%增至80%对冠层结构参数估算精度提升作用最大,且航向重叠度对冠层结构参数估算精度的影响大于旁向重叠度。飞行高度由120 m增至160 m会显著降低冠层结构参数的估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冠层 三维结构 无人机遥感 点云数据 飞行高度 图像重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比亚哈达普铜铅金属矿普查区遥感地质解译与应用
4
作者 胡官兵 廖志坚 +2 位作者 刘舫 李懿 李政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1-220,共10页
研究区位于非洲纳米比亚中南部区域,具有寻找铜铅金属矿的良好潜力。为配合地质勘查工作,查明区内铜铅矿资源成矿地质条件,选取SPOT-6、ETM+、ASTER等3种卫星遥感数据,建立遥感解译标志并开展详细地质解译及蚀变信息提取工作,同时在分... 研究区位于非洲纳米比亚中南部区域,具有寻找铜铅金属矿的良好潜力。为配合地质勘查工作,查明区内铜铅矿资源成矿地质条件,选取SPOT-6、ETM+、ASTER等3种卫星遥感数据,建立遥感解译标志并开展详细地质解译及蚀变信息提取工作,同时在分析研究区矿产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分别从岩石地层、地质构造及遥感蚀变信息等方面总结归纳遥感找矿标志,并进行找矿预测。结果表明,区内各地质体影像特征差异明显,遥感解译成效好,解译出主要含矿层位地质界线,包括新解译岩体23处。对典型区域进行野外验证,经调查均为花岗岩体,解译成果与地质工作吻合度高,圈定4处有利找矿预测区。其中II号预测区,解译结果反映该区隐伏的含矿岩系可能受后期构造作用影响而抬升,有望寻找热液型和同火山岩有关的矿床。研究成果为该区矿产勘查提供遥感支撑,也可为周边类似区域遥感地质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勘查 铜铅矿 遥感解译 多源遥感数据 哈达普铜铅矿 纳米比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杭成矿带石人底地区铀矿化蚀变遥感解译及找矿预测
5
作者 许谱林 华敏洁 +4 位作者 熊建 钱锋吉 陶国强 刘龙 钟鹏飞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8-819,共12页
石人底地区位于赣杭铀成矿带中段,区内已探明有1个铀矿床、5个矿点以及7个矿化点,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然而该地区地势陡峻,而且受环境保护影响,传统的找矿方法很难在该地区系统开展,导致其工作程度较为薄弱。本文选取Landsat 8 OLI遥... 石人底地区位于赣杭铀成矿带中段,区内已探明有1个铀矿床、5个矿点以及7个矿化点,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然而该地区地势陡峻,而且受环境保护影响,传统的找矿方法很难在该地区系统开展,导致其工作程度较为薄弱。本文选取Landsat 8 OLI遥感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与铀矿化关系密切的铁染和羟基蚀变异常信息,并对蚀变异常进行地表调查及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铁染和羟基蚀变异常与已探明的铀矿床、矿(化)点吻合性较好,通过异常查证新发现一条铀矿体,显示遥感技术提取的矿化蚀变信息具有较好的找矿效果;区内东部的铁染和羟基蚀变异常整体呈北西向展布,受北西向、北东向断裂、岩性不整合界面控制较为明显;区内西侧的遥感蚀变异常整体呈北东向展布,受岩性不整合界面以及火山机构控制较为明显;基于铁染和羟基蚀变异常分布特征以及铀成矿地质条件在研究区圈定了3处铀矿找矿远景区,为下一步找矿提供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 8 遥感数据 蚀变信息解译 找矿预测 石人底地区 赣杭铀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数据的工程结构损伤动态识别研究
6
作者 关宏洁 田晶 王群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89,94,共6页
以定期监测工程结构状况为目标,提出了基于遥感数据的工程结构损伤动态识别方法,解决获取影像粗糙问题,提升微小工程结构损伤识别效果。运用二维Tsallis交叉熵计算工程结构遥感影像的二维直方图,通过在布谷鸟搜索算法(CS)中引入Logisti... 以定期监测工程结构状况为目标,提出了基于遥感数据的工程结构损伤动态识别方法,解决获取影像粗糙问题,提升微小工程结构损伤识别效果。运用二维Tsallis交叉熵计算工程结构遥感影像的二维直方图,通过在布谷鸟搜索算法(CS)中引入Logistic映射的混沌扰动算子,形成混沌CS算法,完善二维Tsallis交叉熵的阈值选择过程,获取最佳阈值后,分割工程结构遥感影像,增强处理分割后的遥感影像,并将处理后的影像作为SVM分类识别模型输入,完成损伤动态识别、归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取遥感影像精度极高,分割影像清晰且各区域边缘完整,能够识别微小的裂缝损伤,最大程度还原裂缝宽度及线性特征,识别结果影像信息含量大,且识别均方误差低、平方相关系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数据 工程结构 损伤动态识别 混沌CS算法 SVM 遥感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浙江古田山24公顷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林冠结构与地形数据集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宁宁 米湘成 +4 位作者 童光蓉 任海保 王巍伟 马克平 陈磊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1期185-196,共12页
