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kt/SREBP-1信号通路参与的自噬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
1
作者 邓里 蔡小丽 +3 位作者 李灵 岳江 刘政群 银娟萍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09-616,共8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蛋白激酶B/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Akt/SREBP-1)信号通路参与自噬的作用。方法 大鼠腹膜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R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大鼠)与DM-DR组(DR大鼠),比较大鼠视网膜中自噬相关...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蛋白激酶B/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Akt/SREBP-1)信号通路参与自噬的作用。方法 大鼠腹膜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R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大鼠)与DM-DR组(DR大鼠),比较大鼠视网膜中自噬相关蛋白(自噬标志物LC3-II与LC3-I、自噬特异性底物p62以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表达情况。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B组(正常大鼠,注射1μL生理盐水)、DR组(DR大鼠,注射1μL生理盐水)、DR+si-NC组(DR大鼠,注射1μL阴性对照siRNA)以及DR+si-SREBP-1组(DR大鼠,注射1μL的SREBP-1 siRNA),分别在建模开始前1 d和建模成功后(8周时)进行上述干预,比较各组大鼠视网膜中Akt/SREBP-1表达以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生长情况。将R28大鼠视网膜前体细胞分为对照C组(正常环境生长24 h)、HG组(高糖环境干预24 h)、HG+si-NC组(si-NC转染细胞后高糖环境干预24 h)及HG+si-SREBP-1组(si-SREBP-1转染细胞后高糖环境干预24 h),比较各组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以及自噬体和溶酶体之间的融合情况。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分析Akt、SREBP-1以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M-DR组大鼠在建模1周和建模8周时视网膜中Beclin1和p6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以及LC3Ⅱ/Ⅰ比率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对照B组相比,DR组大鼠在建模1周和建模8周时大鼠视网膜中SREBP-1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Akt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为P<0.01)。与对照B组相比,DR组和DR+si-NC组大鼠RGCs数目均显著降低,与DR+si-NC组相比,DR+si-SREBP-1组大鼠RGCs数目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对照C组相比,HG组和HG+si-NC组R28细胞中Beclin1、p62蛋白表达水平以及LC3Ⅱ/Ⅰ比率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HG+si-NC组相比,HG+si-SREBP-1组R28细胞中Beclin1、p62蛋白表达水平以及LC3Ⅱ/Ⅰ比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C组相比,HG组和HG+si-NC组R28细胞中LC3B和LAMP1双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HG+si-NC组相比,HG+si-SREBP-1组R28细胞中LC3B和LAMP1双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在DR早期通过敲低SREBP-1表达加速自噬流量有助于减轻RGCs流失,表明Akt/SREBP-1可能是治疗DR的有效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蛋白激酶B 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自噬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及治疗靶点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安琪 赵佩然 +2 位作者 赵玉强 王锐 杨婧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59-1465,共7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肝脏疾病,是肝癌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然而,NAFLD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被完全阐明,且尚无特异性的有效治疗措施。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是一类重要的核转录因子,主要通过激活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肝脏疾病,是肝癌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然而,NAFLD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被完全阐明,且尚无特异性的有效治疗措施。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是一类重要的核转录因子,主要通过激活胆固醇、脂肪酸和甘油三酯合成及摄取的相关基因来维持体内脂质代谢的平衡,是治疗代谢性疾病的靶点。本文对SREBP参与NAFLD发病机制的最新进展以及SREBP靶向治疗NAFLD的最新证据进行综述。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研究发现SREBP抑制与自噬受损共同引发肝损伤。因此,过度抑制脂肪生成对NAFLD的治疗可能起反作用。总体而言,SREBP是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NAFLD治疗靶点,其对脂质代谢的分子机制受多种因素的调控,而这些因素正在被深入探索和分析,对NAFLD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质类 脂肪生成 炎症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及其靶基因网络 被引量:16
