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记忆的流图神经网络
1
作者 郭虎升 孙玉杰 王文剑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8-824,共7页
流图的节点和边以流的形式持续产生,导致整个图结构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演化.图神经网络作为图嵌入技术的一种,在捕获流图的动态信息以及快速适应流图持续演化等方面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持续记忆的流图神经网... 流图的节点和边以流的形式持续产生,导致整个图结构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演化.图神经网络作为图嵌入技术的一种,在捕获流图的动态信息以及快速适应流图持续演化等方面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持续记忆的流图神经网络(CMSGNN).该模型能够根据流图持续的演化充分学习历史信息,通过增量学习的方式更新已记忆的历史信息,并且能够自适应地调整模型以适应流图的变化程度,以获得更符合当前信息的流图嵌入.该模型将历史信息与当前信息相结合使得模型能够获得更准确的流图嵌入,从而提高下游任务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CMSGNN在现实生活中的多个数据集上执行多个任务上均有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图 图神经网络 历史信息 增量更新 当前信息 自适应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CS水文模型的城市河涌设计洪水计算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谭超 黄本胜 +2 位作者 黄峰华 邱静 刘达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7-171,178,共6页
城市河涌受下垫面硬化影响,暴雨产汇流过程复杂,传统设计洪水计算方法(综合单位线和推理公式法)难以精确模拟。本文以惠州望江沥河涌为例,基于SCS水文模型计算了城市河涌设计洪水,并与传统设计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市... 城市河涌受下垫面硬化影响,暴雨产汇流过程复杂,传统设计洪水计算方法(综合单位线和推理公式法)难以精确模拟。本文以惠州望江沥河涌为例,基于SCS水文模型计算了城市河涌设计洪水,并与传统设计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市用地面积增加,望江沥河涌洪峰流量相应增加,呈现明显正相关;SCS模型计算设计洪水成果相对传统方法(综合单位线法及推理公式法)大20%,这主要是由于SCS模型充分考虑了下垫面变化,汇流较快,洪峰流量较大,传统设计洪水计算方法在推求城市下垫面流域设计洪水存在流量偏小现象。SCS模型充分考虑流域下垫面变化的因素,产汇流计算更加合理。本研究可供类似无径流观测资料城市河涌设计洪水计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S水文模型 城市河涌 设计洪水 下垫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氢合金电极中添加碳纳米管对SC型高功率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雨婷 张海燕 +2 位作者 张国庆 陈易明 朱清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27-532,共6页
在SC型高功率镍氢电池的负极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碳纳米管制备SC型高功率镍氢电池,并对其容量、大电流放电性能和循环寿命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碳纳米管的加入有利于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尤其是大电流放电性能和循环寿命;加入碳纳米管的含量为... 在SC型高功率镍氢电池的负极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碳纳米管制备SC型高功率镍氢电池,并对其容量、大电流放电性能和循环寿命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碳纳米管的加入有利于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尤其是大电流放电性能和循环寿命;加入碳纳米管的含量为0.8%(w)时电池的综合性能最好,其最高容量达到3369mAh,2C(6000mA)循环600次后容量仍然保持在3280mAh(97%DOD(放电深度))以上,5C(15000mA)循环180次容量仍然有2850mAh(89.1%DO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型高功率镍氢电池 碳纳米管 容量 循环寿命 大电流放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D与SCD两种投药自控系统的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全继萍 黄晓东 +1 位作者 肖维贵 严国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2-74,共3页
