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入涡演化对立式离心泵水力稳定性的影响
1
作者 冯建军 崔文豪 +3 位作者 朱国俊 戈振国 赵天齐 闫思娜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70-76,共7页
泵站进水池中形成的吸入涡影响泵站安全稳定运行。为研究不同工况下吸入涡形态及其演化过程对离心泵稳定性的影响,该文通过高速摄影技术捕捉不同流量下吸入涡的发展形态,并结合数值模拟对大流量工况下吸入涡的演化过程和泵内压力脉动特... 泵站进水池中形成的吸入涡影响泵站安全稳定运行。为研究不同工况下吸入涡形态及其演化过程对离心泵稳定性的影响,该文通过高速摄影技术捕捉不同流量下吸入涡的发展形态,并结合数值模拟对大流量工况下吸入涡的演化过程和泵内压力脉动特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吸入涡稳定存在的时间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加,在大流量工况下(流量Q=15.6 m^(3)/h),由于大尺度气泡脱落吸入涡投影面积产生剧烈波动;数值模拟捕捉到的吸入涡发展路径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在吸入涡由发展阶段向保持阶段演化时,含气率迅速增大致使气泡团聚集在叶轮流道内,从而导致保持阶段的叶片吸力面压力脉动变化范围为发展阶段的2倍,压力脉动主频由转频变为2倍转频,且随气相作用的增强,2倍转频处的压力脉动幅值沿流动方向不断增大,不均匀进气也致使叶轮径向力向正Y侧发生偏移;气泡运动至蜗舌附近时引发局部高湍动能分布;无叶区、导叶和蜗壳在靠近蜗舌方位的压力脉动峰峰值增幅最大,分别增加了59%、57%和58%,影响离心泵的稳定运行。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开展吸入涡结构抑制研究、提升泵站运行稳定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吸入涡 气液两相流动 水力稳定性 压力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气二相流模型的土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晓悦 王栋 +1 位作者 张晓乐 沈跃军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27,共5页
为了研究孔隙气压力和负孔隙水压力在土坡稳定分析中所起的作用,基于多相流理论建立水-气二相流模型,利用此模型对稳定渗流情况和降雨情况下的土体边坡内水相和气相的渗流状态进行模拟,根据模拟得到的孔隙气压力和孔隙水压力值求出土坡... 为了研究孔隙气压力和负孔隙水压力在土坡稳定分析中所起的作用,基于多相流理论建立水-气二相流模型,利用此模型对稳定渗流情况和降雨情况下的土体边坡内水相和气相的渗流状态进行模拟,根据模拟得到的孔隙气压力和孔隙水压力值求出土坡安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土坡非饱和区负孔隙水压力的存在较大地提高了土坡稳定性,在稳定渗流情况下,孔隙气压力对土坡稳定的影响可忽略,在降雨情况下,非饱和区产生的孔隙气压力使得安全系数减小,滑动面与地下水位的距离越大,非饱和区的孔压对土坡稳定的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二相流 相态 降雨 土坡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氏流量计气-液两相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3
作者 马亚朋 石础 +3 位作者 罗宇 杉时夫 逄强 商琦翼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3-667,共5页
针对科氏流量计在测量含气-液两相的流体时,流量计随着气体含量的增加,测量稳定性逐步变差的问题,采用流固耦合有限元技术,对科氏流量计进行了模态分析和流固耦合振动分析。作为一个实例,使用该方法模拟气泡含量以及分布对测量稳定性的... 针对科氏流量计在测量含气-液两相的流体时,流量计随着气体含量的增加,测量稳定性逐步变差的问题,采用流固耦合有限元技术,对科氏流量计进行了模态分析和流固耦合振动分析。作为一个实例,使用该方法模拟气泡含量以及分布对测量稳定性的影响,在气泡含量1%左右时测量相对稳定,气泡含量大于5%时测量稳定性很快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科氏流量计 测量稳定性 -液两相流 流固耦合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模型液滴蒸发的Bénard-Marangoni对流模拟 被引量:1
4
作者 董佰扬 单彦广 叶欣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6-41,共6页