3
作者 汤晓丽 邓立彬 +6 位作者 林加日 张伟龙 刘双梅 魏懿 梅普明 汪雁 梁尚栋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7-615,共9页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 1,SREBP-1)是重要的核转录因子之一,能调控内源性胆固醇、脂肪酸、甘油三酯和磷脂合成所需酶的表达,以维持血脂动态平衡。研究表明,SREBP-1及其靶基因网络的异常可引...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 1,SREBP-1)是重要的核转录因子之一,能调控内源性胆固醇、脂肪酸、甘油三酯和磷脂合成所需酶的表达,以维持血脂动态平衡。研究表明,SREBP-1及其靶基因网络的异常可引起胰岛素抵抗、Ⅱ型糖尿病、心功能紊乱、血管并发症和肝脂肪变等一系列代谢性疾病。近年高通量组学技术的发展极大扩展了对SREBP-1靶基因及其转录调控模式的了解。文章对SREBP-1蛋白结构、活化过程、DNA结合位点及其调控的靶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着重介绍了基于组学数据的转录调控网络的构建,这将有助于更好的认识SREBP-1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为深入探讨脂质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靶基因 基因调控网络 脂类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EBP-1c在白藜芦醇预防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高燕翔 张勇 +2 位作者 刘裕 张乾勇 糜漫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704-1708,共5页
目的探讨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SV)预防大鼠通过高脂膳食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0只8周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SV)预防大鼠通过高脂膳食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0只8周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基础饲料,Con组)、高脂膳食组(基础饲料+猪油,HF组),高脂膳食+50 mg/kg RSV组(每天50 mg/kg RSV,HFR50组)和高脂膳食+100 mg/kg RSV组(每天100 mg/kg RSV,HFR100组)。干预8周,每周称量动物体质量和食物消耗量,干预后检测血清和肝脏中脂质含量,肝脏组织HE染色观察脂肪变性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 AMPK、SIRT1、SREBP-1c、FAS的蛋白表达以及实时定量PCR分析SREBP-1c和FAS mRNA表达,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法分析FAS启动子序列SRE与SREBP-1c的结合程度。结果白藜芦醇在不影响日常能量摄入的情况下能减少高脂喂养大鼠的体质量(P<0.05);白藜芦醇显著降低高脂喂养大鼠血清和肝脏中TG含量(P<0.05);高脂喂养诱导大鼠肝脂肪变性,导致大鼠的肝内SIRT1和p AMPK蛋白表达降低(P<0.05)、SREBP-1c和FAS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FAS启动子SRE与SREBP-1c的结合程度增加(P<0.05),而白藜芦醇的干预能显著抑制上述效应(P<0.05)。结论白藜芦醇通过上调高脂喂养大鼠肝内p AMPK与SIRT1蛋白表达和下调SREBP-1c表达与转录活性,预防NAFL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非酒精性脂肪肝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P-1下调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SOCS-3和SREBP-1c的表达 被引量:21
5
作者 侯洪涛 裘艳梅 +3 位作者 张建 胡义亭 苏少慧 王玉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12-1316,共5页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l(GLP-1)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SOCS-3和SREBP-1c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高脂(HF)组和HF+利拉鲁肽(Lira)组。HF组和HF+Lira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6周,HF+Lira组高脂喂养1...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l(GLP-1)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SOCS-3和SREBP-1c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高脂(HF)组和HF+利拉鲁肽(Lira)组。HF组和HF+Lira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6周,HF+Lira组高脂喂养12周后,给予Lira 600μg·kg^(-1)·d^(-1)腹腔注射4周。在16周末处死大鼠。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ALT、AST、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GPO-PAP法测定肝脏TG含量;酶联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变化;RTqPCR法测定肝组织SOCS-3和SREBP-1c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HF组血清ALT、AST、TG、TC、肝TG、FINS及HOMA-IR均明显升高(P<0.01);HF+Lira组与HF组相比,血清的ALT、AST、TG、TC、肝TG、FINS及HOMA-IR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HF组肝组织SOCS-3和SREBP-1c的mRNA表达水平较NC组显著增强(P<0.01);HF+Lira组较HF组SOCS-3和SREBP-1c的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Lira可能通过下调肝组织SOCS-3和SREBP-1c的mRNA表达,改善IR,减少肝脏TG沉积,从而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胰高血糖素样肽-l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物-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通过SCAP/SREBP-1c调控L02肝细胞脂质合成代谢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佳 李传飞 +1 位作者 宁波 杨朝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3-448,共6页
