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节段预制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节段 存放及吊装方案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
作者 邓文琴 宋启港 +2 位作者 刘朵 彭宗卿 张建东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19,共7页
为了优化节段预制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节段划分、存放及吊装方案,以南京长江五桥引桥——立新路跨线桥为研究背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节段进行合理划分长度,分析标准节段梁存放及吊装期的应力变化及变形特征,并提... 为了优化节段预制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节段划分、存放及吊装方案,以南京长江五桥引桥——立新路跨线桥为研究背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节段进行合理划分长度,分析标准节段梁存放及吊装期的应力变化及变形特征,并提出合理的控制措施.结果表明:节段长度为240~400 cm时,对梁体抗弯承载力影响较小,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节段长度的合理划分取决于吊装及运输条件;节段梁存放层数不宜超过2层,如采用双层存放,需在波形钢腹板节段梁混凝土顶板与底板之间设置临时刚性支撑;节段梁吊装宜采用四吊点方案,即在靠近腹板处设置4个吊点,且起吊时在顶板与底板之间设置临时刚性支撑,以避免顶板变形过大,增加现场拼装控制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钢腹板 节段预制 节段长度 存放阶段 吊装阶段 临时刚性支撑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后钢-PVA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盾构管片抗弯性能研究
2
作者 许成祥 周志豪 +1 位作者 许奇琦 杨曌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111,共12页
本文利用弯曲加载破坏试验,研究了钢纤维体积率、聚乙烯醇(PVA)纤维体积率以及矿粉掺量对高温后的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HFHPC)盾构管片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一定量钢纤维、PVA纤维以及矿粉的HFHPC盾构管片在经受高温后的极限... 本文利用弯曲加载破坏试验,研究了钢纤维体积率、聚乙烯醇(PVA)纤维体积率以及矿粉掺量对高温后的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HFHPC)盾构管片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一定量钢纤维、PVA纤维以及矿粉的HFHPC盾构管片在经受高温后的极限承载力、初始刚度、延性系数以及耗能系数等力学性能指标较普通混凝土盾构管片相应值均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钢-PVA混杂纤维 高性能混凝土 盾构管片 抗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新型“可挠-钢混”管片受载变形特性分析
3
作者 耿麒 黄雨枫 +3 位作者 靳心雨 汪珂 汪学斌 张泽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81-3193,共13页
针对地裂缝或底部脱空等不均匀沉降地层中,常规钢筋混凝土盾构管片的刚性接头处因非协调变形而易出现开裂、渗漏水乃至整体失稳的问题,研究一种新型“可挠-钢混”组合管片的受载变形特性。开展不同平板接头压载的室内试验与数值模拟,对... 针对地裂缝或底部脱空等不均匀沉降地层中,常规钢筋混凝土盾构管片的刚性接头处因非协调变形而易出现开裂、渗漏水乃至整体失稳的问题,研究一种新型“可挠-钢混”组合管片的受载变形特性。开展不同平板接头压载的室内试验与数值模拟,对比混凝土与可挠接头的挠度特性,验证数值建模方法的合理性,建立不同结构形式的“可挠-钢混”组合管片在稳定和底部脱空地层中受载的数值模型;研究管片混搭方式和可挠环分块形式对管片应力、螺栓应力、综合位移、管片弯矩和径向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挠管片或接头的引入可通过其协调变形而适当增大位移,但会显著降低管片及螺栓的应力水平,避免混凝土管片发生脆性开裂;钢筋混凝土管片与可挠管片间隔混搭的方式可兼具刚性承载及协调变形的优势,使管片结构呈现最佳的“刚柔并济”效果;“匹配6块”管片分块形式与钢筋混凝土管片的搭配效果更好,避免管环薄弱接缝位置出现在拱顶、拱底与两拱腰处,且管片应力、弯矩和变形更小。研究可为复杂地层下的盾构管片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可挠钢管片 钢筋混凝土管片 有限元法 不均匀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云特征提取的桥梁节段虚拟拼装方法
