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紫淮山茎尖脱毒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1
作者 陈丹心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38-43,共6页
筛选适合紫淮山茎尖诱导、脱毒苗增殖和生根的培养基以及离体再生苗移栽驯化的基质,为生产上提供健康种苗。以3种紫淮山为供试材料,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6-BA、NAA、KT和GA_(3),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配比对茎尖诱导、继代... 筛选适合紫淮山茎尖诱导、脱毒苗增殖和生根的培养基以及离体再生苗移栽驯化的基质,为生产上提供健康种苗。以3种紫淮山为供试材料,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6-BA、NAA、KT和GA_(3),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配比对茎尖诱导、继代增殖及生根的影响,并将离体再生苗移栽到不同配比的进口泥炭土、珍珠岩、椰糠的苗床中,观察不同基质配比对其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武夷山紫山药、虎头山紫山药、政和红心薯在添加1.0 mg·L^(-1)6-BA+0.1 mg·L^(-1)NAA的MS培养基中茎尖成苗率最高,分别为77.78%、77.78%和71.11%;武夷山紫山药在添加1.0 mg·L^(-1)6-BA+0.5 mg·L^(-1)KT+0.3 mg·L^(-1)NAA+0.1 mg·L^(-1)GA_(3)+0.2 g·L^(-1)AC的MS培养基中增殖系数最高,为4.6,虎头山紫山药及政和红心薯在添加0.5 mg·L^(-1)6-BA+0.2 mg·L^(-1)KT+0.1 mg·L^(-1)NAA+0.1 mg·L^(-1)GA_(3)+0.2 g·L^(-1)AC的MS培养基中增殖系数都为最高,分别为4.83和4.82;武夷山紫山药、虎头山紫山药和政和红心薯在添加0.5 mg·L^(-1)IBA+0.5 mg·L^(-1)NAA+0.5 mg·L^(-1)CCC+0.5 g·L^(-1)AC的MS培养基上根生长情况最好;3种紫淮山在进口泥炭土100%基质中移栽成活率最高,分别为82.7%、80.0%、8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品种 紫淮山 茎尖脱毒 组培快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莎豆快速繁殖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晓龙 钟鹏 +12 位作者 杨曌 柴华 李莎莎 徐艳霞 吴玥 高海娟 王宏伟 王建丽 李伟 王若丁 孙蕊 李莉 张杨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128,共7页
为建立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快速繁殖体系,本试验以黑油莎2号为试验材料,茎尖作为外植体,采用植物不同组织培养条件培养油莎豆无菌苗,以期筛选出最佳茎尖消毒方法、适宜茎尖分化培养基配方以及快速生根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随消... 为建立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快速繁殖体系,本试验以黑油莎2号为试验材料,茎尖作为外植体,采用植物不同组织培养条件培养油莎豆无菌苗,以期筛选出最佳茎尖消毒方法、适宜茎尖分化培养基配方以及快速生根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随消毒时间的增加,黑油莎2号茎尖污染率呈现降低的趋势,而存活率则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MS+0.9 mg/L 6-苄基腺膘呤(6-BA)+0.3 mg/L萘乙酸(NAA)处理时,黑油莎2号茎尖分化成苗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 <0.05),且茎尖分化成苗率最高,为62.67%;1/2MS+0.2 mg/L吲哚丁酸(IBA)处理时,黑油莎2号无菌苗生根数量(29.00)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 <0.05),且根系粗壮,根长为0.9~3.0 cm。最后得出75%酒精30s+0.1%升汞4 min为黑油莎2号最佳茎尖消毒方法,MS+0.9 mg/L 6-BA+0.3 mg/L NAA为最佳茎尖分化培养基配方,MS+1.0 mg/L 6-BA和1/2MS+0.2 mg/L IBA分别是最佳快速繁殖和生根培养基配方。油莎豆快速繁殖体系构建为寒区高效繁育油莎豆优异种苗及种质资源创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无菌苗 茎尖分化 快速繁殖 生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脱毒及种薯(苗)繁育技术研究
3