通过生产性试验,对显示式絮凝控制系统(FCD)与流动电流检测法(SCD)两种投药自控系统就控制原理、处理效果进行比较,试验表明两者控制效果相近。
关键词 絮凝控制系统 流动电流检测法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阴影遮挡下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一体化阵列功率补偿及其动态阵列重构
5
作者 杨洪明 刘璐雨 +2 位作者 段献忠 Archie James Johnston 杨洪朝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55-3465,I0002,I0003,共13页
针对局部阴影遮挡下太阳能电池最大输出功率降低,进一步导致光伏阵列行电流不均衡,功率-电压(P-U)输出特性曲线产生多峰值等问题,提出了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solar cell-supercapacitor,SCS)一体化阵列方案,由SCS器件、动态重构拓扑与... 针对局部阴影遮挡下太阳能电池最大输出功率降低,进一步导致光伏阵列行电流不均衡,功率-电压(P-U)输出特性曲线产生多峰值等问题,提出了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solar cell-supercapacitor,SCS)一体化阵列方案,由SCS器件、动态重构拓扑与常规光伏阵列相连接组成。基于SCS器件的超级电容充/放电特性,提出行电压闭环控制策略,根据光伏阵列行电压与最大功率点电压的偏差,以一体化阵列输出功率最大为控制目标,以开关矩阵连接方式为决策变量,调整SCS器件与光伏阵列连接方式,均衡光伏阵列各行电流,实现SCS器件对阴影遮挡电池进行功率补偿。搭建9×9的SCS一体化阵列仿真模型,对比分析4种典型动态云层阴影遮挡模式下,全交叉型(total-cross-tied,TCT)、静态阵列重构技术、动态阵列重构技术、SCS一体化阵列的输出特性。结果表明:SCS一体化阵列填充因子达77.4%,功率损耗约18W,优于其他3种方案。SCS一体化方案有效提高了局部阴影遮挡下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阴影遮挡 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一体化阵列 动态重构 行电压闭环控制 功率补偿 行电流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油类污染水中SC控制系统适用性研究
6
作者 刘宏远 崔福义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447-450,468,共5页
对流动电流(SC)混凝投药控制技术应用于受含油废水污染的水中进行了试验,研究了污染物对流动电流响应混凝剂投量的变化规律、流动电流检测灵敏度、以及控制系统的给定值的影响,初步探讨了流动电流混凝投药控制系统在受污染水源水中的适... 对流动电流(SC)混凝投药控制技术应用于受含油废水污染的水中进行了试验,研究了污染物对流动电流响应混凝剂投量的变化规律、流动电流检测灵敏度、以及控制系统的给定值的影响,初步探讨了流动电流混凝投药控制系统在受污染水源水中的适用性问题。研究结果发现有机污染物的存在使流动电流的响应强度降低,流动电流检测灵敏度下降,控制系统给定值有所升高,其影响程度与污染物的种类、浓度等因素有关。但是在受污染水源中流动电流与投药量的相关性仍然存在,一般地,油类物质含量不超过2~10mg/L(视油类物质颗粒尺寸)的水源水中,污染物对流动电流控制系统影响较小,流动电流混凝投药控制技术仍然可以应用于此条件下的受污染水源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类污染物 给水处理 流动电流 sc控制系统 适用性 混凝投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纬和低纬10~30天大气低频振荡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7
作者 郭子羿 黄乾 姚素香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7-872,共16页
