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9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aring capacity of composite columns reinforced by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被引量:1
1
作者 韦建刚 ZHU Pu CHEN Bao-chun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AS 2013年第1期27-34,共8页
In this study, nine simplified short composite columns consisting of core CFST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of different diameters and outer reinforced concrete were constructed to study their compressive performance ... In this study, nine simplified short composite columns consisting of core CFST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of different diameters and outer reinforced concrete were constructed to study their compressive performance under axial or eccentric compression. The failure mode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rush of the outer concrete. The bearing capacity increases at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further increase of the position coefficient.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position coefficient is an important structural parameter that has considerable influences on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composite columns. The outer concrete, steel tubes and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are found to work in a cooperative manner under axial or eccentric compression when the position coefficient is about 0.5. An improved bearing capacity algorithm that takes the position coefficient into account has been propos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ion results and curre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in China. It has been proven to be precise and sa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composite column position factor TEST FORMU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Axial Capacity of Concrete-Filled Square Steel Tubes Using Neural Networks
2
作者 朱美春 王清湘 冯秀峰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05年第2期151-155,共5页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to predict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CFST ( concrete-filled square steel tubes) short columns under axial loading is explored. Input parameters consiste of concret...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to predict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CFST ( concrete-filled square steel tubes) short columns under axial loading is explored. Input parameters consiste of 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 yield strength of steel tube, confinement index, sectional dimension and width-to-thickness ratio.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is the only output parameter. A multilayer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nonlinear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input and output variables. Fifty-five experimental data of CFST short columns under axial loading are used to train and test the neural network.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neural network model and three parameter models shows that the neural network model possesses good accuracy and could be a practical method for predicting the ultimate strength of axially loaded CFST short colum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filled square steel tubes Neural networks Axial capacity Short colum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拱温度效应的解析计算方法
