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5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s and shear strength in constant water content triaxial tests on Yunnan red clay 被引量:6
1
作者 马少坤 黄茂松 +1 位作者 扈萍 杨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5期1412-1419,共8页
The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for geotechnical designs are obtained mainly from consolidated drained (CD) or consolidated undrained (CU) triaxial tests. However, during construction, the excess pore-air pressure g... The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for geotechnical designs are obtained mainly from consolidated drained (CD) or consolidated undrained (CU) triaxial tests. However, during construction, the excess pore-air pressure generally dissipates instantaneously while the excess pore-water pressure dissipates with time. This condition needs to be simulated in a constant water content (CW) triaxial test. The study on Yunnan red clay i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hear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constant water content condition. Osmotic technique is used to obtain the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A series of CW triaxial tests are conducted on statically compacted specimen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has a low air entry value of 7 kPa due to large pores in non-uniform pore size distribution, and a high residual value exceeding 10 MPa. In addition, the initial degree of saturation and net confining stres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ffecting the shear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constant water content condition. Finally, a new semi-empirical shear strength model in terms of degree of saturation is proposed and then applied to Yuunan red clay. Simulation result shows that the model is capable of capturing some key features of soils. The model can be used in whole engineering practice range, covering both unsaturmed and saturated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unnan red clay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shear strength constant water triaxial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rge-scale direct shear testing of geocell reinforced soil 被引量:3
2
作者 汪益敏 陈页开 刘炜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6期895-900,共6页
The tests on the shear property of geocell reinforced soils were carried out by using large-scale direct shear equipment with shear-box-dimensions of 500 mm×500 mm×400 mm (length×width×height). Thr... The tests on the shear property of geocell reinforced soils were carried out by using large-scale direct shear equipment with shear-box-dimensions of 500 mm×500 mm×400 mm (length×width×height). Three types of specimens, silty gravel soil, geocell reinforced silty gravel soil and geocell reinforced cement stabilizing silty gravel soil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hear stress-displacement behavior, the shear strength and the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of geocell reinforced soils. The comparisons of large-scale shear test with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 for the same type of soil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s of testing method on the shear strength as well.