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6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hot-humid exposure on static strength of adhesive-bonded aluminum alloys 被引量:4
1
作者 Rui ZHENG Jian-ping LIN +1 位作者 Pei-Chung WANG Yong-Rong W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20-228,共9页
The effect of hot-humid exposure(i.e., 40 C and 98% R.H.) on the quasi-static strength of the adhesive-bonded aluminum alloys was studied.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hot-humid exposure leads to the significant decreas... The effect of hot-humid exposure(i.e., 40 C and 98% R.H.) on the quasi-static strength of the adhesive-bonded aluminum alloys was studied.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hot-humid exposure leads to the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joint strength and the change of the failure mode from a mixed cohesive and adhesive failure with cohesive failure being dominant to adhesive failure being dominant. Careful analyses of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physical bond is likely responsible for the bond adhesion between L adhesive and aluminum substrates. The reduction in joint strength and the change of the failure mode resulted from the degradation in bond adhesion, which was primarily attributed to the corrosion of aluminum substrate. In addition, the elevated temperature exposure significantly accelerated the corrosion reaction of aluminum, which accelerated the degradation in joint str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粘接 静强度 粘结破坏 接头强度 粘结强度 腐蚀反应 静态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速工程车转向架构架强度评估
2
作者 商跃进 刘惠萱 王彤基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68,共6页
构架作为转向架的关键部件,在运行中承受着复杂的外界载荷和约束。为保证新型高速工程车的运行安全,对该型车转向架构架的强度进行研究很有必要。在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建立该型车转向架构架的有限元模型,根据TB/T 2368—2005标准确定了构... 构架作为转向架的关键部件,在运行中承受着复杂的外界载荷和约束。为保证新型高速工程车的运行安全,对该型车转向架构架的强度进行研究很有必要。在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建立该型车转向架构架的有限元模型,根据TB/T 2368—2005标准确定了构架在3类工况下承受的载荷,并对构架进行静强度分析和主要运营载荷工况下的疲劳强度评估,最后对构架进行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的分析。结果表明:新型高速工程车转向架构架的强度符合要求,可保证车辆的平稳运营。构架在2种模态下的频率均大于轮轨激振频率,不会发生共振,约束模态分析可以更好地反映构架的真实振动。本文可以为新型高速工程车转向架构架的后续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车 构架 静强度 疲劳强度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片偏转角对叶片式静态混合器混合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张春梅 张清官 +3 位作者 孙铭 李祯辉 赵朔 徐占华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133,139,共7页