3
作者 刘永健 闫新凯 +1 位作者 刘江 白永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296,共14页
将钢管混凝土拱的轴向温度效应按结构力学求解,横截面内温度效应按弹性力学平面应变问题求解,未考虑材料的泊松效应,且钢管混凝土拱并不完全满足平面应变问题假定。本文对钢管混凝土拱的温度荷载进行符合组合结构特点的合理简化,并提出... 将钢管混凝土拱的轴向温度效应按结构力学求解,横截面内温度效应按弹性力学平面应变问题求解,未考虑材料的泊松效应,且钢管混凝土拱并不完全满足平面应变问题假定。本文对钢管混凝土拱的温度荷载进行符合组合结构特点的合理简化,并提出三维温度应力解析计算方法,与传统方法和实体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横向约束解析法计算的轴向自应力偏小,相对误差在-31.67%~-30.24%之间,由于自应力在总的温度应力中占比较大,这一相对误差不可忽视;按平面应变问题计算钢-混界面法向应力误差在-17.96%~10.83%之间;本文提出考虑横向约束解析法计算精度较高,除应用于钢管混凝土拱温度效应计算外,还可用于评估界面热黏结状况及确定管内补偿收缩混凝土自由膨胀率的可行域;在相关桥规建议使用的材料性能取值和结构尺寸范围内,钢管与核心混凝土热脱黏界限温差在4.37℃~15.39℃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拱 钢-混界面 三维温度应力 解析法 横向约束 脱黏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形冷弯薄壁型钢组合钢管混凝土柱轴压性能
4
作者 吴丽丽 刘艳霞 +1 位作者 武海鹏 韩港豪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91,共15页
为解决异形钢管混凝土柱阴角对其承载力的影响,提出了用1个冷弯薄壁方钢管和2个U形钢管焊接成L形钢管,内填充混凝土形成L形冷弯薄壁型钢组合钢管混凝土柱形式。设计了5组共10根试件的轴压试验,并开展了有限元参数分析,研究了钢管厚度、... 为解决异形钢管混凝土柱阴角对其承载力的影响,提出了用1个冷弯薄壁方钢管和2个U形钢管焊接成L形钢管,内填充混凝土形成L形冷弯薄壁型钢组合钢管混凝土柱形式。设计了5组共10根试件的轴压试验,并开展了有限元参数分析,研究了钢管厚度、U形管外伸长度和钢材强度等参数对构件承载力和延性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类试件的主要破坏形态为中上部局部鼓曲破坏,适量增大U形管外伸长度可以提高承载力,但增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易发生弯扭破坏;承载力和延性随着钢管厚度和钢材强度增大而增加;混凝土强度对构件的初始刚度和峰值荷载的影响都很小,但对曲线下降段的影响较大;试件端部和中部截面阴角处的混凝土应力值比各边中部更大,说明采用U形钢管与方钢管组合的方式改善了阴角处钢管对混凝土约束普遍较弱的问题。基于“统一理论”,给出了两种承载力建议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两种计算方法在0.44~1.94的约束效应系数范围内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形 U形管 钢管混凝土柱 轴心受压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套方钢管夹层混凝土加固方CFST柱压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5
作者 卢亦焱 柳永达 +2 位作者 刘真真 马文涛 祝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8,共12页
为研究外套方钢管夹层混凝土加固方钢管混凝土(CFST)柱的压弯承载力,进行3个原CFST柱和7个外套方钢管夹层混凝土加固方CFST柱(组合加固柱)试件的偏压试验,分析了试件的破坏形态和荷载—跨中挠度曲线。在试验基础上,通过纤维模型法对258... 为研究外套方钢管夹层混凝土加固方钢管混凝土(CFST)柱的压弯承载力,进行3个原CFST柱和7个外套方钢管夹层混凝土加固方CFST柱(组合加固柱)试件的偏压试验,分析了试件的破坏形态和荷载—跨中挠度曲线。在试验基础上,通过纤维模型法对258个组合加固柱进行参数分析,分析了夹层混凝土强度、外套钢管厚度和屈服强度对组合加固柱N/N_(u)-M/M_(u)曲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CFST柱和组合加固柱的破坏形态基本一致,均为典型的弯曲型破坏,组合加固柱加固部分与原CFST柱变形协调良好;夹层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外套钢管厚度和屈服强度的降低使试件N/N_(u)-M/M_(u)曲线呈现外凸趋势;在这些因素当中,夹层混凝土强度对平衡点位置影响效果最显著,钢管厚度和屈服强度对平衡点位置影响不大。基于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组合加固柱压弯承载力计算方法。通过公式得到的压弯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值、纤维模型法模拟值的误差均在10%以内,表明计算方法可准确预测外套方钢管夹层混凝土加固方CFST柱压弯承载力,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套钢管 夹层混凝土 钢管混凝土柱 纤维模型法 N/N_(u)-M/M_(u)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往复荷载作用后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节点耐火性能数值分析
6
作者 王文达 李生强 +1 位作者 毛文婧 郑龙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节点在往复荷载作用后的耐火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该节点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与已有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往复荷载作用后塑性损伤和残余变形对组合梁节点火灾下的应力和变形的...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节点在往复荷载作用后的耐火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该节点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与已有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往复荷载作用后塑性损伤和残余变形对组合梁节点火灾下的应力和变形的影响,以及不同损伤程度、荷载作用水平和防火保护层厚度对节点耐火极限和破坏模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预损伤对节点的耐火极限有不利影响,且随损伤程度的增加,耐火极限下降明显;重度损伤下节点的耐火极限与无损伤节点相比降低了23.5%;重度损伤的节点在火灾作用下形成塑性铰,且产生较大的耗能损伤,轻度和中度损伤下未形成明显塑性铰,耐火极限分别仅下降1.0%和3.6%;对于以梁损伤作为预损伤模式的节点,梁荷载比和防火保护层厚度是影响有地震预损伤节点耐火极限的主要因素;随柱荷载比的增大,耐火极限呈降低趋势,但整体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节点 低周往复加载 损伤程度 耐火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组合箱梁节点弯矩-转角曲线计算方法
