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high-speed train under turbulent crosswind 被引量:2
1
作者 Mulugeta Biadgo Asress Jelena Svorcan 《Journal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2014年第4期225-234,共10页
Increasing velocity combined with decreasing mass of modern highspeed trains poses a question about the influence of strong crosswinds on its aerodynamics. Strong crosswinds may affect the running stability of high sp... Increasing velocity combined with decreasing mass of modern highspeed trains poses a question about the influence of strong crosswinds on its aerodynamics. Strong crosswinds may affect the running stability of high speed trains via the amplified aerodynamic forces and moments. In this study, a simulation of turbulent crosswind flows over the leading and end cars of ICE2 highspeed train was performed at different yaw angles in static and moving ground case scenarios. Since the train aerodynamic problems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flows occurring around train, the flow around the train was considered as incompressible and was obtained by solving the incom pressible form of the unsteady Reynoldsaveraged Navier Stokes (RANS) equations combined with the realizable kepsilon turbulence model. Important aerodynamic coef ficients such as the side force and rolling moment coeffi cients were calculated for yaw angles ranging from 30° to 60°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wind tunnel test. The dependence of the flow structure on yaw angle was also presented. The nature of the flow field and its structure depicted by contours of velocity magnitude and streamline patterns along the train's crosssection were presented for different yaw angles. In addition, the pressure coefficient around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train at dif ferent locations along its length was computed for yaw angles of 30° and 60°, The computed aerodynamic coef ficient outcomes using the realizable kepsilon turbulencemodel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wind tunnel data. Both the side force coefficient and rolling moment coeffi cients increase steadily with yaw angle till about 50° before starting to exhibit an asymptotic behavior. Contours of velocity magnitude were also computed at different cross sections of the train along its length for different yaw angle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magnitude of rotating vortex in the lee ward sid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yaw angle, which leads to the creation of a lowpressure region in the lee ward side of the train causing high side force and roll moment. Generally, this study shows that unsteady CFD RANS methods combined with an appropriate turbulence model can present an important means of assessing the crucial aerodynamic forces and moments of a highspeed train under strong crosswind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sswind - High-speed trains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Reynolds-averagedNavier-Stokes equations k-Epsilon turbulence modelNumerical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 inference using the 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for turbulent flow of non-Newtonian crude oils in pipelines 被引量:1
2
