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3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毛羽纱线的高品质再造成纱技术及应用
1
作者 夏治刚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2025年第1期22-24,共3页
短纤纱成形的本质是将散纤维加工成按纵向有序排列的线性集合体。短纤纱成形方法主要有开放端和握持端纺纱^([1])。开放端纺纱以转杯纺、涡流纺为代表,共同点在于:纤维须条在非握持状态下加捻成纱,加捻、卷绕位置分开,实现高速成纱;开... 短纤纱成形的本质是将散纤维加工成按纵向有序排列的线性集合体。短纤纱成形方法主要有开放端和握持端纺纱^([1])。开放端纺纱以转杯纺、涡流纺为代表,共同点在于:纤维须条在非握持状态下加捻成纱,加捻、卷绕位置分开,实现高速成纱;开放端纺纱以纤维缠绕结构为主,其中转杯纺以纤维搭接加捻缠绕方式成形,纱体呈内紧外松式层状包缠结构^([2]);涡流纺以前纤维尾端连续包缠后纤维头端的方式包缠成纱,纱体纤维呈螺旋直径递增的单螺旋包缠结构^([3]),纱表面光洁度、紧密度高,对应织物抗起球等级高。但包缠成纱结构决定了纱体纤维内外转移不足、抱合力差^([4]),纱强低、纱表摩擦易解缠,严重制约纱线高强稳固的高品质成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毛羽纱线 短纤纱 高品质成纱技术 转杯纺 涡流纺 环锭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rofil-spun新型花式纱的纺制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曹梦龙 徐伯俊 +2 位作者 谢春萍 刘新金 苏旭中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共5页
基于sirofil-spun新型花式纱的纺纱方法,阐述了新型sirofil-spun的纺纱原理即对sirofil-spun和嵌入式纺纱的结合原理,在QFA1528细纱机上进行改装,开创出sirofil-spun新技术,纺制出新型的花式纱。在保证纺纱工艺参数及纱线中长丝和短纤... 基于sirofil-spun新型花式纱的纺纱方法,阐述了新型sirofil-spun的纺纱原理即对sirofil-spun和嵌入式纺纱的结合原理,在QFA1528细纱机上进行改装,开创出sirofil-spun新技术,纺制出新型的花式纱。在保证纺纱工艺参数及纱线中长丝和短纤维含量相同的情况下,分别纺制150 dtex/66.7dtex/66.7 dtex新型sirofil-spun花式纱与普通sirofil-spun花式纱,并对其强伸性能、条干、毛羽指标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分析,同时利用MDA1300视频显微镜和YG172型纤维切片器进行观察并进行纱线纵、横向结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纱线的纵、横截面中,三种花色呈螺旋型外观,表面光洁,结构稳定;对于相同线密度的花式纱,新型sirofil-spun花式纱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高于普通sirofil-spun花式纱,条干和毛羽水平也优于普通sirofil-spun花式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sirofil-spun纺纱 花式纱 断裂强力 条干 毛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纤维包芯纱制备及其电致发光性能
3
作者 梁雯宇 季东晓 覃小红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1,共10页
为解决纤维基电子显示器件多层结构制备的难题,采用一步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ZnS:Cu^(2+)/镀银锦纶包芯纱,即将镀银锦纶作为芯纱,PVDF/ZnS:Cu^(2+)作为皮层,采用共轭静电纺丝技术在镀银锦纶上包覆发光层,并对其各项性能进行测试与表... 为解决纤维基电子显示器件多层结构制备的难题,采用一步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ZnS:Cu^(2+)/镀银锦纶包芯纱,即将镀银锦纶作为芯纱,PVDF/ZnS:Cu^(2+)作为皮层,采用共轭静电纺丝技术在镀银锦纶上包覆发光层,并对其各项性能进行测试与表征。