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0篇文章
< 1 2 1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rkov repairable systems with stochastic regimes switching 被引量:5
1
作者 Liying Wang Lirong Cui Mingli Y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1年第5期773-779,共7页
Compared with the classical Markov repairable system, the Markov repairable system with stochastic regimes switching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provides a more realistic description of the practical system. The system ca... Compared with the classical Markov repairable system, the Markov repairable system with stochastic regimes switching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provides a more realistic description of the practical system. The system can be used to model the dynamics of a repairable system whose performance regimes switch according to the external conditions. For example, to satisfy the demand variation that is typical for the power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reduce the cost, these systems usually adjust their operating regimes. The transition rate matrices under distinct operating regimes are assumed to be different and the sojourn times in distinct regimes are governed by a finite state Markov chain. By using the theory of Markov process, Ion channel theory, and Laplace transforms, the up time of the system are studied. A numerical example is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obtained results. The effect of sojourn times in distinct regimes on the availability and the up time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e numerical exam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kov repairable system up time stochastic regimes switching system Markov proc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中游梯级水库运行的水文效应
2
作者 虞美秀 金君良 +3 位作者 张建云 陈娟 陈求稳 何佳仪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435,共11页
高寒地区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使得雅鲁藏布江流域成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流系统影响的理想场所。以雅江中游藏木-加查梯级水库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2年实测流量和水温数据,以藏木水库上游的羊村站为参考站,依据水库首... 高寒地区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使得雅鲁藏布江流域成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流系统影响的理想场所。以雅江中游藏木-加查梯级水库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2年实测流量和水温数据,以藏木水库上游的羊村站为参考站,依据水库首部机组发电时间划分建坝前后研究时段,从时程变化、年内分配、水热关系3个方面系统剖析雅鲁藏布江中游藏木-加查梯级水库运行对河流水文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奴下站年、汛期与非汛期径流量及年最小流量在藏木建坝后增加,年最大流量微弱减少;建坝后奴下站年、汛期热通量增加,非汛期变化有限,水温变幅与羊村更加接近,该现象在加查运行后更加明显;奴下流量年内分配在建坝后较羊村有一定的坦化,而水温则更为尖瘦,上下游水温变化同步性增加,表现出升温期“增暖”和降温期“加冷”现象;11—12月、1—5月奴下较羊村增加的流量主要受水库调度影响,而6—10月流量增加同时受水库调度和冰川融水径流增加的影响;奴下和羊村上下游流量—水温相关性的异步性、水热关系的时滞性均随水库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 水温特性 梯级水库 时间尺度 雅鲁藏布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西江干流水文情势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继清 刘佳利 +1 位作者 邓世浪 吴亮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8,共10页
