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6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effect of seismic waves on dynamic response of Shiziping dam 被引量:7
1
作者 DING Xuan-ming LIU Han-long +1 位作者 YU Tao KONG Gang-qi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8期2323-2332,共10页
Many high earth-rockfill dams are constructed in the west of China. The seismic intensity at the dam site is usually very high, thus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dam in meizoseismal area. A 3D... Many high earth-rockfill dams are constructed in the west of China. The seismic intensity at the dam site is usually very high, thus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dam in meizoseismal area. A 3D FEM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seismic responses of Shiziping earth-rockfill dam. The nonlinear elastic Duncan-Chang constitutive model and the equivalent viscoe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are used to simulate the static and dynamic stress strain relationships of the dam materials, respectively. Four groups of seismic waves are inputted from the top of the bedrock to analyze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the dam.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lculated dynamic magnification factors display a good consistency with the specification values. The site spectrum results in larger acceleration response than the specification spectrum. The analysis of relative dynamic displacement indicates that the displacement at the downstream side of the dam is larger than that at the upstream side. The displacement response reduces from the center of river valley to two banks. The displacement responses corresponding to the specification spectrum are a little smaller than those corresponding to the site spectrum. The analysis of shear stress indicates that a large shear stress area appears in the upstream overburden layer, where the shear stress caused by site waves is larger than that caused by specification waves. The analysis of dynamic principal stress indicates that the minimum dynamic stresses in corridor caused by specification and site waves have little difference.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dynamic stresses are relatively large at two sides. The largest tensile stress occurs at two sides of the floor of grouting corridor, which may result in the crack near the corridor side. The numerical results present good consistency with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the grouting corridor in Wenchuan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ite element method earth-rockfill dam dynamic response acceleration response seismic wa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ulation of isothermal precision extrusion of NiTi shape memory alloy pipe coupling by combin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with cellular automaton 被引量:3
2
作者 ZHANG Yan-qiu JIANG Shu-yong +1 位作者 ZHAO Ya-nan ZHU Xiao-m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506-514,共9页
