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park的叠加能量寻优反射波剩余静校正算法的工程化实现 被引量:2
1
作者 袁联生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7-816,共10页
叠加能量寻优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是解决剩余静校正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方法精度高,但计算量大且需要进行多域数据切换。随着原始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其算法实现的高效运行成为主要的应用瓶颈问题。分析了叠加能量寻优反射波剩余静校... 叠加能量寻优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是解决剩余静校正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方法精度高,但计算量大且需要进行多域数据切换。随着原始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其算法实现的高效运行成为主要的应用瓶颈问题。分析了叠加能量寻优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计算密集、通讯密集的特征,针对算法难以实现并行计算的难点,提出了基于Spark分布式内存计算模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实现了海量地震数据弹性分布式数据集的高效流转和多域数据的灵活切换,完成了叠加能量寻优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的多节点分布式并行计算,提高了大数据情形下方法的适应性和计算效率,提升了其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实用化程度。实际生产数据的应用结果表明,基于Spark的叠加能量寻优反射波剩余静校正的软件模块在复杂近地表地震数据的处理中取得了能满足实际生产要求的应用效果,兼具适应性强和计算效率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波剩余静校正 Spark框架 工程化实现 分布式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糊精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对发射药静态燃烧火焰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李雯佳 柴亚朦 +4 位作者 方嵩杭 王彬彬 丁亚军 肖忠良 周杰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39-847,共9页
通过蒸汽扩散法成功合成了3种环糊精金属有机框架(CD-MOF)材料,并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单晶结构进行解析。作为潜在的消焰剂,相比传统的硝酸钾热分解温度(722.0℃),3种CD-MOF更低(250.9℃;261.0℃;290.3℃),更容易释放钾离子,且在硝... 通过蒸汽扩散法成功合成了3种环糊精金属有机框架(CD-MOF)材料,并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单晶结构进行解析。作为潜在的消焰剂,相比传统的硝酸钾热分解温度(722.0℃),3种CD-MOF更低(250.9℃;261.0℃;290.3℃),更容易释放钾离子,且在硝化纤维素(NC)中显示出良好的物理分散性和化学相容性。此外,添加CD-MOF的NC在热分解时产生的易燃和有害气体(CO、NO、NO_(2)和N_(2)O)更少。添加γ-CD-MOF的单基药在燃烧时表现出最小的火焰面积(119.6 mm^(2)),而添加β-CD-MOF的单基药显示出更低的火焰面积标准偏差(8.4 mm^(2)),表明其消焰效能更稳定。相比之下,添加KNO_(3)的单基药火焰面积最大(392.7 m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金属有机框架 发射药 硝化纤维素 静态燃烧火焰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隔振系统有限元建模方法探讨 被引量:8
3
作者 孙玉华 董大伟 +3 位作者 闫兵 武俊达 孙家俊 师今卓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4-247,共4页
双层隔振系统能大幅度地降低动力机械的振动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内燃动车柴油发电机组双层隔振系统建模的精度直接影响到隔振性能和支撑机组的公共构架的静强度问题,对双层隔振系统公共构架和机组的建模中单元属性的设置、网格划分、静... 双层隔振系统能大幅度地降低动力机械的振动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内燃动车柴油发电机组双层隔振系统建模的精度直接影响到隔振性能和支撑机组的公共构架的静强度问题,对双层隔振系统公共构架和机组的建模中单元属性的设置、网格划分、静强度计算中应力集中以及建模方式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隔振器的等效方式和圆弧的处理方式能最大程度地消除局部应力集中,模态计算中单元属性的设置至关重要。建模方法可为类似结构双层隔振系统的有限元建模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隔振系统 静强度 构架 机组 有限元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基底绿岩的岩石大地构造学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福勤 刘建忠 欧阳自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99-107,共9页
