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gh AOA decoupling control for aircraft based on ADRC 被引量:9
1
作者 LIU Junjie SUN Mingwei +1 位作者 CHEN Zengqiang SUN Qingli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0年第2期393-402,共10页
In this paper, a practical decoupling control scheme for fighter aircraft is proposed to achieve high angle of attack(AOA)tracking and super maneuver action by utilizing the thrust vector technology. Firstly, a six de... In this paper, a practical decoupling control scheme for fighter aircraft is proposed to achieve high angle of attack(AOA)tracking and super maneuver action by utilizing the thrust vector technology. Firstly, a six degree-of-freedom(DOF) nonlinear model with 12 variables is given. Due to low sufficiency of the aerodynamic actuators at high AOA, a thrust vector model with rotatable engine nozzles is derived. Secondly, the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 is used to realize a three-channel decoupling control such that a strong coupling between different channels can be treated as total disturbance, which is estimated by the designed extended state observer. The control surface allocation is implemented by the traditional daisy chain method. Finally,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esented control strategy is demonstrated by som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angle of attack(AOA) decoupling CONTROL linear extended state observer(LESO)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 THRUST vector technology CONTROL allo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wer System State Estimation Solution With Zero Injection Constraints Using Modified Newton Method and Fast Decoupled Method in Polar Coordinate 被引量:13
2
作者 GUO Ye ZHANG Boming WU Wenchuag SUN Hongbin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I0015-I0015,11,共1页
如何保证零注入节点的注入功率在状态估计结果中严格为0是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在直角坐标下,由于零注入约束为线性约束,可使用修正牛顿法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借鉴直角坐标下修正牛顿法的思路,提出了极坐标下的... 如何保证零注入节点的注入功率在状态估计结果中严格为0是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在直角坐标下,由于零注入约束为线性约束,可使用修正牛顿法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借鉴直角坐标下修正牛顿法的思路,提出了极坐标下的修正牛顿法和修正快速解耦估计。这些方法的计算流程与传统的极坐标下的牛顿法和快速解耦估计非常相似,计算速度与大权重法相当,同时能够保证零注入约束严格满足。仿真结果验证了所得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估计模型 电力系统 解耦方法 注射 极坐标 牛顿法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电压变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螺旋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耦合单电感双输出Buck变换器串级滑模解耦控制 被引量:1
3
作者 皇金锋 章乾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2-604,共13页