开发一种叶片式静态混合器,在不同叶片偏转角度下,对该混合器内液液两相混合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且,与HEV型静态混合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Re=5000~15000范围内,将叶片由壁面改为中心的混合元件结构可以提高混合均匀程度,在相同... 开发一种叶片式静态混合器,在不同叶片偏转角度下,对该混合器内液液两相混合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且,与HEV型静态混合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Re=5000~15000范围内,将叶片由壁面改为中心的混合元件结构可以提高混合均匀程度,在相同的条件下,叶片式静态混合器总体混合效果更佳。叶片偏转角度α在30°~60°范围内,混合器分离强度I均可达到0.05以下,混合较好,偏转角度越小,I值越低,混合效果越好。在出口处,与HEV型相比,当α为30°时,混合器分离强度下降了99.8%;当α为45°时,分离强度下降了98.5%;当α为60°时,分离强度下降了52%。因此,当α为30°时,混合器达到较好的混合效果,与α为45°、60°的混合器相比,节约了1~2个元件,混合速率达到最大。叶片式静态混合器能耗随着α的减小而增大。在兼顾混合效果和能耗的条件下,当α为45°时,混合器的混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混合器 偏转角度 分离强度 混合效果 压力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钢管高强再生混凝土叠合柱轴压性能试验
4
作者 牛海成 李博涵 +1 位作者 高锦龙 尚天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0-457,共8页
为探究圆钢管高强再生混凝土叠合柱轴心受压性能,本文以粗骨料取代率、配箍率、含钢率和长细比为变量,对5根圆钢管高强混凝土叠合柱进行单调加载试验,系统研究了各设计参数对叠合柱轴压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叠合柱... 为探究圆钢管高强再生混凝土叠合柱轴心受压性能,本文以粗骨料取代率、配箍率、含钢率和长细比为变量,对5根圆钢管高强混凝土叠合柱进行单调加载试验,系统研究了各设计参数对叠合柱轴压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叠合柱与普通混凝土叠合柱的破坏特征相近,但其承载力和耗能高于普通混凝土柱,延性较差,破坏时外围混凝土剥落更严重。配箍率的增加对承载力与耗能提升有限,却能显著改善延性;含钢率提高可大幅增强承载力、延性与耗能;长细比增大使叠合柱的破坏加剧,综合受压性能明显下降。利用T/CECS188-2019等国内外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设计规程对17根叠合柱轴压承载力计算,结果显示该规程计算精度良好,计算值与试验值契合度高,可为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结构设计与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钢管 叠合柱 高强再生混凝土 静力试验 轴压性能 延性 耗能 承载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模块单元承插式柱-柱节点弯剪承载力研究
5
作者 周凌宇 魏宏远 +5 位作者 陈浩 王其良 张明亮 彭琳娜 王关朝 贺学军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7,共15页
提出一种新型承插式柱-柱节点,采用内外套筒作为上下钢管柱的拼接构件,仅通过高强对穿螺栓拼装,可以满足建筑结构装配化的需求.针对其在弯剪作用下的承载性能,设计并制作了三个足尺试件进行静力加载试验,获得了节点的受力特征、破坏模... 提出一种新型承插式柱-柱节点,采用内外套筒作为上下钢管柱的拼接构件,仅通过高强对穿螺栓拼装,可以满足建筑结构装配化的需求.针对其在弯剪作用下的承载性能,设计并制作了三个足尺试件进行静力加载试验,获得了节点的受力特征、破坏模式、极限承载力和应变分布等.建立数值模型,在验证数值模型正确性的基础上,对节点进行参数化分析,探讨了套筒灌浆、内套筒厚度、节点长度对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内套筒近端板处至第一根竖向螺栓前是节点域传力的关键部位;套筒灌浆和减小节点长度能够延缓节点核心区应变发展,但影响程度有限;当保证节点长度和内外套筒相对抗弯刚度比一定时,套筒灌浆可使连接受力性能更优,极限承载力提高19.3%;控制其他参数相同,节点长度越大,“杠杆效应”越强,抗弯承载力也随之提高,节点长度由300 mm增加至600 mm,极限承载力提高15.1%;内套筒厚度越大,截面承载力的安全储备越高,内套筒厚度由8 mm增加至12 mm,极限承载力提高31.4%.基于“有限塑性发展强度准则”和“杠杆效应”理论提出了节点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通过和数值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计算式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柱节点 静力试验 参数化分析 有限塑性发展强度准则 杠杆效应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材料随机性在不同加载模式下的传播规律
