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P调查的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时间价值估计 被引量:28
1
作者 陈旭梅 刘巧仙 杜光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11年第4期77-84,共8页
城市公共交通乘客出行成本的量化研究,对于科学合理地评价公共交通系统的社会效益意义重大,而出行时间价值是进行乘客出行成本估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以北京市市区居民SP调查数据为依托,通过分析公共交通出行时间价值的影响因素,选取Lo... 城市公共交通乘客出行成本的量化研究,对于科学合理地评价公共交通系统的社会效益意义重大,而出行时间价值是进行乘客出行成本估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以北京市市区居民SP调查数据为依托,通过分析公共交通出行时间价值的影响因素,选取Logit模型为基础模型,引入'出行者收入'作为模型新增变量,并针对工作商务、社会娱乐两种出行目的在不同换乘情况下出行时间价值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建立了基于SP调查数据的改进型时间价值求解模型,并计算得到北京市公共交通出行者在不同出行目的和有无换乘情况下的换乘时间价值、候车时间价值以及运行时间价值.研究发现,工作商务出行目的出行时间价值普遍高于社会娱乐的出行时间价值,出行者在不同出行目的和有无换乘情况下的候车时间价值,大于换乘时间价值以及运行时间价值,并且有换乘情况下的候车时间价值大于无换乘情况下的候车时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公共交通 sp调查 出行时间价值 情境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调查的缅甸仰光市居民收入对其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英文)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峻屹 藤原章正 Soe Thein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8年第4期49-62,共14页
对于缅甸的仰光市而言,鉴于其新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对于缓解城市现在以及将来的交通压力方面的作用,本文将依据SP调查数据对其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进行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发展中国家诸如收入等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变化相对较快,这... 对于缅甸的仰光市而言,鉴于其新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对于缓解城市现在以及将来的交通压力方面的作用,本文将依据SP调查数据对其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进行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发展中国家诸如收入等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变化相对较快,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调查方法还是模型构造上都要反映出这种交通行为决定因素的影响.因此,此次SP调查首先在设计上就反映出了将来的收入以及其他服务水平属性变化的影响;同时,也相应地进行了RP调查.接下来,要对一个RP/SP相结合的交通方式选择模型进行标定;在这个模型中,出行时间和费用的参数被分别定义为将来收入的函数.此次SP(以及RP)调查选在仰光市的一个住宅区进行,时间是2003年3月.调查结果显示,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较,被调查的人对新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显示出了极大的偏爱.利用调查上来的数据,本文对所提出的模型结构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另外,模型对将来的模拟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收入的增加,将来仰光市小汽车的使用将有一个很大的增加,而新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的利用将因此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依赖 叙述性偏好调查 RP/sp联合模型 方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世博会出行方式选择意愿建模与场景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杜豫川 蒋盛川 +1 位作者 朱迪 孙立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5-520,共6页
针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客流来源广泛、背景差异大的特点,设计了两阶段递进式的SP(stated preference survey)调查方法,进行了大规模的世博客流出行方式选择意愿调查,多层次地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的效用;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描述本地、外地... 