针对耦合单电感双输出(CI-SIDO)降压式(Buck)变换器输出支路间的耦合效应导致交叉影响进而影响系统动态性能的问题,提出基于超螺旋扩张状态观测器(ST-ESO)的串级滑模解耦控制策略.首先,建立CI-SIDO Buck变换器的状态空间平均模型,再通... 针对耦合单电感双输出(CI-SIDO)降压式(Buck)变换器输出支路间的耦合效应导致交叉影响进而影响系统动态性能的问题,提出基于超螺旋扩张状态观测器(ST-ESO)的串级滑模解耦控制策略.首先,建立CI-SIDO Buck变换器的状态空间平均模型,再通过具有快速收敛性质的ST-ESO观测估计变换器内外环中的耦合项、内部扰动和未建模部分,并将其视为内外环中的总扰动.其次,结合超螺旋滑模控制器对内外环中总扰动进行补偿,实现系统的解耦,保证系统的鲁棒性和输出电压的稳定.然后,根据Lyapunov理论对ST-ESO和超螺旋滑模控制器进行稳定性分析,理论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最后,利用实验平台对所提控制策略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实现了系统解耦,抑制了交叉影响并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单电感双输出 BUCK变换器 超螺旋扩张状态观测器 超螺旋滑模控制器 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民航业碳排放脱钩状态分析及预测研究
4
作者 杨省贵 赵梓含 谭颖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9,共11页
随着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碳减排压力持续增大。为探究民航业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基于IPCC碳排放系数法测算了民航业历史碳排放量,利用TAPIO脱钩模型和LMDI法分析了民航业碳排放脱钩状态及驱动因素,最后评估和预测了民航业碳排... 随着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碳减排压力持续增大。为探究民航业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基于IPCC碳排放系数法测算了民航业历史碳排放量,利用TAPIO脱钩模型和LMDI法分析了民航业碳排放脱钩状态及驱动因素,最后评估和预测了民航业碳排放变化趋势和脱钩进程。结果表明:2000—2019年民航业碳排放总量持续上升且保持较高增速;研究期内经济水平效应是促进行业扩张的首要动力,运输强度效应是推动碳排放脱钩的首要因素;“粗放情景”下民航业不会有碳排放峰值,其余5种情景均可在2035年之前出现碳达峰,但只有“绿色情景”可望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在预测期内“绿色情景”脱钩状况最佳,“低碳节能情景”次之,“粗放情景”脱钩状况最差且无法达到强脱钩状态,其余3种情景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脱钩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航业 碳排放 脱钩状态 驱动因素 碳达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可视化的电磁轴承-柔性转子系统多目标优化控制
5
作者 程柳峰 陈亮亮 +3 位作者 靳晓光 伍家驹 郭至城 李志农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51,117,共13页
为有效抑制电磁轴承-柔性转子系统的振动,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多维可视化的电磁轴承-柔性转子系统多目标优化控制策略。首先,通过有限元方法搭建电磁轴承-柔性转子系统数学模型,并采用模态截断法对该系统进行降阶,以减小状态变量个数,便... 为有效抑制电磁轴承-柔性转子系统的振动,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多维可视化的电磁轴承-柔性转子系统多目标优化控制策略。首先,通过有限元方法搭建电磁轴承-柔性转子系统数学模型,并采用模态截断法对该系统进行降阶,以减小状态变量个数,便于控制器设计。接着,设计Luenberger全维状态观测器,将传感器处位移转换为电磁轴承处位移,解决传感器与电磁轴承不同位问题,接下来利用状态反馈解耦法将多变量强耦合的电磁轴承-柔性转子系统转化为4个彼此独立的单输入单输出子系统。在此基础上,以控制系统超调量、调节时间及振动幅值为优化目标,以系统稳定、轴承气隙为约束条件,采用多维可视化法对解耦后子系统的控制器参数进行多目标寻优,得到控制参数P、D的最优可行域。最后,搭建仿真模型对本文提出的控制算法的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算法能够有效抑制电磁轴承-柔性转子系统振动,具有稳定性好、超调量小、调节时间短、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转子 状态观测 状态反馈解耦 多维可视化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高山峡谷区土地利用强度对碳排放的脱钩效应及驱动因素
6
作者 曾成 李天阳 何丙辉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6770-6782,共13页
探究不同水土保持分区的土地利用强度和碳排放的关系及其驱动机制,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区域地貌类型、气候、植被等特征对碳排放的影响,是研究自然环境对碳排放空间分异和实现精准治理的重要基础。研究以中国西南高山峡谷不同水土保持分区... 探究不同水土保持分区的土地利用强度和碳排放的关系及其驱动机制,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区域地貌类型、气候、植被等特征对碳排放的影响,是研究自然环境对碳排放空间分异和实现精准治理的重要基础。研究以中国西南高山峡谷不同水土保持分区为研究对象,通过Tapio脱钩模型对不同水土保持分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强度和碳排放的脱钩状态进行分析,并运用LMDI模型对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1)研究区碳排放总量从2000年的2077.16×10^(4)t增长到2010年的6515.00×10^(4)t,在2020年急剧上升到11542.00×10^(4)t;研究区的碳排放空间范围呈现出不断扩张的趋势,碳排放椭圆和碳排放重心均向西北高海拔地区转移。