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7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泌乳阶段奶牛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与产奶量和乳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赵艳丽 闫晶 +5 位作者 薛炳楠 闫素梅 兰儒冰 王典 郭晓宇 郭咏梅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6-61,共6页
试验旨在建立不同泌乳阶段奶牛产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乳糖率、体细胞数与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逐步回归模型。试验采用随机分组设计,选取围产后期、泌乳前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奶牛120头,每个阶段各30头奶牛。结果显示:... 试验旨在建立不同泌乳阶段奶牛产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乳糖率、体细胞数与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逐步回归模型。试验采用随机分组设计,选取围产后期、泌乳前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奶牛120头,每个阶段各30头奶牛。结果显示:围产后期和泌乳前期产奶量与血清中葡萄糖(GLU)呈负相关,围产后期产奶量与总蛋白(TP)呈负相关,乳蛋白率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呈负相关,与免疫球蛋白G(IgG)呈正相关,乳糖率与血清中白蛋白(ALB)呈负相关,与总胆红素(TBIL)呈正相关,体细胞数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 (IL-6)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呈负相关;泌乳前期体细胞数与血清中IL-6呈正相关,乳糖率与血清中TBIL呈负相关,乳蛋白率与TP呈负相关;围产后期、泌乳前期和泌乳中期乳脂率与血清中甘油三酯(TG)均呈负相关。研究表明,奶牛血清GLU与产奶量具有相关性,血清中IL-1β、胆固醇(CHOL)、IgG和TBIL含量与乳成分具有相关性,血清中IL-6含量与乳体细胞数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泌乳阶段 抗氧化 免疫指标 血清生化指标 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最小二乘法的阶跃型滑坡预警曲面模型
2
作者 王伟 丁聪 +2 位作者 刘世藩 姜宇航 陈超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2,120,共9页
基于移动最小二乘法搭建阶跃型滑坡预警曲面模型,以三峡库区王家坡滑坡监测数据为例构建预警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用于滑坡阶跃预警的可行性。该模型通过移动最小二乘法拟合滑坡累计位移-监测期次曲线,利用拟合曲线导数信息确定滑坡阶跃... 基于移动最小二乘法搭建阶跃型滑坡预警曲面模型,以三峡库区王家坡滑坡监测数据为例构建预警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用于滑坡阶跃预警的可行性。该模型通过移动最小二乘法拟合滑坡累计位移-监测期次曲线,利用拟合曲线导数信息确定滑坡阶跃变形区间,以区间二阶导数最大值点作为“类破坏点”获得当期降雨、前期降雨、位移速率阈值;根据“类破坏点”监测信息,利用移动最小二乘法建立滑坡阶跃变形发生的阈值曲面,以位移速率作为分级标准建立4级预警阈值曲面模型进行预警分析。王家坡滑坡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警等级与滑坡实际位移情况相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警效果,能实现高效准确的滑坡阶跃变形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型滑坡 阶跃变形 预警模型 移动最小二乘法 王家坡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O_(3)生成主控因素及其与PM_(2.5)二次组分相互作用的多时间尺度研究
3
作者 洪也 陆美静 +8 位作者 马雁军 王式功 苏枞枞 王扬锋 任万辉 李晓岚 张云海 王绪鑫 韩国敬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17-1529,共13页
为研究不同时间尺度O_(3)生成的主控因素及其与PM_(2.5)二次组分相互作用,本文基于2019年1月1日-2022年4月1日沈阳市地面观测数据,运用KZ(Kolmogorov-Zurbenko)滤波、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和气象校正技术,将浓度变化分解为长期分量、季... 为研究不同时间尺度O_(3)生成的主控因素及其与PM_(2.5)二次组分相互作用,本文基于2019年1月1日-2022年4月1日沈阳市地面观测数据,运用KZ(Kolmogorov-Zurbenko)滤波、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和气象校正技术,将浓度变化分解为长期分量、季节分量和短期分量3个时间尺度,识别不同时间尺度下O_(3)生成的主控因素;同时量化排放源与气象条件对污染物长期趋势的贡献差异,深入探究O_(3)和PM_(2.5)二次组分[硫酸盐(SO_(4)^(2−))、硝酸盐(NO_(3)^(-))等]的多尺度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2019年1月1日-2021年4月1日沈阳市O_(3)和PM_(2.5)浓度分别累计下降9.6和7.8μg/m^(3),其中由于排放源的控制作用分别累计下降16.5和8.2μg/m^(3),下降速率分别为5.5和2.7μg/(m^(3)·a);而气象条件恶化导致其分别累计上升6.9和0.4μg/m^(3),上升速率分别为2.3和0.1μg/(m^(3)·a)。