大气低频振荡与中国夏季降水及灾害性天气密切相关,研究10~30天低频振荡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站点观测和ERA5再分析数据等,研究了1991~2020年间中高纬和低纬10~30天低频振荡对中国夏季平均降水的影响及机理。由奇异... 大气低频振荡与中国夏季降水及灾害性天气密切相关,研究10~30天低频振荡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站点观测和ERA5再分析数据等,研究了1991~2020年间中高纬和低纬10~30天低频振荡对中国夏季平均降水的影响及机理。由奇异值分解(SVD)分析得到,中高纬10~30天振荡与长江—华南反位相降水分布有密切关系,贝加尔湖以北振荡偏弱,贝加尔湖以南振荡偏强时,长江流域降水显著偏少,南海至华南地区降水显著偏多;低纬10~30天振荡的关键区则位于西北太平洋,该区域振荡偏强时,华南地区降水为显著正异常。中高纬10~30天振荡主要通过波流相互作用影响夏季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平均位置,使得急流附近次级环流的位置发生相应异常,从而间接影响长江流域和南海至华南地区的降水多寡,使其呈现异常的反位相分布;区别于中高纬度的是,低纬西北太平洋10~30天振荡通过向西—华西北传播至华南地区,直接引起华南地区的降水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30天大气低频振荡 夏季平均降水 副热带西风急流 波流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絮凝过滤中SCD自动控制投药系统干扰调控能力研究
8
作者 李伟英 范瑾初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10-211,215,共3页
针对某水库源水 ,通过中试试验结合理论分析 ,对 SCD自动控制加药技术用于微絮凝过滤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SCD抗干扰调控能力强 。
关键词 混凝控制 流动电流检测仪 scD 抗干扰 微絮凝过滤 自动控制 水库 给水处理 干扰调控能力 投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双流网络的光伏漏电故障检测算法
9
作者 谢小诚 杨文呈 +3 位作者 赵彦宏 丁毅 李王宏 杨晨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4,共9页
针对含光伏电源的低压配电台区中剩余电流受多种因素影响,使正常泄漏电流波动,造成漏电流故障难以被准确识别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双流神经网络的含光伏电源的低压配电台区漏电故障检测算法。首先,通过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结构提取漏电故... 针对含光伏电源的低压配电台区中剩余电流受多种因素影响,使正常泄漏电流波动,造成漏电流故障难以被准确识别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双流神经网络的含光伏电源的低压配电台区漏电故障检测算法。首先,通过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结构提取漏电故障波形的空间特征;然后,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提取漏电故障波形的时序特征,通过CBAM(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注意力机制从空间角度提取关键信息,并增强每个通道的特征表达以提取重要特性,从而实现漏电故障精确识别;最后,通过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与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方法可实现漏电故障的高精度检测,且与常用方法相比,所提方法的故障检测准确率和稳定性更高、抗干扰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流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漏电故障 剩余电流 光伏电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3AlF6-K3AlF6-AlF3熔体中电解制备Al-Sc中间合金的工艺研究
10
作者 李怡凡 杨凯 +4 位作者 胡勋 银瑰 彭可 田忠良 赖延清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2-94,共3页
在Na3AlF6-K3AlF6-AlF3熔盐体系中,采用电解法制备Al-Sc中间合金,研究了阴极电流密度、电解时间、氧化铝及氧化钪加入量对电流效率的影响,并采用XRD和SEM对阴极析出产物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在电解温度950℃时,Na3AlF6-K3AlF6-AlF... 