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的思想文化对哲学的影响
1
作者 王路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5,共12页
伴随着改革开放,西方哲学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中西方哲学比较研究逐渐呈现出热度。近年来,中国哲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些反思,对中国哲学研究中使用西方哲学的概念和方法、借鉴其研究方式提出批评,主张进行自主的具有独具特色的中国哲学... 伴随着改革开放,西方哲学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中西方哲学比较研究逐渐呈现出热度。近年来,中国哲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些反思,对中国哲学研究中使用西方哲学的概念和方法、借鉴其研究方式提出批评,主张进行自主的具有独具特色的中国哲学研究。相比之下,人们较少思考我国西方哲学的研究是不是使用了中国哲学中的概念和方法、借鉴其研究方式并受其影响。无论是在术语的形成还是观念的导向上,中国的思想文化对我国西方哲学的研究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的哲学研究涵盖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以及众多哲学领域,其发展需要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相互借鉴、相互融通和共同进步。正确地认识中国思想文化对我国哲学研究发展的影响,对于更好地认识哲学的实质,更好地发展我国哲学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中国的哲学 中西方哲学比较 中国思想文化 形而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质学的产生与发展——写在地质调查所创建100周年之际 被引量:10
2
作者 国连杰 叶大年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45-969,共25页
中国的地质学非我国自有,而是在传播和引入西方近代科学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西学东渐"的结果。在欧美等西方国家,至19世纪中叶,便建立并完善了近代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完成了学科体制化建设,比中国至少早一个世纪... 中国的地质学非我国自有,而是在传播和引入西方近代科学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西学东渐"的结果。在欧美等西方国家,至19世纪中叶,便建立并完善了近代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完成了学科体制化建设,比中国至少早一个世纪。从16世纪后半叶的"西学东渐",西方近代地学传入中国进行第一次启蒙,到引进、消化、吸收和本土化,最后建立中国地质学理论和方法体系,完成学科建制,中国地质事业历经了长达三个半世纪艰辛曲折并充满坎坷的历史进程。创建于1913年的地质调查所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科研机构,在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第一代地质学家的领导下,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里,全面开创和奠定了中国近代地质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早期地质学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赢得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赞誉。地质调查所的成功及其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出了地质学,对我国古生物学、地理学、地震学、地球物理学、土壤学、考古、古人类学、燃料和地图等诸多学科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学 西学东渐 地质调查所 100周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农艺性状典型相关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大次卓嘎 王建林 +1 位作者 次仁央金 王忠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17201-17205,共5页
[目的]探讨我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9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材料为对象,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其产量性状(5个变量)、主茎性状(6个变量)、分枝性状(3个变量)、角... [目的]探讨我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9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材料为对象,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其产量性状(5个变量)、主茎性状(6个变量)、分枝性状(3个变量)、角果性状(4个变量)4组生态性状(共含18个变量)间的典型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单株产量主要靠每株有效角果数取胜,每株角果总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的影响不明显;影响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最重要的性状是主茎性状,其次是分枝性状和角果性状;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主茎性状、分枝性状、角果性状4组性状间均有密切的联系。[结论]要提高我国西部地区栽培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重点要抓好主茎性状,其次是分枝性状和角果性状;要选择每株角果总数、每株有效角果数优良的油菜品种应重点从有效分枝数、株高、主花序角果数、主花序果柄数等性状方面选择,要选择每角果粒数、千粒重优良的油菜品种应重点从果喙长度等性状方面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西部地区 芥菜型油菜 生态性状 典型相关分析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草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控制措施 被引量:83