(2)研究区土地利用强度和碳排放均受地貌类型影响显著,表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层级结构特征。(3)2000—2010年,藏东南区、藏东区、滇北区和川西区等高山地貌区处于强脱钩状态,滇西北区和川西南区等峡谷地貌区处于扩张负脱钩状态;2010—2020年,滇西北区转变为弱脱钩状态,川西区转变为强负脱钩状态。(4)农业碳排放在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由碳源转变为碳汇,产业结构和人口规模则相反,由碳汇转变为碳源,人均工业产值对碳排放的贡献减少,但仍然是重要的碳源。研究揭示了西南高山峡谷区土地利用强度与碳排放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结果为西南高山峡谷区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实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脱钩状态 土地利用强度 驱动效应 西南高山峡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可旋转在线解耦系统的腔式功率合成器设计
7
作者 江国栋 施龙波 +5 位作者 孙列鹏 金珂安 吴峥嵘 潘超 黄贵荣 何源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89,共8页
为方便粒子加速器用固态功率源设备在线更换维护,需要功率合成器具备在线可解耦的功能。腔式合成器由于其较高的功率容量成为功率合成的优选方案,但目前并未实现输入耦合度在线可调。为此,设计了一种带有可旋转解耦系统的650 MHz八合一... 为方便粒子加速器用固态功率源设备在线更换维护,需要功率合成器具备在线可解耦的功能。腔式合成器由于其较高的功率容量成为功率合成的优选方案,但目前并未实现输入耦合度在线可调。为此,设计了一种带有可旋转解耦系统的650 MHz八合一腔式功率合成器。将非接触开路式扼流槽设置在射频输入端口,耦合环与腔体分离,实现磁耦合环可在线旋转调节,根据固态功率源工作状态来在线调节输入耦合度,以此来满足热插拔及调整合成效率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该合成器单级合成效率高,功率损耗小,且各输入端到输出端的幅度传输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最大偏差在0.25 dB以内。通过在线调节耦合度实现输入端口射频隔离,从而实现功放模块在线热插拔更换,极大地改善了功放模块的在线可维护性及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功率源 腔式功率合成器 热插拔 旋转解耦 功率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网尺度的黄河中游地区经济城镇化与PM_(2.5)浓度的脱钩关系研究
8
作者 沈威 曹威威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39,共8页
针对当前经济城镇化参量公里网格数据的缺乏,以黄河中游地区为例,提出一种利用1995—2018年高精度土地利用栅格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的经济城镇化参量空间化模拟方法,并分析格网尺度下黄河中游地区经济城镇化与PM2.5浓度的脱钩关系演变。... 针对当前经济城镇化参量公里网格数据的缺乏,以黄河中游地区为例,提出一种利用1995—2018年高精度土地利用栅格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的经济城镇化参量空间化模拟方法,并分析格网尺度下黄河中游地区经济城镇化与PM2.5浓度的脱钩关系演变。结果表明:(1)黄河中游地区经济城镇化水平呈现出以兰西城市群、西安城市圈、太原城市圈、郑州—洛阳城市带为核心的多核心圈层结构。(2)在空间格局演变上,不同区域经济城镇化的扩张模式存在差异。受地形限制和水文条件限制,洛河流域、汾河流域、关中平原、太原城市圈经济城镇化呈现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带状扩张特征;兰西城市群、郑州—洛阳城市带、呼和浩特市呈现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圈层式扩张特征。(3)2005年之后,黄河中游中东部地区开始出现脱钩转折点;2010年之后,黄河中游西部地区开始出现脱钩转折点,但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导致2015—2018年甘肃和宁夏南部扩张负脱钩区面积显著增加,经济城镇化与环境污染的脱钩关系再次发生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城镇化 土地利用 回归模型 PM2.5浓度 脱钩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为树的路由协议控制层解耦结构设计
9
作者 董鲁佳 冯涛 +1 位作者 黄姣蕊 杨春刚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7-1009,共13页
为了克服传统路由协议基于有限状态机架构的扩展局限性问题,引入行为树技术重构路由协议控制层。首先,提出一种路由协议控制层解耦结构,借助行为树将控制平面分解为两个层面,实现控制平面的灵活编程。接着,设计一种基于行为树的路由协... 为了克服传统路由协议基于有限状态机架构的扩展局限性问题,引入行为树技术重构路由协议控制层。首先,提出一种路由协议控制层解耦结构,借助行为树将控制平面分解为两个层面,实现控制平面的灵活编程。接着,设计一种基于行为树的路由协议状态模型,为协议行为提供标准化的描述方法。同时,提出一种基于动作模板的逻辑处理规则重构机制,增强路由协议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最后,使用一种路由协议进行概念验证,对比分析显示,行为树在扩展复杂度和框架执行效率上均优于传统有限状态机,证明其在网络协议设计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状态机 行为树 路由协议控制层解耦 灵活性 可扩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解耦模型预测控制的三相交错并联三电平DC-DC变换器均流控制策略
