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itable retention and recovery technology of floor coal at ends of fully mechanized face with great mining heights 被引量:3
1
作者 Zhang Nenghu Wu Qi +1 位作者 YuanYong Bai Qingsheng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1年第2期281-285,共5页
Gateways at faces of great mining heights are mostly driven along the roof of coal seams.For gateway height restrictions,a 1-3 m floor coal is retained,leaving a triangular floor coal at the face ends,causing a loss o... Gateways at faces of great mining heights are mostly driven along the roof of coal seams.For gateway height restrictions,a 1-3 m floor coal is retained,leaving a triangular floor coal at the face ends,causing a loss of coal.In order to improve coal recovery rates and to ensure efficiency of equipment at coal mining faces,we investigated suitable retention methods and recovery technology of floor coal at face ends.The upper floor coal can directly be recovered by a shearer with floor dinting.The lower floor coal is recovered by shearer with floor dinting after advanced floor dinting and retaining a step for protecting coal sides in a haulage gateway.Field practice shows that this method can improve the coal recovery rates at fully mechanized working faces with great mining heigh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at mining heights Floor coal at face ends Floor coal recovery Floor dinting Step for protecting coal si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stematic principles of surrounding rock control in longwall mining within thick coal seams 被引量:9
2
作者 Jiachen Wang Zhaohui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SCD 2019年第1期65-71,共7页
Effective surrounding rock control is a prerequisite for realizing safe mining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s.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longwall top-coal caving mining(LTCC) and single pass large height longwall mining(SP... Effective surrounding rock control is a prerequisite for realizing safe mining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s.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longwall top-coal caving mining(LTCC) and single pass large height longwall mining(SPLL) found expanded usage in extracting thick coal seams in China. The two mining methods lead to large void space left behind the working face, which increases the difficulty in ground control.Longwall face failure is a common problem in both LTCC and SPLL mining. Such failure is conventionally attributed to low strength and high fracture intensity of the coal seam. However, the stiffness of main components included in the surrounding rock system also greatly influences longwall face stability.Correspondingly, surrounding rock system is developed for LTCC and SPLL faces in this paper. The conditions for simultaneous