根据排放源控制和气象条件恶化导致的污染物浓度变化速率,得出O_(3)和PM_(2.5)排放贡献占比分别为70.5%和96.4%,清晰量化了“人努力”与“天不帮忙”的博弈效应。②跨时间尺度分析揭示,气温、总辐射和风速是O_(3)生成的关键促进因子,而相对湿度、大气稳定度和气压主导其衰减过程。③沈阳市PM_(2.5)中二次组分与O_(3)的交互作用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夏季高温与强辐射条件下,SO_(4)^(2−)与SOC通过光化学氧化及VOCs氧化与O_(3)形成正反馈,而NO_(3)^(-)因热分解削弱其促进作用;冬季高浓度的二次组分削弱太阳辐射,并通过·OH抑制VOCs氧化,降低O_(3)生成速率。一次成分(Cl^(-)、Na^(+))等通过吸湿增长增强了辐射散射,间接抑制光化学反应。研究显示,不同时间尺度下O_(3)主控因素具有相似性,但二次组分的调控作用随气象条件发生变化,研究将为东北老工业基地O_(3)与PM_(2.5)“双达峰”路径设计提供跨尺度协同调控的理论依据与调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Z(Kolmogorov-Zurbenko)滤波 O_(3) PM_(2.5) 二次组分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电转气和电解熔融碳酸盐的虚拟电厂低碳经济调度
4
作者 粟世玮 林剑波 +4 位作者 李咸善 李欣 柴华瑞 易成鸣 熊炜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97,共9页
为了促进电力低碳化、提高虚拟电厂的低碳经济性,引入电解熔融碳酸盐(electrolytic molten carbonate,EMC)设备捕集燃气轮机(gas turbine,GT)热电联产所产生的CO_(2),并对电转气(power to gas,P2G)设备精细化建模,建立P2G和电解熔融碳... 为了促进电力低碳化、提高虚拟电厂的低碳经济性,引入电解熔融碳酸盐(electrolytic molten carbonate,EMC)设备捕集燃气轮机(gas turbine,GT)热电联产所产生的CO_(2),并对电转气(power to gas,P2G)设备精细化建模,建立P2G和电解熔融碳酸盐协同的虚拟电厂低碳经济调度模型.首先,考虑到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通过拉丁超立方抽样与Kantorovich场景削减技术生成典型的风电出力场景.然后,基于EMC的电化学原理,构建两阶段P2G、GT和EMC耦合模型.接着,引入阶梯式碳交易机制引导虚拟电厂控制碳排放,以虚拟电厂运行总成本最低为目标,建立低碳经济调度模型.最后,通过设置不同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所建立的模型在提升虚拟电厂经济效益、增强风电消纳能力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系统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电厂 电转气 电解熔融碳酸盐 低碳经济调度 阶梯式碳交易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联网环境下异步多传感器数据深度融合算法研究
5
作者 殷存举 张薇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1-1326,共6页
在物联网环境中,现有方法未考虑异步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过程中权重和偏置的计算,从而导致信息出现缺失,降低融合结果的质量。为了改善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引入权重和偏置计算的异步多传感器数据深度融合算法。首先采用经验小波变换方... 在物联网环境中,现有方法未考虑异步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过程中权重和偏置的计算,从而导致信息出现缺失,降低融合结果的质量。为了改善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引入权重和偏置计算的异步多传感器数据深度融合算法。首先采用经验小波变换方法对异步多传感器数据展开重构处理,提高数据质量;其次利用逐步回归特征选择方法选取出最有信息量的特征,以减少冗余信息降低维度;最后,通过计算选择特征在深度融合过程中的权重与偏置,并结合深度自动编码器网络(DAEN网络),完成对异步多传感器数据的深度融合。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均方误差可维持在1.0 dB以下,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在3.5%以下,拟合度为0.96,融合耗时在8.5s以下,具有较好的融合效果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多传感器 数据融合 经验小波变换方法 逐步回归特征选择 DAEN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名胜区乔木林森林蓄积量估测
6
作者 唐雪海 钱子悦 +5 位作者 王佩 黄庆丰 左纬杰 倪辰 孔令媛 许程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4期121-125,170,共6页