讨论了PVDF与ZnS:Cu^(2+)无机发光颗粒质量比对包芯纱可纺性及其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VDF/ZnS:Cu^(2+)/镀银锦纶包芯纱中,ZnS:Cu^(2+)颗粒通过PVDF微纳米纤维的物理缠结作用包覆在镀银锦纶上;在PVDF与ZnS:Cu^(2+)质量比为1∶4时,ZnS:Cu^(2+)在纱线中负载量最大;在0.0075 V/μm、2 kHz交流电激发下,包芯纱亮度达到3.30 cd/m^(2),4 h内变化小于10%;包芯纱的断裂强度为16.718 MPa,断裂伸长率为46.588%,弯曲刚度为0.026 cN·cm^(2),具有较好的柔性和可穿戴性,在制备可穿戴柔性显示器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聚偏氟乙烯 包芯纱 电致发光性能 柔性电子显示器件 智能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工艺条件对新型sirofil-spun三色花式纱外观与成纱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曹梦龙 徐伯俊 +3 位作者 苏旭中 刘新金 王靖 贺文慧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7-31,共5页
探讨三种不同工艺条件对新型sirofil-spun三色花式纱外观与成纱质量的影响。采用新型sirofil-spun纺纱方法即对sirofil-spun和嵌入式纺纱原理的结合,并且在三种不同工艺条件下,通过改变粗纱与长丝的相对位置,即粗纱靠左侧长丝、粗纱在... 探讨三种不同工艺条件对新型sirofil-spun三色花式纱外观与成纱质量的影响。采用新型sirofil-spun纺纱方法即对sirofil-spun和嵌入式纺纱原理的结合,并且在三种不同工艺条件下,通过改变粗纱与长丝的相对位置,即粗纱靠左侧长丝、粗纱在两根长丝之间和粗纱靠右侧长丝,形成不同的成纱方式纺制出新型的三色花式纱;利用i-speed高速摄影机和MDA1300视频显微镜对所纺出花式纱的外观进行观察与分析,并且对三种花式纱线的强伸性能、条干、毛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种不同工艺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成纱加捻机理,纺成花式纱的三种色彩产生不同的排列;粗纱靠近左侧长丝喂入的成纱方式所纺三色花式纱的成纱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sirofil-spun纺纱 三色花式纱 断裂强力 条干 毛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纱工艺对色纺纱呈色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王菲 姚昱彤 +2 位作者 江晶垚 朱如玉 程璐 《棉纺织技术》 2025年第2期62-66,共5页
为解决色纺纱在纺制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色差较大、色差产生具体原因不清楚等问题,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色纺纱呈色机理,重点总结了纤维的混和方式与纺纱工序两个重要因素对色纺纱呈色的影响,提出未来色纺纱呈色影响因素需研究... 为解决色纺纱在纺制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色差较大、色差产生具体原因不清楚等问题,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色纺纱呈色机理,重点总结了纤维的混和方式与纺纱工序两个重要因素对色纺纱呈色的影响,提出未来色纺纱呈色影响因素需研究的内容。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纤维混和方式,均会对色纺纱呈色效果造成影响;在相同的加工方法下纱线捻度、线密度的不同也会导致一定的色差;环锭纺、转杯纺和喷气涡流纺等不同的成纱方式纺制的色纺纱存在色差。指出:可对细纱与纤维网、熟条、粗纱之间色差出现显著变化的机理进行探究;对不同种类的有色纤维进行混纺时,纺制出与标准样色差最小的纱线所用的纤维混和方式进行研究;研究织造方式对色纺织物造成的色差;探究不同种类染料对色纺纱呈色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控制色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纺纱 纺纱工艺 纺纱方式 纤维混和 色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气涡流纺纱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6
作者 丁文胜 李姝佳 +3 位作者 赵婷婷 景慎全 叶晋浦 程隆棣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90-93,共4页