4
作者 王雷 李盛 +3 位作者 丁小平 李瑞杰 张玉元 邓文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2-69,共8页
针对目前大型梁桥工程应用中虚拟预拼装技术存在的数据量巨大、不适用于栓接结构、仅考虑1+1拼接等问题,本文以沙坡头黄河公路大桥为工程背景,提出了基于点云特征提取的钢梁节段虚拟拼装方法。该虚拟拼装方法使用局部+整体扫描的策略解... 针对目前大型梁桥工程应用中虚拟预拼装技术存在的数据量巨大、不适用于栓接结构、仅考虑1+1拼接等问题,本文以沙坡头黄河公路大桥为工程背景,提出了基于点云特征提取的钢梁节段虚拟拼装方法。该虚拟拼装方法使用局部+整体扫描的策略解决了数据采集时间长、运算量大的问题,通过统计离群点移除(SOR)算法、空间采样算法等完成对点云数据的去噪和降采样处理;为了对栓接构件进行虚拟拼装,基于随机抽样一致(RANSAC)拟合算法提出平面识别分割、空间点云投影降维、三维点云圆孔拟合及圆孔中心坐标提取方法;针对构件虚拟拼装仅考虑1+1拼接的问题,基于迭代最近点(ICP)算法提出了从加工偏差到拼接偏差的整体虚拟预拼装方法。工程应用表明,扫描识别与测量的误差最大为0.15 mm,虚拟拼装的该节段拼接合格率为97%,比传统的方法更全面、更精确。该方法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模拟效果好且适用于整体结构的优点,可为大型桥梁钢梁节段的虚拟拼装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梁节段 栓接结构 点云 虚拟预拼装 RANSAC 拼装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阈值的型钢精确角点FAST检测算法
5
作者 包家汉 孙德尚 +1 位作者 黄建中 胡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1-702,共12页
基于机器视觉的在线型钢平直度检测中,对型钢图像关键角点快速、准确地提取是实现精确检测的关键技术问题.针对加速分割检验特征提取(FAST)算法需要人工设定角点筛选阈值和角点提取存在大量伪角点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阈值生成及校正策... 基于机器视觉的在线型钢平直度检测中,对型钢图像关键角点快速、准确地提取是实现精确检测的关键技术问题.针对加速分割检验特征提取(FAST)算法需要人工设定角点筛选阈值和角点提取存在大量伪角点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阈值生成及校正策略,能够在自动获取初始阈值的基础上,根据角点数是否达到初始角点集要求对阈值实时校正直至达到适当值,以减少关键角点遗漏.在采用FAST提取角点的基础上,利用最小核心值相似区域(SUSAN)算法剔除伪角点,以保证关键角点提取的有效性.试验证明,这种基于自适应阈值的FAST角点检测算法(FAST-A),在检测环境和对象特性发生变化时,仍然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到型钢关键角点,在为型钢平直度检测实时提供精确角点的基础上,提高角点提取的自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 角点检测 加速分割检验特征提取算法 最小核心值相似区域算法 自适应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剪力键三段式预制节段T梁桥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6
作者 王胜斌 殷亮 +1 位作者 周云 慈伟主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68,共8页
针对传统整体预制梁桥运输受限、混凝土剪力键直剪承载力不足等问题,以常见的25 m跨径T梁桥为设计对象,提出一种钢剪力键三段式预制节段T梁桥设计方案,研究其承载力计算方法。基于局部承压理论提出钢剪力键直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并与文献... 针对传统整体预制梁桥运输受限、混凝土剪力键直剪承载力不足等问题,以常见的25 m跨径T梁桥为设计对象,提出一种钢剪力键三段式预制节段T梁桥设计方案,研究其承载力计算方法。