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尺度SPEI的黑龙江省干旱演变时空特征分析
1
作者 李艳婷 杜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35,共5页
分析黑龙江省干旱演变时空特征,对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有重要意义。采用黑龙江省1972~2021年多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运用一元线性趋势分析、游程理论识别干旱特征、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黑龙江省干旱的时空特征演变。结果表... 分析黑龙江省干旱演变时空特征,对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有重要意义。采用黑龙江省1972~2021年多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运用一元线性趋势分析、游程理论识别干旱特征、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黑龙江省干旱的时空特征演变。结果表明,1972~2021年黑龙江省1、3、6、12个月尺度SPEI呈上升趋势。1975~1981年夏季出现显著性干旱趋势,2010~2020年冬季出现显著化湿润趋势,春季与冬季无显著性干旱和湿润趋势,年际间黑龙江省整体呈不显著湿润化。中旱和轻旱为黑龙江省的主要干旱程度,且多发于大庆市、齐齐哈尔市和绥化市。空间上,齐齐哈尔市和大庆市干旱历时、干旱强度和干旱灾害事件三个干旱特征值较大,干旱情况较为严重,黑龙江省干旱情况呈自东向西、自北向南逐渐增强。黑龙江省未来干旱变化趋势主要呈持续湿润和由湿变干状态。研究结果可为黑龙江省农业灾害预警和应急管理提供一定依据,为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及气候变化适应等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 游程理论 M-K突变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EI的中国干旱多尺度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高晴 孙金伟 +4 位作者 赵晓雪 吴立峰 赵静 谢恒星 姚付启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120,127,共11页
干旱作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灾害之一,探究中国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对干旱预防和策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以1979-2020年中国7个区域的标准降水蒸散指数(SPEI)网格数据作为基础,应用干旱频率和强度指标,结合改进的Mann-Kendall检验(MMK... 干旱作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灾害之一,探究中国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对干旱预防和策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以1979-2020年中国7个区域的标准降水蒸散指数(SPEI)网格数据作为基础,应用干旱频率和强度指标,结合改进的Mann-Kendall检验(MMK)方法和滑动时间窗口法,分析不同时间尺度(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下的中国干旱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在空间上,青藏高原、内蒙草原地区、西北荒漠地区、东北湿润半湿润温带地区的干旱程度更为突出;干旱频率随SPEI时间尺度增大而减小,随干旱等级(SPEI-3、SPEI-6以及SPEI-12尺度)的增加而减少;中国空间趋势变化为西北荒漠地区、青藏高原、内蒙草原地区、华中华南湿润亚热带地区北部、华北湿润半湿润暖温带地区南部、东北湿润半湿润温带地区具有显著干旱化趋势,青藏高原和东北湿润半湿润温带地区均具有明显的干湿差异。在时间上,西北荒漠地区的SPEI-1~SPEI-12尺度、青藏高原的SPEI-1~SPEI-12尺度、内蒙草原地区的SPEI-1~SPEI-12尺度、东北湿润半湿润温带地区的SPEI-6和SPEI-12尺度、华中华南湿润亚热带地区SPEI-1、SPEI-3和SPEI-12尺度的干旱较为突出。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干旱预防和影响评估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标准降水蒸散指数 改进的Mann-Kendall检验 滑动时间窗口 多尺度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EI的1992-2022年塔额盆地干旱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雨 梅华 +3 位作者 范文波 任聪哲 王世威 李顺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38-1347,共10页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是反映区域干旱状况的重要参数,基于塔额盆地近31 a逐日气象资料,计算不同时间尺度下的SPEI,采用Mann-Kendall检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索塔额盆地干旱...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是反映区域干旱状况的重要参数,基于塔额盆地近31 a逐日气象资料,计算不同时间尺度下的SPEI,采用Mann-Kendall检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索塔额盆地干旱演变的时空特征,讨论气温和降水量对SPEI的影响程度及相关性。结果表明:(1)塔额盆地近31 a来全年和四季SPEI均呈下降趋势,整体向干旱化发展。(2)年干旱在1994年开始发生突变,春、夏、秋、冬干旱分别在1995、1992、2009、2008年发生突变。(3)塔额盆地的干旱在空间分布上差异显著,总体上北部干旱比南部严重,南部托里县和铁厂沟地区出现不显著的湿润化趋势。(4)相比于气温,降水量对SPEI的影响更大,尤其是春季降水量。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塔额盆地干旱演变特征,为该区域旱灾的预警预防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时空特征 干旱 塔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EI的北疆1961—2020年气象干旱变化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卫炎豪 古丽娜孜 +3 位作者 巴特尔·巴克 帕丽扎提·玉素甫 祖力克艳·麻那甫 帕提古力·麦麦提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37-44,214,共9页