作者 曲玉阳 刘训龙 +1 位作者 姚峰 蔡兴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6期33-39,共7页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然而由于病毒病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甘薯产业的发展,建立通用的脱毒组培体系、高灵敏度的检测体系及高效的种薯(苗)繁育体系对甘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12个主栽品种进行茎尖脱毒处理,建立了通用的脱毒...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然而由于病毒病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甘薯产业的发展,建立通用的脱毒组培体系、高灵敏度的检测体系及高效的种薯(苗)繁育体系对甘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12个主栽品种进行茎尖脱毒处理,建立了通用的脱毒组培体系MS+2 mg/L NAA+1.0 mg/L 6-BA,大多数品种的再生率在58%以上;获得SPFMV、SPCSV、SPLV、SPCFV和SPVG这5种病毒的特异性引物,该引物对病毒检测极限依次为10^(-6)、10^(-1)、10^(-4)、10^(-3)和10^(-3),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对脱毒品系进行筛选,获得优良脱毒株系甘12和粉薯2-2;建立脱毒种薯(苗)的三级繁育体系,即组培苗(一级)扩繁,温网室基质苗(二级)扦插扩繁和网棚大田苗(三级)繁育生产用种;进行洗苗速率(带根和不带根)对比试验,移栽方式(带根和不带根)与每孔移栽棵数(1~3棵)的双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不带根处理可显著提升洗苗速率,育苗前期每孔移栽棵数(1~3棵)在株高、茎粗、节间数方面无显著差异,带根处理前期生长具有优势,但二者成活率无显著差异,并不影响育苗结果。因此,该研究有利于甘薯病毒病防治、脱毒种薯(苗)推广和育苗成本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茎尖脱毒 病毒检测 脱毒繁育体系 组培苗移栽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41杨器官、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细胞组织学及生理学的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杜克久 郑均宝 +2 位作者 徐振华 李际泉 王进茂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99-104,共6页
杨树是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优良杂种无性系741杨[Populusalba×(P.davidiana×P.simoni)×P.tomentosa]更因其速生丰产、材质优良等特点在我国北方诸省有极广泛的栽培[... 杨树是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优良杂种无性系741杨[Populusalba×(P.davidiana×P.simoni)×P.tomentosa]更因其速生丰产、材质优良等特点在我国北方诸省有极广泛的栽培[1]。杨树的组织培养工作进展较快,在体细胞胚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741杨 体细胞胚胎 酯酶同功酶 可溶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快速繁殖及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何川生 王晓云 雷永和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92-396,共5页
通过对比试验,探讨了烟草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种苗的最佳途径,对组培过程中激素的组成和数量对种苗的生长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K326、红大、G-28这3种烟草的茎尖为外植体接种在MS+6-BA03+IBA005的培... 通过对比试验,探讨了烟草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种苗的最佳途径,对组培过程中激素的组成和数量对种苗的生长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K326、红大、G-28这3种烟草的茎尖为外植体接种在MS+6-BA03+IBA005的培养基上,芽的萌发势较好,继代增殖在MS+6-BA3+IBA02的培养基上经35d的振动液体培养,每芽可增殖近50个幼芽,增殖芽在1/2MS生根培养基上培养30d,能长成健壮完整的植株,本试验还进行了一系列降低成本、简化培养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茎尖 组织培养 简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处理和茎尖培养结合脱除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MLO) 被引量:24