现有液滴的数值模拟多为二维模型,难以与实验观察到的Bénard-Marangoni对流现象进行比较说明。因此考虑液滴蒸发的冷却效应,通过建立三维的液滴蒸发模型,模拟恒接触角模式液滴在加热基板上的蒸发过程,研究Bénard-Marangoni涡... 现有液滴的数值模拟多为二维模型,难以与实验观察到的Bénard-Marangoni对流现象进行比较说明。因此考虑液滴蒸发的冷却效应,通过建立三维的液滴蒸发模型,模拟恒接触角模式液滴在加热基板上的蒸发过程,研究Bénard-Marangoni涡胞的变化,Ma数对Bénard-Marangoni涡胞产生的影响。当Ma数大于临界Ma数时,液滴出现Bénard-Marangoni涡胞,并处于不稳定状态,涡胞不断出现、消失,液滴的滞止点在蒸发过程中不维持在液滴中心位置,直至液滴趋于稳定。在低接触角时,液滴出现Bénard-Marangoni涡胞所需的临界Ma值较小,随着接触角增大,液滴出现Bénard-Marangoni涡胞所需临界Ma呈线性增加。当接触半径一致时,液滴蒸发趋于稳定时的Bénard-Marangoni涡胞随Ma数的增加而增加;当基板温度与液滴温差一定时,液滴蒸发趋于稳定时的Bénard-Marangoni涡胞随液滴接触半径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 恒接触角 Bénard-Marangoni对流 流动稳定 相变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气二相流模型分析水位下降情况的坝坡稳定性
5
作者 张晓悦 朱岳明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6期6-10,共5页
水库水位变化会显著改变坝坡的稳定状态,通过建立水-气二相流模型,模拟库水位下降情况下坝体的饱和-非饱和渗流,为了考虑相态随时间和空间的改变,建立主要变量随相态变化的判断准则.利用模拟结果分析某均质土坝的稳定性,研究表明,库水... 水库水位变化会显著改变坝坡的稳定状态,通过建立水-气二相流模型,模拟库水位下降情况下坝体的饱和-非饱和渗流,为了考虑相态随时间和空间的改变,建立主要变量随相态变化的判断准则.利用模拟结果分析某均质土坝的稳定性,研究表明,库水位下降时,空气对渗流起到阻碍作用,坝体的负孔隙气压力增大,基质吸力对坝坡稳定所起的作用明显增大,在坝坡稳定分析中应当全面考虑空气阻力以及基质吸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二相流 水位下降 基质吸力 坝坡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两相CO2流量装置流量稳定性控制研究
6
作者 李盼盼 孙立军 +1 位作者 冯细见 王宁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57-1463,共7页
流量标准装置是CCUS系统CO2流量测量研究的必要实验测试平台。为了提高气-液两相CO2流量装置的流量稳定性,在分析流量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温度、压力和流量之间的相互耦合,提出了流量稳定性控制系统的结构,并设计了控制策... 流量标准装置是CCUS系统CO2流量测量研究的必要实验测试平台。为了提高气-液两相CO2流量装置的流量稳定性,在分析流量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温度、压力和流量之间的相互耦合,提出了流量稳定性控制系统的结构,并设计了控制策略。根据控制策略编制了气-液两相CO2流量装置的流量稳定性控制软件。在不同温度、压力状态下进行了CO2流量稳定性的测试。测试数据表明,装置的单相液体和单相气体流量稳定性优于0.5%;气-液两相实验段温度稳定性优于0.5℃/h,压力稳定性优于0.05 MPa/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流量装置 -液两相流 流量稳定性 多变量耦合系统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内气液两相流涡街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孙志强 周宏亮 +2 位作者 植晓琴 周孑民 张宏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64-1169,共6页
为了研究管内气液两相流涡街的内在特征,提出1个量纲为1的变量即稳定性指数,根据稳定性指数偏离稳定状态的程度,定量判断管内气液两相流涡街的稳定性。以空气和水为介质,以三角柱为旋涡发生体,在内径为50mm的水平管和垂直上升管中分别... 为了研究管内气液两相流涡街的内在特征,提出1个量纲为1的变量即稳定性指数,根据稳定性指数偏离稳定状态的程度,定量判断管内气液两相流涡街的稳定性。以空气和水为介质,以三角柱为旋涡发生体,在内径为50mm的水平管和垂直上升管中分别进行实验,分析雷诺数和体积含气率对气液两相流涡街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体积含气率对管内气液两相流涡街的稳定性起主要作用;在水平管中,当体积含气率小于15%时,涡街比较稳定,稳定性指数的取值为1.00±0.16;当体积含气率大于15%时,稳定的涡街难以维持,部分涡街的稳定性指数为2.0~3.0;在垂直上升管中,稳定的涡街体积含气率可以达22%,在此范围内,稳定性指数的取值为1.00±0.12;当体积含气率大于22%时,涡街变得不稳定,此时,部分涡街的稳定性指数为0.50~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卡门涡街 稳定性 稳定性指数 动态差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粉高压密相气力输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贺春辉 沈湘林 周海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20-828,共9页
