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babilistic approach for open pit bench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A mine case study 被引量:10
1
作者 Christian Obregon Hani Mitr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9年第4期629-640,共12页
The geotechnical slope design of an open pit wall starts at the bench scale configuration.At this scale,the rock slope stability is governed primarily by the geological discontinuities within the rock mass and as a re... The geotechnical slope design of an open pit wall starts at the bench scale configuration.At this scale,the rock slope stability is governed primarily by the geological discontinuities within the rock mass and as a result,structurally-controlled failures(e.g.planar,wedge or toppling)are most likely to occur.The probabilistic approach offers a major advantage over the traditional deterministic method in that it accounts for the different degrees of variability and uncertainty often encountered in rock properties.This paper presents a bench slope stability assessment for an open pit mine in Peru using a probabilistic-based approach by coupling a kinematic analysis based on stereographic projection techniques followed by a kinetic analysis by means of the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Finally,these two probabilities are combined to provide an overall measure of the probability of failure(PoF)of the bench slope system.The case study is characterized by significant scatter in the geometr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joints.Extensive surface mapping was conducted at 36 different sites following the ISRM suggested procedures.Several direct shear tests were carried out.It is shown that by combining field and laboratory measurements and engineering judgment,the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s(PDF)of the discontinuity parameters can be obtained.These are then used in a Monte Carlo simulation process to compute both kinematic and kinetic probabilities of failure.The overall probability of failure aims to provide the design engineer with a tool to critically evaluate the bench performance from a geotechnical risk perspective and to provide a basis for future bench design optim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E safety rock SLOPE stability KINEMATIC analysis Probability of failure LIMIT EQUILIBRIUM analysis Case stud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理岩质边坡变形破坏的RFPA模拟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李连崇 唐春安 +1 位作者 邢军 唐烈先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9-562,共4页