首先阐述了对早前寒武纪时期绿岩(变质火山-沉积建造)的岩石大地构造分类结合其它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通过基底动力边界各项标志的识别,新厘定了华北克拉通基底构造格架基底构造单元由大陆块壳和活动带组成大陆块壳... 首先阐述了对早前寒武纪时期绿岩(变质火山-沉积建造)的岩石大地构造分类结合其它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通过基底动力边界各项标志的识别,新厘定了华北克拉通基底构造格架基底构造单元由大陆块壳和活动带组成大陆块壳是相对独立演化的地壳构造单元,这时的活动带是内克拉通性质的基底构造带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基底早前寒武纪时期不同阶段形成的大陆块壳有:阴山-冀北联合块壳、鲁冀辽联合块壳、辽东联合块壳、胶北块壳、皖北块壳、太华块壳、阜平块壳、临汾块壳和东胜-桑干联合块壳基底活动带有:大青山活动带、燕辽活动带、五台山活动带、中条山活动带、雁翎关活动带、夹皮沟活动带等认为绿岩是基底大地构造分区的重要物质标志,基底绿岩可以划分为伸展台地型绿岩和裂谷带型绿岩,后者发育于活动带前造山内克拉通裂谷盆地.华北克拉通基底地质特征显示,早前寒武纪时期构造动力学体制是内克拉通性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岩 华北克拉通 岩石大地构造格架 内克拉通硅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态分析的强制访问控制框架的正确性验证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新松 周洲仪 +2 位作者 贺也平 梁洪亮 袁春阳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30-739,共10页
现阶段对操作系统的强制访问控制框架的正确性验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授权钩子放置的验证.文中基于TrustedBSD MAC框架对强制访问控制框架的正确性验证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授权钩子放置验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安全标记的完全初始化验证和完... 现阶段对操作系统的强制访问控制框架的正确性验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授权钩子放置的验证.文中基于TrustedBSD MAC框架对强制访问控制框架的正确性验证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授权钩子放置验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安全标记的完全初始化验证和完全销毁验证.为了实现上述验证,文中提出了一个路径敏感的、基于用户自定义检查规则的静态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对集成于编译器的静态分析工具mygcc进行扩展来验证强制访问控制框架的钩子放置的准确性和完备性.该方法具有完全的路径覆盖性,且具有低的误报率和时间开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确性验证 静态分析 强制访问控制框架 钩子放置 myg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直流电源监测与评价平台 被引量:5
6
作者 苗俊杰 李秉宇 +2 位作者 李荣健 范辉 古海峰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35-937,共3页
蓄电池组状态的实时监测与评价是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在线监测的关键技术。建立了蓄电池落后单体的动态和静态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蓄电池落后单体评价的算法。开发了变电站直流电源状态监测与评价系统平台,阐... 蓄电池组状态的实时监测与评价是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在线监测的关键技术。建立了蓄电池落后单体的动态和静态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蓄电池落后单体评价的算法。开发了变电站直流电源状态监测与评价系统平台,阐述了系统软件的功能组成和设计框架,介绍了基于数据采集层、数据透明转发层和监控中心管理层的数据架构。实现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算法在软件中的嵌入式应用,对掌握蓄电池组的实时健康状况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电池 在线监测 动态评价 静态评价 模糊评价模型 数据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高构架作业机仿形提升机构设计 被引量:2
