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南春雨的两个阶段及其降水性质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宣飞 袁旭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9-105,共7页
根据1970—2009年平均的逐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1979—2008年平均的逐候CMAP降水资料,分析了第1—27候江南地区(110~120°E,23~30°N)降水的阶段性特征。通过滑动t检验方法,发现江南地区的春季降水分别在第10、16候出现突... 根据1970—2009年平均的逐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1979—2008年平均的逐候CMAP降水资料,分析了第1—27候江南地区(110~120°E,23~30°N)降水的阶段性特征。通过滑动t检验方法,发现江南地区的春季降水分别在第10、16候出现突增,达到99%的统计信度。为此,将第10候确定为江南春雨的建立日期,并将江南春雨期划分为两个阶段:第10—15候为第一阶段,第16—27候为第二阶段。伴随着江南春雨降水量的两次突增,青藏高原东南侧(105~112°E,20~25°N)的西南风也有两次突增,但时间要比江南春雨早1~2候。与第一阶段相比,第二阶段东亚经度上的冬季型Hadley环流消失,江南地区的上升运动向上扩展至200 hPa高度,纬向海平面气压场梯度由大陆高、海洋低的冬季型转为大陆低、海洋高的夏季型,大气层结不稳定性和对流性降水率均增加,这表明第二阶段的江南春雨已具有副热带季风降水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江南春雨 副热带季风降水 降水性质 滑动t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春雨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58
2
作者 万日金 吴国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0-319,共10页
江南春雨是东亚独特的天气气候现象,已有充分证据表明,它是青藏高原高大地形的动力和热力强迫的结果,但目前其时空分布还不明确。NCEP/NCAR环流及感热资料气候平均分析表明:在3月第1候(全年第13候),高原主体和高原东南部的感热加热、高... 江南春雨是东亚独特的天气气候现象,已有充分证据表明,它是青藏高原高大地形的动力和热力强迫的结果,但目前其时空分布还不明确。NCEP/NCAR环流及感热资料气候平均分析表明:在3月第1候(全年第13候),高原主体和高原东南部的感热加热、高原东南侧西南风速、江南春雨区西南风速和江南春雨区雨量都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标志着江南春雨的建立;在5月第3候(全年第27候)以后,高原东南部的感热加热、高原东南侧西南风速、江南春雨区西南风速和江南春雨区雨量都迅速减小,对流层中低层南海副高脊线由南倾转北倾,江南雨带中心南移至南海,南海季风爆发,标志着江南春雨期的结束。因此,将江南春雨的建立和终结时间定为第13候和第27候比较适当。资料分析和数值敏感性试验表明,江南春雨期对流层低层冷暖空气的交汇区在30°N附近,但江南春雨雨带的位置和强度明显受南岭、武夷山脉地形的影响:山脉地形能阻挡抬升冷暖空气,加强锋生,增强降水,使雨带中心位置与山脉主轴分布重合。因此,江南春雨的空间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30°N)以南、110°E以东的中国东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春雨 时空分布 南海季风 山脉地形 数值模式敏感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相对江南春雨年际变率的可能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万日金 谭晶 潘蔚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67,共6页
验证华南气候谚语“六月逢双暑,有米无柴煮”的符号正确率达到90%,其内部隐含的物理本质可能反映的是月球相对于地球的位相(月相)的年际变化对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影响。将其推广到一般情况,求得月相与华南前汛期降水以及江南春雨的... 验证华南气候谚语“六月逢双暑,有米无柴煮”的符号正确率达到90%,其内部隐含的物理本质可能反映的是月球相对于地球的位相(月相)的年际变化对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影响。将其推广到一般情况,求得月相与华南前汛期降水以及江南春雨的相关分布图,表明相关显著,特别是与江南春雨的关系更为密切。计算了月相与江南春雨的30年滑动相关,发现该相关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小波分析表明两者具有相同的2~3年显著周期,说明它们之间内部可能存在物理联系。因此,月相可以作为江南(华南)预测春季(前汛期)降水的一个重要的预报参考判据。月相对降水影响的内部物理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日月的引潮力的年际变化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相 汛期 降水 相关分析 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