In order to present the microstructures of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DRX) in different deformation zones of hot extruded NiTi shape memory alloy(SMA) pipe coupling,a simulation approach combin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In order to present the microstructures of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DRX) in different deformation zones of hot extruded NiTi shape memory alloy(SMA) pipe coupling,a simulation approach combin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with cellular automaton(CA) was develop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croscopic field variables and the microscopic internal variables was establish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s a great distinction among the microstructures in different zones of pipe coupling because deformation histories of these regions are diverse.Large plastic deformation may result in fine recrystallized grains,whereas the recrystallized grains may grow very substantially if there is a rigid translation during the deformation,even if the final plastic strain is very large.As a consequence,the deformation history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evolution path of the DRX as well as the final microstructures of the DRX,including the morphology,the mean grain size and the recrystallization fr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pe memory alloy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cellular automat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EXTRU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n Static Strength of a Complex Section
3
作者 隋欣 方蜀州 张平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6年第4期272-275,共4页
A static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 of an impulsive controller section is presented. The boundary condition and a part of the loads are applied. Considering the grades of the stress around the holes being large, th... A static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 of an impulsive controller section is presented. The boundary condition and a part of the loads are applied. Considering the grades of the stress around the holes being large, the dense grids are adjusted accordingly. Four cases with different loads are compared, thus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loads on the section are analyzed.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stress of the section is lower than the strength limit of the material, and the section will not be broken with the static loa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弹 复合舱段 静应力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self-adaptive ANP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 to electric field simulation of aluminum reduction cell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雅琳 陈冬冬 +2 位作者 陈晓方 蔡国民 阳春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4731-4739,共9页
Region partition(RP) is the key technique to the finite element parallel computing(FEPC),and its performance has a decisive influence on the entire process of analysis and computation.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 Region partition(RP) is the key technique to the finite element parallel computing(FEPC),and its performance has a decisive influence on the entire process of analysis and computation.