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于楼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1
作者 陈欢庆 龚亮 +1 位作者 孙磊 韩洁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1-744,共14页
针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某区断裂体系发育、地层破碎、厚度空间变化快,地层精细划分对比难度大等问题,首先明确了传统地层学、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等不同地层精细划分对比方法之间对应关系体系。在沉积成因模式基础上... 针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某区断裂体系发育、地层破碎、厚度空间变化快,地层精细划分对比难度大等问题,首先明确了传统地层学、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等不同地层精细划分对比方法之间对应关系体系。在沉积成因模式基础上,充分综合利用地震同相轴强反射、取心井岩性变化、沉积旋回、电导率、电阻率等曲线取值变化和测井精细二次解释成果等信息,建立研究区目的层短期基准面旋回(单层)级别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并利用不同短期基准面旋回(单层)顶面构造图,验证地层细分成果的正确性。结果表明:研究区于楼油层可以细分为29个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短期基准面旋回(单层),对应地质年代0.01 Ma;地层厚度大体呈NE—SW向条带状分布,局部高值部位呈坨状,主要受沉积作用和后期差异压实等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西部凹陷 于楼油层 单砂体 单层 短期基准面旋回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储层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盆地基准面旋回的级次划分和研究意义 被引量:449
2
作者 郑荣才 彭军 吴朝容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49-255,共7页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在陆相盆地层序分析中的应用 ,关键技术之一是识别和划分不同成因的界面与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文中以数个不同构造性质的湖盆为例 ,在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序列中识别出 6种受不同因素控制 ,具不同...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在陆相盆地层序分析中的应用 ,关键技术之一是识别和划分不同成因的界面与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文中以数个不同构造性质的湖盆为例 ,在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序列中识别出 6种受不同因素控制 ,具不同成因特征、发育规模和识别标志的界面类型 ;以界面的成因特征及其差异性为依据 ,提出基准面巨旋回、超长期旋回、长期旋回、中期旋回、短期旋回和超短期旋回 6个级次的划分方案 ,建立了各级次旋回的划分标准和厘定了各级次旋回的时间跨度 ,并认为前 3个低频长周期旋回主要受构造因素控制 ,后 3个高频短周期旋回主要受天文因素控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地层基准面 旋回界面 旋回级别 地层格架 陆相盆地 识别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相构成 被引量:35
3
作者 王居峰 郭彦如 +2 位作者 张延玲 刘昊伟 马德波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03-808,共6页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鄂尔多斯盆地野外地质露头、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确定了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在上三叠统延长组识别出不整合面和沉积作用转换面两种类型的层序界面。延长组发育7个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将...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鄂尔多斯盆地野外地质露头、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确定了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在上三叠统延长组识别出不整合面和沉积作用转换面两种类型的层序界面。延长组发育7个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6个长期基准面旋回。根据短—中期基准面旋回的叠加样式,SQ1层序至SQ3层序基准面上升旋回地层样式总体上以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为主,构成"上升不对称"型旋回结构;SQ3层序基准面下降旋回至SQ6层序地层样式则以长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为主,构成"下降不对称"型旋回结构。沉积相类型及其展布受基准面升降变化控制明显,沉积微相类型以(辫状)河流—(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为主。有利储层发育于长期基准面旋回上升半旋回的早中期以及下降半旋回的中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层序地层格架 基准面旋回 延长组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苏门答腊盆地北部新生代层序地层格架及有利储层分布 被引量:21
4
作者 毛治国 樊太亮 +3 位作者 刘亚明 王宏语 蒋韧 高志前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25-1231,共7页