基于北疆26个主要气象站点1961—2020年逐日气象数据,选取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为气象干旱指标,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北疆年及春、夏两季SPEI和不同等级气象干旱影响范围变化特征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北疆... 基于北疆26个主要气象站点1961—2020年逐日气象数据,选取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为气象干旱指标,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北疆年及春、夏两季SPEI和不同等级气象干旱影响范围变化特征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北疆实际轻旱情况更适合以-1.0<SPEI≤0识别;与年尺度的湿润化趋势相反,北疆春、夏两季均呈不同程度的干旱化趋势,且夏季极端气象干旱(重旱、特旱)事件影响范围有显著扩大趋势;1961—2020年不同尺度SPEI有1~4年的主变化周期;北疆整体气候于20世纪80年代转变后在1993—2010年呈显著湿润化趋势,春、夏季气候分别于2014年及1997年出现了由湿转干的趋势信号;研究区夏季的干旱情况于1988年开始逐渐缓解,但在2008年再次突变后干旱情况又开始逐步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 气象干旱 小波分析 Mann-Kendall突变检验 北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EI指数分析1980-2019年漓江流域干旱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褚彦琪 杨的山 +2 位作者 王星明 李子威 唐湘玲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6,共10页
分析漓江流域1980-2019年的多时空尺度干旱特征变化,为漓江流域气象预警以及科学减灾等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漓江流域6个气象站点1980-2019年逐月降水与气温资料,计算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并结合Mann-Kendall检验法、Pett... 分析漓江流域1980-2019年的多时空尺度干旱特征变化,为漓江流域气象预警以及科学减灾等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漓江流域6个气象站点1980-2019年逐月降水与气温资料,计算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并结合Mann-Kendall检验法、Pettitt突变检验进一步研究干旱突变、干旱频率以及干旱的持续时间。结果表明:漓江流域干旱事件以轻旱和中旱为主,空间上灵川的干旱频率较高,时间上2015年是漓江流域干旱情况的一个突变点。不同时间尺度上,春秋两季逐渐干旱化,而夏季则相对湿润,冬季无明显变化趋势;月与年尺度的SPEI值变化较为平稳。剖析成因,春秋两季的降雨量逐年减少而均温逐年提升造成流域内趋于干旱化,但结合夏季气象资料,年尺度上的降雨与均温均是增长趋势,导致流域内总体上并无干旱趋势且以微弱的速率湿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流域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MANN-KENDALL检验 Pettitt突变检验 干旱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气象干旱及其恢复动态分析
6
作者 杨肖丽 朱敏讷 +2 位作者 罗定 叶周兵 江俊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133,共7页
基于1961—2022年的黄河流域气象数据,分析其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趋势和突变点,以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为干旱指标,研究黄河流域年尺度的气象干旱特征和干旱恢复特征变化。采用游程理论提取干旱事件及干旱恢复特征指标,运用Mann-Kendall趋势... 基于1961—2022年的黄河流域气象数据,分析其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趋势和突变点,以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为干旱指标,研究黄河流域年尺度的气象干旱特征和干旱恢复特征变化。采用游程理论提取干旱事件及干旱恢复特征指标,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对黄河流域1961—2022年的干旱指标和干旱恢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气候复杂,干旱指标时空分布不均;1961—2022年气象干旱在黄河流域下游呈显著增加趋势,在上游和中游的大部分地区呈减少趋势,少部分呈增加趋势;干旱恢复速率在黄河流域下游呈显著增大趋势,在上游和中游的大部分地区呈减小趋势,少部分呈增大趋势;降水量和气温是影响黄河流域气象干旱的重要因素,其中降水量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干旱恢复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降水量 气温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EI的中国西南地区1961-2012年干旱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9
7
作者 熊光洁 张博凯 +2 位作者 李崇银 尚可政 王式功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2-198,共7页