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of RP method for the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FEM) has been given.By taking the electric field of aluminum reduction cell(ARC)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performance of two classical RP methods,which are Al-NASRA and NGUYEN partition(ANP) algorithm and the multi-level partition(MLP) method,has been analyzed and compared.The comparison results indicate a sound performance of ANP algorithm,but to large-scale models,the computing time of ANP algorithm increases notably.This is because the ANP algorithm determines only one node based on the minimum weight and just adds the elements connected to the node into the sub-region during each iteration.To obtain the satisfied speed and the precision,an improved dynamic self-adaptive ANP(DSA-ANP) algorithm has been proposed.With consideration of model scale,complexity and sub-RP stage,the improved algorithm adaptively determines the number of nodes and selects those nodes with small enough weight,and then dynamically adds these connected elements.The proposed algorithm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 of the electric field simulation of ARC.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ANP algorithm,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has been shortened approximately from 260 s to 13 s.This proves the superiority of the improved algorithm on computing time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ite element parallel computing(FEPC) region partition(RP) dynamic self-adaptive ANP(DSA-ANP) algorithm electric field simulation aluminum reduction cell(AR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钢筋增强UHPC-CFST组合桥墩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郑仁亮 庄一舟 +1 位作者 张仁巍 曾武华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51,共12页
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开展了高强钢筋增强UHPC-CFST组合桥墩的抗震数值建模分析,通过与已有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建模方法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轴压比、UHPC强度、UHPC厚度和钢管屈服强度等参数对组合桥墩受力性能的影响规律,... 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开展了高强钢筋增强UHPC-CFST组合桥墩的抗震数值建模分析,通过与已有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建模方法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轴压比、UHPC强度、UHPC厚度和钢管屈服强度等参数对组合桥墩受力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给出了各参数的建议取值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增大轴压比和纵筋配筋率可提升组合桥墩的水平承载力和耗能能力,然而会限制试件的变形;提高UHPC强度和UHPC厚度,组合桥墩的水平承载力和位移延性系数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提升钢管屈服强度可稳步增强组合桥墩的水平承载力;增加钢管厚度可明显提升组合桥墩的抗震性能,而体积配箍率和混凝土强度对组合桥墩的抗震性能影响较小。基于分析数据样本,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水平峰值荷载和位移延性系数的计算方法,公式计算值与有限元分析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筋 超高性能混凝土 钢管混凝土柱 有限元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内爆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累积毁伤研究
6
作者 邓鹏 杨文汐 +3 位作者 胡世君 张舵 张超 陈仁朋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其内部爆炸的毁伤效应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建模方法的准确性.基于此方法,建立了2/3缩比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其内部爆炸的毁伤效应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建模方法的准确性.基于此方法,建立了2/3缩比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房间单独爆炸作用下顶板和剪力墙构件的破坏模式和动力响应,以及两个房间连续爆炸后的累积毁伤发展规律.研究表明:采用1 kg TNT单独爆炸时,毁伤主要发生在沿顶板的塑性铰线方向和墙板构件的连接支座处,顶板的破坏程度、位移和加速度响应均显著高于剪力墙,房间二和房间三顶板中心峰值位移分别达到41.5 mm和63.1 mm,残余位移分别为32.2 mm和46.1mm;两个房间连续爆炸工况下,对于强度较低、初始毁伤较大的板构件,二次连续内爆作用下的累积毁伤明显高于单独爆炸的毁伤线性叠加,房间二和房间三的顶板中心峰值位移分别高出133.6%和24.9%,残余位移分别高出144.6%和29.4%,因此必须考虑累积毁伤效应;但是,对于强度较高、初始毁伤较弱的墙构件,二次连续爆炸作用下的累积毁伤略微高于单独爆炸的毁伤线性叠加,可认为二者近似相等,此情况下可不考虑累积毁伤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有限元法 连续爆炸 累积毁伤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sternak地基模型的H(t)-T受荷桩受力变形分析