4
作者 张苏琼 阎万贵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5期11-18,共8页
草原是西部地区最脆弱的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和关键。本研究系统分析了西部地区草原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草原生态环境状况、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引发机理,查明了西部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确立了实施可... 草原是西部地区最脆弱的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和关键。本研究系统分析了西部地区草原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草原生态环境状况、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引发机理,查明了西部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确立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模式,建立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是解决西部地区生态恶化、经济落后和社会不稳定的有效途径。总体建设上突出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遏制土地荒漠化;区域建设上突出水源涵养区、风沙区、水土流失区和自然保护区;产业发展上突出区域特色产业和绿色产业;项目选择上突出综合效益;技术选择上突出高新技术。并提出了西部草原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业科学 生态环境 系统研究 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西部地区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比较--以江苏和四川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洪明 陈学武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437-441,共5页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得到了率先发展,在经济与文化等方面与西部地区形成了很大反差。为研究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以江苏省和四川省为例,分析了两地近年来的道路交通及其交通事故的发展情况,并...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得到了率先发展,在经济与文化等方面与西部地区形成了很大反差。为研究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以江苏省和四川省为例,分析了两地近年来的道路交通及其交通事故的发展情况,并以道路长度、机动车保有量、居住人口数、道路运输周转量和地方GDP为相关因素,进行了交通事故的相对强度比较。发现江苏省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整体上好于四川省,但是其百公里道路事故率、十万人口事故率以及事故的损害强度却偏大,分析认为这与江苏省的道路运输周转量大、人们的交通出行频繁和道路条件改善后车辆行驶速度偏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西部地区 道路交通安全 发展状况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献计量学视角下的西方当代中国研究——以《中国季刊》(1960-1969)为个案 被引量:5
6
作者 管永前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3-120,共8页
《中国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是西方最早专门研究当代中国的学术刊物,长期以来在国外当代中国研究领域具有权威地位和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在对国外当代中国研究领域中的主要学术期刊进行简要比较的基础上,对《中国... 《中国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是西方最早专门研究当代中国的学术刊物,长期以来在国外当代中国研究领域具有权威地位和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在对国外当代中国研究领域中的主要学术期刊进行简要比较的基础上,对《中国季刊》1960-1969年间357位作者的国别、部门、职业、身份、职称、研究领域和专长进行分类统计,对其发表的449篇论文、367篇书评进行归纳分析,初步总结了60年代《中国季刊》的作者概况、研究重点、研究特色与缺憾不足,为深入了解西方当代中国研究提供了一个学术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季刊》 60年代 西方当代中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到思想史:先秦名学研究的新路向 被引量:14
7
作者 曹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9-64,共6页
战国秦汉时期对“名”的讨论极为活跃。当时的“名”可以分为两类,即伦理学政治学意义上的“名”与语言学逻辑学意义上的“名”。前者对中国古代思想史影响之大远远超过后者,但由于受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的西方逻辑学的影响,以往的先秦... 战国秦汉时期对“名”的讨论极为活跃。当时的“名”可以分为两类,即伦理学政治学意义上的“名”与语言学逻辑学意义上的“名”。前者对中国古代思想史影响之大远远超过后者,但由于受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的西方逻辑学的影响,以往的先秦名学研究只重视后者,未对前者展开过系统研究,这使名学研究偏离了思想史的实态。因此应转换方向,回归于思想史的正途,对先秦名学重新作出客观全面的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名学 西方逻辑学 中国古代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人类学中国乡村研究综述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刚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53-62,共10页