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unreinforced soil and geocell reinforced soil give similar nonlinear features on the behavior of shear stress and displacement. The geocell reinforced cement stabilizing soil has a quasi-elastic characteristic in the case of normal stress coming up to 1.0 GPa. The tests with the reinforcement of geocell result in an increase of 244% in cohesion, and the tests with the geocell and the cement stabilization result in an increase of 10 times in cohesion compared with the unreinforced soil. The friction angle does not change markedly. The geocell reinforcement develops a large amount of cohesion on the shear strength of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 shear test GEOCELL reinforced soil shear strength COHE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moisture content on shearing strength of unsaturated undisturbed quaternary system middle pleistocene 被引量:7
3
作者 钟祖良 刘元雪 +2 位作者 刘新荣 李小勇 王睢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2776-2782,共7页
The unsaturated undisturbed quaternary system middle pleistocene loess,a typical unsaturated soil,often occur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To obtain the shearing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t... The unsaturated undisturbed quaternary system middle pleistocene loess,a typical unsaturated soil,often occur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To obtain the shearing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unsaturated undisturbed loes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ineral composition,the triaxial shear test of undisturbed quaternary system middle pleistocene loess under different moisture contents is conducted with the specialized triaxial instrument for unsaturated soil.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ly mineral composition of undisturbed quaternary system middle pleistocene loess is quartz and albite.Under the same confining pressure,the matric suction in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moisture content.The smaller the moisture content,the larger the matric suction;the higher the moisture content,the lower the matric suction.Under the same moisture content,the matric suction increases with the confining pressure and reaches a maximum when the confining pressure is 100 kPa,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fining pressure.This phenomen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rain contact tightness of soil mass under high confining pressure.According to the triaxial test of loess,the sample of loess experiences 4 stages from loading to failure:1) compaction stage;2) compression stage;3) microcrack developing stage;4) shear failure stage.The test sample is of brittle failure(weak softening)under low moisture content and confining pressure.With the decrease of matric suction and the increase of consolidated confining pressure,the stress-strain curve changes from softening type to ideal plastic type.In the shearing strength parameters of unsaturated undisturbed loess,the influence of moisture content on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is small,but that on cohesive force is obvious.Therefore,the shearing strength of unsaturated undisturbed loes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saturated undisturbed loess and varies with the moisture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saturated undisturbed loess matric suction test shearing streng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curate estimation of soil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被引量:1
