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月基望远镜杂散光PST研究与测试 被引量:12
1
作者 徐亮 赵建科 +2 位作者 薛勋 周艳 刘峰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89-1295,共7页
针对月基望远镜(LOT)杂散光抑制能力的验证,在地面采用点源透过率法对其遮光罩视场外杂散光抑制比进行了测试,并利用光学系统视场外不同离轴角的点源透过率(PST)来评价其杂散光抑制比。该PST测试方法突破了以往的杂散光测试方法,采用高... 针对月基望远镜(LOT)杂散光抑制能力的验证,在地面采用点源透过率法对其遮光罩视场外杂散光抑制比进行了测试,并利用光学系统视场外不同离轴角的点源透过率(PST)来评价其杂散光抑制比。该PST测试方法突破了以往的杂散光测试方法,采用高精度星模拟器与EMCCD结合的思路,保证了探测器在其线性区域内具有大动态范围探测能力的特性,其动态探测范围可达1012,可满足指标PST(在22°离轴角)测试值10-7的要求。该方法能更客观、更直接地反应遮光罩的杂散光抑制能力,其PST(在22°离轴角)测试不确定度可优于60%,远远高于以往杂散光抑制比的测试精度。另外,讨论了该测试方法需改进的几点措施,PST测试预期目标可达10-12。最后通过试验对LOT相机遮光罩的杂散光抑制比进行测试,验证了LOT相机杂散光抑制比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散光 遮光罩 点源透过率 离轴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学系统杂光PST的研究与测试 被引量:19
2
作者 廖胜 沈忙作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75-378,共4页
介绍了表征光学系统抑制水平的定量指标——点源透过率PST.提出了红外光学系统杂光指标PST的一种测试方法,并在10.6μm波长处,测试了口径为180mm的全反射Ritchey-Chretien红外系统在不同入射角时的... 介绍了表征光学系统抑制水平的定量指标——点源透过率PST.提出了红外光学系统杂光指标PST的一种测试方法,并在10.6μm波长处,测试了口径为180mm的全反射Ritchey-Chretien红外系统在不同入射角时的点源透过率PST(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学系统 杂散光 点源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函数PST的离轴四反系统杂散光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开宇 金宁 +4 位作者 杨丹 普龙 徐曼 董树林 苏雷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6-154,共9页
离轴四反系统是顺应多光合一机载观瞄系统未来发展的光机核心部件。该类型系统容易受到视场外部强杂散光的影响,系统杂散光的点源透射率(PST)一般要求不大于10^(-4)量级,因此,对系统PST进行全方位扫描计算是分析和抑制其杂散光的关键。... 离轴四反系统是顺应多光合一机载观瞄系统未来发展的光机核心部件。该类型系统容易受到视场外部强杂散光的影响,系统杂散光的点源透射率(PST)一般要求不大于10^(-4)量级,因此,对系统PST进行全方位扫描计算是分析和抑制其杂散光的关键。针对系统的非对称性,将PST作为随杂散光入射空间水平角和垂直角变化的二维函数,用以评价外部杂散光的影响,同时建立了水平角、垂直角与光机建模所需绕坐标轴旋转的过程量的对应转换关系,编制了仿真控制程序,通过调用LightTools软件实现杂散光的自动追迹和PST的二维扫描计算。对多光合一离轴四反系统,计算了整个入射半球空间内、所有方向的杂散光对应的PST分布情况,从而筛选出对机载观瞄应用影响较大的三路杂散光,寻找到其传输的路径和关键表面。基于此,设计了内部遮光罩和挡光环,优化系统内部的杂散光陷阱结构,使得系统的PST峰值由原来10^(-1)量级降低至10^(-4)量级,在规避角范围以外小于10^(-7),可满足机载光电观瞄系统的使用要求。为离轴四反系统杂散光分析及抑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散光 离轴四反系统 扫描计算 点源透射率(pst) 机载观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敏感器杂散光抑制方法及仿真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洋 廖志波 +1 位作者 穆生博 张庭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620-2624,共5页