西方对中国社会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在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后,随着欧洲强国向海外进行殖民扩张后,才逐步展开的,并受到西方各国统治者的鼓励和支持,成为关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地理、哲学、宗教、语言、历史及风物等领域... 西方对中国社会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在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后,随着欧洲强国向海外进行殖民扩张后,才逐步展开的,并受到西方各国统治者的鼓励和支持,成为关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地理、哲学、宗教、语言、历史及风物等领域的研究学科,跨越自然、社会和人文学科。文章重点从社会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追述西方对中国乡村研究的历程,讨论其主要著作、理论、研究方法、最新研究动态、热点与争议及代表性学者(包括海外华人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人类学 中国乡村研究 社会与文化 理论与方法 历史与现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概念与新环境(一):柏拉图的“恒” 被引量:3
9
作者 梁鹤年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83,共10页
柏拉图的《宇宙论》和《理想国》都强调"义"。"义"是一种永恒的天道与人道原则,是秩序和平衡的组合,是宇宙之法。在城市规划中,柯布西耶最得其精粹。但也因此而备受现代主流经验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批判。城市规划不... 柏拉图的《宇宙论》和《理想国》都强调"义"。"义"是一种永恒的天道与人道原则,是秩序和平衡的组合,是宇宙之法。在城市规划中,柯布西耶最得其精粹。但也因此而备受现代主流经验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批判。城市规划不能离开秩序与平衡,中国孔孟之道与柏拉图思路不仅有很多吻合之处,更另创新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理论 柏拉图 中西比较研究 西方文化 “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女权思想的形成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文联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816-821,共6页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伴随着"西学东渐"的进程,西方妇女生活现状、人权思想及女权理论渐次传入中国,引起了中国思想界的关注。很多思想家以西方妇女现状为参照,深刻反思和检讨了传统性别文化,提出了各自的妇女解放观。...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伴随着"西学东渐"的进程,西方妇女生活现状、人权思想及女权理论渐次传入中国,引起了中国思想界的关注。很多思想家以西方妇女现状为参照,深刻反思和检讨了传统性别文化,提出了各自的妇女解放观。由朦胧的男女平等观念到男女平等思想的明确提出,进而直指女权,这一思想演变趋势,清晰地彰显出近代妇女解放思想上扬的轨迹,也折射出西学东渐的日渐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女权思想 “西学东渐” 人权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婚姻变革思想的演进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文联 桂运奇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216-222,共7页
鸦片战争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强势东进,西方社会的婚姻状况、人权观念、婚姻理论渐次传入中国,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共鸣。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对比中西方社会的婚姻状况,深刻反省和检讨了传统婚姻的不足,提出了各自的进步... 鸦片战争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强势东进,西方社会的婚姻状况、人权观念、婚姻理论渐次传入中国,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共鸣。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对比中西方社会的婚姻状况,深刻反省和检讨了传统婚姻的不足,提出了各自的进步婚姻观。从近代婚姻变革思想的萌蘖到婚姻变革思想的形成、发展,进而直至高潮,这一思想的演变脉络,一方面折射出近代婚姻变革思想螺旋上升的轨迹,同时也清晰地彰显了西学东渐的日益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婚姻思想 近代中国 婚姻习俗 一夫多妻 女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群众体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付明忠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5-59,共5页
在借鉴前人有关群众体育理论和评价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群众体育评价的"投入—产出"模型;根据这一模型,通过特尔菲法、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西部群众体育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群众体育生活质量、群众体育资源保障、群众体育效... 在借鉴前人有关群众体育理论和评价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群众体育评价的"投入—产出"模型;根据这一模型,通过特尔菲法、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西部群众体育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群众体育生活质量、群众体育资源保障、群众体育效益效果、社会环境影响因素4个主要因素和13个具体指标;运用构建的群众体育评价指标体系,以四川、重庆和云南三省市为例进行了实证比较和排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 群众体育 评价指标体系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学东渐时期西方气象科技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改珍 刘波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43-648,共6页
