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埋深条件下砂泥岩互层中砂岩储层物性变化规律
被引量:
71
1
作者
钟大康
朱筱敏
张琴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63-871,共9页
砂泥岩组合方式在不同埋深条件下影响了砂泥岩界面附近储层的物性。在浅—中等埋藏条件下(深度 <2 5 0 0 m )砂泥岩界面附近的砂岩物性好于内部 ;在深埋藏条件下 ,砂泥岩组合方式、与砂岩接触的泥岩厚度以及砂泥岩的相对厚度比例对...
砂泥岩组合方式在不同埋深条件下影响了砂泥岩界面附近储层的物性。在浅—中等埋藏条件下(深度 <2 5 0 0 m )砂泥岩界面附近的砂岩物性好于内部 ;在深埋藏条件下 ,砂泥岩组合方式、与砂岩接触的泥岩厚度以及砂泥岩的相对厚度比例对砂泥岩界面附近的砂岩物性影响很大。在泥岩夹砂岩的情况下 ,当砂岩厚度极薄、比例极低时砂岩物性很差 ;当砂岩厚度增大到中—厚层时 ,则从砂岩内部某一点开始向砂泥岩界面 ,物性逐渐降低 ,顶底界面都存在一个约为砂层厚度 1/ 5~ 1/ 4的物性过渡带 ;在上泥下砂或下泥上砂的情况下 ,仅在与厚层泥岩接触一侧的砂岩界面处出现物性过渡带。在砂泥岩近于等厚互层的情况下砂岩界面附近物性仍比内部差 ,且随着砂岩单层厚度减薄、厚度比例降低 ,泥岩比例增高 ,砂岩的物性越来越差。在砂岩夹泥岩的情况下 ,砂泥岩界面附近与砂岩内部物性趋于一致 ,物性过渡带消失。这一现象与泥岩的成岩演化密切相关 ,浅—中等埋藏条件下泥岩排出的为低矿化度、富含有机酸的流体 ,在砂泥岩界面附近溶蚀作用强于内部 ;在深埋条件下 ,从泥岩内排出的 K+ 、Na+ 、Ca2 +、Mg2 +、Fe3+与 Si4 +等物质以沉淀为主 ,砂泥岩界面附近胶结强于内部 ,泥岩的厚度越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
砂岩储层
埋藏条件
物性
岩组
过渡带
埋深
砂岩厚度
成岩演化
胶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温米退积型与进积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
被引量:
27
2
作者
李顺明
宋新民
+3 位作者
刘曰强
王友启
李艳明
唐后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65-672,共8页
不同类型辫状河三角洲的成因分析是预测剩余油分布及制定合理开发政策的基础。岩石地球化学及成因地层分析表明,温米油田三间房组是在气候干燥的淡水湖盆长期基准面旋回内的退积型和进积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应用精细成因地层对比...