在自主研发的密相气力输送实验装置上,以N2作输送载气,以3种不同粒径的褐煤作输送物料进行输送实验,运用域重标分析方法对水平管差压信号和料罐质量脉动序列进行了Hurst指数分析,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料罐质量脉动序列进行了标准差分析,... 在自主研发的密相气力输送实验装置上,以N2作输送载气,以3种不同粒径的褐煤作输送物料进行输送实验,运用域重标分析方法对水平管差压信号和料罐质量脉动序列进行了Hurst指数分析,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料罐质量脉动序列进行了标准差分析,从管内流动和料罐出料出发,对整体输送稳定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水平管差压信号Hurst指数Hdp能较好地表征管内流动稳定性,而料罐质量脉动Hurst指数Hma则需结合标准差分析才能更好地表征料罐出料稳定性。以表观气速与跃移速度比值K为特征参数进行探讨,在K=1.5左侧,随着K值减小,Hdp减小,管内流型发生转变,甚至可能发生堵管,管内流动稳定性变差,料罐质量脉动标准差增大,出料稳定性变差,整体输送稳定性变差;在K=1.5右侧,随着K值增大,Hdp减小趋势不明显,管内流动稳定性虽有变差的趋势,但不会发生堵管,而结合对料罐质量脉动序列的标准差分析,发现出料稳定性变差,甚至可能出现出料中断的情况,整体输送稳定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相气力输送 两相流 稳定性 域重标分析 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相流流动结构多尺度复杂熵因果关系平面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樊春玲 金宁德 +2 位作者 陈秀霆 窦富祥 高忠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01-1309,共9页
采用一种新的信息熵理论分析了气液两相流流动结构动力学特征。首先考察了典型混沌时间序列的多尺度复杂熵因果关系平面特征,然后将该方法应用于气液两相流3种典型流型(泡状流、段塞流及混状流)的电导传感器波动信号处理,结果表明单尺... 采用一种新的信息熵理论分析了气液两相流流动结构动力学特征。首先考察了典型混沌时间序列的多尺度复杂熵因果关系平面特征,然后将该方法应用于气液两相流3种典型流型(泡状流、段塞流及混状流)的电导传感器波动信号处理,结果表明单尺度复杂熵因果关系平面能够对不同流型线性识别。此外发现多尺度复杂熵因果关系平面能够描述流动结构信息随尺度增加的连续丢失过程,反映了气液两相流流动结构稳定性及复杂性,是理解两相流流动结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一种有用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多尺度 流动结构 稳定性 复杂熵因果关系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级水平管粉煤气力输送的最小压降速度和稳定性 被引量:9
10
作者 谢锴 郭晓镭 +4 位作者 丛星亮 刘剀 陶顺龙 陆海峰 龚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69-1975,共7页
采用压缩空气作为输送介质,在工业级水平管(内径50mm)上开展了粉煤密相气力输送实验研究。在实验获得最小压降速度基础上,通过电容层析成像系统观察到,随着表观气速降低而存在分层流、沙丘流、移动床流以及栓塞流4种流型。不同流型压力... 采用压缩空气作为输送介质,在工业级水平管(内径50mm)上开展了粉煤密相气力输送实验研究。在实验获得最小压降速度基础上,通过电容层析成像系统观察到,随着表观气速降低而存在分层流、沙丘流、移动床流以及栓塞流4种流型。不同流型压力信号的概率密度分布和功率谱密度分析表明,压力信号的波动特征与流型紧密联系;由于流动形态的变化,存在由稳定输送过渡到不稳定输送的临界气速,且该速度小于最小压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相气力输送 最小压降速度 流型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气相作用的降雨入渗对非饱和土坡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孙冬梅 冯平 张明进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77-783,共7页
为了精细分析降雨入渗对非饱和土坡稳定性的影响,在考虑气相对降雨入渗过程的影响基础上,利用水-气二相流模型模拟入渗水流驱替土壤空气的水-气二相流过程,计算降雨入渗下土坡的孔隙水压力、孔隙气压力、基质吸力和含水量的变化;并建立... 为了精细分析降雨入渗对非饱和土坡稳定性的影响,在考虑气相对降雨入渗过程的影响基础上,利用水-气二相流模型模拟入渗水流驱替土壤空气的水-气二相流过程,计算降雨入渗下土坡的孔隙水压力、孔隙气压力、基质吸力和含水量的变化;并建立了同时考虑由有效黏聚力、净法向应力,还有基质吸力引起的强度对边坡稳定的影响的非饱和土坡稳定分析模型.通过算例分析得出:无论是否考虑基质吸力的作用,由于降雨入渗改变了土体的净法向应力和土的容重,使得非饱和土坡的安全系数降低,而后的蒸发作用会使土坡的安全系数有所增大;在相同的渗流条件下,基质吸力的作用使同一滑动面上的安全系数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入渗 非饱和土 -气二相流 边坡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WM控制及相角控制的静止同步补偿器潮流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彦魁 张焰 卢国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42-47,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潮流及静态电压稳定分析的STATCOM模型。