7
作者 黄邵路 张东兴 +1 位作者 王波 刘佳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2-66,共5页
由于玉米生长后期植株较高,田间管理作业困难,针对玉米生长后期田间管理作业需求,自主研制了高构架作业机。其工作时每行都需要独立的提升和仿形机构,为满足作业要求,同时考虑机构的简洁性,将仿形和提升装置做成一个组合机构。根据额定... 由于玉米生长后期植株较高,田间管理作业困难,针对玉米生长后期田间管理作业需求,自主研制了高构架作业机。其工作时每行都需要独立的提升和仿形机构,为满足作业要求,同时考虑机构的简洁性,将仿形和提升装置做成一个组合机构。根据额定载荷和最大载荷对提升仿形机构关键部件进行ANSYS静态分析,以确定应力分布情况和机构薄弱处,根据分析结果改进零件设计,提高设计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构架 仿形提升机构 ANSYS 静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高超声速飞行器静态协同再入制导方法 被引量:18
8
作者 乔浩 李师尧 李新国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1-552,共12页
为实现多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协同再入,提出一种基于参考轨迹的静态协同再入制导方法。首先以实际轨迹长度代替大圆弧假设,研究了实际轨迹长度与总飞行时间的对应关系,提出采用公共轨迹长度作为协调变量的思路;然后设计了一种双层协同框架... 为实现多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协同再入,提出一种基于参考轨迹的静态协同再入制导方法。首先以实际轨迹长度代替大圆弧假设,研究了实际轨迹长度与总飞行时间的对应关系,提出采用公共轨迹长度作为协调变量的思路;然后设计了一种双层协同框架,其中协调层将轨迹长度作为协调参数进行协调匹配,执行层依据分配的协调参数完成再入飞行;最后针对协同再入的时间一致性要求,提出一种新的协同逻辑转换策略,将终端时间的一致性问题转化为到达截止时间的状态收敛问题。该方法在能量域内进行公共参考轨迹设计,之后通过时域信息提取在时域内完成公共参考轨迹跟踪,最终实现多成员的协同再入。分别在标称状态与模拟扰动环境对所提方法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简明实现多飞行器的再入协同制导,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再入 静态协同 轨迹长度 双层协同框架 动态航向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测试用例生成工具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赵明 张毅坤 +2 位作者 沈建雄 崔杜武 高海龄 《计算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51-153,共3页
以Korel的遗传算法生成测试用例策略为基础,在适应函数、染色体编码、遗传算法效率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算法改进。引入程序结构依赖系数来确定个体的适应值,使得整个搜索更加智能化;解决编码长度预测问题;采用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提高... 以Korel的遗传算法生成测试用例策略为基础,在适应函数、染色体编码、遗传算法效率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算法改进。引入程序结构依赖系数来确定个体的适应值,使得整个搜索更加智能化;解决编码长度预测问题;采用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提高用例的搜索效率。同时对实现测试用例生成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算例对软件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用例自动生成 GA 程序结构依赖系数 动态变长染色体编码 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 静态分析 插装 iTDG系统构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Z)双三次数值模式的设计与个例模拟(I):模式动力框架设计 被引量:9
10
作者 辜旭赞 张兵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4-480,共7页