利用基于强度折减法的RFPA-Slope,对节理岩质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直观地得到了坡体的滑移破坏面,同时求得安全系数·研究了岩体中节理贯通率、几何位置、倾角以及节理间岩桥长度等因素对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安全系数大小的影... 利用基于强度折减法的RFPA-Slope,对节理岩质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直观地得到了坡体的滑移破坏面,同时求得安全系数·研究了岩体中节理贯通率、几何位置、倾角以及节理间岩桥长度等因素对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安全系数大小的影响,证明了节理是控制岩质边坡破坏的主要因素·RFPA-Slope对节理岩质边坡破裂过程的模拟对于理解边坡的破坏形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算例的模拟分析说明RFPA-Slope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节理边坡潜在破坏面的形状与位置及相应的稳定安全系数,对于复杂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是实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节理岩体 稳定性分析 岩石破裂过程分析(rfpa)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FPA2D在内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贾兰 曹兰柱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08年第2期12-14,共3页
利用东北大学岩石破裂与失稳中心开发的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RFPA2D,对宝日希勒露天煤矿内排土场的边坡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直观地得到了坡体的滑移破坏面,采用强度折减法模拟了岩体变形、破坏,直到边坡岩体发生滑坡的整个过程。算... 利用东北大学岩石破裂与失稳中心开发的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RFPA2D,对宝日希勒露天煤矿内排土场的边坡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直观地得到了坡体的滑移破坏面,采用强度折减法模拟了岩体变形、破坏,直到边坡岩体发生滑坡的整个过程。算例的模拟分析证明RFPA2D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边坡潜在破坏面的形状与位置及相应的稳定安全系数,对于复杂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是非常实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 数值模拟 rfpa2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岩性顶板跨度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4
作者 彭跃金 王扶成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74-278,共5页
某多金属地下矿山顶板岩性不同,分别为炭质板岩、流纹质碎屑岩、凝灰质板岩等,为了解不同岩性顶板条件下,采场跨度在哪个区间相对稳定,为矿山回采时的采场结构参数做参考,采用数值模拟对不同岩性、不同跨度条件下的采场稳定性进行了分... 某多金属地下矿山顶板岩性不同,分别为炭质板岩、流纹质碎屑岩、凝灰质板岩等,为了解不同岩性顶板条件下,采场跨度在哪个区间相对稳定,为矿山回采时的采场结构参数做参考,采用数值模拟对不同岩性、不同跨度条件下的采场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不管任何岩性的顶板,随着采场跨度的不断增加,顶板及侧帮呈现不同阶段的破坏过程;炭质板岩在跨度为7 m时,顶板压应力超过了其极限抗压强度,此时顶板已产生破坏,且在跨度为6~7 m时,其顶板应力斜率较之前有所增加,说明跨度在6~7 m之间,顶板压力处于加速失稳期,因此炭质板岩的采场跨度应在6 m及以下是稳定的;同理,流纹质碎屑岩及凝灰质板岩也呈现同样的破坏规律,流纹质碎屑岩采场跨度应在7 m及以下,凝灰质板岩采场跨度应在6 m及以下。同时针对不同采场给出了相应的支护措施,以确保矿山的安全稳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矿 岩性 数值模拟 稳定性分析 破坏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丘陵地区某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破坏机理研究
5
作者 邢庆祝 李湛阳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33期43-47,共5页
以广东丘陵地区某岩质边坡为例,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及破坏机理研究。分析发现,定量分析中数值极限分析结果略高于刚体极限平衡法分析结果;通过现场采样,室内实验获得的土体基本物理力学参数普遍偏低,计算所得安... 以广东丘陵地区某岩质边坡为例,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及破坏机理研究。分析发现,定量分析中数值极限分析结果略高于刚体极限平衡法分析结果;通过现场采样,室内实验获得的土体基本物理力学参数普遍偏低,计算所得安全系数偏低;对边坡稳定性敏感因素c、φ、γs进行分析,总体而言φ值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较大。通过提高地下水位线的方式模拟暴雨工况,模拟分析结果偏低,过于保守,对后续边坡的防治易造成浪费。采用迈达斯SoilWorks软件,对边坡在暴雨工况下的降雨入渗情况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暴雨工况下雨水入渗深度和边坡孔隙水压力变化均有限,这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对于遇水易软化的岩质边坡,降雨因素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当降雨强度大于雨水入渗速率,在持续暴雨条件下,该类岩质边坡易发生由坡顶破坏引发的崩塌型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边坡稳定性 敏感因素 破坏机理 渗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岩石破裂产生次声波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朱星 许强 +2 位作者 汤明高 付小敏 周建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06-1312,共7页