为了进一步推进喷气涡流纺纱机的发展,分析了喷气涡流纺纱机在全球的存量分布情况、近8年国内累计进口量及主要省份等市场情况,回顾了喷气涡流纺纱机的国内外技术发展历程,阐述了喷气涡流纺纱技术的创新应用,介绍了相关政策支持,并提出... 为了进一步推进喷气涡流纺纱机的发展,分析了喷气涡流纺纱机在全球的存量分布情况、近8年国内累计进口量及主要省份等市场情况,回顾了喷气涡流纺纱机的国内外技术发展历程,阐述了喷气涡流纺纱技术的创新应用,介绍了相关政策支持,并提出了喷气涡流纺纱机的发展思路。认为:我国喷气涡流纺纱机存量具有全球优势地位,正处于产业快速发展期,市场空间广阔,未来随着各种新工艺新技术层出不穷,在开发喷气涡流纺花式纱、包芯纱、细号纱以及差异化原料应用的优势将不断凸显,但国内急需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涡流纺纱机,突破关键技术装备和工艺,促使喷气涡流纺纱机在我国稳步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涡流纺纱机 花式纱 包芯纱 细号纱 差异化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配色技术在色纺纱领域的应用
7
作者 荣慧 陈艳华 万震 《纺织导报》 CAS 2024年第6期64-67,共4页
数字化配色技术有利于纺织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体系建设和发展,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求。文章分析了目前数字化配色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领域,提出了数字化配色技术的概念以及应用于色纺纱生产中的具体步骤,阐述了数字化配色... 数字化配色技术有利于纺织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体系建设和发展,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求。文章分析了目前数字化配色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领域,提出了数字化配色技术的概念以及应用于色纺纱生产中的具体步骤,阐述了数字化配色技术应用在色纺纱领域的优点和局限性,并通过具体案例指明了数字化配色技术在色纺企业实际开发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配色技术 色纺纱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溶液喷射纺取向包芯纱的柔性传感器性能
8
作者 石磊 林小琳 刘星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27,共6页
针对现有柔性传感器线性度差、灵敏度低、制备成本高等问题,利用高效、低成本的湿法纺丝技术和溶液喷射纺纱技术,以热塑性聚氨酯为原料制备取向包芯纱,通过涂覆导电颗粒改善纱线的导电性,制备了可拉伸的取向包芯纱柔性传感器;对取向包... 针对现有柔性传感器线性度差、灵敏度低、制备成本高等问题,利用高效、低成本的湿法纺丝技术和溶液喷射纺纱技术,以热塑性聚氨酯为原料制备取向包芯纱,通过涂覆导电颗粒改善纱线的导电性,制备了可拉伸的取向包芯纱柔性传感器;对取向包芯纱柔性传感器的微观形貌进行观察,对其拉伸传感性能进行测试,并分析其传感原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柔性传感器仍保持良好的纱线形貌(捻回角53°),具有大应变范围(0~40%)、高线性度(有效线性度1.913%)、高灵敏度(GF=25.26)、低响应时间(112 ms)、高稳定性和高可重复性(5200次循环),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人体大幅度和小幅度的生理活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喷射纺纱 取向包芯纱 导电聚合物 柔性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芯丝对喷气涡流包芯纱及其织物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张梅 葛祥斌 申元颖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75-78,共4页
为探究不同芯丝对喷气涡流包芯纱及其织物性能的影响规律,以莫代尔纤维和智能调温纤维为外包纤维,分别以T400长丝、涤纶DTY长丝和锦纶6长丝为芯丝纺制3种包芯纱,并织成针织物。探讨相同成纱条件下不同芯丝喷气涡流包芯纱的强伸性能、毛... 为探究不同芯丝对喷气涡流包芯纱及其织物性能的影响规律,以莫代尔纤维和智能调温纤维为外包纤维,分别以T400长丝、涤纶DTY长丝和锦纶6长丝为芯丝纺制3种包芯纱,并织成针织物。探讨相同成纱条件下不同芯丝喷气涡流包芯纱的强伸性能、毛羽以及条干均匀度,同时分析相应针织物的悬垂性、耐折皱性和抗起毛起球性。结果显示:芯丝为T400长丝的包芯纱强伸性能最好,且其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最好;芯丝为涤纶DTY长丝的包芯纱织物挺括抗皱,保形性较好;芯丝为锦纶6长丝的包芯纱毛羽最少、条干最均匀,并且织物悬垂性、透气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丝 喷气涡流纺 包芯纱 强伸性能 针织物 折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气涡流纺新型纱线开发探析