4
作者 CHEN Li-hong LI Xu +2 位作者 XU Yao CHEN Zu-yu DENG G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1000-1010,共11页
The cost and safety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re highly depending on the accuracy of soil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There are three methods often used to estimate soil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i.e.,moment method,3... The cost and safety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re highly depending on the accuracy of soil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There are three methods often used to estimate soil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i.e.,moment method,3-sigma rule and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In this study,the accuracy of these three methods is compared.Traditional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LRM)can only offer the mean of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Some engineers misuse the standard error of shear strength indexes as the standard deviations.Such misuse may highly underestimate the uncertainty and induce high risk to the geotechnical design.A modified LRM is proposed to determine both the mean and variance of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The moment method,three-sigma rule and LRM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tri-axial test data in Xiaolangdi Hydraulic Project and three numerical shear strength tests.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1)The modified LRM can offer the most accurate estimation to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2)A dimensionless formula is much preferred in LRM rather than a dimensional formula.The stress ratio formula is much better than stress relation in the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 analysis.The proposed method is applicable to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 analysis for tri-axial test data,direct shear test and the 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test of stratified cl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shear strength index tri-axial test reliability analysis data analysis UNCERTAIN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挤淤法中炸药埋深对土体参数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军 张凯宇 +4 位作者 陈晟凯 秦伟 倪俊峰 高紫阳 张一帆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爆破挤淤法是厚度15 m以上的软弱土地基有效处理方法之一。为了研究炸药埋深对该方法处理效果的影响,开展了淤泥中爆破的模型试验,利用全自动十字剪切板进行了不排水抗剪强度测试,探讨了炸药埋深对淤泥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含水率等影响,... 爆破挤淤法是厚度15 m以上的软弱土地基有效处理方法之一。为了研究炸药埋深对该方法处理效果的影响,开展了淤泥中爆破的模型试验,利用全自动十字剪切板进行了不排水抗剪强度测试,探讨了炸药埋深对淤泥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含水率等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分别观测了不同炸药埋深下爆破前后土体的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爆破会破坏爆点附近的土结构,导致孔隙率增加,不排水抗剪强度骤降,形成爆破扰动区;扰动区以外土体受到挤压导致不排水抗剪强度增加,形成爆破挤密区。爆破后土体含水率下降,爆心距越大下降越显著。炸药埋深为0.3倍淤泥厚度的爆后不排水抗剪强度减小最显著,约27%,扰动区范围最大,约为19.2 d(d为爆点直径),爆破效果最显著。因此,存在爆点最佳埋深,使得爆破效果最好,扰动土体的范围最大;可通过不排水抗剪强度确定爆破扰动范围。研究结果可为相关工程中炸药埋深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挤淤法 炸药埋深 十字板剪切试验 不排水抗剪强度 含水率 孔隙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相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曲线类型分类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苟富刚 龚绪龙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8,共9页
