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除尘脱硫装置气液两相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晓瑾 彭炯 +3 位作者 陈晋南 薄以匀 齐金彦 庄德安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6-360,共5页
利用FLUENT软件对SHG-Ⅱ-Z型除尘脱硫装置内的气液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中选择RNGk-ε湍流模型及随机轨道模型,数值计算采用SIMPLEC算法.计算结果表明,实心圆锥喷射方式的除尘脱硫效率高于空心圆锥喷射方式;喷射液滴的直径和速... 利用FLUENT软件对SHG-Ⅱ-Z型除尘脱硫装置内的气液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中选择RNGk-ε湍流模型及随机轨道模型,数值计算采用SIMPLEC算法.计算结果表明,实心圆锥喷射方式的除尘脱硫效率高于空心圆锥喷射方式;喷射液滴的直径和速度影响其在筒体内的分布,喷射速度越大,被完全脱除的液滴直径越大;进口气速影响液滴的脱除效率,当气速增大时要适当增大液滴的直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尘脱硫装置 湍流模型 随机轨道模型 SIMPLEC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滴在液-液旋流分离中的随机轨道数值模拟 被引量:32
2
作者 陆耀军 周力行 沈熊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13-520,共8页
在不考虑相间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对水相采用DSM湍流模型,油相采用随机轨道模型,成功地模拟了两组不同粒径的油滴群在两种典型液一液旋流分离管中的运动轨迹,较好地揭示了不同粒径油滴在旋流管中的分离过程.通过比较可知油滴在优选... 在不考虑相间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对水相采用DSM湍流模型,油相采用随机轨道模型,成功地模拟了两组不同粒径的油滴群在两种典型液一液旋流分离管中的运动轨迹,较好地揭示了不同粒径油滴在旋流管中的分离过程.通过比较可知油滴在优选结构旋流管中的捕集过程明显比F型旋流管中快,有关结果与对该两种旋流管的分离特性研究结果相吻合,由此说明了优选结构旋流管具有更好的分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湍流模型 随机轨道 旋流器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动军事目标动力排气系统喷雾降温的三维仿真 被引量:6
3
作者 袁江涛 杨立 +2 位作者 孙嵘 张健 陈翾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0-334,共5页
以动力排气系统内喷雾后的气-雾混合流动为研究对象,基于气-粒两相流理论建立了排气系统内喷雾降温的数学模型,气体连续相采用k-ε模型,雾滴离散相采用随机轨道模型,考虑气-雾两相间的耦合作用,对高温排气系统的喷雾降温过程进行了三维... 以动力排气系统内喷雾后的气-雾混合流动为研究对象,基于气-粒两相流理论建立了排气系统内喷雾降温的数学模型,气体连续相采用k-ε模型,雾滴离散相采用随机轨道模型,考虑气-雾两相间的耦合作用,对高温排气系统的喷雾降温过程进行了三维仿真分析,得到了雾滴在烟道内的运动轨迹以及排气系统内喷雾后的速度场和温度场信息,仿真结果与文献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 传热传质 喷雾 随机轨道模型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随机轨道模型研究湍流扩散对气液交叉流脱除PM2.5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余徽 陈思含 +2 位作者 魏文韫 刘凌岭 左炀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8-184,共7页
针对气液交叉流脱除气相中PM 2.5过程的颗粒湍流扩散和热泳作用机理的协同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引入颗粒随机轨道模型考察热泳作用下PM 2.5颗粒的运动情况,模拟结果与化学分析法和重量法的颗粒脱除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 针对气液交叉流脱除气相中PM 2.5过程的颗粒湍流扩散和热泳作用机理的协同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引入颗粒随机轨道模型考察热泳作用下PM 2.5颗粒的运动情况,模拟结果与化学分析法和重量法的颗粒脱除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重量法测得的颗粒脱除率与化学分析法基本相同,验证了2种颗粒浓度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当气相流速为1 m/s时,添加颗粒湍流扩散模型相比于未考虑时,模拟数据与实验结果的相对偏差从-60%缩小至±30%,表明湍流扩散是本系统中颗粒脱除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交叉流 颗粒浓度检测 湍流扩散 随机轨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固两相流的稀疏离散相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彬 颜欢 +1 位作者 刘阁 韩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00-3412,共13页