目的在内质网应激状态下,观察SCAP/SREBP-1c对肝细胞脂质合成代谢的影响。方法用毒胡萝卜素(Tg)诱导人L02正常肝细胞株建立内质网应激模型,Western blot检测GRP78的蛋白表达。甘油三酯(TG)试剂盒和油红O染色检测肝细胞内脂变程度;实时... 目的在内质网应激状态下,观察SCAP/SREBP-1c对肝细胞脂质合成代谢的影响。方法用毒胡萝卜素(Tg)诱导人L02正常肝细胞株建立内质网应激模型,Western blot检测GRP78的蛋白表达。甘油三酯(TG)试剂盒和油红O染色检测肝细胞内脂变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REBP-1c下游脂代谢相关基因FAS、ACC1的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n SREBP-1c、FAS、ACC1的蛋白表达情况。通过miRNA瞬时转染沉默SCAP基因的表达,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GRP78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加(P<0.05),Tg在体外成功建立肝细胞内质网应激模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g组肝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明显增加(P<0.05),脂滴明显增多;n SREBP-1c的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下游靶基因FAS和ACC1的基因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与n SREBP-1c的升高趋势一致。转染SCAP-3 miRNA载体后,以上指标均明显下调(P<0.05)。结论内质网应激通过SCAP/SREBP-1c调控肝细胞脂质合成代谢,促进脂质沉积,是NAFLD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靶向干扰SCAP,能减轻内质网应激所致的肝细胞脂肪变程度,成为安全有效的NAFLD防治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内质网应激 SCAP RNA干扰 SREBP-1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脂肪肝TNF-α-R1和SREBP-1c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赵雪珂 吴荣敏 +3 位作者 姚玉梅 张宝芳 国惠 何小慧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4-357,共4页
目的:观察蓝莓对急性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AFL)小鼠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1(tumor necrosis factor-α-recepter1,TNF-α-R1)、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SREBP)-1c m ... 目的:观察蓝莓对急性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AFL)小鼠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1(tumor necrosis factor-α-recepter1,TNF-α-R1)、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SREBP)-1c m 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蓝莓汁高剂量组(20.0 g/kg)、蓝莓汁低剂量组(10.0 g/kg)、硫普罗宁组(30 m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分别予Lieber-De Carli酒精饲料喂饲,蓝莓汁高、低剂量组及硫普罗宁组同时分别予相应剂量蓝莓汁或硫普罗宁灌胃1次/d,连续15 d,第16天给予1次乙醇灌胃,建立急性AFL动物模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及胆固醇(cholesterol,TC),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光镜下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学变化,RTPCR、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组织中TNF-α-R1、SREBP-1c m RNA及蛋白质表达。结果:蓝莓汁高、低剂量组和硫普罗宁组小鼠血清ALT分别为(67.70±5.86)、(81.66±4.93)、(63.49±3.27)U/L,AST分别为(184.46±14.57)、(214.45±22.03)、(169.16±18.52)U/L,TG分别为(0.88±0.06)、(1.22±0.08)、(0.81±0.09)mmol/L,TC分别为(2.30±0.13)、(2.74±0.10)、(2.21±0.16)mmol/L,TNF分别为(49.14±6.14)、(66.55±5.67)、(44.68±5.39)ng/L,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00或P=0.025),肝细胞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模型组(P=0.000);蓝莓汁高、低剂量组和硫普罗宁组小鼠肝组织TNF-α-R1 m RNA表达分别为100.44±9.51、132.70±8.07、94.02±6.05,蛋白表达分别为0.52±0.04、0.72±0.04、0.49±0.04,SREBP-1c m RNA表达分别为133.52±5.91、174.51±10.62、129.83±9.83,蛋白表达分别为0.26±0.05、0.41±0.03、0.23±0.05,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00)。结论:蓝莓能改善小鼠急性AFL,可能与下调其肝组织TNF-α-R1与SREBP-1c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酒精性脂肪肝 肿瘤坏死因子 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子-甘草配伍的调血脂作用及对甘油三酯合成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晓艳 李伟霞 +6 位作者 张辉 张明亮 孟祥乐 贾文汇 牛璐 王炎 唐进法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6-142,共7页
