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稻淀粉RVA谱特征值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红梅 刘建丰 +2 位作者 范峰峰 邱颖波 徐庆国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3-208,共6页
以6个籼型三系杂交稻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的30个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为材料,对其淀粉RVA谱特征值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淀粉RVA谱特征值在各组合间均存在极显著遗传差异,其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对杂交稻淀粉RVA... 以6个籼型三系杂交稻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的30个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为材料,对其淀粉RVA谱特征值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淀粉RVA谱特征值在各组合间均存在极显著遗传差异,其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对杂交稻淀粉RVA谱特征值均存在极显著的影响,并以加性效应为主;杂交稻亲本RVA谱特征值一般配合力(GCA)效应高的,其后代特殊配合力(SCA)效应不一定高;杂交稻母本RVA谱特征值GCA方差在总的基因型方差中所占比重远远大于父本和组合SCA方差,表明杂交稻淀粉RVA谱特征值主要受不育系的影响;杂交稻淀粉RVA谱特征值的竞争优势与母本的GCA极显著正相关,且决定系数较高,表明杂交稻母本的一般配合力高,其所配杂交稻组合的竞争优势也强;杂交稻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峰值黏度存在明显的超高亲优势;糊化开始温度存在超低亲优势;其他性状存在中亲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杂交稻 杂种优势 配合力 rva谱特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杂交稻淀粉RVA谱特征值的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刘红梅 刘建丰 +2 位作者 邱颖波 范峰峰 徐庆国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4-439,共6页
以6个籼型三系不育系和5个籼型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的30个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为材料,对其子粒淀粉RVA谱特征值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亲本间和杂交稻组合间的淀粉RVA谱特征值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变异最大的是消减... 以6个籼型三系不育系和5个籼型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的30个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为材料,对其子粒淀粉RVA谱特征值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亲本间和杂交稻组合间的淀粉RVA谱特征值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变异最大的是消减值,最小的是糊化开始温度。2)杂交稻组合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变异系数均小于杂交稻亲本的变异系数;峰值粘度、崩解值、最低粘度和最终粘度的平均值杂交稻组合大于亲本,其他性状的平均值杂交稻组合小于亲本。3)峰值粘度存在极显著的正向超亲优势;崩解值、最低粘度、最终粘度和回复值存在极显著的正向中亲优势;消减值和峰值时间存在极显著的负向中亲优势和正向低亲优势;糊化开始温度存在极显著的负向低亲优势;最终粘度、回复值和糊化开始温度表现为极显著的负向竞争优势,其他性状表现为正向竞争优势。4)峰值粘度、崩解值、消减值和回复值等4个性状,各杂交稻组合与其母本、中亲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峰值时间与中亲值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其父本的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亲本 淀粉rva谱特征值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RVA测定米粉淀粉成糊温度 被引量:28
3
作者 包劲松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3-546,共4页
淀粉的糊化温度是稻米淀粉品质的重要指标,决定淀粉在食品及工业上的用途,也与食用稻米的蒸煮品质密切相关。淀粉的糊化温度可以用淀粉谱仪(如快速淀粉黏滞性测定仪,Rapid Visco-analyser,RVA)间接测定,但用淀粉谱仪测定的是淀粉的成糊... 淀粉的糊化温度是稻米淀粉品质的重要指标,决定淀粉在食品及工业上的用途,也与食用稻米的蒸煮品质密切相关。淀粉的糊化温度可以用淀粉谱仪(如快速淀粉黏滞性测定仪,Rapid Visco-analyser,RVA)间接测定,但用淀粉谱仪测定的是淀粉的成糊温度(pasting temperature,PT),它是指淀粉黏度刚开始升高时的温度。在许多情况下,从RVA配套软件Thermocline for Windows中测定的PT是过高的。提出了两种能够用RVA较准确测定成糊温度的方法。一种是改变参数设置来"筛选"出能反映真正成糊温度的点;另一种是手工记录下淀粉黏度刚开始升高时的时间,利用公式(45/3.8)×(T1-1)+50计算出稻米的成糊温度。利用手工计算出的成糊温度与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的最高糊化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淀粉 糊化温度 成糊温度 黏滞性(rva)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稻与晚稻常规米质及RVA谱特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莫文伟 旷娜 +3 位作者 郑华斌 王晓敏 周蔚 唐启源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1-277,共7页