10
作者 孙曙光 徐永海 +2 位作者 袁敞 宋昕一 陈怡薇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3-26,共14页
针对三相交错并联三电平DC-DC变换器相间电流易受参数失配影响而不均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解耦模型预测控制的均流控制策略。基于虚拟电压源对变换器进行拓扑等效,建立了变换器的平均状态方程。在此基础上,引入扩张状态观测器补偿相间... 针对三相交错并联三电平DC-DC变换器相间电流易受参数失配影响而不均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解耦模型预测控制的均流控制策略。基于虚拟电压源对变换器进行拓扑等效,建立了变换器的平均状态方程。在此基础上,引入扩张状态观测器补偿相间电流差值中的耦合扰动,并基于控制环路的解耦关系提出一种具有间接控制变量与归一化代价函数的解耦模型预测控制。所提均流控制策略通过多控制环节的独立寻优,在实现变换器相间均流的同时可兼顾输入电压均压与平均输出电流跟踪的控制目标。同时,对解耦电流内环进行降阶等效,简化电压外环控制参数设计。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均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交错并联三电平DC-DC变换器 均流 扩张状态观测器 解耦模型预测控制 降阶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MPC的固定翼无人机空中着陆抗扰控制
11
作者 张啸天 廖飞 何德峰 《高技术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5-547,共13页
针对固定翼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与舰载飞行平台间空中着陆的末段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快速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固定翼无人机空中着陆抗扰控制方法。结合固定翼无人机动力学模型,在气流坐标... 针对固定翼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与舰载飞行平台间空中着陆的末段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快速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固定翼无人机空中着陆抗扰控制方法。结合固定翼无人机动力学模型,在气流坐标系下对外界风扰动及着陆过程中抵近乱流扰动进行精确建模。设计拓展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估计空中着陆末段过程的系统状态和特殊集总扰动,实现扰动有效补偿。进一步,根据固定翼无人机纵-横向的解耦动力学模型将固定翼无人机的空中着陆控制问题描述为约束下有限时域最优控制问题即MPC问题,并构建针对近端随机障碍的线性化约束;应用拉格朗日法和滚动时域优化原理,获得MPC问题在约束条件下的近似最优解。数值对比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空中着陆扰动补偿解耦控制方法具有较好的抗扰性能及实时性能,能够满足空中自动对接着陆的任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翼无人机 空中着陆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拓展状态观测器 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反射镜的复合快速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智斌 李亮 张建强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9-970,共12页
为进一步提升激光通信精跟踪系统的控制性能,本文对音圈电机驱动的快速反射镜(Fast Steering Mirror,FSM)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FSM中存在的强轴间耦合与外部扰动问题,提出了融合前馈解耦补偿与固定时间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复合快速非... 为进一步提升激光通信精跟踪系统的控制性能,本文对音圈电机驱动的快速反射镜(Fast Steering Mirror,FSM)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FSM中存在的强轴间耦合与外部扰动问题,提出了融合前馈解耦补偿与固定时间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复合快速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策略。首先,采用系统辨识方法建立FSM的双输入双输出耦合传递函数矩阵模型,并设计前馈解耦补偿器补偿耦合分量,以实现X轴和Y轴之间的运动解耦。其次,针对解耦后的各单轴模型,设计固定时间扩张状态观测器,同时实现对角速度和外部干扰的固定时间估计。随后,构建快速非奇异终端滑模面,并在控制律设计中采用指数幂函数取代符号函数,以提高系统收敛速度并抑制控制抖振,基于Lyapunov方法验证所提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并证明跟踪误差在有限时间内收敛。最后,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提出的复合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FSM在100 Hz强扰动存在的情况下,跟踪60 Hz和120 Hz圆形轨迹,其轨迹跟踪误差的平均绝对值分别为0.0036°和0.0131°,系统能够保持良好的跟踪性能,说明所提复合控制策略是有效的,满足激光通信FSM对于高精度和强抗扰等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通信 快速反射镜 前馈解耦 扩张状态观测器 终端滑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动模型重构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机械参数辨识 被引量:1