balance of roof structure and longwall face are put forward by taking the stiffness of coal seam, roof strata and hydraulic support into account. The safety factor of the longwall face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between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and actual load imposed on the coal wall.The influences provided by coal strength, coal stiffness, roof stiffness, and hydraulic support stiffness,as well as the movement of roof structure are analyzed. Finally, the key elements dominating longwall face stability are identified for improving surrounding rock control effectiveness in LTCC and SPLL fa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WALL top coal CAVING MINING Single PASS large HEIGHT LONGWALL MINING SURROUNDING rock system LONGWALL face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作用下割理发育煤岩失稳机理研究
3
作者 欧阳勇 谢文敏 +5 位作者 丁吉平 冯福平 王鹤远 杨冬临 马驰 吕海川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4-291,共8页
煤岩割理裂缝的发育导致其强度较低,钻井过程中钻井液的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加井壁失稳的风险。采用室内实验、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钻井液作用下割理发育煤岩失稳机理:①煤岩黏土矿物主要由不易水化的高岭石组成,无易水... 煤岩割理裂缝的发育导致其强度较低,钻井过程中钻井液的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加井壁失稳的风险。采用室内实验、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钻井液作用下割理发育煤岩失稳机理:①煤岩黏土矿物主要由不易水化的高岭石组成,无易水化的蒙脱石存在且伊蒙混层的占比不高,因此水化膨胀(平均值为0.35%)和滚动分散性能(平均值为89.64%)较弱,煤岩失稳机制以力学作用为主。②垂直交错的面割理和端割理为钻井液侵入煤岩地层提供了流动通道,面割理的尺寸普遍大于端割理,因此,面割理更容易发生钻井液侵入造成井壁失稳。③钻井液侵入割理缝会导致井周地层压力上升,径向应力降低,增加井壁失稳的风险,其中对于高渗透率的面割理和穿过井眼的交叉割理,钻井液侵入更深,产生的井壁失稳风险更加严重。④割理缝的特征也会影响钻井液对煤岩割理的侵入深度。宽度更大、密度更高的割理缝中,钻井液侵入更深,并在井壁附近产生更高的压力,从而提高了井壁失稳的可能性。因此,应根据实际地层割理缝的尺寸大小设计钻井液随钻封堵粒子,且控制钻井液密度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减少钻井液侵入引起井壁失稳情况的发生。研究提供了深入理解钻井液作用下割理发育煤岩失稳机理的新视角,为割理发育煤岩井壁稳定性分析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面割理 端割理 煤岩 失稳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割煤循环智能检测的工作面来压判识方法
4
作者 罗香玉 康林星 +2 位作者 南添松 解盘石 伍永平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1,共6页
基于液压支架工作阻力数据进行工作面来压判识需解决2个问题:一是如何从海量的工作阻力数据中提取循环末阻力数据,二是如何有效利用提取出的循环末阻力数据对工作面是否来压实现有效判断。现有的循环末阻力提取方法大多依赖固定规则和... 基于液压支架工作阻力数据进行工作面来压判识需解决2个问题:一是如何从海量的工作阻力数据中提取循环末阻力数据,二是如何有效利用提取出的循环末阻力数据对工作面是否来压实现有效判断。现有的循环末阻力提取方法大多依赖固定规则和经验值参数,在复杂工作面环境下准确性低且适应性差。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割煤循环智能检测的工作面来压判识方法。将割煤循环检测转化为二分类问题,使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对割煤循环结束时刻进行智能检测,以自动判别割煤循环的结束时刻;在获取所有割煤循环结束时刻的基础上,提取各支架循环末阻力数据;通过数据融合生成能够反映工作面整体压力状态的单序列数据,并基于来压判定公式进行工作面来压判识。基于不连沟煤矿某工作面的液压支架工作阻力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割煤循环检测的精确率、召回率、F_(1)分数分别为85.91%,81.84%,83.83%,来压判识的精确率、召回率、F_(1)分数分别为79.43%,78.76%,79.09%,均优于滑动窗口极值法和阈值法,在识别循环末阻力和工作面来压判识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灾害防控 来压判识 割煤循环智能检测 支持向量机 循环末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邻露天矿端帮断层带地质灾害隐患体治理方案
