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下游两岸SPT-CPT参数相关性分析及液化判别研究:以海门至太仓段为例
1
作者 余颂 刘峰 +2 位作者 刘薛宁 成新旭 蔡国军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1-278,共8页
静力触探试验(CPT)与标准贯入试验(SPT)是工程勘察中常用的原位测试手段。SPT试验起步较早,工程经验丰富,CPT数据的解译则具有丰富的理论背景。因此,SPT-CPT相关性研究能够有效地利用SPT丰富的工程经验、依靠CPT成熟的解译系统,更高效... 静力触探试验(CPT)与标准贯入试验(SPT)是工程勘察中常用的原位测试手段。SPT试验起步较早,工程经验丰富,CPT数据的解译则具有丰富的理论背景。因此,SPT-CPT相关性研究能够有效地利用SPT丰富的工程经验、依靠CPT成熟的解译系统,更高效地进行工程勘察实践,包括对勘察场地的液化评估。长江两岸沉积历史及特征差异明显,适用的SPT-CPT相关性模型也不同。本文依托海门至太仓段过江隧道工程,采用统计和回归分析方法,探讨长江下游两岸的SPT和CPT之间的关联性,提出一种基于土类指数(I_(c)),可靠度更高的SPT-CPT相关性模型。本模型通过I_(c)考虑土体类型的影响,无须额外考虑土颗粒级配。本文将得出的相关性模型应用于研究区的砂性土液化判别,进一步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贯入试验 静力触探 相关性分析 液化判别 原位测试 饱和砂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台湾集集地震数据的CPT与SPT液化判别方法比较 被引量:10
2
作者 董林 王兰民 +1 位作者 夏坤 袁晓铭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643-3648,共6页
利用集集地震静力触探试验(CPT)数据,对基于CPT测试的Robertson液化判别方法和Olsen方法进行了检验,两个方法对液化点判别成功率分别为82.61%和80.43%,对非液化点判别成功率分别为31.82%和44.32%。CPT液化判别方法对液化点判别基本可靠... 利用集集地震静力触探试验(CPT)数据,对基于CPT测试的Robertson液化判别方法和Olsen方法进行了检验,两个方法对液化点判别成功率分别为82.61%和80.43%,对非液化点判别成功率分别为31.82%和44.32%。CPT液化判别方法对液化点判别基本可靠,但对非液化点判别准确性较差。对集集地震标准贯入试验(SPT)数据,美国地震工程研究中心(NCEER)推荐的SPT液化判别方法对液化点和非液化点判别成功率分别达到92.41%和94.35%。SPT方法判别成功率非常高,整体准确性远高于CPT方法。另一方面,CPT的土分类图可以同时反映土的种类与强度,甚至可以对集集地震液化土与非液化土进行区分。对于细粒土的液化初判,CPT土分类图也优于SPT方法中的黏粒含量指标。因此,土分类图是CPT的优势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集地震 液化 静力触探试验 标准贯入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贯入试验的液化判别方法对深埋砂土适用性研究
3
作者 范猛 李敬军 +3 位作者 杨正权 刘小生 朱凯斌 赵剑明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85-2094,共10页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面临着强震、深厚覆盖层的复杂环境条件,深埋砂土的液化判别问题日益突出,但现有的基于标准贯入试验(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简称SPT)的液化判别方法均具有一定的深度适用范围,无法与目前的工程需求相匹配。分析了...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面临着强震、深厚覆盖层的复杂环境条件,深埋砂土的液化判别问题日益突出,但现有的基于标准贯入试验(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简称SPT)的液化判别方法均具有一定的深度适用范围,无法与目前的工程需求相匹配。分析了国内外基于SPT液化判别方法的差异,总结了砂土液化的3个主要影响因素:土体环境、土体性质、动荷载,并探究了各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同时,在理想场地条件下,计算了不同方法下深埋砂土的临界标贯曲线。结果表明:由于参数计算方法不同,各方法在相同埋深下的临界标贯击数存在差异;临界标贯曲线随细粒或黏粒含量增加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在相同条件下,临界标贯击数随震级或峰值加速度的增大而升高。目前基于SPT的国内外液化判别方法具有不同的深度适用范围。临界深度或临界上覆有效应力对深埋条件下砂土的液化判别影响也值得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砂土 液化判别 标准贯入试验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贯试验的覆盖层深埋砂土相对密度确定方法
4
作者 王绍崑 杨正权 +4 位作者 刘小生 温彦锋 朱凯斌 赵艺颖 赵剑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200,共6页
覆盖层砂土取样易受扰动,难以确定其原位相对密度,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操作简便、适于推广的原位砂土相对密度确定方法。基于标准贯入锤击数、上覆有效应力与土体相对密度间存在的相关关系,提出一种基于现场标贯试验成果确定覆盖层深埋砂... 覆盖层砂土取样易受扰动,难以确定其原位相对密度,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操作简便、适于推广的原位砂土相对密度确定方法。基于标准贯入锤击数、上覆有效应力与土体相对密度间存在的相关关系,提出一种基于现场标贯试验成果确定覆盖层深埋砂土相对密度的思路。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计算覆盖层深埋砂土相对密度的结果稳定且符合对于类似砂层密度特性的基本认识,在难以直接获取砂土原位相对密度时是可行的代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层深埋砂土 相对密度 标准贯入试验 上覆应力 经验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岩溶地层标准贯入击数神经网络模型