7
作者 江杰 陈丽君 +3 位作者 柴文成 艾永林 欧孝夺 龚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9,共10页
水平动荷载H(t)与扭矩T联合作用下的桩基受力变形较为复杂.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H(t)-T联合受荷桩的内力与位移,基于Pasternak地基模型考虑桩侧土体剪切效应;引入H(t)-T耦合因子,揭示多向荷载对桩身响应的影响机理;继而利用虚功原理推导... 水平动荷载H(t)与扭矩T联合作用下的桩基受力变形较为复杂.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H(t)-T联合受荷桩的内力与位移,基于Pasternak地基模型考虑桩侧土体剪切效应;引入H(t)-T耦合因子,揭示多向荷载对桩身响应的影响机理;继而利用虚功原理推导桩身单元综合刚度矩阵;最后采用改进的有限杆单元法获得H(t)-T联合受荷桩内力与位移数值解;并与已有理论解和有限元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参数分析表明:土体剪切效应可约束桩身水平位移,但对扭转变形影响较小;水平动荷载增强了桩身抗扭承载力,水平动荷载幅值从0.2Q_(u)增大到1.0Q_(u)时,桩顶扭转角减小了22.6%;增大动荷载无量纲频率会减小桩顶位移和桩身最大弯矩,外荷载动力效应随桩埋深增加而减弱;杆单元模型减少了单元划分数量和计算时间,可有效提高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ternak地基模型 联合受荷桩 有限单元法 水平动荷载 扭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施工诱发邻近单桩的振动响应规律
8
作者 赵广资 李克金 +3 位作者 李春林 仇晖 马悦 汪优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5-303,共9页
为了探究盾构施工引起的不同桩-隧间距下的单桩动力响应规律,依托济南地铁4号线某工区,采用离散元与有限差分耦合法(DEM-FDM),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建立隧道结构-土体-桩二维动力耦合模型。利用DEM模拟岩土材料的特性,结合FDM对混凝土结构... 为了探究盾构施工引起的不同桩-隧间距下的单桩动力响应规律,依托济南地铁4号线某工区,采用离散元与有限差分耦合法(DEM-FDM),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建立隧道结构-土体-桩二维动力耦合模型。利用DEM模拟岩土材料的特性,结合FDM对混凝土结构的高效动力计算,模拟距隧道18 m范围内不同桩-隧间距下的单桩动力响应工况,并对盾构施工振动时程数据和频谱特征进行监测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邻近桩振动响应随桩-隧间距的增加呈现出幂函数或指数型衰减规律,其中,桩顶的衰减较不显著,桩底及与隧道同埋深的部位衰减较为显著;2)基于桩-隧间距的不同,影响范围可分为强影响范围(<3 m)、中强影响范围(3~9 m)、中弱影响范围(9~12 m)、弱影响范围(>12 m)4部分;3)随着桩-隧距离的增加,振动信号中的高频成分逐渐消失,而低频成分则能够传播较远距离,仍会引起桩的伴随振动;4)盾构施工振动产生的能量90%以上集中在0~64 Hz,低频段振动对结构的影响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岩地层 盾构隧道 施工振动 离散元与有限差分耦合 桩-隧间距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轻型无人平台火箭弹发射动力学仿真分析
9
作者 张鑫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88,共7页
以某轻型无人平台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元数值仿真技术建立全炮有限元动力学模型,对单兵火箭发射载荷模块进行了动力学仿真计算,获得了发射装置动力学响应。基于Lanczos迭代法得到了车架模态分析结果,确定了系统火箭弹发射间隔。基于全... 以某轻型无人平台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元数值仿真技术建立全炮有限元动力学模型,对单兵火箭发射载荷模块进行了动力学仿真计算,获得了发射装置动力学响应。基于Lanczos迭代法得到了车架模态分析结果,确定了系统火箭弹发射间隔。基于全因子试验设计方法,以射序为优化变量,以炮口扰动最小为优化目标构建目标函数,通过数值仿真计算对比得出最优射序,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火箭弹起始扰动降低了19%。通过实弹射击对优化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有效射程附近,满管齐射后落点高低散布为0.32 m,方位散布为0.28 m。分析结果为轻型无人平台单兵火箭弹发射装置结构设计及优化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平台 火箭武器 有限元法 发射动力学 射弹散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构型集成竹格栅夹芯板抗弯性能
10
作者 王智丰 周李承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5,共9页
【目的】针对集成竹利用效率不高,使用形式较为单一的问题,探索其轻质、高效特性的先进结构形式,这对推动竹材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构型格栅芯体对集成竹格栅夹芯板弯曲性能的影响,选出不同格栅构型中... 【目的】针对集成竹利用效率不高,使用形式较为单一的问题,探索其轻质、高效特性的先进结构形式,这对推动竹材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构型格栅芯体对集成竹格栅夹芯板弯曲性能的影响,选出不同格栅构型中抗弯性能最优的结构,为其在实际工程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集成竹为原材料,通过嵌锁法分别设计加工3种具有不同构型(三角形格栅、方形格栅和Kagome形格栅)的集成竹格栅夹芯板。对不同格栅芯体的集成竹格栅夹芯板进行四点弯曲试验,探讨夹芯板结构的受弯性能,分析夹芯板结构在受弯荷载下的破坏机理、跨中挠度、抗弯刚度和极限承载力的变化规律,并对3种不同芯体集成竹格栅夹芯板结构的比强度和比刚度进行对比。同时,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集成竹格栅夹芯板四点弯曲试验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3种不同构型格栅芯体的集成竹格栅夹芯板结构在受弯加载过程中均表现为剪切破坏。三角形集成竹格栅夹芯板的承载能力最好,三角形和Kagome形格栅极限承载力分别为38.7和27.5 kN,较极限承载力22.5 kN的方形格栅增加了71.9%和22.2%;同时三角形集成竹格栅夹芯板的比强度为133.5 kN·m/kg,较方形(94.6 kN·m/kg)和Kagome形(96.7 kN·m/kg)分别提高了41.2%和38.1%。有限元模型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一致,能有效预测集成竹格栅夹芯板的弯曲性能。【结论】3种格栅构型中三角形集成竹夹芯板弯曲性能最优,能够更好地发挥集成竹轻质高强的性能优势。研究结果可为竹材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提供一种高效的结构形式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板材 有限元法 失效模式 弯曲强度 集成竹夹芯板 格栅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作用下40 m和32 m简支箱梁动力性能研究
