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沉积学中90°相位转换技术适用性的讨论 被引量:1
1
作者 章学刚 杨飞 +1 位作者 左中航 汪勇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0-896,共7页
地震沉积学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中90°相位转换技术是地震沉积学研究的核心技术之一,但在实际研究与应用中,该技术并未取得如期的成果。在地震勘探原理中,地震反射同相轴代表着具有波阻抗差的地层界面。90°相位转换拟通过相移... 地震沉积学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中90°相位转换技术是地震沉积学研究的核心技术之一,但在实际研究与应用中,该技术并未取得如期的成果。在地震勘探原理中,地震反射同相轴代表着具有波阻抗差的地层界面。90°相位转换拟通过相移的方式,将代表着地层界面的地震反射同相轴赋于岩性地层的意义。由于地下地层的复杂多变,多种岩性频繁薄互层。利用薄互层地质模型的地震正演模拟结果,证实地震反射同相轴并不能与地层界面一一对应,因此,地震剖面中的同相轴是多套薄互层组合效应。受地震资料分辨力的限制,90°相位转换后的地震资料既不能将原始地震资料由界面型地震剖面转换成岩性地层剖面,也缺乏明确的地质含义,其在地震构造解释和地震岩性解释中的应用能力均很有限,所以很难称其为地震沉积学的应用技术。因此,将90°相位转换技术作为地震沉积学的核心技术并不合适,该技术无法提高地震资料分辨能力,也不能精确地将地震剖面转化成岩性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90°相位转换 道积分 地震正演模拟 同相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相移薄互层解释技术理论诠释与实际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军华 常健强 +3 位作者 王作乾 胡逸甫 芦凤明 孟瑞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48-1359,共12页
通过零相位子波与90°相移子波比较、两者楔形体正演模型变密度显示比较、90°相移调谐特征分析,指出了90°相移技术识别单砂体的优势,并用河道砂体实例进行了佐证。在此基础上,重点对不带屏蔽层和带屏蔽层的砂泥岩薄互层... 通过零相位子波与90°相移子波比较、两者楔形体正演模型变密度显示比较、90°相移调谐特征分析,指出了90°相移技术识别单砂体的优势,并用河道砂体实例进行了佐证。在此基础上,重点对不带屏蔽层和带屏蔽层的砂泥岩薄互层进行了理论诠释与实际应用。对于不带屏蔽层的薄互层,首先分析其测井响应特征和地震剖面特征,然后制作地质模型;地震正演结果展示,枣Ⅲ油组9个小层的叠合响应近似于1个厚砂体的复合波,波谷响应对应砂体有利位置,用90°相移可以直观描述;对于实际资料,对比了物理意义与之类似的道积分剖面,指出了道积分技术存在横向能量不均衡的弊端。对于底部有强反射屏蔽层的薄互层,本文不采用多子波分解、匹配追踪和压缩感知等去强屏蔽手段,而是直接采用90°相移;应用结果表明,90°相移处理后强反射界面与砂体边界分开,砂体叠置关系明确,适用于储层界面解释和后续属性提取、储层预测。最后展示了复杂断裂带90°相移解释实例,指出“90°相移薄互层解释不怕薄、怕乱”的适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相移 道积分 单砂体 薄互层 砂体叠置 强反射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结合施密特频率选择器的DLL型90°移相器 被引量:2
3
作者 梁承托 梁利平 王志君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0-116,共7页
为了应对传统延时锁相环(Delay locked loop,DLL)的谐波锁定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施密特频率选择器的DLL型90°移相器.采用施密特频率选择器和双数控延时线结构,有效提高该移相器的锁定频率范围.另外,提出的施密特频率选择器能有效抑... 为了应对传统延时锁相环(Delay locked loop,DLL)的谐波锁定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施密特频率选择器的DLL型90°移相器.采用施密特频率选择器和双数控延时线结构,有效提高该移相器的锁定频率范围.另外,提出的施密特频率选择器能有效抑制输入时钟频率噪声,使移相器稳定工作.在SMIC 55 nm CMOS工艺下流片,工作电压1.2 V,版图有效面积为0.131 mm^2.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移相器在250 MHz到800 MHz频率范围内稳定工作;800 MHz时,功耗为5.98 mW,且90°相移时钟的抖动峰峰值和均方根值分别是25.9 ps和2.8 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时锁相环 频率选择器 数控延时线 90°相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90°相移的振幅和频率属性融合法油气检测 被引量:17
4
作者 郑江峰 彭刚 +1 位作者 孙佳林 甄宗玉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0-138,共9页