5
作者 严辉 林沛元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5-321,共17页
潜在岩溶地质灾害威胁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深圳等核心城市安全及其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标准贯入试验是岩溶地层勘察的必备手段之一,为土层划分、承载力评估、基础选型等提供重要依据。针对传统的标准贯入试验提高工程成本并受操作人员... 潜在岩溶地质灾害威胁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深圳等核心城市安全及其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标准贯入试验是岩溶地层勘察的必备手段之一,为土层划分、承载力评估、基础选型等提供重要依据。针对传统的标准贯入试验提高工程成本并受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影响较大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快速且准确获取岩溶区土层标贯击数的新方法。以深圳市岩溶区为例,收集了1 006组土层标贯数据,建立了一个11-5-1结构的单隐藏层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仅拥有5个神经元,具有解析解,易于计算。研究结果显示,该神经网络模型的决定系数达到了0.93,表明模型拥有高度的准确性;模型因子平均值为1.04,变异系数介于9%~23%。总体上,模型精度高,预测偏差离散性低。讨论了影响模型稳定性和预测性能的多种因素,如隐藏层神经元数量、数据标准化方法、激活函数选择、数据分割比例和随机抽样效应等。通过在深圳市龙岗区2个独立工程案例的应用,验证了该神经网络模型在工程实践中的实用价值。本研究为未来岩溶区工程勘察方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层 粤港澳大湾区 深圳市 标准贯入试验 人工神经网络 模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T-APD-DDA的砂土液化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郝少雷 张兵 +4 位作者 徐世光 李岳峰 陈梦瑞 邓立雄 郭薇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77-886,共10页
传统的规范法在建立经验判别准则过程中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因素,工程中亟需针对复杂场地液化判别方法的综合性研究。通过对上海市包头路段沉管抢修项目49组砂土土样的研究,在标准贯入试验法(SPT)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采用提出的绝对差值百分比... 传统的规范法在建立经验判别准则过程中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因素,工程中亟需针对复杂场地液化判别方法的综合性研究。通过对上海市包头路段沉管抢修项目49组砂土土样的研究,在标准贯入试验法(SPT)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采用提出的绝对差值百分比法(APD),划分出35组判别结果精确及14组存在判别误差的土样。借鉴判别分析理论思想,将平均粒径D50、不均匀系数Cu、比贯入阻力Ps、标准贯入点深度ds、地下水埋深dw和标准贯入锤击数N63.5等物理力学参数加入液化评价,利用精确土样建立适宜研究区工程地质特性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DDA),对14组存在判别误差或失误的土层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砂土液化综合评价体系对研究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适应性,从多角度全面、客观地评价了研究区砂土液化情况。最终通过合理的抗液化沉陷措施,保障了后续工程的稳步进行,为类似地质条件场区的砂土液化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标准贯入试验法(spt) 绝对差值百分比(APD) 距离判别分析法(DDA) 综合分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中基于SPT静载试验锤击数能量修正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嘉豪 何欢 +3 位作者 刘松玉 鲁泰山 顾浩磊 邓向振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32-140,共9页
标准贯入试验(SPT)是最广泛使用的原位测试方法之一,但存在在黏土地层中可靠性低、可重复性差以及试验结果单一的缺点。将SPT-N值修正为参考能量水平下(60%锤击系统理论最大势能)的N_(60)方法是提升SPT试验可重复性的有效举措。本文提出... 标准贯入试验(SPT)是最广泛使用的原位测试方法之一,但存在在黏土地层中可靠性低、可重复性差以及试验结果单一的缺点。将SPT-N值修正为参考能量水平下(60%锤击系统理论最大势能)的N_(60)方法是提升SPT试验可重复性的有效举措。本文提出了SPT静载试验(SPT-L)测试方法及数据解译方法,提出了黏土地层中基于SPT-L试验的能量传递效率(ERi)计算方法及N_(60)修正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SPT-L试验补充测试数据能对SPT-N值进行能量修正;与SPT试验相比SPT-L试验能有效改善试验的可靠性低、可重复性差及测试指标单一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测试 标准贯入试验 静载试验 能量传递效率 spt-N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类树的液化概率等级评估新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洋 魏怡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75-2186,2194,共13页