10
作者 杨骞 姚雪强 +1 位作者 章友鹤 张毅 《纺织器材》 2024年第5期9-13,共5页
为提升开发喷气涡流纺纱线的技术水平,介绍喷气涡流纺纱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对比环锭纺、转杯纺、喷气涡流纺的优势、局限及技术特性;详细分析喷气涡流纺开发多种纤维混纺纱、包芯包覆纱、有色纱等特色纱线开发途径;总结发展喷... 为提升开发喷气涡流纺纱线的技术水平,介绍喷气涡流纺纱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对比环锭纺、转杯纺、喷气涡流纺的优势、局限及技术特性;详细分析喷气涡流纺开发多种纤维混纺纱、包芯包覆纱、有色纱等特色纱线开发途径;总结发展喷气涡流纺需注意的问题。指出:喷气涡流纺纱尚无法替代环锭纺与转杯纺;开发喷气涡流纺纱线产品时,应避免同质化竞争,合理配置纺纱速度,不断优化纺纱工艺配置,努力拓宽喷气涡流纺纱线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涡流纺 环锭纺 转杯纺 混纺纱 包芯包覆纱 有色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MWPE/SSF氨纶包芯纱的制备及其织物防切割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文婷 农歆玥 +3 位作者 沈岳 严雪峰 仇群仁 马岩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69-74,共6页
为了制备防切割织物,以氨纶长丝为芯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短纤和不锈钢(SSF)短纤混纺为外包纱纺制包芯纱,选择SSF纤维含量、成纱捻系数和氨纶丝预牵伸倍数为因素,设计三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并以纱线的毛羽数、断裂强力、弹性回... 为了制备防切割织物,以氨纶长丝为芯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短纤和不锈钢(SSF)短纤混纺为外包纱纺制包芯纱,选择SSF纤维含量、成纱捻系数和氨纶丝预牵伸倍数为因素,设计三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并以纱线的毛羽数、断裂强力、弹性回复率以及所织织物的切割力为主要质量评价指标,研究了SSF纤维含量、成纱捻系数和氨纶丝预牵伸倍数对所织织物防切割性能和舒适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包芯纱的最优工艺参数为SSF纤维含量40%、成纱捻系数350、氨纶丝预牵伸2.8倍;纱线毛羽数、弹性回复率与织物防切割性能未见明显相关关系,断裂强力与织物防切割性能呈负相关关系;SSF纤维含量是影响织物防切割性能的主要因素,成纱捻系数和氨纶丝预牵伸倍数对其影响不显著。认为:按照优选后工艺纺制的UHMWPE/SSF氨纶包芯纱,其织物具有良好的防切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纶包芯纱 SSF纤维含量 捻系数 氨纶丝预牵伸倍数 防切割 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绢丝/毛/棉色纺纱的组成调控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邓峰 骆晓蕾 +1 位作者 陈文浩 刘琳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6,共7页
绢丝质地柔软光滑、手感舒适,在服装与家居纺织品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是中国绢纺产业的重要产品之一;然而,目前绢丝织物生产仍存在高能耗、高排污问题,且产品竞争力不足。为此,采用低污染的色纺技术对绢丝进行精确配色,并引入羊绒... 绢丝质地柔软光滑、手感舒适,在服装与家居纺织品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是中国绢纺产业的重要产品之一;然而,目前绢丝织物生产仍存在高能耗、高排污问题,且产品竞争力不足。为此,采用低污染的色纺技术对绢丝进行精确配色,并引入羊绒、羊毛、棉等纤维组分,制备色泽独特且性能优异的色纺纱,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通过调控纱线中纤维组成与配比,探究其对混纺色纱条干、机械性能及色牢度的影响规律。通过引入不同颜色与配比的各类纤维后,纤维间的优势互补提升了绢丝系列产品的机械性能、色牢度,完善了绢丝产品性能的不足,实现了绢丝系列产品的多样化,减少了绢纺业的生产能耗与排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绢丝 色纺纱 羊毛 棉纤维 机械性能 色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与有限元仿真融合的纱线断裂强力分析方法