基于局部承压理论提出钢剪力键直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并与文献试验值对比,同时基于混凝土塑性理论提出接缝处和非接缝处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以德上高速一座25 m跨径T梁桥为背景,通过足尺模型试验和实桥静载试验验证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单个钢剪力键直剪承载力、胶接缝承载力计算值与文献试验值之比分别为0.77和0.94,验证了钢剪力键直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偏安全;足尺模型试验下,钢剪力键接缝处开裂弯矩、抗弯承载力和非接缝处抗弯承载力的计算值与试验值之比分别为0.96、0.91、0.92,验证了接缝处和非接缝处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准确性,所提计算公式能够偏安全地预测钢剪力键三段式预制节段T梁桥的极限承载力;成桥静载试验下,背景T梁桥接缝处无开裂滑移,安全可靠,该桥在设计荷载下的受力性能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节段T梁桥 钢剪力键 局部承压理论 混凝土塑性理论 直剪承载力 抗弯承载力 足尺模型试验 静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管片-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7
作者 付增 余长益 +3 位作者 魏英豪 朱泰锋 苏栋 李围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05-1515,共11页
为解决现有组合式顶管技术和三圆盾构施工大断面地下空间技术中永久结构因纵梁尺寸过大,极大地压缩梁下可使用空间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组合结构——预应力管片-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并针对是否设置预应力筋和施加预应力大小等6种工况,开展... 为解决现有组合式顶管技术和三圆盾构施工大断面地下空间技术中永久结构因纵梁尺寸过大,极大地压缩梁下可使用空间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组合结构——预应力管片-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并针对是否设置预应力筋和施加预应力大小等6种工况,开展四点弯曲试验,研究其破坏模式、受力性能、变形能力及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正、负弯矩下,该组合梁试件均表现为延性破坏。2)正、负弯矩下,设置预应力筋可以显著提高组合梁的承载能力;其中,负弯矩下极限承载力最高可提高69.3%,正弯矩下最高可提高12.1%。3)正弯矩下,预应力筋的存在使组合梁的抗裂性能有所降低,主要表现为设置预应力筋后组合梁开裂荷载有所降低,但设置预应力筋可以显著提高组合梁抗变形能力;负弯矩下,预应力筋使组合梁的抗裂性能和抗变形能力均有显著提高。4)随着预应力的增大,组合梁极限承载力、抗裂性能和抗变形能力在正弯矩下的提升效果不明显,而在负弯矩下的提升效果显著。5)跨中截面应变沿梁高方向基本呈线性分布,整体符合平截面假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预应力 管片-型钢混凝土组合梁 抗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杆段纤维模型的型钢混凝土柱滞回性能分析
8
作者 段青玉 王强 杨春晓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0-597,共8页
准确预测型钢混凝土(SRC)构件的弹塑性行为对于SRC建筑结构的倒塌性能研究至关重要。文章基于离散单元法构建SRC杆段纤维模型(SRC-SFM),采用考虑材料软化的钢材单轴模型,并提出考虑型钢与箍筋约束效应的等效单一截面混凝土受压本构参数... 准确预测型钢混凝土(SRC)构件的弹塑性行为对于SRC建筑结构的倒塌性能研究至关重要。文章基于离散单元法构建SRC杆段纤维模型(SRC-SFM),采用考虑材料软化的钢材单轴模型,并提出考虑型钢与箍筋约束效应的等效单一截面混凝土受压本构参数计算方法,使得规范混凝土本构模型可适用于SRC-SFM。将该模型融入课题组开发的结构倒塌离散单元计算程序DEM-COLLAPSE,并对具有不同试件参数的H型钢SRC柱在低周往复荷载下的滞回性能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SRC-SFM结合考虑软化的钢材模型和改进的混凝土本构参数计算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H型钢SRC压弯构件的滞回性能,为开展SRC构件断裂性能与结构倒塌过程模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 杆段纤维模型 混凝土约束效应 单轴本构模型 滞回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纤维分布和朝向对混凝土管片抗弯承载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路言杰 张小会 +2 位作者 陆满成 张权 杨默语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10,共10页
