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搅拌型果汁酸奶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国农 李运飞 +1 位作者 解国富 高燕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0-52,57,共4页
研究了亲水性胶体和盐类对果汁酸奶稳定性和口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后添加亲水性胶体优于杀菌前添加;在6种胶体单独作用时,以CMC和PGA的稳定效果较好,二者最佳配比为CMC∶PGA =2 .5~4∶1。聚磷酸钠对果汁酸奶的稳定效果好于柠檬酸钠... 研究了亲水性胶体和盐类对果汁酸奶稳定性和口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后添加亲水性胶体优于杀菌前添加;在6种胶体单独作用时,以CMC和PGA的稳定效果较好,二者最佳配比为CMC∶PGA =2 .5~4∶1。聚磷酸钠对果汁酸奶的稳定效果好于柠檬酸钠,并应在发酵后添加。盐类不影响果汁酸奶的粘度,但抑制了甜味,突出了酸味,使口感变差,故应该少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汁酸奶 搅拌型 稳定效果 口感 发酵 酸味 CMC 影响 盐类 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籽胶在搅拌型酸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向东 吕加平 +1 位作者 夏志春 乔成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31-335,共5页
研究了亚麻籽胶、瓜儿豆胶和变性淀粉作为复配稳定剂在搅拌型酸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亚麻籽胶与瓜尔豆胶有较好的协同作用,通过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了黏度、凝胶强度与三种稳定剂配比之间的动态模型,得出了三种稳定剂... 研究了亚麻籽胶、瓜儿豆胶和变性淀粉作为复配稳定剂在搅拌型酸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亚麻籽胶与瓜尔豆胶有较好的协同作用,通过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了黏度、凝胶强度与三种稳定剂配比之间的动态模型,得出了三种稳定剂的最佳配比(%)是3:2:20,稳定剂的吨产品成本降低103.5~128.5元,使企业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冷藏条件、保证产品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添加复配稳定剂酸奶的保质期可延长至27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胶 搅拌型酸奶 复配稳定剂 长保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酶与稳定剂复配改善搅拌型酸奶生产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洋 刘奕伟 +6 位作者 周方 李迎霞 赵宏飞 郝建新 干苏灵 贾春凤 张柏林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31,共6页
研究了谷氨酰胺转胺酶(TG酶)与稳定剂复配使用后对搅拌型酸奶的黏度、乳清析出率和口感等指标的影响,并对二者的复配工艺进行了优化。与未添加TG酶的酸奶相比,添加TG酶使酸奶的黏度增加了38.9%~75.6%,乳清析出率降低了81.4%~92.5%,酸... 研究了谷氨酰胺转胺酶(TG酶)与稳定剂复配使用后对搅拌型酸奶的黏度、乳清析出率和口感等指标的影响,并对二者的复配工艺进行了优化。与未添加TG酶的酸奶相比,添加TG酶使酸奶的黏度增加了38.9%~75.6%,乳清析出率降低了81.4%~92.5%,酸奶的细腻度和爽滑程度也明显提高,6 U/g的TG酶添加量效果最好,酸奶品质改善明显。与单独使用稳定剂相比,复配TG酶后的酸奶黏度增加了56.6%,乳清析出率有效降低,酸奶保存期从7 d延长到了15 d;两者优化配比为F-1001稳定剂用量0.2%,TG酶用量为3 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转胺酶(TG酶) 搅拌型酸奶 稳定剂 复配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稳定剂在搅拌型酸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向东 乔成亚 王荫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23-325,331,共4页
研究了海藻酸丙二醇酯(PGA)、果胶和变性淀粉作为复配稳定剂在搅拌型酸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海藻酸丙二醇酯、果胶与变性淀粉有较好的协同作用,通过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实验,建立了粘度与三种稳定剂配比之间的动态模型,得出了... 研究了海藻酸丙二醇酯(PGA)、果胶和变性淀粉作为复配稳定剂在搅拌型酸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海藻酸丙二醇酯、果胶与变性淀粉有较好的协同作用,通过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实验,建立了粘度与三种稳定剂配比之间的动态模型,得出了三种稳定剂的最佳配比(%)是0·15∶0·08∶1·20。在冷藏(4℃)贮存25d后,搅拌型酸奶的组织状态细腻、均匀滑爽、无乳清析出、风味和口感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稳定剂 海藻酸丙二醇酯 果胶 变性淀粉 搅拌型酸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型橙汁酸凝乳配方及工艺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树林 陈有亮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13,共4页
以羧甲基纤维素纳(CMC-Na)和藻酸丙二醇酯(PGA)两种稳定剂配合使用,从产品感官质量和稳定性入手,以酸性果料橙汁为添加料,采用正交试验探讨搅拌型橙汁酸乳的生产工艺和配方。结果表明,搅拌型橙汁酸乳的最佳配方:牛乳60%,脱脂乳粉1.6%,蔗... 以羧甲基纤维素纳(CMC-Na)和藻酸丙二醇酯(PGA)两种稳定剂配合使用,从产品感官质量和稳定性入手,以酸性果料橙汁为添加料,采用正交试验探讨搅拌型橙汁酸乳的生产工艺和配方。结果表明,搅拌型橙汁酸乳的最佳配方:牛乳60%,脱脂乳粉1.6%,蔗糖8%,橙汁12%,水18%,CMC-Na为0.3%,PGA为0.1%(均为质量分数)。最佳加工工艺为:发酵温度38℃,发酵时间4.5h,原料乳的杀菌条件90℃,7min,混合物料的均质条件30℃,1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型橙汁酸凝乳 配方 生产工艺 稳定性 产品感官质量 乳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果酱型搅拌酸乳的配方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罗玲泉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9-61,共3页
选择稳定剂品种、稳定剂添加量、发酵剂品种、蓝莓果酱的添加量以及香精添加量5个因素,其中稳定剂添加量为三水平,其他各因素为两水平;采用L12(31×24)正交设计对蓝莓果酱酸乳的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蓝莓果酱型酸乳的配方为质量... 选择稳定剂品种、稳定剂添加量、发酵剂品种、蓝莓果酱的添加量以及香精添加量5个因素,其中稳定剂添加量为三水平,其他各因素为两水平;采用L12(31×24)正交设计对蓝莓果酱酸乳的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蓝莓果酱型酸乳的配方为质量分数0.4%(质量分数,下同)稳定剂添加量、质量分数为10%蓝莓果酱添加量、W2型稳定剂、MY900型发酵剂、质量分数0.3‰香精添加量,此时能得到感官品质与稳定性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果酱 搅拌型酸乳 感官评分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型酸奶稳定剂的改良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邵红 华旭 李艳君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11,共2页
在酸奶制品中使用稳定剂的目的是提高酸奶的粘稠度并改善其质地、状态与口感。本研究是以搅拌型酸奶作为目标产品,首先选择若干单体稳定剂按不同比例进行复配,在复配稳定剂添加量、培养时间和培养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根据最终产品的感官... 在酸奶制品中使用稳定剂的目的是提高酸奶的粘稠度并改善其质地、状态与口感。本研究是以搅拌型酸奶作为目标产品,首先选择若干单体稳定剂按不同比例进行复配,在复配稳定剂添加量、培养时间和培养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根据最终产品的感官和理化指标筛选出最佳配比;然后以市售稳定剂作为对比样,在培养时间和培养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根据黏度和感官指标筛选最佳添加量。结果表明,在保证产品质量不变的情况下,用单体稳定剂可以替代市售稳定剂。这样能为企业节省大量的生产投入,并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型酸奶 稳定剂 改良 复配 添加量 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