5
作者 刘光伟 涂俊雄 +3 位作者 马显帅 姚勇 王亮 赵美玲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328,共15页
在我国大型露天煤田开发中,常常有多家煤炭企业进入同一煤田,各煤炭企业均是一个开发主体,对国家划拨条区煤炭资源进行开采,同时或先后建设几个露天矿。相邻露天矿在开采作业过程中所形成相邻端帮因受两矿采动影响较大,易发生滑坡灾害,... 在我国大型露天煤田开发中,常常有多家煤炭企业进入同一煤田,各煤炭企业均是一个开发主体,对国家划拨条区煤炭资源进行开采,同时或先后建设几个露天矿。相邻露天矿在开采作业过程中所形成相邻端帮因受两矿采动影响较大,易发生滑坡灾害,尤其是相邻端帮到界边坡。胜利西二号露天煤矿和乌兰图嘎锗煤露天矿为同一煤田相邻露天矿,两矿采矿权在相邻端帮处不重合,致使西二露天矿西帮和锗煤露天矿东帮之间形成一个梯形台体,受下覆断层破碎带及两矿作业影响,台体内出现底臌、裂缝、断层垮塌等地质灾害迹象。随着两矿剥采工程发展及对相邻端帮进行靠帮作业,相邻端帮到界边坡间将产生一个更为高陡的不规则台体,为避免灾害性滑坡发生,对该高陡台体稳定性分析基础上,提出“整体挖除回填”的治理方式并确定具体的治理方案。该治理方案明确“整体挖除回填”治理方式作业范围,设计了治理完成时清理工作帮及内排土场边坡形态,可彻底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并释放西二露天矿内排空间931.83万m~3,锗煤露天矿内排空间764.69万m~3,两矿可继续实现完全内排。本研究成果为西二、锗煤露天矿相邻端帮断层带地质灾害隐患体治理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为类似同一煤田相邻露天矿实施地质灾害治理提供了相关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相邻端帮 断层破碎带 地质灾害防治 边坡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黄土层极近距离采空区下相邻工作面相向开采时序研究
6
作者 杜君武 黄庆享 +1 位作者 韦业豪 王雨凡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9,共13页
针对厚黄土层极近距离采空区下2个相邻工作面相向开采应力叠加效应显著,工作面间煤柱易失稳诱发强矿压灾害问题,以陕北侏罗纪煤田海湾煤矿三号井2206工作面和王才伙盘矿2201工作面相向开采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2个工作面... 针对厚黄土层极近距离采空区下2个相邻工作面相向开采应力叠加效应显著,工作面间煤柱易失稳诱发强矿压灾害问题,以陕北侏罗纪煤田海湾煤矿三号井2206工作面和王才伙盘矿2201工作面相向开采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2个工作面相向开采前后上部覆岩应力环境及煤柱稳定性,揭示了不同开采时序下2个工作面的围岩应力叠加效应及巷道围岩变形破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2上煤层开采后,房柱区顶板和煤柱较为稳定,长壁式采空区覆岩破坏使采空区内的应力降低,工作面间遗留煤柱垂直应力呈非对称分布,长壁式采空区侧垂直应力峰值高于房柱区侧;2−2煤层相邻工作面相向开采过程中,上部遗留煤柱集中应力和工作面采动应力的叠加效应影响工作面间煤柱和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当2个工作面相向开采距离小于30 m时,仅2206工作面开采时煤柱最大垂直应力分别比仅2201工作面开采和2个工作面同时开采减小4.7%和10.0%;仅2206工作面开采时2206回风巷围岩变形量最小,2个工作面同时开采时巷道围岩变形量最大,2个工作面交错−20 m后煤柱应力及巷道围岩变形量基本趋于稳定。最后,结合现场开采实际情况,确定了相邻工作面相向开采时序,并通过物理模拟验证了其合理性。研究成果在现场进行了应用,效果良好,从而避免了工作面的搬家倒面和停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可为类似条件的工作面安全开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黄土层 极近距离煤层群 工作面开采时序 应力叠加效应 煤柱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面端头煤柱破碎条件下的联合支护分析
7
作者 马俊诚 《江西煤炭科技》 2025年第1期44-47,共4页
马脊梁矿8109工作面回采期间尾端头三角煤柱垮落严重,导致端头悬顶面积大、端头之间出现压架现象,以及尾顺槽超前应力区内顶板破碎下沉、底板鼓起等;从集中应力、支护工艺、煤层赋存等方面分析了8109工作面尾端头三角煤柱垮落原因;拟定... 马脊梁矿8109工作面回采期间尾端头三角煤柱垮落严重,导致端头悬顶面积大、端头之间出现压架现象,以及尾顺槽超前应力区内顶板破碎下沉、底板鼓起等;从集中应力、支护工艺、煤层赋存等方面分析了8109工作面尾端头三角煤柱垮落原因;拟定采用“钻孔卸压+注浆加固+水力膨胀锚杆+可移式伸缩支架”等联合支护技术;应用表明,采取联合控制技术后,尾端头三角煤柱垮落长度减小至0.5 m,超前应力区范围内回风顺槽顶板最大下沉量减小为0.16 m,最大底鼓量减小为0.24 m,两帮最大收敛量减小为0.27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尾端煤柱 顶板破碎 联合支护 支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移式皮带机尾在掘进工作面中的应用
8
作者 马腾飞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 2025年第2期142-144,共3页