为研究钢纤维混凝土管片中钢纤维的细观分布和朝向特征对管片宏观承载性能的影响,基于球面概率密度函数,建立一种更准确的钢纤维投放算法;利用MATLAB编程和Abaqus联合仿真,建立钢纤维混凝土管片受荷变形和损伤的三维精细模型;以钢纤维... 为研究钢纤维混凝土管片中钢纤维的细观分布和朝向特征对管片宏观承载性能的影响,基于球面概率密度函数,建立一种更准确的钢纤维投放算法;利用MATLAB编程和Abaqus联合仿真,建立钢纤维混凝土管片受荷变形和损伤的三维精细模型;以钢纤维方向系数和纤维分布差异率作为变量,详细分析不同参数设置下钢纤维混凝土管片的力学特性和损伤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采用球面概率密度函数优化后的钢纤维投放算法能够有效解决投放不均的问题,并且显著提升模型预测的准确性。2)钢纤维的方向系数和分布差异对管片的抗弯承载力、韧性及延性等关键性能指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钢纤维方向系数由1.0降至0.3时,管片的抗弯韧性下降约75.79%,延性也相应降低约4.18%;而当分布差异率从-0.25增至0.25时,抗弯韧性的降幅达到26.08%,延性则降低约6.72%。3)合理调整钢纤维的分布和朝向有助于增强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管片 钢纤维混凝土 纤维分布 纤维方向系数 管片抗弯承载力 韧性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DeepLabV3+的钢桥锈蚀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海新 贺朝 +2 位作者 程寿山 许瑞宁 张连振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4,60,共8页
锈蚀检测算法是钢桥管养从人工视觉向机器视觉转型的关键,更是智能化钢桥检测机器人构建的技术基础。面向钢桥智能检测机器人对锈蚀检测算法低能耗和高精度的实际需求,针对DeepLabV3+模型加以改进,采用MobileNetV2主干网络替换原模型中... 锈蚀检测算法是钢桥管养从人工视觉向机器视觉转型的关键,更是智能化钢桥检测机器人构建的技术基础。面向钢桥智能检测机器人对锈蚀检测算法低能耗和高精度的实际需求,针对DeepLabV3+模型加以改进,采用MobileNetV2主干网络替换原模型中的Xception主干网络,使模型轻量化以易适配移动端设备,优化ASPP模块中的空洞率以提高网络对不同尺寸锈蚀的提取效果,添加CBAM注意力机制增强模型对关键特征的感知和捕捉;将改进后的DeepLabV3+模型与原DeepLabV3+模型、PSPNet模型和U-Net模型进行了对比,同时开展了消融实验;最后,将改进模型搭载于视觉机器人上,并开展实地工程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其它模型,改进的DeepLabV3+模型对钢桥锈蚀图像的分割准确率平均提高了7.5%,平均交并比平均提高了14.7%,召回率平均提高了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DeepLabV3+ 钢桥锈蚀检测 卷积神经网络 图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缝处纵向钢筋连续预制混凝土节段梁试验研究
11
作者 端木祥永 俞承序 +2 位作者 邹宇 王胜斌 徐栋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51-859,共9页
预制混凝土节段梁桥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针对传统设计中接缝处钢筋断开的问题,提出了接缝处纵向钢筋连续设计方案。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节段梁的抗裂性能以及结构耐久性。通过简支节段梁的荷载试验并结合数值分析... 预制混凝土节段梁桥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针对传统设计中接缝处钢筋断开的问题,提出了接缝处纵向钢筋连续设计方案。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节段梁的抗裂性能以及结构耐久性。通过简支节段梁的荷载试验并结合数值分析,对比了新型接缝与传统接缝在开裂荷载、极限承载能力、变形特性和破坏模式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接缝处纵向钢筋连续布置对节段梁的抗裂性能有明显提高。提出的二维有限元模型可有效模拟接缝处纵向钢筋连续节段梁以及传统节段梁的全过程受力行为,提出的极限承载能力公式可较准确预测节段梁的受力性能。相关研究表明,接缝处纵向钢筋连续接缝设计为提高预制混凝土节段梁的工程应用性能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缝 纵向钢筋连续 预制节段梁 大剪跨比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角钢为耗能构件的自复位桥墩抗震性能数值分析