星敏感器的探测目标是深黑空间中的恒星,属于暗目标探测系统,对杂散光的干扰非常敏感,因此,星敏感器杂散光抑制能力是其观测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以点源透过率(PST)为评价指标,计算观测目标7.5等星时星敏感器需要达到的杂散光抑制指标,... 星敏感器的探测目标是深黑空间中的恒星,属于暗目标探测系统,对杂散光的干扰非常敏感,因此,星敏感器杂散光抑制能力是其观测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以点源透过率(PST)为评价指标,计算观测目标7.5等星时星敏感器需要达到的杂散光抑制指标,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种有效的杂散光抑制方法,包括外遮光罩设计、消杂散光光阑设计,以及内部机械结构的关键表面的消杂散光处理。采用Lighttools软件对设计结果进行仿真,设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杂散光抑制方法能够有效抑制星敏感器的杂散光,实现观测7.5等星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敏感器 杂散光 遮光罩 光阑 点源透过率(p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太阳望远镜在紫外波段成像检测中的杂散光测量和消除 被引量:14
5
作者 杨林 李达 +1 位作者 崔天刚 陈波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56-1463,共8页
针对EUV太阳望远镜在地面非工作波段预先检测时出现的杂散光问题,考虑望远镜长焦距的特点,建立了基于反射镜转动扫描原理的杂散光测量系统,测量得到了望远镜的点源透射率(PST)曲线。通过对比PST曲线和分析望远镜结构,得出杂散光的主... 针对EUV太阳望远镜在地面非工作波段预先检测时出现的杂散光问题,考虑望远镜长焦距的特点,建立了基于反射镜转动扫描原理的杂散光测量系统,测量得到了望远镜的点源透射率(PST)曲线。通过对比PST曲线和分析望远镜结构,得出杂散光的主要来源为小角度下的一级杂光,由此设计了主次镜遮光罩,并利用Tracepro软件建立望远镜的实体模型,在不同散射表面的双向散射(BRDF)值条件下计算出遮光罩的消杂光效果。对PST实际测量结果表明,在0~4°,使用遮光罩使杂散光减少3个数量级,杂光系数不超过3.65%。在分辨率成像测量中,杂散光影响得到消除,系统分辨率接近衍射极限,满足地面上紫外光波段的测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紫外太阳望远镜 杂散光 点源透过率 遮光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杂散光抑制 被引量:16
6
作者 周海金 刘文清 +2 位作者 司福祺 江宇 薛辉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331-2337,共7页
考虑杂散光对星载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测量精度的影响,设计了遮光罩和其他消杂光结构来抑制杂散光,并对杂散光进行了分析。利用TracePro软件分析了系统紫外通道1(240~315nm)的杂散光水平,确定了杂散光传输的一次、二次散射路径... 考虑杂散光对星载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测量精度的影响,设计了遮光罩和其他消杂光结构来抑制杂散光,并对杂散光进行了分析。利用TracePro软件分析了系统紫外通道1(240~315nm)的杂散光水平,确定了杂散光传输的一次、二次散射路径。根据杂散光传输路径,计算了杂散光评价指标点源透射比(PST)曲线,结果显示杂散光抑制措施效果明显,PST小于3×10-5,中心视场杂散光照度水平为5.472×10-4,最终杂散光水平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采用截止滤光片法测量了系统的杂散光水平,结果表明:中心视场杂散光比值为8.167×10-4,和仿真结果接近,验证了仿真过程的准确性,说明设计的消杂光机构能够满足抑制系统杂散光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光谱仪 差分吸收光谱仪 大气痕量气体监测 杂散光 点源透射比 散射路径 遮光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轴三反空间光学望远系统的杂散光抑制 被引量:28
7
作者 颜昌翔 许杰 彭岩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9-293,共5页
以点源透过率(PST)为评价标准,对一个离轴三反空间望远系统的杂散光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分析结果。通过建立系统的实体模型,确定了一次、二次散射路径,采用改进的蒙特卡洛法,对20°之间各离轴角分别进行光线追迹。对模型的分析结果... 以点源透过率(PST)为评价标准,对一个离轴三反空间望远系统的杂散光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分析结果。通过建立系统的实体模型,确定了一次、二次散射路径,采用改进的蒙特卡洛法,对20°之间各离轴角分别进行光线追迹。对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系统产生杂散光的主要原因为一次散射,与光学系统结构密切相关。离轴角为±0.1°时,PST分别等于3.56和4.02,离轴角为±20°时,PST分别为6.63×10-5和4.58×10-5。实验表明,通过加入遮光罩及减小镜面散射率可减少杂散光。与离轴两反望远系统相比,三反系统的杂散光水平在大离轴角时偏大1到2个数量级,但可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轴三反望远镜 杂散光 散射路径 点源透光率(p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反射式空间相机光学系统设计与杂散光抑制 被引量:16