林冠结构与地形因子共同影响着森林重要物种资源及生境的时空变化,而针对我国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高精度林冠结构和地形数据集极为缺乏。基于近地面遥感平台获取的激光雷达数据,可以获取精确的林冠结构和地形数据。本研究以位于钱江源国... 林冠结构与地形因子共同影响着森林重要物种资源及生境的时空变化,而针对我国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高精度林冠结构和地形数据集极为缺乏。基于近地面遥感平台获取的激光雷达数据,可以获取精确的林冠结构和地形数据。本研究以位于钱江源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的24公顷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2018年基于近地面遥感技术获取的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及质量控制,获取该样地的林冠结构和地形数据。通过实时动态测量(RTK)的地面数据对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精度检验和验证,表明DEM的高程中误差为0.07米,数据具有较高精度。古田山24公顷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为典型的中亚热带低海拔常绿阔叶林,本数据集可以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面遥感 激光雷达 林冠结构 地形 森林动态监测样地 钱江源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遥感卫星数据在脉状萤石矿床中的找矿预测应用:以内蒙古水头萤石矿床为例 被引量:7
8
作者 裴秋明 沈家乐 +4 位作者 王世明 房大任 高永璋 李典 马少兵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134,共14页
萤石是一种战略性非金属矿产,脉状萤石矿床是全球萤石产量的主要来源,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脉状萤石矿床的勘查找矿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选择内蒙古中东部水头萤石矿床为研究区,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Landsat-8、ASTE... 萤石是一种战略性非金属矿产,脉状萤石矿床是全球萤石产量的主要来源,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脉状萤石矿床的勘查找矿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选择内蒙古中东部水头萤石矿床为研究区,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Landsat-8、ASTER、Sentinel-2和WorldView-2多源遥感影像进行成矿预测。首先,基于光谱协同理论将Landsat-8与WorldView-2融合生成协同数据,对研究区地层岩性和控矿构造进行遥感解译;利用Sentinel-2和ASTER影像进行了羟基、铁染和硅化蚀变信息提取。基于已知萤石矿点的遥感解译特征建立研究区萤石矿的遥感解译标志,在此基础上,应用GIS平台对提取特征信息进行加权叠加分析,开展研究区内萤石矿的综合预测。研究结果表明:Landsat-8与WorldView-2数据融合的假彩色合成影像可有效区分研究区萤石矿化点;由于脉状萤石矿体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带特征,在研究区地表露头中多发育硅质顶盖,因此硅化蚀变异常与羟基异常组合可作为萤石矿化的重要特征依据。GIS综合预测结果与已知矿点吻合度高,证实了应用多源遥感数据在脉状萤石矿床勘查找矿中的有效性,并预测了三处新的靶区,相关结果可为后续勘查部署提供依据,也可为其他地区的萤石遥感找矿勘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萤石矿床 线性构造 热液蚀变 多源遥感数据 找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尖顶山和黑梁子背斜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分析
9
作者 彭路赢 杨屹洲 +1 位作者 张军勇 吴磊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9-502,共14页