12
作者 高明 崔恩文 +2 位作者 温永昕 王俊杰 钱冬 《震灾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73,共11页
本文提出以角钢作为节段拼装桥墩耗能构件的新型自复位预制节段桥墩(Self-centering Precast Segmental Bridge Pier,SPSBP),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仿真数值模型,数值模拟结果与拟静力试验结果基本吻合,SPSBP具有自复位能力较好... 本文提出以角钢作为节段拼装桥墩耗能构件的新型自复位预制节段桥墩(Self-centering Precast Segmental Bridge Pier,SPSBP),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仿真数值模型,数值模拟结果与拟静力试验结果基本吻合,SPSBP具有自复位能力较好、残余变形较小、耗能能力强等优点。进一步对初始预应力、耗能角钢厚度、长度及节段高宽比等影响因素进行参数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初始预应力可有效提高结构承载力和刚度,对结构耗能的影响不大;增加角钢厚度可提高SPSBP最大承载力,且有效提高其在地震作用下的耗能能力;角钢长度对承载力提高的影响不大;节段高宽比增大,可在保证刚度的同时提高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节段桥墩 角钢 耗能 抗震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置连接钢板强度对节段拼装CFST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
13
作者 谭兴丰 尹崇力 +4 位作者 王城泉 王新泉 陈斌 吴熙 刘荣阳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0-308,共9页
为使桥梁下部结构在地震过程中减少损伤且震后可实现快速修复,基于可恢复功能结构设计理念,提出一种设置有外置耗能连接件(EREDL)的预制填充的钢筋混凝土(PSCFST)桥墩,并针对设置不同强度EREDL的PSCFST桥墩试件进行水平低周往复拟静力... 为使桥梁下部结构在地震过程中减少损伤且震后可实现快速修复,基于可恢复功能结构设计理念,提出一种设置有外置耗能连接件(EREDL)的预制填充的钢筋混凝土(PSCFST)桥墩,并针对设置不同强度EREDL的PSCFST桥墩试件进行水平低周往复拟静力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EREDL可实现预期的作用效果,且Q355强度的EREDL抵抗变形的能力更强;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桥墩的滞回性能、耗能能力、残余位移以及退化刚度,发现在5%的偏移率范围内EREDL强度的提升会降低桥墩的承载力,并增大桥墩的残余位移。研究成果可为节段预制拼装桥墩的设计和抗震性能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段拼装钢管混凝土桥墩 外置可更换耗能连接钢板 抗震性能 可恢复性能 试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向槽钢对隧道力学性能影响的计算方法
14
作者 江学辉 罗如平 +2 位作者 罗文俊 邓文武 胡瑞奇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5-173,共9页
为解决纵向槽钢模型试验成本高、周期长、效率低等问题,提出纵向槽钢作用下的盾构隧道力学性能计算方法。建立纵向槽钢作用下的应变-应力平衡方程并考虑盾构隧道管片间的接缝,从而推导出盾构隧道刚度和管片接缝张开量理论解。通过与隧... 为解决纵向槽钢模型试验成本高、周期长、效率低等问题,提出纵向槽钢作用下的盾构隧道力学性能计算方法。建立纵向槽钢作用下的应变-应力平衡方程并考虑盾构隧道管片间的接缝,从而推导出盾构隧道刚度和管片接缝张开量理论解。通过与隧道管片接缝张开量及等效抗弯刚度的经典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提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并进一步分析纵向槽钢数量、截面面积、弹性模量及隧道结构设计参数对隧道力学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纵向槽钢数量、截面面积、弹性模量与隧道等效抗弯刚度呈线性正比例,与管片接缝张开量呈线性反比例,且隧道结构本身的设计参数对隧道管片接缝张开量、等效刚度有显著的影响,应依据隧道结构本身设计参数选择合适的纵向槽钢加固方案。该计算方法可快速准确地评估纵向槽钢对盾构隧道的影响,可用于隧道加固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槽钢 盾构隧道 隧道刚度 管片接缝张开量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置不锈钢耗能钢筋节段拼装桥墩拟静力试验研究