以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名胜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Landsat遥感影像和DEM数据,综合考虑光谱、纹理、地形特征,分别使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MLSR)、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构建乔木林遥感蓄积量估算模型,并选择最优模型反演研究区乔木... 以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名胜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Landsat遥感影像和DEM数据,综合考虑光谱、纹理、地形特征,分别使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MLSR)、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构建乔木林遥感蓄积量估算模型,并选择最优模型反演研究区乔木蓄积。结果表明:对比3种模型估测结果的精度评价指标R^(2)和RMSE,MLSR的R^(2)=0.46,RMSE=113.14 m^(3)/hm^(2);SVM的R^(2)=0.57,RMSE=98.36 m^(3)/hm^(2);FM的R^(2)=0.65,RMSE=91.01 m^(3)/hm^(2);最终以RF模型为最优模型反演研究区蓄积量,得出乔木总蓄积量688 516.275 m^(3),平均蓄积量245.467 m^(3)/hm^(2)。该研究结果可为风景名胜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蓄积量 遥感反演 随机森林 支持向量机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y-GC/MS研究温度和时间对生物质热解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凯 郑燕 +1 位作者 龙潭 朱锡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45-849,共5页
以稻壳为原料,采用Py-GC/MS装置对其在不同热解条件下进行快速热解,并对热解气进行在线检测分析,考察了热解温度和时间对生物质热解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于450℃,随着温度的升高,生物质热解产物种类及其产率均增加,但低温条件下产物... 以稻壳为原料,采用Py-GC/MS装置对其在不同热解条件下进行快速热解,并对热解气进行在线检测分析,考察了热解温度和时间对生物质热解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于450℃,随着温度的升高,生物质热解产物种类及其产率均增加,但低温条件下产物种类较少,有利于产物的分离提纯;高于450℃,生物质热解产物种类基本稳定,仅在产率上有所变化,当550℃时,收率最大。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其对应的最佳热解时间缩短,且生物质低温热解时间延长时热解比高温解热时间缩短时热解更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时间 py-gc MS 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金属氯化物对纤维素快速热解的影响(Ⅰ) Py-GC/MS实验 被引量:23
8
作者 陆强 张栋 朱锡锋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8-1024,共7页
通过浸渍的方式在纤维素上负载了四种金属氯化物(KCl、CaCl2、FeCl3和ZnCl2),采用Py-GC/MS装置对其进行快速热解并对热解气在线分析,考察各金属氯化物及其负载量对纤维素热解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金属氯化物能够显著降低纤维素的... 通过浸渍的方式在纤维素上负载了四种金属氯化物(KCl、CaCl2、FeCl3和ZnCl2),采用Py-GC/MS装置对其进行快速热解并对热解气在线分析,考察各金属氯化物及其负载量对纤维素热解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金属氯化物能够显著降低纤维素的热解温度,其中负载CaCl2和FeCl3会抑制纤维素热解形成挥发性产物,而负载KCl和ZnCl2则不会。纯纤维素快速热解主要得到了以左旋葡聚糖为主的脱水糖以及一定量的呋喃类产物,和以羟基乙醛为主的小分子醛酮类产物。负载金属氯化物后都抑制了左旋葡聚糖的生成,其中KCl和CaCl2主要促进了纤维素解聚后脱水形成呋喃类产物,以及吡喃环开裂形成醛、酮、酸等小分子产物;FeCl3和ZnCl2则主要是促进纤维素解聚后形成脱水糖以及呋喃类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快速热解 催化 py-gc/ms 金属氯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y-GC/MS研究温度和时间对生物质热解油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孙来芝 张晓东 +4 位作者 陈雷 谢新苹 杨双霞 赵保峰 司洪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6-109,111,共5页
以木粉为原料,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利用Py-GC/MS装置对其进行快速热解,并对热解油气进行在线检测分析,研究反应温度和热解时间对生物油组成及其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0℃条件下生物油组成单一,便于分离和提纯;继续升高温度,生物油组成... 以木粉为原料,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利用Py-GC/MS装置对其进行快速热解,并对热解油气进行在线检测分析,研究反应温度和热解时间对生物油组成及其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0℃条件下生物油组成单一,便于分离和提纯;继续升高温度,生物油组成及其产率均逐步增加;温度高于700℃,有利于轻质类和芳香烃类碳氢化合物的生成。同一反应温度,不同热解时间,生物油组成保持稳定,但各类化合物的产率均发生变化。在反应温度为600℃,反应时间为25 s的条件下,高附加值的苯酚类化合物的产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油 温度 时间 py-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G-FTIR和Py-GC/MS的生物质三组分快速热解机理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马中青 马乾强 +2 位作者 王家耀 周涵芝 赵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9-66,共8页