6
作者 张锡津 田国忠 黄钦才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4-38,共5页
将患有丛枝病的泡桐组培苗进行温度处理,结合茎尖培养用来脱除病原MLO。结果表明,在45℃下,病茎段24—48小时内脱水枯死;在40℃下3周内病苗黄化枯萎;但在30℃和25℃处理的茎段萌发新枝条仍表现典型丛枝症状。而在... 将患有丛枝病的泡桐组培苗进行温度处理,结合茎尖培养用来脱除病原MLO。结果表明,在45℃下,病茎段24—48小时内脱水枯死;在40℃下3周内病苗黄化枯萎;但在30℃和25℃处理的茎段萌发新枝条仍表现典型丛枝症状。而在35℃下处理的茎段,1周后,新生长茎叶外观恢复正常,继续处理至80天,植株仍能正常生长。组织经DAPI染色后荧光显微镜检查显示出在35-40℃下处理的病苗体内MLO4周之内的变化和降解情况。分别剪取35℃下处理29、33、55和80天的组培苗0.5cm的茎尖,转入MS培养基或改良的MS培养基上,在25℃下培养,长成的组培苗一直生长正常。荧光显微镜和电镜检察结果均显示病原MLO已被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丛枝病 温度 茎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吴兴泉 陈士华 +1 位作者 王朔 杨岫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39-1040,共2页
[目的]提高离体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的成苗率和脱毒率。[方法]从马铃薯上取生长健壮的芽,经消毒后在显微镜下切取1.0到1.5 mm长度的茎尖,接种于诱导分化培养基上,研究了不同浓度的GA3、KT与6-BA和不同激素配比以及不同浓度的基础培养基... [目的]提高离体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的成苗率和脱毒率。[方法]从马铃薯上取生长健壮的芽,经消毒后在显微镜下切取1.0到1.5 mm长度的茎尖,接种于诱导分化培养基上,研究了不同浓度的GA3、KT与6-BA和不同激素配比以及不同浓度的基础培养基的诱导效果,探讨了茎尖组织诱导分化的最适培养条件。[结果]低浓度的GA3可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过高的GA3浓度会抑制愈伤组织的形成;KT比6-BA具有更好的诱导效果;在MS+GA30.1 mg/L+NAA 0.1 mg/L+6-BA 0.5 mg/L培养基中激素配比的诱导效果较好。[结论]MS+0.5 mg/L KT+0.2 mg/L GA3+0.1 mg/L NAA是最为适宜的茎尖组织培养基。在28℃、每天光照16 h、光照强度>2 000lx的培养条件下,经7 d左右即可得到形态良好愈伤组织,经15 d左右即可得到分化良好的试管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茎尖组织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药茎尖脱毒试管苗分化培养基的筛选 被引量:10
8
作者 胡选萍 张晓娟 +1 位作者 朱彦涛 胡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7191-7192,共2页
[目的]筛选山药茎尖脱毒苗分化培养基配方。[方法]选用MS为基础培养基,6-BA、2,4-D、NAA为激素处理因素和不同激素浓度处理水平的3因素3水平的试验设计,进行了山药茎尖脱毒苗分化培养基的筛选研究。[结果]MS+2.0mg/L6-BA+1.0mg/L2,4-D+3... [目的]筛选山药茎尖脱毒苗分化培养基配方。[方法]选用MS为基础培养基,6-BA、2,4-D、NAA为激素处理因素和不同激素浓度处理水平的3因素3水平的试验设计,进行了山药茎尖脱毒苗分化培养基的筛选研究。[结果]MS+2.0mg/L6-BA+1.0mg/L2,4-D+3.0mg/LNAA为山药茎尖脱毒苗最佳分化培养基。[结论]该培养基能达到山药茎尖离体脱分化与分化之间的一种良好的平衡,是一种进行山药茎尖脱毒苗培养适宜的分化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茎尖 脱毒 分化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茎尖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蒋明权 王钰 +2 位作者 林毅 阮龙 张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6期1038-1039,1044,共3页
综述了甘薯病毒病的种类、危害、症状及传播方式 ,甘薯茎尖脱毒的生物学原理及进展 ;介绍了甘薯的茎尖培养、病毒检测及脱毒苗快繁技术 ;
关键词 甘薯 茎尖 脱毒 组织培养 快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百合茎尖组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旭东 田松青 +1 位作者 成海钟 郭维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922-1923,1962,共3页