在刚性材料试验压力机上对花岗岩、灰岩、红砂岩、砂岩、千枚岩及泥岩6种典型的岩石试样进行了单轴全过程加载试验,通过自主研制的数字化次声波探测系统对加载过程中的岩石破裂发射出的次声波信号进行了实时探测。为了研究岩石微破裂过... 在刚性材料试验压力机上对花岗岩、灰岩、红砂岩、砂岩、千枚岩及泥岩6种典型的岩石试样进行了单轴全过程加载试验,通过自主研制的数字化次声波探测系统对加载过程中的岩石破裂发射出的次声波信号进行了实时探测。为了研究岩石微破裂过程是否存在发射低频次声波现象及其频率分布等特性,通过小波阈值去噪、短时傅立叶变换(STFT)时-频分析和时域累计振铃计数的方法对数字次声波信号进行了处理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岩石在破坏前加载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发射次声波现象;②岩石破裂产生突出次声信号的频率主要分布在2.0~6.0 Hz之间;③在结构较完整的情况下,硬岩(如花岗岩、灰岩)在变形破裂过程中产生的次声信号数量要比软岩(如泥岩)多。与一般声波相比,因次声波具有不容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波长很长可绕开大型障碍物等独特性质,结合其他方法对岩石破裂产生次声波现象的进一步研究可为岩石(体)稳定性监测提供重要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波 岩石破裂 时-频分析 特征频率 岩石(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岩体稳定性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被引量:113
7
作者 陈昌彦 王思敬 沈小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7-161,共5页
在综合分析边坡岩体变形失稳破坏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了表征边坡岩体稳定性分析的复合指标。以大量水电边坡工程的稳定状况为学习训练样本及预测样本 ,讨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边坡岩体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其有效性。研究... 在综合分析边坡岩体变形失稳破坏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了表征边坡岩体稳定性分析的复合指标。以大量水电边坡工程的稳定状况为学习训练样本及预测样本 ,讨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边坡岩体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其有效性。研究表明 ,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测边坡岩体的稳定状况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岩体 稳定性 人工神经网络 复合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峰后岩石非Darcy渗流的分岔行为研究 被引量:43
8
作者 缪协兴 陈占清 +1 位作者 茅献彪 陈荣华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0-667,共8页
煤矿采动围岩大多处于峰后应力状态或破碎状态,其渗流一般不符合Darcy定律,为非Darcy渗流系统.峰后岩石非Darcy渗流系统的失稳和分岔是煤矿突水和煤与瓦斯突出动力灾害发生的根源.文中用谱截断方法建立了Ahmed-Sunada型非Darcy渗流系统... 煤矿采动围岩大多处于峰后应力状态或破碎状态,其渗流一般不符合Darcy定律,为非Darcy渗流系统.峰后岩石非Darcy渗流系统的失稳和分岔是煤矿突水和煤与瓦斯突出动力灾害发生的根源.文中用谱截断方法建立了Ahmed-Sunada型非Darcy渗流系统的降阶动力学方程,再由变量代换得到以无量纲变量表示的平衡态附近的演化方程,分析了系统的分岔条件,给出了系统的各种吸引子图案,并结合采矿工程实际,用非线性数学的观点揭示了煤矿突水和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研究表明:当非Darcy渗流系统渗流特性和边界压力的初始值满足一定条件时,系统由平衡转向不稳定,即存在跨临界Hopf分岔和切分岔,并且,系统的动力学响应不随渗透特性连续变化,即该系统存在突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图 分岔行为 变量代换 平衡态 吸引子 演化方程 表示 煤矿 煤与瓦斯突出 突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安煤矿16煤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琳琳 魏久传 +1 位作者 尹会永 谢道雷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40-45,共6页
结合新安煤矿开采技术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岩石力学实验资料为基础,分别采用"三下开采规程"法、类比法、经验公式法和数值模拟法对新安煤矿16煤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进行综合对比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法可对裂隙带发育高... 结合新安煤矿开采技术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岩石力学实验资料为基础,分别采用"三下开采规程"法、类比法、经验公式法和数值模拟法对新安煤矿16煤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进行综合对比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法可对裂隙带发育高度直观显示,并和最终确定的导水裂隙带高度一致;综合确定新安煤矿16煤的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为30m,防水煤柱高度35.5m,为确定16煤合理开采上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水裂隙带 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rfpa) 数值模拟 开采上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虎山煤矿9号煤层巷道支护设计及模拟 被引量:10