作者 Ahmed H.Kamel Ali S.Shaqlaih Essam A.Ibrahim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3期492-500,共9页
The friction factor is a crucial parameter in calculating frictional pressure losses. However, it is a decisive challenge to estimate, especially for turbulent flow of non-Newtonian fluids in pipes. The objective of t... The friction factor is a crucial parameter in calculating frictional pressure losses. However, it is a decisive challenge to estimate, especially for turbulent flow of non-Newtonian fluids in pip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examine the validity of friction factor correla- tions adopting a new informative-based approach, the 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 along with the coeffi- cient of determination (R2). Over a wide range of measured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each model is accurate when it is examined against a specific dataset while the E1-Emam et al. (Oil Gas J 101:74-83, 2003) model proves its supe- riority. In addition to its simple and explicit form, it covers a wide range of flow behavior indices and generalized Reynolds numbers. It is also shown that the traditional belief that a high R2 means a better model may be mis- leading. AIC overcomes the shortcomings of R2 as a trade between the complexity of the model and its accuracy not only to find a best approximating model but also to develop statistical inference based on the data. The authors present AIC to initiate an innovative strategy to help alleviate several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professionals in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Finally, a detailed discussion and models' ranking according to AIC and R2 is presented showing the numerous advantages of AIC.Keywords Friction factor - Pipeline Information theory Non-Newtonian Turbul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ction factor - Pipeline Informationtheory Non-Newtonian turbul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w-temperature heat capacities and standard molar enthalpy of formation of 4-(2-aminoethyl)-phenol (C_8H_(11)NO)
3
作者 邸友莹 孔玉霞 +1 位作者 杨伟伟 谭志诚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9期3276-3283,共8页
This paper reports that low-temperature heat capacities of 4-(2-aminoethyl)-phenol (C8H11NO) are measured by a precision automated adiabatic calorimeter over the temperature range from 78 to 400 K. A polynomial eq... This paper reports that low-temperature heat capacities of 4-(2-aminoethyl)-phenol (C8H11NO) are measured by a precision automated adiabatic calorimeter over the temperature range from 78 to 400 K. A polynomial equation of heat capacities as a function of the temperature was fitted by the least square method. Based on the fitted polynomial, the smoothed heat capacities and thermodynamic functions of the compound relative to the standard reference temperature 298.15K were calculated and tabulated at the interval of 5K. The energy equivalent, εcalor, of the oxygen-bomb combustion calorimeter has been determined from 0.68g of NIST 39i benzoic acid to be εcalor=(14674.69±17.49)J·K^-1. The constant-volume energy of combustion of the compound at T=298.15 K was measured by a precision oxygen-bomb combustion calorimeter to be ΔcU=-(32374.25±12.93)J·g^-1. The standard molar enthalpy of combustion for the compound