引入双三次数值模式:双三次数值模式是通过作三次样条与双三次曲面拟合,实现各个大气要素量场的二阶可导,从而可对各个预报方程作时间积分。双三次数值模式适合采用大气运动原始方程组和采用水平方向准拉格朗日/垂直方向欧拉时间积分方... 引入双三次数值模式:双三次数值模式是通过作三次样条与双三次曲面拟合,实现各个大气要素量场的二阶可导,从而可对各个预报方程作时间积分。双三次数值模式适合采用大气运动原始方程组和采用水平方向准拉格朗日/垂直方向欧拉时间积分方案。且本文的全球(Z)双三次数值模式与个例模拟实际采用Navier-Stokes"浅薄大气"原始方程组,建立球面Z坐标系上的非静力、全可压、干/湿绝热大气运动动力框架。其离散化气压、气温预报方程与个例模拟揭示出大气运动中凝结降水,其天气学原因不仅是湿空气作Z坐标垂直上升运动,而且是湿空气被"减压/减温",即湿空气作P坐标"垂直上升运动",后者可由大气平流运动(如Rossby波)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次数值模式 原始方程组 非静力全可压大气运动动力框架 准拉格朗日/欧拉时间积分方案 大气运动降水物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基非晶合金/SiC陶瓷骨架复合材料的准静态压缩力学行为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光辉 罗正斌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9-43,共5页
通过对Ti基非晶合金/SiC陶瓷骨架复合材料进行准静态压缩试验,对其变形及断裂机理等展开研究,为该类材料的成分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基础。试件是由Ti基非晶合金与不同孔隙率的SiC陶瓷骨架复合所得,在不同应变速率下,对试样进行室温轴向... 通过对Ti基非晶合金/SiC陶瓷骨架复合材料进行准静态压缩试验,对其变形及断裂机理等展开研究,为该类材料的成分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基础。试件是由Ti基非晶合金与不同孔隙率的SiC陶瓷骨架复合所得,在不同应变速率下,对试样进行室温轴向准静态压缩性能测试,并观察试件的微观组织和断面特征。结果表明:SiC体积分数为85%的复合材料的准静态抗压强度达到2343 MPa,抗压强度随SiC含量增加而增加,在准静态加载的应变率范围内,复合材料及各相的强度对应变率不敏感,断裂特征为典型的脆性断裂;裂纹主要在SiC相和两相界面处扩展,Ti基非晶相对裂纹的扩展起到阻碍作用;SiC相对Ti基非晶相的约束诱发了Ti基非晶相中多重剪切带的形成,提高了材料复合的变形能力,而Ti基非晶相对SiC相的约束导致SiC相碎化严重,增强了复合材料的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基非晶合金 非晶合金复合材料 SiC陶瓷骨架 准静态压缩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效解决间接转移的反馈式静态二进制翻译方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军 庞建民 +2 位作者 傅立国 岳峰 张家豪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42-754,共13页
为了在追求程序执行效率的同时解决静态二进制翻译中的间接转移问题,针对现有间接转移问题处理方法中线性遍历翻译方式代码优化较少、冗余代码较多的缺陷,提出了基于基本块翻译的反馈式静态二进制翻译方法,并结合二级地址映射表实现了... 为了在追求程序执行效率的同时解决静态二进制翻译中的间接转移问题,针对现有间接转移问题处理方法中线性遍历翻译方式代码优化较少、冗余代码较多的缺陷,提出了基于基本块翻译的反馈式静态二进制翻译方法,并结合二级地址映射表实现了间接转移目标地址的快速映射.首先,在目标可执行程序运行过程中添加监控反馈机制解决代码发现问题,对未确定的间接转移地址进行反馈,以便对源程序重新划分基本块并重新翻译执行;然后构造二级地址映射表,借助二级地址映射快速解决代码定位问题.在开源二进制翻译平台QEMU(quick emulator)上实现了反馈式静态二进制翻译框架FD-SQEMU(feedback static QEMU),并基于SPEC2006和NBENCH测试集进行测试,与QEMU相比,FD-SQEMU平均加速比分别达到3.97倍和6.94倍;与课题组之前提出的保存源程序指令全地址的静态SQEMU翻译器相比,FD-SQEMU的平均加速比达到1.18倍,最高加速比达到了1.36倍,验证了提出的框架和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进制翻译 静态二进制翻译 间接转移 翻译器QEMU 反馈式翻译框架FD-SQEM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态-自适应外观模型纠正的目标跟踪算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卫保国 葛苹 +2 位作者 武宏 王高峰 韩文亮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70-1175,共6页