流固两相流中稀疏离散相广泛存在于化工、储运、分离等工程实际应用中,其复杂的湍流运动规律的描述是目前两相流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对流固两相流中稀疏离散相模型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综述和分析,从离散相轨道模型的理论依据、建模过程... 流固两相流中稀疏离散相广泛存在于化工、储运、分离等工程实际应用中,其复杂的湍流运动规律的描述是目前两相流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对流固两相流中稀疏离散相模型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综述和分析,从离散相轨道模型的理论依据、建模过程、数值模拟方法以及应用情况等几个方面详细地分析了离散相既定轨道模型、随机轨道模型、改进随机轨道模型等模型,并针对离散相和连续相间的相互耦合关系进行了阐述,进而对相应的模型进行了评价;并指出离散相轨道模型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对连续相脉动速度进行随机处理提出基于随机Fourier级数描述离散相合力的改进随机轨道模型,从而较好地描述离散相的运动规律,同时结合考虑两相耦合的方法建立两相流的全耦合振动动力学模型,可全面、系统地描述流固两相流中稀疏离散相的运动特征,为流固两相流中稀疏离散相模型的深入发展提供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两相流 离散相模型 随机轨道模型 稀疏离散相 两相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流体碱雾发生器内气液固三相流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6
作者 王雷 章明川 +2 位作者 顾明言 周月桂 田凤国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71-874,共4页
为了研究多流体碱雾发生器内气-液-固三相流动过程,对气相采用标准湍流脉动κ-ε双方程模型,离散相采用随机轨道模型对碱雾发生器内多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碱雾发生器内各相的速度矢量场。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运动初始条件下,... 为了研究多流体碱雾发生器内气-液-固三相流动过程,对气相采用标准湍流脉动κ-ε双方程模型,离散相采用随机轨道模型对碱雾发生器内多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碱雾发生器内各相的速度矢量场。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运动初始条件下,不同粒径液滴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大液滴由于颗粒驰豫时间大,径向速度衰减慢,比小液滴有更大的扩展角;不同粒径的颗粒均表现出对流体较好的跟随性,由于大颗粒惯性较大,其在中心轴线处比小颗粒浓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固三相流 液滴 流体 湍流 速度矢量 轨道模型 数值模拟 粒径 颗粒浓度 大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转换阀流场特性及颗粒随机轨道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7
作者 贲可存 汤文成 +1 位作者 徐鸿翔 吴晶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10-1414,共5页
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烟气转换阀中的离散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在考虑气相与颗粒固相之间相互作用的前提下,对气相采用带旋流修正的k-ε模型,对颗粒固相采用随机轨道模型,成功地模拟出颗粒的运动轨迹。计算结果表明:阀体... 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烟气转换阀中的离散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在考虑气相与颗粒固相之间相互作用的前提下,对气相采用带旋流修正的k-ε模型,对颗粒固相采用随机轨道模型,成功地模拟出颗粒的运动轨迹。计算结果表明:阀体内的流场分布可分为4个区域,每个区域内的压力和速度分布存在明显不同的特征;另外,颗粒粒径、颗粒在入口的初始位置对颗粒运行轨迹和时间有很大的影响。该方法为阀体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两相流 k—ε模型 随机轨道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掘进工作面雾化喷淋的多相流温度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冠男 高峰 +1 位作者 岳丰田 张党育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357-361,共5页
从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原理出发,建立了掘进工作面雾化降温多相流模型。将矿井内空气视为连续相,雾化液滴视为颗粒相,采用FLUENT软件模拟分析了掘进工作面雾化降温前后温度场特征,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雾化喷淋作用下... 从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原理出发,建立了掘进工作面雾化降温多相流模型。将矿井内空气视为连续相,雾化液滴视为颗粒相,采用FLUENT软件模拟分析了掘进工作面雾化降温前后温度场特征,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雾化喷淋作用下,巷道距掘进头100 m范围内温度均小于27℃,满足井巷作业人员热舒适度需要。首次经过喷嘴气流温度最大降幅约为7.2℃,掘进头附近最低温度约为25℃。掘进工作面入口附近气流温度变化幅度趋弱,出口温度约为3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工作面 随机轨道模型 颗粒相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轨道模型在喷管两相流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刘静 徐旭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3-336,353,共5页