利用热重红外联用仪(TG-FTIR)和快速热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对生物质三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热解失重规律、动力学和挥发分组分及其含量进行了对比研究。TG/DTG曲线表明,纤维素热解失重区间最窄,峰值处热解失... 利用热重红外联用仪(TG-FTIR)和快速热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对生物质三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热解失重规律、动力学和挥发分组分及其含量进行了对比研究。TG/DTG曲线表明,纤维素热解失重区间最窄,峰值处热解失重率最大;半纤维的最易发生降解,存在两个失重区间;而木质素热解过程最缓慢,热解温度范围最广。三维FTIR表明,纤维素热解主要产物为CO_2、醛类、酮类和酸类;半纤维素热解主要产物与纤维素一致,但是CO_2含量比其他几类组分高很多;木质素热解主要产物为CO_2和芳香烃类。Py-GC/MS分析表明,纤维素热解有机组分主要为呋喃类和脱水糖类,呋喃类产物在600℃时达到最大值43.34%,脱水糖类产物在500℃时达到最大值27.78%;半纤维素热解主要产物为酮类和呋喃类,两者含量随着热解温度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木质素热解主要产物为酚类,总酚含量在热解温度500℃时达到最大值78%,其中愈创木酚型(G-型)酚的含量最高63.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半纤维素 木质素 快速热解 生物油 TG-FTIR py-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y-GC/MS技术快速鉴别和测定食品保鲜膜及其添加剂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丽丽 王益萍 +1 位作者 潘红锋 张晓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81-385,共5页
应用纵型微型炉裂解器的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技术对食品保鲜膜进行了分析.通过对550℃下得到的各种重现性良好的保鲜膜的特征裂解色谱图的解析,可以快速鉴别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和聚乙烯偏二氯乙烯(P(VC-VdC))保鲜膜,同... 应用纵型微型炉裂解器的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技术对食品保鲜膜进行了分析.通过对550℃下得到的各种重现性良好的保鲜膜的特征裂解色谱图的解析,可以快速鉴别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和聚乙烯偏二氯乙烯(P(VC-VdC))保鲜膜,同时可以测定PVC和P(VC-VdC)保鲜膜中的添加剂成分.该方法无需任何样品前处理,样品用量少,是一种快速鉴别和测定保鲜膜材料及其添加剂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保鲜膜 聚合物 添加剂 py-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直立株型种质耐密性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梦莹 张玉 +5 位作者 张嘉豪 陈建省 张卫东 孟庆福 马玉华 鄢照新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9-359,共11页
作为一种特殊株型,小麦直立株型的特点是分蘖直立生长,冠层紧密,常规行距种植行间空隙大,而且直立株型小麦冠层穗容量较大,如果增加播量,缩减行距,可提高小麦产量。因此,有必要研究直立株型小麦在密植条件下的性状表现。本研究以15个不... 作为一种特殊株型,小麦直立株型的特点是分蘖直立生长,冠层紧密,常规行距种植行间空隙大,而且直立株型小麦冠层穗容量较大,如果增加播量,缩减行距,可提高小麦产量。因此,有必要研究直立株型小麦在密植条件下的性状表现。本研究以15个不同亲本来源的直立株型小麦品系为材料,在高密度(3.30×10^(6)株·hm^(-2))、超高密度(4.50×10^(6)株·hm^(-2))下种植,调查了9个主要农艺性状;计算性状耐密系数,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指标转化,计算综合耐密评价值(D值);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筛选适合的耐密鉴定指标。结果表明,在适当高密条件下,直立株型小麦可以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3个综合指标的累计贡献率为85.24%,依据D值聚类分析可将15个材料分为极强、强、中度和弱耐密型小麦;其中6个性状,包括鲜重(X_(7))、千粒重(X_(4))、倒伏程度(X_(9))、单位面积穗数(X_(2))、株高(X_(5))和机械强度(X_(8)),可作为小麦直立株型品系的耐密性鉴定的核心指标,耐密性评估数学模型为D=4.330X_(7)+8.838X_(4)-0.325X_(9)+0.463X_(2)+4.501X_(5)+2.092X_(8)-18.499,估计精度在89.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耐密性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法 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y-GC/MS对稻壳催化裂解液体产物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新苹 张晓东 +3 位作者 陈雷 孙来芝 司洪宇 卢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1-174,共4页