针对单目标跟踪过程中难以长期稳定跟踪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静态-自适应外观模型纠正的跟踪算法。首先将跟踪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干扰因素分为来自环境和目标本身两类,分别提出静态外观模型和自适应外观模型,静态外观模型用于全局匹配,自... 针对单目标跟踪过程中难以长期稳定跟踪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静态-自适应外观模型纠正的跟踪算法。首先将跟踪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干扰因素分为来自环境和目标本身两类,分别提出静态外观模型和自适应外观模型,静态外观模型用于全局匹配,自适应外观模型用于局部跟踪,静态模型纠正自适应模型的跟踪漂移问题;使用单链接层次聚类算法去除两种模型融合后引入的噪声;针对运动目标消失再出现时难以捕获的问题,使用静态模型进行全局搜索,捕获目标。对于实验中的视频序列,视频序列中目标的中心位置准确率为0.9,计算机每秒能够处理26帧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跟踪算法框架可以实现长期稳定的跟踪,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跟踪 静态-自适应外观模型 层次聚类 跟踪算法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类机载设备支架的结构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磊 刘检华 +2 位作者 邢立华 袁倩 夏焕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90-1194,共5页
为解决满足高强度与轻量化要求的复杂框架类设备支架仿真模型不够精确的难题,通过在有限元分析设计的基础上,利用静力加载试验方法找出结构强度的薄弱环节,再建立结构力学模型进行失效机理分析,提出改进方案.静力试验结果表明:新的设备... 为解决满足高强度与轻量化要求的复杂框架类设备支架仿真模型不够精确的难题,通过在有限元分析设计的基础上,利用静力加载试验方法找出结构强度的薄弱环节,再建立结构力学模型进行失效机理分析,提出改进方案.静力试验结果表明:新的设备支架未发生明显塑性变形,局部设计改进有效,满足了航空极限过载要求;仿真、试验与理论模型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可实现以较少材料增量的方式提高产品强度,为框架类支架设计改进提供有效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 设备支架 强度 轻量化 静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RS的区域动态框架网建设方法探讨
15
作者 杨秋 王国举 +1 位作者 肖振坤 苏胡浩 《海洋测绘》 2014年第3期60-62,66,共4页
在介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参考框架的发展现状。结合"环渤海GPS大地控制网"的建设与动态框架维护情况,探讨了在我国建立基于CORS的区域动态参考框架网的... 在介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参考框架的发展现状。结合"环渤海GPS大地控制网"的建设与动态框架维护情况,探讨了在我国建立基于CORS的区域动态参考框架网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S 区域大地控制网 框架网 基准网 静态网 动态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变电站构架避雷针结构承载力分析与加固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朝华 赵桂峰 +1 位作者 刘冉 陈怡文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5-90,共6页
建立了典型构架避雷针结构的ANSYS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设计荷载组合工况下的静力承载力分析和风致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典型构架避雷针结构T型相贯节点处由于构造缺陷易出现应力集中问题,在该区域设置加劲肋可显著降低相贯节点区的... 建立了典型构架避雷针结构的ANSYS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设计荷载组合工况下的静力承载力分析和风致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典型构架避雷针结构T型相贯节点处由于构造缺陷易出现应力集中问题,在该区域设置加劲肋可显著降低相贯节点区的应力水平,有效缓解应力集中问题。现行规范拟静力方法设计的构架避雷针结构是偏于不安全的,实际设计时,建议将规范拟静力方法得到的结果乘以相应的动力放大系数δ(就本算例工况而言,建议取δ≥1.6)以考虑脉动风对结构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架避雷针结构 静力承载力 风致动力响应 相贯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等时格架的倾角导向储层静态建模方法 被引量:8
17
作者 乐靖 王晖 +2 位作者 范廷恩 赵卫平 樊鹏军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9-458,共10页