为掌握变化环境下西江干流水文情势演变特征及主要驱动因素,通过识别径流序列突变点将径流序列划分为天然时期和变化时期,采用基于水文改变指标的变化范围法定量探究各水文指标改变度,借助水文变异程度和水文情势变化法(DHRAM)评估整体... 为掌握变化环境下西江干流水文情势演变特征及主要驱动因素,通过识别径流序列突变点将径流序列划分为天然时期和变化时期,采用基于水文改变指标的变化范围法定量探究各水文指标改变度,借助水文变异程度和水文情势变化法(DHRAM)评估整体水文情势改变度,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最相关生态指标捕捉关键水文变量,并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结合残差分析法定量评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情势的影响。结果表明:西江干流4座水文站32个水文指标以中、低度改变为主,天峨、迁江、武宣、梧州站水文变异程度分别为64.70%、61.34%、51.70%、51.89%,基于DHRAM得到各站水文情势改变等级分别为3、3、2、3,综合判定4站整体水文情势改变度均为中度;中上游天峨、迁江站改变度比中下游武宣、梧州站高,应重点关注中上游生态保护;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均是西江干流水文情势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气候变化对天峨、迁江、武宣、梧州站水文情势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25.65%、60.07%、50.29%、55.22%,气候变化对于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水文情势的影响大于上游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变化 IHA-RVA 驱动因素 随机森林模型 西江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冥古宙—太古宙陆壳形成演化
4
作者 万渝生 颉颃强 +5 位作者 谢士稳 刘守偈 马铭株 董春艳 李鹏川 李源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共22页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发育大规模长英质陆壳的星球。陆壳形成演化是一长期的过程。≥3.8 Ga岩石和≥3.9 Ga锆石迄今分别只在9个和大约20个地区被发现。随着时代演化,陆壳规模越来越大,表壳岩由以变质玄武岩、变质超基性岩为主转变为变质...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发育大规模长英质陆壳的星球。陆壳形成演化是一长期的过程。≥3.8 Ga岩石和≥3.9 Ga锆石迄今分别只在9个和大约20个地区被发现。随着时代演化,陆壳规模越来越大,表壳岩由以变质玄武岩、变质超基性岩为主转变为变质玄武岩、变质超基性岩、变质中酸性火山岩和变质碎屑沉积岩广泛发育。虽然BIF(条带状铁建造)在3.8 Ga以前就已存在,但其规模在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才达到顶峰。TTG(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构成太古宙克拉通的主体,它们的岩石类型和组成特征在3.8 Ga就显示出多样性。随时代演化,花岗闪长质岩石的比例逐渐增高。TTG的轻重稀土分异程度随时代不断增大,反映了陆壳厚度不断增大的演化趋势。中太古代晚期—新太古代早期发生了全球性的陆壳巨量增生,导致类似于现代板块构造体制在新太古代中晚期广泛发育。富钾花岗岩在新太古代中晚期大量形成,是太古宙基底克拉通化的重要标志。克拉通化的实质是克拉通内不同层圈达到物理、化学和力学上稳定和相互耦合。可把冥古宙—太古宙陆壳形成演化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4.4~3.8 Ga、3.8~3.0 Ga、3.0~2.6 Ga和2.6~2.5 Ga,大致分别代表了陆核形成、陆块发展和形成、克拉通化阶段。太古宙—元古宙关键转折期在地球的演化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冥古宙—太古宙 地壳演化 TTG 地球化学 构造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伪时期北平的日语教育与民众抵制
5
作者 米卫娜 申海涛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0-75,共6页
抗战时期,日伪当局秉承日本侵略者的意旨,采取多种手段在北平各伪机关团体、普通市民、在校学生中全面推行日语教育,以泯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为其侵华张目。北平民众则以课堂、家庭、文艺创作为阵地,通过显性抗争与隐性抵抗相结合的方... 抗战时期,日伪当局秉承日本侵略者的意旨,采取多种手段在北平各伪机关团体、普通市民、在校学生中全面推行日语教育,以泯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为其侵华张目。北平民众则以课堂、家庭、文艺创作为阵地,通过显性抗争与隐性抵抗相结合的方式,展开了一系列抵制行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大众日常对民族集体记忆的维续,是北平民众抵制日语教育的动因所在。北平民众对语言殖民的强力抵制,维续了民族集体记忆,彰显了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强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伪时期 北平民众 日语教育 民族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统合:基层简约治理的限度与优化路径——基于鄂西北F乡镇的田野调查
6
作者 李岩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5,共12页