该模型可以考虑STATCOM功率损耗从而可以更准确的计算其有功及无功输出。通过引入两个增广的母线类型,实现了STATCOM的线性PWM控制及相角控制模式及其交流电流极限处理。给出... 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潮流及静态电压稳定分析的STATCOM模型。该模型可以考虑STATCOM功率损耗从而可以更准确的计算其有功及无功输出。通过引入两个增广的母线类型,实现了STATCOM的线性PWM控制及相角控制模式及其交流电流极限处理。给出了模型在牛顿潮流及连续潮流中的详细实现。通过IEEE-30及IEEE-300母线系统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并研究了STATCOM静态损耗、电流极限及控制模式对潮流解及静态电压稳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 线性脉宽调制(PWM)控制 相角控制 连续潮流 电压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两相涡街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永光 林宗虎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8-144,共7页
通过气液两相涡街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首次得出了当有稳定的气液两相涡街发生时。
关键词 卡门涡 气液两相流 稳定性 涡街 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油膜力做功的滑动轴承动力特性及转子稳定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丹 李胜远 +2 位作者 艾延廷 王志 周海仑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99-704,共6页
应用滑动轴承两相流理论和非定常动网格技术,建立了基于两相流理论的滑动轴承动力特性多频椭圆涡动求解模型,在验证求解模型准确性的基础上,研究了滑动轴承单相流与两相流模型的油膜压力分布特点以及轴颈多频椭圆涡动轨迹下油膜力的变... 应用滑动轴承两相流理论和非定常动网格技术,建立了基于两相流理论的滑动轴承动力特性多频椭圆涡动求解模型,在验证求解模型准确性的基础上,研究了滑动轴承单相流与两相流模型的油膜压力分布特点以及轴颈多频椭圆涡动轨迹下油膜力的变化规律,并基于油膜力做功的方法定量分析了轴颈涡动频率、偏心率对转子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转子多频涡动模型,只要2次非定常求解便可得到多个涡动频率下的动力特性系数,提高了分析效率;轴颈涡动引起油膜力随之变化,且油膜力的频率与轴颈涡动频率相同;轴颈涡动频率对滑动轴承动力特性系数和转子稳定性影响较大,需要考虑轴颈涡动频率对滑动轴承动力特性的影响;轴颈偏心率越大,油膜力对轴颈所做负功的绝对值越大,轴颈涡动能量被消耗得越快,越有利于转子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两相流 动力特性 油膜力做功 转子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腾两相自然循环回路静态不稳定性的无量纲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佟立丽 姚伟 +2 位作者 匡波 杨燕华 徐济鋆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1-316,321,共7页
定义了无量纲分析的参考尺度 ,采用无量纲分析的方法 ,运用一维均相模型 ,从理论上研究了两相自然循环系统的静态不稳定特性 ,总结出了影响两相自然循环系统静态稳定性的几个重要的无量纲参数。运用分岔理论及其DERPAR数值算法 ,得到了... 定义了无量纲分析的参考尺度 ,采用无量纲分析的方法 ,运用一维均相模型 ,从理论上研究了两相自然循环系统的静态不稳定特性 ,总结出了影响两相自然循环系统静态稳定性的几个重要的无量纲参数。运用分岔理论及其DERPAR数值算法 ,得到了由无量纲量Npch m+表示的沸腾两相自然循环系统的静态分岔图 ,详细分析了由浮力和阻力随无量纲的加热功率的非线性的变化特性。并且给出了几个重要系统参数的效应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腾 两相自然循环 静态分岔 流动稳定性 无量纲参数 反应堆 回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油流携水系统的界面分布 被引量:7
16
作者 徐广丽 张国忠 +3 位作者 BRAUNER N ULLMANN A 刘刚 张鑫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4-129,共6页