目的探讨五味子及配伍甘草对正常小鼠血脂及对肝脏TG合成途径的影响。方法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C)、五味子组(SF)、五味子-甘草(SG)1∶1和1∶1.5组。C组灌胃生理盐水,SF、SG 1∶1和1∶1.5组分别灌胃含五味子生药量为3.... 目的探讨五味子及配伍甘草对正常小鼠血脂及对肝脏TG合成途径的影响。方法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C)、五味子组(SF)、五味子-甘草(SG)1∶1和1∶1.5组。C组灌胃生理盐水,SF、SG 1∶1和1∶1.5组分别灌胃含五味子生药量为3.9 g·kg^-1的提取物,共计10 d。生化法检测血清TG、TC、LDL-C、HDL-C水平及ALT活性;ELISA检测肝脏FAS、ACC活性和GPAT、ACO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SREBP-1c和PPARα蛋白表达。结果与C组比,SF明显升高血清TG和TC水平,降低HDL水平,病理学可见较多脂肪空泡,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升高ACC活性和GPAT水平,上调肝脏SREBP-1c的表达,下调PPARα的表达。与SF相比,SG 1∶1明显降低血清TG水平及ALT活性,降低GPAT和ACO水平;SG 1∶1和1∶1.5下调肝脏SREBP-1c的表达,上调PPARα的表达。结论大剂量五味子可升高正常小鼠血清TG和TC,配伍甘草可调节TG合成途径相关蛋白而改善升高的血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甘草 高脂血症 甘油三酯 固醇调控原件结合蛋白-1c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EBP-1和SREBP-2在Ⅰ型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表达 被引量:7
9
作者 郝军 王晨 +4 位作者 吴海江 赵松 段建召 史永红 段惠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66-571,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肾脏脂质沉积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和-2(SREBP-1,SREBP-2)的表达。方法:以Wistar大鼠建立链脲佐菌素Ⅰ型糖尿病模型,测定肾组织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采用油红O染色检测脂质沉积的定位;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肾脏脂质沉积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和-2(SREBP-1,SREBP-2)的表达。方法:以Wistar大鼠建立链脲佐菌素Ⅰ型糖尿病模型,测定肾组织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采用油红O染色检测脂质沉积的定位;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REBP-1、SREBP-2蛋白的表达;SREBP-1 mRNA测定采用原位杂交技术。结果:成功构建了Ⅰ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甘油三酯含量在1、2、4、8周均出现了明显升高,而肾脏胆固醇含量没有明显变化。油红O检测发现糖尿病大鼠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出现明显脂滴,而肾小球内未见有脂滴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SREBP-1定位于糖尿病大鼠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胞浆,肾小球内未见有棕黄色颗粒。Western blotting进一步检测了SREBP-1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在4个时点均呈高表达,相似地,SREBP-1 mRNA的检测应用原位杂交技术,结果证实其定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而肾小球内未见着色。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肾脏SREBP-1 mRNA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显著。结论:Ⅰ型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SREBP-1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可能参与了肾脏代谢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脂沉积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诱导肝细胞脂肪沉积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10
10
作者 万颖 房殿亮 +1 位作者 沈薇 宁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55-1059,共5页
目的利用毒胡萝卜素诱导肝细胞内质网应激模型,观察在内质网应激状态下肝细胞脂肪沉积情况,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以人L02、HepG2肝细胞株为研究靶细胞,将两种细胞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培养液内含毒胡萝卜素1μmol/L),采用三... 目的利用毒胡萝卜素诱导肝细胞内质网应激模型,观察在内质网应激状态下肝细胞脂肪沉积情况,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以人L02、HepG2肝细胞株为研究靶细胞,将两种细胞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培养液内含毒胡萝卜素1μmol/L),采用三酰甘油(TG)试剂盒、油红O染色检测肝细胞脂肪沉积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REBP-1c、LXRs的mRNA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GRP78、SREBP-1c、LXRs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实验组GRP78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表明肝细胞内质网应激模型建立成功。在内质网应激状态下,毒胡萝卜素作用48h后实验组L02与HepG2细胞脂肪沉积均较对照组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L02和HepG2细胞SREBP-1c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均升高(P<0.05),而LXRs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无变化。结论内质网应激可能通过上调SREBP-1c诱导肝细胞脂肪沉积,而LXRs未参与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肝细胞 脂肪沉积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肝X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293细胞固醇调控报告系统的作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钱颖 范春雷 +2 位作者 窦晓兵 胡林峰 沃兴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28-830,共3页