形式主义是当前基层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实现简约治理是破解这个结构性难题、实现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实现基层简约治理的关键在于提升乡镇政权的统合能力。在当前基层治理转型背景下,基层政权面临着认证规范化、调适内卷化与回应形... 形式主义是当前基层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实现简约治理是破解这个结构性难题、实现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实现基层简约治理的关键在于提升乡镇政权的统合能力。在当前基层治理转型背景下,基层政权面临着认证规范化、调适内卷化与回应形式化的“有限统合”困境。“有限统合”是基层政权主体性消退的结果,表现为治权集中、治理资源上移、治理组织虚化与治理内容无序扩张的主体性危机,这也导致了当前基层治理所面临的总体性困境。新时期简约治理需要赋予基层政权更充分的自主性权力,并为权力运作提供制度性空间,激发基层干部的主体性与基层治理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主义 简约治理 政权统合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秦皇岛和唐山地区夏季降水年际变化的大尺度环流和海温因子
7
作者 向亮 孙婉怡 +1 位作者 张潇潇 祝从文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2-446,共15页
本文基于1981~2022年中国站点逐日降水数据,大气再分析、月平均海温资料,以及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厄尔尼诺(Ni?o3.4)指数,采用经验正交函数、相关和合成等统计方法,揭示了秦皇岛和唐山(简称秦唐地区)夏季降水年际变化特征,探讨了对... 本文基于1981~2022年中国站点逐日降水数据,大气再分析、月平均海温资料,以及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厄尔尼诺(Ni?o3.4)指数,采用经验正交函数、相关和合成等统计方法,揭示了秦皇岛和唐山(简称秦唐地区)夏季降水年际变化特征,探讨了对其产生影响的大尺度环流和海温因子。结果表明,秦唐地区夏季降水年际变化的主模态表现为符号一致性特征,降水量呈由北向南递减分布。蒙古气旋(MC)和日本海高压(SJH)是影响该地区夏季降水的两个关键环流系统,环流强度与降水量变化存在显著的正相关。MC和SJH偏强有利于水汽输送和冷暖空气交汇,导致该地区夏季降水极端偏多;当SJH偏弱时,水汽输送减少,该地区夏季降水极端偏少。前期冬春季的Ni?o3.4指数处于负(正)位相时,夏季印度洋海温偏低(高),西北太平洋海温偏高(低),SJH偏强(弱),秦唐地区降水偏多(少)。当春季PDO为正(负)位相时,夏季西北太平洋呈“北正南负(北负南正)”型海温分布,MC偏强(弱),秦唐地区夏季降水偏多(少)。因此,前期冬春季ENSO和春季PDO的位相状态对秦唐地区夏季降水的精细化季节预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的分析结果同样适用于华北地区,为提高华北夏季降水空间精细化的季节预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皇岛—唐山地区 夏季降水 年际变化 环流异常 海温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日伪“谣言攻势”初探
8
作者 朱英 孙永健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9,共8页
日伪“谣言攻势”指抗战时期日伪面向中国在海内外炮制、流播谣言的宣传战略。日本同盟通讯社、宣抚班等为主要造谣机构,日伪各宣传组织、士兵特务、浪人汉奸,亦为谣言炮制、流播者。谣言借文本、影音、图像等形式,流播于中国、日本、国... 日伪“谣言攻势”指抗战时期日伪面向中国在海内外炮制、流播谣言的宣传战略。日本同盟通讯社、宣抚班等为主要造谣机构,日伪各宣传组织、士兵特务、浪人汉奸,亦为谣言炮制、流播者。谣言借文本、影音、图像等形式,流播于中国、日本、国际,自军政外交至社会民俗等诸多场域。日伪借谣言诋毁国共两党、离间抗战力量、破坏国民政府经济统制、策应军事行动、愚弄中日群众、妖魔化中国形象、矫饰侵略实质。然因谣言本身“事实结构性缺失”,日本宣传多方矛盾、滥谣无度,中方构建“反日伪谣言攻势”宣传网络,国际也为华发声等,日方谣言攻势只会以失败告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日伪 宣传 “谣言攻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形象的宣传与塑造(1949—1956)
9
作者 张旭东 牛晨晨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0-150,共11页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党面临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新中国形象的塑造与接受。新中国成立后,为尽快赢得人民对新政权的认可、构建良好的新中国形象,党和国家一方面从内宣入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宣传网制度;另一方面,建立相关外宣机构,加强对...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党面临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新中国形象的塑造与接受。新中国成立后,为尽快赢得人民对新政权的认可、构建良好的新中国形象,党和国家一方面从内宣入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宣传网制度;另一方面,建立相关外宣机构,加强对外宣传工作的统一管理。同时,还借助各种报纸、期刊等积极宣传“新中国”,通过举行各类政治仪式、鼓励文艺创作等主动塑造“新中国”,使广大民众在极短时间内接纳了“新中国”。到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时,新中国形象建构已初步完成。至此,“新中国”从“质”和“形”两个层面得以最终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新政权 新中国成立初期 国家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在人为:乡镇治理机制创新的人事路径与组织调控
10
作者 杜鹏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5-168,172,共15页