7
作者 黄志 龚莉 +2 位作者 蒋丽忠 周旺保 戚菁菁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7-198,共12页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组合箱梁节点的弯矩-转角关系,提出了基于极限弯矩、初始转动刚度的四折线弯矩-转角模型。对节点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得到了三种节点连接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以及弯矩-转角曲线。基于钢结...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组合箱梁节点的弯矩-转角关系,提出了基于极限弯矩、初始转动刚度的四折线弯矩-转角模型。对节点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得到了三种节点连接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以及弯矩-转角曲线。基于钢结构设计标准,提出了适用于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组合箱梁节点极限弯矩计算方法;基于组件法建立了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计算模型,分别计算得到节点的极限弯矩与初始转动刚度值,并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误差较小,吻合良好。基于极限弯矩、初始转动刚度建立了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组合箱梁节点四折线弯矩-转角模型,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及适用性。该研究建立的四折线模型简单、精确且表达直观,可为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组合箱梁节点结构设计和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格构柱 节点 组件法 弯矩-转角模型 极限弯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形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组合异形柱偏压承载力计算方法
8
作者 马腾飞 陈志华 杜颜胜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9,共8页
基于叠加原理,在《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技术规程》提供的理论计算公式基础上,研究了L形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组合异形柱偏压承载力计算方法。在考虑再生混凝土有效约束面积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L形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组合异形柱偏压承载... 基于叠加原理,在《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技术规程》提供的理论计算公式基础上,研究了L形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组合异形柱偏压承载力计算方法。在考虑再生混凝土有效约束面积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L形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组合异形柱偏压承载力计算公式,绘制出轴力-弯矩关系曲线。结果表明:通过引入钢管对内填再生混凝土的约束效应系数,考虑钢管对不同粗骨料取代率再生混凝土的有效约束作用,并根据约束强弱将钢管对内填再生混凝土的约束区域进行划分,可得到再生混凝土的有效约束面积;通过与试验及数值模拟结果对比,验证了L形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组合异形柱偏压承载力计算公式的有效性,该公式可用于预测L形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的偏压承载力,轴力-弯矩关系曲线可较为准确且安全地预测试件的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钢管混凝土柱 L形异形柱 再生混凝土 偏压承载力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商高速公路黄河特大桥主桥设计
9
作者 王术剑 吴庆雄 +2 位作者 徐召 王宏博 刘正飞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1,共7页
高商高速公路黄河特大桥主桥采用(190+260+260+190)m四跨连续钢管混凝土刚架系杆拱桥,采用拱墩固结、拱梁分离的结构体系,桥面全宽43.2 m。该桥采用钢管混凝土桁式平行拱肋,2片拱肋之间采用K撑和米字形横撑连接,钢管混凝土节点处拱肋内... 高商高速公路黄河特大桥主桥采用(190+260+260+190)m四跨连续钢管混凝土刚架系杆拱桥,采用拱墩固结、拱梁分离的结构体系,桥面全宽43.2 m。该桥采用钢管混凝土桁式平行拱肋,2片拱肋之间采用K撑和米字形横撑连接,钢管混凝土节点处拱肋内布设阵列式内栓钉以提高疲劳寿命。全桥采用整束挤压式吊杆体系,拱脚1号和2号短吊杆采用双吊杆,其余位置均采用单吊杆。全桥设置3组24根系杆来平衡拱脚水平推力。主梁采用双边工字钢梁,由工字形边纵梁、工字形横梁、工字形小纵梁通过高强螺栓连接而成。钢梁上铺设预制C50混凝土桥面板并现浇微膨胀混凝土湿接缝组成钢-混组合结构,桥面板厚24 cm。拱座采用内填混凝土+外包钢板的阶梯形钢-混组合拱座。主桥桥墩采用单箱单室空心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综合考虑结构受力、工程安全、质量、进度、经济等因素,主桥采用先梁后拱、分批次张拉系杆和吊杆的施工方法。采用空间杆系有限元模型对主桥结构进行强度和稳定性计算,并采用实体有限元模型对拱座局部受力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主桥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及拱座局部受力均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拱桥 刚架系杆拱 内栓钉 双吊杆 系杆 钢-混组合拱座 桥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过程火灾后中空夹层高强钢管混凝土偏压短柱力学性能研究