was calculated to be ΔcHm = -(4445.47 ± 1.77) kJ·mol^-1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enthalpy of combustion and other thermodynamic principles. Finally, the standard molar enthalpy of formation of the compound was derived to be ΔfHm(C8H11NO, s)=-(274.68 ±2.06) kJ·mol^-1, in accordance with Hess la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2-aminoethyl)-phenol adiabatic calorimetry low-temperature heat capacity standard molar enthalpy of for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N-T1标模的数值计算及气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浩然 李亚坤 +1 位作者 张宇飞 陈海昕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9-336,共8页
基于"第一届CHN-T1标模CFD可信度研讨会"的相关计算安排,采用CFL3D求解器结合组委会提供的结构网格进行CHN-T1标模的气动特性计算。对比发现CFL3D求解器的SST湍流模式相对SA模式具有更好的网格收敛性。对标模的抖振特性进行... 基于"第一届CHN-T1标模CFD可信度研讨会"的相关计算安排,采用CFL3D求解器结合组委会提供的结构网格进行CHN-T1标模的气动特性计算。对比发现CFL3D求解器的SST湍流模式相对SA模式具有更好的网格收敛性。对标模的抖振特性进行了分析,发现抖振起源于机翼中段的激波/边界层干扰,进入抖振状态后当迎角继续增大,激波将持续增强,同时外翼段的后加载减小,使得低头力矩下降,操纵特性变差。对静气弹效应进行了分析,发现该效应主要影响了变形较大位置的升力系数以及激波强度。大雷诺数下机翼截面压力分布后加载包围的面积增大,机翼上表面超声速区的吸力平台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N-T1标模 湍流模式 抖振特性 静气弹效应 雷诺数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型2D-IDCT算法的优化与实现
5
作者 胡小涛 梁利平 《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42-45,77,共5页
基于DSP平台,针对2D-IDCT运算复杂的特点,对8×8整型离散余弦变换(DCT)正反变换算法进行优化,在运算精度上提出改进,得到最佳参数参与运算,运算结果符合IEEE Standard 1180—1990标准要求。在此标准基础上利用DSP平台特性,在实现上... 基于DSP平台,针对2D-IDCT运算复杂的特点,对8×8整型离散余弦变换(DCT)正反变换算法进行优化,在运算精度上提出改进,得到最佳参数参与运算,运算结果符合IEEE Standard 1180—1990标准要求。在此标准基础上利用DSP平台特性,在实现上进行多级优化并采用并行流水线结构,使一次IDCT计算耗时在140个周期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IDCT算法 IEEE standard 1180-1990 流水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片冲角对双吸泵叶轮旋转失速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王昊 黎义斌 +2 位作者 孔云山 井卫民 杨从新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65-1973,共9页
为研究双吸泵叶轮内的旋转失速,本文采用剪切应力传输湍流模型对小流量工况下双吸泵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并进行外特性试验验证,从而研究叶片不同进口冲角对外特性、内流场和叶轮内压力脉动的影响规律。针对某双吸泵开展小流量工况下的数... 为研究双吸泵叶轮内的旋转失速,本文采用剪切应力传输湍流模型对小流量工况下双吸泵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并进行外特性试验验证,从而研究叶片不同进口冲角对外特性、内流场和叶轮内压力脉动的影响规律。针对某双吸泵开展小流量工况下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叶片不同进口冲角对外特性、内流场和叶轮内压力脉动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叶片进口采用小冲角方案可以有效抑制叶轮旋转失速,而且设计点扬程和效率分别增加6.4%和5.7%;紊流度均值高于2%时,叶轮内产生旋转失速;采用正则化螺旋度,判定失速涡团的涡旋方向与叶轮转向是一致的,但是传播方向却是与叶轮转向相反;由于失速涡团的作用,导致叶片进口边附近叶片载荷波动较大,叶片载荷最大近0.6 MPa;采用标准差对叶轮压力脉动进行分析,大冲角方案叶片的压力脉动标准差始终大于小冲角方案叶片。研究结果可以为旋转失速研究以及双吸泵水力性能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角 双吸泵 旋转失速 内部流动 正则化螺旋度 紊流度 标准差 压力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湍流条件下激光往返传输漂移特性的实验探究
7
作者 李昕淼 梅海平 +3 位作者 张骏昕 李艳玲 邓涵凌 陶志炜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3-182,共10页
为探究深度湍流条件下激光往返传输的漂移特性,基于修正的Rytov理论,推导了深度湍流条件下光束漂移角方差表达式。搭建了折返路径激光成像探测系统,实验获取了1 km和7 km传输路径上不同时段激光光斑的回波图像和大气相干长度。利用回波... 为探究深度湍流条件下激光往返传输的漂移特性,基于修正的Rytov理论,推导了深度湍流条件下光束漂移角方差表达式。搭建了折返路径激光成像探测系统,实验获取了1 km和7 km传输路径上不同时段激光光斑的回波图像和大气相干长度。利用回波图像计算了漂移角均方差及其各向异性因子并与理论对比。结果表明:漂移角均方差和大气相干长度随时间变化具有明显周期性,两者变化同步,但趋势相反。1 km传输路径上,漂移角均方差在2~24μrad之间波动。而7 km传输路径上漂移角均方差在4~26μrad之间波动。通过对比Kolmogorov理论、Von Karman理论、Exponential理论和修正的Rytov理论模型下漂移角均方差与实测值的相对偏差发现:基于Von Karman理论的模型与1 km传输路径上漂移角均方差的实测值更为吻合,平均相对偏差约为18.20%,基于修正Rytov折射率功率谱理论的模型与7 km传输路径上漂移角均方差的实测值更为吻合,平均相对偏差约为21.09%。在1 km和7 km传输路径上,漂移特性均随着大气相干长度的减小而趋于各向同性。相关实验结果进一步揭示了深度湍流下往返路径传输激光漂移的机理,对于长距离空间光通信维持稳定通信链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湍流 折返路径 激光光斑 漂移角均方差 大气相干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影响下的正常湍流模型(NTM)设计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容焱 张秀芝 +1 位作者 徐宗焕 徐经纬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75-1079,共5页