8
作者 吕博 冯睿 +1 位作者 寇伟 刘伟奇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2-831,共10页
针对同轴两反射镜光学成像视场角受限、大视场角下成像对比度较低的问题,采用透镜组作为像差校正组,合理分配光学系统的光焦度及间距,来扩大两反射结构的成像视场角,提升相机全视场内的成像质量。以某一工程应用需要为例,设计并研制了... 针对同轴两反射镜光学成像视场角受限、大视场角下成像对比度较低的问题,采用透镜组作为像差校正组,合理分配光学系统的光焦度及间距,来扩大两反射结构的成像视场角,提升相机全视场内的成像质量。以某一工程应用需要为例,设计并研制了焦距为750 mm、视场角2ω=3.45°、全视场平均传递函数在108 lp/mm处优于0.2的相机光学系统,且在未使用主镜筒外遮光罩的前提下,优化设计了次镜遮光罩以实现杂散光抑制。采用TracePro软件进行相机杂散光环境建模仿真,结果表明:在非成像视场角内的杂散光点源透过率(PST)的量值范围为10^−3~10^−6。系统满足传统地面目标探测成像要求,验证了紧凑型大视场折反射光学杂散光抑制结构的可行性,并为商用同轴折反射光学系统设计及优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折反射 杂散光抑制 点源透过率(p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散光抑制与评估技术发展与展望(特邀) 被引量:24
9
作者 王虎 陈钦芳 +3 位作者 马占鹏 闫昊昱 林上民 薛要克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9-174,共56页
随着空间光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光电探测器件性能的不断提升,高分辨率、多光谱、低探测阈值的遥感系统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光电载荷的杂光抑制能力与评价指标逐渐严苛,杂散光抑制技术和仿真分析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环... 随着空间光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光电探测器件性能的不断提升,高分辨率、多光谱、低探测阈值的遥感系统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光电载荷的杂光抑制能力与评价指标逐渐严苛,杂散光抑制技术和仿真分析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尽管杂散光的抑制与评估技术开展较早,但仍然需要系统性方法体系引领该技术的发展,以改变当前分散化、碎片化的研究现状。因此,需要建立一体化的杂散光抑制与评估方法体系,在杂散光抑制方案制订、抑制模型表面特性测量与建模、杂散光抑制效果仿真、杂散光测试及评估等四个关键技术模块进行深入研究。本文给出了一套整体技术路线,为更好推进杂散光抑制与评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散光 鬼像 抑制技术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点源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焦距离轴三反光学系统杂散光的抑制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晓平 沙晟春 胡亭亮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603-2608,共6页
对有中间像的长焦距离轴三反系统的杂散光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杂散光抑制方法。通过正追和倒追的分析方式,确定系统杂散光的主要来源,找到系统的重要面;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杂散光抑制措施,用系统重要面的变化定性评价杂... 对有中间像的长焦距离轴三反系统的杂散光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杂散光抑制方法。通过正追和倒追的分析方式,确定系统杂散光的主要来源,找到系统的重要面;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杂散光抑制措施,用系统重要面的变化定性评价杂散光的抑制效果。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抑制措施后很好地抑制了系统的一次散射杂散光。用点源透过率(PST)定量评价光学系统的消杂散光能力,分别计算东西、南北方向离轴角为±40°的PST值,并结合光机系统的应用环境对系统的杂散光抑制能力进行了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焦距光学系统 中间像 离轴三反光学系统 杂散光 点源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小型化星敏感器遮光罩设计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晓东 胡强 +3 位作者 雷兴 魏青 刘元正 王继良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5-68,共4页