目前地震液化概率评估方法普遍公式形式复杂,多公式间概率计算值一致性不高,且在场地层面中液化概率意义体现不足。基于这些问题,在衡量多个概率公式方法的一致性及判别优势后,筛选各方法对现有实测历史样本的合理概率计算值标定历史样... 目前地震液化概率评估方法普遍公式形式复杂,多公式间概率计算值一致性不高,且在场地层面中液化概率意义体现不足。基于这些问题,在衡量多个概率公式方法的一致性及判别优势后,筛选各方法对现有实测历史样本的合理概率计算值标定历史样本的液化概率等级;以分类树方法建立初步液化预测模型,将其结合我国抗震设防推荐值优化后,构建一组液化概率等级评估新方法。新方法分为单孔与场地液化可能性评估两部分,为实际工程中的液化风险评估提供量化依据。与现有方法相比,新方法省略了传统方法的公式计算过程,评估过程简便,结果直观。选用新西兰地震液化数据和某实际工程场地作为检验样本,从单孔与工程场地两方面检验了新方法的可靠性和合理性。验证结果表明,新方法对单孔回判正确率达93%,对工程场地评价合理性优于现有规范。新方法可为工程场地液化可能性评估提供方法支持,具有实际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概率等级 场地液化评估 机器学习 标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标贯击数与物理力学参数相关性及微观机制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荣誉 倪万魁 +3 位作者 聂永鹏 任思远 陈家乐 拓文鑫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2-1199,共8页
为了补充西安市黄土塬区利用标贯击数预测土的物理力学参数的方法,以西安市长安区黄土塬地基土为例,通过现场标贯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对地基土的标贯击数值与物理力学参数进行了一元和多元相关性分析,给出了拟合关系式及其相关系数;并... 为了补充西安市黄土塬区利用标贯击数预测土的物理力学参数的方法,以西安市长安区黄土塬地基土为例,通过现场标贯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对地基土的标贯击数值与物理力学参数进行了一元和多元相关性分析,给出了拟合关系式及其相关系数;并利用电镜扫描及PCAS图像处理技术,从黄土微观结构角度对研究结果做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黄土塬地基土的含水率、干密度、孔隙比、液限、黏聚力、内摩擦角、压缩系数均与标贯击数N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地基土的湿陷系数与标贯击数N的线性相关性良好,可用N值对地基土的物理力学参数进行预测。研究成果可为西安黄土塬区岩土工程勘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黄土塬 土的物理力学参数 标准贯入 相关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夯法加固可液化砂质粉土地基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家磊 张合青 +3 位作者 余虔 韩进宝 刘洋 姚妙娴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1-369,共9页
针对北京大兴机场飞行区地基存在可液化砂质粉土层,研究采用低能级、小夯距和少击数的强夯法对其进行处理。为了评价夯击效果,确定强夯过程中的夯击参数,选择1000 kN·m和2000 kN·m两个能级的夯击能,每个夯击能级设定4、6、8... 针对北京大兴机场飞行区地基存在可液化砂质粉土层,研究采用低能级、小夯距和少击数的强夯法对其进行处理。为了评价夯击效果,确定强夯过程中的夯击参数,选择1000 kN·m和2000 kN·m两个能级的夯击能,每个夯击能级设定4、6、8、10和12击数。同时,设置夯击能1000 kN·m条件下夯击数4、6和8,用以研究地表冻土层对夯击效果的影响,在试验区分别进行了全深度标准贯入、面波、干密度试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强夯后的砂质粉土地基具有更大的密实度、传播波速和抗液化能力。其中,夯击能1000 kN·m和2000 kN·m作用下的最佳夯击数分别为10和8,对应的强夯影响深度为4.5 m和5.5 m,消除液化的深度则为4.3 m和5.3 m。而在检测指标上,标准贯入试验要求在1000 kN·m和2000 kN·m夯击能作用下,4.5 m和5.5 m全深度标准贯入击数平均值不少于10和12。最佳夯击次数作用下原地基表层的干密度不低于1.45 g/cm3。研究结果推荐在机场跑道区域采用2000 kN·m强夯能级进行地基处理,而停机坪和滑行道区域采用1000 kN·m强夯能级进行地基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地基 强夯法 标准贯入 面波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化砂土地基等能量等变形挤密群桩现场试验规律分析
11
作者 李泽田 胡俊 +5 位作者 黄梓 文海燕 张明 杨武 董家权 石万万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7-216,共10页