文章分析了ZY2700型自移式皮带机尾的总体结构和基本操作,并以某N2303胶带顺槽工程为例,采用EBZ230综掘机进行掘进,通过配备自移式皮带机尾的皮带机完成出煤工作。实验分析发现,与传统皮带机尾相比,自移式皮带机尾在掘进作业中表现出更... 文章分析了ZY2700型自移式皮带机尾的总体结构和基本操作,并以某N2303胶带顺槽工程为例,采用EBZ230综掘机进行掘进,通过配备自移式皮带机尾的皮带机完成出煤工作。实验分析发现,与传统皮带机尾相比,自移式皮带机尾在掘进作业中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能够有效缩短掘进中断时间。采用自移式皮带机尾+皮带机+综掘机方式进行工作面掘进,单月掘进进尺均>200 m,延伸机尾作业时间较短,提高了掘进工作面的掘进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移式皮带机尾 掘进工作面 煤矿开采 巷道 掘进效率 胶带跑偏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面采空区漏风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9
作者 张源 周嘉乐 +3 位作者 刘维福 覃述兵 他旭鹏 熊路长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8期149-153,共5页
综放工作面采空区漏风易导致遗煤自燃,危及矿井安全。以大南湖一矿1305综放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综放工作面采空区漏风规律,提出了综放工作面端头封堵采空区防漏风技术方案,并在现场进行了试验。结果表... 综放工作面采空区漏风易导致遗煤自燃,危及矿井安全。以大南湖一矿1305综放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综放工作面采空区漏风规律,提出了综放工作面端头封堵采空区防漏风技术方案,并在现场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工作面端头是综放工作面采空区漏风的主要通道,其中进风巷侧端头漏风率达19%;风流在采空区内渗透深度约160 m;工作面端头封堵后,风流在采空区内渗透深度缩减至100 m左右;1305综放工作面端头封堵后,采空区漏风率降低17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采空区漏风 端头封堵 泡沫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深采空区下孤岛工作面区段煤柱稳定性研究
10
作者 何明伟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75-283,共9页
为了揭示浅埋深采空区下孤岛工作面区段煤柱稳定,以榆家梁煤矿52302孤岛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孤岛工作面回采期间覆岩采动应力的分布特征,分析区段煤柱应力演化规律,理论校核区段煤柱稳定性。研... 为了揭示浅埋深采空区下孤岛工作面区段煤柱稳定,以榆家梁煤矿52302孤岛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孤岛工作面回采期间覆岩采动应力的分布特征,分析区段煤柱应力演化规律,理论校核区段煤柱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结合采空区侧向煤体在动态支承压力形成极限平衡区,理论计算得出两侧支承压力峰值距离52302孤岛工作面边缘煤壁约为1.74 m,支承压力影响范围约为13.1 m。数值模拟得出初次来压步距约为60~70 m,周期来压步距约为15~20 m,孤岛工作面两侧煤柱最大应力为17.54 MPa,煤柱两侧塑性区范围为2~3 m。根据煤柱稳定性分析,区段煤柱核区宽度12.228 m,区段煤柱核区率81.52%,宽度15 m的工作面区段煤柱可保持稳定。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条件工作面过平行煤柱开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深煤层 孤岛工作面 区段煤柱 煤柱稳定性 采空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兴煤矿应力叠加区端头煤柱破碎机理及控制技术
11
作者 李小龙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8期50-53,共4页
长春兴煤矿307工作面受多重集中应力影响,尾端头煤柱垮落严重,应力区顺槽顶板下沉断裂、两帮煤柱收敛等,严重制约工作面安全快速推进。通过技术研究,分析了端头区围岩破碎机理,并根据生产现状,对端头区围岩采取卸压支护+柔性注浆+自移... 长春兴煤矿307工作面受多重集中应力影响,尾端头煤柱垮落严重,应力区顺槽顶板下沉断裂、两帮煤柱收敛等,严重制约工作面安全快速推进。通过技术研究,分析了端头区围岩破碎机理,并根据生产现状,对端头区围岩采取卸压支护+柔性注浆+自移式钢棚联合支护技术。实际应用表明,采取联合支护技术后,端头区悬顶面积减小至1.2 m^(2),端头煤柱垮落长度减小至0.8 m,超前30 m范围内回风顺槽顶板下沉量减小至0.13 m,两帮收敛量减小至0.21 m,支护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集中应力 端头煤柱 垮落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破碎顶板注浆加固技术研究
12
作者 张建红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11期230-233,共4页
综采工作面遇地质构造时,受构造应力和采动影响,采场煤壁和顶板常出现片帮、冒顶现象。以某矿综采工作面为背景,针对工作面过火成岩和断层构造期间顶板破碎易发生冒顶、片帮事故,分析顶板事故原因和注浆加固作用机理;结合现场实际工作条... 综采工作面遇地质构造时,受构造应力和采动影响,采场煤壁和顶板常出现片帮、冒顶现象。以某矿综采工作面为背景,针对工作面过火成岩和断层构造期间顶板破碎易发生冒顶、片帮事故,分析顶板事故原因和注浆加固作用机理;结合现场实际工作条件,对工作面冒顶、片帮严重区域,采取马丽散化学注浆加固、充填方案。实践证明,通过对构造破碎带区域的注浆充填、加固,提高和改善了采场破碎煤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和煤体的整体性,工作面最大片帮深度由1.8 m降低至0.4 m,最大冒顶高度由2.9 m降至0.6 m,提升了工作面回采安全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地质构造带 煤岩体稳定性 注浆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综采工作面破碎顶板注浆加固技术研究