13
作者 鲍明堃 周扬忠 钟天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97-1607,I0029,共12页
针对永磁同步直线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linear motor,PMSLM)机械参数辨识中存在模型不准确、辨识参数耦合、辨识精度低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传动模型重构的机械参数辨识算法。首先,根据重构模型建立扩张状态观测器得... 针对永磁同步直线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linear motor,PMSLM)机械参数辨识中存在模型不准确、辨识参数耦合、辨识精度低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传动模型重构的机械参数辨识算法。首先,根据重构模型建立扩张状态观测器得到动子质量和摩擦力、电磁推力、质量辨识初值的耦合信息;其次,为消除这种耦合,提出一种两级式的动子质量解耦辨识策略。再次,根据PMSLM的摩擦特性,构造一种综合考虑速度和加速度影响的摩擦力模型,更精确地描述真实摩擦力。最后,搭建基于机械参数辨识算法的控制系统,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证明所提辨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机械参数辨识 扩张状态观测 拓展卡尔曼滤波 解耦 摩擦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QR的三有源桥变换器控制
14
作者 解非 王浩 舒杰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5-240,共6页
针对三有源桥变换器解耦控制中工况远离稳态点解耦矩阵变化时控制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的三有源桥变换器控制方法。通过电路等效变换和端口功率传输方程建立状态空间模型,进一步设计基于状态反馈的LQR控制... 针对三有源桥变换器解耦控制中工况远离稳态点解耦矩阵变化时控制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的三有源桥变换器控制方法。通过电路等效变换和端口功率传输方程建立状态空间模型,进一步设计基于状态反馈的LQR控制方法,在实现功率潮流控制的同时保持端口电压的稳定,通过仿真控制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控制性能,对比传统PI解耦控制,在工况变化时,该控制方法具有更好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有源桥变换器 解耦控制 状态空间方程 线性二次型调节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解耦的变分贝叶斯自适应卡尔曼滤波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红 刘欣蕊 +1 位作者 邢逸舟 全英汇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1-299,共9页
针对噪声协方差矩阵失配情况下的状态估计问题,本文基于变分贝叶斯框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过程噪声协方差矩阵和测量噪声协方差矩阵均未知条件下的参数解耦的变分贝叶斯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所提算法选取预测误差协方差矩阵作为变分优... 针对噪声协方差矩阵失配情况下的状态估计问题,本文基于变分贝叶斯框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过程噪声协方差矩阵和测量噪声协方差矩阵均未知条件下的参数解耦的变分贝叶斯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所提算法选取预测误差协方差矩阵作为变分优化变量,并引入了其马尔可夫演化模型,构造了参数解耦的变分推断模型。同时,采用固定点迭代优化实现状态、预测误差协方差矩阵和测量噪声协方差矩阵的联合后验概率分布求解,并设计了算法的收敛性判断准则。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状态估计 卡尔曼滤波 变分贝叶斯 噪声协方差矩阵 参数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钳位子模块的开关对复用型模块化多电平固态变压器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宛鑫 孙毅超 +1 位作者 鄢寅宇 张艺凡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42,共10页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固态变压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solid-state transformer,MMC-SST)由于具备多电压等级、多电压形态的端口,在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得到广泛关注。双向有源全桥(dual active bridge,DAB)变换器...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固态变压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solid-state transformer,MMC-SST)由于具备多电压等级、多电压形态的端口,在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得到广泛关注。