不同类型辫状河三角洲的成因分析是预测剩余油分布及制定合理开发政策的基础。岩石地球化学及成因地层分析表明,温米油田三间房组是在气候干燥的淡水湖盆长期基准面旋回内的退积型和进积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应用精细成因地层对比方法建立三间房组单砂层成因地层格架。基于单分流河道识别:退积型辫状河三角洲规模小,分流河道宽深比30~58,平面形态纵向由枝状向指状演化,发育CSm→MSp-l→FSh→FSp-h→FStr→FSp-h→Fr较细岩石相组合;进积型辫状河三角洲规模相对较大,分流河道宽深比53~108,平面形态纵向呈指状-枝状-片状演化,发育SCm→GCSm→CStr→FSp-h→FSp-l较粗岩石相组合,湖底坡折带发育小型河口坝。水气交替注入能较大幅度提高这类油藏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米油田
浅水辫状河三角洲
单砂层
沉积微相
砂体叠加样式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埋深条件下砂泥岩互层中砂岩储层物性变化规律
被引量:
71
1
作者
钟大康
朱筱敏
张琴
机构
石油大学教育部油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63-871,共9页
基金
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编号 2 0 0 1BA60 5 A0 9-1-5 )资助的成果
文摘
砂泥岩组合方式在不同埋深条件下影响了砂泥岩界面附近储层的物性。在浅—中等埋藏条件下(深度 <2 5 0 0 m )砂泥岩界面附近的砂岩物性好于内部 ;在深埋藏条件下 ,砂泥岩组合方式、与砂岩接触的泥岩厚度以及砂泥岩的相对厚度比例对砂泥岩界面附近的砂岩物性影响很大。在泥岩夹砂岩的情况下 ,当砂岩厚度极薄、比例极低时砂岩物性很差 ;当砂岩厚度增大到中—厚层时 ,则从砂岩内部某一点开始向砂泥岩界面 ,物性逐渐降低 ,顶底界面都存在一个约为砂层厚度 1/ 5~ 1/ 4的物性过渡带 ;在上泥下砂或下泥上砂的情况下 ,仅在与厚层泥岩接触一侧的砂岩界面处出现物性过渡带。在砂泥岩近于等厚互层的情况下砂岩界面附近物性仍比内部差 ,且随着砂岩单层厚度减薄、厚度比例降低 ,泥岩比例增高 ,砂岩的物性越来越差。在砂岩夹泥岩的情况下 ,砂泥岩界面附近与砂岩内部物性趋于一致 ,物性过渡带消失。这一现象与泥岩的成岩演化密切相关 ,浅—中等埋藏条件下泥岩排出的为低矿化度、富含有机酸的流体 ,在砂泥岩界面附近溶蚀作用强于内部 ;在深埋条件下 ,从泥岩内排出的 K+ 、Na+ 、Ca2 +、Mg2 +、Fe3+与 Si4 +等物质以沉淀为主 ,砂泥岩界面附近胶结强于内部 ,泥岩的厚度越大 。
关键词
泥岩
砂岩储层
埋藏条件
物性
岩组
过渡带
埋深
砂岩厚度
成岩演化
胶结
Keywords
buried depth
stacking pattern of sandstone and mudstone
sandstone
-
mudstone
boundar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reservoirs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properties
mechanism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温米退积型与进积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
被引量:
27
2
作者
李顺明
宋新民
刘曰强
王友启
李艳明
唐后军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65-672,共8页
基金
国家'973'计划项目(2005CB2213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二次开发重大项目(2008B-1201)
文摘
不同类型辫状河三角洲的成因分析是预测剩余油分布及制定合理开发政策的基础。岩石地球化学及成因地层分析表明,温米油田三间房组是在气候干燥的淡水湖盆长期基准面旋回内的退积型和进积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应用精细成因地层对比方法建立三间房组单砂层成因地层格架。基于单分流河道识别:退积型辫状河三角洲规模小,分流河道宽深比30~58,平面形态纵向由枝状向指状演化,发育CSm→MSp-l→FSh→FSp-h→FStr→FSp-h→Fr较细岩石相组合;进积型辫状河三角洲规模相对较大,分流河道宽深比53~108,平面形态纵向呈指状-枝状-片状演化,发育SCm→GCSm→CStr→FSp-h→FSp-l较粗岩石相组合,湖底坡折带发育小型河口坝。水气交替注入能较大幅度提高这类油藏的采收率。
关键词
温米油田
浅水辫状河三角洲
单砂层
沉积微相
砂体叠加样式
沉积模式
Keywords
Wenmi oilfield
shoal braided delta
individual s
and
unit
sedimentary micr
of
acies
stacked
pattern
s
of
sandstone
depositional model
分类号
P618.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埋深条件下砂泥岩互层中砂岩储层物性变化规律
钟大康
朱筱敏
张琴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7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温米退积型与进积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
李顺明
宋新民
刘曰强
王友启
李艳明
唐后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