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绿地中隐形蓄水系统模式--湖南农业大学校园“红轴”景观设计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晨 周江 龙岳林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4-30,共7页
加强绿地收集、利用、存储雨水的工程技术措施是实现城市绿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隐形蓄水系统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管理和雨水利用设施,其特点是将雨水的收集、渗透、利用和排放组成完整的系统,将节水、蓄水措施不露痕迹地贯... 加强绿地收集、利用、存储雨水的工程技术措施是实现城市绿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隐形蓄水系统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管理和雨水利用设施,其特点是将雨水的收集、渗透、利用和排放组成完整的系统,将节水、蓄水措施不露痕迹地贯穿于城市绿地当中。通过对湖南农业大学校园"红轴"景观工程的具体分析,详细介绍了隐形蓄水系统的结构、内容、实施措施与方法,探讨了城市绿地对雨水利用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雨洪管理 雨水利用 隐形蓄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地区河槽暗蓄雨洪资源化利用模拟 被引量:1
2
作者 潘俊 滕炳麓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5-951,共7页
目的 研究利用雨洪资源解决干旱地区用水短缺问题,提出利用河槽暗蓄收集雨洪最佳工程方案,为该类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Visual Modflow软件模拟研究辽西喀左地区内第二牤牛河流域中不同调蓄方案和拦蓄入渗方案对河槽暗蓄雨洪资... 目的 研究利用雨洪资源解决干旱地区用水短缺问题,提出利用河槽暗蓄收集雨洪最佳工程方案,为该类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Visual Modflow软件模拟研究辽西喀左地区内第二牤牛河流域中不同调蓄方案和拦蓄入渗方案对河槽暗蓄雨洪资源化的影响。结果 通过不同调蓄方案的对比,采用可调控悬挂截渗坝代替现有截渗坝时,雨洪资源利用率可提高至20.3%;通过不同拦蓄入渗方案的对比,“不清河床+坑塘+拦水堰”方案的雨洪资源入渗量为天然条件下雨洪资源入渗量100倍以上。结论 河槽暗蓄雨洪资源化工程最佳的拦蓄入渗和调蓄组合方案为在“不清河床+坑塘+拦水堰”的情况下采用可调控悬挂截渗坝,可显著提高雨洪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洪资源 多情景模拟 河槽暗蓄 调蓄方案 拦蓄入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雨洪管理及利用适用技术体系 被引量:9
3
作者 罗红梅 车伍 +1 位作者 李俊奇 张大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0-43,共4页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对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对水的需求势必不断提高。而在许多地区的农村,水资源本来就十分紧缺,因此,将雨洪管理纳入总体规划,有效控制当地雨洪径流、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合理、充分地开发利用雨水资源,化害为利,对新...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对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对水的需求势必不断提高。而在许多地区的农村,水资源本来就十分紧缺,因此,将雨洪管理纳入总体规划,有效控制当地雨洪径流、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合理、充分地开发利用雨水资源,化害为利,对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农村雨洪管理与利用现状的分析,在现代城市暴雨管理科学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新农村的特点提出一套适合新农村的雨洪管理及利用技术体系,并且通过具体示范项目北京市昌平区菩萨鹿生态村的雨洪管理及其资源化的设计进行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 生态村 雨洪管理与利用 适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MM的低冲击开发雨洪控制过程模拟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翠梅 罗贤达 黄锐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4-147,共4页
以苏州市某小区为例,采用SWMM模拟城市化后并采取LID措施(下凹式绿地、多孔路面等)时不同状况下的水文过程,评估不同LID措施的雨洪控制利用效果.结果表明,与现状模式情景相比,对于设计暴雨重现期为5a和10a,采用多孔路面措施,洪峰削减率... 以苏州市某小区为例,采用SWMM模拟城市化后并采取LID措施(下凹式绿地、多孔路面等)时不同状况下的水文过程,评估不同LID措施的雨洪控制利用效果.结果表明,与现状模式情景相比,对于设计暴雨重现期为5a和10a,采用多孔路面措施,洪峰削减率分别为60%、56.5%,平均径流系数分别减少27.2%、20.9%;采用下凹式绿地措施,峰现时刻分别推迟7、8min;上述两种措施组合时,洪峰削减率分别为71.1%、64.5%,峰现时刻分别推迟11、9min,平均径流系数分别减少37.5%、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冲击开发 SWMM 雨洪控制及其利用 下凹式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雨水集蓄利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段喜明 刘晋联 +1 位作者 冯浩 吴普特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1-43,共3页
给出了雨水集蓄利用的概念,并针对黄土高原地区十分匮乏的水资源和严重的水土流失现状,提出了在该地区实施雨水集蓄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黄土高原地区雨水集蓄利用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介绍:一是雨水集蓄利用为农村生产、... 给出了雨水集蓄利用的概念,并针对黄土高原地区十分匮乏的水资源和严重的水土流失现状,提出了在该地区实施雨水集蓄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黄土高原地区雨水集蓄利用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介绍:一是雨水集蓄利用为农村生产、生活提供了水源,二是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条件,三是为改善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四是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指出了雨水集蓄利用存在的问题:一是在农村存在两种错误认识,二是技术研究开展的少或者研究深度不够,三是工程配套跟不上或不匹配,四是投入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集蓄利用 水资源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间距对电絮凝处理微污染水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焦跃腾 顾正华 +1 位作者 丁昊 周欣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3-28,共6页