目前主要利用叠后地震资料的振幅和频率信息进行油气检测。甜点属性预测是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但受储层厚度、相邻层干涉等多种非流体因素影响,检测结果存在多解性。为此研究了基于90°相移的振幅属性和频率属性进行油气检测的原理... 目前主要利用叠后地震资料的振幅和频率信息进行油气检测。甜点属性预测是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但受储层厚度、相邻层干涉等多种非流体因素影响,检测结果存在多解性。为此研究了基于90°相移的振幅属性和频率属性进行油气检测的原理,提出了融合90°相移的振幅和瞬时频率属性进行流体检测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原始零相位地震资料提取90°相移的振幅和频率属性,再利用已钻井油气水层的地震属性约束最优化求解融合参数,最后将基于90°相移的振幅和频率属性融合从而获得油气检测结果。模型正演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甜点预测方法,该方法在主力储层厚度范围内(8~25m)受储层厚度影响小,能有效压制相邻层干涉,更适合流体检测。渤海PL油田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区分油层与水层,且烃检异常空间分布符合油气成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振幅 甜点 油气检测 90°相移 瞬时频率 储层厚度 储层干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河北工区双复杂滩坝砂储层精细描述方法应用与效果
5
作者 夏连军 张军华 +2 位作者 朱相羽 王喜安 罗震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0-1050,共11页
苏北盆地三河北滩坝砂储层具有“盖储叠合、厚度变化,储层信号弱、岩性相变”的盖层、储层双复杂特点,其精细描述较常规滩坝砂储层更为困难。为此,首先对目标区开展井震标定分析,明确阜二段3个砂组的主要地震特征,根据其特点,提出“提频... 苏北盆地三河北滩坝砂储层具有“盖储叠合、厚度变化,储层信号弱、岩性相变”的盖层、储层双复杂特点,其精细描述较常规滩坝砂储层更为困难。为此,首先对目标区开展井震标定分析,明确阜二段3个砂组的主要地震特征,根据其特点,提出“提频+去屏蔽+90°相移”的研究思路与对策,采用压缩感知方法进行拓频处理,在此基础上利用多道匹配追踪方法进行去强屏蔽处理,最后利用90°相移技术精细刻画砂体。模型测试与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表明:(1)针对变厚度的复杂盖层,基于压缩感知反射系数稀疏反演的提频目标处理,可以有效分离叠合的复合波;(2)利用幅度可调制的多道匹配追踪方法,能可控去除顶部强屏蔽层的部分能量,使储层内砂组反射同相轴与厚度相一致;(3)90°相移处理能直观地解释有利砂体;(4)将优势地震属性与T_(0)构造图相融合,并结合地震相分析,可以较好地判识研究区滩坝砂体的分布区域。该方法对复杂滩坝砂储层砂体刻画具有理论研究与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坝砂 压缩感知 匹配追踪 90°相移 属性融合 储层精细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沉积学及其在中亚南部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56
6
作者 张义娜 朱筱敏 刘长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4-79,共6页
地震沉积学是利用地震资料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一门新兴学科。地震沉积学主要利用三维地震信息和现代地球物理技术进行沉积体系、沉积相平面展布以及沉积发育史研究,它强调在高精度等时对比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利用地震资料的横... 地震沉积学是利用地震资料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一门新兴学科。地震沉积学主要利用三维地震信息和现代地球物理技术进行沉积体系、沉积相平面展布以及沉积发育史研究,它强调在高精度等时对比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利用地震资料的横向分辨率、特殊地震处理技术(90°相位调整和地层切片技术),结合关键井岩性资料以及不同成因类型砂体的地貌形态,恢复沉积类型和沉积演化历史。在中亚南部三维地震资料区下白垩统开展地震沉积学应用研究,通过对一系列地层切片的研究,结合钻井岩心信息进行动态解释,获得了研究层段从下至上主要经历了辫状河三角洲相—湖相—三角洲相—湖相—辫状河相的沉积演化过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90°相位调整 地层切片 沉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地质学发展新航程——地震沉积学 被引量:38
7
作者 朱筱敏 董艳蕾 +4 位作者 曾洪流 黄捍东 刘强虎 秦祎 叶蕾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9-201,共13页