选取青藏高原北部柴达木盆地内尖顶山和黑梁子背斜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和地震剖面,解释并分析该背斜构造带的地表次级断裂以及地下构造的变形样式与运动特征。遥感影像显示,尖顶山背斜的大部分地表次级断裂从北西走向的压扭断裂... 选取青藏高原北部柴达木盆地内尖顶山和黑梁子背斜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和地震剖面,解释并分析该背斜构造带的地表次级断裂以及地下构造的变形样式与运动特征。遥感影像显示,尖顶山背斜的大部分地表次级断裂从北西走向的压扭断裂向东南方向过渡为南北走向的正断层,而黑梁子背斜的地表次级断裂为北北东走向的左行张扭断层。地震剖面显示,尖顶山和黑梁子背斜由上部逆冲滑脱断裂和下部基底正花状构造组成,深层与浅层的变形解耦主要受新生界下部路乐河组的膏盐层影响。结合地表次级断裂和地下基底断裂的平面展布样式、运动特征以及沿走向的变化,认为尖顶山和黑梁子背斜为右行压扭构造,推测在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汇聚的背景下,柴达木盆地内部在持续缩短变形的过程中发生向东的差异性挤出,从而形成一系列压扭性质的背斜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遥感影像解译 地震剖面 右行压扭构造 走滑运动 盐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宁盆地多源遥感地热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新萍 杜文涛 +2 位作者 蔡铁刚 张景业 郭卿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2-562,共11页
为探明洛宁盆地地热资源范围,为后期科学合理开发地热资源提供数据支撑,本文提出多源多时相遥感技术的综合预测方法。分别使用大气校正法、发射率归一化法对Landsat 8、ASTER数据进行地表昼夜温度反演,提取温度异常区。结果表明:此方法... 为探明洛宁盆地地热资源范围,为后期科学合理开发地热资源提供数据支撑,本文提出多源多时相遥感技术的综合预测方法。分别使用大气校正法、发射率归一化法对Landsat 8、ASTER数据进行地表昼夜温度反演,提取温度异常区。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消除太阳辐射的影响,昼夜温度二者呈负相关;温度高异常区主要分布在水体、城镇区域,呈线状延伸。再结合多时相卫星数据对蚀变和构造信息进行提取,叠加温度、蚀变和构造图层,并结合已有地质资料综合分析,最终圈定3处靶区。其中金家庄-广武庙一带、霍家岭-岭东一带通过实地踏勘发现7处温泉点,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本文以地热形成理论为背景,结合遥感技术,综合利用地质资料,圈定地热靶区,其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所采用的方法能够快速预测地热资源分布范围,具有低成本、周期短的特点以及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 地热 构造解译 蚀变提取 温度反演 洛宁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岛开发利用遥感智能解译技术研究与应用
11
作者 谭军辉 颜志宇 +2 位作者 关国翔 陈琼 刘璐铭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2-136,共5页
本文针对广东省海岛开发利用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应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及无人机影像,结合GIS手段与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海岛开发利用遥感智能解译平台研究与应用。通过构建用岛方式智能解译样本库及变化检测样本库,基于深度学习分别训... 本文针对广东省海岛开发利用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应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及无人机影像,结合GIS手段与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海岛开发利用遥感智能解译平台研究与应用。通过构建用岛方式智能解译样本库及变化检测样本库,基于深度学习分别训练海岛开发利用遥感智能解译模型和海岛开发利用变化检测模型,对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进行监测分析,输出专题产品及分析报告。研究成果提升了海量遥感数据的自动化处理效率和监测精度,为广东省海域海岛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量遥感数据 算法模型 智能解译 样本库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业务平台研发与应用
12
作者 冯磊 王轶 +4 位作者 李文吉 王彦佐 郑向向 王珊珊 张玲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1-327,共7页