13
作者 张建红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5期64-67,共4页
综采工作面遇地质构造时,受构造应力和采动影响,采场煤壁和顶板常出现片帮、冒顶现象。某综采工作面过火成岩和断层构造期间,顶板破碎,易发生冒顶、片帮事故,通过分析顶板事故原因和注浆加固作用机理,结合现场实际工作条件,对工作面冒... 综采工作面遇地质构造时,受构造应力和采动影响,采场煤壁和顶板常出现片帮、冒顶现象。某综采工作面过火成岩和断层构造期间,顶板破碎,易发生冒顶、片帮事故,通过分析顶板事故原因和注浆加固作用机理,结合现场实际工作条件,对工作面冒顶片帮严重区域采取马丽散化学注浆加固、充填方案。实践证明,通过对构造破碎带区域的注浆充填、加固,改善了采场破碎煤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和煤体的整体性,工作面最大片帮深度由1.8 m降低至0.4 m,最大冒顶高度由2.9 m降至0.6 m,提升了工作面回采安全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地质构造带 煤岩体稳定性 注浆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煤层综放面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研究
14
作者 刘传玉 马龙培 《煤》 2024年第7期1-4,10,共5页
区段煤柱留设宽度与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密切相关。文章以招贤煤矿一采区1303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基于护巷煤柱的极限平衡理论,得出区段煤柱理论留设宽度,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工作面回采期间区段煤柱内垂直应力分布特征及回采巷道变... 区段煤柱留设宽度与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密切相关。文章以招贤煤矿一采区1303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基于护巷煤柱的极限平衡理论,得出区段煤柱理论留设宽度,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工作面回采期间区段煤柱内垂直应力分布特征及回采巷道变形规律。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的宽度为34.5 m时,回风巷道围岩在支护范围内基本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区段宽煤柱 围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长工作面开采下区段煤柱留设合理宽度分析
15
作者 谢涛 张毅 +1 位作者 白云虎 李雨航 《陕西煤炭》 2024年第10期7-13,20,共8页
为确定超长工作面开采下区段煤柱合理留设宽度,分析超长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在煤柱中的分布特征,利用数值模拟软件研究区段煤柱中的应力分布,并在现场区段煤柱不同深度中布置钻孔应力计,监测侧向支承压力的变化规律。结合巷道围岩稳定性... 为确定超长工作面开采下区段煤柱合理留设宽度,分析超长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在煤柱中的分布特征,利用数值模拟软件研究区段煤柱中的应力分布,并在现场区段煤柱不同深度中布置钻孔应力计,监测侧向支承压力的变化规律。结合巷道围岩稳定性综合监测分析,研究超长工作面采动影响下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特征,进而优化支护参数,以保障超长工作面回采巷道的通畅与安全。研究结果表明,在11205工作面右端、11207工作面左端及其煤柱区域位置煤柱内部应力分布呈现出明显的3处应力集中,其煤柱位置的应力集中效应更为明显;增大煤柱宽度能够有效改善煤柱应力分布状态,但当煤柱宽度超过16 m后,应力变化不大。工作面开采后,11207工作面采空区顶板位移量明显增大,整体位移变为以煤柱为中心的扇形沉陷,说明煤柱对上覆岩层起到了支撑作用。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得出煤柱留设宽度在16 m煤柱较为合适;由煤柱顶底板破坏强度可知,留设16~20 m的煤柱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工作面 煤柱留设 合理宽度 应力分布 围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煤壁稳定性控制的大采高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确定 被引量:29
16
作者 孔德中 杨胜利 +1 位作者 高林 马振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0-596,共7页