南苏门答腊盆地是在欧亚、印度洋-澳大利亚、太平洋三大板块交汇处发育起来的新生代弧后裂谷沉积盆地,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海进—海退旋回。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研究盆地北部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确定4种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在... 南苏门答腊盆地是在欧亚、印度洋-澳大利亚、太平洋三大板块交汇处发育起来的新生代弧后裂谷沉积盆地,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海进—海退旋回。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研究盆地北部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确定4种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在盆地北部新生代始新世—中新世识别出2种类型层序界面:不整合面和沉积作用转换面。南苏门答腊盆地北部新生代始新世—中新世发育8个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分析层序格架内基准面上升期与下降期地层叠加样式及沉积相构成特征,认为冲积扇、河流、三角洲和盆底低位扇等沉积体系是南苏门答腊盆地北部最重要的勘探目标,有利的岩性储集相带主要分布在基准面上升期,为后期盆地勘探的潜在领域,特别要重视对邻近不整合面或沉积作用转换面位置的储集层精细描述,选择有利相带进行钻探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格架 基准面旋回 层序界面 新生代 南苏门答腊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相层序地层划分方法——以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扶余油层为例 被引量:88
5
作者 邓宏文 吴海波 +1 位作者 王宁 Timothy A.Cross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1-627,共7页
以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泉头组扶余油层为例,探讨了河流沉积体系的层序地层分析方法。首先确定河流的成因类型和相域(微相)的构成,包括曲流河道、决口河道、决口扇、冲积平原和浅水湖泊,识别河流演化过程中由于河流冲溢形成的自旋回沉积作... 以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泉头组扶余油层为例,探讨了河流沉积体系的层序地层分析方法。首先确定河流的成因类型和相域(微相)的构成,包括曲流河道、决口河道、决口扇、冲积平原和浅水湖泊,识别河流演化过程中由于河流冲溢形成的自旋回沉积作用和基准面变化产生的异旋回沉积作用,即基准面旋回;然后运用河流沉积学理论分析构成河流相的不同相域的形成与基准面变化的关系,识别基准面转换位置(基准面上升到下降或基准面下降到上升)的沉积学和地层学响应,从而建立等时地层对比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旋回 异旋回 基准面旋回 旋回界面识别 层序地层格架 河流相 扶余油层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储层流动单元层次性进行分析——以泌阳凹陷双河油田为例 被引量:36
6
作者 张尚锋 洪秀娥 +3 位作者 郑荣才 伊海生 张昌民 戴胜群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7-151,共5页
储层流动单元被应用于油气田开发储层描述以来 ,对研究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储层内油气水运动规律及剩余油气分布规律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不同层次的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有助于指导油气开发不同阶段开发方案的制订、实施和完善。作者运用高... 储层流动单元被应用于油气田开发储层描述以来 ,对研究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储层内油气水运动规律及剩余油气分布规律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不同层次的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有助于指导油气开发不同阶段开发方案的制订、实施和完善。作者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 ,以双河油田为例 ,重点分析解剖储层流动单元的层次性 ,探讨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与储层流动单元层次性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储层流动单元 层次性 基准面旋回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二区沙二段7砂组地层基准面旋回与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温立峰 吴胜和 +1 位作者 岳大力 李艳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4-151,共8页
应用油田开发区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胜坨油田二区7砂组高分辨率层序发育特征以及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内部沉积微相空间展布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区7砂组发育多级基准面旋回,包括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9个短... 应用油田开发区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胜坨油田二区7砂组高分辨率层序发育特征以及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内部沉积微相空间展布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区7砂组发育多级基准面旋回,包括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9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反映了可容空间与沉积物补给速率比值(A/S比值)在纵向上的多级变化发育模式,即在A/S比值总体向上变小的背景上,有多个次级A/S比值向上变小再变大的旋回。随着基准面的下降-波动-下降,沉积微相从7砂组底部的河口坝过度为地层中部的席状砂背景下残存的分流河道沉积,再到7砂组上部的河口坝沉积。A/S比值控制着研究区沉积微相的发育类型、展布模式。弄清楚研究区地层沉积特征与基准面旋回之间的关系对于精细储层表征和油田开发中后期井网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面旋回 沉积微相 胜坨油田 分流河道 河口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色盆地早第三纪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及聚煤作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杜振川 金瞰昆 +2 位作者 闫纯有 刘洛夫 蔡勋育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3-467,共5页