成品油管道低洼处积水引起的腐蚀产物堵塞管道事故严重威胁管道的正常运行,为研究管道中油流携水作用机制,从试验、理论两个角度对油流携水系统的特性进行研究。以柴油和水为介质,在内径27 mm的水平-上倾管流试验系统上对上倾管段0.5 m... 成品油管道低洼处积水引起的腐蚀产物堵塞管道事故严重威胁管道的正常运行,为研究管道中油流携水作用机制,从试验、理论两个角度对油流携水系统的特性进行研究。以柴油和水为介质,在内径27 mm的水平-上倾管流试验系统上对上倾管段0.5 m位置处的出水量以及临界油相流量(出水量不为零时的最小油相流量)进行测量,同时根据试验模型,基于油水两相动量方程和光滑分层流稳定的条件,建立水相厚度梯度的计算模型,对水平测试段中相界面分布进行分析,对出水量以及临界油相流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新模型能很好地预测两参数的变化;在油流携水系统中,油相处于层流状态时,建立的水相厚度梯度模型能很好地预测相界面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界面分布 出水量 界面稳定性 水塞 管道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太阳能低温集热蓄热的相变流体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红兵 闫晓丽 +3 位作者 褚赛 牛浩宇 栾丹明 李强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016-11020,共5页
制备了5种不同质量浓度的烃类、蜡类相变流体(phase change slurry,PCS),测试了不同质量浓度的两类相变流体的相变温度、相变潜热、粘度及稳定性,分析了相变材料种类、质量浓度、使用温度、剪切速率等对热物性、流动特性及稳定性的影响... 制备了5种不同质量浓度的烃类、蜡类相变流体(phase change slurry,PCS),测试了不同质量浓度的两类相变流体的相变温度、相变潜热、粘度及稳定性,分析了相变材料种类、质量浓度、使用温度、剪切速率等对热物性、流动特性及稳定性的影响,总结了不同因素的影响规律,为相变流体的制备及其在太阳能低温集热蓄热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流体 热物性 流动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腾两相自然循环系统动态不稳定性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姚伟 匡波 +1 位作者 杨燕华 徐济鋆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2-66,共5页
在先进核反应堆中 ,为克服沸腾两相自然循环系统沸腾起始点和干涸点等突变点处的数值稳定性问题 ,本工作在EICE算法 (extendedimplicitcontinuous fluideulerianmethod)基础上发展了数值仿真算法AEICE ,对可能存在的两相自然循环系统的... 在先进核反应堆中 ,为克服沸腾两相自然循环系统沸腾起始点和干涸点等突变点处的数值稳定性问题 ,本工作在EICE算法 (extendedimplicitcontinuous fluideulerianmethod)基础上发展了数值仿真算法AEICE ,对可能存在的两相自然循环系统的动态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增大系统压力和增加入口欠热度均将增大两相自然循环系统的稳定区域。经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稳定性 两相自然循环 数值仿真 核反应堆 沸腾 动态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糊状区结构与通道偏析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3
19
作者 沈厚发 方大成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55-559,共5页
用Pb-5%Sn合金在Φ70mm×120mm的圆柱锭上模拟大型钢锭中经常出现的通道偏析.根据糊状区特征结构分析流动稳定性,研究通道偏析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通道偏析是糊状区富集溶质的液相由于密度倒置形成的局部对流... 用Pb-5%Sn合金在Φ70mm×120mm的圆柱锭上模拟大型钢锭中经常出现的通道偏析.根据糊状区特征结构分析流动稳定性,研究通道偏析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通道偏析是糊状区富集溶质的液相由于密度倒置形成的局部对流所引起.斑点偏析的形成位置取决于决定局部Ra的糊状区结构.A偏析的生长方向取决于凝固界面的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固相 偏析 钢锭 糊状区结构 通道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制冷剂流量制冷系统运行稳定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志强 陶乐仁 +2 位作者 王金峰 张庆刚 韩磊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5-58,共4页
搭建变制冷剂流量制冷循环实验台,分析试验结果,对比影响定容量压缩机制冷系统稳定运行的因素,确定影响变频系统稳定运行的两个主要因素:(1)蒸发器完全蒸干点在蒸发器出口处随机振荡;(2)蒸发器最小稳定过热度。
关键词 稳定性 完全蒸干点 最小稳定过热度 气液两相流 沸腾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