15
作者 李俭涛 王东升 +1 位作者 付建宇 孙治国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13,共12页
不锈钢钢筋具有较好的抗腐蚀能力且塑性变形和抗低周疲劳性能优异,用于存在接缝的节段拼装桥墩是合适的选择。本文以预应力度、恒载轴压比及耗能钢筋配筋率为设计参数,以配置6根不锈钢钢筋与2根普通钢筋节段拼装桥墩试件为研究对象,通... 不锈钢钢筋具有较好的抗腐蚀能力且塑性变形和抗低周疲劳性能优异,用于存在接缝的节段拼装桥墩是合适的选择。本文以预应力度、恒载轴压比及耗能钢筋配筋率为设计参数,以配置6根不锈钢钢筋与2根普通钢筋节段拼装桥墩试件为研究对象,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了它们的抗震性能。试验比较了配置不锈钢钢筋试件与普通钢筋试件的破坏形态和耗能能力、位移延性等抗震性能指标。结果表明:配置不锈钢钢筋与普通钢筋试件对比破坏形态基本一致,主要发生在底接缝处,两种试件变形能力差别不大;不锈钢钢筋配筋率的提升能够有效增加试件承载力,但会增大试件的残余位移反应;预应力度提升能有效增加试件变形能力和减小试件残余位移,也会减小其耗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节段拼装桥墩 抗震性能 拟静力试验 不锈钢钢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L的钢箱节段虚拟预拼装技术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爱珠 王佳盟 +2 位作者 潘文铭 崔冰 朱宏平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7,共8页
针对目前工程应用中的虚拟预拼装技术存在主观性强、自动化程度低、数据处理过程较为复杂等缺点,首次提出将PCL应用于基于点云数据的钢箱节段虚拟预拼装技术。首先根据钢箱节段截面特征设计一套由面到线、由线到点的控制点提取方法;然... 针对目前工程应用中的虚拟预拼装技术存在主观性强、自动化程度低、数据处理过程较为复杂等缺点,首次提出将PCL应用于基于点云数据的钢箱节段虚拟预拼装技术。首先根据钢箱节段截面特征设计一套由面到线、由线到点的控制点提取方法;然后基于PCL中的高效点云处理算法对待拼装截面初始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控制点提取及匹配,输出拼装误差结果;最后将虚拟预拼装技术中使用到的算法串联成群,形成一套完整的钢箱节段虚拟预拼装程序,实现从数据输入到结果输出。将提出的虚拟预拼装技术应用于某钢箱结构桥梁相邻节段,并将计算所得最大拼装误差1.22 mm与规范规定误差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基于PCL的虚拟预拼装技术可以有效完成钢箱节段的预拼装工作,具有结果准确、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吊装有应力状态下的节段控制点竖向位移处于0.08~0.14 mm范围内,结果表明工厂扫描得到的控制点坐标可用于指导实际工程拼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箱节段 虚拟预拼装技术 P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金高速赤水河大桥北塔塔区无索梁段安装关键技术
17
作者 胡浩 屈文雨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5,共6页
古金高速赤水河大桥主桥为主跨575 m的双塔双索面组合梁斜拉桥,主梁采用双边主梁断面钢-混组合梁,北塔采用下塔柱内收的A形混凝土塔,北塔塔区无索梁段长23.2 m,分为3段(T0、T1、T1′梁段),梁段底部距离承台顶面的安装高度达100 m。为降... 古金高速赤水河大桥主桥为主跨575 m的双塔双索面组合梁斜拉桥,主梁采用双边主梁断面钢-混组合梁,北塔采用下塔柱内收的A形混凝土塔,北塔塔区无索梁段长23.2 m,分为3段(T0、T1、T1′梁段),梁段底部距离承台顶面的安装高度达100 m。为降低施工风险、缩短施工周期,根据该桥塔梁固结体系和塔区梁段自身结构刚度大的特点,提出北塔塔区横梁范围内无索梁段(T0梁段)采用牵引荡移法安装,塔区悬臂无索梁段(T1、T1′梁段)采用斜拉扣挂法安装。T0梁段采用牵引荡移法安装时,在桥塔上设置临时吊点和转向吊点,有效克服了受施工场地限制而无法采用大型起重设备安装的问题;T1、T1′梁段采用临时拉索进行斜拉扣挂安装时,在塔、梁端分别设置临时锚拉装置(混凝土齿块和锚拉板),并采用临时拉索将两者连接,形成斜拉扣挂体系,解决了传统落地支架法施工安全风险高、施工周期长等问题;无索梁段施工中,采取纵、横、竖向临时约束措施,有效抵抗了主梁悬臂安装过程中的不平衡荷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钢-混组合梁 无索梁段 荡移法 斜拉扣挂法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铁合建(60+100+60)m双层钢桁-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设计