[目的]研究东方百合索蚌(Sorboune)、元帅(Acapulco)、西伯利亚(Siberia)茎尖分生组织分化,生产脱毒种苗。[方法]利用MS培养基和外源激素,对东方百合品种进行茎尖组织培养。[结果]鳞片诱导小仔球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2... [目的]研究东方百合索蚌(Sorboune)、元帅(Acapulco)、西伯利亚(Siberia)茎尖分生组织分化,生产脱毒种苗。[方法]利用MS培养基和外源激素,对东方百合品种进行茎尖组织培养。[结果]鳞片诱导小仔球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2 mg/L。茎尖诱导和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结论]在百合种球产业化生产中,该方法是获得百合复壮原种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百合 鳞茎 茎尖培养 MS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眉四照花茎尖组织培养技术 被引量:4
11
作者 路承香 李仲芳 +1 位作者 王有科 孙飞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16-1418,共3页
[目的]探讨峨眉四照花茎尖组织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采取峨眉山4~5年生四照花树体枝条的幼嫩茎尖作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生长激素对外植体诱导发育出丛生芽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培养基MS+6-BA2.0mg/L+IBA0.5mg/L和MS+6-BA2... [目的]探讨峨眉四照花茎尖组织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采取峨眉山4~5年生四照花树体枝条的幼嫩茎尖作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生长激素对外植体诱导发育出丛生芽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培养基MS+6-BA2.0mg/L+IBA0.5mg/L和MS+6-BA2.0mg/L+IBA1.0mg/L组合对不定芽诱导效果较好。培养基Ms+NAA0.5mg/L+6-BA2.0mg/L组合诱导茎尖产生大量愈伤组织。[结论]该研究为峨眉四照花的快速繁育、种质资源保存提供了技术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四照花 组织培养 茎尖 愈伤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颜’草莓茎尖培养与快速繁殖 被引量:19
12
作者 晁慧娟 刘敏 +2 位作者 姬谦龙 高遐虹 董清华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4-16,共3页
对‘红颜’草莓茎尖进行组织培养研究,建立其再生快繁体系。结果表明:(1)剥取的茎尖越大,萌发率越高;(2)暗培养3 d能够抑制褐化,提高萌发率;(3)增殖培养基:MS+6-BA 0.5 mg/L+NAA 0.10 mg/L,增殖系数为7.00;(4)生根培养基:1/2 MS+IBA 0.5... 对‘红颜’草莓茎尖进行组织培养研究,建立其再生快繁体系。结果表明:(1)剥取的茎尖越大,萌发率越高;(2)暗培养3 d能够抑制褐化,提高萌发率;(3)增殖培养基:MS+6-BA 0.5 mg/L+NAA 0.10 mg/L,增殖系数为7.00;(4)生根培养基:1/2 MS+IBA 0.5 mg/L,生根率为100%,移栽到消毒过的蛭石+草炭+珍珠岩(1∶1∶1),成活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颜品种 草莓 茎尖培养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茎尖组培和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汪强 童有才 王本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6期718-719,721,共3页
以 0 .5mm以下的花生茎尖为外植体 ,在MS附加不同激素和有机物的培养基上进行诱芽和诱根培养 ,结果表明 :①在MS + 1.0mg/LBA + 1.0mg/LNAA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和丛生芽发生率分别达到 90 .0 %和 80 .6% ;在 1/2MS(I) +MS(Ⅱ、Ⅲ、Ⅵ )+ 2 ... 以 0 .5mm以下的花生茎尖为外植体 ,在MS附加不同激素和有机物的培养基上进行诱芽和诱根培养 ,结果表明 :①在MS + 1.0mg/LBA + 1.0mg/LNAA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和丛生芽发生率分别达到 90 .0 %和 80 .6% ;在 1/2MS(I) +MS(Ⅱ、Ⅲ、Ⅵ )+ 2 .0mg/LNAA + 0 .1mg/LBA培养基上生根率和单个外植体产根数分别达到 86.7%和 5 .1个。② 2 ,4 D可促进愈伤组织增生 ,但无诱根效果 ;烟酸和VB6 可促进丛生芽发生 ;NAA对促进生根和生芽均有效果。③不同基因型间诱导愈伤组织和丛生芽存在一定差异。茎尖经诱芽、诱根培养出完整植株 ,炼苗后移至室外能正常开花、结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茎尖组培 植株再生 激素 愈伤组织 丛生芽诱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查理’草莓茎尖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晁慧娟 刘敏 +2 位作者 姬谦龙 高遐虹 董清华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24-27,共4页