乡镇治理的机制创新既反映了中国党政体制的柔韧性,又折射了乡镇政权的独特性。人事结构是乡镇治理机制创新的深层基础,兼具制度性与社会性。乡镇最重要的资源是人,人的意向性限制了行政理性还原的边界。为此,治理机制创新须立足一线治... 乡镇治理的机制创新既反映了中国党政体制的柔韧性,又折射了乡镇政权的独特性。人事结构是乡镇治理机制创新的深层基础,兼具制度性与社会性。乡镇最重要的资源是人,人的意向性限制了行政理性还原的边界。为此,治理机制创新须立足一线治理场景,经由党的组织过程实现人的意向性充分有序的表达。工作单元重构、工作动力激发与工作能力培养从不同维度构造了乡镇治理机制创新的人事路径,实现了人事结构的社会性整合,弥合了人事结构的制度缝隙,使主体的意向性表达汇入乡镇整体性的协同治理过程,从而提高了乡镇的一线治理能力。但是,治理机制创新的人事路径难以突破晋升的体制约束,过度聚焦年龄和身份的选人用人导向易导致人事分流的制度区隔,这要求强化人事流动的组织调控,实现激励与治理的相容。可见,社会性整合与制度性分化共同定义了人事结构的包容性,须通过党的组织引领维系人事结构的包容性,奠定治理机制创新的活力基础,从而平衡乡镇治理转型的规范化取向与灵活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机制 人事结构 组织引领 意向性主体 一线治理 乡镇政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来沙锐减条件下长江口南支河床稳定性研究
11
作者 路川藤 王坚 +1 位作者 李肖肖 朱显博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5-172,共8页
长江口南支河段是长江入海口的第一级分汊,在流域来沙变化及河道整治工程的影响下,南支河势发生了明显变化,采用河道断面分形维数和河床活动性综合指标两种判别方法,分析了三峡工程运行及河道整治工程实施后,长江口南支河段河床稳定性... 长江口南支河段是长江入海口的第一级分汊,在流域来沙变化及河道整治工程的影响下,南支河势发生了明显变化,采用河道断面分形维数和河床活动性综合指标两种判别方法,分析了三峡工程运行及河道整治工程实施后,长江口南支河段河床稳定性。研究表明:2003年三峡工程运行后,南支河床容积增加主要表现在‒5 m等深线以深的深槽水域;在无河道整治的自然条件下,南支主要沙体均发生了明显变迁,河道整治工程后,各沙体趋于稳定,工程建设起到了抑制沙体活动、稳定河势的作用;三峡工程运行后,南支河床断面分形维数值、河床活动性综合指标Kn值下降,说明南支河段过流能力增强,目前分形维数值在1.15~1.25之间,Kn值在760~843之间,南支下游河段河床活动性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南支河段 数学模型 河势稳定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分配制度变迁
12
作者 孙建光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2,共6页
为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塔里木河流域绿洲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了塔里木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分配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其影响因素,分析了生态水权分配制度变迁的诱因,从水法、产权理论、制度创新层面,探究了... 为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塔里木河流域绿洲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了塔里木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分配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其影响因素,分析了生态水权分配制度变迁的诱因,从水法、产权理论、制度创新层面,探究了生态水权分配制度变迁的理论机制,明确了变迁方式和变迁原则。研究认为,在国家推动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生态水权分配制度变迁将是未来流域水权制度建设以及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生态水权的内涵界定、分配体系与方案、价格与经济补偿、组织与监督管理体系等关键环节和相关制度建设将成为塔里木河流域生态水权分配和生态环境维持与恢复重建的重要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流域 绿洲 生态水权分配 水权制度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纤维和养护制度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阻尼性能及机理的影响
13
作者 陈昭晖 陶然 汪瑶杰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45-253,共9页
考虑钢纤维参数和养护制度等因素,研究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的阻尼性能和机理。结果表明:掺入钢纤维提升了UHPC阻尼性能,纤维体积掺量为2.5%时UHPC阻尼比较未掺时增加了54.9%;减小钢纤维长径比、采... 考虑钢纤维参数和养护制度等因素,研究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的阻尼性能和机理。结果表明:掺入钢纤维提升了UHPC阻尼性能,纤维体积掺量为2.5%时UHPC阻尼比较未掺时增加了54.9%;减小钢纤维长径比、采用标准养护可使UHPC具有更好的阻尼性能。合理选择钢纤维参数和养护制度可制备出兼顾阻尼、强度和经济成本的UHPC材料。考虑钢纤维对UHPC阻尼性能的正负效应,建立了UHPC材料阻尼的半经验预测公式。微观层面上,随钢纤维掺量增加、长径比减小以及采用标准养护制度,UHPC基体中掺入钢纤维形成的纤维-基体界面过渡区、微孔隙和微裂缝等内部缺陷会增多,但有利于UHPC材料通过钢纤维的形变、钢纤维-基体界面间摩擦、微裂缝开合、微孔隙变形以及微孔隙内部空气的柔性缓冲等机制产生阻尼耗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 钢纤维 养护制度 阻尼性能 微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融合视域下十六国时期各民族政权建构与黄河城市文明“破坏-重构-再生”的韧性演进
14
作者 何一民 刘清愔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73,共13页