收集了2003年以来88个测风塔29个热带气旋(TC)影响期间逐日10min测风资料,研究发现:TC中心及附近湍流强度超过IEC标准A类,特别是风速达16~29m/s时最大可超出标准0.04,IEC标准正常湍流模型(NTM)不能完全描述台风影响下中心及... 收集了2003年以来88个测风塔29个热带气旋(TC)影响期间逐日10min测风资料,研究发现:TC中心及附近湍流强度超过IEC标准A类,特别是风速达16~29m/s时最大可超出标准0.04,IEC标准正常湍流模型(NTM)不能完全描述台风影响下中心及附近区域的情形。TC中心及附近湍流模型NTM表达式应为σ95%=Itrf(0.884Vhub+8.172),湍流强度A、B、C类分别定义为0.18、0.16和0.14,更高级别的湍流强度类定义为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标准差 湍流强度 N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旋风分离器的流场和结构 被引量:6
9
作者 陈雪莉 周增顺 +1 位作者 吕术森 于遵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6-419,共4页
为了考察一种新型旋风分离器的流场特点及其几何参数变化对流场的影响,采用CFD软件——Fluent中的标准k-ε湍流模型对该类型旋风分离器的气相流场进行了模拟,结果得知:该旋风分离器气相流场的切向速度分布较对称,在靠近分离筒体中心位... 为了考察一种新型旋风分离器的流场特点及其几何参数变化对流场的影响,采用CFD软件——Fluent中的标准k-ε湍流模型对该类型旋风分离器的气相流场进行了模拟,结果得知:该旋风分离器气相流场的切向速度分布较对称,在靠近分离筒体中心位置处出现了小的旋涡;排气管的插入深度对流场影响显著,入口角度对流场有一定影响,排气管直径对流场影响较复杂,但对最终分离效率基本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流场 标准k-ε湍流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农渠机翼形量水槽水力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10
作者 孙斌 吕宏兴 潘志宝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5-158,共4页
采用VOF方法与标准k-ε紊流模型相耦合,对矩形农渠中三种不同收缩比的机翼形量水槽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并将渠道下游断面水深、过流流量等数值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者吻合得较好,从而证明采用三维CFD数值模型... 采用VOF方法与标准k-ε紊流模型相耦合,对矩形农渠中三种不同收缩比的机翼形量水槽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并将渠道下游断面水深、过流流量等数值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者吻合得较好,从而证明采用三维CFD数值模型对实体模型内部流场的模拟是可靠的,为今后机翼形量水槽的深入研究和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F方法 标准k-ε模型 矩形渠道 机翼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向间隙对纸浆泵性能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红 冯世峰 +2 位作者 王涛 庄海飞 王超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2011年第3期190-193,213,共5页
为研究轴向间隙对纸浆泵水力性能的影响,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及SIMPLEC算法,分别以清水和悬浮液为介质,对半开式离心纸浆泵在3种轴向间隙下,0.7Q0~1.3Q0流量范围内进行三维湍流数值计算,得到浆泵的性能... 为研究轴向间隙对纸浆泵水力性能的影响,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及SIMPLEC算法,分别以清水和悬浮液为介质,对半开式离心纸浆泵在3种轴向间隙下,0.7Q0~1.3Q0流量范围内进行三维湍流数值计算,得到浆泵的性能曲线.计算结果表明:介质为清水时,随着间隙的增大,泵扬程和效率下降;对于不同体积分数的介质,离心泵叶轮、间隙内速度分布与介质为清水时的分布基本一致;当浆料体积分数为2%时,流道内存在大量的低速区,流动混乱,提出了适当增大叶片出口安放角的改进方法;随着间隙的增大,间隙的刚性作用消失,泵整体性能下降.由于轴向间隙的作用,叶片吸力面与压力面间的压力、速度变化较大,对于一定体积分数的浆料,小的间隙值能增加泵的输送能力.通过试验和数值计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间隙为1.0 mm时泵整体性能较好,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浆泵 轴向间隙 标准k-ε湍流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厢式沉沙池进口优化试验及流场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2
作者 田艳 张根广 秦子鹏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9-94,共6页