应用随机轨道模型对喷管内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实验测量结果对使用随机轨道模型和确定轨道模型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固相参数(固相质量比和粒子平均直径)下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性能。研究发现,随... 应用随机轨道模型对喷管内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实验测量结果对使用随机轨道模型和确定轨道模型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固相参数(固相质量比和粒子平均直径)下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性能。研究发现,随机轨道模型对实际流动现象的模拟优于确定轨道模型,随着固相质量比和粒子平均直径的增加,喷管两相流损失增加,冲量系数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随机轨道模型 两相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口下倾旋风分离器分离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0
作者 何宏舟 黄俊斌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1-536,共6页
在欧拉-拉格朗日坐标系中,采用混合网格,对入口下倾旋风分离器内的气固两相非稳态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其中,对气相部分采用了雷诺应力湍流模型,对颗粒使用离散相模型来模拟,颗粒分布采用Rosin-Rammler模型,并用随机轨道模型和涡生... 在欧拉-拉格朗日坐标系中,采用混合网格,对入口下倾旋风分离器内的气固两相非稳态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其中,对气相部分采用了雷诺应力湍流模型,对颗粒使用离散相模型来模拟,颗粒分布采用Rosin-Rammler模型,并用随机轨道模型和涡生存时间模型来模拟颗粒的扩散效应,同时引入了Tabakoff壁面反弹恢复系数以获得更加精确的除尘效率.仿真结果表明,螺旋下倾入口结构能有效减轻旋流除尘器内气体自身的压缩现象,消除上灰环,起到良好的节能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口下倾旋风分离器 数值模拟 雷诺应力模型 随机轨道模型 混合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气流内顺/逆流喷雾的Eulerian-Lagrangian数值仿真(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江涛 杨立 +1 位作者 张健 陈翾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5345-5349,共5页
用Eulerian-Lagrangian方法对高温气流内顺/逆流喷雾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气相方程用Eulerian方法建立,用k-ε模型封闭;液滴相方程用Lagrangian方法建立,采用了随机轨道模型;考虑了气体和液滴间的双向耦合。结果表明,高温气流内喷雾后,... 用Eulerian-Lagrangian方法对高温气流内顺/逆流喷雾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气相方程用Eulerian方法建立,用k-ε模型封闭;液滴相方程用Lagrangian方法建立,采用了随机轨道模型;考虑了气体和液滴间的双向耦合。结果表明,高温气流内喷雾后,气相流场内产生了速度亏损和温度亏损,气体出口压力变化不大,液滴运动决定于气流湍流强度和自身惯性力,液滴在气道内的停留时间决定于液滴运动特性和气流湍流强度;逆流喷雾对气流的影响比顺流喷雾时大。仿真结果与文献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lerian—Lagrangian仿真 两相流 喷雾 随机轨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轨迹模型中汉语连续语音识别基元的选取方案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心晔 施嵘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8-51,共4页
在比较各种汉语语音识别基元的基础上,结合汉语语音和随机轨迹模型的特色,提出了以音素类单元作为汉语连续语音识别系统的识别基元,基于音素基随机轨迹模型的汉语连续语音识别系统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行。
关键词 识别基元 随机轨迹模型 汉语 语音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燃烧室内煤粉多相湍流流动与燃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3
作者 尚庆 张健 周力行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91-496,共6页