为解决地震导致地基饱和砂土和粉土液化,造成建筑沉降、倾斜甚至破坏的发生,以海南省海口市江东新区房建项目砂性地基土严重液化为依托,采用等能量等变形挤密桩技术进行桩周土的二次挤密加固,通过加固前后标准贯入度试验击数计算液化指... 为解决地震导致地基饱和砂土和粉土液化,造成建筑沉降、倾斜甚至破坏的发生,以海南省海口市江东新区房建项目砂性地基土严重液化为依托,采用等能量等变形挤密桩技术进行桩周土的二次挤密加固,通过加固前后标准贯入度试验击数计算液化指数(I_(LE)),再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验承载力。现场试验得出,处理深度内整体地基土由原严重液化程度改善为轻微液化趋近于不液化;前后标贯随深度平均锤击数之差拟合方程为Y=0.307857X+10.3617,R^(2)=0.84792,Pearson系数为0.93109,前后标贯平均击数在-5 m至-13 m区间内每层提高12~15击,各土层加固均匀;加固后地基达到单桩承载力设计特征值2250 kN。研究规律可供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等能量等变形挤密桩 标准贯入度试验 液化指数 单桩竖向抗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险老土石坝坝基可液化土标贯判别方法修正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留园 段伟锋 曹强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79-1786,共8页
“十四五”期间,我国近2万座病险水库需开展安全鉴定及除险加固工作,地震液化判别是其中的重要勘察内容,相关国家规范多推荐采用标准贯入试验(SPT)进行液化判别。但是这些规范方法对于已建成的病险老土石坝坝基可液化层判别并不完全适用... “十四五”期间,我国近2万座病险水库需开展安全鉴定及除险加固工作,地震液化判别是其中的重要勘察内容,相关国家规范多推荐采用标准贯入试验(SPT)进行液化判别。但是这些规范方法对于已建成的病险老土石坝坝基可液化层判别并不完全适用,主要原因在于其只指出水库水位变化后需修正实测标贯击数,但是如何得到用于标贯击数修正的坝体地下水位并无相关说明。而病险水库运行水位一般低于正常蓄水位,坝体钻孔的地下水位埋深较大,故实测标贯击数偏大、临界标贯击数偏小,液化判别偏于危险。本文结合实际工程需要,提出了坝体钻孔地下水位快速修正方法,主要思想是先将孔内水位进行抬升(抬升最大幅值为正常蓄水位与当前蓄水位之差),然后结合孔口高程、坝高等对孔内水位进行适当折减。最后介绍了该修正方法在部分土石坝安全鉴定工程中的应用。所提出的方法是对现行规范中液化判别内容的补充,已在实际工程中得到较好运用,所积累的工程经验可为病险水库的安全鉴定及除险加固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安全鉴定 地震液化 坝基 标准贯入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贯试验的含细粒砂土液化概率判别新模型
13
作者 李萍萍 赵少飞 +1 位作者 鲍俊文 刘子源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3-1139,共7页
含细粒砂土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在应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砂土液化时,通过对标贯击数进行修正反映砂土中细粒含量的影响。以国内外25次大地震收集整理的230组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Idriss和Boulanger、Cetin等和NCEER分别提出的三种标贯击... 含细粒砂土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在应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砂土液化时,通过对标贯击数进行修正反映砂土中细粒含量的影响。以国内外25次大地震收集整理的230组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Idriss和Boulanger、Cetin等和NCEER分别提出的三种标贯击数修正公式,通过逻辑回归建立三个液化概率计算模型,对比三个模型,Cetin等修正公式相应的液化概率计算模型拟合优度和预测准确性最好。根据中国《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和美国《标准贯入测试和对开管取样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D1586-11)的标贯击数转换关系,推导出适合于中国规范的含细粒砂土液化概率判别新模型。回判分析表明,新模型对基于美标的实测液化数据具备良好的判别性能。利用台湾集集地震实测288组数据,比较了新模型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以下简称“建规法”)判别方法。结果表明,新模型的总体判别成功率94.1%高于建规法77.4%,其中液化场地判别成功率93.9%略低于建规法的99.4%,但非液化场地成功率86.3%远远高于建规法判别成功率4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判别 标准贯入试验 细粒含量 逻辑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铁地基土标贯与物理及力学参数关系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蒋建平 李晓昭 罗国煜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3-127,共5页