13
作者 陶静 汪俊亮 张洁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8-245,共8页
为揭示机器人运动速度等参数对纱线性能的影响规律,考虑纱线夹持长度与拉伸速度对断裂强力分布的影响,分析了动态环境下环锭纺细纱断裂强力的分布特征。首先设计拉伸实验对环锭纺细纱性能进行分析,并构建了环锭纺短纤纱本构模型表征其... 为揭示机器人运动速度等参数对纱线性能的影响规律,考虑纱线夹持长度与拉伸速度对断裂强力分布的影响,分析了动态环境下环锭纺细纱断裂强力的分布特征。首先设计拉伸实验对环锭纺细纱性能进行分析,并构建了环锭纺短纤纱本构模型表征其强伸性能。其次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模拟短纤纱的断裂过程,揭示了纤维间载荷传播的规律和纱体结构演化的4个阶段模型。最后对纱线强力数据的统计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其分布参数模型。结果表明,分布检验与威布尔分布相比,对数正态分布的拟合误差最小,残差平方和为0.0006,进一步提高了动态环境下环锭纺细纱强力预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锭纺 细纱断裂强力 有限元仿真 分布参数模型 对数正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rGO温敏导电包芯纱的制备及其性能
14
作者 刘霞 吴改红 +2 位作者 张菂 李诗雨 王彩柳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23-28,共6页
为开发高灵敏柔性温度传感器,采用静电纺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导电聚合物和碳纳米材料共同构建的温敏导电包芯纱。对制备的温敏导电包芯纱的形貌结构、电学性能、温敏性能、可重复使用性、抗湿度和弯曲形变干扰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 为开发高灵敏柔性温度传感器,采用静电纺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导电聚合物和碳纳米材料共同构建的温敏导电包芯纱。对制备的温敏导电包芯纱的形貌结构、电学性能、温敏性能、可重复使用性、抗湿度和弯曲形变干扰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PAN质量分数为12%、加入的rGO质量分数为1.5%的条件下,温敏导电包芯纱的电导率最大,达到1099.53 S/m,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所制备的温敏导电包芯纱对与室温相差1℃的水具有1.6 s的高度灵敏响应性;制备的温敏导电包芯纱具有良好的抗湿度干扰能力和良好的抗弯曲形变性能。认为:制备的温敏导电包芯纱有望替代传统的金属导电纱线,在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服装、温度检测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碳纳米纤维 包芯纱 温敏性 柔性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全色域转杯纺纱的Kubelka-Munk双常数理论模型构建及颜色预测 被引量:3
15
作者 汪燕燕 薛元 +1 位作者 陈宥融 石焕强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共13页
为了能在色纺纱的纺纱阶段即时调控纱线颜色,减少混色成本,缩短工艺流程,结合三通道数控转杯纺纱的特点构建了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型,该模型可在纺纱过程中进行全色域范围内的色相调控、明度调控和彩度调控。为了解决色纺纱的测配色问题... 为了能在色纺纱的纺纱阶段即时调控纱线颜色,减少混色成本,缩短工艺流程,结合三通道数控转杯纺纱的特点构建了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型,该模型可在纺纱过程中进行全色域范围内的色相调控、明度调控和彩度调控。为了解决色纺纱的测配色问题,得到与之相匹配的测配色系统,根据来样快速进行计算机测配色,节约成本,结合传统Kubelka-Munk双常数理论模型的特点,从构建的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型中选取混合样来进行颜色预测。