提出了考虑湍流-颗粒反应相互作用的颗粒随机轨道模型,以此为基础建立煤粉燃烧综合理论模型并应用于旋流燃烧室内煤粉多相湍流流动与燃烧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给出了气相温度场、速度场与温度脉动均方根值分布、颗粒相温度场、速度场与... 提出了考虑湍流-颗粒反应相互作用的颗粒随机轨道模型,以此为基础建立煤粉燃烧综合理论模型并应用于旋流燃烧室内煤粉多相湍流流动与燃烧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给出了气相温度场、速度场与温度脉动均方根值分布、颗粒相温度场、速度场与表观密度场以及颗粒瞬时温度与质量随时间的变化.研究表明,考虑湍流-颗粒反应相互作用对气相与颗粒相温度场的模拟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使气相温度分布与实验数据更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燃烧室 多相湍流燃烧 颗粒随机轨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法的并联划线装置划线轨迹的误差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邓嘉鸣 秦娴 +3 位作者 沈惠平 李菊 孟庆梅 蒋永健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64-1669,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联机构的划线装置。按运动学方程微分法和误差独立原理,建立单一影响因素下末端划线头的位置综合误差模型,并利用蒙特卡洛法对两种误差模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装置划线综合位置误差范围为0~7.5×10-3mm,其中... 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联机构的划线装置。按运动学方程微分法和误差独立原理,建立单一影响因素下末端划线头的位置综合误差模型,并利用蒙特卡洛法对两种误差模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装置划线综合位置误差范围为0~7.5×10-3mm,其中,仅考虑杆长误差时,综合位置误差范围为0~4×10-4mm;仅考虑转动副间隙误差时,综合位置误差范围为6×10-5mm^9.5×10-5mm。划线综合位置误差受多个因素影响,但以驱动杆杆长误差影响较大,且并非简单地为各个因素的叠加;同时两种误差建模方法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可全面系统地分析机构末端的综合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划线装置 误差模型 蒙特卡洛模拟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受控马氏链模型的状态监控方法研究
15
作者 钱峰 田蔚风 +1 位作者 杨艳娟 金志华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7,10,共4页
研究了有限状态空间中,应用受控马氏链模型对随机动态系统进行状态监控的方法。首先叙述了动态系统受控马氏链模型的描述方法,导出了SISO系统马氏链模型和差分方程的关系;其次给出了状态转移概率矩阵估计的具体方法;最后,依据某型火箭... 研究了有限状态空间中,应用受控马氏链模型对随机动态系统进行状态监控的方法。首先叙述了动态系统受控马氏链模型的描述方法,导出了SISO系统马氏链模型和差分方程的关系;其次给出了状态转移概率矩阵估计的具体方法;最后,依据某型火箭发动机实际测试数据,进行了仿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控马氏链模型 状态监控 随机动态系统 差分方程 火箭发动机 状态转移概率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油惰气发生器燃烧室气雾两相流场数值模拟
16
作者 杜扬 陈思维 张东生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22-124,共3页
以新型燃油惰气发生器燃烧室为研究对象,对气相采用重整化群(renormalizationgroup,RNG)k-ε双方程模型,对颗粒相采用随机颗粒轨道模型,考虑气雾两相间的耦合作用,采用二阶迎风差分和SIMPLE算法,数值模拟燃烧室内的气雾两相三维流场,得... 以新型燃油惰气发生器燃烧室为研究对象,对气相采用重整化群(renormalizationgroup,RNG)k-ε双方程模型,对颗粒相采用随机颗粒轨道模型,考虑气雾两相间的耦合作用,采用二阶迎风差分和SIMPLE算法,数值模拟燃烧室内的气雾两相三维流场,得到了燃烧室内空气—油雾两相流动动力学特性,比较分析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在旋流射流、壁面圆孔射流及燃烧室特殊几何结构的共同作用下,燃烧室内充满旋流,同时存在多个回流区,油气掺混剧烈而充分,有助于燃料点火、稳定火焰和提高燃烧效率。本文结果有助于燃油惰气发生器燃烧室燃烧性能的分析及结构与工艺参数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惰气发生器燃烧室 气粒两相流 重整化群k-ε模型 随机颗粒轨道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气固分离器内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婵 卢春喜 严超宇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5-380,共6页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带有切向开缝中心管式气固分离器的气固两相流进行了研究。计算中对气相采用了雷诺应力模型,对颗粒相采用了Lagrange坐标系下的随机轨道模型。结果表明:气相流场总体特征为拱形空间内气流以切向速度为主绕排气管做...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带有切向开缝中心管式气固分离器的气固两相流进行了研究。计算中对气相采用了雷诺应力模型,对颗粒相采用了Lagrange坐标系下的随机轨道模型。结果表明:气相流场总体特征为拱形空间内气流以切向速度为主绕排气管做旋转运动,切向气速随径向位置的增加而减小。