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氏禾内生细菌Bacillus cereus J01吸附Cr^(3+)的研究
1
作者 张泽宇 李子院 +3 位作者 王少杨 陈心怡 汪利琪 李海云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39-1847,共9页
为考察李氏禾内生细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J01菌株吸附Cr^(3+)的性能,以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J01失活菌体作为生物吸附剂,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pH、温度、Cr^(3+)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等条件对Cr^(3+)吸... 为考察李氏禾内生细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J01菌株吸附Cr^(3+)的性能,以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J01失活菌体作为生物吸附剂,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pH、温度、Cr^(3+)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等条件对Cr^(3+)吸附性能的影响,分析其等温吸附过程、动力学过程及热力学过程,并采用红外光谱方法对吸附机理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在50 mL反应体系中,当pH值为6、温度为40℃、Cr^(3+)初始浓度为150 mg·L^(-1)、吸附剂投加量为0.2 g、吸附时间为12 h时,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J01失活菌体对Cr^(3+)的吸附性能达到最佳,其平衡吸附量和Cr^(3+)去除率分别为34.30 mg·g^(-1)、91.60%。(2)等温吸附过程分析结果显示,朗格缪尔吸附等温模型能更好地模拟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J01失活菌体对Cr^(3+)的吸附,其吸附过程更倾向于单分子层吸附。(3)吸附过程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J01失活菌体对Cr^(3+)的吸附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速率方程。(4)吸附过程热力学分析结果显示,在40℃下,吸附过程的△G、△H和△S分别为-2.609 kJ·mol^(-1)、61.792 kJ·mol^(-1)和206.11 J·mol^(-1),该温度下吸附过程是自发过程。(5)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J01失活菌体对Cr^(3+)的吸附可能通过细胞成分中的氨基、羟基和羰基起作用。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的失活菌体对Cr^(3+)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并在铬污染的环境治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 吸附 Cr^(3+) 李氏禾 内生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细菌Bacillus sp.H-TP2岩藻多糖酶的生产和酶学性质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鹏 蔡敬民 +4 位作者 秦松 吴茜茜 吴克 王锐 徐涤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7-51,共5页
研究了海洋细菌Bacillussp H TP2液态发酵生产岩藻多糖酶的条件 ,并对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包括氮源、碳源、起始pH、温度、盐浓度和添加物等对产酶的影响。培养基组成为 :岩藻多糖 3g/L、尿素 5g/L、NH4 NO32g/L、CaCl2 ·... 研究了海洋细菌Bacillussp H TP2液态发酵生产岩藻多糖酶的条件 ,并对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包括氮源、碳源、起始pH、温度、盐浓度和添加物等对产酶的影响。培养基组成为 :岩藻多糖 3g/L、尿素 5g/L、NH4 NO32g/L、CaCl2 ·2H2 O 0 0 5g/L、MgSO4 ·7H2 O 2g/L、Na2 HPO40 5g/L、葡萄糖 0 4g/L、蛋白胨 4g/L。菌种在 2 0℃ ,起始pH 7 0 ,1 2 5倍海水盐度下 ,培养 2 4h ,酶活力可以达到 1 2 9IU/mL。另外 ,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 5 0℃ ,最适反应pH为 6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细菌 bacillus sp.H-TP2 液态发酵 岩藻多糖酶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深海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GAS 00152抗菌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龙彬 高程海 +8 位作者 潘丽霞 李菲 胡丽琴 文良娟 龙彬 高程海 潘丽霞 李菲 胡丽琴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7-812,共6页
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南海深海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GAS 00152发酵液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4-苯基-3-丁烯酰胺(1)、苯乙酰胺(2)、苯乙酸-2-(4-羟苯基)乙酯(3)、对羟基苯乙醇(4)、环(... 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南海深海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GAS 00152发酵液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4-苯基-3-丁烯酰胺(1)、苯乙酰胺(2)、苯乙酸-2-(4-羟苯基)乙酯(3)、对羟基苯乙醇(4)、环(甘氨酸-2-氨基丁酸)(5)、环(甘氨酸-亮氨酸)(6)、环(甘氨酸-L-脯氨酸)(7)、环(D-脯氨酸-L-缬氨酸)(8)、环(4-羟基脯氨酸-亮氨酸)(9)、环(N-甲基甘氨酸-苯丙氨酸)(10)、环(L-2-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11)、环(2-哌啶酸-苯丙氨酸)(12)。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测试化合物1-12对番木瓜炭疽菌和香蕉黑星菌的抑制活性,发现化合物9对两种热带水果致病菌显示出中等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细菌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次生代谢产物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橙内生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028产几丁质酶的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徐勤茜 张泽宇 +4 位作者 陶雪婷 赵梓伶 李子院 郝再彬 李海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1-158,共8页