11
作者 罗锟 王凯新 +1 位作者 甄慧杰 帅蔚晨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5,共7页
为研究不同跨度高速铁路简支箱梁在列车作用下的动力性能,以郑济高铁40 m简支箱梁和京沪高铁32 m简支箱梁为背景,研究40 m和32 m简支箱梁共振条件;采用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车-轨-桥耦合振动模型,对比分析列车以不同运行... 为研究不同跨度高速铁路简支箱梁在列车作用下的动力性能,以郑济高铁40 m简支箱梁和京沪高铁32 m简支箱梁为背景,研究40 m和32 m简支箱梁共振条件;采用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车-轨-桥耦合振动模型,对比分析列车以不同运行速度通过40 m和32 m简支箱梁时的动力系数、竖向和横向加速度、竖向位移等振动响应。结果表明:40 m和32 m简支箱梁的共振速度分别为428.5 km/h和517.8 km/h,在我国目前高速铁路的列车运行速度下,箱梁不会发生一阶共振响应,但会出现二阶与三阶超谐共振以及三阶消振现象;2种箱梁的挠度动力系数均小于运营动力系数,且挠度动力系数与列车运行速度成正相关;在相同工况下,40 m简支箱梁上的竖向振动和跨中竖向位移幅值大于32 m简支箱梁,但横向振动更小;在不产生共振消振情况下,列车通过速度越快,箱梁竖向位移越大,但由于2种箱梁的截面尺寸、跨径不同,使得2种箱梁的挠跨比差值很小。在现有列车运行速度条件下,可推广使用40 m简支箱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 简支箱梁 列车运行速度 共振 动力系数 加速度 位移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度折减有限元法的堤防边坡稳定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从从 肖艳 +1 位作者 刘晨 袁波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7-220,共4页
为探讨堤防边坡相关参数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某堤防边坡为例,将数值模拟和数理统计法相结合,基于强度折减有限元法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计算出边坡安全系数,采用正交设计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边坡系数、内摩擦角、粘聚力、弹性模量4个边... 为探讨堤防边坡相关参数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某堤防边坡为例,将数值模拟和数理统计法相结合,基于强度折减有限元法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计算出边坡安全系数,采用正交设计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边坡系数、内摩擦角、粘聚力、弹性模量4个边坡参数作为影响因素进行搭配组合试验,每个因素上下浮动固定值,设置出4个水平变量进行极差分析和单因素敏感度分析,研究4个因素对边坡稳定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粘聚力、内摩擦角、边坡系数、弹性模量对堤防边坡稳定性影响程度依次降低,粘聚力越大,堤防边坡越稳定;内摩擦角越大,堤防边坡越稳定;边坡系数越大,堤防边坡越稳定;弹性模量取值越大或越小时堤防边坡安全系数反而下降,取中间值时堤防边坡安全系数最大。在今后的堤防治理中,应按边坡参数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程度综合考虑设计增强边坡稳定性的方案,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堤防治理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折减有限元法 边坡稳定性 正交试验 敏感性分析 极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轮胎动平衡机主轴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立富 冯显英 +2 位作者 李沛刚 宋文飞 孙晓萍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6,193,共7页
为提高轮胎动平衡机的检测精度,以某轮胎动平衡机主轴系为对象,采用响应面法和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优化。首先,对主轴系模型进行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以主轴的各尺寸参数为变量参数,以优化主轴系的变形量、质量和固有频率为目标。其次,... 为提高轮胎动平衡机的检测精度,以某轮胎动平衡机主轴系为对象,采用响应面法和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优化。首先,对主轴系模型进行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以主轴的各尺寸参数为变量参数,以优化主轴系的变形量、质量和固有频率为目标。其次,通过参数相关性分析确定与优化目标相关性最大的设计变量。最后,建立响应面模型并进行多目标参数优化。优化结果表明,最大变形量降低了3.9%,一阶固有频率提高了16.2%,主轴质量降低了23.0%,主轴系质量降低了5.5%,优化效果显著,提高了主轴系的静态和动态性能,通过试验验证,主轴优化提高了轮胎动平衡机的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平衡机主轴 有限元分析 参数相关性分析 响应面法 多目标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GA-Ⅱ算法的GIS隔离开关盆式绝缘子电场分布和机械性能综合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维凯 孙强 +3 位作者 葛延鹏 甲宗庆 谭文 高文胜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6-345,共10页