近年来,基于综合遥感技术的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业务工作广泛开展。针对工作任务存在工区范围广、时间紧和任务重等特点,研究团队根据多源遥感数据的高效利用、多人协同作业、成果快速集成等需求,结合地灾隐患解译识别工具需求,建立了三维... 近年来,基于综合遥感技术的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业务工作广泛开展。针对工作任务存在工区范围广、时间紧和任务重等特点,研究团队根据多源遥感数据的高效利用、多人协同作业、成果快速集成等需求,结合地灾隐患解译识别工具需求,建立了三维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业务平台。平台采用C/S架构,实现了三维地理信息平台下,对多源光学和雷达遥感数据、矢量数据和三维模型的有效组织管理,具备多源数据的同平台加载、多人协同作业、快速解译识别和成果表达输出等功能,相继支撑了全国重点易发区与甘肃、云南、四川等省份精细隐患识别和多次应急保障工作,有效实现数据快速保障,辅助工作效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灾隐患识别 遥感解译 三维业务平台 多源数据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13
作者 张茂省 雷学武 +4 位作者 校培喜 聂浩刚 黄玉华 武文英 丁辉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3期92-97,共6页
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频发,危害严重,在延安市宝塔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试点中,选用高分辨率的Spot5和快鸟卫星(QuickBird)数据,进行了地质灾害解译与信息提取,获取了丰富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以及承载体信息,为开展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提... 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频发,危害严重,在延安市宝塔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试点中,选用高分辨率的Spot5和快鸟卫星(QuickBird)数据,进行了地质灾害解译与信息提取,获取了丰富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以及承载体信息,为开展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提供了基础资料,发挥了遥感技术的先导作用。笔者从遥感调查的内容、数据选择和处理、解译技术方法、地质灾害信息提取、解译及解译效果等方面论述了遥感技术在宝塔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中的应用,认为该技术方法和本次所取得的经验可以在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中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地质灾害调查 数据融合 解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主要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及长势监测 被引量:71
14
作者 黄青 唐华俊 +3 位作者 周清波 吴文斌 王利民 张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8-223,386,共7页
以中国东北地区为研究区域,探讨基于遥感影像全覆盖的大尺度作物种植结构自动提取及长势遥感监测的技术方法。通过分析东北地区春玉米、春小麦、一季稻及大豆等主要作物时序光谱特征,确定不同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的阈值,建立基于MODIS ... 以中国东北地区为研究区域,探讨基于遥感影像全覆盖的大尺度作物种植结构自动提取及长势遥感监测的技术方法。通过分析东北地区春玉米、春小麦、一季稻及大豆等主要作物时序光谱特征,确定不同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的阈值,建立基于MODIS NDVI数据的上述4种作物种植结构提取模型,获取2009年东北地区主要作物空间种植结构格局特征。其次,基于MODIS NDVI数据,利用差值模型,通过与近5a作物长势的平均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东北地区2009年4种作物的长势状况。结果显示,与多年平均统计数据比较,基于遥感提取的作物种植结构信息,总体精度达到了87%以上;不同作物长势在其整个生育期内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都有较大差异。研究表明,通过MODIS数据提取不同作物种植结构及进行大尺度作物长势监测的技术和方法是可行的,研究为中国农业遥感监测系统大尺度业务化运行的作物种植结构提取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监测 作物 MODIS NDVI 种植结构 精度评价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遥感数据在断裂构造解译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齐信 邵长生 +1 位作者 陈州丰 李雪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0-93,共4页