通过标贯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对南京地铁地基土标贯与部分物理及力学参数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给出线性拟合关系式及其相关系数。结果表明:砂土、黏土的压缩模量、承载力、单位体积重力、黏聚力都与标贯击数成正比关系,线性相关系数绝大... 通过标贯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对南京地铁地基土标贯与部分物理及力学参数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给出线性拟合关系式及其相关系数。结果表明:砂土、黏土的压缩模量、承载力、单位体积重力、黏聚力都与标贯击数成正比关系,线性相关系数绝大部分达0.95以上;黏土的内摩擦角、导热系数、导温系数与标贯击数成正比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在0.97以上;砂土、黏土的压缩系数、孔隙比、液性指数与标贯击数成反比关系,线性相关系数绝大部分达0.94以上;砂土的内摩擦角、水平渗透系数与标贯击数成反比,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99;黏土的比热容、垂直渗透系数与标贯击数成反比,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98;南京地铁地基土的以上这些物理及力学参数可用本文建立的以标贯击数为自变量的线性关系式来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贯 试验 南京地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旁压试验在桥基原位测试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孟庆山 汪稔 +1 位作者 胡建华 张家铭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5-38,共4页
介绍了GA型预钻式旁压仪在水下沉积软土及砂土桥基原位测试中的成功应用。试验结果表明 :由旁压试验结果推求的地基承载力与标准贯入击数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随着标贯击数N6 3.5的增大 ,土质较硬的地基的承载力增长的幅度小 ;而土质较... 介绍了GA型预钻式旁压仪在水下沉积软土及砂土桥基原位测试中的成功应用。试验结果表明 :由旁压试验结果推求的地基承载力与标准贯入击数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随着标贯击数N6 3.5的增大 ,土质较硬的地基的承载力增长的幅度小 ;而土质较软的地基的承载力增长的幅度反而大。为利用标贯试验和部分旁压试验结果能够较为准确地推求地基承载力 ,确定持力层位置 ,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压试验 原位测试 旁压模量 标贯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标和国标标贯设备试验结果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廖先斌 郭晓勇 杜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3-147,共5页
为了在国内岩土设计中很好利用英国标准(BS)标贯设备的试验结果,对英国标准和中国标准(GB)标贯设备及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相关性。BS和GB标贯设备主要的区别是前者的锤垫质量大于后者,造成试验时两者锤击能量有差别,因此,获得的标贯... 为了在国内岩土设计中很好利用英国标准(BS)标贯设备的试验结果,对英国标准和中国标准(GB)标贯设备及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相关性。BS和GB标贯设备主要的区别是前者的锤垫质量大于后者,造成试验时两者锤击能量有差别,因此,获得的标贯击数不同。通过采用标贯能量分析仪,测量配置不同直径钻杆的BS和GB设备试验时的实际锤击能量,计算两者不同的实际锤击能量与理论锤击能量的能量比,利用能量比的差别分析BS与GB标贯击数的相关性,建立相关公式。分析显示,试验时BS标贯设备比GB标贯设备的锤击传递能量要小,标贯击数要大;钻杆直径为50 mm比直径为42 mm传递的锤击能量略高,标贯击数略低。通过研究,最终建立了BS与GB标贯设备试验结果的相关关系,英标标贯设备获得的数据从而能更好运用于中国标准中,并提供符合中国利用标贯评价的岩土设计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贯试验(spt) 英国标准(BS) 中国标准(GB) 锤垫质量 锤击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标贯试验为依据的砂土液化确定性及概率判别法 被引量:25
17
作者 陈国兴 孔梦云 +2 位作者 李小军 常向东 周国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27,共19页
核电厂址非基岩场地的地基液化问题是核电厂选址的关键问题,亟需建立核电厂址地基液化判别方法。回顾了以标贯试验和地表峰值加速度为依据的砂土液化判别方法的演化历史,依据Idriss-Boulanger确定液化临界曲线的基本方法,提出了确定液... 核电厂址非基岩场地的地基液化问题是核电厂选址的关键问题,亟需建立核电厂址地基液化判别方法。回顾了以标贯试验和地表峰值加速度为依据的砂土液化判别方法的演化历史,依据Idriss-Boulanger确定液化临界曲线的基本方法,提出了确定液化临界曲线的基本原则,分别依据美国液化数据库、中国抗震规范液化判别式所用的液化数据及综合两者的液化数据资料,给出了相应的液化临界曲线,验证了液化临界曲线的位置对不同的细粒含量、有效上覆压力、现场试验方法的液化数据的合理性,分析了测量或估计土层循环应力比和修正标贯击数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对液化临界曲线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所提的液化临界曲线不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利用Monte Carlo模拟、加权最大似然法和加权经验概率法,给出了液化临界曲线的名义抗液化安全系数与液化概率的经验关系式及概率等值线,并对核电厂Ⅰ类、Ⅱ类和Ⅲ类抗震物项地基,给出了相应的液化临界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址非基岩场地 土体液化判别 确定性判别法 概率判别法 液化临界曲线 标贯试验 地表峰值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试验研究 被引量:102