双向有源全桥(dual active bridge,DAB)变换器型MMC-SST存在功率密度低、成本高等问题,且传统半桥结构的DAB型MMC-SST在中压直流(medium voltage direct current,MVDC)端口短路故障情况下无法清除故障电流,限制了其在配电网中的应用;传统全桥结构的DAB型MMC-SST虽具备故障阻断能力,但同时也增加了开关管数目。文中基于混频调制原理,对传统DAB型MMC-SST的拓扑进行改进,提出基于钳位子模块的开关对复用(clamped switch pair integrated submodule,CSPI)型MMC-SST拓扑,该拓扑与传统半桥、全桥结构的DAB型MMC-SST拓扑相比,不仅节约了开关器件,还使得SST具备MVDC短路故障清除能力,极大地提高了DAB型MMC-SST的功率密度和供电可靠性。通过理论分析与仿真模拟,验证了所提CSPI型MMC-SST拓扑及频率解耦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 固态变压器(SST) 基于钳位子模块的开关对复用(CSPI) 直流短路故障清除 混频调制 频率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直流干扰下固态去耦合器的应用
17
作者 肖剑烽 牛岩 +4 位作者 张争伟 刘金攀 薛高杰 马鹏 董珊珊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6-121,共6页
目前管道交流排流防护中经常使用隔离电压为-2 V/+2 V的固态去耦合器,但在动态直流干扰下,管道电位会严重负向偏移,有可能会导致固态去耦合器负向导通,引入直流杂散电流。研究发现:在动态干扰下,固态去耦合器中确实有负向导通电流,而且... 目前管道交流排流防护中经常使用隔离电压为-2 V/+2 V的固态去耦合器,但在动态直流干扰下,管道电位会严重负向偏移,有可能会导致固态去耦合器负向导通,引入直流杂散电流。研究发现:在动态干扰下,固态去耦合器中确实有负向导通电流,而且管道发生负向导通后,管道阴保电位不能满足要求,管道受到动态直流干扰。增大排流器负向导通阈值可以明显减小负向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固态去耦合器 动态直流干扰 阴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稳态与区间潮流计算快速解耦新方法
18
作者 景巍巍 王强 +4 位作者 程好 王博 岳付昌 王沉 王文学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3-213,共11页
综合能源系统稳态潮流计算是后续规划、运行等研究的基础。目前常采用的牛顿-拉夫逊法存在数值稳定性问题,且随着综合能源系统不确定因素增加,研究系统的区间潮流以实现综合能源系统的安全分析和评估变得越来越重要。首先,基于泰勒函数... 综合能源系统稳态潮流计算是后续规划、运行等研究的基础。目前常采用的牛顿-拉夫逊法存在数值稳定性问题,且随着综合能源系统不确定因素增加,研究系统的区间潮流以实现综合能源系统的安全分析和评估变得越来越重要。首先,基于泰勒函数一阶展开和二阶展开,推导出热负荷流量和节点温度的解析表达式,该表达式实现了流量与温度的独立求解,无须解方程组即可得到系统稳态潮流。然后,分析流量和温度表达式的函数单调性,结合各热负荷值,确定了热负荷流量和热负荷节点温度的区间潮流解,所提方法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计算速度快且不存在数值稳定性问题。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互联综合能源系统 稳态潮流 区间潮流 解耦计算 解析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TATCOM的串联解耦控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钊 肖白露 +1 位作者 康勇 段善旭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8-81,共4页
串联解耦和状态反馈解耦是目前常用的解耦控制方法。在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D-STATCOM)中,由于电流d-q变换后存在耦合,常需要采用解耦控制。针对传统的状态反馈解耦对系统参数的变化较敏感的缺点,采用串联解耦对D-STATCOM进行控制。建... 串联解耦和状态反馈解耦是目前常用的解耦控制方法。在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D-STATCOM)中,由于电流d-q变换后存在耦合,常需要采用解耦控制。针对传统的状态反馈解耦对系统参数的变化较敏感的缺点,采用串联解耦对D-STATCOM进行控制。建立了D-STATCOM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得出其d-q电流之间存在耦合;针对D-STATCOM的数学模型设计了基于串联解耦控制的控制器;为了对比串联解耦和状态反馈解耦的效果,分别推导了当系统参数发生变化时它们的系统传递函数,通过分析传递函数的波特图从控制理论的角度定性地得出串联解耦控制的鲁棒性和动态性能要优于状态反馈解耦控制。仿真结果也表明串联解耦控制具有鲁棒性好、响应速度快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 串联解耦 状态反馈解耦 相对增益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快速解耦配电网状态估计方法 被引量:11
20
作者 卫志农 汪方中 +1 位作者 何桦 徐松林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6-9,共4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快速解耦配电网状态估计算法。算法采用加权最小二乘估计模型。在等效电流法的基础上引入旋转操作从而使雅可比矩阵和信息矩阵解耦。因为雅可比矩阵完全解耦 ,所以信息矩阵的解耦是严格的。
关键词 快速解耦 配电网 状态估计方法 配电自动化 数学模型 量测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