无侧限抗压强度是岩土设计中的一种代表性强度。基于连云港地区186组海相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UTC),对其应力-应变曲线类型进行了分类统计,探讨了影响应力-应变曲线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应力-应变曲线类型可以归为3个类型。Ⅰ类曲... 无侧限抗压强度是岩土设计中的一种代表性强度。基于连云港地区186组海相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UTC),对其应力-应变曲线类型进行了分类统计,探讨了影响应力-应变曲线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应力-应变曲线类型可以归为3个类型。Ⅰ类曲线为软化型,具有明显的轴向应力峰值,Ⅰ类曲线数量占比27%;Ⅱ类曲线为稳定性,不具有明显的峰值,一般应变大于15%后轴向应力才趋向一个定值,Ⅱ类曲线数量占比35%;Ⅲ类曲线为应变硬化型,应变大于20%时轴向应力还没有收敛趋势,Ⅲ类曲线数量占比38%。振动可以促使应力-应变曲线类型由Ⅰ型逐渐转化为Ⅲ型,且破坏应变随着振动时长的增加而变大,无侧限抗压强度数值逐渐减小。取样器类型也对曲线类型有显著影响,Ⅰ类曲线中采用薄壁获取样品的占比90%,厚壁获取样品仅占比10%。K_(0)固结预处理可以恢复土体地应力,促使曲线类型由Ⅱ、Ⅲ型转化为Ⅰ型,获取的抗剪强度接近原位试验获取的土体抗剪强度,且随着取样深度的增加,进行土体应力恢复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应力-应变 K_(0)固结 薄壁取样器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粉土质砂碎石土大型直剪试验
7
作者 韩华强 李东兵 +2 位作者 欧阳燕青 孙振远 傅华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6-30,共5页
通过改变混合料中5 mm以下的颗粒含量,开展了含粉土质砂碎石土的室内直剪试验,研究了碎石土的剪切特性及其抗剪强度参数与砾石含量间的变化规律,以及粗细颗粒间含量的对比变化对粗颗粒骨架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组成碎石土的粗细颗... 通过改变混合料中5 mm以下的颗粒含量,开展了含粉土质砂碎石土的室内直剪试验,研究了碎石土的剪切特性及其抗剪强度参数与砾石含量间的变化规律,以及粗细颗粒间含量的对比变化对粗颗粒骨架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组成碎石土的粗细颗粒间含量的变化造成了细颗粒对粗颗粒的包裹作用,导致5 mm以下细料含量越高,混合料的最小最大干密度越低。为充分反映土样剪切应力与剪切位移的关系,当前下剪切盒比上剪切盒长20 mm的剪切位移量不太适应高细粒含量碎石土的直剪试验,应将允许剪切位移量进一步增加至60 mm以上。随着5 mm以下颗粒含量的增加,细颗粒对碎石的包裹作用逐渐越强,粗颗粒骨架以较大距离悬浮在细颗粒中而难以发生相互作用,碎石的骨架作用减弱,从而导致不同法向应力下的剪切应力均相应降低,反之5 mm以下颗粒含量的减小则会导致碎石含量的增加,从而使细颗粒对碎石的包裹作用减弱,不同法向应力下的剪切应力则相应提高。粗细颗粒含量的变化,影响了粗颗粒的骨架作用,进而对碎石土的抗剪强度产生作用。碎石土的强度是粗细颗粒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剪试验 碎石土 骨架作用 强度指标 细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贯通率对膨胀土强度性质的影响试验研究
8
作者 胡波 王帅 +3 位作者 孙慧 耿宏斌 汪清 周虹均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6-132,共7页
针对引江济淮工程渠段地层中软弱结构面导致的不良地质边坡失稳问题,为探究裂隙对渠段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选取渠段膨胀土进行室内三轴试验,分析了裂隙贯通率对土体的强度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裂隙改变了土体破坏的应力模式,随着贯... 针对引江济淮工程渠段地层中软弱结构面导致的不良地质边坡失稳问题,为探究裂隙对渠段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选取渠段膨胀土进行室内三轴试验,分析了裂隙贯通率对土体的强度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裂隙改变了土体破坏的应力模式,随着贯通率的增加,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由应变硬化型转变为应变软化型。试样的极限破坏偏应力与裂隙面的抗剪强度指标均随着贯通率的增大逐渐减小。当贯通率由0增加到66.7%,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分别下降42.0%和30.9%,表明裂隙的出现与拓展是造成土体强度性质劣化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对于预测工程中土体裂隙面的抗剪强度指标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裂隙 贯通率 三轴试验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剪压强度准则的UHPC键齿接缝抗剪承载力
9
作者 徐略勤 徐意宏 +2 位作者 陈亮 江林松 周建庭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261,共9页