利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分析技术测定了稻壳裂解液体产物组分的种类及含量,探索了催化剂CaO、FeO和Fe2O3对稻壳高温裂解液体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稻壳相比,添加催化剂CaO、FeO和Fe2O3后,所有样品的裂解液体产物总量... 利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分析技术测定了稻壳裂解液体产物组分的种类及含量,探索了催化剂CaO、FeO和Fe2O3对稻壳高温裂解液体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稻壳相比,添加催化剂CaO、FeO和Fe2O3后,所有样品的裂解液体产物总量都有所减少,分别下降了13.25%、19.93%和28.13%;其中,CaO和Fe2O3分别对于苯及衍生物和苯酚类物质的催化转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各减少了50.94%和39.75%,而FeO的加入使得产物中醛酮类质量分数增加了16.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gc/ms 催化裂解 液体产物 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改进级联模型预测控制
14
作者 高锋阳 吴银波 +4 位作者 徐昊 史志龙 岳文瀚 孙伟 王高强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4-1265,共12页
为降低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三矢量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开关频率和控制系统对电机参数依赖性,提出一种基于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Adaline)可调参数改进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针对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 为降低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三矢量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开关频率和控制系统对电机参数依赖性,提出一种基于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Adaline)可调参数改进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针对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三矢量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造成开关频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剔除高开关频率和高共模电压的电压矢量,优化备选电压矢量范围,对剩余电压矢量根据其对q轴电流作用效果分组组合寻优和分配作用时间;基于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改进PI控制器,使得改进PI控制器兼顾快速性与超调;然后,分析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模型预测控制参数变化特性,构建系统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参数辨识模型,对电机参数分步辨识,形成参数可调节级联模型预测控制;最后,对所提策略和三矢量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进行稳态和动态半实物测试对比。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对转矩脉动、零轴电流、总谐波畸变率、开关频率、调速超调都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避免了传统模型预测控制的多目标代价函数中权重系数整定和参数辨识模型构建欠秩问题,对系统的控制性能有明显的提升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将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传动系统应用于机车牵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 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 级联模型预测 转矩脉动 零轴电流 参数分步辨识 开关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VO_(4)的氨气敏感性能及高温失活机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廖清林 谢光远 +2 位作者 朱旭 王典 吕俊涛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09,共4页
以水热法制备的钒酸钆(GdVO_(4))作为NH_(3)传感器的敏感电极材料原料,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钇稳定氧化锆(YSZ)粉末制备了氨气(NH_(3))传感器敏感电极浆料。以YSZ作为固体电解质,添加不同含量YSZ的GdVO_(4)作为敏感电极制备了分步成型的... 以水热法制备的钒酸钆(GdVO_(4))作为NH_(3)传感器的敏感电极材料原料,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钇稳定氧化锆(YSZ)粉末制备了氨气(NH_(3))传感器敏感电极浆料。以YSZ作为固体电解质,添加不同含量YSZ的GdVO_(4)作为敏感电极制备了分步成型的电流型NH_(3)传感器芯片,在700℃下测试了传感器的响应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电子显微镜(FESEM)对敏感电极材料进行了表征,结合敏感电极粉末高温烧结试验,确定了敏感电极材料高温失活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酸钆 分步成型 电流型 氨气传感器 高温失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苦荞种质资源耐荫性评价及鉴定指标的筛选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鲜 赵少迪 +5 位作者 胡传伟 吴晓梅 王秋宝 刘月贤 田洪岭 张丽君 《核农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32,I0001-I0004,共14页