地震沉积学是在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沉积地质学与地球物理学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在刻画薄层砂体、表征储集层和预测岩性圈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表述地震沉积学发展简史的基础上,介绍了地震沉积学的基本概念... 地震沉积学是在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沉积地质学与地球物理学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在刻画薄层砂体、表征储集层和预测岩性圈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表述地震沉积学发展简史的基础上,介绍了地震沉积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研究流程;在建立精细层序地层格架基础上,重点阐述了90°相移、分频处理与频谱分解、属性优选、地层切片、地球物理反演、地震岩性解释和RGB (红色、绿色、蓝色)地震属性融合等地震沉积学关键技术以及地震沉积相实例分析。认为中国地震沉积学应该围绕不同类型沉积盆地开展油气勘探阶段地震地貌学(地震沉积相模式)和复杂(多样)地震岩性学综合研究,在油气开发阶段,充分利用RGB地震属性融合等多种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开展多种成因类型砂体构型和储集层定量表征研究。综合研究表明,地震沉积学是沉积地质学发展的新航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90°相移 地层切片 研究流程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栅相移空间光桥接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万玲玉 班卫华 +2 位作者 刘云 谷巍 苏世达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6-579,共4页
设计了适用于相干光接收系统的新型2×2的90°和180°空间光桥接器。其主要由4片光栅和可进行精密位置控制的移动器所组成,光栅衍射实现信号光和本振光的分光和合成,光栅的相对位移产生所需的相移。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和... 设计了适用于相干光接收系统的新型2×2的90°和180°空间光桥接器。其主要由4片光栅和可进行精密位置控制的移动器所组成,光栅衍射实现信号光和本振光的分光和合成,光栅的相对位移产生所需的相移。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和宽光谱使用的特点,和传统的2×2的90°空间光桥接器相比,更是具有不必损失50%能量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探测 光桥接器 光栅 90°相移 180°相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程和双程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法 被引量:7
9
作者 田东升 王云专 +4 位作者 李义鹏 石颖 柯璇 李婷婷 刘淑芬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44,96,共7页
叠前深度偏移是获得地下构造映像的有效手段,而基于波动方程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对速度横向变化剧烈的地层有更好的适应性.分析基于单程波方程的相移法、相移加插值法、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法、傅里叶有限差分法和基于双程波方程的逆时... 叠前深度偏移是获得地下构造映像的有效手段,而基于波动方程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对速度横向变化剧烈的地层有更好的适应性.分析基于单程波方程的相移法、相移加插值法、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法、傅里叶有限差分法和基于双程波方程的逆时偏移方法,借助于地堑模型与盐丘模型,测试5种逆时偏移方法成像复杂构造的精度和适应性.结果表明,基于波动方程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可实现横向变速地下构造成像,相比于基于双程波方程的逆时偏移方法,单程波方程方法对垂直断层等高陡倾角构造成像有局限性;逆时偏移方法对垂直断层、盐丘下边界等复杂构造可以清晰成像,辅以精确的地层速度,逆时偏移方法在地震资料成像领域中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深度偏移 相移法 相移加插值 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 傅里叶有限差分 逆时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地层致密砂岩气甜点区地震逐级预测——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下二叠统山西组2~3亚段为例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国斌 张亚军 +5 位作者 谢天峰 石小茜 王荣华 李星涛 刘雄志 景紫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4-42,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下二叠统山西组2~3亚段(以下简称山2~3亚段)为该盆地重要的天然气勘探目的层,但该亚段储层薄、厚度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储层预测和勘探目标优选难度大。