6
作者 虢成功 李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01-1007,共7页
为揭示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质随机性在不同加载模式中的传播规律,结合静力强度与动力强度、疲劳寿命之间的经验物理关系,分别从统计矩和概率密度两个角度分析了混凝土材料随机性在静力,动力和疲劳等不同加载模式下表现出的差异。研究表明,... 为揭示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质随机性在不同加载模式中的传播规律,结合静力强度与动力强度、疲劳寿命之间的经验物理关系,分别从统计矩和概率密度两个角度分析了混凝土材料随机性在静力,动力和疲劳等不同加载模式下表现出的差异。研究表明,混凝土动力强度的标准差会随着应变率的提升而增大;而疲劳寿命巨大的离散性来自于疲劳应力水平和疲劳寿命之间的非线性关系(SN曲线)。同时,研究发现,当随机变量之间的关系为线性或近似线性时,前二阶统计矩可以较好地反映随机性的传播规律;而当随机变量之间的关系非线性程度较高时,前二阶统计矩不能正确反映随机性传播规律,需要采用概率密度传递方式反映这一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随机性传播 静力强度 动力强度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载荷通道复杂铝合金转向节的多工况结构强度有限元分析
7
作者 黄亦韬 彭文飞 +3 位作者 李贺 林龙飞 邵熠羽 沈宏林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7-867,共11页
针对转向节服役中可能出现的开裂问题,由多体动力学软件提取的静载荷及载荷谱,对多载荷通道复杂中心孔类铝合金转向节进行结构强度有限元分析。以惯性释放为边界条件,计算转向节6个极限工况的静强度。按配比组合9种强化路面及2种行驶工... 针对转向节服役中可能出现的开裂问题,由多体动力学软件提取的静载荷及载荷谱,对多载荷通道复杂中心孔类铝合金转向节进行结构强度有限元分析。以惯性释放为边界条件,计算转向节6个极限工况的静强度。按配比组合9种强化路面及2种行驶工况的载荷谱,基于nCode软件进行多轴应力疲劳分析。结果表明:上摆臂与轮毂连接螺栓孔上端面出现最大应力、前束臂连接拉臂出现最大位移、PEEQ值为0,但值不足以造成静态破坏;疲劳寿命为1.182 3×10^(6) km,达到设计要求。基于CAE的试验场载荷提取、静强度计算及疲劳寿命预测可为转向节的设计优化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节 惯性释放 极限工况 静强度 载荷谱 多轴应力疲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配筋铁路重力式桥墩地震破坏模式及抗剪强度公式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钟仁 夏修身 +3 位作者 钟亚伟 戴胜勇 王超 杨泽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4-1164,共11页
为研究剪跨比对高配筋铁路重力式桥墩破坏机理及抗震性能的影响,探讨适用于铁路重力式桥墩的地震破坏模式判别方法和抗剪强度计算公式,以国内某近断层高原铁路桥梁为工程背景,设计制作5个剪跨比从1.4到3.2的高配筋重力式模型桥墩,通过... 为研究剪跨比对高配筋铁路重力式桥墩破坏机理及抗震性能的影响,探讨适用于铁路重力式桥墩的地震破坏模式判别方法和抗剪强度计算公式,以国内某近断层高原铁路桥梁为工程背景,设计制作5个剪跨比从1.4到3.2的高配筋重力式模型桥墩,通过横桥向拟静力试验探究桥墩的破坏机理及抗震性能,并结合试验结果对既有的桥墩地震破坏模式判别方法及抗剪强度计算公式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剪跨比对高配筋铁路重力式桥墩的破坏模式有显著影响,剪跨比为1.4的桥墩发生剪切破坏,剪跨比为1.7~3.2的桥墩发生弯剪破坏。高配筋铁路重力式桥墩的破坏现象明显区别于传统的低配筋铁路重力式桥墩。滞回曲线“捏拢”效应随剪跨比的减小而加大。剪跨比为1.4~3.2的高配筋铁路重力式桥墩延性较差,其位移延性系数在1.5至2.7之间,明显小于现行铁路规范中的容许位移延性比。张永强方法可以较准确地判别铁路重力式桥墩的地震破坏模式,《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塑性铰区内的抗剪强度计算公式可用于铁路弯剪破坏重力式桥墩的抗剪强度计算,《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稿中塑性铰区外的抗剪强度计算公式可用于剪切破坏桥墩的抗剪强度计算。研究结果可为判别铁路重力式桥墩地震破坏模式和计算其抗剪强度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墩 剪跨比 拟静力试验 破坏模式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应变率扰动作用下煤岩力学响应特性与损伤演化规律实验研究