18
作者 刘松玉 席培胜 +1 位作者 储海岩 宫能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60-564,共5页
针对国内水泥土搅拌桩应用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介绍了自行研制的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及其施工工艺;通过工程实例和试验数据分析,对双向水泥土搅拌桩与常规水泥土搅拌桩在现场施工工艺、标准贯入试验、桩身芯样无侧限抗压强度和电阻率试验以... 针对国内水泥土搅拌桩应用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介绍了自行研制的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及其施工工艺;通过工程实例和试验数据分析,对双向水泥土搅拌桩与常规水泥土搅拌桩在现场施工工艺、标准贯入试验、桩身芯样无侧限抗压强度和电阻率试验以及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具有优越的工程特性及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搅拌桩 标准贯入试验 无侧限抗压强度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石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参数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4
19
作者 胡长明 梅源 王雪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903-2909,共7页
针对离石地区超高填方下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加固参数及效果开展了系列试验研究,分析了强夯前、后各试验区平均夯沉量和土体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的变化规律,并给出2 000、3 000、6 000 kN.m能级条件下强夯加固的夯点中心距、最佳击数、... 针对离石地区超高填方下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加固参数及效果开展了系列试验研究,分析了强夯前、后各试验区平均夯沉量和土体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的变化规律,并给出2 000、3 000、6 000 kN.m能级条件下强夯加固的夯点中心距、最佳击数、停夯标准及有效加固深度等主要参数,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的估算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离石地区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处理后加固效果显著,有效加固深度范围内黄土湿陷性基本消除;离石或类似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2 000 kN.m及其以上能级进行强夯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均可达到300 kPa以上,土体变形模量大于25 MPa,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可采用修正Menard公式进行估算,修正系数可取0.35~0.37;2 000、3 000、6 000 kN.m能级强夯最佳击数分别为11、10、10击,有效加固深度分别为5、6、9 m,夯点中心距分别为4、4、5 m,且分别可将点夯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5、10 cm作为停夯标准。试验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强夯 标准贯入试验 静载荷试验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超软土地基振冲碎石桩试验及参数控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韩冉冉 徐满意 +2 位作者 乔小利 王海鹏 郭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612-616,共5页
针对振冲碎石桩在水下超软土地基中的适用性问题,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通过调整振冲碎石桩桩间距、密实电流、留振时间及填料量等4参数,结合重型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原位试验研究了振冲碎石桩处理水下超软土地基的效果,分析了这些参数在... 针对振冲碎石桩在水下超软土地基中的适用性问题,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通过调整振冲碎石桩桩间距、密实电流、留振时间及填料量等4参数,结合重型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原位试验研究了振冲碎石桩处理水下超软土地基的效果,分析了这些参数在振冲碎石桩成桩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找到了这些参数的最优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在桩间距一定的情况下,填料量是桩体密实性的最主要控制因素,而留振时间和加密电流则对碎石桩成桩均匀性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冲碎石桩 动力触探试验 标准贯入试验 超软土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