为提高高压GIS隔离开关内盆式绝缘子的绝缘性能,对盆式绝缘子的结构设计进行了优化。首先基于有限元仿真分析了原结构下盆式绝缘子周围的电场分布情况和盆体的机械性能,基于贝塞尔曲线下的伯恩斯坦多项式对盆式绝缘子的凹面和凸面形状... 为提高高压GIS隔离开关内盆式绝缘子的绝缘性能,对盆式绝缘子的结构设计进行了优化。首先基于有限元仿真分析了原结构下盆式绝缘子周围的电场分布情况和盆体的机械性能,基于贝塞尔曲线下的伯恩斯坦多项式对盆式绝缘子的凹面和凸面形状进行了参数化重构,进而构建了考虑机械强度和电场分布的双目标优化模型,并基于非支配排序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Ⅱ)实现了盆式绝缘子的结构优化,得到了盆式绝缘子在不同机械强度指标下的最优电场分布及对应结构。最终实现优化后的盆式绝缘子凹面和凸面的沿面场强最大值和盆体的最大应力值均在许用值内,凹面和凸面的最大场强相比于原结构分别下降11.63%和12.87%,此时机械性能裕度为1.11,相比于原结构仅下降了2.93%。该优化方法可在满足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基础上有效改善绝缘子表面电场分布,对隔离开关内盆式绝缘子的结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式绝缘子 有限元法 电场分布 机械强度 多目标优化 NSGA-Ⅱ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ulation Research of Fault Model of Detecting Rotor Dynamic Eccentricity in Brushless DC Motor Based on Motor Current Signature Analysis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向阳 葛文韬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I0011-I0011,共1页
基于Ansoft/Maxwell设置动态偏心故障,建立求解电机电感和磁链的有限元模型,通过仿真,证明了将感应电机动态偏心故障的特征频率经过简化后,同样适用于无刷直流电动机。基于Ansoft/Simplorer建立无刷直流电动机系统的仿真模型。在... 基于Ansoft/Maxwell设置动态偏心故障,建立求解电机电感和磁链的有限元模型,通过仿真,证明了将感应电机动态偏心故障的特征频率经过简化后,同样适用于无刷直流电动机。基于Ansoft/Simplorer建立无刷直流电动机系统的仿真模型。在电机稳态运行下,对定子电流进行傅里叶分析,研究并建立基于定子电流监测动态偏心故障的仿真模型:动态偏心故障与特征频率的关系、动态偏心故障程度与特征频率幅值的关系。进而研究了无刷直流电动机稳态运行时转速波动对偏心故障监测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转子偏心程度加大,特征频率的幅值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转子 故障检测 电流特征 偏心 直流 仿真 模型 机械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铆压型轮毂轴承单元内圈结构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车文侃 李立新 汪峰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1-500,共10页
针对轮毂轴承铆压成型后产品铆压强度和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对铆压成型过程进行了原理分析、模拟仿真、优化设计和试验验证等方面的研究。首先,分析了铆压成型设备和原理,获得了铆头运动轨迹方程;采用ABAQUS软件构建了轮毂轴承铆压成型有... 针对轮毂轴承铆压成型后产品铆压强度和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对铆压成型过程进行了原理分析、模拟仿真、优化设计和试验验证等方面的研究。首先,分析了铆压成型设备和原理,获得了铆头运动轨迹方程;采用ABAQUS软件构建了轮毂轴承铆压成型有限元模型,并对该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分析了法兰轴端变形区域的应变,获得了铆压过程中容易开裂影响铆压强度的区域;然后,应用响应面方法,以铆压预紧力与内圈外径变化量的比值(RPC)为优化目标,对该区域的斜线角度θ、斜线距离L、圆角半径R三个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获得了RPC的优化最大值和以上三个结构参数优化结果,并通过数值计算和试验,对优化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最后,针对优化结构后的内圈铆压装配成的轴承,进行了铆压松脱力试验和铆压强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斜线距离L是最显著影响RPC的因素,斜线角度θ与圆角半径R的交互作用对RPC的影响也很显著,而斜线距离L和圆角半径R没有明显的交互影响;使用优化结构后的内圈铆压装配成的轴承具有较强的轴向预紧能力和较高的铆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强度 铆压成型有限元模型 轮毂轴承 响应面方法 结构优化 铆压预紧力与内圈外径变化量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海冰弯曲强度计算参数确定及锥体破冰数值研究
17
作者 朱圣涛 邹璐 +1 位作者 邹早建 邹明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0,共10页
为构建黏聚单元物理参数与海冰弯曲强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回归模型用于海冰弯曲强度计算参数的确定。首先,基于有限元法及黏聚单元法对海冰三点弯曲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并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然后,选择五个影响参数,采用拉... 为构建黏聚单元物理参数与海冰弯曲强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回归模型用于海冰弯曲强度计算参数的确定。首先,基于有限元法及黏聚单元法对海冰三点弯曲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并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然后,选择五个影响参数,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算法生成427个样本,通过数值模拟得到其对应的海冰弯曲强度,构建神经网络的数据集。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对所有样本预报结果进行训练,得到预报海冰弯曲强度的回归模型。以此建立与试验海冰弯曲强度相近的层冰数值模型,并考虑流体浮力和拖曳力对碎冰的作用,对不同参数影响下的锥体层冰相互作用进行数值模拟及分析。结果显示,锥体受到层冰纵向力的均值、标准差以及峰值均随碰撞速度、锥体水线面直径和锥体角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法 黏聚单元法 海冰弯曲强度 神经网络 结构物-层冰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悬臂梁法的重力坝地震反应分析