9
作者 钱瑞鹏 郝晨良 +2 位作者 时宝 文晓泽 付玉平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6-57,共12页
针对在残采区上行开采扰动影响下,下伏采空区遗留煤柱在动静载耦合下的失稳易引发遗留煤炭资源复采动力灾害的问题,开展了中等应变率扰动荷载和静态预应力耦合作用下的煤样损伤破坏实验,研究了幅值为静态单轴抗压强度S_(C)的30%、40%、... 针对在残采区上行开采扰动影响下,下伏采空区遗留煤柱在动静载耦合下的失稳易引发遗留煤炭资源复采动力灾害的问题,开展了中等应变率扰动荷载和静态预应力耦合作用下的煤样损伤破坏实验,研究了幅值为静态单轴抗压强度S_(C)的30%、40%、50%及60%的扰动荷载叠加60%S_(C)的静态预应力作用下煤样力学响应特征。结果表明,60%S_(C)的静态预应力并未对煤样造成显著损伤,幅值小于60%S_(C)的扰动荷载并不会诱使煤样发生动态破坏;小幅扰动荷载导致煤样内部原生裂隙进一步压密夯实,宏观上表现为30%S_(C)的扰动荷载作用后煤样强度的提升;随着幅值的升高,扰动荷载诱使煤样内部微裂纹萌生和扩展,扰动损伤渐进累积,幅值大于40%S_(C)的扰动荷载作用后煤样强度劣化且扰动损伤导致的强度劣化随着幅值的升高非线性增大;当幅值突破50%S_(C)阈值后,煤样塑性变形程度显著加剧,裂纹扩展速率大幅提升,表明扰动荷载对煤样的损伤效应得到进一步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柱 动静载耦合 静态单轴抗压强度 扰动荷载 损伤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Ti纤维对Ti/Al层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果春焕 井旭日 +2 位作者 王树邦 时浩程 姜风春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3-1031,共9页
针对NiTi纤维对于Ti/Al层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问题,本文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方法制备Ti/(Al3Ti+Al3Ni)层状复合材料,并制备2组对比试样,采用准静态压缩实验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应力应变曲线和断裂形貌判断机理。结果表明:随着NiTi纤维... 针对NiTi纤维对于Ti/Al层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问题,本文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方法制备Ti/(Al3Ti+Al3Ni)层状复合材料,并制备2组对比试样,采用准静态压缩实验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应力应变曲线和断裂形貌判断机理。结果表明:随着NiTi纤维的完全反应,Ti/(Al3Ti+Al3Ni)层状复合材料相较于Ti/Al3Ti层状复合材料和NiTi纤维增强Ti/Al3Ti层状复合材料拥有更为优异的韧性和能量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i纤维 层状复合材料 准静态压缩 应变率敏感性 断裂形貌 能量吸收 抗压强度 断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剪力键三段式预制节段T梁桥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11
作者 王胜斌 殷亮 +1 位作者 周云 慈伟主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68,共8页
针对传统整体预制梁桥运输受限、混凝土剪力键直剪承载力不足等问题,以常见的25 m跨径T梁桥为设计对象,提出一种钢剪力键三段式预制节段T梁桥设计方案,研究其承载力计算方法。基于局部承压理论提出钢剪力键直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并与文献... 针对传统整体预制梁桥运输受限、混凝土剪力键直剪承载力不足等问题,以常见的25 m跨径T梁桥为设计对象,提出一种钢剪力键三段式预制节段T梁桥设计方案,研究其承载力计算方法。基于局部承压理论提出钢剪力键直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并与文献试验值对比,同时基于混凝土塑性理论提出接缝处和非接缝处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以德上高速一座25 m跨径T梁桥为背景,通过足尺模型试验和实桥静载试验验证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单个钢剪力键直剪承载力、胶接缝承载力计算值与文献试验值之比分别为0.77和0.94,验证了钢剪力键直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偏安全;足尺模型试验下,钢剪力键接缝处开裂弯矩、抗弯承载力和非接缝处抗弯承载力的计算值与试验值之比分别为0.96、0.91、0.92,验证了接缝处和非接缝处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准确性,所提计算公式能够偏安全地预测钢剪力键三段式预制节段T梁桥的极限承载力;成桥静载试验下,背景T梁桥接缝处无开裂滑移,安全可靠,该桥在设计荷载下的受力性能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节段T梁桥 钢剪力键 局部承压理论 混凝土塑性理论 直剪承载力 抗弯承载力 足尺模型试验 静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刚度矩阵法的大型变桨轴承的接触分析与研究