从科学(理念)和技术(器物)两个层面系统梳理了西学东渐时期西方气象科技向中国传入的过程,分析研究了西方气象科技输入对中国早期气象事业的推动及知识传播的启蒙作用。明末清初西方气象科技输入在宫廷和士大夫阶层中间产生了一定影响,... 从科学(理念)和技术(器物)两个层面系统梳理了西学东渐时期西方气象科技向中国传入的过程,分析研究了西方气象科技输入对中国早期气象事业的推动及知识传播的启蒙作用。明末清初西方气象科技输入在宫廷和士大夫阶层中间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并未对中国早期气象事业和知识传播起到实质性、落地性的推动和启蒙作用。晚清民国阶段西学无论从广度或是深度,所起的作用较明末清初阶段大得多。这段历史从以开放的态度对待科学技术引进、注重科学技术本地化、先进的科学技术认识三方面带给人们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气象科学技术 西学东渐 中国早期气象事业 中国早期气象知识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罗马宗教传统的特点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共乐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6-98,共3页
宗教的起源和发展一直是古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古史研究者对古代的宗教与社会问题进行了长期探索,这里发表的五篇文章分别表达了研究者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刘家和认为,比较研究还应继续做同中察异的工作,就宗... 宗教的起源和发展一直是古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古史研究者对古代的宗教与社会问题进行了长期探索,这里发表的五篇文章分别表达了研究者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刘家和认为,比较研究还应继续做同中察异的工作,就宗教与历史之关系而言,中国的三代与古代希腊、罗马本来各不相同;但不论前者的邦国,还是后者的城邦,都有自己的守护之神,这点又是相同的;可是在此之上,前者还有天或皇天上帝,后者则无,原因之一是由于前者在地上有最高的天下共主,而后者则无。杨共乐认为,敬重神灵,墨守礼仪,以敬神束缚民众,以礼仪统一思想,是罗马早期宗教具有的明显的目的性;敬仰民族神明,宽容外邦神灵,又使罗马的宗教传统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开放性;早期罗马的宗教传统是多神崇拜但有秩序,宽容外神但有原则,主要表现在新的外神从未渗透到罗马旧有宗教的核心,后者一直保持着主导地位。刘林海指出,基督教最初并非罗马的唯一选择,其优势是在历史过程中逐步确立的;罗马传统宗教自我更新的失败则把基督教推向了国教的地位。蒋重跃对《新约》的道德金规则与《论语》的忠恕思想做了比较研究,认为两者都主张博爱。但《新约》的金规则只有肯定式的表达,因为基督教的博爱来自上帝,上帝是无限的,上帝的爱也要无限地向外推出去;《论语》的忠恕思想则既有肯定式,也有否定式的表达,由于儒家的博爱来自人自身,人是有限的,所以人类之爱既可向外推出去,又要向内加以限制。这是二者最根本的差异。王献华在分析雅各布森的相关作品的基础上认为,对早期两河流域宗教的研究和对早期两河流域社会与文化的历史研究必须是合二为一的学术进程;在早期两河流域宗教研究中,神灵史的路径可以认为是下一阶段的学术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传统 早期 人类文明 罗马 敬畏自然 思想创造 超越自我 进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学术发展脉络中的《岭南学报》--兼论基督教大学的学术本土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义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1-134,共14页
1929—1951年发行的《岭南学报》是私立岭南大学的著名学术刊物,从学术角度反映了这所基督教大学的本土化进程。这份学术刊物承接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之潮流,致力于将西方学术思想和学术方法引入中国。她所刊发的社会调查与研究、中西比较... 1929—1951年发行的《岭南学报》是私立岭南大学的著名学术刊物,从学术角度反映了这所基督教大学的本土化进程。这份学术刊物承接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之潮流,致力于将西方学术思想和学术方法引入中国。她所刊发的社会调查与研究、中西比较文化研究、华南植物研究和地理研究等方面的群组文章,体现了现代学术多元发展的时代格局。占有最大分量的中国文史研究领域名作荟萃,中国思想史、文学史、政治与经济史、艺术史、历史文献学、汉语言与方言研究等学术方向的作品,体现了以经典释读和文献考证为基础的传统治学路径与现代社会科学的多学科方法相结合之显著特征。岭南文化研究则是该刊最具特色的学术领域。可以说,这份刊物为岭南大学乃至华南学界赢得了日益彰显的学术声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学报》 岭南大学 西学东渐 社会调查 文史研究 岭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传统文化“和谐社会”理念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范明英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94-101,共8页
和谐社会建设是当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题。和谐社会是一个有深厚文化传统积淀和丰富思想内涵的范畴,在中外思想文化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可以挖掘许多有价值、有意义、有特点的关于和谐社会观点和思想,对此加以提炼和发掘是很有... 和谐社会建设是当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题。和谐社会是一个有深厚文化传统积淀和丰富思想内涵的范畴,在中外思想文化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可以挖掘许多有价值、有意义、有特点的关于和谐社会观点和思想,对此加以提炼和发掘是很有价值的。要重视中外思想文化关于和谐思想内涵的一致性与差异性的比较研究,对传统和谐思想给予新的时代性、实践性的解读,提升对和谐思想文化内涵的多元文化的领悟与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传统文化 和谐社会理念 价值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西比较的视角论说中国古代宗教信仰与历史的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家和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3-96,共4页