为了建立等时性更好的地层格架,提高井网稀疏时储层参数的预测精度,提出了基于地震等时格架的倾角导向储层静态建模方法。以地震倾角体为导向划分垂向网格层并建立三维地层网格模型,利用敏感地震属性计算储层参数的空间变化规律,再结合... 为了建立等时性更好的地层格架,提高井网稀疏时储层参数的预测精度,提出了基于地震等时格架的倾角导向储层静态建模方法。以地震倾角体为导向划分垂向网格层并建立三维地层网格模型,利用敏感地震属性计算储层参数的空间变化规律,再结合井筒信息预测储层参数值,建立三维储层参数模型。与传统构造建模方法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采用了倾角导向来建立等时地层格架模型。该方法基于地震属性求取的转换函数来建立储层参数模型,有别于传统地质统计学采取变差函数建模的方法,克服了井网稀疏条件下建模精度低的缺陷。模型测试与海上油田的实际应用表明,与传统地质统计学方法相比,该方法建立了更等时的三维地层网格模型,提高了井网稀疏时储层参数建模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角体 倾角导向 地震驱动 等时格架 储层静态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单轴跨座式单轨动力转向架构架静强度和疲劳强度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天祥 张磊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7-173,共7页
依据“铁路应用—轮对和转向架—转向架构架结构强度要求”~([1])、“动力元件—转向架和走行装置—转向架构架结构强度试验”~([2]),借助ANSYS软件对单轴跨座式单轨动力转向架构架进行有限元应力计算,分析构架静强度和疲劳强度,结果表... 依据“铁路应用—轮对和转向架—转向架构架结构强度要求”~([1])、“动力元件—转向架和走行装置—转向架构架结构强度试验”~([2]),借助ANSYS软件对单轴跨座式单轨动力转向架构架进行有限元应力计算,分析构架静强度和疲劳强度,结果表明:构架最大应力小于母材、焊接接头的许用应力,构架母材、焊缝的动应力幅值均在构架材料的疲劳限界内,静强度和疲劳强度均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 构架 静强度 疲劳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静态数据布局策略的深度学习张量程序自动生成框架
19
作者 樊哲 南子渊 +2 位作者 郝一帆 杜子东 陈云霁 《高技术通讯》 CAS 2023年第11期1160-1171,共12页
如何确定静态数据布局是深度学习张量程序自动生成框架面临的重大挑战。Ansor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最具前景的此类框架,其根据预先指定的单一静态数据布局策略,训练性能预测模型,依据该模型搜索最佳性能的张量程序。但其存在单一策略非... 如何确定静态数据布局是深度学习张量程序自动生成框架面临的重大挑战。Ansor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最具前景的此类框架,其根据预先指定的单一静态数据布局策略,训练性能预测模型,依据该模型搜索最佳性能的张量程序。但其存在单一策略非最优和性能预测模型不准确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基于自适应静态数据布局(AL)策略的深度学习张量程序自动生成框架AL-Ansor。AL-Ansor在搜索过程中自适应地选取多种静态数据布局策略,共同训练性能预测模型,从而搜索得到性能更高的张量程序。本文以32核Intel Xeon CPU为目标硬件平台,在多个卷积层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的搜索次数下,相较于基于3种指定静态数据布局策略的Ansor,AL-Ansor生成的张量程序分别有13.81%、12.41%和16.59%的平均性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张量程序自动生成框架 静态数据布局策略 自适应策略 性能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储层构造和沉积等时格架的储层静态建模实例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凌云 郭向宇 +1 位作者 夏竹 张枫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5-806,7-8,共12页
储层静态建模不仅是油藏工程师认识储层和提高采收率的关键环节,也是地球物理工程师努力追求的目标。由于地质成因的复杂性和不同地球物理数据间的差异性,储层静态建模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较大的挑战,其中最主要的难题是如何联合应用地震... 储层静态建模不仅是油藏工程师认识储层和提高采收率的关键环节,也是地球物理工程师努力追求的目标。由于地质成因的复杂性和不同地球物理数据间的差异性,储层静态建模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较大的挑战,其中最主要的难题是如何联合应用地震空间分辨率和测井垂向分辨率进行储层静态建模。为此,本文提出基于储层构造和沉积等时格架的储层静态建模方法,其要点有:基于地震和测井分辨率相同部分的储层构造等时格架解释、基于层序地层学的地震和测井储层沉积等时格架解释,以及基于储层构造和沉积等时格架的测井插值建模和基于建模结果的等时切片单砂体解释等。该方法在中国西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逆掩断层下盘薄互储层研究中进行了应用,得到了开发信息的验证,从而解决了该油田面临的开发非均质高含水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静态建模 地震分辨率 构造等时格架 沉积等时格架 层序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