12
作者 夏勇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4,共5页
为了研究大型变桨轴承滚道表面接触受力,首先,利用三维软件UG建立变桨轴承、叶根及轮毂三维模型,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提取各零件的刚度矩阵,通过导入Ansys中从而建立整机模型;其次,使用Link单元模拟钢球,... 为了研究大型变桨轴承滚道表面接触受力,首先,利用三维软件UG建立变桨轴承、叶根及轮毂三维模型,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提取各零件的刚度矩阵,通过导入Ansys中从而建立整机模型;其次,使用Link单元模拟钢球,通过提取各模拟钢球所受到的外力得到滚道与钢球之间的压力,从而进行滚道接触分析;最后,通过载荷叠加法获取滚道的最大压力,与经典的理论计算公式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有限元模型及方法的正确性。该方法为变桨轴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后续变桨轴承的疲劳分析及优化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桨轴承 有限元 刚度矩阵 接触分析 静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装配体模型的锚固钻机钻臂连接件结构优化
13
作者 张东桥 姚主林 +1 位作者 余中全 丁永剑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68,共8页
针对复杂装配体中部件结构优化困难—以装配体整体为基础进行拓扑优化难收敛,单一部件拓扑优化精度低的问题,提出子装配体模型拓扑优化方法。以锚固钻机钻臂整体结构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锚固钻机五自由度上装结构的力学模型,使用MATLA... 针对复杂装配体中部件结构优化困难—以装配体整体为基础进行拓扑优化难收敛,单一部件拓扑优化精度低的问题,提出子装配体模型拓扑优化方法。以锚固钻机钻臂整体结构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锚固钻机五自由度上装结构的力学模型,使用MATLAB软件对其进行仿真,得到钻臂整体关键铰点最大受力工况条件;然后,对钻臂整体进行静强度分析,基于子装配体模型,以子装配体模型结构刚度为响应目标,子装配体模型强度与连接件结构质量为响应约束,对钻臂连接件结构进行拓扑优化,得到重构模型;最后,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进行重构模型参数优化,以重构模型的6个关键尺寸范围为约束,以钻臂连接件结构质量和钻臂整体最大静应力为优化目标,确定连接件结构的最终尺寸参数。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连接件结构,钻臂整体最大静应力值降低了67.91%,质量降低了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固钻机 静强度 子装配体模型 拓扑优化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预制箱梁焊网钢筋拉伸试验及不确定度分析
14
作者 张志国 张学泽 +3 位作者 林维江 赵志国 刘红峰 刘红良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75,共6页
根据高铁预制箱梁钢筋装配式部品化施工需要,开展HRB400E焊网钢筋静力拉伸试验研究。为模拟箱梁焊网工艺及受力,设计十字型电阻焊试件,纵筋直径分别取12、16、18、20、22 mm,横筋直径统一取12 mm。每种直径焊网制作6组试件,同时选取母... 根据高铁预制箱梁钢筋装配式部品化施工需要,开展HRB400E焊网钢筋静力拉伸试验研究。为模拟箱梁焊网工艺及受力,设计十字型电阻焊试件,纵筋直径分别取12、16、18、20、22 mm,横筋直径统一取12 mm。每种直径焊网制作6组试件,同时选取母材钢筋作为对照组进行静力拉伸试验,记录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指标。结果表明:焊网钢筋静力性能与母材钢筋基本一致,均符合规范对HRB400E母材钢筋性能的要求,且试件断口位置均在焊缝外,表明焊网钢筋性能良好。对强度试验结果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给出了95%置信概率下的静力强度容许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预制箱梁 焊网钢筋 静力拉伸试验 静力强度 不确定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内电混合调车机车内燃动力包设计与研究