10
作者 李业峰 毛小勇 +1 位作者 刘晓 刘昭辉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确定了全过程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本构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模,对高温后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偏压构件的全过程曲线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验证良好。在此基础上,对全过程火灾后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偏压构件的工作机理进... 确定了全过程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本构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模,对高温后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偏压构件的全过程曲线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验证良好。在此基础上,对全过程火灾后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偏压构件的工作机理进行深入分析,以升温时间、空心率、内外钢管屈服强度、混凝土强度、长细比、偏心距为变化参数,建立有限元模型,考查影响全过程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偏压极限承载力的因素。结果表明,材料强度和空心率对偏压短柱的剩余承载力系数影响不大,剩余承载力随材料强度增加而增加;随着偏心距的增加,构件的极限承载力显著下降,剩余承载力系数逐渐增大。随着长细比的增加,剩余承载力下降较大,长细比对偏压短柱的剩余承载力系数影响较大。随着升温时间的增长,短柱的剩余承载力系数大幅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火灾后 中空夹层高强钢管混凝土短柱 偏压力学性能 剩余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拱桥双层无缆塔缆索吊施工技术
11
作者 倾涛 李鹏 +2 位作者 张付军 庄严 李宁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1,共7页
平绵高速武都至九寨沟段尖山沟特大桥主桥为主跨220 m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左、右幅分离式布置,两幅净间距30 m。大桥位于U形山谷,不具备支架法施工条件,拱肋采用缆索吊及扣挂法悬臂拼装,其它构件均采用缆索吊安装。从材料设备投入... 平绵高速武都至九寨沟段尖山沟特大桥主桥为主跨220 m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左、右幅分离式布置,两幅净间距30 m。大桥位于U形山谷,不具备支架法施工条件,拱肋采用缆索吊及扣挂法悬臂拼装,其它构件均采用缆索吊安装。从材料设备投入、吊装覆盖范围、施工进度及操作难度方面,对缆扣合建、缆扣分离和无缆塔缆索吊方案进行比选,推荐采用无缆塔缆索吊作为实施方案。在60 t主缆索吊上方设置1台15 t辅助工作缆索吊,形成双层无缆塔缆索吊系统,进行缆索吊锚碇构件运输安装;为节约缆索吊成本,利用桥位山体设置主索可横移锚碇,通过缆索吊主索横移实现单组主索横移分榀安装钢管拱肋。双层无缆塔缆索吊立体同步作业,提高了施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拱桥 双层无缆塔缆索吊 扣挂法 主索横移 悬臂拼装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钢管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有限元分析
12
作者 董志勇 雷劲松 李大东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5年第1期41-47,101,共8页
为深入探究圆钢管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短柱在轴压作用下的承载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12个圆钢管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短柱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出构件的破坏模式及荷载-位移关系曲线,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再生骨料... 为深入探究圆钢管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短柱在轴压作用下的承载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12个圆钢管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短柱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出构件的破坏模式及荷载-位移关系曲线,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增加,试件承载能力逐渐降低;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试件承载能力逐渐提高,但体积率大于0.9%时试件承载能力出现降低现象;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加,试件的承载能力逐渐提高,且混凝土强度等级对试件承载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所建模型在破坏形态及承载特性方面与试验吻合良好,该模型能较好地满足实际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再生混凝土 短柱 轴压承载力 钢纤维掺量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柱的施工技术及质量验收分析
13
作者 曹一天 王连铎 +2 位作者 樊小宾 韩笑笑 许超 《建筑技术》 2025年第5期532-535,共4页