对‘甜查理’草莓茎尖进行组织培养研究,建立其再生快繁体系。结果表明:(1)剥取的茎尖越大,萌发率越高;(2)暗培养3 d能够抑制褐化,提高萌发率;(3)增殖培养基:MS+6-BA 1.0 mg/L+NAA0.10 mg/L,增殖系数为6.13;(4)生根培养基:1/2 MS,生根率... 对‘甜查理’草莓茎尖进行组织培养研究,建立其再生快繁体系。结果表明:(1)剥取的茎尖越大,萌发率越高;(2)暗培养3 d能够抑制褐化,提高萌发率;(3)增殖培养基:MS+6-BA 1.0 mg/L+NAA0.10 mg/L,增殖系数为6.13;(4)生根培养基:1/2 MS,生根率为100%,移栽到消毒过的蛭石基质,成活率为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查理’ 草莓 茎尖培养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椪柑成年态节间茎段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家银 郭琛 +2 位作者 谢玉明 杨莉 邓子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2-185,共4页
为了建立椪柑成年态离体高效再生体系,比较了7种消毒方法的灭菌效果和4种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改良消毒法能有效降低成年态椪柑节间茎段的污染率(约12.2%)和死亡率(约27.2%),增加外植体的萌芽率(约12.8%)和成功率(约30.6%);MS+BA1mg/L+N... 为了建立椪柑成年态离体高效再生体系,比较了7种消毒方法的灭菌效果和4种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改良消毒法能有效降低成年态椪柑节间茎段的污染率(约12.2%)和死亡率(约27.2%),增加外植体的萌芽率(约12.8%)和成功率(约30.6%);MS+BA1mg/L+NAA0.5mg/L最适合椪柑成年态节间茎段生长,萌芽率达12%;另外,1cm左右的成年态接穗茎尖嫁接的成活率仅约10%,选用5mm以下的茎尖可明显提高嫁接成活率,使用1mm左右茎尖进行微芽嫁接成活率最高,这可能与柑橘接穗越大携带的内生菌越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椪柑 成年态节间茎段 微芽嫁接 再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荸荠新品种桂蹄4号的选育 被引量:2
16
作者 江文 黄诚梅 +4 位作者 高美萍 陈丽娟 蔡炳华 何青石 赖松新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1-93,共3页
桂蹄4号是以桂蹄2号为材料,通过茎尖组织培养产生的优良变异单株筛选培育而成的早中熟荸荠新品种。生育期130~140 d(天);植株生长势强,球茎横椭球形、脐部微平,皮褐白色,淀粉含量47.0 mg·g^-1,可溶性糖含量7.95%,口感脆甜、少渣,... 桂蹄4号是以桂蹄2号为材料,通过茎尖组织培养产生的优良变异单株筛选培育而成的早中熟荸荠新品种。生育期130~140 d(天);植株生长势强,球茎横椭球形、脐部微平,皮褐白色,淀粉含量47.0 mg·g^-1,可溶性糖含量7.95%,口感脆甜、少渣,品质好;平均单球质量26.2 g,每667 m^2产量2200 kg左右,田间对秆枯病的抗性与对照桂蹄2号相当,适宜广西及其周边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 桂蹄4号 茎尖组培变异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彩叶杜梨茎尖繁育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莹 唐季云 +3 位作者 李玉娟 谈峰 郭聪 李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3期56-57,75,共3页