在对百色内陆盆地早第三纪不同周期基准面旋回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 ,建立了等时 -层序地层格架 ,论述了不同结构和叠加样式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在中长周期基准面旋回中的分布规律 .通过对基准面变化与聚煤作用... 在对百色内陆盆地早第三纪不同周期基准面旋回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 ,建立了等时 -层序地层格架 ,论述了不同结构和叠加样式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在中长周期基准面旋回中的分布规律 .通过对基准面变化与聚煤作用分析 ,认为盆地的生成演化及其沉积作用与基准面变化密切相关 ,聚煤作用的发育也受到基准面变化的严格控制 .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 ,层序的 3个体系域都具有成煤的条件 ,但主要煤层分布于超层序 2和超层序 3长周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色盆地 层序地层 基准面旋回 聚煤作用 第三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地貌对陆相裂谷盆地层序充填特征的控制——以渤中凹陷西斜坡区下第三系为例 被引量:129
9
作者 邓宏文 王红亮 王敦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3-296,303,共5页
构造运动造就的古地貌在陆相盆地 ,特别是裂谷盆地对层序形成与发育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裂陷扩张早期 ,凸起前发育下切河谷充填作用 ,前缘发育扇三角洲体系 ;当陆源碎屑补给缺乏时 ,局部隆起的水下平台区发育滨、浅湖滩坝或生物碎屑滩... 构造运动造就的古地貌在陆相盆地 ,特别是裂谷盆地对层序形成与发育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裂陷扩张早期 ,凸起前发育下切河谷充填作用 ,前缘发育扇三角洲体系 ;当陆源碎屑补给缺乏时 ,局部隆起的水下平台区发育滨、浅湖滩坝或生物碎屑滩体系。裂陷扩张早中期 ,基准面上升时期凸起区为盆地主要物源区。受长期活动的边界基底断裂规模、性质、活动强度的控制 ,盆地边缘发育 3种类型的古地形坡折带 ,分别控制 3种类型沉积体系的形成。断崖型坡折带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 ;断阶型坡折带发育斜坡扇体系 ;陡坡型坡折带发育扇三角洲及前方的盆底扇体系。基准面下降时期盆地充填作用增强 ,受凸凹相间分布的宏观地貌特征控制 ,凸起前缘发育扇三角洲体系 ,凸起间鞍部地区沿盆地长轴方向发育外源大型河流 -三角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基准面 地层层序 坡折带 渤中凹陷 陆相裂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中-南段须家河组层序地层格架与生储盖组合 被引量:19
10
作者 古俊林 郑荣才 +1 位作者 罗平 阳正熙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2-290,共9页
以地表露头、钻井岩芯、测井曲线和地震剖面的沉积相、基准面旋回与层序界面特征的综合分析为依据,将川西坳陷中-南段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4个长期和13个中期旋回层序。在此基础上,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旋回等时对比法则,运用二分... 以地表露头、钻井岩芯、测井曲线和地震剖面的沉积相、基准面旋回与层序界面特征的综合分析为依据,将川西坳陷中-南段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4个长期和13个中期旋回层序。在此基础上,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旋回等时对比法则,运用二分时间单元分界线(层序界面和洪泛面)为优选时间-地层对比位置,以长期旋回层序为年代地层框架和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对川西坳陷须家河组进行了等时地层对比和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并对地层格架中的沉积充填作用和生、储、盖组合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格架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沉积体系 生储盖组合 须家河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邛崃县白马庙气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赵永刚 陈景山 +3 位作者 雷卞军 蒋裕强 王身建 徐丹舟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4期674-681,共8页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为指导,通过地表露头、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白马庙气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识别出3类不同成因类型和发育规模的层序界面、3个级别的湖泛面,划分出2个长期、6个中期、38~40个短期基准...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为指导,通过地表露头、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白马庙气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识别出3类不同成因类型和发育规模的层序界面、3个级别的湖泛面,划分出2个长期、6个中期、38~40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并对不同级次旋回层序的特征进行了详细讨论。同时,发现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近顶部的薄层灰岩和钙质泥岩也是识别中期基准面旋回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此基础上,运用旋回等时对比法则对各级次旋回层序进行对比,建立了3个不同时间尺度的等时地层格架,认为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对深化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气藏的勘探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面旋回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等时对比 地层格架 蓬莱镇组 上侏罗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基准面在层序划分对比及地层岩性油气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曹颖辉 池英柳 +1 位作者 薛良清 王洪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6-40,47,共6页