电絮凝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低廉高效污水处理技术,已经被证明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严重的水体处理上具有显著效果,但是目前对于电絮凝净化微污染水的相关研究较少。通过对电絮凝分批处理河水的实验研究,分析电絮凝方法处... 电絮凝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低廉高效污水处理技术,已经被证明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严重的水体处理上具有显著效果,但是目前对于电絮凝净化微污染水的相关研究较少。通过对电絮凝分批处理河水的实验研究,分析电絮凝方法处理微污染水的可行性,讨论极板间距的改变对电絮凝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絮凝处理技术可以用于微污染水净化中,在电流密度为17.75 A/m2、极板间距为1.5 cm的条件下,反应30 min时,色度去除率为73.76%,浊度去除率为76.00%,悬浮固体去除率为85.71%,化学需氧量去除率为42.86%,总磷去除率为61.36%。在电絮凝反应中,极板间距对于微污染水的色度、浊度、悬浮固体和总磷去除效果具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微污染水处理 极板间距 雨洪利用 海绵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河流水污染治理与雨洪利用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彭盛华 尹魁浩 +2 位作者 梁永贤 林高松 邓联木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495-504,共10页
在深圳市水污染治理已有规划研究的基础上,以三条跨界河流为例,根据饮用水源地功能和交接断面水质目标,研究通过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及控制人口增长,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同时采取流域径流调节、污水资源化、枯季补水增容、人工湿地系... 在深圳市水污染治理已有规划研究的基础上,以三条跨界河流为例,根据饮用水源地功能和交接断面水质目标,研究通过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及控制人口增长,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同时采取流域径流调节、污水资源化、枯季补水增容、人工湿地系统净化、干流河道渠化与生物生态技术等一系列措施,治理河流水污染问题。利用河流水质模型QUAL-Ⅱ,对多种措施进行论证和优化,使原规划治理方案进一步得到完善。结果表明,在采取90%以上截污率截污、干流渠化和滞留塘技术、枯季补水、污水处理后不排入河流或经深度处理达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质后排入河流几项措施的情况下,可同时实现河流水污染治理和雨洪资源利用的目标,彻底改善深圳市水环境质量,缓解"水资源难以为继"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水污染治理 污水资源化 环境用水 雨洪利用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MM的海绵校园径流控制效果评估——以萍乡市北星小学为例 被引量:17
8
作者 徐多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2-39,共8页
为了研究海绵校园LID措施的径流控制效果,以萍乡市北星小学的改造项目为例,利用萍乡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各个重现期的设计降雨,借助雨洪管理模型(SWMM),构建LID改造前后的降雨-径流模型,模拟不同设计降雨条件下校园内分别采用组合LID及... 为了研究海绵校园LID措施的径流控制效果,以萍乡市北星小学的改造项目为例,利用萍乡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各个重现期的设计降雨,借助雨洪管理模型(SWMM),构建LID改造前后的降雨-径流模型,模拟不同设计降雨条件下校园内分别采用组合LID及单独布设LID措施的径流控制效果,以及透水路面堵塞情形下的径流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校园海绵化改造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5%,污染物削减率在60%左右,排放口流量峰值时刻延后7~10 min;三种LID措施对校园径流量削减的贡献度排序为:透水铺装>下沉式树池>下沉式绿地,对污染物削减的贡献度排序为:下沉式绿地>下沉式树池>透水铺装;透水路面堵塞对径流控制效果的影响在降雨重现期>30a时显著增大。通过对结果分析,设计方案下的海绵校园径流控制效果均达到预期目标,对一般的小范围海绵校园进行LID改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校园 低影响开发 雨洪管理模型(SWMM) 水文水质模拟 城市雨洪资源利用 城市水文学 海绵城市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暴雨洪水管理模型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应用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郑志宏 段晓涵 赵飞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2-40,共9页
海绵城市是针对解决我国水危机提出的新理念,而低影响开发(LID)设施是构建海绵城市的关键。为了分析不同降雨重现期、不同降雨历时、占地面积对单项LID设施径流控制能力的影响,以亦庄调节池一期工程为研究区域,利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 海绵城市是针对解决我国水危机提出的新理念,而低影响开发(LID)设施是构建海绵城市的关键。为了分析不同降雨重现期、不同降雨历时、占地面积对单项LID设施径流控制能力的影响,以亦庄调节池一期工程为研究区域,利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进行模拟计算,研究了不同占地面积下各LID设施对不同降雨过程的径流削减效果,分析了降雨重现期及降雨历时与占地面积影响作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降雨重现期由1年增加至10年,透水铺装径流削减率下降了13%~35%;随占地面积占比由25%增至100%时,其径流削减率增大了4. 8%~23%,且占地面积变化对低重现期降雨径流削减效果影响明显,生物滞留槽和植草沟呈相同规律。相反,下凹绿地占地面积变化对高重现期径流削减效果影响较大。绿色屋顶的径流削减率与土壤层厚度成正比,与降雨重现期成反比,且绿色屋顶厚度对低降雨重现期削减效率影响稍大; LID设施的径流削减率随降雨历时增加而增大(削减率增长区间为1. 7%~7. 7%),且占地面积越大,降雨历时变化对径流削减率的影响就越明显。各LID设施的性价比和适用情况对比计算表明,下凹绿地和透水铺装性价比较高,适于作为主控设施大面积应用,而植草沟、生物滞留池及绿色屋顶适于作为辅助设施部分应用。研究成果为选择效益最优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低影响开发 暴雨洪水管理模型 雨水径流 城市内涝防治 城市雨洪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