宗教的起源和发展一直是古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古史研究者对古代的宗教与社会问题进行了长期探索,这里发表的五篇文章分别表达了研究者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刘家和认为,比较研究还应继续做同中察异的工作,就宗... 宗教的起源和发展一直是古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古史研究者对古代的宗教与社会问题进行了长期探索,这里发表的五篇文章分别表达了研究者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刘家和认为,比较研究还应继续做同中察异的工作,就宗教与历史之关系而言,中国的三代与古代希腊、罗马本来各不相同;但不论前者的邦国,还是后者的城邦,都有自己的守护之神,这点又是相同的;可是在此之上,前者还有天或皇天上帝,后者则无,原因之一是由于前者在地上有最高的天下共主,而后者则无。杨共乐认为,敬重神灵,墨守礼仪,以敬神束缚民众,以礼仪统一思想,是罗马早期宗教具有的明显的目的性;敬仰民族神明,宽容外邦神灵,又使罗马的宗教传统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开放性;早期罗马的宗教传统是多神崇拜但有秩序,宽容外神但有原则,主要表现在新的外神从未渗透到罗马旧有宗教的核心,后者一直保持着主导地位。刘林海指出,基督教最初并非罗马的唯一选择,其优势是在历史过程中逐步确立的;罗马传统宗教自我更新的失败则把基督教推向了国教的地位。蒋重跃对《新约》的道德金规则与《论语》的忠恕思想做了比较研究,认为两者都主张博爱。但《新约》的金规则只有肯定式的表达,因为基督教的博爱来自上帝,上帝是无限的,上帝的爱也要无限地向外推出去;《论语》的忠恕思想则既有肯定式,也有否定式的表达,由于儒家的博爱来自人自身,人是有限的,所以人类之爱既可向外推出去,又要向内加以限制。这是二者最根本的差异。王献华在分析雅各布森的相关作品的基础上认为,对早期两河流域宗教的研究和对早期两河流域社会与文化的历史研究必须是合二为一的学术进程;在早期两河流域宗教研究中,神灵史的路径可以认为是下一阶段的学术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宗教信仰 中西比较 早期罗马宗教 早期基督教 金规则与忠恕思想 两河流域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西生态农业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沈长江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3年第1期31-38,共8页
本文以18个项目对比分析,论述了我国的生态农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生态农业间的差异,并进一步评价了中西生态农业的发展水平。指出我国生志农业在生产实践方面居于领先地位,但科学试验与专业教育较落后。最后指出农业生产的生态化是当代世... 本文以18个项目对比分析,论述了我国的生态农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生态农业间的差异,并进一步评价了中西生态农业的发展水平。指出我国生志农业在生产实践方面居于领先地位,但科学试验与专业教育较落后。最后指出农业生产的生态化是当代世界上所有生物再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中西生态农业在今后相当长的发展过程中仍将存在差别,前者将继续以系统的挖潜增产为主,后者仍将以改善生存环境质量为主。但从生态农业获取优质食品方面,则又是两者今后兼而有之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生态学 研究 中国 西方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文言统一对阅读文化嬗变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爽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64,共8页
清末民初以文言统一为旨归的汉语改革,在加速汉语现代化转型的同时,也对阅读媒介、阅读群体、文本符号、阅读习惯的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诸项改革不仅助推阅读媒介向新文化书籍、近代报章、新文学杂志转向;也使边缘知识分子成为社会阅... 清末民初以文言统一为旨归的汉语改革,在加速汉语现代化转型的同时,也对阅读媒介、阅读群体、文本符号、阅读习惯的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诸项改革不仅助推阅读媒介向新文化书籍、近代报章、新文学杂志转向;也使边缘知识分子成为社会阅读的新生力量,阅读群体呈现多元化趋势,新文学作家的递承式阅读成为推动语言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仅提倡规范标点、汉字简化与汉字横排,形成辅助白话文阅读的符号书写新风尚;也促使默读、泛读成为阅读的普适方式,读者的阅读结构逐渐向近代学科体系转移,读书看报成为新的生活时尚。尽管此次改革不甚完善,却为助推国民基础教育的迅速发展贡献了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清末民初 阅读文化 文言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苏国勋的韦伯汉学史出发:中西比较视角下的“会”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蓉 李骏寅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58,共13页
苏国勋先生认为韦伯的《儒教与道教》深受汉学家高延的影响,从“天人合一”等问题出发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指出汉学家们资料、立场的局限造成了韦伯作品中的局限。沿着苏国勋先生的思路,以高延有关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会”的研究为切入点,... 苏国勋先生认为韦伯的《儒教与道教》深受汉学家高延的影响,从“天人合一”等问题出发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指出汉学家们资料、立场的局限造成了韦伯作品中的局限。沿着苏国勋先生的思路,以高延有关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会”的研究为切入点,带入中西比较的视角,解析韦伯对高延的借鉴与突破。从高延到韦伯的思想路线,既是用西方理论观照中国传统的尝试,又代表着从汉学到社会学的理论发展。正如苏国勋先生所指出的,正视其思想的局限,挖掘其理论启发意义,既有助于从民间社会真实的立场去理解官方纪录背后的历史真相,也有助于将普遍理论概念应用于中国文化研究,更好地把握其特殊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国勋 韦伯研究 汉学史 社会团体 中西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