18
作者 王蒙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39,共10页
双层钢桁-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上层采用钢弦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下层采用密横梁体系的肋板式混凝土梁,结构刚度大,施工灵活多变,在双层桥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温州市域铁路S3线与温瑞快速路共线段跨温瑞塘河特大桥主桥为(60+100+60) m... 双层钢桁-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上层采用钢弦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下层采用密横梁体系的肋板式混凝土梁,结构刚度大,施工灵活多变,在双层桥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温州市域铁路S3线与温瑞快速路共线段跨温瑞塘河特大桥主桥为(60+100+60) m双层钢桁-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采用节段预制+早强超高性能混凝土湿接缝拼接技术施工,是目前首座公铁合建的结构类型桥梁。介绍该桥的工程概况、结构设计、整体受力情况、钢混节点局部受力情况及施工方案。主要结论如下:(1)结构整体受力满足要求,刚度较大,挠跨比为1/7 634,最大梁端转角为0.387‰rad;(2)钢混节点局部受力合理,应力集中效应不明显;(3)采用预制悬拼法施工,施工过程安全可靠,可为后续双层钢桁-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建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铁合建双层桥 钢桁-混凝土组合连续梁 结构设计 湿接缝拼接 节段预制拼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墩台顶短滑道梁上钢梁节段架设技术
19
作者 顾惠明 陈涛 宋宇亮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103,共4页
依托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辅助墩顶钢梁施工工程,提出水中墩台顶短滑道梁上钢梁节段架设技术,滑道长度显著短于梁段总长,避免了扩大支架范围、设置水中立柱,并通过设置配重水箱及拖拉、顶升设备,在墩顶3个整节段钢梁架设及悬臂端合龙施工... 依托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辅助墩顶钢梁施工工程,提出水中墩台顶短滑道梁上钢梁节段架设技术,滑道长度显著短于梁段总长,避免了扩大支架范围、设置水中立柱,并通过设置配重水箱及拖拉、顶升设备,在墩顶3个整节段钢梁架设及悬臂端合龙施工过程中,大幅提升了滑道梁及设备利用率,实现了整体姿态和线形的灵活调整。在节段三桁上下弦变形不匹配的条件下通过采用合理的对接方案,可以在提高临时结构利用率、保障安全性的同时,实现节点高效精准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铁两用大桥 滑道梁 钢梁架设 托架 整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隧道掘进机不良地质施工处置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邢宇翔 王建锋 +4 位作者 范磊 姚志刚 方勇 文建华 晏佳斌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105,共6页
岩石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TBM)凭借其高效优质、作业安全等特点在铁路、公路、地铁、水利水电等领域广泛应用,在普通地质环境下推广顺利。复杂地质环境下致灾源多,如硬岩岩爆、软岩大变形、断层破碎带、涌水突泥等不良地质... 岩石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TBM)凭借其高效优质、作业安全等特点在铁路、公路、地铁、水利水电等领域广泛应用,在普通地质环境下推广顺利。复杂地质环境下致灾源多,如硬岩岩爆、软岩大变形、断层破碎带、涌水突泥等不良地质使TBM施工频繁出现围岩坍塌、支护失效、卡机淹井、设备损伤等问题。本文结合工程案例,从超前主动加固、注浆及锚固、管片支护、撑靴加固4个方面总结现有施工技术,以应对TBM穿越不良地质导致的刀盘卡机、护盾抱死、初期支护变形过大、撑靴打滑等问题,提升TBM在不良地质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岩石隧道掘进机 施工技术 卡机 注浆及锚固技术 钢管片支护 撑靴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