15
作者 宋清林 林建华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共11页
针对出口德国DB(柏林)内电混合调车机车,提出一种大功率、高集成度的内燃动力包设计方案,对其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和说明,介绍内燃动力包的冷却系统和电气系统工作原理。建立内燃动力包的计算载荷和边界条件,分析柴油机在额定转速状态下... 针对出口德国DB(柏林)内电混合调车机车,提出一种大功率、高集成度的内燃动力包设计方案,对其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和说明,介绍内燃动力包的冷却系统和电气系统工作原理。建立内燃动力包的计算载荷和边界条件,分析柴油机在额定转速状态下的激振力(矩),对安装框架进行静强度分析和疲劳强度分析,并且对内燃动力包进行振动试验和轴系扭振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内燃动力包设计方案能够满足德国DB(柏林)内电混合调车机车的要求,研究过程对出口欧洲高端轨道交通装备用动力设备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电混合调车机车 内燃动力包 静强度 疲劳强度 轴系扭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破损形式对船舶结构剩余极限强度的影响分析
16
作者 张孝恒 孔祥韶 吴卫国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163,共12页
[目的]旨在深入分析船体结构的破口形状、破口面积和破口位置等因素对船体结构剩余极限强度的影响。[方法]基于简化数值计算方法,开展系列碰撞结构响应计算,得到不同速度、不同角度、不同撞击位置碰撞工况下船体结构的破损情况。结合非... [目的]旨在深入分析船体结构的破口形状、破口面积和破口位置等因素对船体结构剩余极限强度的影响。[方法]基于简化数值计算方法,开展系列碰撞结构响应计算,得到不同速度、不同角度、不同撞击位置碰撞工况下船体结构的破损情况。结合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开展船舶剩余极限强度研究,探究舷侧不同破损形式对船舶结构剩余极限强度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对船舶剩余极限强度大小影响显著的2个因素分别是破口面积和破口位置,破口形状对剩余极限强度大小的影响较小,但对结构的断裂形式有较大影响;在破口形状一致的情况下,随着破口面积的增大,结构剩余极限强度不断降低;在破口面积相当的情况下,随着破口边缘逐渐变得尖锐,结构的断裂路径与舱段中部横剖面的夹角逐渐变小,断裂位置从结构端部逐渐向结构中部靠近。[结论]所做研究可作为船舶剩余极限强度评估计算的基础,能为船舶在航行中遭受碰撞后的应急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体结构 剩余极限强度 碰撞响应 准静态法 破损形式 有限元法 ABAQ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基地声呐浮标探测能力分析
17
作者 单志超 崔双月 +1 位作者 董彩萍 王龙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85,共7页
针对多基地声呐浮标在使用过程中,对多基地声呐的配置原则、不同阵形探测能力不清晰等问题,将多基地声呐探测问题转换为多个双基地探测过程,基于构建的双基地声呐目标强度模型、等效作用距离模型、探测概率模型等相关模型,以不同概率下... 针对多基地声呐浮标在使用过程中,对多基地声呐的配置原则、不同阵形探测能力不清晰等问题,将多基地声呐探测问题转换为多个双基地探测过程,基于构建的双基地声呐目标强度模型、等效作用距离模型、探测概率模型等相关模型,以不同概率下的有效探测面积作为评价指标,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多基地声呐配置的基本原则,进一步计算分析了直线阵、三角阵、方形阵、六边形阵等典型阵形的探测能力,给出了相应阵形的探测特点。该研究结果对多基地声呐浮标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基地 声呐浮标 目标强度 探测概率 浮标阵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残积土力学特性变化规律研究
18
作者 范子坚 刘新喜 +2 位作者 邓宗伟 李玉 门晟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12-2923,共12页