目的在人胚肾细胞系HEK-293中建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的固醇调控报告系统,通过姜黄素的干预培养,从基因调控水平上阐明姜黄素降脂作用的机制。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构建在调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的固醇调控元件的下游... 目的在人胚肾细胞系HEK-293中建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的固醇调控报告系统,通过姜黄素的干预培养,从基因调控水平上阐明姜黄素降脂作用的机制。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构建在调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的固醇调控元件的下游,经磷酸钙沉降法导入HEK-293细胞,在用含姜黄素的培养液中培养2 d后,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对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姜黄素诱导了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论姜黄素可以通过影响固醇调控元件的作用上调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肾细胞 固醇调控元件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绿色荧光蛋白 姜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膳食脂肪酸对肝细胞SREBP-1c表达及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田晓媛 张乾勇 +1 位作者 冉莉 糜漫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膳食脂肪酸构成对肝细胞脂代谢及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regulatory elementarybinding protein-1c,SREBP-1c)表达的影响。方法以HepG2肝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空白对照组、二十碳五烯酸(EPA)组、棕榈酸(PA)组、EPA... 目的探讨不同膳食脂肪酸构成对肝细胞脂代谢及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regulatory elementarybinding protein-1c,SREBP-1c)表达的影响。方法以HepG2肝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空白对照组、二十碳五烯酸(EPA)组、棕榈酸(PA)组、EPA和亚油酸(LA)1∶1混合组、PA和油酸(OA)1∶1混合组,EPA、PA单独处理组终浓度为150μmol/L,混合处理组各组分浓度为75μmol/L,总浓度为150μmol/L,处理细胞24 h。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的变化,测定甘油三酯(TG)含量来评价细胞内脂质含量;采用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SREBP-1c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PA组、PA和OA 1∶1混合组SREBP-1c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上调,EPA和LA 1∶1混合组、EPA组SREBP-1c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下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EPA和LA 1∶1混合组、EPA组肝细胞内TG含量显著减少(P<0.05);PA和OA 1∶1混合组、PA组肝细胞内TG含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 PA、OA上调肝细胞SREBP-1c的表达并促进细胞内TG的合成,可能促进肝细胞脂肪变性;而EPA、LA下调肝细胞SREBP-1c的表达并显著降低肝细胞内TG含量,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脂代谢 SREBP-1C 肝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促进清道夫受体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脂质积聚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宏 柳青 +2 位作者 雷寒 李秀兰 陈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728-1731,共4页
目的探讨炎症促进清道夫受体A和CD36双敲(SR double knockout,SRDKO)C57BL/6J小鼠主动脉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2,SREBP2)表达,加重主动脉脂质异常积聚的分子机制。方法 13只SRDKO雄性小鼠,... 目的探讨炎症促进清道夫受体A和CD36双敲(SR double knockout,SRDKO)C57BL/6J小鼠主动脉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2,SREBP2)表达,加重主动脉脂质异常积聚的分子机制。方法 13只SRDKO雄性小鼠,按体质量大小,采用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炎症组(n=6)和对照组(n=7)。