针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客流来源广泛、背景差异大的特点,设计了两阶段递进式的SP(stated preference survey)调查方法,进行了大规模的世博客流出行方式选择意愿调查,多层次地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的效用;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描述本地、外地住宿、外地一日游等不同类型游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多项Logit模型;利用这些出行方式离散选择模型,分析对比了多种交通管理措施和政策的组合场景实施效果,针对性地给出了世博交通管理的建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博交通管理 出行方式选择 递进式sp(stated preference survey)调查 离散选择模型 场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沪线高铁与民航旅客出行选择行为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张睿 马瑜 +1 位作者 赵冰茹 栾维新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3-228,共6页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建设,其已与民航构成了我国高速客运的主体,使交通运输方式的供给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通过对京沪线高铁与民航旅客进行SP和RP调查,分析京沪线客流的构成和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特征,并基于非集计理论,构建京沪线...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建设,其已与民航构成了我国高速客运的主体,使交通运输方式的供给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通过对京沪线高铁与民航旅客进行SP和RP调查,分析京沪线客流的构成和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特征,并基于非集计理论,构建京沪线旅客出行选择的Binary Logit模型,量化各因素对旅客选择的影响程度,该模型准确率为88%.本文根据调查结果和模型标定参数,对旅客的性别、年龄、月收入、票价、同行人数、程前时间和出发时间对旅客出行选择行为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结论对了解京沪线旅客实际出行需求状况,合理设计高铁与民航综合客运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运输 旅客选择行为 非集计理论 sp调查 RP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集计模型的武广线高铁与民航竞争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张旭 栾维新 赵冰茹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21,47,共6页
高速铁路投入运营以后,航空运输市场份额明显下降,两种高速客运方式产生了激烈的竞争.本文以武广沿线高铁与航空的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根据非集计模型的相关原理,建立了描述武广沿线高铁与航空运输竞争的Binary Logit模型,并将调查获得... 高速铁路投入运营以后,航空运输市场份额明显下降,两种高速客运方式产生了激烈的竞争.本文以武广沿线高铁与航空的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根据非集计模型的相关原理,建立了描述武广沿线高铁与航空运输竞争的Binary Logit模型,并将调查获得的SP数据进行RP数据修正,对模型求解得出不同机票折扣下的高速铁路与航空运输的竞争程度.通过对模型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当武广航空运输票价低于7折时,高铁与航空运输将产生激烈竞争,且票价折扣越低,竞争越激烈.研究成果对高铁与航空运输的协调发展及避免二者的恶性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经济 非集计 sp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t模型的客运专线旅客选择行为分析 被引量:55
6
作者 王爽 赵鹏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0,共5页
以铁路旅客为研究对象,模拟客运专线建成后的情景,调查旅客在客运专线建成后对高速列车和高频率列车换乘方式的选择偏好。介绍了非集计模型的特点、意向调查问卷设计及调查的实施方法。基于2008年6月旅客调查的样本数据,分析影响旅客选... 以铁路旅客为研究对象,模拟客运专线建成后的情景,调查旅客在客运专线建成后对高速列车和高频率列车换乘方式的选择偏好。介绍了非集计模型的特点、意向调查问卷设计及调查的实施方法。基于2008年6月旅客调查的样本数据,分析影响旅客选择行为的重要因素。利用非集计理论和方法,构建旅客的选择行为模型,包括旅客对高速列车的选择行为模型、旅客对高频率列车换乘模式及直达列车的选择行为模型,进行了参数标定和分析,量化影响因素对旅客选择行为的影响程度。利用所建模型对旅客选择行为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观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两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5.27%和81.18%。所得结论可为快速客运网络条件下客运服务产品的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运专线 旅客选择行为 非集计模型 sp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供交通信息条件下的途中改道行为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干宏程 孙立军 陈建阳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84-1488,共5页
针对我国城市快速道路先进出行者信息系统的实例———上海城市快速路交通诱导系统,研究了提供交通信息条件下的途中改道行为.针对一块实地运行的中型图文混合型可变信息标志(VMS),采用偏好陈述调查法(stat-ed preference survey)采集... 针对我国城市快速道路先进出行者信息系统的实例———上海城市快速路交通诱导系统,研究了提供交通信息条件下的途中改道行为.针对一块实地运行的中型图文混合型可变信息标志(VMS),采用偏好陈述调查法(stat-ed preference survey)采集途中改道行为数据,采用离散选择分析方法分析数据,估计了描述途中改道行为的多元罗吉特模型.分析表明,交通信息会影响改道行为,不同的信息内容对改道行为影响是不同的(例如事故信息的影响较大),驾驶员的年龄、性别等个体属性也是影响改道行为的因素.最后,给出下一步研究设想.研究结果可为先进出行者信息系统的投资、运营和评价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信息标志 途中改道 陈述偏好调查 多元罗吉特模型 先进出行者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涝灾害条件下疏散交通生成预测方法 被引量:6
8