通过动静组合三轴试验,研究振动次数、振动幅值、振动频率和初始静偏应力的循环荷载对残积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累计塑性应变的变化规律,提出考虑振动次数、振动频率、振动幅值与初始静偏应力的残积土累计塑性应变演化模型。研究... 通过动静组合三轴试验,研究振动次数、振动幅值、振动频率和初始静偏应力的循环荷载对残积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累计塑性应变的变化规律,提出考虑振动次数、振动频率、振动幅值与初始静偏应力的残积土累计塑性应变演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残积土受循环荷载作用后,累计塑性应变随振动次数、振动幅值与初始静偏应力的增大而增大,随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减小,而抗剪强度则随三者的增大而减小,随频率的增大而增大;残积土的抗剪强度随累计塑性应变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并逐渐靠近或小于未经历循环荷载作用的残积土抗剪强度;残积土受循环荷载作用后的抗剪强度与累计塑性应变之间存在显著的强负相关关系,并据此确定了累计塑性应变与抗剪强度的函数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残积土的振后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积土 循环荷载 动静组合三轴试验 累计塑性应变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制双层储罐在外爆冲击载荷下的等效静力计算方法研究
19
作者 芦烨 曹兵阳 +3 位作者 李智超 丁宇奇 李晓琳 尹青锋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8-909,共12页
采用等效静力计算方法对外爆载荷作用下的钢制双层储罐进行安全评价,对其结构设计与罐体防爆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以钢制双层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储罐为研究对象,考虑外罐、保冷材料以及内罐的厚度和弹性模量,建... 采用等效静力计算方法对外爆载荷作用下的钢制双层储罐进行安全评价,对其结构设计与罐体防爆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以钢制双层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储罐为研究对象,考虑外罐、保冷材料以及内罐的厚度和弹性模量,建立了基于质量和刚度等效的单层储罐当量参数计算方法。以此为基础,分别开展了双钢壁储罐和等效单罐在外爆载荷下的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对比等效单罐和双罐的应力与变形数值,建立了钢制双层储罐强度失效和屈曲失效的等效静力计算方法,实现了双钢壁储罐在外爆载荷下的等效静力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外爆载荷下,等效单罐与双罐的应力和变形分布规律一致;经修正后的等效单罐与双罐的储罐应力、变形分别有90.9%和83.3%的数据相对误差在15%以下,从而验证了建立的等效计算方法的准确性。研究成果对于分析钢制双层储罐在爆炸事故中的后果及减少爆炸造成的损失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钢制双层储罐 等效单罐 强度失效 屈曲失效 等效静力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桔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亚丽 曹中华 +3 位作者 潘良 董继伟 杨长辉 湛小梅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6-223,共8页
针对现有柑桔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单果采摘时间长、采摘成功率低等问题,以20SiMnMoV合金结构钢为材料,设计制作了一款柑桔采摘末端执行器。该末端执行器主要由抓取机构、剪切机构、连接架及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通过控制系统,抓取机构... 针对现有柑桔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单果采摘时间长、采摘成功率低等问题,以20SiMnMoV合金结构钢为材料,设计制作了一款柑桔采摘末端执行器。该末端执行器主要由抓取机构、剪切机构、连接架及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通过控制系统,抓取机构可以实现柑桔无损抓取,剪切机构可将果梗与柑桔快速分离。应用CATIA软件建立末端执行器的三维模型,借助UG与ABAQUS软件对其进行模态分析与静强度分析,得到末端执行器在采摘柑桔过程中不会发生共振,最大变形量为0.077 mm,最大应力为853.1 Mpa、小于材料屈服强度。在脐橙园田间采摘试验结果表明,在采摘机器人机械臂姿态的采摘角度为45°,切割刀刃角度为45°,空压机气压为6 kPa时,采摘成功率最高,单果采摘时间接近最小。该柑桔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采摘速度高,控制难度低,与机械臂集成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执行器 动力学分析 模态分析 静强度分析 柑桔采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