10
作者 桂祥友 马云东 张立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2-756,共5页
利用RFPA2D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软件,对神华集团乌达矿区五虎山煤矿9号煤层巷道围岩变形和破坏过程进行了动态仿真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随着煤层上山的掘进中上覆岩层的破断过程、特征与来压特点,揭示了煤层顶板的破断及煤壁支... 利用RFPA2D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软件,对神华集团乌达矿区五虎山煤矿9号煤层巷道围岩变形和破坏过程进行了动态仿真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随着煤层上山的掘进中上覆岩层的破断过程、特征与来压特点,揭示了煤层顶板的破断及煤壁支撑压力的变化规律.同时研究了各种支护情况下巷道变形规律、破坏机理、围岩应力分布情况以及支护手段对巷道的加固效果.用RFPA岩石破坏过程分析系统进行仿真模拟时,其模型应力状态可以通过2种方法反映出来:①通过模型破坏过程图片上的灰度值反映;②通过系统中的功能命令———多单元信息———来获得.系统会自动生成截面上所有单元的应力状态数据文件,并可显示出每个单元计算步骤的应力和位移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控制 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 顶底板移近量 联合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arton-Bandis准则的锚固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罗强 赵炼恒 +2 位作者 李亮 谭捍华 罗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51-1359,共9页
结合岩石节理面非线性Barton-Bandis破坏准则,探讨了将Barton-Bandis破坏准则参数转化为线性Mohr-Coulomb破坏准则抗剪强度参数的两种常用方法,通过实例分析了各方法的优劣。推导了加锚单岩石节理面控制的平面滑动岩体边坡抗滑稳定性安... 结合岩石节理面非线性Barton-Bandis破坏准则,探讨了将Barton-Bandis破坏准则参数转化为线性Mohr-Coulomb破坏准则抗剪强度参数的两种常用方法,通过实例分析了各方法的优劣。推导了加锚单岩石节理面控制的平面滑动岩体边坡抗滑稳定性安全系数计算式,开展了锚固参数分析。研究表明:相对于采用等效线性拟合法或切线等效法获取Mohr-Coulomb抗剪强度参数而言,直接应用Barton-Bandis破坏准则计算节理面控制的岩石边坡稳定性更为直观和简便;随着结构面基本摩擦角、结构面粗糙度系数和结构面壁面有效抗压强度的增大,边坡安全系数逐步提高,且结构面基本摩擦角和粗糙度系数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程度更为显著;锚索锚固力越大,边坡抗滑稳定性越好,而锚索设置角度越大,边坡抗滑稳定性越低,锚索角度设置不当将明显减小锚固效应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预应力锚索 稳定性分析 Barton-Bandis破坏准则 平面滑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地区浅变质岩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许湘华 朱能文 +2 位作者 方理刚 周苏华 张剑锋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2-48,共7页
针对厦蓉高速贵州境水口至都匀段浅变质岩公路高边坡,采用赤平极射投影法,研究了地质间断面与边坡开挖面之间的几何关系,实现了岩质边坡破坏模式的识别。在此基础上,利用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对不同破坏模式边坡进行了稳定计算,得到了稳定... 针对厦蓉高速贵州境水口至都匀段浅变质岩公路高边坡,采用赤平极射投影法,研究了地质间断面与边坡开挖面之间的几何关系,实现了岩质边坡破坏模式的识别。在此基础上,利用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对不同破坏模式边坡进行了稳定计算,得到了稳定安全系数和潜滑体剩余下滑力;以此编制的计算机可视化程序可自动识别岩质边坡的破坏模式并进行对应的稳定计算,实现了破坏模式识别与稳定计算的连接和统一。计算表明:3#节理切割成的平面滑坡体与1#、4#节理切割成的楔形滑体不满足稳定要求,稳定系数分别为0.811和1.054。因此,该计算方法和程序在岩石边坡稳定计算和预测岩体滑坡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坏模式识别 极限平衡分析 可视化程序 岩质边坡稳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土石混合体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8
13
作者 徐文杰 王玉杰 +1 位作者 陈祖煜 胡瑞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01期341-346,共6页