从传统Kubelka-Munk双常数理论模型颜色预测的结果发现,部分混合样的预测反射率明显低于实际的反射率,针对这个问题,重新构建了新的Kubelka-Munk双常数理论模型来进行颜色预测得到新的预测反射率,并用插值替换的方法,把传统Kubelka-Munk双常数理论模型预测结果中明显低于实际反射率的部分用新的预测反射率替换,得到最终的混合样预测反射率。结果表明:与传统的Kubelka-Munk双常数理论模型预测混合样颜色结果相比,新的Kubelka-Munk双常数理论模型预测颜色并用插值替换法替换后得到的最终的混合样的颜色,色差平均值从1.48降低到1.04,且所有混合样的色差均能控制在2.0以内。该预测方法较传统Kubelka-Munk双常数理论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所构建的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型和新的Kubelka-Munk双常数理论模型可应用于多基色纤维混色色彩和混合比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纺纱 Kubelka-Munk双常数理论 颜色预测 转杯纺纱 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切割用PVA纱线及其织物的综合性能研究
16
作者 王嘉晔 张伟 +4 位作者 王海楼 严雪峰 顾云翔 瞿建刚 胡建华 《纺织工程学报》 2024年第2期10-18,共9页
针对常被用作防切割纱线原材料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芳纶所存在的吸湿性差、染色困难及成本高等问题。以高强高模PVA纤维为原料制备了PVA短纤纱(31.11 tex、44.44 tex、58.89 tex)、PVA/钨丝包芯纱(29.53 tex)、PVA/玻纤包芯纱(29.5... 针对常被用作防切割纱线原材料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芳纶所存在的吸湿性差、染色困难及成本高等问题。以高强高模PVA纤维为原料制备了PVA短纤纱(31.11 tex、44.44 tex、58.89 tex)、PVA/钨丝包芯纱(29.53 tex)、PVA/玻纤包芯纱(29.53 tex),并制备了具有防切割功能的织物。通过拉伸测试和可染性试验,探究短纤纱的力学性能、温度敏感性、染色性和包芯纱的耐折性;通过防切割测试、耐撕裂测试、耐磨性能测试,探究防割用PVA织物的综合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PVA/玻纤包芯纱相比,PVA/钨丝包芯纱具有更好的耐折性能;PVA纱线耐温性优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纱线,且具有良好的染色性;短纤纱织物防切割综合使用性能与纱线力学性能呈正相关;PVA/钨丝包芯纱织物防切割综合性能最优,可达5级防切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高模PVA纤维 包芯纱 织物 染色 防切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包芯纱截面方向热湿耦合传递过程的模拟
17
作者 何满堂 郭俊泽 +1 位作者 王黎明 覃小红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2-149,共8页
针对纳米纤维包芯纱截面热湿耦合传递过程难以直接测试的问题,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对纳米纤维包芯纱的截面进行建模及参数化设置,使用多物理场耦合的方式模拟了纳米纤维包芯纱截面方向的热湿传递过程,以探寻水分和热量在纱线内部... 针对纳米纤维包芯纱截面热湿耦合传递过程难以直接测试的问题,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对纳米纤维包芯纱的截面进行建模及参数化设置,使用多物理场耦合的方式模拟了纳米纤维包芯纱截面方向的热湿传递过程,以探寻水分和热量在纱线内部传递的规律。建立了不同纳米纤维含量及孔径的纳米纤维包芯纱模型,探寻热湿耦合传递速度的影响因素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时间内纱线内部水分传递速度快于热量的传递,且在相同的流入速度下,纳米纤维的引入能够加速水分在纳米纤维包芯纱中的传递速度,比棉纱的水分传递速度提高了28.3%;此外,适当增加纳米纤维的含量,纳米纤维包芯纱的热湿耦合传递速度有一定的提高(约11.8%);随着纳米纤维孔径的减小,孔径数量增多,纳米纤维包芯纱的水分传递速度提高至90%(与棉纱相比),传热速度增加显著,证明纳米纤维包芯纱的热湿耦合传递过程中导湿和传热呈现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包芯纱 热湿耦合传递 模拟 功能性纺织品 热湿管理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气涡流纺纱技术进程与展望 被引量:1
18
作者 付佳琦 杨瑞华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10期92-96,共5页