随着现代建筑结构向着更高、更大、更复杂的趋势发展,钢管混凝土柱作为结构工程中的关键组件,其性能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与安全性。然而,由于其施工工艺复杂,对施工技术的要求较高,质量控制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 随着现代建筑结构向着更高、更大、更复杂的趋势发展,钢管混凝土柱作为结构工程中的关键组件,其性能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与安全性。然而,由于其施工工艺复杂,对施工技术的要求较高,质量控制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钢管混凝土柱在建筑结构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其施工技术和质量验收的背景和意义。详尽阐述钢管混凝土柱的独特特性,同时聚焦于实际的施工过程及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质量隐患,为提高施工效率和保证工程质量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柱 施工技术 质量验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杨敏 《广东建材》 2025年第3期180-183,共4页
本文基于一种性能优异的组合结构——钢管混凝土,分析了钢管混凝土的优点,对近年来在桥梁工程中钢管混凝土在一些桥型中的应用科研成果进行简单描述,并阐述了当前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在承载力、抗震性... 本文基于一种性能优异的组合结构——钢管混凝土,分析了钢管混凝土的优点,对近年来在桥梁工程中钢管混凝土在一些桥型中的应用科研成果进行简单描述,并阐述了当前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在承载力、抗震性等诸多方面有明显优势,可以使混凝土和钢管的性能充分发挥,但随着研究应用的加深,钢管混凝土结构仍存在大尺寸构件的尺寸效应、浇灌混凝土时产生的钢管初应力、受到扭转和弯曲耦合作用处的节点受力、防止混凝土脱空和桥梁上部结构预制拼装施工等问题有待解决。望本文能为今后钢管混凝土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为钢管混凝土的推广应用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钢管混凝土桁式梁桥 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桥 复合混凝土外包钢管混凝土箱型桥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成学习方法的钢管混凝土柱轴压承载力预测
15
作者 童丰华 马骁健 +3 位作者 石旷 史先振 史言稳 孙亭亭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25年第1期29-40,共12页
为提高钢管混凝土(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CFST)柱轴压承载力预测的泛用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建立了包含矩形截面和椭圆形截面CFST柱的数据集,采用回转半径统一输入参数,利用树结构parzen估计器(tree-structured parzen estimator,T... 为提高钢管混凝土(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CFST)柱轴压承载力预测的泛用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建立了包含矩形截面和椭圆形截面CFST柱的数据集,采用回转半径统一输入参数,利用树结构parzen估计器(tree-structured parzen estimator,TPE)和交叉验证法进行了超参数优化,建立了4种机器学习单模型和4种集成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并对测试集预测。结果表明:4种集成学习模型的表现均优于4种单模型,其中,XGboost在测试集上表现出最佳性能,决定系数R^(2)达到0.987;采用沙普利加性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法对极限梯度提升(exc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模型进行了可解释性分析,长轴回转半径、混凝土抗压强度、钢外壳厚度对CSFT柱轴压承载力影响相对较大,SHAP法还可对单个样本进行局部解释,量化各参数对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柱 轴压承载力 机器学习 集成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A04-T6方形铝合金管混凝土柱偏压性能研究
16
作者 张松 郭毅 熊伟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5年第2期273-278,282,共7页
利用ABAQUS软件建立方形铝合金管混凝土柱在轴压及偏压荷载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对比5个矩形铝合金管混凝土柱的轴压及偏压试验结果来验证该数值分析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对7A04-T6方形铝合金管混凝土柱的偏压性能进行研究,分析... 利用ABAQUS软件建立方形铝合金管混凝土柱在轴压及偏压荷载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对比5个矩形铝合金管混凝土柱的轴压及偏压试验结果来验证该数值分析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对7A04-T6方形铝合金管混凝土柱的偏压性能进行研究,分析了模型破坏模式及长细比、偏心率和混凝土强度对偏压性能的影响,同时将构件的极限承载力与各国规范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偏压荷载作用下,7A04-T6方形铝合金管混凝土柱发生失稳破坏;长细比和核心混凝土强度与偏压极限承载力近似呈线性关系,偏心率与极限承载力呈非线性关系,构件延性和长细比与偏心率呈正相关;现有中国规范CECS 159—2004和美国规范AISC的规范计算值较为保守;最后通过回归分析,提出了7A04-T6方形铝合金管混凝土柱是偏压承载力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铝合金管混凝土柱 偏压性能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短柱偏压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秋维 梁林 +1 位作者 王程伟 苏宁粉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545,共10页