为探明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键齿接缝的抗剪承载力及其计算方法,以接缝类型、侧压应力为参数开展5个UHPC键齿接缝和1个UHPC平接缝的足尺模型试验,研究UHPC接缝试件的破坏模式和抗剪承载力变化规律;基于混凝土剪压强度准则,采用八面体应... 为探明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键齿接缝的抗剪承载力及其计算方法,以接缝类型、侧压应力为参数开展5个UHPC键齿接缝和1个UHPC平接缝的足尺模型试验,研究UHPC接缝试件的破坏模式和抗剪承载力变化规律;基于混凝土剪压强度准则,采用八面体应力公式推导UHPC键齿接缝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通过收集62个UHPC键齿接缝的已有试验数据,对本文所提的计算公式进行精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UHPC键齿接缝因键齿根部出现竖向贯通主裂缝而破坏,具有明显的脆性特征;在相同侧压应力下,胶接缝试件的极限荷载比干接缝大21.3%,当侧压应力由3 MPa增大至12 MPa时,胶接缝试件的极限荷载增大了26.9%;本文计算公式可较准确地预测UHPC键齿接缝的抗剪承载力,且离散性较低,计算结果总体偏保守,其中本文5个键齿接缝试件的平均绝对误差为11%,62个已有试件的平均绝对误差为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PC键齿接缝 试验 抗剪承载力 剪压强度准则 八面体应力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不同饱和状态全风化泥岩抗剪强度的影响
10
作者 郭浩天 林昱利 +1 位作者 王哲 孙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9-736,共8页
为研究温度对不同饱和状态全风化泥岩抗剪强度的影响,以典型季冻区全风化泥岩试样为研究对象,利用GDS非饱和试验系统,对饱和状态及天然非饱和状态下的全风化泥岩分别进行室内三轴试验,研究不同温度对其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并对比分析饱... 为研究温度对不同饱和状态全风化泥岩抗剪强度的影响,以典型季冻区全风化泥岩试样为研究对象,利用GDS非饱和试验系统,对饱和状态及天然非饱和状态下的全风化泥岩分别进行室内三轴试验,研究不同温度对其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并对比分析饱和状态及天然非饱和状态下全风化泥岩抗剪强度参数之间的区别。结果表明:全风化泥岩强度受饱和度与温度影响较大。随温度降低两种土样的黏聚力均增加,内摩擦角均先增加再减小。温度与试验系统条件一致时,非饱和全风化泥岩试样黏聚力始终大于饱和全风化泥岩试样。饱和度对试样的内摩擦角影响较小,两种土样的内摩擦角分别在-5℃与0℃时达到峰值。研究成果可为季冻区不同饱和状态全风化泥岩地层中,工程的设计施工及方案优化过程中力学参数的选取等方面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风化泥岩 三轴试验 抗剪强度参数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样特征对花岗岩残积土强度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陈志波 方军 +2 位作者 蔡锦阳 谢永宁 陈峰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134,共8页
[目的]为明确试样尺寸、试样形状、试样类型等试样特征对花岗岩残积土抗剪强度的影响。[方法]对花岗岩残积土开展一系列大型直剪试验,基于剪应力-位移曲线、抗剪强度及其参数等指标,分析上述试样特征对花岗岩残积土强度特性的影响规律,... [目的]为明确试样尺寸、试样形状、试样类型等试样特征对花岗岩残积土抗剪强度的影响。[方法]对花岗岩残积土开展一系列大型直剪试验,基于剪应力-位移曲线、抗剪强度及其参数等指标,分析上述试样特征对花岗岩残积土强度特性的影响规律,并为实际工程中强度参数确定提供建议。[结果]花岗岩残积土的抗剪强度及其强度参数均随试样尺寸的增大而呈先减小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在最佳试样尺寸下所得到的土体强度能够较好地克服尺寸效应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正方形试样抗剪强度及其黏聚力小于圆柱形试样,而内摩擦角大于圆柱形试样,其应力分布的不均匀性加快正方形试样的破坏过程;花岗岩残积土原状样抗剪强度显著高于重塑样,而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大,原状样与重塑样抗剪强度的差值逐渐减小;采用指数型函数可很好地描述试样强度与试样尺寸之间的关系。[结论]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尽量用大直径的试样或采用考虑抗剪强度误差的小直径的试样进行大型直剪试验,以获取较为符合工程实际的强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残积土 大型直剪试验 试样特征 强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应力作用的黄土动剪切破坏强度研究
12
作者 邵帅 赵梓君 +3 位作者 邵生俊 田珮琦 刘小康 张彬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9-568,共10页
针对复杂静应力条件下黄土的动力特性,利用空心圆柱试样扭剪试验,模拟静力真三轴固结应力状态以及动扭转剪切的路径,以复杂静应力条件下主应力轴旋转变化的动扭剪切试验手段,通过西安原状黄土真三轴固结动扭剪试验,揭示了不同中主应力... 针对复杂静应力条件下黄土的动力特性,利用空心圆柱试样扭剪试验,模拟静力真三轴固结应力状态以及动扭转剪切的路径,以复杂静应力条件下主应力轴旋转变化的动扭剪切试验手段,通过西安原状黄土真三轴固结动扭剪试验,揭示了不同中主应力比偏压固结和均压固结条件下黄土的动剪切强度和强度破坏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中主应力比偏压固结和均压固结条件下黄土动剪应力动剪应变骨干曲线,动剪切破坏强度与法向正应力和平均球应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动剪切模量随动剪应变的衰减变化关系以及动剪切强度与法向正应力和平均球应力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黄土 动扭剪试验 动剪切强度 应力空间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大型单桩打入过程桩周土体弱化研究
13
作者 刘润 苏春阳 梁超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40-750,共11页
打桩是海洋工程钢管桩的主要安装方式,高能量的连续锤击会使桩周土体强度降低,有效降低了打桩的难度,但随着桩基及配套施工设备不断向大型化发展,打桩过程对桩周土体的扰动加剧,精准预测桩周土的强度弱化规律是打桩过程控制的关键.针对... 打桩是海洋工程钢管桩的主要安装方式,高能量的连续锤击会使桩周土体强度降低,有效降低了打桩的难度,但随着桩基及配套施工设备不断向大型化发展,打桩过程对桩周土体的扰动加剧,精准预测桩周土的强度弱化规律是打桩过程控制的关键.针对此问题,在打桩分析软件中引入现有的8种不同桩周土体强度折减方法,开展了打桩分析计算,通过与打桩记录的对比,发现现有方法无法精准模拟大直径单桩打桩过程中桩周土体的弱化规律.随后,开展了桩-土界面循环剪切试验,研究界面粗糙度、初始法向应力、往复循环次数等因素对打桩过程中桩周土体强度弱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循环剪切试验可以有效模拟打桩过程中桩周土体的强度弱化现象,桩周土体强度会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减小并最终稳定至残余强度;初始法向应力越大,桩周土体强度弱化程度越低;桩-土界面粗糙度越高,桩周土体强度弱化程度越高.同时,基于对大量海上风电大直径钢管桩打桩记录的反分析,提出了考虑桩-锤-土共同作用下大直径钢管桩桩周土体强度弱化的模拟方法,并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打桩 土体强度弱化 循环剪切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油糯米复合灰浆强度试验及微观机理分析