土石混合体作为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类岩土体,尤其在我国西南地区存在着不同成因及规模的土石混合体边坡,这些边坡的稳定性问题对于工程在施工及运营期间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边坡稳定性分析中,通常将土石混合体边坡视为均质土... 土石混合体作为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类岩土体,尤其在我国西南地区存在着不同成因及规模的土石混合体边坡,这些边坡的稳定性问题对于工程在施工及运营期间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边坡稳定性分析中,通常将土石混合体边坡视为均质土坡,忽略其内部块石的存在,这给计算结果带来了很大的误差。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西南地区一土石混合体边坡进行分析,建立其细观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开展相应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块石的存在使边坡内部应力场分布变得极其不均匀,计算搜索得到的滑动带具有明显的绕石特征,考虑块石时计算得到的稳定系数要较等效均质土坡的稳定系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体边坡 细观结构 数字图像处理 强度折减法 边坡稳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倾斜薄矿体连续开采的采场稳定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吴爱祥 胡华 +1 位作者 黄仁东 古德生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57-459,共3页
介绍了RFPA′98 数值模拟计算软件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并结合湘西金矿深部无间柱连续开采技术研究课题,建立了采场数值模拟计算模型,分析了采场的稳定性.通过计算,准确模拟了采场回采过程中的应力分布情况,为优化采场结构参... 介绍了RFPA′98 数值模拟计算软件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并结合湘西金矿深部无间柱连续开采技术研究课题,建立了采场数值模拟计算模型,分析了采场的稳定性.通过计算,准确模拟了采场回采过程中的应力分布情况,为优化采场结构参数和指导采场地压控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计算软件 薄矿体 连续开采 采场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茨哈峡水电站右岸泄洪雾化影响区岩质高边坡稳定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乐华 李建林 +1 位作者 李映霞 李剑武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603-606,共4页
根据茨哈峡水电站右岸泄洪雾化影响区岩质高边坡发育的地质环境及其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高边坡潜在的4种可能变形破坏模式。通过分段建模,改变材料参数的形式而维持原几何模型不变的方法来模拟四种破坏模式。计算初始工况、加固处理工... 根据茨哈峡水电站右岸泄洪雾化影响区岩质高边坡发育的地质环境及其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高边坡潜在的4种可能变形破坏模式。通过分段建模,改变材料参数的形式而维持原几何模型不变的方法来模拟四种破坏模式。计算初始工况、加固处理工况、加固处理后泄水雾化工况等情况下的应力场和塑性区,并结合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高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出破坏模式四最为危险。最后,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给出了相关的结论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高边坡 泄洪雾化 破坏模式 强度折减法 稳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岩质高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56
16
作者 李宁 郭双枫 姚显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7-406,416,共11页
岩质高边坡稳定性分析是岩土工程中经典的研究课题,其假定不同,分析方法就不同。从现有稳定性分析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指出其存在的优劣性,在刚体极限平衡和有限元等传统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用有限单元法直接求解边坡... 岩质高边坡稳定性分析是岩土工程中经典的研究课题,其假定不同,分析方法就不同。从现有稳定性分析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指出其存在的优劣性,在刚体极限平衡和有限元等传统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用有限单元法直接求解边坡稳定性。该方法的思路是用潜在滑动面上在开挖、支护完成后尚未发生滑动的所有滑面单元模拟边坡在各工况下的真实应力场和变形场,根据这个真实应力场直接计算边坡安全系数。结合现场即时监测手段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可逐步模拟边坡在分步开挖期间的稳定性。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完善了刚体极限平衡法的不足,克服了强度折减法强度参数c、φ值折减比例的难题,弥补了超载法力学方向不明确的缺陷。计算所得的边坡安全系数和稳定状态与工程实际相当接近,表明提出的方法是可靠有效的新方法,为复杂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高边坡 稳定性分析 安全系数 开挖过程 有限元法直接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Hoek-Brown准则强度折减法的岩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5
17