喂养高脂饮食14周,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和脂质水平;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脂质积聚;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主动脉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调控其转录的SREBP2及SREBP2裂解激活蛋白(SCAP)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炎症组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10.32±2.88)ng/mlvs(5.50±2.67)ng/ml,P<0.05];主动脉切片油红O染色结果发现,炎症组比对照组脂质积聚明显增加;炎症组主动脉的SREBP2、SCAP和LDLr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SRDKO小鼠在炎症状态下,促进主动脉胆固醇敏感器SCAP和SREBP2表达,上调LDLr,使胞内摄入胆固醇增加,加重主动脉脂质的异常积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清道夫受体A CD36 基因敲除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EBP-1c激活在细菌脂多糖引起小鼠肝脏脂质沉积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石嫦娥 陈熙 +3 位作者 张程 张莹 徐德祥 许建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27-1231,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细菌脂多糖(LPS)致小鼠急性炎症反应模型,观察LPS对小鼠肝脏脂质沉积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激活在LPS引起肝脏脂质沉积中的作用。方法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PS组,分别经腹腔注射给予生... 目的通过建立细菌脂多糖(LPS)致小鼠急性炎症反应模型,观察LPS对小鼠肝脏脂质沉积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激活在LPS引起肝脏脂质沉积中的作用。方法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PS组,分别经腹腔注射给予生理盐水和LPS(2 mg/kg),LPS处理24 h后称量小鼠体重,眼球取血后剖杀小鼠,取肝脏并称量肝组织重量;检测血清和肝脏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H)含量;HE染色法分析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油红O染色法分析肝脏脂质沉积;RT-PCR检测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脏脂质合成的转录因子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和SREBP-1c的核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小鼠肝脏重量及脏器系数明显增加;血清和肝脏TG含量明显升高;HE染色显示LPS组小鼠肝脏出现明显脂肪变性、轻度坏死及炎症反应;油红O染色显示LPS组小鼠肝脏发生明显脂质沉积;RT-PCR结果显示LPS明显上调FAS和ACCmRNA水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PS处理后小鼠肝脏核蛋白SREBP-1c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LPS可能通过激活肝脏SREBP-1c,继而上调从头合成脂肪酸关键酶FAS和ACC,引起小鼠肝脏脂质合成增加,最终导致肝脏脂质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脂多糖 肝/病理学 脂质沉积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脂肪酸合成酶 乙酰辅酶A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CP2基因与SREBP1c基因多态性与腹型肥胖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宋岩 李娜 +7 位作者 何柳 陈卿 唐迅 陈大方 王晋伟 窦会东 刘红丹 胡永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2-306,共5页
目的:在2型糖尿病家系人群中探讨UCP2基因-866A/G、SREBP1c基因54G/C多态性与腹型肥胖的关联。方法:应用遗传流行病学家系研究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先证者并追踪其同胞与父母,对所有收集到的研究对象(包括先证者、同胞、父母)进行问卷调... 目的:在2型糖尿病家系人群中探讨UCP2基因-866A/G、SREBP1c基因54G/C多态性与腹型肥胖的关联。方法:应用遗传流行病学家系研究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先证者并追踪其同胞与父母,对所有收集到的研究对象(包括先证者、同胞、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常规体检、血清学检测与基因型鉴定。用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estimating equation,GEE)进行多因素的回归分析与效应强度的估计。结果:募集到284个2型糖尿病家系,共762名研究对象。UCP2-866A/G多态性等位基因A的频率为0.459,等位基因G的频率为0.541。SREBP1c 54G/C多态性等位基因G的频率为0.822,等位基因C的频率为0.178。GEE回归分析显示,UCP2-866A/G的突变型(AG/GG)与腹型肥胖有关,OR值为1.8(P=0.042);SREBP1c 54G/C的突变型(GC/CC)与腹型肥胖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当以上两个多态性位点同时为突变型时,OR值为3.2(P=0.001)。结论:在2型糖尿病家系人群中,单纯UCP2-866A/G多态性为突变型基因型可能是腹型肥胖的危险因素,SREBP1c 54G/C与UCP2-866A/G两个基因多态性均为突变型基因型时,个体患腹型肥胖的风险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糖尿病 2型 多态现象 遗传 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质类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EBP2基因 rs2228314多态性与儿童青少年血脂水平和肥胖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芳宏 宋洁云 +3 位作者 马军 尚晓瑞 孟祥睿 王海俊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5-359,共5页