在Na3AlF6-K3AlF6-AlF3熔盐体系中,采用电解法制备Al-Sc中间合金,研究了阴极电流密度、电解时间、氧化铝及氧化钪加入量对电流效率的影响,并采用XRD和SEM对阴极析出产物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在电解温度950℃时,Na3AlF6-K3AlF6-AlF3熔体中电解制备Al-Sc中间合金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氧化铝加入量1.0%、氧化钪加入量3.0%、电解时间90 min、阴极电流密度1.5 A/cm^2,在此条件下平均电流效率为82.91%,阴极析出产物呈大小不均的球状颗粒,由Al相和Al3Sc相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电解 Al-sc中间合金 电解条件 电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F-AlF_3-Sc_2O_3熔盐体系下沉阴极法制备Al-Sc合金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向燕 郑鑫 +3 位作者 张蔚 曾文华 刘红霞 张小联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41,共5页
在KF-AlF_3-Sc_2O_3熔盐体系中,研究下沉阴极法制备Al-Sc合金的工艺技术。采用XRD、SEM分析了所制备Al-Sc合金的物相组成、微观组织以及微区成分含量;研究了电解温度、阴极电流密度、熔盐组成对熔盐电解电流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l... 在KF-AlF_3-Sc_2O_3熔盐体系中,研究下沉阴极法制备Al-Sc合金的工艺技术。采用XRD、SEM分析了所制备Al-Sc合金的物相组成、微观组织以及微区成分含量;研究了电解温度、阴极电流密度、熔盐组成对熔盐电解电流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l-Sc合金中含有Al相、Sc相以及Al_3Sc相;Al-Sc合金夹杂了少量熔盐,Al_3Sc相在合金中的分布和形态呈不规则状。电解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KF-AlF_3-Sc_2O_3熔盐体系中,液态铝为下沉阴极,Sc_2O_3为电解质,熔盐体系KF/AlF_3摩尔比1.3,电解温度800℃,电解时间25min,电流密度1.592A/cm^2;此条件下所制备Al-Sc合金中Sc含量最高可达6.710%,平均电流效率达到57.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c合金 熔盐电解 液态阴极电解法 下沉阴极 KF-AlF3-sc2O3 电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模自抑制的SC切石英晶体谐振器
12
作者 李鹏 陈萍萍 卢啸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2-925,共4页
使用泛音SC切石英晶体谐振器的恒温晶振需含有电感的带通电路来抑制B模振荡,不利于恒温晶振小型化。该文建立了谐振器的振动模型和等效电参数的计算模型,利用B模、C模在电极内的法向电流密度分布差异对电极进行裁剪,设计了B模抑制电极,... 使用泛音SC切石英晶体谐振器的恒温晶振需含有电感的带通电路来抑制B模振荡,不利于恒温晶振小型化。该文建立了谐振器的振动模型和等效电参数的计算模型,利用B模、C模在电极内的法向电流密度分布差异对电极进行裁剪,设计了B模抑制电极,调整两种模式的压电耦合效率,成功设计出B模自抑制的19.2 MHz三次泛音SC切晶体谐振器。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助于小型化SC切恒温晶体振荡器使用泛音晶体,以实现更高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切谐振器 B模抑制 电极 等效电感 法向电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再分析产品的西边界流趋势分析及其与北极海冰的联系
13
作者 王坤 但博 +2 位作者 项东行 吕松炘 傅宁 《海洋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0-770,共11页
黑潮和湾流是北半球重要的西边界流,其趋势演变对海气相互作用有关键性影响。由于观测时空覆盖不足和数值模式精度有限,当前准确表征黑潮和湾流的趋势变化面临较大挑战。利用两套海洋再分析产品(CORAv2.0和GREP数据集),从路径和强度两... 黑潮和湾流是北半球重要的西边界流,其趋势演变对海气相互作用有关键性影响。由于观测时空覆盖不足和数值模式精度有限,当前准确表征黑潮和湾流的趋势变化面临较大挑战。利用两套海洋再分析产品(CORAv2.0和GREP数据集),从路径和强度两方面进行了1993-2016年黑潮和湾流变化的趋势分析,并结合北极海冰观测数据及地球系统模式研究了北极海冰对黑潮和湾流趋势演变的影响。结果显示两套海洋再分析产品均反映出70°W以东区域湾流存在减弱趋势,且在56°W以东湾流路径随时间向赤道方向移动。CORAv2.0数据显示黑潮出现明显增强趋势;而GREP数据中黑潮强度只在日本以东区域增强,140°E以东黑潮路径向极地方向移动。两套海洋再分析产品中黑潮(湾流)流速与观测的秋季北极海冰面积存在显著负(正)相关关系。通过地球系统模式设计北极海冰扰动试验,发现北极海冰消融导致的黑潮增强模态与CORAv2.0数据显示的黑潮速度趋势十分吻合,并且模拟得到的湾流响应也与两套海洋再分析产品的趋势分析相一致,即北极海冰消融使黑潮增强,湾流减弱,并且湾流的路径向赤道方向移动。