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体鲟胚胎发育特征观察 被引量:14
1
作者 吴兴兵 朱永久 +3 位作者 陈建武 赵建华 刘文成 杨德国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67,共7页
观察了水温(18±1)℃条件下,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的胚胎发育特征。结果显示:成熟小体鲟卵圆球形、黑色、不透明,为粘性卵,卵径2.2~2.8 mm。水温(18±1)℃条件下,小体鲟受精卵历时110 h孵化出膜,所需总积温为2... 观察了水温(18±1)℃条件下,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的胚胎发育特征。结果显示:成熟小体鲟卵圆球形、黑色、不透明,为粘性卵,卵径2.2~2.8 mm。水温(18±1)℃条件下,小体鲟受精卵历时110 h孵化出膜,所需总积温为2023~2308℃·h。小体鲟受精卵的卵裂方式为特殊的辐射状卵裂;原肠中期时动物极细胞覆盖胚胎三分之二;心跳期,心脏呈C型;尾端接近心脏时,眼囊内已经有色素沉着。根据胚胎发育过程的形态特征,可将小体鲟胚胎发育过程分为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器官发生和出膜7个连续阶段,34个时期。另外,本研究还将小体鲟胚胎发育和鲟形目其他鱼类胚胎发育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 胚胎发育 积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氟沙星对两种鲟体内SOD活力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荻 李绍戊 +1 位作者 马涛 卢彤岩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4-37,共4页
将诺氟沙星按照0、20、40、60、80和100 mg/kg浓度,对小体鲟及史氏鲟连续口服给药5 d,停药2 d后对其血浆及肝脏组织中过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进行测定,以期掌握不同诺氟沙星给药浓度下,两种鲟两种组织中SOD活力变化趋势,并探讨评价... 将诺氟沙星按照0、20、40、60、80和100 mg/kg浓度,对小体鲟及史氏鲟连续口服给药5 d,停药2 d后对其血浆及肝脏组织中过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进行测定,以期掌握不同诺氟沙星给药浓度下,两种鲟两种组织中SOD活力变化趋势,并探讨评价该药在鲟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最适剂量,以及对鱼类肝脏的损伤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鲟两种组织内均含有一定量的SOD酶,且在对照组及所有给药组肝脏中酶活力均高于血浆中。不同给药浓度下,两种鲟两种组织中SOD活力变化均呈现规律的先受诱导升高,而后被抑制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在40 mg/kg给药浓度组达到最大值。血浆中SOD活力受给药浓度影响较小,起伏较平稳,在40 mg/kg给药浓度组史氏鲟血浆中SOD值高于小体鲟,而其他组别均为小体鲟较高。而肝脏中SOD活力变化较剧烈,且在对照组、诱导最高SOD活力的40 mg/kg给药浓度组和最高给药浓度组,小体鲟均高于史氏鲟,且小体鲟肝脏中SOD在40 mg/kg给药浓度组活力值极高,形成一个尖锐的峰值。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对两种鲟给药浓度为30~50 mg/kg时,既能使药效最好而又不会对肝脏产生明显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氟沙星 史氏鲟 小体鲟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体鲟雌性亲鱼性腺不同发育时期消化酶分布及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徐翱 刘晓勇 +2 位作者 张颖 潘鹏 孙大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6-480,共5页
采用酶学方法测定了不同性腺发育时期(Ⅱ~Ⅴ期)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雌性亲鱼胃、肠道和幽门盲囊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活性,并分析了3种酶活性随性腺发育时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体鲟雌性亲鱼5种消化器官中... 采用酶学方法测定了不同性腺发育时期(Ⅱ~Ⅴ期)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雌性亲鱼胃、肠道和幽门盲囊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活性,并分析了3种酶活性随性腺发育时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体鲟雌性亲鱼5种消化器官中的蛋白酶活性以性腺发育Ⅱ期、Ⅲ期较高,淀粉酶活性以性腺发育Ⅴ期较高,脂肪酶活性以性腺发育Ⅴ期、Ⅱ期较高,3种酶活性均以性腺发育Ⅳ期较低;各性腺发育期,雌性亲鱼的蛋白酶活性均以幽门盲囊、后肠中较高,其次为胃、中肠,淀粉酶活性以中肠中最高,其次为胃、幽门盲囊、前肠、后肠,脂肪酶活性均以幽门盲囊中最高,其次为中肠、前肠、胃、后肠。研究表明,小体鲟雌性亲鱼在性腺发育Ⅱ期、Ⅲ期对食物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需求较高,而性腺发育周期中对脂类物质的需求Ⅴ期最高,其次是Ⅱ期,总体来说,小体鲟亲鱼在整个性腺发育时期对脂肪的需求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体鲟 雌性亲鱼 蛋白酶 淀粉酶 脂肪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诺沙星对小体鲟和史氏鲟体内SOD活力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绍戊 王荻 +1 位作者 马涛 卢彤岩 《水产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37-40,共4页
在水温23℃、pH值6.5、溶氧10mg/L、氨氮含量小于0.1 mg/L和亚硝酸盐含量小于0.001 mg/L的条件下,将恩诺沙星按照0、20、40、60、80和100 mg/kg浓度,连续口服给平均体重50.0±5.0g的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及史氏鲟(Ac... 在水温23℃、pH值6.5、溶氧10mg/L、氨氮含量小于0.1 mg/L和亚硝酸盐含量小于0.001 mg/L的条件下,将恩诺沙星按照0、20、40、60、80和100 mg/kg浓度,连续口服给平均体重50.0±5.0g的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及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 Brandt)5 d,停药2d后测定其血浆及肝脏组织中过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力,以期掌握不同恩诺沙星给药浓度下,两种鲟两种组织中SOD活力变化趋势,探讨分析该酶在药物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两种鲟两种组织内均含有一定量的SOD酶,且在对照组及所有给药组肝脏中酶活力均高于血浆中。不同给药浓度下,两种鲟两种组织中SOD活力均先受诱导升高,而后被抑制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在40 mg/kg浓度组达到最大值。血浆中SOD活力受给药浓度影响较小,起伏较平稳,而小体鲟SOD活力始终高于史氏鲟。肝脏中SOD活力变化较剧烈,在低浓度组(<40 mg/kg)史氏鲟肝脏中SOD活力明显高于小体鲟,而在高给药浓度组(>40 mg/kg)则小体鲟略高于史氏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史氏鲟 小体鲟 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