通过对沉沙池原设计方案模型试验发现,原设计方案沉沙池存在着三池厢流量分配不均,进口流速及水面波动较大等缺陷。通过模型试验发现,在整流前池中设置整流横梁等措施后,沉沙池中水流流态得到了较大改善,三池厢出口流量分配及流速分布... 通过对沉沙池原设计方案模型试验发现,原设计方案沉沙池存在着三池厢流量分配不均,进口流速及水面波动较大等缺陷。通过模型试验发现,在整流前池中设置整流横梁等措施后,沉沙池中水流流态得到了较大改善,三池厢出口流量分配及流速分布趋于均匀。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学模型对沉沙池中流态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沉沙池中完整的流场信息,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观测资料吻合良好,弥补了试验观测资料不足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沙池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标准κ-ε湍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建筑外形对周围风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3
作者 冯国会 梁传志 +1 位作者 徐硕 李威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6年第6期945-950,共6页
目的分析非对称外形建筑周围风环境的风场分布及非对称建筑外形对周围风场分布的影响.方法以计算流体力学理论为基础,采用有限容积法对非对称几何体建筑风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宽度和高度相同的对称外形建筑周围风环境进行了比较分析... 目的分析非对称外形建筑周围风环境的风场分布及非对称建筑外形对周围风场分布的影响.方法以计算流体力学理论为基础,采用有限容积法对非对称几何体建筑风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宽度和高度相同的对称外形建筑周围风环境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得到了非对称几何体建筑周围速度场、压力场、迹线图的分布,说明建筑的几何外形对其周围风场影响非常大,非对称几何体建筑与相对应的对称几何体建筑周围风场有很大不同.结论该建筑迎风面静压与建筑物后侧的负压相互间存在较大压差,有利于自然通风;hz=1.5(人行高度)风速低于5 m/s,满足舒适性标准.建筑背面存在的负压和大的涡旋不利于污染物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风环境 非对称几何体建筑 标准 κ—ε湍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MW风力发电机组电机散热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葛铭纬 高洁 +1 位作者 邓英 田德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48-654,共7页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分别对1.5 MW风力发电机空冷系统和水冷系统进行设计研究。结果显示,在额定功率下,空气密度、外部风速及电机外壳筋条排布是影响空冷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水冷系统设计中,"管孔间隙"对水冷效果影响巨...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分别对1.5 MW风力发电机空冷系统和水冷系统进行设计研究。结果显示,在额定功率下,空气密度、外部风速及电机外壳筋条排布是影响空冷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水冷系统设计中,"管孔间隙"对水冷效果影响巨大,在间隙中填充工业导热硅胶可有效缓解其影响。最后,对空冷系统外壳筋条排布及水冷系统管路布置进行优化设计,以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冷系统 空冷系统 风力发电机 标准k-ε湍流模式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湍流积分尺度对高层建筑风荷载影响的大涡模拟 被引量:5
15
作者 祝志文 邓燕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8-516,共9页
为研究湍流积分尺度对高层建筑风荷载大小和分布的影响,研究其合理取值,基于大涡模拟开展了B类地貌不同湍流积分尺度下CAARC(commonwealth advisory aeronautical research council)标准高层建筑模型绕流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进... 为研究湍流积分尺度对高层建筑风荷载大小和分布的影响,研究其合理取值,基于大涡模拟开展了B类地貌不同湍流积分尺度下CAARC(commonwealth advisory aeronautical research council)标准高层建筑模型绕流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大涡模拟能较好地反映高层建筑周围风场绕流特性和表面风压分布.随着湍流积分尺度的增大,平均运动的变形率向湍流脉动输入能量,以致平均风速降低、湍流强度增大;侧面风压脉动性降低15%、分离流附着提前出现;基底扭矩谱和弯矩谱的峰值及高频段幅值均减小;层斯托罗哈数在0.4倍建筑高度以下基本相同,随高度的增加其值下降20%~30%;层平均阻力系数下降5%~10%;迎风面风压系数平均值下降2%~5%,侧面和背面下降12%~17%.湍流积分尺度对迎风面和侧面上风向的风压水平相关性、层升力和0.8倍建筑高度以下的层阻力相关性的影响可以忽略.随湍流积分尺度的增大,风压水平相关系数增大,背风面增大5%~10%,侧面下风向增大15%~25%,0.8倍建筑高度以上层阻力相关性系数增大25%~50%.B类地貌湍流积分尺度的调整系数为0.4时,计算得到的风荷载与试验结果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积分尺度 CAARC标准模型 大涡模拟 风压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体建筑高度对风压作用下自然通风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梁传志 冯国会 +1 位作者 徐硕 李威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7年第4期625-630,共6页
目的分析风压作用下民用建筑的自然通风能力和不同高度建筑对风压作用下自然通风的影响.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不同风速、不同高度条件下建筑风压作用下自然通风能力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方法的正确性.结果得到单体建... 目的分析风压作用下民用建筑的自然通风能力和不同高度建筑对风压作用下自然通风的影响.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不同风速、不同高度条件下建筑风压作用下自然通风能力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方法的正确性.结果得到单体建筑风压差系数分布规律,其风压作用下自然通风外部条件最好之处为建筑高度的4/5处.建筑迎风面中部风压作用下自然通风效果好于建筑物两侧.风压差系数对风速变化不敏感.不同建筑高度风压差系数分布规律相似.结论本数值方法能够正确地反映建筑表面的风压分布;风压作用下自然通风效果随单体建筑高度增高而增大,随风速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通风 风压差系数 数值模拟 标准 K-ε模型 单体建筑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湍流场下矩形断面流场及气动参数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7