针对机载小型化星敏感器的消杂光系统进行了研究。以点源透射比(PST)为标准,根据机载小型化星敏感器成像系统自身的特性与遮光罩设计原则,在尽量不增加系统长度的前提下,对消杂光结构进行了设计。利用Matlab计算出遮光罩的尺寸,确定挡... 针对机载小型化星敏感器的消杂光系统进行了研究。以点源透射比(PST)为标准,根据机载小型化星敏感器成像系统自身的特性与遮光罩设计原则,在尽量不增加系统长度的前提下,对消杂光结构进行了设计。利用Matlab计算出遮光罩的尺寸,确定挡光环的位置,结合CAD作图软件进行建模,并使用光学软件TracePro对遮光罩的消杂光效果进行了仿真和分析,在太阳规避角30°时的点源透射比达到了5.536×10-10,达到系统要求的性能指标。设计的遮光罩能够成功地抑制杂散光,可以满足机载小型化星敏感器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敏感器 杂散光 遮光罩 挡光环 点源透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分辨卫星载荷光学系统杂散光抑制 被引量:7
12
作者 裴琳琳 相里斌 +1 位作者 吕群波 邵晓鹏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6-181,共6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超分辨卫星载荷光学系统的空间分辨能力,需对系统杂散光进行抑制,以得到准确的原始图像.通过光线追迹方式,分析了系统杂散光,确认了杂散光的来源.通过Tracepro定量化分析和结构有限元分析,在限制范围内,不断优化、改进遮... 为了进一步提高超分辨卫星载荷光学系统的空间分辨能力,需对系统杂散光进行抑制,以得到准确的原始图像.通过光线追迹方式,分析了系统杂散光,确认了杂散光的来源.通过Tracepro定量化分析和结构有限元分析,在限制范围内,不断优化、改进遮光罩尺寸及挡光环位置,得到光学系统视场外点源透射比均在10-3以下,验证了该杂散光抑制方案的有效性,为卡塞格林光学系统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超分辨 卡塞格林光学系统 杂散光 点源透射比 遮光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洁净度对点源透射比测试准确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曹智睿 付跃刚 田浩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0-85,共6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点源透射比测试准确度,明确点源透射比测试环境需求,提出了一种定量分析空气洁净度对点源透射比测试准确度影响的方法.该方法以Mie散射理论为基础,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对空气中尘埃的尺寸和数量进行随机模拟,得到不同... 为了进一步提高点源透射比测试准确度,明确点源透射比测试环境需求,提出了一种定量分析空气洁净度对点源透射比测试准确度影响的方法.该方法以Mie散射理论为基础,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对空气中尘埃的尺寸和数量进行随机模拟,得到不同空气洁净度等级下空气中尘埃对点源透射比测试准确度的影响.以直径为800mm、点源透射比设计值为10-9量级的某太空望远镜为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为了满足该空间光学系统的点源透射比测试需求,空气洁净度等级应优于ISO class 6,此时空气中尘埃引起的点源透射比测试误差约为10-10量级;ISO class每升高一级,测试误差约增大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测量 点源透射比 蒙特卡洛模拟 MIE散射 洁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源透过率测试系统的杂散光标定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亮 高立民 +5 位作者 赵建科 刘峰 周艳 李朝辉 杨菲 赵青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07-1614,共8页