沉积基准面旋回变化控制着陆相层序地层的形成与演化。与海相盆地相比 ,陆相盆地的沉积基准面既不是海平面也不是湖平面 ,而是相当于河流平衡剖面的一个抽象界面。在沉积基准面旋回中 ,不同位置的可容纳空间大小的不同 ,致使沉积物在不... 沉积基准面旋回变化控制着陆相层序地层的形成与演化。与海相盆地相比 ,陆相盆地的沉积基准面既不是海平面也不是湖平面 ,而是相当于河流平衡剖面的一个抽象界面。在沉积基准面旋回中 ,不同位置的可容纳空间大小的不同 ,致使沉积物在不同相域内进行体积分配 ,从而导致了地层堆积样式、旋回厚度的变化。这些变化正是层序划分对比的标志。依据沉积基准面旋回中沉积物的体积分配原理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应当是有时岩石与岩石、有时岩石与界面、有时界面与界面的对比 ,而不是岩性对比和等厚度对比。沉积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 ,可容纳空间大小变化的差异与不同体系域的生储盖层发育以及地层不整合面、岩性尖灭线的分布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这为地层 -岩性油气藏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文以松辽盆地为例 ,具体阐述了砂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断层岩性油气藏以及地层超覆、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基准面 层序划分 对比 地层岩性 油气藏 预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濮城油田沙三中6-10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尹太举 张昌民 +3 位作者 李中超 毛立华 尹艳树 邓宏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63-669,共7页
研究了依据地层基准面原理进行开发调整阶段储层精细对比的方法 ,总结了地震、钻 /测井基准面界面及地层响应特征和识别方法。以湖泛面为层序界面 ,在濮城油田沙三中 6 10油藏内识别出超短期、短期、中期和长期四级界面和基准面旋回 ,... 研究了依据地层基准面原理进行开发调整阶段储层精细对比的方法 ,总结了地震、钻 /测井基准面界面及地层响应特征和识别方法。以湖泛面为层序界面 ,在濮城油田沙三中 6 10油藏内识别出超短期、短期、中期和长期四级界面和基准面旋回 ,其中长期旋回相当于水下扇复合体 ,中期旋回相当于水下扇朵体 ,而短期旋回相当于水下扇叶体 ,短期旋回是油藏细分开发调整的最小单元。在原来 5个砂组的基础上 ,经研究划分了 6个中期旋回和 2 7个短期旋回。在对断陷湖盆及水下扇形成的水动力过程分析的基础上 ,总结了水下扇形成过程中基准面旋回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濮城油田 高分辨率 层序地层 基准面识别 地层格架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下侏罗统阿合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云田 陈子炓 +2 位作者 施泽进 寿建峰 陈洪德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0-45,共6页
通过钻井岩芯、测井资料分析,库车坳陷下侏罗统阿合组可识别出6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以及20~2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阿合组区域性隔层一般发育在长期基准面旋回上升到下降的转换位置或非对称型长期基准面旋回(只有上升半旋回)的上部。长期基... 通过钻井岩芯、测井资料分析,库车坳陷下侏罗统阿合组可识别出6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以及20~2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阿合组区域性隔层一般发育在长期基准面旋回上升到下降的转换位置或非对称型长期基准面旋回(只有上升半旋回)的上部。长期基准面旋回是该区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格架的基础和关键。根据层序界面特征和相序的不同,可将中期基准面旋回大致划分为三种结构明显不同的类型(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旋回层序,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旋回层序,对称型旋回层序);中期基准面旋回是进行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储层预测与生储盖组合分析的基本单元;中期基准面旋回明显地控制了储集体的岩性和物性的变化以及沉积微相的变化。中期基准面上升的早期易形成辫状河道砂体,岩性由粗变细,孔渗由高变低;中期基准面上升的中期一般为心滩坝沉积,岩性粗细和孔渗无规则变化;中期基准面下降的中晚期易形成河口坝、远砂坝砂体,其岩性由细变粗,孔渗由低变高;基准面下降的晚期易形成水下分流河道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阿合组 长期基准面旋回 中期基准面旋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三叠系克下组冲积扇高频基准面旋回与砂体分布型式研究 被引量:43
15
作者 吴胜和 伊振林 +3 位作者 许长福 郭建刚 张保国 吴小军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7-163,共7页
应用油田开发区密井网资料,对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开发区三叠系中统克下亚组冲积扇高分辨率层序发育特征以及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内部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克下组发育多级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包括3个中期旋... 应用油田开发区密井网资料,对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开发区三叠系中统克下亚组冲积扇高分辨率层序发育特征以及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内部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克下组发育多级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包括3个中期旋回,7个短期旋回及若干超短期旋回,反映了可容空间与沉积物补给速率比值(A/S比值)在纵向上的多级变化发育模式,即在A/S比值总体向上变大的背景上,有多个次级A/S比值向上变大的旋回。随着基准面的上升,砂体从克下组下部的连片状、过渡到中部的宽带状、再变为上部的窄带状。A/S比值控制着辫状水道的迁移,随着A/S比值的增加,砂体宽度和厚度变小。该研究对于油田开发中后期井网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扇 基准面旋回 克拉玛依油田 三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在沉积前古地貌恢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76
16
作者 赵俊兴 陈洪德 向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6-81,共6页