为了准确预测该亚段煤系地层致密砂岩气甜点区、提高天然气勘探...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下二叠统山西组2~3亚段(以下简称山2~3亚段)为该盆地重要的天然气勘探目的层,但该亚段储层薄、厚度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储层预测和勘探目标优选难度大。为了准确预测该亚段煤系地层致密砂岩气甜点区、提高天然气勘探成功率,针对该套储层的特征和预测难点,提出了90°相移技术识别河道外形、模型约束波阻抗反演刻画砂体厚度和子波衰减梯度属性识别含气砂体的地震逐级预测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山2~3亚段上覆5号煤地震强反射层,下伏储层地震反射能量弱,加之为稀疏二维地震测网、井控程度低,致使致密砂岩气甜点区预测难度大;②所提出的技术方法通过地震逐级预测约束,可以有效地刻画河道砂体分布并识别有效含气储层,提高了对勘探开发目标预测的精度;③基于该技术方法指导部署的勘探开发目标实钻效果好,地震预测结果横向分辨率高,真实地反映了河道及河道砂体的变化特征。结论认为,采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二维地震勘探区煤系地层强非均质性、薄储层致密砂岩气甜点区预测的地质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地层 致密砂岩气 90°相移 波阻抗反演 子波衰减梯度 储集层预测 早二叠世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τ-p变换法和相移法提取面波频散曲线 被引量:25
11
作者 邵广周 李庆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36-840,共5页
在常见的多阶模式频散曲线提取方法中,f-k法要求空间域和时间域的采样都是等间隔的,如果记录中含有坏道,就会对f-k谱产生很大影响,从而影响频散曲线的提取精度。τ-p变换法对基阶模式低频段的提取效果较差,而对高阶模式的分辨能力较高... 在常见的多阶模式频散曲线提取方法中,f-k法要求空间域和时间域的采样都是等间隔的,如果记录中含有坏道,就会对f-k谱产生很大影响,从而影响频散曲线的提取精度。τ-p变换法对基阶模式低频段的提取效果较差,而对高阶模式的分辨能力较高。相移法对基阶模式提取效果好,但对高阶模式的分辨率不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频散曲线提取方法,即联合应用τ-p变换法和相移法提取频散曲线,该法的基本思想是先对地震记录分别用τ-p变换法和相移法得到两种f-VR剖面,将两种f-VR剖面用各自的最大值归一化后再相加,将叠加结果作为最终的f-VR剖面。理论模型合成记录与实际资料处理结果均表明,本文提出的频散曲线提取方法兼顾了τ-p变换法和相移法的优点,既补充了基阶模式低频段的信息,又保证了高阶模式得到有效分辨,取得了理想的提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波 多阶模式 频散曲线 f-k法 τ-p变换法 相移法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屏算子地震偏移成像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定进 周云何 +3 位作者 杨瑞娟 陈胜红 郝军 鲍峥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1-535,共5页
从波场延拓的非稳态相移公式出发,基于反问题求解中常用的摄动理论,利用单平方根算子的渐进展开,推导出了波动方程广义屏叠前深度偏移算子方程的高阶形式;针对散射波场计算项对于横向变速介质的不稳定性问题,通过数学近似提出了有效提... 从波场延拓的非稳态相移公式出发,基于反问题求解中常用的摄动理论,利用单平方根算子的渐进展开,推导出了波动方程广义屏叠前深度偏移算子方程的高阶形式;针对散射波场计算项对于横向变速介质的不稳定性问题,通过数学近似提出了有效提高稳定性的策略并应用到波场递归外推过程中,从而得到一种稳定的高精度屏算子地震偏移成像方法。数值试验和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对宽角度信息成像更好,是对传统广义屏算子的有效补充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深度偏移 广义高阶屏 非稳态相移 散射波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ge-Husa卡尔曼滤波的三相电压暂降检测 被引量:6
13
作者 薛尚青 蔡金锭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74,111,共5页