14
作者 唐晓武 向青青 +3 位作者 费敏亮 李柯毅 孙国平 俞悦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6-503,545,共9页
为了土遗址的夯土修复,采用正交设计制作不同质量分数比(水∶桐油∶糯米浆∶石灰)的复合灰浆试样.经1a遗址现场养护,以抗剪强度的2个力学指标(黏聚力、内摩擦角)评价桐油、糯米浆、石灰对粉土的加固效果,以获得最优质量分数比.结果表明... 为了土遗址的夯土修复,采用正交设计制作不同质量分数比(水∶桐油∶糯米浆∶石灰)的复合灰浆试样.经1a遗址现场养护,以抗剪强度的2个力学指标(黏聚力、内摩擦角)评价桐油、糯米浆、石灰对粉土的加固效果,以获得最优质量分数比.结果表明:当复合灰浆质量分数比为18∶5∶12∶10时,黏聚力最大;当质量分数比为9∶3∶5∶5时,内摩擦角最大.对2组最优质量分数比的桐油糯米复合灰浆开展28d内强度增长验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探究复合灰浆的协同改良机理.2组复合灰浆在28d龄期中,在黏聚力方面,最优质量分数比试样的黏聚力达到了正交试验最高组合1a龄期的98.6%;在内摩擦角方面,最优质量分数比试样的内摩擦角达到了正交试验最高组合1a龄期的97.8%.结果被应用于发生剥离病害的遗址土体,获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能为潮湿环境土遗址现场修复和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灰浆 抗剪强度 正交试验 改良机理 微观机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剪力键三段式预制节段T梁桥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15
作者 王胜斌 殷亮 +1 位作者 周云 慈伟主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68,共8页
针对传统整体预制梁桥运输受限、混凝土剪力键直剪承载力不足等问题,以常见的25 m跨径T梁桥为设计对象,提出一种钢剪力键三段式预制节段T梁桥设计方案,研究其承载力计算方法。基于局部承压理论提出钢剪力键直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并与文献... 针对传统整体预制梁桥运输受限、混凝土剪力键直剪承载力不足等问题,以常见的25 m跨径T梁桥为设计对象,提出一种钢剪力键三段式预制节段T梁桥设计方案,研究其承载力计算方法。基于局部承压理论提出钢剪力键直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并与文献试验值对比,同时基于混凝土塑性理论提出接缝处和非接缝处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以德上高速一座25 m跨径T梁桥为背景,通过足尺模型试验和实桥静载试验验证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单个钢剪力键直剪承载力、胶接缝承载力计算值与文献试验值之比分别为0.77和0.94,验证了钢剪力键直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偏安全;足尺模型试验下,钢剪力键接缝处开裂弯矩、抗弯承载力和非接缝处抗弯承载力的计算值与试验值之比分别为0.96、0.91、0.92,验证了接缝处和非接缝处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准确性,所提计算公式能够偏安全地预测钢剪力键三段式预制节段T梁桥的极限承载力;成桥静载试验下,背景T梁桥接缝处无开裂滑移,安全可靠,该桥在设计荷载下的受力性能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节段T梁桥 钢剪力键 局部承压理论 混凝土塑性理论 直剪承载力 抗弯承载力 足尺模型试验 静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字型带竖缝的干连接装配式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
16
作者 王振宇 刘洪涛 杜修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1-583,共13页
相邻预制墙板之间的竖缝通过高强度螺栓和预埋连接钢板实现干法连接,构造简单,操作方便,传力直接。为研究该竖缝干连接装配式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进行了1片现浇墙和4片干连接预制墙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了竖缝干连接试件的破坏模式、... 相邻预制墙板之间的竖缝通过高强度螺栓和预埋连接钢板实现干法连接,构造简单,操作方便,传力直接。为研究该竖缝干连接装配式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进行了1片现浇墙和4片干连接预制墙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了竖缝干连接试件的破坏模式、滞回特性、刚度退化、耗能性能以及不同类型竖缝节点的连接特性。结果表明:竖缝干连接节点可以有效传递装配式剪力墙左、右墙肢剪力,使墙板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并具有较好的延性性能和耗能能力;但预制墙板破坏形态与现浇墙有所不同,受竖缝节点影响其裂缝分布区域更广,墙板耗能能力增强,且随竖缝连接强度增强,墙板强度和刚度趋近于现浇整体墙。竖缝干连接装配式剪力墙的层间变形主要由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组成,墙板极限位移角均大于规范规定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1/120),且其位移延性系数介于5.1~7.4,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抗倒塌能力。另外,竖缝节点上移可以有效提高节点连接效率,改善墙板整体性和耗能能力,节约建设成本,因此在工程中建议节点布置在墙板中上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剪力墙 竖向接缝 干连接节点 高强度螺栓 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非匀速变形过程中滑带土残余强度环剪试验研究