为了提高分离自酸橙果实中的一株内生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028产几丁质酶的性能。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了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对该菌株产几丁质酶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方法对该菌株产几丁质酶的摇瓶发酵条件进行... 为了提高分离自酸橙果实中的一株内生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028产几丁质酶的性能。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了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对该菌株产几丁质酶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方法对该菌株产几丁质酶的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胶体几丁质浓度、培养温度和初始pH对该菌株产几丁质酶影响明显;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当胶体几丁质浓度为0.8%、酵母粉浓度为1%、初始pH为6.9、接种量3%、装液量为100 mL/250 mL、30℃培养48 h时,该菌株产几丁质酶性能最佳,发酵液中几丁质酶酶活可达10.48 U/mL。研究结果为该菌株几丁质酶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橙 内生菌 苏云金芽孢杆菌 几丁质酶 发酵条件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条件对Bacillus altitudinis LZP02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黄东慧 钟鹏 +2 位作者 王建丽 胡云龙 王志刚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66-1473,共8页
Bacillus altitudinis LZP02是一株水稻根际促生菌,可在水稻根际定殖,形成生物膜。为研究Bacillus altitudinis LZP02生物膜的形成情况,在不同培养条件下,通过96孔微量平板法观察生物膜形成,并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对其进行定量。结果表明,B... Bacillus altitudinis LZP02是一株水稻根际促生菌,可在水稻根际定殖,形成生物膜。为研究Bacillus altitudinis LZP02生物膜的形成情况,在不同培养条件下,通过96孔微量平板法观察生物膜形成,并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对其进行定量。结果表明,B.altitudinis LZP02在培养基表面形成稳定的生物膜结构,具有良好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其形成生物膜的最适温度为30℃,在25℃只形成少量生物膜,说明低温降低了B.altitudinis LZP02生物膜形成能力;在pH值为4~10时均能形成生物膜,pH值为7.0时生物膜形成能力最强。Ca^(2+)对B.altitudinis LZP02生物膜形成没有明显的影响,Fe^(2+)、Fe^(3+)、Mg^(2+)、K^(+)、Na^(+)、Zn^(2+)、Cu^(2+)可以抑制B.altitudinis LZP02生物膜的形成,Mn^(2+)能够促进B.altitudinis LZP02生物膜的形成。该研究结果为B.altitudinis LZP02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深入探究B.altitudinis LZP02生物膜形成机制提供了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illus altitudinis LZP02 生物膜 金属离子 水稻根际促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全蚀病菌拮抗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Z-9菌株产芽孢条件优化 被引量:6
6
作者 孔少元 吕纪涛 +1 位作者 张冬冬 王世英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8-91,共4页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Z-9菌株对小麦全蚀病病原菌有显著拮抗活性,以芽孢产率和活菌数为主要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Z-9菌株摇瓶产芽孢条件进行优化,为其工业生产提供试验依据。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Z-9菌株对小麦全蚀病病原菌有显著拮抗活性,以芽孢产率和活菌数为主要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Z-9菌株摇瓶产芽孢条件进行优化,为其工业生产提供试验依据。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玉米粉、黄豆饼粉和MnSO_4·H_2O、Mg SO_4·7H_2O。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适培养基组分为玉米粉1.0%、黄豆饼粉2.0%、MnSO_4·H_2O 0.04%、MgSO_4·7H_2O 0.04%、Na_-2HPO_4·2H_2O 0.4%、Na H_2PO_4·2H2O 0.2%;最适发酵条件为:初始p H值7.5,250 m L三角瓶装液量50 m L,37℃培养36 h。优化后发酵液的芽孢数量为1.60×109cfu/m L,较优化前提高了13.7倍,芽孢产率达到9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全蚀病 拮抗菌 芽孢杆菌 芽孢 发酵条件 优化 芽孢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热泉菌Bacillus sp.Lc50-1的发酵产卡拉胶酶条件 被引量:1
7
作者 胡秋实 苏忠亮 +1 位作者 何培青 李江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9-267,共9页