研究结果为厘清西边界流长期变化趋势与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反映出海洋再分析产品在西边界流趋势分析中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边界流 黑潮 湾流 趋势分析 海洋再分析产品 北极海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溪流性鱼类产业概况与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小明 许晓军 +1 位作者 黄福勇 杜建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3025-3030,共6页
浙江是国内开发利用溪流性鱼类最早、养殖规模和市场最大的省份。本研究依据2020—2023年连续3 a对全省溪流性鱼类养殖产业的现场调研、座谈及生产实践,全面分析了溪流性鱼类养殖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目前,浙江省已建成包... 浙江是国内开发利用溪流性鱼类最早、养殖规模和市场最大的省份。本研究依据2020—2023年连续3 a对全省溪流性鱼类养殖产业的现场调研、座谈及生产实践,全面分析了溪流性鱼类养殖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目前,浙江省已建成包括省级原良种场、苗种繁育场和养殖主体在内的溪流性鱼类繁育养殖体系,年苗种繁育量突破5亿尾,养殖产量2300 t。池塘养殖将是今后溪流性鱼类重点发展的养殖模式,利用平原池塘进行溪流性鱼类大规格鱼种培育,再转入工厂化循环水或帆布池进行商品鱼两段式养殖模式,利用山区优质水资源条件,对平原池塘养殖商品鱼进行生态净养,将成为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流性鱼类 养殖现状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次表层和中层水团年平均和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32
15
作者 刘长建 杜岩 +1 位作者 张庆荣 王东晓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5-64,共10页
为了弄清北太平洋水入侵南海的状况,利用历史观测温-盐数据等资料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盐度极大值层北太平洋水通过吕宋海峡的入侵整年发生,并且其入侵有很大的季节变化,冬季东北季风盛行时最强。北太平洋热带水(NPTW)入侵的季... 为了弄清北太平洋水入侵南海的状况,利用历史观测温-盐数据等资料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盐度极大值层北太平洋水通过吕宋海峡的入侵整年发生,并且其入侵有很大的季节变化,冬季东北季风盛行时最强。北太平洋热带水(NPTW)入侵的季节变化与次表层地转流和南海的经向翻转环流结构有密切联系。具有盐度极小值特性的北太平洋中层水(NPIW)也通过吕宋海峡入侵南海,但其季节变化与NPTW完全反位相。冬季,由于在中层水深度北向运动的南海经向翻转环流的阻碍作用,NPIW入侵南海最弱。作者认为,北太平洋水入侵南海的机制可以基本上从南海的地转流及经向翻转环流得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水团 地转流 经向翻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铝-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处理造纸废水 被引量:19
16
作者 龙柱 陈蕴智 +2 位作者 胡志斌 杨淑蕙 谢来苏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24,共4页
用流动电流技术研究了聚合氯化铝(PAC)分别与不同类型有机高分子制备复合絮凝剂(PACP)的电荷特性,并利用透射电镜技术探讨了PACP的结构形貌。同时利用自制的复合絮凝剂对造纸综合废水的浊度、色度和COD的脱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 用流动电流技术研究了聚合氯化铝(PAC)分别与不同类型有机高分子制备复合絮凝剂(PACP)的电荷特性,并利用透射电镜技术探讨了PACP的结构形貌。同时利用自制的复合絮凝剂对造纸综合废水的浊度、色度和COD的脱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PAC相比,PACP的脱除效果有明显地提高;PAC-阳离子型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的效果又优于PAC-阴离子型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 流动电流 浊度 色度 复合絮凝剂 造纸工业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流动电流技术研究聚硅氯化铝混凝剂的电动特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高宝玉 王占生 汤鸿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22-525,共4页