针对大采高工作面煤壁片帮严重影响生产的实际,提出了基于煤壁稳定性控制的支架工作阻力确定方法。以8101工作面为背景,构建了"煤壁-支架-顶板"的力学模型,分析煤壁压力与支架工作阻力的关系;设计了煤壁稳定性控制实验台并进... 针对大采高工作面煤壁片帮严重影响生产的实际,提出了基于煤壁稳定性控制的支架工作阻力确定方法。以8101工作面为背景,构建了"煤壁-支架-顶板"的力学模型,分析煤壁压力与支架工作阻力的关系;设计了煤壁稳定性控制实验台并进行了三维相似模拟试验,分析了不同支护强度下煤壁破坏情况;数值模拟了不同支护强度下煤壁变形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顶板压力由煤壁和支架共同承担,提高支架工作阻力,煤壁所受压力就会减小,煤壁的稳定性就会增强,支架的工作阻力确定要以煤壁稳定性控制为前提;综合理论分析、相似模拟、数值模拟,得出该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确定为15 000 k N,工程实践表明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工作面 煤壁稳定性 工作阻力 实验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顶煤条件下支架工作阻力的确定 被引量:24
17
作者 方新秋 钱鸣高 +1 位作者 曹胜根 缪协兴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3-236,共4页
从端面顶板稳定性控制角度出发 ,应用数值模拟离散元法分析了不同顶煤条件下端面顶板稳定性与支架工作阻力及端面距的关系。模拟结果表明 :在软及中硬煤条件下 ,端面距一定范围内 ,支架工作阻力P与端面顶板下沉量Δld 为类双曲线关系 ;... 从端面顶板稳定性控制角度出发 ,应用数值模拟离散元法分析了不同顶煤条件下端面顶板稳定性与支架工作阻力及端面距的关系。模拟结果表明 :在软及中硬煤条件下 ,端面距一定范围内 ,支架工作阻力P与端面顶板下沉量Δld 为类双曲线关系 ;而硬煤条件下没有类似关系。由此给出不同顶煤条件下支架工作阻力的计算方法 ,认为在软及中硬煤条件下可以利用P -Δld 关系曲线确定支架临界工作阻力 ,而传统支架工作阻力确定方法适合于硬煤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煤 数值模拟 稳定性 支架 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软厚煤层仰斜综放开采端面稳定性控制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潘卫东 孔德中 +3 位作者 王兆会 栾合冰 王闯 王颜亮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67,71,共4页
针对松软厚煤层仰斜开采端面顶煤易漏冒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得出影响其端面稳定性的因素有端面距s、支架工作性能以及仰斜推进角度β等;运用数值模拟得出各影响因素与端面顶板下沉量的关系;结合现场实测提出:加强管理、及时支护控制端面... 针对松软厚煤层仰斜开采端面顶煤易漏冒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得出影响其端面稳定性的因素有端面距s、支架工作性能以及仰斜推进角度β等;运用数值模拟得出各影响因素与端面顶板下沉量的关系;结合现场实测提出:加强管理、及时支护控制端面距,伪斜开采、合理提高支架工作阻力及适当降低采高、端面顶煤注浆或者打木锚杆加固等控制端面顶煤漏冒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软厚煤层 仰斜综放开采 端面稳定性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综放工作面端头煤层放出率的试验 被引量:15
19
作者 黄炳香 刘长友 +2 位作者 王美柱 刘瑞涛 刘春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21,共5页
为了提高综放工作面端头顶煤的放出率,进行了软厚直接顶(顶煤)条件下综放工作面端头区放煤的现场试验。实测研究了综放面端头区放煤条件下的矿压显现特征,优化了端头区放煤参数,并对放煤效果进行了实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软厚直接顶及... 为了提高综放工作面端头顶煤的放出率,进行了软厚直接顶(顶煤)条件下综放工作面端头区放煤的现场试验。实测研究了综放面端头区放煤条件下的矿压显现特征,优化了端头区放煤参数,并对放煤效果进行了实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软厚直接顶及顶煤具有较好的随动性和充填程度,利于端头放煤的安全高效实施。综放面端头区顶板压力很小,是工作面中部的6.54%。由于端头放煤后端头区顶板活动加剧,顶板压力增大了26.64%。综放面端头区放煤的顶板控制关键是"护"和"稳",改善端头支护系统的稳定性是端头区安全放煤的保障。根据综放面端头顶板的稳定性程度,合理确定了端头区的可放煤区域和双轮或三轮顺序不等量控制放煤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开采 端头区 顶板控制 放煤 放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倾角长壁综放工作面圆弧段对支架稳定性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金安 焦军灵 +3 位作者 程文东 贠东风 谢俊文 上官科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361-2369,共9页
急倾斜厚煤层走向长壁综放工作面圆弧布置是解决工作面支架稳定性的创新方法。以东峡煤矿某工作面为背景,从现场监测支架荷载分布特征出发,提炼出急倾斜厚煤层长壁综放开采工作面支架4种基本失稳模式,在理论上推导出工作面支架稳定性临... 急倾斜厚煤层走向长壁综放工作面圆弧布置是解决工作面支架稳定性的创新方法。以东峡煤矿某工作面为背景,从现场监测支架荷载分布特征出发,提炼出急倾斜厚煤层长壁综放开采工作面支架4种基本失稳模式,在理论上推导出工作面支架稳定性临界状态方程,通过支架受力状态分析,阐述了圆弧段抑制工作面支架滑移和倾倒失稳的力学作用,建立了满足支架稳定性要求的圆弧段临界长度准则。给出了考虑不同煤层倾角和工作面斜直线段长度条件下,保证工作面支架整体稳定所需圆弧段长度的临界曲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 综放工作面 圆弧段 支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