针对三相三线制系统,提出一种检测三相电压暂降的新方法。通过瞬时对称分量法在αβ静止坐标系下建立离散检测模型,引入90°超前移相算子,解耦了暂降电压正序、负序分量的检测;采用Sage-Husa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移相算子,产生正交分... 针对三相三线制系统,提出一种检测三相电压暂降的新方法。通过瞬时对称分量法在αβ静止坐标系下建立离散检测模型,引入90°超前移相算子,解耦了暂降电压正序、负序分量的检测;采用Sage-Husa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移相算子,产生正交分量,同时表现出算法自身的滤波功能;引入欧氏空间距离定位故障发生及恢复时刻,并重置卡尔曼滤波器参数,加快检测响应速度。仿真结果表明,所述方法在响应速度和稳态精度方面具有优越性,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暂降检测 瞬时对称分量法 90°超前移相算子 卡尔曼滤波 向量范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锁相环三相电压暂降检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薛尚青 蔡金锭 刘丽军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1-84,94,共5页
针对基于dq变换法的电压暂降检测方法易受锁相环输出信号误差影响的问题,提出了无锁相环三相电压暂降检测方法。首先通过瞬时对称分量法及坐标变换在αβ坐标系下建立含电压正序、负序分量的检测模型,该模型引入90°超前移相算子;... 针对基于dq变换法的电压暂降检测方法易受锁相环输出信号误差影响的问题,提出了无锁相环三相电压暂降检测方法。首先通过瞬时对称分量法及坐标变换在αβ坐标系下建立含电压正序、负序分量的检测模型,该模型引入90°超前移相算子;然后采用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构建离散电压暂降检测模型,借用正余弦90°的关系实现移相算子;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对所提方法在三相电压平衡与不平衡故障中的应用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暂降检测 锁相环 αβ坐标变换 90°超前移相算子 无迹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差动光栅空间光桥接器 被引量:1
15
作者 班卫华 万玲玉 刘立人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9-362,共4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差动光栅实现空间光桥接器的方法,设计了可用于相干光探测系统的新型2×2的90°、2×2的180°和2×4的90°空间光桥接器,其中2×2的90°、180°空间光桥接器主要由差动光栅构成,2... 提出了一种利用差动光栅实现空间光桥接器的方法,设计了可用于相干光探测系统的新型2×2的90°、2×2的180°和2×4的90°空间光桥接器,其中2×2的90°、180°空间光桥接器主要由差动光栅构成,2×4的90°空间光桥接器主要由差动光栅和偏振分束器构成,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和易于小型集成的优点,在激光相干通信和激光雷达领域有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探测 光桥接器 差动光栅 90°相移 180°相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平方根叠前深度偏移的广义高阶屏方法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沛勇 张叔伦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8-407,共10页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既可在炮点—接收点域实现,也可在共中心点—炮检距域实现。前人将裂步延拓算子 推广到共中心点—炮检距域相移法双平方根叠前偏移中。在波场向下延拓的每一步长内,仅通过一次时移量来校正常速相移延拓产生的误差,...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既可在炮点—接收点域实现,也可在共中心点—炮检距域实现。前人将裂步延拓算子 推广到共中心点—炮检距域相移法双平方根叠前偏移中。在波场向下延拓的每一步长内,仅通过一次时移量来校正常速相移延拓产生的误差,得出了简单、高效的裂步双平方根叠前深度偏移方法,但精度较低。本文基于波场延拓的非稳态相移公式,通过引入参考速度,并对双平方根项中的两个平方根项作泰勒级数展开,经过适当的数学推导,得出了共中心点—炮检距域波场延拓的双平方根非稳态相移新的高阶屏近似公式。该公式可直接 在共中心点—炮检距域高效地延拓叠前波场。通过增加屏的阶数,提高了剧烈横向变速条件 下叠前深度偏移的精度。它是裂步双平方根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的推广。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 的试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是有效而实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中心点-炮检距域 广义高阶屏 双平方根叠前深度偏移 非稳态相移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藏地震标定研究与新认识——以大港自来屯油田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军华 于虓野 +3 位作者 芦凤明 孟瑞刚 王作乾 常健强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47-658,711,共13页