利用ETM+影像、SPOT5影像和DEM数据进行了多源遥感数据断裂构造解译方法的研究。对不同遥感数据源适合解译的断裂构造信息进行了实验,并通过野外调查对解译结果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显示ETM+影像适合提取具有色调、色带异常的断裂构造,S... 利用ETM+影像、SPOT5影像和DEM数据进行了多源遥感数据断裂构造解译方法的研究。对不同遥感数据源适合解译的断裂构造信息进行了实验,并通过野外调查对解译结果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显示ETM+影像适合提取具有色调、色带异常的断裂构造,SPOT5影像适合提取具有线性形态特征的断裂构造,DEM数据适合于其他遥感影像结合提取地貌/微地貌信息解译隐伏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数据 断裂构造 线性构造 地貌 DEM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信息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构造解译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家存 魏永明 蔺启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0-153,共4页
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的构造解译为例,对信息源选择、波段组合、影像融合、几何精校正、图像镶嵌等一系列处理方法进行针对性研究,证实了该方法组合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的遥感影像处理的有效性,进而建立了色调、形状、地层或岩体被错... 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的构造解译为例,对信息源选择、波段组合、影像融合、几何精校正、图像镶嵌等一系列处理方法进行针对性研究,证实了该方法组合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的遥感影像处理的有效性,进而建立了色调、形状、地层或岩体被错断、地貌形态差异和水系格局等解译标志。通过对断裂构造解译的实地验证,表明解译准确率达到90%以上,位置误差小于15m。与常规地质调查方法相比,遥感信息具有视域宽广、内容丰富、主要断裂突出、受地面条件限制较少、有效提高野外验证效率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信息 构造解译 南水北调 野外验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时空分辨率遥感数据协同的作物种植结构调查 被引量:18
17
作者 黄启厅 曾志康 +3 位作者 谢国雪 骆剑承 覃泽林 兰宗宝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2-560,共9页
【目的】充分发掘遥感影像的空间、时间和光谱等特征谱信息,探索地块基元支持下的多源遥感数据作物种植信息自动识别方法,为作物种植结构信息的快速、精细化调查提供借鉴。【方法】以广西扶绥县为研究区,通过对高空间分辨率影像的多尺... 【目的】充分发掘遥感影像的空间、时间和光谱等特征谱信息,探索地块基元支持下的多源遥感数据作物种植信息自动识别方法,为作物种植结构信息的快速、精细化调查提供借鉴。【方法】以广西扶绥县为研究区,通过对高空间分辨率影像的多尺度分割和对象廓线编辑,提取精细农田地块信息;以地块为基元获取覆盖作物生育期内的时序光谱特征;基于时序光谱及其变化定义与作物长势状况相关的描述参量,形成静态光谱与动态过程特征结合的多维特征空间,结合作物的物候节律特征构建作物种植信息提取模型,实现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信息的提取。【结果】依据上述方法绘制出广西扶绥县甘蔗、水稻和其他作物农田及草地、林地、水体、城镇建设用地等的精细地块图,其中,提取广西扶绥县甘蔗和水稻作物的总面积分别为82420.01和6806.67 ha,作物提取的总体分类精度为86.8%,Kappa系数为0.84。【结论】提取的广西扶绥县作物种植结构的成果满足使用精度要求,可为精准农业补贴投放、农业灾害定损等政策制定提供依据,而技术方法对于作物种植结构信息的快速、精细化调查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结构 高时空分辨率 时间序列 精细地块 遥感数据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区种植结构时空变化及其与地下水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白亮亮 蔡甲冰 +3 位作者 刘钰 蔡学良 陈鹤 张宝忠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2-211,共10页