作者 牛世峰 姜桂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5-170,共6页
为有助于有关部门更准确预测洪涝灾害受灾民众的疏散量,结合非集计数据和集计数据的优点,提出分区集计数据的概念,设计了受灾区域分区方法,并通过意向偏好(SP)调查法对我国居民在洪涝条件下疏散交通需求数据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引入B... 为有助于有关部门更准确预测洪涝灾害受灾民众的疏散量,结合非集计数据和集计数据的优点,提出分区集计数据的概念,设计了受灾区域分区方法,并通过意向偏好(SP)调查法对我国居民在洪涝条件下疏散交通需求数据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引入BP神经网络建立基于分区集计数据的疏散交通生成预测模型。利用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所设计方法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鲁棒性较好,平均相对预测误差仅为1.8%,其预测效果明显优于现有的非集计和整集计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需求 洪涝灾害 疏散交通生成 意向偏好(sp) 应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人群的上海公交走廊出行行为 被引量:5
9
作者 狄迪 杨东援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9-376,共8页
基于上海市公共交通走廊内的乘客出行调查,利用离散选择理论,建立了现状调查/假设意愿调查(RP/SP)融合数据的Nested Logit模型.通过模型参数标定、敏感性分析从定性、定量两个角度研究了在城市公交走廊内,来自不同区域的出行者对于公共... 基于上海市公共交通走廊内的乘客出行调查,利用离散选择理论,建立了现状调查/假设意愿调查(RP/SP)融合数据的Nested Logit模型.通过模型参数标定、敏感性分析从定性、定量两个角度研究了在城市公交走廊内,来自不同区域的出行者对于公共交通方式的出行行为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模型在不同空间范围内的转移适用性;最后,通过算例进行分析和验证.通过研究可知,在城市公交走廊内,影响出行者选择行为的因素不尽相同,其区域差异性不容忽视;其次,不同区域的出行者对于各公交方式的偏好存在较大差异;再次,不同区域的出行者在走廊内选择交通方式时,对于同一影响因素的敏感性有所不同.从数据获取、模型建立、标定分析及仿真验证四个步骤逐次展开,提出了针对不同区域出行者在城市公交走廊选择行为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性,对未来城市公共交通走廊的规划和改进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区域人群 公交走廊 出行行为 现状调查/假设意愿调查(RP/sp)数据融合 Nested 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述性偏好法实验的有效样本量模型框架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玮 杨嘉智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70-1675,共6页
叙述性偏好法(SP)是一种通过实验设计研究人们偏好的方法,通常结合离散选择模型估计参数.针对SP实验设计缺乏足以得到准确参数估计的有效样本量的问题,提出一个易于操作、更加全面的SP实验有效样本量估计方法框架,实现通过一个线性模型... 叙述性偏好法(SP)是一种通过实验设计研究人们偏好的方法,通常结合离散选择模型估计参数.针对SP实验设计缺乏足以得到准确参数估计的有效样本量的问题,提出一个易于操作、更加全面的SP实验有效样本量估计方法框架,实现通过一个线性模型来估计实验所需的有效样本量.应用该框架开展实证研究,发现要素的数量、要素水平的数量、参数的尺度、样本量以及实验设计策略都对参数的准确性产生显著的影响,得到3种设计策略下的有效样本量估计模型.以此为基础,提出SP实验设计的实践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性偏好法 实验设计 有效样本量 参数准确性 离散选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NL的高速公路施工区合流选择意愿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彪 邹春悦 +1 位作者 李耘 杨忠振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5-161,共7页
为分析驾驶人高速公路施工区合流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基于非集计理论构建多属性施工区驾驶人合流选择意愿模型。利用SP调查法自主设计调查问卷,获得328份有效施工区驾驶人合流选择数据;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施工区合流选择意愿与驾... 为分析驾驶人高速公路施工区合流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基于非集计理论构建多属性施工区驾驶人合流选择意愿模型。利用SP调查法自主设计调查问卷,获得328份有效施工区驾驶人合流选择数据;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施工区合流选择意愿与驾驶人因素和道路交通环境因素的相关性;以上游过渡区、警告区Ⅰ和警告区Ⅱ3个合流区域作为选择肢,从驾驶人和道路交通环境特征属性2个方面归纳出6个因素对施工区合流选择意愿的影响,应用分类变量处理方法将其定义为6种指标,并进行赋值。结合非集计理论,以328份有效问卷为建模数据,建立施工区合流选择意愿的MNL模型,并利用似然比、优度比和模型命中率3个指标判断模型的拟合程度。结果表明:模型拟合程度较好;驾龄、施工区类型、道路条件、交通控制标志、速度条件和限速策略对驾驶人施工区合流选择意愿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区 合流行为 选择意愿 sp调查 MNL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ested Logit的电动汽车分时租赁选择行为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向 董德存 +1 位作者 王宁 张文剑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7-55,共9页