利用1961—2012年中国西南地区86个气象站逐月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资料,引入一个新的干旱指数——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作为干旱等级划分指标,研究了1961—2012年该地区不同时间尺度干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12个月尺度干旱频... 利用1961—2012年中国西南地区86个气象站逐月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资料,引入一个新的干旱指数——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作为干旱等级划分指标,研究了1961—2012年该地区不同时间尺度干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12个月尺度干旱频率在云贵交界区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他区域变化不显著且不一致;少雨期(11—4月)6个月尺度干旱频率在全区显著增加,而在多雨期(5—10月)大部分区域干旱频率呈缓慢减少趋势,减少最明显的区域在四川南部;3个月尺度干旱频率在春季变化不明显,在秋季和冬季显著增加,其中2000—2012年的增加趋势尤为显著,干旱化趋势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 多时间尺度 干旱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EI的华北地区近50年干旱发生强度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65
8
作者 周丹 张勃 +3 位作者 罗静 张春玲 安美玲 王东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2-202,共11页
基于华北地区67个气象站1962-2011年的实测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统计了近50 a各站点出现的干旱过程,探讨了华北地区干旱发生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中度以上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干旱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来... 基于华北地区67个气象站1962-2011年的实测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统计了近50 a各站点出现的干旱过程,探讨了华北地区干旱发生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中度以上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干旱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来华北地区干旱发生强度呈明显的增强趋势,尤其是在20世纪80、90年代;华北地区干旱发生强度的整体特征是西北和东南部地区较强,东北和中西部地区较弱;造成华北干旱的最主要因素是降水量的起伏变化,这在20世纪80,90年代表现得特别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 干旱发生强度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EI法的陇东地区近50a干旱化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28
9
作者 张勃 张耀宗 +3 位作者 任培贵 王东 赵一飞 杨尚武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99-1006,共8页
选取陇东地区近50 a平均逐月降水和气温数据,采用Mann–Kendall方法、反距离加权插值(IDW)、功率谱分析、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等方法分析了陇东地区近50 a来干旱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显示:近50 a来陇东地区干旱化趋势非常明显,... 选取陇东地区近50 a平均逐月降水和气温数据,采用Mann–Kendall方法、反距离加权插值(IDW)、功率谱分析、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等方法分析了陇东地区近50 a来干旱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显示:近50 a来陇东地区干旱化趋势非常明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干旱趋势显著。持续干旱事件次数增多,持续干旱累积时间增长,以春夏连旱、伏秋连旱的次数增多为显著特征。发生干旱的周期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表现不一致,随着时间尺度的增长,干旱出现的周期也在变长。干旱发生频率不断加快,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极端干旱事件的频率显著上升。近50 a来干旱频率较高的区域在环县西北部和六盘山以西静宁等地,干旱高频区逐步向中南部和东部转移。通过与其他方法对比分析和历史资料比对,证明SPEI在陇东地区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时空分析 spei 陇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1961-2010年气象干旱的时空规律——基于SPEI和Intensity analysis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栗健 岳耀杰 +1 位作者 潘红梅 叶信岳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6-182,共7页
利用中国752个气象站降水、气温资料,选择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为干旱指标,采用Intensity analysis方法,从时间间隔、干旱等级变化和转换三个层面分析了1961-2010年中国气象干旱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61-2010年中国气象干旱的变化... 利用中国752个气象站降水、气温资料,选择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为干旱指标,采用Intensity analysis方法,从时间间隔、干旱等级变化和转换三个层面分析了1961-2010年中国气象干旱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61-2010年中国气象干旱的变化速率趋于上升,总变化面积由60%上升至80%以上,1980-1990年代、1990年代至21世纪初两个时间段的年平均变化相对于整个时间段较快。1960-1980年代干旱变化较为平缓,1960-1970年代干旱等级的转换主要以中等以下的干旱等级之间的转换为主导;1970-1980年代以无干旱与轻微、中等和严重干旱等级之间的相互转换为主导。1980年代至21世纪初干旱有加重的趋势,1980-1990年代以无干旱向极端干旱的转换为主导;1990年代至21世纪初中等以下的干旱向严重和极端干旱的转变成为了主导,而严重干旱则以向极端干旱转换为主导,极端干旱以向中等干旱转换为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i INTENSITY ANALYSIS 气象干旱 时空规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SPEI)的东北干旱时空特征 被引量:49
11
