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交曲线坐标系的应变张量转换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序俨 黄声明 梁全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1-76,共6页
论证任何一种正交曲线坐标系中的度量张量矩阵皆为对角矩阵,即在该坐标系中的该点的活动标架彼此正交,为直角坐标系;证明可采用直角坐标系的应变张量公式计算正交曲线坐标系的应变张量矩阵;并给出了正交曲线坐标系应变张量转换的普适方... 论证任何一种正交曲线坐标系中的度量张量矩阵皆为对角矩阵,即在该坐标系中的该点的活动标架彼此正交,为直角坐标系;证明可采用直角坐标系的应变张量公式计算正交曲线坐标系的应变张量矩阵;并给出了正交曲线坐标系应变张量转换的普适方法和ITRF与WGS84之间应变张量矩阵转换的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曲线坐标系 应变张量矩阵 转换矩阵 应变张量转换 几何含义与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变应变张量矩阵的不变量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序俨 季颖锋 +1 位作者 黄声明 梁全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6-70,共5页
在给出正交曲线坐标系的有关位移向量及其全微分、位移梯度矩阵、应变张量矩阵的普适表达式的基础上,又给出了任意两种正交曲线坐标系下的应变张量矩阵的普适转换表达式,并指出:由于该变换矩阵为正交矩阵,故应变张量矩阵为相似矩阵。并... 在给出正交曲线坐标系的有关位移向量及其全微分、位移梯度矩阵、应变张量矩阵的普适表达式的基础上,又给出了任意两种正交曲线坐标系下的应变张量矩阵的普适转换表达式,并指出:由于该变换矩阵为正交矩阵,故应变张量矩阵为相似矩阵。并对应变张量矩阵的几何物理性质进行了分析,指出任何一种正交曲线坐标系的应变张量矩阵都具有唯一不变的主应变特征多项式,由该矩阵的主应变特征值方程皆可求得地壳质点处的主应变及其主方向,由主方向单位向量又可把该矩阵化为以主应变为对角元素的对角矩阵,该矩阵及其对角矩阵的迹皆为该质点处的体应变,该矩阵的行列式等于该质点处3个主应变的乘积,这些几何物理量皆为该质点处的地应变不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向量 位移梯度矩阵 应变张量矩阵 普适表达式 几何物理不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应变的研究意义及模型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江 杜为民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5-358,共4页
近20多年来国内垂直应变领域一直无人涉及。垂直应变量的获取可将应变固体潮从平面应变观测提升到三维空间应变观测。本文说明了垂直应变观测的必要性,建立了垂直应变观测系统的原始模型,并提出了研制的难点和理论上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垂直应变 固体潮 空间应变观测 张量矩阵 垂直应变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势能增量驻值原理与切线刚度矩阵的解构规则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常松 陈政清 颜东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92-898,共7页
基于有限位移理论应变能密度函数的定义,利用Kirchhoff应力张量和Green应变张量,推出了非线性分析中增量形式的势能驻值公式,并证明了由势能增量驻值原理得到的增量平衡方程形式与由虚位移原理所得的结果完全一致。然后,根据势能增量驻... 基于有限位移理论应变能密度函数的定义,利用Kirchhoff应力张量和Green应变张量,推出了非线性分析中增量形式的势能驻值公式,并证明了由势能增量驻值原理得到的增量平衡方程形式与由虚位移原理所得的结果完全一致。然后,根据势能增量驻值原理并利用泛函驻值条件,得到了有限位移分析中T.L格式和U.L格式的切线刚度矩阵的解构规则。利用该解构规则形成切线刚度矩阵的方法简单、直观,通过平面梁元例题验证了可利用该方法求得任何单元或结构的切线刚度矩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位移理论 势能增量驻值原理 Kirchhoff应力张量 Green应变张量 切线刚度矩阵 非线性分析 解构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在复杂荷载下的细观损伤模型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浩 郭应桐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9-162,共4页
采用微裂纹扩展域的概念,准确地描述了岩石中微裂纹的损伤状态,解决了任意复杂加载路径下的岩石损伤演化问题。用有效场方法来计算岩石损伤柔度张量,反映了岩石微裂纹之间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微裂纹扩展域 细观损伤 有效场 岩石 荷载作用 本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