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T-GRA-TOPSIS在雨水调蓄池选址及数量优化中的应用
1
作者 李红艳 张翀 +3 位作者 郝景开 崔佳丽 史文韬 毛立波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2-840,共9页
【目的】为有效减轻极端暴雨天气造成的城市洪涝问题,开展了对城市雨水排水系统(USDS)中雨水调蓄池(SST)的选址及数量优化的研究。【方法】采用博弈论(GT)思想将层次分析法(AHP)获得的主观权重与改进熵值法(IEVM)获得的客观权重组合赋权... 【目的】为有效减轻极端暴雨天气造成的城市洪涝问题,开展了对城市雨水排水系统(USDS)中雨水调蓄池(SST)的选址及数量优化的研究。【方法】采用博弈论(GT)思想将层次分析法(AHP)获得的主观权重与改进熵值法(IEVM)获得的客观权重组合赋权,并与灰色关联分析(GRA)和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相结合,建立了城市内涝与面源污染风险的定量评估框架。根据各节点的相对接近度确定风险等级,风险较高的节点设置SST,根据积水削减率和总悬浮物(TSS)削减率优化SST的数量。以山西省长治市为例,探讨了该方法在不同降雨重现期时城市内涝和面源污染的控制效果。【结果】GRA-TOPSIS法在5 a和10 a降雨重现期时的综合变异系数分别为0.355和0.361,极值均为0.496,均高于单独GRA或TOPSIS.【结论】GT赋权并耦合GRA-TOPSIS的优化方法采用较少的经济投资可较好地消除城市内涝和面源污染风险,为SST的选址和数量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博弈论(GT) 灰色关联分析(GRA) 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 调蓄池选址及数量优化 雨水管理模型(SW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容网络服务节点部署理论综述 被引量:9
2
作者 尹浩 袁小群 +3 位作者 林闯 张法 庞善臣 刘志勇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11-1620,共10页
内容网络通过在Internet上部署由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节点来构成覆盖网,有效解决了新应用对网络的多样性需求与Internet尽力而为服务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学术界和工业界研究的热点.服务节点部署是内容网络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部署好坏将... 内容网络通过在Internet上部署由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节点来构成覆盖网,有效解决了新应用对网络的多样性需求与Internet尽力而为服务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学术界和工业界研究的热点.服务节点部署是内容网络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部署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覆盖网络的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随着Internet和网络应用的发展,内容网络所处的网络环境、服务质量的要求和与网络运营商之间的关系都出现了新的变化,传统服务节点部署理论面临着众多的新挑战.近年来,如何改善现有的服务节点部署理论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文中系统总结了现有内容网络服务节点部署理论与应用,及其面临的挑战,针对挑战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与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容网络 节点部署 基于确定信息的选址模型 基于概率的选址模型 基于博弈论的选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博弈论赋权耦合灰色关联分析的调蓄池优化选址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红艳 张翀 +3 位作者 崔建国 张峰 马熠阳 史文韬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6-432,共7页
在构建城市内涝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博弈论(GT)思想将层次分析法(AHP)所得主观权重与改进熵值法(IEVM)所得客观权重组合赋权,并将灰色关联分析(GRA)与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相结合,建立量化评估框架,最终通过各节点的相对贴... 在构建城市内涝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博弈论(GT)思想将层次分析法(AHP)所得主观权重与改进熵值法(IEVM)所得客观权重组合赋权,并将灰色关联分析(GRA)与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相结合,建立量化评估框架,最终通过各节点的相对贴近度确定调蓄池的位置。结果表明:GRA-TOPSIS所得综合值的变异系数为0.628,均高于单独使用GRA或TOPSIS的变异系数,更有利于对各节点内涝风险进行辨识。此外,应用该方法对消除城市内涝风险、提高城市防涝标准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蓄池选址 博弈论(GT) 灰色关联分析(GRA) 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 雨水管理模型(SW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略性区位理论及其发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洪开荣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2年第1期1-4,共4页
从构成上来说 ,区位理论包括非战略性区位理论和战略性区位理论两大体系。与非战略性区位理论不同 ,战略性区位理论将其分析置于区位主体的战略互动行为的基础之上。战略性区位理论的发展源于霍特林对策模型。多年以来 ,围绕霍特林模型... 从构成上来说 ,区位理论包括非战略性区位理论和战略性区位理论两大体系。与非战略性区位理论不同 ,战略性区位理论将其分析置于区位主体的战略互动行为的基础之上。战略性区位理论的发展源于霍特林对策模型。多年以来 ,围绕霍特林模型的各种讨论和对该模型的诸多修正 ,促使战略性区位理论逐步发展成为一个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对于城市经济现象 ,战略性区位分析可以得到更有说服力的理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位理论 霍特林模型 战略性区位理论 区位博弈 经济行为 空间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