作者 孙滨峰 赵红 王效科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28,共7页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易受异常降水和干旱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东北地区温度增高、降水量减少,干旱事件发生频繁。但是目前国内对东北地区干旱的研究较少、结果存在分歧,且主要关注干旱的时空变化特...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易受异常降水和干旱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东北地区温度增高、降水量减少,干旱事件发生频繁。但是目前国内对东北地区干旱的研究较少、结果存在分歧,且主要关注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干旱的影响,较少研究关注干旱的区划研究。依据1961─2013年东北地区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SPEI)分析了东北地区的干旱趋势,并根据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东北地区干旱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在1961─2012年期间干旱发生频率呈现波动增加的趋势;在1961─1999年期间,东北地区干旱发生频率低、持续时间短,干旱危害较小;而2000年以后,东北地区干旱事件频发,干旱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出现了2000─2002和2007─2008年2个连续干旱期。从空间分布来看,2000─2010年是东北地区干旱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最大的时期,尤其是东北地区的中部和西部,其干旱频率分别达到42.86%和33.34%。根据主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将东北划分为8个干旱相似区。研究结果对于实现东北干旱监测、评估,为减轻该区域干旱损失,指导区域水资源管理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降雨蒸发指数 东北地区 干旱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EI的辽宁省气象干旱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12
作者 曹永强 李可欣 +3 位作者 任博 杨雪婷 周姝含 赵慧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8-36,共9页
基于1970—2020年辽宁省19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计算月、季、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变化情况,分析了辽宁省1970—2020年气象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70—2020年辽宁省SPEI在月、季、年3种尺度上均具有... 基于1970—2020年辽宁省19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计算月、季、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变化情况,分析了辽宁省1970—2020年气象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70—2020年辽宁省SPEI在月、季、年3种尺度上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干旱事件交替出现,总体向湿润化方向发展,其中1974年、1975年和2010年为突变年;空间上SPEI分布区域性明显,辽西、辽南、辽北干旱发生频率较高,中部地区干旱发生频率最小,辽宁省全年大部分地区有轻旱情况存在,而特旱情况仅发生在清原、彰武地区;年尺度及季尺度与SPEI相关性最强的均为降水量,潜在蒸散量次之,ENSO冷暖事件对辽宁省干旱情况有一定影响且暖事件影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 潜在蒸散量 相关性分析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EI的四川省盆地区季节性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菡 张喜亮 +2 位作者 李金建 王明田 麻泽龙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42-250,256,共10页
基于四川省盆地区1961-2012年57个台站逐月气温和降水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对盆地区近52 a季节性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论表明,(1)在季节性增暖和少雨趋势协同作用下,盆地农区春夏秋冬四季干旱化加剧,... 基于四川省盆地区1961-2012年57个台站逐月气温和降水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对盆地区近52 a季节性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论表明,(1)在季节性增暖和少雨趋势协同作用下,盆地农区春夏秋冬四季干旱化加剧,其中秋季增温率达0.154℃·10 a^(-1),且降水以15.22 mm·10 a^(-1)的速率减少,干旱化趋势在四季中最为显著。(2)对比不同等级的干旱,秋季中旱站次的增加趋势最为突出;从1990 s后期开始春夏秋冬四季重旱和特旱站次大体上呈增加趋势,极端干旱灾害影响扩大。(3)四季盆地区域干湿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其中盆西平丘区、盆中丘陵区和部分盆南缓丘区是季节性干旱化倾向较为明显、干旱影响面积较大的地区,需要加强防灾减灾措施,以规避干旱事件增多带来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干旱 spei指数 时空分布 四川省盆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961—2100年SPI和SPEI的云南省干旱特征评估 被引量:29
14
作者 刘小刚 冷险险 +3 位作者 孙光照 彭有亮 黄一峰 杨启良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36-245,299,共11页