为研究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短柱的偏压性能,以荷载偏心率和钢管径厚比为变化参数,设计了12个圆钢管UHPC短柱试件并对其进行偏心受压加载试验,分析了该类构件的破坏模式、荷载-挠度曲线、钢管应变和变形系数等,考察了主要因素对短柱偏压... 为研究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短柱的偏压性能,以荷载偏心率和钢管径厚比为变化参数,设计了12个圆钢管UHPC短柱试件并对其进行偏心受压加载试验,分析了该类构件的破坏模式、荷载-挠度曲线、钢管应变和变形系数等,考察了主要因素对短柱偏压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试件的破坏特征为钢管屈服和核心混凝土压坏;荷载-挠度曲线有较明显的峰值点,偏心率越大和径厚比越小,曲线的下降段越平缓;达到60%峰值荷载时,钢管开始产生明显的约束作用,达到90%峰值荷载时,截面变形不再符合平截面假定;偏心率增大使试件的承载力和刚度下降,而径厚比减小可降低这种不利影响。在试验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对短柱的N-M曲线进行分析,建立了临界偏心率和套箍系数的关系表达式,并基于此提出短柱偏压承载力实用计算方法,理论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 偏压短柱 数值分析 N-M关系 承载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俊 王秋湛 +3 位作者 郭鸣琴 曾琳惠 张学兵 谭鑫阳 《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0-34,共15页
为研究高强钢管内填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该文设计22根高强钢管UHPC短柱进行轴压试验,从破坏模式、荷载-纵向应变关系对试件的轴压性能进行对比分析,旨在通过径厚比、混凝土强度、截面类型等变化来探究高强钢... 为研究高强钢管内填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该文设计22根高强钢管UHPC短柱进行轴压试验,从破坏模式、荷载-纵向应变关系对试件的轴压性能进行对比分析,旨在通过径厚比、混凝土强度、截面类型等变化来探究高强钢管UHPC短柱的实际承载力性能差异.试验结果表明:高强钢管UHPC短柱的轴压性能受径厚比、混凝土强度影响较大;试件承载力随钢管壁厚增加而增加,但相同钢管直径和不同钢管直径增幅呈现不同规律.该文从延性、核心混凝土强度提高程度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高强钢管混凝土试件的相关参数设计建议.最后,将高强钢管UHPC短柱的轴压试验承载力结果与国内外规范GB 50936—2014、AIJ计算承载力结果进行对比,并基于极限平衡理论推导出高强圆钢管UHPC试件的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同时结合该文试验数据对其进行验证,证明了公式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管 超高性能混凝土 钢管混凝土短柱 极限承载力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键连接框架梁和剪力墙的受剪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明 刘栩邑 +2 位作者 吴潜 吴欣禹 吴永新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6,共9页
目的 研究钢管混凝土键连接框架梁和剪力墙的受剪性能,为工程应用提供设计依据。方法 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比钢管混凝土键连接与现浇连接梁墙的结构受剪性能,分析前者受剪机理及不同因素对受剪性能的影响。结果 钢管混凝土键连... 目的 研究钢管混凝土键连接框架梁和剪力墙的受剪性能,为工程应用提供设计依据。方法 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比钢管混凝土键连接与现浇连接梁墙的结构受剪性能,分析前者受剪机理及不同因素对受剪性能的影响。结果 钢管混凝土键连接梁墙的结构承载力和延性系数较现浇结构分别提高约10%和34%;钢材强度从Q235到Q390,初始刚度增加8.44%;截面高度从100 mm到120 mm,延性系数提高17.73%;截面厚度每增加2 mm,承载力提高约15%;截面长度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承载力、初始刚度和延性系数的影响均小于15%,纵向距离对其受剪性能几乎无影响。结论 采用钢管混凝土键连接梁墙的结构总体受剪性能优于现浇结构;钢材强度和截面厚度分别是影响初始刚度和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键 框架-剪力墙结构 梁墙试件 抗剪性能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荷载下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恢复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辉 刘一 +1 位作者 赵艳丽 白恒宇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0-327,共8页
为建立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的恢复力模型,对11根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考虑了再生骨料取代率、配钢率及钢管径厚比等不同设计参数的影响,分析了组合柱的地震破坏形态及滞回性能。基于组合... 为建立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的恢复力模型,对11根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考虑了再生骨料取代率、配钢率及钢管径厚比等不同设计参数的影响,分析了组合柱的地震破坏形态及滞回性能。基于组合柱的力学特征及曲线形状,提出了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骨架曲线的三折线参数模型,采用理论推导与数据拟合的方法确定了组合柱骨架曲线的模型参数。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组合柱的滞回规则和卸载规律,构建了组合柱的恢复力模型,计算滞回曲线与试验滞回曲线吻合良好,表明该恢复力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反复荷载下组合柱的受力特征点及滞回性能,可为此类组合柱的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再生混凝土 钢管再生混凝土柱 恢复力模型 骨架曲线 滞回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