18
作者 成鑫 岑威钧 +1 位作者 刘清利 马纪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110,共6页
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重力坝为例,根据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基本理论,采用悬臂梁法开展大坝自振特性和地震反应计算,得到自振频率、振型、加速度、动应力和抗滑稳定性等动力反应,并与有限元法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悬臂梁法和有... 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重力坝为例,根据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基本理论,采用悬臂梁法开展大坝自振特性和地震反应计算,得到自振频率、振型、加速度、动应力和抗滑稳定性等动力反应,并与有限元法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悬臂梁法和有限元法计算所得大坝基频相对误差为4.24%;在正常蓄水位和设计地震工况下,两种方法计算所得坝体顺河向加速度沿坝高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加速度极值相对误差为2.13%;两种方法得到的大坝静动叠加后垂直正应力分布规律和极值相近;悬臂梁法计算的沿建基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大于有限元法计算结果;悬臂梁法动力反应计算简单,成果合理可靠,对快速开展重力坝抗震安全性分析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坝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悬臂梁法 有限元法 动力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PC外包层-钢管界面黏结抗剪性能非线性分析
19
作者 秦志清 吴庆雄 +1 位作者 许志坤 袁辉辉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8,共11页
为研究UHPC外包层-钢管界面的黏结抗剪性能,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UHPC外包层-钢管界面试件的精细化实体有限元模型。对试件各组成部分的材料本构模型和接触关系进行讨论,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所建立有限元模型... 为研究UHPC外包层-钢管界面的黏结抗剪性能,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UHPC外包层-钢管界面试件的精细化实体有限元模型。对试件各组成部分的材料本构模型和接触关系进行讨论,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所建立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进而对不同界面构造措施的UHPC外包层-钢管界面黏结抗剪性能和破坏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进行了构造参数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达到界面承载力时,UHPC外包层-钢管普通界面只剩下摩擦力抵抗界面剪力,而设抗剪连接件界面试件则存在摩擦力和机械咬合力共同抵抗界面剪力;栓钉对提高界面极限黏结抗剪强度的效果最佳;当外包UHPC层厚度小于40 mm时,可采用竖向钢筋或环向钢筋作为界面的抗剪连接件;UHPC外包层-钢管界面黏结抗剪强度随着UHPC强度、外包层厚度以及抗剪连接件直径的增加而增大,而随钢管外径的增大而减小。最后,根据有限元参数分析结果,提出了采用不同界面构造措施的UHPC外包层-钢管界面黏结抗剪强度简化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UHPC外包层 钢混连接件 黏结抗剪强度 有限元分析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H-DEM-FEM方法的高位滑坡冲击框架建筑群损毁机制研究
20
作者 樊晓一 邓鑫 +3 位作者 刘欢 夏贵平 宋嘉麒 杨居颐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35-248,288,共15页
高位滑坡对建筑集群的冲击破坏时常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离散元法-有限元法(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discrete element method-finite element method,SPH-DEM-FEM)耦合的数值模型,开展了高位滑坡对框... 高位滑坡对建筑集群的冲击破坏时常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离散元法-有限元法(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discrete element method-finite element method,SPH-DEM-FEM)耦合的数值模型,开展了高位滑坡对框架结构建筑群的冲击过程、建筑结构破坏机理、冲击力时程与框架柱关键点应力和弯矩等动力机制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PH-DEM-FEM耦合数值方法能够有效地模拟碎石土滑坡中土(SPH)石(DEM)混合物的抛射弹跳、爬高绕流冲击运动过程。考虑了常规建筑垂直、平行于滑坡流向的三排建筑组合布局,位于滑坡近端的纵向排列建筑表现为连续性倾倒破坏,横向排列的建筑则呈现整体倾倒破坏;因前排建筑群对滑坡冲击能量的耗散及滑坡自身摩擦耗能,位于滑坡后端建筑表现为引流面墙体和前排柱发生局部破坏,结构保持稳定,损毁程度依次为上游无建筑缓冲耗能的建筑>有横向排列的建筑>有纵向排列的建筑;纵向、横向排列的建筑冲击力衰减幅度分别31%、21%。横向框架建筑整体倾倒的损毁机制表现为框架柱的直接剪断或节点塑形铰链失效;纵向框架建筑连续性倾倒的损毁机制表现为前排框架柱的失效引起后排框架柱轴向压力和极限弯矩增加,持续冲击荷载超过其极限弯矩致使后排框架柱发生弯曲破坏,最终结构倾倒。系统能量在动能、内能和摩擦耗能间转化,其中摩擦耗能占65.5%,结构耗能占23.6%,动能快速下降与内能急剧增加是建筑破坏的关键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离散元法-有限元法-(SPH-DEM-FEM) 高位滑坡 框架结构建筑群 损毁机制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