干旱是一个缓慢发展持续时间长的极端气候事件,而气候变化对干旱的影响尤为显著,评估气候变化对云南省干旱特征的影响尤为重要。使用多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了云南省的干旱状况,运用非超越概率和... 干旱是一个缓慢发展持续时间长的极端气候事件,而气候变化对干旱的影响尤为显著,评估气候变化对云南省干旱特征的影响尤为重要。使用多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了云南省的干旱状况,运用非超越概率和游程理论分别分析了SPI和SPEI的季节性变化和研究区域内的干旱特征。结果表明:1961—1995年冬季SPEI(1)小于等于-1. 0的非超越概率为5. 2%,但在2066—2100年增加到18. 4%; SPEI(6)小于等于-1. 0的非超越概率从4. 4%增加到21. 4%,SPEI(24)从7. 0%增加到25. 7%。表明由于气候变化,未来有可能发生严重干旱,且中长期干旱比短期干旱更严重。气候变化在1961—1995年和2066—2100年的冬季和夏季造成严重干旱,且中长期干旱严重程度在整个冬季和夏季尤为明显。将SPI和SPEI的时间序列应用于游程理论,发现1961—1995年SPEI(1)的干旱烈度为28. 3,到2066—2100年达到60. 9,表明气候变化使未来干旱加剧。本研究结果对云南省干旱预测、评估及其风险管理和应用决策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同时可为未来旱作农业生态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标准化降水指标 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标 非超越概率 游程理论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I和SPEI陕北黄土区土壤水分对气候特征的响应 被引量:24
15
作者 赵兴凯 李增尧 朱清科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5-163,共9页
通过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且借助Mann-Kendall检验分析陕北吴起县1957—2014年的降水和气温,并与研究区土壤含水率进行回归分析,旨在明确陕北吴起县气候特征及其与土壤含水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 1957—2014年吴起县... 通过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且借助Mann-Kendall检验分析陕北吴起县1957—2014年的降水和气温,并与研究区土壤含水率进行回归分析,旨在明确陕北吴起县气候特征及其与土壤含水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 1957—2014年吴起县降水年际差异明显且季节变化趋势不同,平均以11.17 mm/(10 a)的幅度减少;四季气温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年均气温以0.01℃/(10 a)的幅度升高。降水和气温的变化均具突变现象,突变开始年份分别为1972年前后及1991年。2两指数均能较准确反映陕北吴起县气候特征,1957—2014年间吴起县干湿年交替出现,主要湿润期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干旱年和湿润年的年份相当,均远少于正常年份,但吴起县仍处于变干旱的趋势中,且干旱程度加重。3研究区6—10月份各坡向坡面0~1 m深度土壤含水率与月尺度的两指数均有很高的相关性,存在二次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区 气候特征 土壤水分 标准化降水指数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PEI在皖北夏玉米苗期涝渍监测中的适用性研究
16
作者 许莹 王晓东 +3 位作者 王猛 张林 王世济 武文明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38,共10页
涝渍害是影响安徽省夏玉米稳产、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土壤水分虽然是衡量农业旱涝状况的直接指标,但现有的土壤水分观测站点密度和数据精确度均无法满足旱涝监测、预警及评估的需求。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能够反映夏玉米苗期逐日土壤相对... 涝渍害是影响安徽省夏玉米稳产、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土壤水分虽然是衡量农业旱涝状况的直接指标,但现有的土壤水分观测站点密度和数据精确度均无法满足旱涝监测、预警及评估的需求。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能够反映夏玉米苗期逐日土壤相对湿度变化的涝渍指标。根据皖北地区20个县(区)1981—202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地理信息数据以及夏玉米灾情资料,采用逐日标准化前期降水蒸散指数(SAPEI)表征土壤相对湿度,结合行业标准建立了夏玉米苗期涝渍主导指标和辅助指数,验证准确率在90%以上。计算结果表明:皖北地区夏玉米苗期涝渍在时间上表现为1991—2000年最严重、2001—2010年次之;在近40年中,2003年是涝渍最严重的一年。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沿淮地区涝渍发生频率高于淮北地区。加强玉米涝渍害监测和预警技术研究,以及开展区域性玉米涝渍害的定量化评估,对于保障安徽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前期降水蒸散指数(SAPEI) 苗期涝渍指标 夏玉米 皖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EI的辽西地区气象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17
作者 何鑫 吴吉东 +1 位作者 李颖 冯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0-347,共8页
干旱是辽西地区最为频繁的自然灾害之一,已严重制约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以辽宁省西部作为研究区域,借助该区8个气象站点1960-2015年逐月气温、降水数据,计算年、季、月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并进行Mann-Kendall趋势变... 干旱是辽西地区最为频繁的自然灾害之一,已严重制约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以辽宁省西部作为研究区域,借助该区8个气象站点1960-2015年逐月气温、降水数据,计算年、季、月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并进行Mann-Kendall趋势变化和Arc GIS空间可视化分析,揭示了辽西地区近56 a气象干旱的时间变化趋势,以及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56 a辽西地区干旱发生频率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21世纪以来;季节干旱变化趋势不甚明显,各季节均有干旱发生,其中秋季干旱最严重;辽西各地区均有干旱发生,在年尺度、季尺度和月尺度下发生频率分布不均,总体呈西部频率高东部频率低的趋势;21世纪以来发生连续干旱次数较多,干旱发生强度呈现西南强,东北弱的分布特征,高值中心在建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spei指数 时空分布 辽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5年新疆区域SPEI干旱指数数据集 被引量:14