采用响应面法对1株高产卡拉胶酶的印度尼西亚热泉菌Bacillus sp.Lc50-1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分别以培养温度、pH值、C源、N源、金属离子及接种量作为唯一变量进行单因素实验,筛选出对酶活有显著影响的单因素取值范围;参考单因素实验结果... 采用响应面法对1株高产卡拉胶酶的印度尼西亚热泉菌Bacillus sp.Lc50-1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分别以培养温度、pH值、C源、N源、金属离子及接种量作为唯一变量进行单因素实验,筛选出对酶活有显著影响的单因素取值范围;参考单因素实验结果,再利用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回归分析以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卡拉胶浓度(C源)、蛋白胨浓度(N源)、KCl浓度(金属离子)与酶活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通过求解回归方程得到Bacillus sp.Lc50-1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47.5℃、蛋白胨0.25%、卡拉胶0.3%、KCl 21.55mmol·L-1,优化后发酵上清液的酶活达到8.9U·mL-1,比优化前提高了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泉菌bacillus sp Lc50-1 卡拉胶酶 响应面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海绵附生菌Bacillus firmus的培养条件优化及α-GI活性成分初步分析
8
作者 邱晶晶 査鑫垚 +2 位作者 姜薇 靳翠丽 周晓见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2-208,共7页
为寻找新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α-glucosidase inhibition,α-GI)活性化合物来源,针对前期研究发现的具有α-GI活性的海绵附生微生物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对其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活性组分中主要成分进行初步分析.以... 为寻找新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α-glucosidase inhibition,α-GI)活性化合物来源,针对前期研究发现的具有α-GI活性的海绵附生微生物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对其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活性组分中主要成分进行初步分析.以α-GI活性为主要检测对象,选出蛋白胨、酵母膏、Na Cl和p H值共4个因素进行正交优化试验.结合菌株生长情况和代谢产物产量指标,发现在MB培养基的基础上,蛋白胨质量浓度3 g/dm3、酵母膏质量浓度3 g/dm3、Na Cl质量浓度19.5 g/dm3、p H值为7.5的组合为最优培养条件.在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下,规模化发酵该菌株,提取其代谢产物粗提物,经活性追踪下的二次色谱柱分离,获得一个高抑制活性组分,抑制率达82.4%.该组分经GC-MS分析后发现,活性组分中主要成分为环二肽类及哌啶酮类物质.本研究结果为寻找新型α-GI活性化合物提供了一个新的、可扩大生产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海绵附生菌 坚强芽孢杆菌 代谢产物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DJ1液体发酵工艺优化
9
作者 姜威 张淑梅 +3 位作者 马俊秀 闫更轩 胡基华 吴皓琼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4,共6页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正交实验、响应面实验优化了贝莱斯芽孢杆菌DJ1的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确定最佳培养基组分为:麦芽糖2.5%、酵母粉0.5%、氯化钠1.0%、硫酸锰0.02%;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23 h、初始pH值8、发酵温度36℃...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正交实验、响应面实验优化了贝莱斯芽孢杆菌DJ1的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确定最佳培养基组分为:麦芽糖2.5%、酵母粉0.5%、氯化钠1.0%、硫酸锰0.02%;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23 h、初始pH值8、发酵温度36℃,在此条件下,OD_(600)值为1.819,与模型预测值基本吻合,发酵液的有效活菌数为2.34×10^(9) CFU·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响应面法 有效活菌数 发酵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淀粉芽胞杆菌ZF522的分离鉴定及对生姜根腐病防治效果
10
作者 李森 李磊 +6 位作者 刘世程 段广荣 陈朱侃 石延霞 柴阿丽 李宝聚 谢学文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5-592,共8页
由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引起的生姜根腐病严重危害着生姜生产,给生姜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生姜的茎基部类的病害难以防治,使用化学药剂又容易残留,对根茎类病害的生物防治目前也缺乏有效的防控产品。本试验从生... 由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引起的生姜根腐病严重危害着生姜生产,给生姜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生姜的茎基部类的病害难以防治,使用化学药剂又容易残留,对根茎类病害的生物防治目前也缺乏有效的防控产品。本试验从生姜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芽胞杆菌,通过对生姜根腐病的离体筛选,筛选出1株离体防效可以达到57.67%的生防菌株。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ZF522菌株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盆栽试验条件下,生防菌株ZF522对生姜根腐病的防效达到50.84%。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菌株ZF522含有srf A、fen A、itu A、ituC、bymA、bymC等有抑菌作用的脂肽类化合物合成基因。这些基因与报道过的抗菌脂肽物质均是密切相关的。综上所述,菌株ZF522对生姜根腐病具有很好的生防潜力,是一株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生防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胞杆菌 生姜根腐病 拮抗菌 菌株鉴定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芽孢杆菌对油茶炭疽病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11
作者 朱幼娇 陈健鑫 +4 位作者 吴峰婧琳 彭睿琦 温名佳 马焕成 伍建榕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9-668,共10页