基于用户出行选择调查问卷的样本数据,应用Nested Logit离散选择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探究影响用户出行选择的因素,并计算出各种出行方式的分担率及其敏感度。结果表明:使用成本、站点距离、出行里程、驾龄、用户拥有私家车情况以及年龄等... 基于用户出行选择调查问卷的样本数据,应用Nested Logit离散选择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探究影响用户出行选择的因素,并计算出各种出行方式的分担率及其敏感度。结果表明:使用成本、站点距离、出行里程、驾龄、用户拥有私家车情况以及年龄等因素对用户是否选择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有显著影响;当前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在出行领域的显示性编好(revealed preference,RP)调查分担率为2.36%,使用成本对其敏感度为8.6%,站点距离对其敏感度为43.7%;陈术性编好(stated preference,SP)调查分担率为3.30%,使用成本对其敏感度为8.9%,站点距离对其敏感度为2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分时租赁 出行选择行为 Nested LOGIT模型 显示性偏好 陈述性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开通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金海 杨冠华 +1 位作者 丁漪 刘剑锋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5-140,153,共7页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开通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开展了出行方式转换的SP(Stated Preference)调查,构建全目的和通勤出行方式选择的MNL模型(Multinomial Logit model)。定量分析了个体属性和交通方式属性对出行者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开通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开展了出行方式转换的SP(Stated Preference)调查,构建全目的和通勤出行方式选择的MNL模型(Multinomial Logit model)。定量分析了个体属性和交通方式属性对出行者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乘客感知的轨道交通全目的出行时耗负效用为相同时耗公交的91%,而通勤时耗负效用为全目的出行的1.89倍;轨道交通出行总时耗对分担率影响最显著,前者增减50%时,后者变动约10%;公交是轨道交通的主要竞争方式,当前者出行耗时提高50%时,后者分担率将增加6.8%;停车费小幅提高和出行时耗增加不能显著促使小汽车使用者转向轨道交通,交通需求管理是引导出行转移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出行方式选择 sp调查 MNL模型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拥有车辆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概念模型 被引量:2
14
作者 姚广铮 陈艳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48-1055,共8页
为了分析影响居民拥有车辆需求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系统结构分析,构建了各种影响因素与居民拥有车辆需求之间的因果链,并通过陈述偏好(stated preference,SP)网络调查获取的数据建立了模型.影响居... 为了分析影响居民拥有车辆需求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系统结构分析,构建了各种影响因素与居民拥有车辆需求之间的因果链,并通过陈述偏好(stated preference,SP)网络调查获取的数据建立了模型.影响居民拥有车辆的因素按照家庭特征、收入支出、竞争交通方式、城市形态、政策和文化6个方面进行了分类,并从正向和负向影响2个方面进行了归纳.研究发现了高密度大城市2个将车辆拥有率控制在合理水平的负反馈回路:一个是道路运行状况与居民拥有车辆需求的负反馈回路;另一个是机动车车位供给与居民拥有车辆需求的负反馈回路.模型测试结果显示,在我国大城市,停车价格还没有达到均衡价格,如果停车收费价格提高,购买或持有车辆的需求将会得到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政策 居民拥有车辆需求 系统动力学 陈述偏好(sp)调查 概念模型 停车收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事件下人群疏散交通方式选择仿真与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庆宇 李韧 +2 位作者 茹含 丁庆涛 李孟晖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2-168,共7页
为制定合理的疏散资源分配方案,建立基于不同社会背景集群的人群疏散交通方式选择模型。通过分析突发事件下人群疏散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设计陈述性偏好(SP)调查问卷,得到样本在突发事件下的选择偏好基础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数据... 为制定合理的疏散资源分配方案,建立基于不同社会背景集群的人群疏散交通方式选择模型。通过分析突发事件下人群疏散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设计陈述性偏好(SP)调查问卷,得到样本在突发事件下的选择偏好基础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采用聚类算法最大程度消除个体异质性的影响;基于多项Logit回归分析和SVM模型预测,分别建立基于不同社会背景集群的突发事件人群疏散交通方式选择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集群之间的疏散方式选择模型存在差异性,这是由数据集的异质性造成的,本文建立的选择模型可尽量避免异质性对模型预测结果的影响;多项Logit模型总预测准确率达76.32%,比传统非聚类模型提升15.54%;SVM模型总预测准确率达83.85%,比非聚类模型提升8.95%。研究结果可为管理者制定疏散资源分配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交通方式选择 sp调查 聚类分析 LOGIT模型 支持向量机 人群疏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