利用数据融合算法(ESTAFM)对Landsat7 ETM+和MODIS影像进行融合,构建了高时空NDVI数据集;结合地面实体作物NDVI变化特征和光谱耦合技术(SMT),提取了解放闸灌域2000—2015年间种植结构空间信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时空特征变化以及地下... 利用数据融合算法(ESTAFM)对Landsat7 ETM+和MODIS影像进行融合,构建了高时空NDVI数据集;结合地面实体作物NDVI变化特征和光谱耦合技术(SMT),提取了解放闸灌域2000—2015年间种植结构空间信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时空特征变化以及地下水对种植结构调整的制约性。利用2015年实地调查数据对遥感监测结果进行评价,灌域主要作物类型玉米、向日葵、小麦以及套种的纯像元分类精度分别达到了95%、88%、91%和90%,总体精度达到了91%;多年遥感监测结果与历史统计数据相吻合。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和小麦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尤为明显,由2000年的0.83万hm2(占灌溉面积的5.80%)增加到2015年的4.02万hm2(占灌溉面积的28.31%);向日葵种植面积由下降变为上升趋势,其种植规模受市场因素主导;因土地流转、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以及套种种植模式劳动力成本高,使得农户转向单一作物种植模式,套种模式种植面积逐年下降,由2000年的4.30万hm2(占灌溉面积的30.32%)减少到2015年的0.41万hm2(占灌溉面积的2.91%)。种植结构空间格局与地下水埋深分布相似,其空间的相对差异并未随时间发生明显变化。向日葵在地下水埋深较浅、盐碱化偏高的区域分布集中,玉米、小麦及套种在地下水埋深大、盐碱化偏弱的区域分布集中,反映出向日葵耐盐性更高,更能适应盐碱化程度高的土壤;作物这一空间分布格局不仅受水土环境影响,而且与作物生理特征密切相关。灌区节水改造以来,在净引水量减小的情况下,农田蒸散发量并未减小,而是表现为稳中有升的趋势,这与高耗水作物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有直接关系;地下水位整体下降,由1.76 m下降到2.33 m,土壤盐碱化得到改善,表明大型灌区节水续建配套项目实施以来,节水改造对水循环和水土环境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结构 时空变化 地下水 遥感 数据融合 节水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东乌旗遥感构造和蚀变信息提取与找矿预测 被引量:23
19
作者 钱建平 张渊 +2 位作者 赵小星 赵少杰 李承礼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9-117,共9页
为了研究内蒙古东乌旗Pb-Zn-Ag多金属成矿区的找矿远景,在对Landsat7 ETM+数据进行几何纠正、大气校正和去干扰等预处理的基础上,对多波段假彩色合成图像做滤波处理以增强区域构造信息、进行线性构造解译;运用分形几何学原理和计盒维数... 为了研究内蒙古东乌旗Pb-Zn-Ag多金属成矿区的找矿远景,在对Landsat7 ETM+数据进行几何纠正、大气校正和去干扰等预处理的基础上,对多波段假彩色合成图像做滤波处理以增强区域构造信息、进行线性构造解译;运用分形几何学原理和计盒维数法求取线性构造分维值,得到线性构造的统计自相似性和分形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阈值分割法对图像进行铁染、羟基蚀变信息提取;最后根据区内线性构造、遥感蚀变信息、岩体分布特征、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和已知矿床(点)分布资料综合分析,圈定出3个级别的7个找矿预测区,再次证实了基于遥感图像的线性构造和遥感蚀变异常信息可以作为找矿预测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M+遥感数据 线性构造 分维值 蚀变信息提取 找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盛源火山盆地遥感地质解译与铀矿找矿前景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董丽娜 张微 +3 位作者 王雪 陈玲 杨金中 莫子奋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2-108,共7页
遥感地质解译和异常信息提取是遥感地质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为分析在江西盛源火山盆地中寻找铀矿的前景,以ALOS,SPOT5和ETM+等多源遥感数据为信息源,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对该盆地进行了遥感地质解译和遥感蚀变异常信息提取与筛选... 遥感地质解译和异常信息提取是遥感地质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为分析在江西盛源火山盆地中寻找铀矿的前景,以ALOS,SPOT5和ETM+等多源遥感数据为信息源,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对该盆地进行了遥感地质解译和遥感蚀变异常信息提取与筛选,重点提取与铀多金属矿有关的地层、断裂构造、火山机构和蚀变异常等成矿信息;并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在Arc GIS平台上开展基于遥感数据的成矿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和找矿预测,提出了3个找矿有利区,为当地矿产资源勘查和资源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数据 遥感地质解译 遥感蚀变异常 铀矿 火山机构 资源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