为建立耐荫性评价模型以筛选苦荞耐荫种质资源,以60份苦荞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设置遮荫和自然光两种处理,测定株高等9个形态结构指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6个生理指标,计算各指标的耐荫系数。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苦... 为建立耐荫性评价模型以筛选苦荞耐荫种质资源,以60份苦荞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设置遮荫和自然光两种处理,测定株高等9个形态结构指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6个生理指标,计算各指标的耐荫系数。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苦荞耐荫性进行综合评价及耐荫指标的筛选。结果表明,15个指标的耐荫系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系数范围为7.87%~85.84%,除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外,其他各单项指标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从15个指标的耐荫系数中提取了5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69.307%。利用隶属函数分析法计算60份苦荞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值(D),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将种质资源分为耐荫型、中度耐荫型和敏感型3类。进一步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最优线性回归方程D=-0.176+0.115X_(1)+0.313X_(5)+0.140X_(6)+0.057X_(7)+0.176X_(10)-0.015X_(13),筛选出株高、主茎粗第五节、主茎粗第八节、单株粒数、始花期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POD活性共6个耐荫性鉴定指标。本研究结果为苦荞耐荫抗倒伏种质资源鉴定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耐荫性评价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逐步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y-GC/MS的沙漠湖泊直链脂肪族化合物分析及古气候应用初探 被引量:2
17
作者 尚文郁 孙静轶 +5 位作者 谢曼曼 岑况 蔡泽 战楠 凌媛 孙青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36-848,共13页
湖泊沉积物中直链脂肪族化合物(MCCs)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环境条件的变化可促使MCCs在游离态和结合态间发生转化,是古气候重建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以往研究中对样品前处理通常采用混合溶剂提取法得到MCCs游离态组分,而以化学键合、物理... 湖泊沉积物中直链脂肪族化合物(MCCs)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环境条件的变化可促使MCCs在游离态和结合态间发生转化,是古气候重建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以往研究中对样品前处理通常采用混合溶剂提取法得到MCCs游离态组分,而以化学键合、物理吸附等形式赋存的结合态组分无法通过溶剂提取,不能获取结合态组分特征对气候环境变化的指示信息。本文将热裂解这一有机质高效分解技术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实现了对内蒙古伊和沙日乌苏湖泊沉积物有机质组成的精细刻画,并识别、分析了共计3类、71项结合态MCCs化合物。结果表明:热解温度是影响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分析沉积物样品中结合态MCCs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450℃以下热解能量较低导致结合态MCCs解析不充分,550℃和650℃下各类结合态MCCs(含正构烷烃、正构烯烃及α-正构脂肪酮)充分解析,可经GC-MS实现在线分离、识别;随着热解温度升高,裂解产物中MCCs平均链长趋于降低,过高的裂解能量影响了产物中MCCs化合物链长特征对气候变化指示的敏感性。经研究各类MCCs分布特征发现,550℃下正构烷烃平均链长特征与传统气候替代指标游离态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δ^(13)C_(27~33)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83)。结合态正构烷烃ACL_(25~31)指标响应了区域有效降水变化特征,识别了区域内5.6ka、3.9ka前后的干旱期,反映了东亚夏季风强度变化,对应了北半球中纬度有效降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py-gc/ms) 伊和沙日乌苏湖 结合态直链脂肪族化合物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IR及Py-GC/MS定性分析高聚物单体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国芳 王建华 罗顺火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8-319,共2页