为了提高点源透过率(PST)测试系统的杂散光测试能力及测试精度,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标准镜头,用于在大离轴角范围内对系统的杂散光测试范围及测试精度进行标定。利用简单的物理模型设计了一种在实验室内对点源透过率测试系统杂散光测试精... 为了提高点源透过率(PST)测试系统的杂散光测试能力及测试精度,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标准镜头,用于在大离轴角范围内对系统的杂散光测试范围及测试精度进行标定。利用简单的物理模型设计了一种在实验室内对点源透过率测试系统杂散光测试精度定标的标准镜头;测量了标准镜头的表面物理参数,并将其带入TracePro软件计算出了不同离轴角对应的PST。对设计分析的PST值与实测的PST值进行比较,从而计算得到了该测试系统的测量精度。验证实验表明,该标准镜头的PST分析值与实测值之差优于lg/0.5,满足实验室内对点源透过率测试系统杂散光测量精度进行标定的要求,是PST绝对测量的可靠方法。该项技术为国内PST测试系统的精度校准问题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源透过率测量 杂散光测量 标准镜头 标定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天观测空间目标的恒星光电探测系统的杂散光抑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一凡 李零印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854-2861,共8页
从恒星光电探测系统的杂散光光源入手,分析了杂散光的产生和传输特性,建立了杂散光对恒星光电探测系统影响的评价指标,然后提出了合理抑制杂散光的方案,用于指导光机系统的结构设计。通过遮光罩、挡光环以及表面涂层处理技术来削弱杂散... 从恒星光电探测系统的杂散光光源入手,分析了杂散光的产生和传输特性,建立了杂散光对恒星光电探测系统影响的评价指标,然后提出了合理抑制杂散光的方案,用于指导光机系统的结构设计。通过遮光罩、挡光环以及表面涂层处理技术来削弱杂散光对光机系统的影响,利用软件对该光机系统结构进行杂散光模拟分析。对比模拟工况下消除杂散光前后的点源透射率(PST)曲线,结果表明光机系统探测像面PST下降了两个数量级,达到10-8~10-10。场外星等探测得到的现场数据进一步证明,该设计方案可以有效地抑制杂散光对光电探测系统的影响,从空间背景中提取出五等星探测图,得到了清晰的探测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远镜 杂散光 光电探测 遮光罩 挡光环 点源透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短型内嵌式遮光罩设计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洋 廖志波 +2 位作者 穆生博 郭悦 王海超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83-2688,共6页
为了在不影响杂散光抑制效果的同时减少空间遥感器的结构尺寸,方便其姿态控制,提出了一种超短型内嵌式遮光罩。介绍了超短型内嵌式遮光罩的基本结构形式及其优化设计方法。重新设计了遮光罩的形状,采用超短型多层遮光筒结构代替了传统... 为了在不影响杂散光抑制效果的同时减少空间遥感器的结构尺寸,方便其姿态控制,提出了一种超短型内嵌式遮光罩。介绍了超短型内嵌式遮光罩的基本结构形式及其优化设计方法。重新设计了遮光罩的形状,采用超短型多层遮光筒结构代替了传统设计中过长的外遮光罩。改变了遮光罩与主体结构的安装方式,将遮光罩嵌入式安装于空间遥感器的主体结构,最大限度地压缩了结构尺寸。以某航空相机光学载荷为例,分析了该种遮光罩的可行性和消杂散光效果。采用Light-tools软件优化设计了双层同心圆柱筒结构的遮光罩,并对该遮光罩的杂散光抑制效果进行了评估。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外遮光罩采用超短型内嵌式结构后,遮光罩总长度和重量均减小为传统设计结果的1/3。系统的点源透过率(PST)曲线显示其整体呈下降趋势,且在离轴角大于25°后,光学系统的PST降低到10^(-7)以下。另外,设计的遮光罩能够有效抑制视场外杂散光,其杂散光抑制能力与其他离轴、同轴系统大体相当,满足使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遥感器 遮光罩 超短型内嵌式结构 点源透过率(pst) 杂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测距仪的点源透过率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宝东 秦石乔 +2 位作者 胡春生 黄宗升 孙可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63-1066,共4页