十六国时期(304—439),黄河城市文明在各民族政权更迭中呈现出“破坏—重构—再生”的多重面相。各民族政权的频繁更迭虽导致洛阳、邺城等核心城市遭受军事摧毁与秩序破坏,但其统治者对中原正统性、合法性的主动追求,推动了“胡族”文... 十六国时期(304—439),黄河城市文明在各民族政权更迭中呈现出“破坏—重构—再生”的多重面相。各民族政权的频繁更迭虽导致洛阳、邺城等核心城市遭受军事摧毁与秩序破坏,但其统治者对中原正统性、合法性的主动追求,推动了“胡族”文化元素与中原城市传统的深度融合。从初期“创伤性破坏”到前期“正统性重建”,再到后期“整合性转型”,黄河城市文明在政权博弈中展现出强大韧性:一方面通过都城选址的政治象征意义建构统治合法性,另一方面以建筑形制、经济功能、文化空间的胡汉杂糅,为北朝乃至隋唐城市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奠定基础。这一过程本质上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城市载体上的动态生成,印证了中华文明“冲突中融合、断裂中再生”的独特逻辑。永嘉之乱后中原城市体系崩解的多维动因,揭示了自然灾害、军事冲突与制度断裂对城市的系统性冲击;前秦、后赵等政权都城选址的华夏化策略,论证了其实践背后蕴含的正统性建构逻辑;十六国后期都城营建中的文化调适机制,在都城建设中形成了“胡汉元素层累叠加”的特殊形制,这种“破坏—重建—创新”的发展模式不仅维系了黄河城市文明的连续性,而且催化出新型城市文明形态,为后世都城规划范式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国时期 民族政权互动 黄河城市文明 都城建制 文化调适 文明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燃料特性及氢微混火焰模式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海清 张林瑶 +2 位作者 邢畅 刘栗 邱朋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91-1800,I0014,共11页
氢气是未来发电领域最具前景的清洁燃料之一,在燃气轮机发电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针对氢气的抗熄火特性以及微混氢气燃烧的内在流动与化学反应的尺度关系还有待补充。该文基于Cantera平台采用对冲火焰模型,研究不同当量比和预热温度下氢... 氢气是未来发电领域最具前景的清洁燃料之一,在燃气轮机发电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针对氢气的抗熄火特性以及微混氢气燃烧的内在流动与化学反应的尺度关系还有待补充。该文基于Cantera平台采用对冲火焰模型,研究不同当量比和预热温度下氢气的抗熄火特性,利用无量纲Da数(Damköhler数)和Ka数(Karlovitz数)结合火焰模式图评估微混氢火焰流动和化学反应尺度的相对关系。结果表明:常温常压下,氢气的抗熄火特性约为甲烷的10倍,且随预热温度增加,抗熄火特性逐渐增强;微混氢气燃烧受湍流和优势扩散双重影响,增强燃料和氧化剂输运过程。研究氢燃料特性和氢微混火焰的火焰模式可为湍流微混燃烧技术的发展以及湍流-化学反应燃烧模型的建立提供关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微混燃烧 熄火拉伸率 火焰模式图 敏感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早古生代城坑岩体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明轩 张德富 +3 位作者 张健仁 龚良信 钟文 王先广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8-141,共14页
为了解赣南早古生代花岗岩形成的地质背景,对赣南城坑岩体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等研究。结果表明,城坑岩体主体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局部变形较为发育,主要由碱性长石、中长石、石英和铁质黑云母组成,... 为了解赣南早古生代花岗岩形成的地质背景,对赣南城坑岩体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等研究。结果表明,城坑岩体主体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局部变形较为发育,主要由碱性长石、中长石、石英和铁质黑云母组成,副矿物主要有榍石、磷灰石、独居石和锆石。该岩体为低演化的I型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453~449 Ma,早于加里东期花岗岩峰期年龄(440 Ma),为早古生代造山带早期岩浆产物,主要来源于元古代地壳部分熔融,且岩浆源区存在较明显的幔源岩浆贡献。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城坑岩体可能形成于早古生代洋陆俯冲背景下的壳-幔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花岗岩 构造机制 早古生代 赣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护制度对添加纳米SiO_(2)超高性能混凝土动静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晓楠 张春晓 +4 位作者 王世合 张高展 毛继泽 曹少华 刘国强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89,共7页
本工作首先研究了标准养护、蒸汽养护、干热养护和组合养护(先蒸汽养护再干热养护)条件下纳米SiO_(2)掺量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静态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相比标准养护,蒸汽养护和组合养护均可显著提高UHPC的抗压和抗折强... 本工作首先研究了标准养护、蒸汽养护、干热养护和组合养护(先蒸汽养护再干热养护)条件下纳米SiO_(2)掺量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静态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相比标准养护,蒸汽养护和组合养护均可显著提高UHPC的抗压和抗折强度,干热养护提高了UHPC的抗压强度但降低了抗折强度;标准养护下,纳米SiO_(2)掺量为5%时UHPC的抗压和抗折强度达到最高,蒸汽养护、干热养护和组合养护的最佳掺量为3%。依据静态试验的研究结果,本工作使用Φ100 mm霍普金森杆探究了不同养护制度对掺有3%纳米SiO_(2)的UHPC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使用经验公式对UHPC动态增长因子进行了拟合,构建了不同应变率下UHPC的应力应变曲线本构模型,并计算了不同养护制度下UHPC的耗能能力。研究发现相同应变率下标准养护UHPC的动态增长因子最大,组合养护UHPC的耗能能力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护制度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 纳米SiO_(2) 动态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有多远?——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时代遭遇与突围路径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毅恒 杨晓萍 +1 位作者 樊亚博 王莹莹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63,共14页