以黄华占、天优华占、农香32、泰优390、甬优4149和湘晚籼17为试验材料,设置再生稻、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3种种植方式,测定了再生稻与晚稻稻米品质及RVA谱特征。结果表明:再生稻的整精米率比双季晚稻的提高了16.8%,但与一季晚稻的差异不... 以黄华占、天优华占、农香32、泰优390、甬优4149和湘晚籼17为试验材料,设置再生稻、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3种种植方式,测定了再生稻与晚稻稻米品质及RVA谱特征。结果表明:再生稻的整精米率比双季晚稻的提高了16.8%,但与一季晚稻的差异不显著;再生稻的垩白度和垩白粒率比双季晚稻的分别降低了7.7%和15.9%,而与一季晚稻的相差较小;再生稻的直链淀粉含量比双季晚稻的降低了3.3%,但比一季晚稻的提高了2.9%;再生稻的胶稠度比一季晚稻的提高了1.9%,比双季晚稻的提高了3.0%。再生稻和一季晚稻种植下,6个品种的RVA谱特征参数无显著差异,一季晚稻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显著高于双季晚稻的。综合来看,再生稻稻米品质整体介于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之间,表现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一季晚稻 双季晚稻 稻米品质 淀粉粘滞性谱(rva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硅量对粳稻品种武育粳3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5
5
作者 张国良 戴其根 +5 位作者 王建武 张洪程 霍中洋 凌励 王显 张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9-303,共5页
以迟熟中粳稻武育粳3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硅肥水平对粳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基施硅肥0-450 kg/hm2范围内,随着施硅量的增加,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先增后降,精米率、回复值有增加的趋势,整精米率显著增加,RVA... 以迟熟中粳稻武育粳3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硅肥水平对粳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基施硅肥0-450 kg/hm2范围内,随着施硅量的增加,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先增后降,精米率、回复值有增加的趋势,整精米率显著增加,RVA谱曲线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胶黏度、到达峰值黏度时间呈下降的趋势,消减值则先下降然后上升。施硅对出糙率、透明度无明显影响。适量施硅可以降低垩白米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施硅能提高稻米胶稠度、崩解值,有提高稻米蛋白质含量的趋势。综合产量和品质性状,以施硅肥225 kg/hm2的处理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稻谷产量 品质性状 淀粉黏滞性(rva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籼稻品种垩白对稻米蒸煮食味与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奇华 蔡建 +2 位作者 刘敏 柴廷友 李天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7-330,共4页
以冈优527(杂交籼稻)和窄叶青8号(常规籼稻)为材料,研究垩白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与非垩白米相比,冈优527垩白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升高,最终黏度、消减值、回复值显著升高,胶稠度、峰值黏度、崩解值显著降低,RVA谱... 以冈优527(杂交籼稻)和窄叶青8号(常规籼稻)为材料,研究垩白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与非垩白米相比,冈优527垩白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升高,最终黏度、消减值、回复值显著升高,胶稠度、峰值黏度、崩解值显著降低,RVA谱的其余指标无显著变化。窄叶青8号垩白米与非垩白米的上述各指标间无显著差异。窄叶青8号垩白米的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非垩白米,而冈优527垩白米的粗蛋白含量与非垩白米相比无显著变化。2个品种垩白米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赖氨酸含量与非垩白米间无显著差异,但谷蛋白含量显著低于非垩白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垩白 蒸煮食味品质 营养品质 淀粉黏滞性(rva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