古地形地貌是控制盆地内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的主导因素 ,是沉积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以基准面旋回变化和可容纳空间变化原理为基础 ,揭示基准面旋回层序与沉积动力学和地层响应过程的关系。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古地形地貌是控制盆地内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的主导因素 ,是沉积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以基准面旋回变化和可容纳空间变化原理为基础 ,揭示基准面旋回层序与沉积动力学和地层响应过程的关系。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进行地层对比能使地层对比等时性更强、精度更高 ,进而能更好地反映原始古地貌特征。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恢复古地貌是建立在沉积相分析基础上 ,其技术关键是对比参照面的选择。文章详细讨论了单一沉积体系和多种沉积体系组合沉积前古地貌恢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古地貌 基准面旋回级次 沉积学 油气藏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第三纪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特征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杜振川 丁述理 魏魁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9-712,共4页
通过对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第三纪地震、测井曲线和岩相资料的综合分析,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盆地充填序列按古构造运动面划分为5个超层序,分别与盆地演化的阶段性相当。在其内部可进一步划分为19个Ⅲ级层序和42个Ⅳ级层序。并... 通过对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第三纪地震、测井曲线和岩相资料的综合分析,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盆地充填序列按古构造运动面划分为5个超层序,分别与盆地演化的阶段性相当。在其内部可进一步划分为19个Ⅲ级层序和42个Ⅳ级层序。并以基准面旋回为基础,长周期基准面旋回为周期,短周期为成因地层单元,论述了不同结构和叠加样式的短期旋回型式及在中长周期旋回中的分布规律,基准面变化与层序发育特征、层序分布模式、沉积体系类型和盆地充填演化序列,以及与油气储盖组合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纪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 琼东南盆地 基准面旋回 叠加样式 沉积体系 构造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石千峰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君文 陈洪德 田景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49,91,共6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石千峰期陆相沉积,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基准面旋回层序级次的划分为依据,将石千峰组划分为1个超长期、5个长期、14个中期和若干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且存在向上“变深”非对称型(A型)、向上变浅非对称...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石千峰期陆相沉积,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基准面旋回层序级次的划分为依据,将石千峰组划分为1个超长期、5个长期、14个中期和若干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且存在向上“变深”非对称型(A型)、向上变浅非对称型(B型)和对称型(C型)等形式的中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结构;详细分析了各级次旋回层序的结构类型、沉积序列和叠加样式;建立了以长期旋回层序界面和最大洪泛面为等时地层格架、以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单元的层序地层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千峰组 高分辨率 基准面旋回层序 地层格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进行剩余油分布预测 被引量:41
19
作者 尹太举 张昌民 +2 位作者 赵红静 樊中海 李中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9-82,共4页
地层基准面旋回变化形成的沉积物体积分配和相分异 ,不仅决定了沉积地层格架 ,而且也决定了沉积体的非均质性特征 ,进而影响了开发方案的设计和开发效果 ,最终决定了油田开发后期的剩余油分布。通过对双河油田核桃园组Ⅳ油组 1 4小层... 地层基准面旋回变化形成的沉积物体积分配和相分异 ,不仅决定了沉积地层格架 ,而且也决定了沉积体的非均质性特征 ,进而影响了开发方案的设计和开发效果 ,最终决定了油田开发后期的剩余油分布。通过对双河油田核桃园组Ⅳ油组 1 4小层形成过程中基准面旋回的变化与沉积响应分析 ,认为若把砂体纳入基准面旋回的过程———响应体系中去考虑 ,研究砂体在基准面旋回的位置、砂体形成的基准面旋回类型 ,可直接指导砂体非均质预测和剩余油分布确定。图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剩余油分布 预测 精细地层格架 划分 流动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孙海龙 王居峰 侯光凤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9-22,共4页
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段的滩坝砂体等分布广泛 ,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勘探 30多年来不断取得新的发现和突破。该类砂体具有储集层薄、横向变化快的特点 ,分布规律比较复杂。本文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 ,通过地震、测井、岩心... 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段的滩坝砂体等分布广泛 ,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勘探 30多年来不断取得新的发现和突破。该类砂体具有储集层薄、横向变化快的特点 ,分布规律比较复杂。本文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 ,通过地震、测井、岩心资料的综合分析 ,建立了沙四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将主力含油层段———沙四上亚段划分为 2个中期地层旋回和 7个短期地层旋回 ,并指出 :短期旋回基准面的升降变化控制了砂体的类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层序地层学 层序地层格架 地层旋回 基准面 滩坝砂体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