18
作者 姚俊强 毛炜峄 +2 位作者 胡文峰 陈静 范煜婷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9年第3期108-117,共10页
新疆地处亚洲中部干旱区,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抵御灾害的能力较低,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敏感区和强烈影响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新疆的干旱化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中国新疆区域55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5年逐日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 新疆地处亚洲中部干旱区,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抵御灾害的能力较低,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敏感区和强烈影响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新疆的干旱化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中国新疆区域55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5年逐日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经过数据质量控制和异常值剔除,计算得到每个站点1961–2015年1、3、6、12、24和48个月时间尺度逐月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时间变化序列,整理出新疆干旱指数数据集。本数据集为分析新疆区域长时间序列不同时间尺度干旱变化趋势及变化特征提供了数据支撑,也可以作为基础数据来探索干旱事件对生态水文环境和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 新疆 干旱变化 气象站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I和SPEI在阿克苏河流域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思诺 翁白莎 +1 位作者 严登明 王建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6年第1期101-107,113,共8页
干旱区常年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是干旱评价中相对特殊的区域,一般适用性较好的干旱指数在这里仍需进一步论证才能应用于干旱监测中。根据阿克苏河流域DEM、土地利用现状,将流域进行细化,最终形成4个山区、2个荒漠区和5个绿洲区共11... 干旱区常年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是干旱评价中相对特殊的区域,一般适用性较好的干旱指数在这里仍需进一步论证才能应用于干旱监测中。根据阿克苏河流域DEM、土地利用现状,将流域进行细化,最终形成4个山区、2个荒漠区和5个绿洲区共11个分区的阿克苏河流域干旱评价单元。以流域内6个气象站1961-2011年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计算研究区过去51年各评价分区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SPEI),并将所得干旱状况与历史旱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平原区,短时间尺度(1、3、6月)的SPEI较SPI更能表达干旱演变趋势,但在旱情表达的时间精度上仍有些欠缺,而长时间尺度(12、24月)的SPI和SPEI基本可以表达出干旱年;在山区的表达精度需要进一步求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指标 标准化降水指标 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标 干旱区 阿克苏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EI的豫东地区近50年干旱演变特征 被引量:14
20
作者 朱新玉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8-137,共10页
干旱是我国发生最频繁、持续时间最长、波及面积最大的一种自然灾害。基于1961-2010年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应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定量分析了商丘地区月尺度、季尺度和年尺度上的干旱发生频率和发生强度,揭示了该地区干旱发... 干旱是我国发生最频繁、持续时间最长、波及面积最大的一种自然灾害。基于1961-2010年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应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定量分析了商丘地区月尺度、季尺度和年尺度上的干旱发生频率和发生强度,揭示了该地区干旱发生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干旱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SPEI值能够较好地反映商丘地区干旱的时空特征;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大,SPEI值波动幅度减小,干旱发生频率降低。近50年商丘地区历年、各季及月尺度均有干旱发生,干旱发生频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各地区之间分布不均匀;四季中以冬、春两季干旱发生最为严重,其次为秋季。在干旱发生的年际变化方面,商丘地区在1966年、1968年和2008年发生了大范围的持续干旱。干旱发生强度分布呈现东部较高,中西部较低的特点。欧亚大气环流异常稳定、厄尔尼诺现象和气温的升高对干旱发生的贡献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丘 干旱演变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干旱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