作者 艾辉林 陈艾荣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6-461,共6页
采用大涡模拟方法数值模拟了两种矩形断面(B/H=1,B/H=2)在不同湍流来流下的流场及气动参数,采用谐波合成方法生成与目标谱一致的脉动入口风速。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来流湍流对断面的流场及气动参数有较明显的影响,通过与均匀来流的计算结... 采用大涡模拟方法数值模拟了两种矩形断面(B/H=1,B/H=2)在不同湍流来流下的流场及气动参数,采用谐波合成方法生成与目标谱一致的脉动入口风速。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来流湍流对断面的流场及气动参数有较明显的影响,通过与均匀来流的计算结果作对比可以看出,湍流导致断面的阻力系数减小明显,其主要原因为背压区负压系数的增加,与实验的结果较一致;从流场分布看湍流主要影响断面尾流涡的形成,这种影响会影响尾流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涡模拟 湍流影响 标准SGS模型 矩形断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曲率弯管中湍流的计算与模型考证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坤 杨金龙 赖焕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7-624,共8页
一些文献在使用标准k-ε模型预测弯道湍流时缺乏网格无关性检查和湍流参数的比对。本文结合具有详细测量数据的弯道湍流算例,研究了标准k-ε模型结合壁面函数法在不同网格密度时的计算结果。检查表明排除网格依赖性以后,标准k-ε模型与... 一些文献在使用标准k-ε模型预测弯道湍流时缺乏网格无关性检查和湍流参数的比对。本文结合具有详细测量数据的弯道湍流算例,研究了标准k-ε模型结合壁面函数法在不同网格密度时的计算结果。检查表明排除网格依赖性以后,标准k-ε模型与壁面函数法的结合使用可以获得明显优于前人的计算结果,即使是在弯道的后半段,计算结果仍然与实验数据良好地吻合。同时采用当前预测复杂流动时较受欢迎和好评的SST k-ω模型作比对分析,考证两种模型对曲率影响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SST k-ω模型对于弯道后半段的主流速度和二次流速度预测值优于标准k-ε模型,但对湍流动能和脉动应力的预测结果则显示标准k-ε模型在数值上与实验值更为接近,优于SST k-ω模型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管 湍流流动 标准肛£模型 SST k-ω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控智能转换接头的数值分析及优化设计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传君 黄婉婉 +2 位作者 李凯 韩彬 王志强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50,共6页
为了验证液控智能转换接头设计的合理性,优化其内部流道结构,利用Pro/E构建了该智能转换接头的三维模型,划分了非结构网格,根据该装置工作原理和特点,采用标准k-ε模型及壁面函数法,确定了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装置... 为了验证液控智能转换接头设计的合理性,优化其内部流道结构,利用Pro/E构建了该智能转换接头的三维模型,划分了非结构网格,根据该装置工作原理和特点,采用标准k-ε模型及壁面函数法,确定了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装置内部的单向阀在4个不同开度下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4个不同开度下内部流场的速度分布图及湍动能分布图,并搭建了试验台对装置在4个开度下的出口流量及进出口压差进行了测试,通过数值分析及试验数据的对比确定装置水力损失较小的最佳开度.试验结果表明,智能接头基于液压控制原理可以实现采油状态和测试状态的智能转换,满足功能要求;单向阀在50 mm开度下内部流动损失较小且流速较大,内部流动状态最佳.数值分析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该结果为改进装置内部结构、提升装置采油作业生产效率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转换 k-ε模型 单向阀开度 数值模拟 湍动能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ENT的离心泵水力性能预测技术 被引量:12
20
作者 谈明高 刘厚林 吴贤芳 《排灌机械》 2008年第3期22-25,共4页
介绍了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离心泵性能预测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采用商业软件FLUENT,在双参考坐标系下,利用有限体积法对雷诺时均Navier-Stokes方程进行数值离散,选用标准k-ε湍流模型,SIMPLEC方法求解,对10台离心泵的设计点工况进行... 介绍了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离心泵性能预测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采用商业软件FLUENT,在双参考坐标系下,利用有限体积法对雷诺时均Navier-Stokes方程进行数值离散,选用标准k-ε湍流模型,SIMPLEC方法求解,对10台离心泵的设计点工况进行了叶轮蜗壳耦合三维粘性相对定常的数值模拟并进行了性能预测.计算了各模型的扬程和效率并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FLUENT数值模拟结果预测离心泵水力性能的方法具有比较高的精度,可以应用于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数值模拟 水力性能 预测 标准k-ε湍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