目的:研究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基因(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2 gene,SREBP2) rs2228314多态性与儿童青少年肥胖和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前期工作中收集的两批样本,共2030名7岁至18岁中小学生... 目的:研究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基因(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2 gene,SREBP2) rs2228314多态性与儿童青少年肥胖和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前期工作中收集的两批样本,共2030名7岁至18岁中小学生,对这些学生进行身体测量和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LDL-C)的检测。采用基质支持的激光释放/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检测rs2228314多态性基因型。在显性模型下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不同基因型组间血脂水平(计量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s2228314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异常(分类资料)和肥胖的关系。结果:rs2228314多态性GC/CC基因型组的HDL-C水平低于GG纯合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0&#177;0.35 vs.0.14&#177;0.36,P=0.020),在显性模型下,调整研究样本、性别和年龄后,rs2228314多态性与 HDL-C 水平的异常相关( OR =1.400,95% CI:1.027~1.907, P =0.033)。调整研究样本、性别、年龄和HDL-C 水平后,rs2228314多态性与肥胖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OR =1.178,95%CI:0.971~1.430, P=0.096)。结论:携带SREBP2基因rs2228314多态性GC/CC基因型的儿童青少年发生HDL-C水平异常的风险高于GG基因型携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质2 多态现象 遗传 肥胖症 血脂异常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RBP4水平的影响及其脂质调节作用机制 被引量:7
17
作者 蒋娟 黄学宽 +4 位作者 曾志华 骆言 张超男 万磊 王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02-606,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高脂高胆固醇造模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的脂质调节作用,阐明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以及肝 X受体α(LXR-α)和肝脏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c (SREBP-1 c)表达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44只雌性 S... 目的:探讨电针对高脂高胆固醇造模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的脂质调节作用,阐明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以及肝 X受体α(LXR-α)和肝脏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c (SREBP-1 c)表达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44只雌性 SD大鼠适应性喂养7 d,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东宝肝泰组和电针组,每组11只。正常组大鼠用标准饲料喂养,其余各组大鼠用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8周后电针组针刺“肝俞”、“脾俞”和“膈俞”进行治疗,电压9 V,电流强度1~3 mA,频率为1.5~2.0 Hz,疏密波,留针15 min,每天1次,连续28 d。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和肝组织匀浆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 RBP4水平,采用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 LXR-α和SREBP-1 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 FBG、FFA、肝组织匀浆中 TC和 TG以及血清 RBP4水平升高(P<0.01), LXR-α和 SREBP-1 c蛋白表达水平也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东宝肝泰组大鼠 FBG、FFA、肝组织匀浆TC和TG水平下降(P<0.05或P<0.01),血清 RBP4水平下降(P<0.01), LXR-α和 SREBP-1 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电针“肝俞”、“脾俞”、“膈俞”能降低 NAFLD大鼠血清 RBP4水平,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脂质沉积,对 NAFLD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组织中 LXR-α和 SREBP-1 c蛋白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电针 视黄醇结合蛋白4 蛋白免疫印迹法 肝X受体Α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及其联合饮食干预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浆SREBP-1c、RBP4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43
18