通过分析柱形腔结构的激光接收机的点源透过率,论证了视场外利用杂散光干扰激光测距仪的可行性和对干扰光功率的相对需求。按照干扰光入射角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提出了漫反射-镜面反射干扰、二次漫反射干扰和一次漫反射干扰的杂散光干扰机... 通过分析柱形腔结构的激光接收机的点源透过率,论证了视场外利用杂散光干扰激光测距仪的可行性和对干扰光功率的相对需求。按照干扰光入射角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提出了漫反射-镜面反射干扰、二次漫反射干扰和一次漫反射干扰的杂散光干扰机制,推导出了相应的点源透过率公式,并利用Tracepro软件进行了仿真验证。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在典型条件下为了确保在30°内可靠干扰激光测距仪,对干扰光功率的需求相对于视场内干扰时要高出5×106倍,确保80°内可靠干扰则需提高108倍。从提高光电接收系统抗干扰能力的角度指出:降低滤光片镜面反射率并使其远离探测器,可以减小漫反射-镜面反射干扰;降低接收光学系统腔内壁漫反射率,可以减小二次漫反射和一次漫反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测距 激光有源干扰 杂散光干扰 点源透过率 漫反射 镜面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测高仪接收望远镜杂散光仿真分析与试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欣 刘强 +2 位作者 窦永昊 黄庚华 舒嵘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3-108,共6页
针对高分7号卫星在轨运行环境,建立激光测高仪杂散光仿真模型,针对空间环境三种光线来源,定量分析光机结构的杂散光特性,提出利用百叶窗次镜遮光罩和外遮光罩的抑制结构,以消除直射杂散光影响。通过点源透过率试验,模拟轨道环境,测试出... 针对高分7号卫星在轨运行环境,建立激光测高仪杂散光仿真模型,针对空间环境三种光线来源,定量分析光机结构的杂散光特性,提出利用百叶窗次镜遮光罩和外遮光罩的抑制结构,以消除直射杂散光影响。通过点源透过率试验,模拟轨道环境,测试出不同轴外视场的杂光比最大仅为1×10^-3,满足卫星指标要求。验证结果表明:无直射杂光时,多次反射造成的杂散光比例不影响卫星图像对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测高仪 接收望远镜 杂散光仿真 百叶窗 点源透过率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图层化图像进行杂散光分析
19
作者 饶鹏 王成良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5-630,共6页
按时间推进,从场景出发来模拟动态成像过程,使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光学系统杂散光,形成图层化杂散光图像.与传统的杂散光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得到的仿真结果为二维杂散光分布图像,可与空间光学遥感图像直接比对分析.通过对风云二号气象... 按时间推进,从场景出发来模拟动态成像过程,使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光学系统杂散光,形成图层化杂散光图像.与传统的杂散光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得到的仿真结果为二维杂散光分布图像,可与空间光学遥感图像直接比对分析.通过对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午夜杂散光的图像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为杂散光的机理和路径分析以及杂散光的抑制设计提供有效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杂散光 动态成像 图层化 点源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视场空间可见光相机的杂散光分析与抑制 被引量:16
20
作者 陈醒 胡春晖 +1 位作者 颜昌翔 孔德成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78-685,共8页
空间相机用于对空间暗弱目标的探测与监视,视场外杂散光的进入会降低像面对比度,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相机无法工作。大视场光学系统对杂散光尤为敏感。针对此问题,本文以一大视场空间相机为例,分析其杂散光的来源,通过研究杂光传输机理并... 空间相机用于对空间暗弱目标的探测与监视,视场外杂散光的进入会降低像面对比度,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相机无法工作。大视场光学系统对杂散光尤为敏感。针对此问题,本文以一大视场空间相机为例,分析其杂散光的来源,通过研究杂光传输机理并总结抑制措施。为满足其轻小型的指标要求,在尺寸限制下分别设计挡光环垂直光轴和倾斜的遮光罩及光阑等消杂光结构。TracePro软件仿真结果显示:倾斜挡光环遮光罩的效果更好,该结构在杂光抑制角外的的点源透过率(PST)均达到10-7量级,系统至少可以满足6.5星等目标的探测,验证本文消杂光结构方案的有效性,为后续的系统优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视场空间相机 遮光罩 杂散光分析 点源透过率(p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