作者 李远耀 殷坤龙 代云霞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01期347-352,共6页
针对岩质高边坡的稳定性分析问题,开展了基于广义Hoek-Brown破坏准则强度折减法的研究。提出了判别强度折减法合理性的两个基本标准:与Mohr-Coulomb准则强度折减法的一致性和能否体现节理岩体的真实破坏特征。基于以上标准,对比了3种不... 针对岩质高边坡的稳定性分析问题,开展了基于广义Hoek-Brown破坏准则强度折减法的研究。提出了判别强度折减法合理性的两个基本标准:与Mohr-Coulomb准则强度折减法的一致性和能否体现节理岩体的真实破坏特征。基于以上标准,对比了3种不同的基于广义Hoek-Brown破坏准则的强度折减方法:σci、mi,σci、GSI和mi、GSI均同比折减,理论分析表明:mi、GSI同比折减更符合前述标准。最后,通过对工程实例的对比研究,验证了这一结论,并提出mi、GSI同比折减更能体现节理岩体的真实破坏特征,因而其安全系数的计算结果也更加真实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Hoek-Brown破坏准则 Mohr-Coulomb破坏准则 强度折减法 岩质边坡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Hoek-Brown准则的边坡稳定性强度折减法数值分析 被引量:52
18
作者 吴顺川 金爱兵 高永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975-1980,共6页
Hoek-Brown屈服准则作为估计完整岩石或节理岩体剪切强度的半经验准则,已成为岩体强度预测及计算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准则之一,并在边坡极限平衡法计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很少应用于数值模拟计算领域。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以广义Hoek-Brown... Hoek-Brown屈服准则作为估计完整岩石或节理岩体剪切强度的半经验准则,已成为岩体强度预测及计算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准则之一,并在边坡极限平衡法计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很少应用于数值模拟计算领域。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以广义Hoek-Brown屈服准则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并基于强度折减方法计算边坡安全系数,经与等效Mohr-Coulomb屈服准则数值模拟及极限平衡计算对比,得出基于Hoek-Brown屈服准则的模拟计算结果与其它方法一致并且正确的结论。并认为不同屈服准则条件下的边坡潜在滑移面位置及变形特点存在差异,原因在于不同的屈服准则采用了不同的流动法则。与Mohr-Coulomb屈服准则相比,Hoek-Brown屈服准则采用基于应力水平的塑性流动法则更加体现了节理岩体的变形和破坏特点,可有效反映岩体的非线性破坏特征,更加接近工程实际,适于节理岩体的强度计算及稳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岩体 Hoek—Brown屈服准则 强度折减法 边坡 数值模拟 稳定性分析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度折减和重度增加的边坡破坏判据研究 被引量:77
19
作者 徐卫亚 肖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05-511,共7页
通过分析鸡鸣寺滑坡等典型滑坡变形监测数据,总结了典型滑坡的变形破坏规律,作为边坡破坏的判别标准,并应用到基于强度折减和重度增加法的边坡稳定分析中。通过典型算例分析,建议以变形变化趋势为边坡破坏判别标准,并研究了强度折减法... 通过分析鸡鸣寺滑坡等典型滑坡变形监测数据,总结了典型滑坡的变形破坏规律,作为边坡破坏的判别标准,并应用到基于强度折减和重度增加法的边坡稳定分析中。通过典型算例分析,建议以变形变化趋势为边坡破坏判别标准,并研究了强度折减法和重度增加法分析边坡稳定的可行性;较全面地分析了影响计算精度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采用的边坡破坏判别标准概念清晰、物理意义明确,界定清晰。相比较而言,强度折减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相对较好,适用范围较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边坡稳定分析 强度折减法 重度增加法 破坏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质边坡倾倒破坏的力学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海军 赵建军 巨能攀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89-294,共6页
以岩质边坡倾倒破坏地质过程分析为基础,假定岩体倾倒破坏过程中始终处于力平衡状态以及层面上下缘存在着阻止剪切错动破坏的层间阻力,岩体中某一点应力根据弹性力学原理可以简化为垂直的自重应力和水平的侧应力,将倾倒破坏岩体的力学... 以岩质边坡倾倒破坏地质过程分析为基础,假定岩体倾倒破坏过程中始终处于力平衡状态以及层面上下缘存在着阻止剪切错动破坏的层间阻力,岩体中某一点应力根据弹性力学原理可以简化为垂直的自重应力和水平的侧应力,将倾倒破坏岩体的力学过程概化为平面应变模型,并基于最大拉应力破坏准则,推导出岩体倾倒折断破坏深度的临界公式。实例计算及讨论表明,倾倒破坏临界深度理论适用范围广,并且考虑了边坡水平应力,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破坏特征。另外,边坡坡角、岩层倾角及厚度对岩体倾倒破坏深度影响具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层面倾角50°~70°时边坡最易发生倾倒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倾倒破坏 平面应变 折断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