大部分气体通过开缝进入中心排气管而从中心管排出,少部分气体由排气管下方空间返回入口区。颗粒相的引入对气相流场有显著的影响,分离器拱形空间内同一径向位置的气体切向速度明显降低。颗粒由于自身惯性向边壁运动的趋势改变了气相流场分布,使气体更易向中心管内运动,从而达到较高的分离效率。计算得到的分离效率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证明了数学模型的合理性,为进一步优化分离器结构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分离器 流场 数值模拟 雷诺应力模型 随机轨迹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几何随机的无人机空地信道模型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亚文 朱秋明 +2 位作者 陈小敏 仲伟志 成能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针对传统无人机空地信道模型不支持三维飞行轨迹和三维天线的问题,通过引入空间旋转矩阵和轨迹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随机的无人机空地三维信道改进模型。该模型结合无人机对地通信场景的特殊性,利用时变布尔变量描述视距路径、地面... 针对传统无人机空地信道模型不支持三维飞行轨迹和三维天线的问题,通过引入空间旋转矩阵和轨迹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随机的无人机空地三维信道改进模型。该模型结合无人机对地通信场景的特殊性,利用时变布尔变量描述视距路径、地面反射径和散射路径的动态生灭过程。同时,文中还给出了二维角度、时延和功率等模型参数的时间演进算法,用于复现无人机对地信道的时变统计特性。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改进模型输出的空时相关特性和多普勒功率谱均与理论值吻合,并且自相关特性与实际测量结果基本一致,该模型可应用于辅助无人机空地无线通信设备的方案优化、算法验证和性能评估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信道建模 几何随机信道模型 三维任意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形旋风分离器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相国林 马良 +1 位作者 吴祖明 王黎望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7-32,共6页
针对圆形旋风分离器空间利用率不高,安装后密封性能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柱锥式方形旋风分离器,并通过数值模拟对其流动特性、分离性能的影响机理进行研究.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和随机轨道模型(DPM),重点分析了该结构方形旋风分离器不同... 针对圆形旋风分离器空间利用率不高,安装后密封性能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柱锥式方形旋风分离器,并通过数值模拟对其流动特性、分离性能的影响机理进行研究.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和随机轨道模型(DPM),重点分析了该结构方形旋风分离器不同流量下流场压力分布和速度分布,及颗粒入射位置对颗粒运动轨迹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结构旋风分离器流场特征与圆形旋风分离器近似,存在对分离性能有较大影响的二次流.在分离效果损失不大的情况下,在空间利用和安装排布上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形旋风分离器 气固两相流 数值模拟 随机轨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扰动传播特征的随机Newell跟驰模型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建波 朱远祺 孙建平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6-144,共9页
为研究快速路场景下小汽车跟驰行为,本文从北京市快速路交通流视频中提取高时间分辨率的机动车运行轨迹数据.统计发现,在不同跟驰速度下,小汽车车头时距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利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提取小汽车的反应时间与扰动传播速度等... 为研究快速路场景下小汽车跟驰行为,本文从北京市快速路交通流视频中提取高时间分辨率的机动车运行轨迹数据.统计发现,在不同跟驰速度下,小汽车车头时距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利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提取小汽车的反应时间与扰动传播速度等特征参数,分别标定其概率分布函数,证明跟驰过程中小汽车的反应时间分布峰值和数学期望分别为1.0 s和1.57 s;在挖掘反应时间、扰动传播速度与车头时距量化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基于交通扰动传播特征的随机Newell跟驰模型,并标定得到分速度区间的模型参数.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随机Newell跟驰模型能有效刻画跟驰行为与扰动传播间的关联特征,同时生成符合预期的交通流基本图.新模型能够为跟驰行为随机特征对交通状态的影响研究(如交通流陡降、宽移动阻塞等)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跟驰行为 轨迹数据 随机特征 Newell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