[目的]建立耐盐彩叶杜梨的茎尖组培快繁技术体系。[方法]以耐盐彩叶杜梨茎尖为试材,对影响茎尖离体培养的取材时期、外植体消毒、培养基和激素配比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休眠期水培促萌发的嫩芽污染率较低,最利于茎尖诱导成活。采用正... [目的]建立耐盐彩叶杜梨的茎尖组培快繁技术体系。[方法]以耐盐彩叶杜梨茎尖为试材,对影响茎尖离体培养的取材时期、外植体消毒、培养基和激素配比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休眠期水培促萌发的嫩芽污染率较低,最利于茎尖诱导成活。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最佳灭菌处理为75%乙醇+0.1%HgCl28min,污染率和发芽率分别为27.36%和57.47%;适于茎尖增殖培养的培养基和激素组合为MS+1.0mg/L6-BA+1mg/LIBA,增殖系数为9.23。[结论]通过耐盐彩叶杜梨茎尖繁育技术的优化,为建立其优良无性系和进行遗传转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彩叶杜梨 茎尖培育 组织培养 快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亳菊茎尖愈伤组织诱导与再生植株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俞年军 彭代银 +6 位作者 吴德林 刘守金 朱月信 曹勇 王韵琴 江芹 董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227-3229,共3页
[目的]研究亳菊茎尖组织培养技术,为亳菊产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不同的MS培养基中,考察不同浓度的6-BA、NAA对亳菊茎尖愈伤组织、丛生芽、再生植株诱导的影响。[结果]茎尖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0 mg/L6-BA+0.30mg/... [目的]研究亳菊茎尖组织培养技术,为亳菊产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不同的MS培养基中,考察不同浓度的6-BA、NAA对亳菊茎尖愈伤组织、丛生芽、再生植株诱导的影响。[结果]茎尖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0 mg/L6-BA+0.30mg/L NAA,以MS+0.50 mg/L6-BA+0.10 mg/L NAA为芽的诱导培养基,芽诱导率达100%;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0.30 mg/L IBA。[结论]通过亳菊茎尖愈伤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亳菊 茎尖 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琉璃苣体外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红梅 李思颖 +4 位作者 蔡宝宏 杨文平 李明 张红 吴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1期6941-6941,6977,共2页
以琉璃苣茎段、叶片和茎尖为外植体进行体外培养,结果表明,茎尖是琉璃苣进行体外培养的最佳外植体,最适宜培养基为MS+NAA 0.2 mg/L+ZT 3.0 mg/L+蔗糖30%+琼脂0.6%。并在1/2MS+NAA 0.5 mg/L+蔗糖30%+琼脂0.6%上进行继代培养,长势较好。... 以琉璃苣茎段、叶片和茎尖为外植体进行体外培养,结果表明,茎尖是琉璃苣进行体外培养的最佳外植体,最适宜培养基为MS+NAA 0.2 mg/L+ZT 3.0 mg/L+蔗糖30%+琼脂0.6%。并在1/2MS+NAA 0.5 mg/L+蔗糖30%+琼脂0.6%上进行继代培养,长势较好。而后转到生根培养基1/2MS+IBA 1.0 mg/L上进行诱导生根。该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琉璃苣茎尖进行无性繁殖,扩大种苗栽培是有效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璃苣 体外培养 茎段 叶片 茎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花楹组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王红梅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8年第3期18-22,共5页
以蓝花楹实生苗茎尖作为外植体的组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其组培中的启动培养基宜为MS+6-BA1.0mg/L+NAA0.2 mg/L;增殖培养基宜为MS+6-BA2.0 mg/L+NAA0.4 mg/L或MS+6-BA2.0 mg/L+NAA0.5mg/L;生根培养基宜为1/2 MS+NAA0.5 mg/L。其试管苗适... 以蓝花楹实生苗茎尖作为外植体的组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其组培中的启动培养基宜为MS+6-BA1.0mg/L+NAA0.2 mg/L;增殖培养基宜为MS+6-BA2.0 mg/L+NAA0.4 mg/L或MS+6-BA2.0 mg/L+NAA0.5mg/L;生根培养基宜为1/2 MS+NAA0.5 mg/L。其试管苗适宜的移栽基质为营养土+蛭石(比例1?1),移栽成活率为55.10%。有利于其试管苗增殖的光照条件为3 000 lx。继代次数对其试管苗的增殖和生根均有影响,而适宜转向生根培养的继代数最少为9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花楹 实生苗茎尖外植体 组织培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