采用流动电流(SC)技术,研究比较了聚硅氯化铝(PASC)与聚合氯化铝(PAC)的电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PASC中,由于带负电荷的聚硅酸与铝水解聚合产物间的相互作用,使得PASC的电中和能力较PAC有所下降,其下... 采用流动电流(SC)技术,研究比较了聚硅氯化铝(PASC)与聚合氯化铝(PAC)的电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PASC中,由于带负电荷的聚硅酸与铝水解聚合产物间的相互作用,使得PASC的电中和能力较PAC有所下降,其下降程度与PASC的碱化度(B)和Al/Si摩尔比密切相关,B值和Al/Si摩尔比越小,则PASC的电中和能力就越弱.制备工艺对PASC的电中和能力略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氯化铝 混凝剂 流动电流 电动特性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交变压差作用下岩心流动电流和zeta电势实验测量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军 胡恒山 +3 位作者 杨光 李新 李国英 程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169-2176,共8页
实验测量岩样zeta电势,对于认识地震诱导的电磁场现象以及探索利用动电效应的测井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专门设计的岩样流动电流和流动电势实验测量系统及一种获得岩样zeta电势的测量方法——流动电势和流动电流综合测量法.实验... 实验测量岩样zeta电势,对于认识地震诱导的电磁场现象以及探索利用动电效应的测井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专门设计的岩样流动电流和流动电势实验测量系统及一种获得岩样zeta电势的测量方法——流动电势和流动电流综合测量法.实验采用交流锁相放大技术,测量了3~100 Hz频率范围内交变压差作用下岩样的流动电势系数和流动电流系数,实验表明,这两个系数均随溶液浓度增大而减小,随pH值增大而增大.实验通过对不同浓度饱和岩样的流动电势和流动电流测量,获得了岩样的有效面积-长度比,进而计算出岩样的zeta电势和表面电导.实验还论证了忽略表面电导是导致常规流动电势测量法获得zeta电势低于实际值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电势 流动电流 动电效应 zeta电势 动电耦合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铝铁硅絮凝剂的合成方法及其混凝效能 被引量:42
19
作者 栾兆坤 刘振儒 赵春禄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46-551,共6页
采用硅酸钠碱化聚合方法制备聚铝铁硅絮凝剂,研究它们的pH弛豫规律及其稳定性,并通过流动电流测定了其电动特性。最后进行了混凝除浊(富里酸)效果对比研究,初步得到了稳定性及絮凝效果均较好的聚合铝铁硅絮凝剂的工艺合成方法。
关键词 聚合铝铁 絮凝剂 合成制备 絮凝 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氯化铝(PASiC)混凝剂的特性及絮凝动态过程 被引量:5
20
作者 岳钦艳 高宝玉 +1 位作者 H.H.Hahn E.Hoffmann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7-230,共4页
采用共聚与复合两种制备工艺,分别制备出具有不同碱化度(B)和不同Al/Si摩尔比系列的商用聚硅氯化铝(PASiC)混凝剂,并分别采用颗粒粒径测定方法和流动电流(SC)测定技术研究比较了PASiC和聚合氯化铝(PAC)混凝剂的颗粒大小、电动特性和凝... 采用共聚与复合两种制备工艺,分别制备出具有不同碱化度(B)和不同Al/Si摩尔比系列的商用聚硅氯化铝(PASiC)混凝剂,并分别采用颗粒粒径测定方法和流动电流(SC)测定技术研究比较了PASiC和聚合氯化铝(PAC)混凝剂的颗粒大小、电动特性和凝聚絮凝动态过程.结果表明,Al/Si摩尔比、B值和制备工艺影响PASiC的聚合和带电特性.Al/Si摩尔比越小和B值越大,PASiC的颗粒就越大;在相同的B值下,PASiC较PAC具有更大的颗粒粒径.PASiC的电中和能力较PAC有所下降,且Al/Si摩尔比越小,PASiC的电中和能力下降越多;与PAC相比,PASiC具有更快的凝聚絮凝速度和形成更大的絮体;且Al/Si摩尔比越小,PASiC形成的絮体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氯化铝 PASiC 混凝剂 特性 絮凝动态过程 颗粒大小 流动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