This paper described pyrolysis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Py GC/MS)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in the qualitative ananlysis of polymer.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chain unit ... This paper described pyrolysis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Py GC/MS)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in the qualitative ananlysis of polymer.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chain unit of polymer can be determined through combining the Py GC/MS technology on the base of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 group by FTIR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 FTIR py-gc/ms 高聚物 定性分析 红外光谱 气相色谱/质谱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枪鱼暗色肉蛋白肽制备工艺及理化性质研究
19
作者 孙慧 赵永强 +2 位作者 于刚 杨涛 夏光华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4,共9页
[目的]实现金枪鱼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从中制备抗氧化蛋白肽。[方法]以黄鳍金枪鱼暗色肉为原料,采用蛋白酶分步酶解制备抗氧化蛋白肽。以水解度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并分析蛋白肽的抗氧化... [目的]实现金枪鱼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从中制备抗氧化蛋白肽。[方法]以黄鳍金枪鱼暗色肉为原料,采用蛋白酶分步酶解制备抗氧化蛋白肽。以水解度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并分析蛋白肽的抗氧化活性、氨基酸组成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结果]抗氧化蛋白肽的最优制备工艺为风味蛋白酶酶解温度50℃,pH 7.00,酶添加量6000 U/g,酶解时间4.00 h;二步酶解中,胃蛋白酶酶解温度55.69℃,pH值1.41,酶添加量3200 U/g,酶解时间5.16 h。该条件下,蛋白肽的水解度和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分别为21.55%,85.89%。金枪鱼暗色肉风味蛋白酶—胃蛋白酶蛋白肽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抑制质量浓度(IC_(50))为1.613 mg/mL,同时,该蛋白肽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占比约39.60%,疏水性氨基酸占比约35.13%。另外,其相对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3000以下,占比约为63.86%。[结论]从金枪鱼副产物中采用分步酶解法所获蛋白肽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且营养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金枪鱼 暗色肉 分步酶解 蛋白肽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海水吸收CO_(2)分步沉淀钙镁离子
20
作者 沈鲁滨 武桂芝 +6 位作者 张成 刘杰 杨兴涛 李珂 梁俊哲 王钧 刘旭阳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3,共11页
浓海水吸收CO_(2)沉淀钙镁离子的过程中,使用MgO调控溶液的pH在6.5~7.2,沉淀浓海水中的钙离子,钙离子沉淀平衡后,使用NaOH作为第二步沉淀的pH调节剂,沉淀溶液中的镁离子,从而得到两种纯度较高的碳酸盐沉淀。通过单因素实验对第一步反应... 浓海水吸收CO_(2)沉淀钙镁离子的过程中,使用MgO调控溶液的pH在6.5~7.2,沉淀浓海水中的钙离子,钙离子沉淀平衡后,使用NaOH作为第二步沉淀的pH调节剂,沉淀溶液中的镁离子,从而得到两种纯度较高的碳酸盐沉淀。通过单因素实验对第一步反应中MgO添加量、气体流量、温度和第二步反应中气体流量、温度、pH等对沉淀的影响进行研究,初步确定了适宜的实验条件,之后分别对第一步和第二步反应条件进行响应面优化,得到第一步沉淀的最佳实验条件为MgO添加量7.43 g/L、温度42℃、通气时间为23 min;第二步沉淀的最佳条件为温度45℃、pH 9.0、通气时间25 min。在响应曲面优化得出的最佳实验条件下,模拟浓海水反应后钙镁离子浓度与预测结果基本一致,实际浓海水反应后钙镁离子去除率略有下降,但钙离子、镁离子去除率仍分别高达90.2%、85.6%,且对沉淀物的XRD分析结果表明沉淀得到的钙盐和镁盐纯度较高。研究结果为利用浓海水减排CO_(2)并回收资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海水 固碳 碳酸盐 分步沉淀 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