作者 吴明方 陆阿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2-137,共6页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饮食控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SREBP-1c、RBP4水平的影响。方法:将NAFLD患者共5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运动组(E)、饮食控制组(D)和运动+饮食控制组(ED);另有12例健康自愿者组成健康对照组(N)。E组...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饮食控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SREBP-1c、RBP4水平的影响。方法:将NAFLD患者共5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运动组(E)、饮食控制组(D)和运动+饮食控制组(ED);另有12例健康自愿者组成健康对照组(N)。E组运动处方干预,D组饮食干预,ED组运动联合饮食干预。实验前后分别检测身体形态(BMI;WHR)和血液生化指标(SREBP-1c;RBP4;TNF-a等)。结果:1WHR指数实验后E组、DE组较实验前显著下降(P<0.05);实验后DE组较C、E组显著下降(P<0.05)。2血浆TG及LDL/HDL实验后E组、DE组较实验前显著下降(P<0.05);实验后DE组血浆TG、E组和DE组LDL/HDL较C组显著降低(P<0.05)。3血浆FINS水平及HOMA-IR实验后E、DE组较实验前显著下降(P<0.05);实验后HOMA-IR指数E组和DE组较C组显著下降(P<0.05)。4E组RBP4、D组SREBP-1c和DE组TNF-α、RBP4、SREBP-1c血浆水平实验后较实验前显著下降(P<0.05);实验后E组SREBP-1c水平和DE组血浆RBP4、SREBP-1c水平较C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116周有氧运动、饮食控制以及有氧运动联合饮食控制,NAFLD患者血浆SREBP-1c、RBP4、TNF-α水平分别呈不同程度降低,IR缓解,脂质代谢紊乱改善,有利于NAFLD转归。2有氧运动联合饮食控制对NAFLD的干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有氧运动 饮食控制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视黄醇结合蛋白4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气化痰祛瘀法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组织SREBP-1c/FA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石占利 陈芝芸 +2 位作者 严茂祥 何蓓晖 洪研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5期1062-1065,I0004,共5页
目的:观察理气化痰祛瘀中药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SREBP-1c/FAS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NASH的作用机理。方法:以高脂饮食喂养SD大鼠12周建立NASH模型,以不同剂量的理气化痰祛瘀中药复方进行干预,常规HE染... 目的:观察理气化痰祛瘀中药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SREBP-1c/FAS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NASH的作用机理。方法:以高脂饮食喂养SD大鼠12周建立NASH模型,以不同剂量的理气化痰祛瘀中药复方进行干预,常规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并计算NAFLD活动度积分(NAS),RT-PCR法检测肝组织SREBP-1c、FASmRNA表达,免疫组化EnVison法检测SREBP-1c蛋白水平,E-LIAS法测定FAS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NAS较正常组明显增高,不同剂量的理气化痰祛瘀方组大鼠肝组织的NAS较模型组明显减低(P<0.05);模型组大鼠肝组织SREBP-1c、FASmRNA表达及相应蛋白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应用不同剂量理气化痰祛瘀方干预后,大鼠肝组织SREBP-1、FAS cmRNA表达及相应蛋白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NAS与SREBP-1c及FASmRNA表达均呈明显正相关(r=0.826,0.703;P<0.01);肝组织SREBP-1cmRNA与FASmRNA表达亦呈明显正相关(r=0.613,P<0.01)。结论:SREBP-1c/FAS mRNA表达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生的重要病机,也是理气化痰祛瘀法的重要作用靶向,据此能够改善肝脏脂质代谢紊乱,防止NASH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免疫组化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 脂肪酸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变性肝细胞胆固醇代谢及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6
20
作者 汪晓红 范竹萍 +1 位作者 邱德凯 曾民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脂肪变性肝细胞胆固醇代谢及合成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以软脂酸诱导正常成人肝细胞株L-02脂肪变性,建立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分别于实验第3、6天收集细胞,同期设不含软脂酸培养的细胞作对照。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 目的探讨脂肪变性肝细胞胆固醇代谢及合成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以软脂酸诱导正常成人肝细胞株L-02脂肪变性,建立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分别于实验第3、6天收集细胞,同期设不含软脂酸培养的细胞作对照。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RT-PCR法检测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及其靶基因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mRNA表达。结果软脂酸诱导第3天即可产生肝细胞脂肪变性,第6天脂肪变性加重。随造模时间延长,模型组细胞内TG、TC含量逐渐增多,SREBP-2、HMGCR、LDLR mRNA表达逐渐增强;第3天和第6天细胞内T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6天细胞内T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3天和第6天HMGCR、LDLR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6天SREBP-2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肪变性肝细胞内存在胆固醇积聚,其机制可能是胆固醇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脂肪变性 胆固醇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