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在历经大规模普及阶段后开始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通过对已有文献的考察发现,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样态表现为实施和合有序的活动、构建高效协同的制度、形成区域均衡的系统。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仍遭遇着由其活... 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在历经大规模普及阶段后开始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通过对已有文献的考察发现,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样态表现为实施和合有序的活动、构建高效协同的制度、形成区域均衡的系统。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仍遭遇着由其活动要素冲突引发的实践阵痛、体制机制缺位导致的结构矛盾、系统供需失衡滋生的发展风险。为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则需以要素统整引领学前教育活动走向和合有序,以履责协同为导向构建健全高效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以区域有机联动塑造学前教育共生发展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教育 高质量发展 教育活动 体制机制 共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债务积压、总消费下降与财政货币政策协调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浩然 吴福象 南永清 《金融经济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7,共14页
将家庭债务引入异质性家庭模型,分析家庭债务、流动性和资产价格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家庭债务积压对总消费的影响机制与路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借贷家庭在向储蓄家庭借款时,其借款额度受到住房抵押贷款价值的限制,进而影响其消费水平... 将家庭债务引入异质性家庭模型,分析家庭债务、流动性和资产价格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家庭债务积压对总消费的影响机制与路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借贷家庭在向储蓄家庭借款时,其借款额度受到住房抵押贷款价值的限制,进而影响其消费水平。耐心程度较高的储蓄家庭能够从贷款中获得更多的利息收入,从而扩大消费支出,但这并非由于其对货币持有的偏好更高。因此,为提高总消费和改善两类家庭的福利水平,需要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如将严格的家庭债务额度控制政策与债务减免政策相结合。该政策组合有助于有效管理家庭债务,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并提升社会总福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债务积压 内生杠杆周期 总消费下降 政策区制 财政货币政策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治理演变下的都市圈建设形态与功能特征研究
20
作者 王海月 王磊 +2 位作者 陈江生 杨柳青 林耀奔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0-902,共13页
都市圈建设作为区域治理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各时期治理主体、结构及效应有显著差异,需要在区域治理演变过程中探讨其治理形态和功能建设特征。文章基于空间治理权力架构与资源要素配置方式及其尺度特征等分析视角,将区域治理划分为以... 都市圈建设作为区域治理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各时期治理主体、结构及效应有显著差异,需要在区域治理演变过程中探讨其治理形态和功能建设特征。文章基于空间治理权力架构与资源要素配置方式及其尺度特征等分析视角,将区域治理划分为以开发区建设为主的区域经济增长带动(1978—1993年)、以行政区划调整为主的区域资源调配(1994—2000年)、以园区新区建设为主的区域统筹发展(2001—2015年)、以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为主的多层级综合区域治理(2016年至今)4个阶段。新时期,都市圈建设延续了历史时期区域治理模式,不同发展阶段下区域治理形态的差异性影响了都市圈功能建设与发展导向。如多层级治理主导下南京都市圈呈现多维度合作共建,科层制治理主导下成都都市圈倾向于基础设施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园区管委会主导下福州都市圈倾向于产业园区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 区域治理 尺度重构 多层级治理 区域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