17
作者 宋琨 向舒畅 +3 位作者 陈健翔 阮迪 吕泓霖 闫巍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27-131,共5页
滑坡受降雨、库水位波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常呈现台阶状的非匀速变形,滑带土经受减速、加速等非匀速剪切循环状态,其抗剪强度可能是变量而非常量。以白家包滑坡滑带土为例,开展了一系列加速率和减速率阶梯式剪切环剪试验,并通过三维形貌... 滑坡受降雨、库水位波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常呈现台阶状的非匀速变形,滑带土经受减速、加速等非匀速剪切循环状态,其抗剪强度可能是变量而非常量。以白家包滑坡滑带土为例,开展了一系列加速率和减速率阶梯式剪切环剪试验,并通过三维形貌检测系统对不同速率条件下的剪切面进行宏观分析,研究滑带土残余强度在非匀速剪切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剪切速率为0.3~9.9 mm/min阶梯式加速剪切,滑带土残余强度随剪切速率呈递减趋势,相对降低3.0%~24.1%,残余强度随阶梯式减速剪切增加2.9%~34.6%;加速剪切时剪切面划痕逐渐加深,减速剪切时划痕形态趋于平滑和有序;滑带土强度的综合内摩擦角与剪切速率呈对数递减关系,满足φ_(e)=-1.56ln(v+0.15)+22.1的关系方程。揭示了滑坡在非匀速变形过程中滑带土残余强度变化规律,对滑坡稳定性评价与监测预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带土 残余强度 非匀速变形 速率效应 环剪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下聚丙烯纤维改良红黏土抗剪强度特性及预测模型
18
作者 马宏岩 翁明胜 +2 位作者 黄仁杰 徐松 郑丽堂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39,共7页
在南方潮湿多雨地区,红黏土路基易出现沉降过大、不均匀沉降等病害,为研究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纤维红黏土的抗剪强度特性,将聚丙烯纤维掺入红黏土中,形成纤维红黏土。通过直接剪切试验,研究了不同纤维掺量(0‰、2‰、6‰、10‰)、纤维长度(... 在南方潮湿多雨地区,红黏土路基易出现沉降过大、不均匀沉降等病害,为研究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纤维红黏土的抗剪强度特性,将聚丙烯纤维掺入红黏土中,形成纤维红黏土。通过直接剪切试验,研究了不同纤维掺量(0‰、2‰、6‰、10‰)、纤维长度(0、3、6、9 mm)和干湿循环次数(0、2、4、6次)对红黏土抗剪强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纤维可显著提升红黏土的抗剪强度,在研究的掺量与长度范围内,抗剪强度随纤维掺量和长度的增加而增大;纤维在提高红黏土的黏聚力效果显著,而对于内摩擦角的提升有限;纤维长度为6 mm时,红黏土抗剪强度最大;干湿循环会显著降低红黏土强度,且对黏聚力劣化作用超过了内摩擦角,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纤维和法向压力可降低干湿循环对红黏土的劣化作用。笔者基于试验结果,利用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红黏土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强度预测模型,其预测相对误差值在1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红黏土 干湿循环试验 抗剪强度 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围压路径下中溶盐对结构性黄土强度的影响分析
19
作者 郅彬 王尚杰 +2 位作者 王成 李睿妮 白鹤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6-874,共9页
为研究特定应力路径下含盐量对结构性黄土强度的影响,本文对不同含盐量(0,0.1%,0.2%和0.5%)的原状黄土进行了室内土体减压三轴(RTC)试验和微观电子显微镜(SEM)试验。通过分析微观孔隙结构变化和三轴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研究了结构性黄... 为研究特定应力路径下含盐量对结构性黄土强度的影响,本文对不同含盐量(0,0.1%,0.2%和0.5%)的原状黄土进行了室内土体减压三轴(RTC)试验和微观电子显微镜(SEM)试验。通过分析微观孔隙结构变化和三轴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研究了结构性黄土的强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溶盐含量会对结构性黄土土体内部结构重分布造成一定影响。在围压较低时,围压降低至0所需时间较短,应力-应变曲线只表现出上升段,而在100 kPa和200 kPa围压条件下,试样表现出应变软化的特性,达到400 kPa的中高围压时,试样又表现出应变硬化,并且随着含盐量的增大软化效果逐渐减弱。基于二元介质理论,修正了结构性黄土的强度准则,提出适用于减围压路径下中溶盐含量作用的结构性黄土强度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黄土 减围压三轴试验 中溶盐 二元介质 强度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布加固管桁架节点的工程应用研究
20
作者 童乐为 王甜甜 +5 位作者 徐晓明 高峰 史炜洲 周锋 武诣霖 严斌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7-705,共9页
以体育场屋盖圆钢管桁架节点为对象,开展了碳纤维(CFRP)布加固的工程应用研究,涉及CFRP布缠绕加固空间管节点的步骤策略、环境温度下CFRP布胶粘剂抗剪强度试验、钢管表面涂层对CFRP布胶粘剂粘结强度影响的试验、防火涂料在CFRP布上粘结... 以体育场屋盖圆钢管桁架节点为对象,开展了碳纤维(CFRP)布加固的工程应用研究,涉及CFRP布缠绕加固空间管节点的步骤策略、环境温度下CFRP布胶粘剂抗剪强度试验、钢管表面涂层对CFRP布胶粘剂粘结强度影响的试验、防火涂料在CFRP布上粘结强度的试验、CFRP布加固空间KT型管节点的受力性能试验。研究表明环境温度改变、钢管表面原有涂层都对胶粘剂的粘结强度有影响,CFRP布加固时须选择适用的胶粘剂,打磨掉钢管表面涂层,防火涂料可以在CFRP布上直接喷涂。相比未加固的KT型节点,CFRP加固的节点承载力和延性分别提升了24%和25%。CFRP布加固圆钢管相贯焊接节点是可行和有效的,当需要适度提升承载力时,是一个富有特色的选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布加固方法 胶接接头抗剪强度试验 胶粘剂‒钢管表面抗拔试验 防火涂料‒碳纤维布抗拔试验 碳纤维布加固KT型管节点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