以大港自来屯复杂断块油田为例,对地震标定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总结出6个方面的有效措施,厘清了研究区复杂的井震关系,得到以下结论与认识:研究区枣Ⅴ底与Ek^(1)_(2)之间有一稳定的反射同相轴,系复合波叠合形成,资料为正极性、枣Ⅴ底... 以大港自来屯复杂断块油田为例,对地震标定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总结出6个方面的有效措施,厘清了研究区复杂的井震关系,得到以下结论与认识:研究区枣Ⅴ底与Ek^(1)_(2)之间有一稳定的反射同相轴,系复合波叠合形成,资料为正极性、枣Ⅴ底对应波谷反射;以枣32井目标区为例,利用测井相的相似与差异特征,查清了孔二段先沉积后隆起、隆起区枣Ⅴ厚度变薄的成因;采用先连续地层、后复杂地层、再斜井辅助验证的标定策略,实现了构造异常复杂区井震标定;讨论了标定的拉伸/压缩功能,建议此功能有效性当以测井相、地震相整体吻合为原则;利用密井网优势,分析了全区地震速度和测井声波时差换算速度的差异,从多井统计的角度检验了标定的正确性;将标定分为层位标定与储层标定,薄互储层的识别可尝试采用90°相移技术。研究成果对大港油田开展油藏精细描述、对其它复杂断块进行地震标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来屯油田 标定 井震关系 极性 拉伸/压缩 地层速度 90°相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四维地震技术——叠后互均化处理 被引量:17
18
作者 甘利灯 姚逢昌 +3 位作者 邹才能 石玉梅 胡英 刘宇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3年第1期54-60,共7页
叠后互均化处理通常包括时移校正、振幅校正、频带校正、相位校正和波形校正。针对渤海湾地区上第三系高孔中高渗储层两次采集的三维陆上地震资料的特点 ,提出了叠后互均化处理的流程 ,得到的实际资料处理结果 ,不但与已知生产井和注水... 叠后互均化处理通常包括时移校正、振幅校正、频带校正、相位校正和波形校正。针对渤海湾地区上第三系高孔中高渗储层两次采集的三维陆上地震资料的特点 ,提出了叠后互均化处理的流程 ,得到的实际资料处理结果 ,不但与已知生产井和注水井吻合 ,而且得到开发调整井和油藏数值模拟的证实 ,说明了处理流程的合理性和结果的有效性。但在断层复杂区和低信噪比区 ,最好先做叠前互均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四维地震技术 叠后互均化处理 时移校正 振幅校正 相位校正 频率校正 波形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电池放电调节器的双闭环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鲁伟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12-1014,共3页
为保证蓄电池放电调节器(BDR)的动静态性能,针对叠加式移相全桥BDR提出了一种双闭环控制策略。根据叠加式移相全桥BDR的工作机理,获得了系统的小信号数学模型及传递关系,进而提出了一种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控制策略,保证了母线电压的... 为保证蓄电池放电调节器(BDR)的动静态性能,针对叠加式移相全桥BDR提出了一种双闭环控制策略。根据叠加式移相全桥BDR的工作机理,获得了系统的小信号数学模型及传递关系,进而提出了一种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控制策略,保证了母线电压的稳定性及对动态负载的快速跟踪能力。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环控制 放电调节器 小信号数学模型 叠加式移相全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亚波长偏振光栅的空间光桥接器设计
20
作者 万玲玉 班卫华 卢智勇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6-359,共4页
为了研究自由空间的相干光探测,基于亚波长偏振光栅的衍射和偏振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2×4的90°空间光桥接器。该桥接器主要由一个亚波长偏振光栅、两个λ/2波片和两个偏振分束器构成。结果表明,通过亚波长偏振光栅将信号光束... 为了研究自由空间的相干光探测,基于亚波长偏振光栅的衍射和偏振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2×4的90°空间光桥接器。该桥接器主要由一个亚波长偏振光栅、两个λ/2波片和两个偏振分束器构成。结果表明,通过亚波长偏振光栅将信号光束和本振光束进行空间光桥接,通过左旋和右旋圆偏振光在偏光分离时的相位性质实现所需的相位关系,避免了传统空间光桥接器中对分光元件的相位要求,易于实现稳定的相位输出,在空间激光相干探测系统中有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器件 光学相干探测 光学桥接器 亚波长偏振光栅 90°相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