探讨喷气涡流纺纱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了喷气涡流纺纱技术的特点,阐述了喷气涡流纺设备的发展历程和纺纱工艺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喷气涡流纺纱技术在原料品种及专件改进、包芯纱品种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认为:喷气涡... 探讨喷气涡流纺纱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了喷气涡流纺纱技术的特点,阐述了喷气涡流纺设备的发展历程和纺纱工艺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喷气涡流纺纱技术在原料品种及专件改进、包芯纱品种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认为:喷气涡流纺纱技术应继续着重研究品种适应性问题,扩大其产品优势;进一步改进胶辊胶圈、喷嘴、纺锭等零部件,提高纺纱质量;增强应用基础的研究,推动其与实践开发应用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涡流纺 新型纺纱 喷嘴 纱线质量 包芯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优化Stearns-Noechel模型的羊毛色纺纱配色
19
作者 史帅杰 李启正 +4 位作者 裘柯槟 朱杰 张斌 纪乐福 陈维国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17,共7页
为了提升羊毛色纺纱配色的精确度,通过数理统计方法研究颜色特征中的色相、明度、饱和度与Stearns-Noechel模型参数M值之间的关系,采用BP神经网络对Stearns-Noechel模型参数M值进行优化,并与传统的最优平均M值和波长优化M值等方法进行... 为了提升羊毛色纺纱配色的精确度,通过数理统计方法研究颜色特征中的色相、明度、饱和度与Stearns-Noechel模型参数M值之间的关系,采用BP神经网络对Stearns-Noechel模型参数M值进行优化,并与传统的最优平均M值和波长优化M值等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BP神经网络优化Stearns-Noechel模型的配色方法比其他2种传统优化方法在颜色预测精确度上都有提高。在99个羊毛混色纱试验样本中,BP神经网络优化方法得到的平均色差最小,为1.1773,其中色差小于1的样本占54%,结合颜色特征采用BP神经网络优化的Stearns-Noechel模型参数具有较好的效果,对羊毛色纺纱的颜色预测精确度有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纺纱 Stearns-Noechel模型 BP神经网络 颜色预测 颜色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喷气涡流纺低熔点涤纶长丝包芯纱力学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缪璐璐 孟小奕 +3 位作者 董正梅 彭倩 何林伟 邹专勇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3-79,共7页
为进一步提升喷气涡流纺包芯纱的力学性能,发挥低熔点长丝的热熔型黏合特性,制备低熔点涤纶长丝喷气涡流纺包芯纱,基于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法,探究非接触式热处理过程中牵伸倍数、热处理速度和热处理温度3个因素对包芯纱断裂强度... 为进一步提升喷气涡流纺包芯纱的力学性能,发挥低熔点长丝的热熔型黏合特性,制备低熔点涤纶长丝喷气涡流纺包芯纱,基于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法,探究非接触式热处理过程中牵伸倍数、热处理速度和热处理温度3个因素对包芯纱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功的影响规律,并进行热处理工艺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和牵伸倍数减小、热处理速度增大,有利于包芯纱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断裂功的增大。通过响应优化,得到低熔点涤纶长丝喷气涡流纺包芯纱的最佳热处理工艺:热处理温度为130℃;速度为9000 mm/min;牵伸倍数为1.00。经过最优热处理工艺加工后包芯纱断裂强力提高7.64%,断裂伸长率提高9.34%,断裂功提高13.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涡流纺包芯纱 低熔点长丝 热处理工艺 纱线力学性能 纺纱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