【目的】分析内生细菌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炭疽病的抑制机制。【方法】基于形态学特征与多基因片段系统发育分析对内生细菌B11菌株进行鉴定。通过平板对峙法评估B11菌株对Colletotrichum siamense的抑制作用,通过扫描电镜、化合物... 【目的】分析内生细菌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炭疽病的抑制机制。【方法】基于形态学特征与多基因片段系统发育分析对内生细菌B11菌株进行鉴定。通过平板对峙法评估B11菌株对Colletotrichum siamense的抑制作用,通过扫描电镜、化合物合成基因扩增和RT-qPCR等方法探究B11菌株的抑病机制和诱导抗性机制。【结果】内生细菌B11菌株被鉴定为耐盐芽孢杆菌Bacillus halotolerans。该菌株具有较广谱的体外抑菌活性,且对C.siamense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其发酵液能使菌株CA17分生孢子细胞壁破裂,内含物泄漏,菌丝膨大畸形。此外,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叶片经菌株B11发酵液处理后,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信号途径中的标记基因PR1和PR5呈上调表达。菌株B11发酵液处理油茶叶片后,抗性相关的防御酶POD和SOD活性显著升高。【结论】本研究为油茶炭疽病的绿色防控技术研发及生物防治制剂的开发应用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炭疽病 内生细菌 耐盐菌 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Crop Rotation and Microbial Fertilizer on Nutrient Absorption and Beneficial Bacterium Abundance in Rhizosphere of Continuous Cropped Eggplant
12
作者 Sang Ping Li Shu-min +8 位作者 Meng Ling-bo Zhang Chun-yi Mu Yao Li Xin-rui Li Ying Wu Hao-lei Liu Xiang-jun Ma Ze-nan Hou Jia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0年第4期55-64,共10页
Rotation is a method to effectively regulate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alleviate the obstacles of continuous planting of eggplant in facilities.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y was used to study ... Rotation is a method to effectively regulate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alleviate the obstacles of continuous planting of eggplant in facilities.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y was used to study the change of beneficial bacteria diversity and structure at the first fruit stage of continuous eggplant rhizosphere soil affected by rotation combined with Bacillus subtilis fertilizer.The result showed that beneficial bacteria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samples of eggplant at the phylum classification level included Actinobacteria,Chloroflexi,Acidobacteria,Planctomycetes and Cyanobacteria.At the level of genus classification,the beneficial bacteria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samples of eggplant were Bacillus,Arthrobacter,Sphingomonas and Streptomyces.The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the abundance of soil dominant bacteria and beneficial bacteria at phylum level and genus classification among different treatments.At the phylum level,compared with CK treatment,the relative abundances of Acidobacteria and Proteobacteria in BB treatment were increased by 34.4%and 20.2%,respectively.At the level of genus classification,the beneficial bacterial Arthrobacter abundance in BB treatment was 1.44 times than that of CK treatment an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F treatment.Moreover,the total uptake of N,P and K by eggplants in BB treatment and BFN treatment were 1.68 and 1.35 times than those of CK treatment,respectively.The abov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bined treatment of microbial fertilizer and rotation could increased the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diversity and the abundance of beneficial bacteria in the first fruit stage of eggplant,which indeed enhanced the absorption of N,P and K by continuous eggplant plants,thereby alleviating the obstacles of continuous cropping of eggpl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TATION bacillus subtilis beneficial bacterium bacterial diversity EGGPLA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霜霉病生防菌ZF515分离鉴定及防效试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闫丽霞 李磊 +6 位作者 丁常宗 杨静静 石延霞 柴阿丽 范腾飞 李宝聚 谢学文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0-678,共9页
霜霉病是黄瓜栽培中最常见的一种具有毁灭性的病害,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生物防治是一种能够有效防治作物病害且环境友好的重要措施。为筛选出有效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生防菌株,从黄瓜根际土样中分离获得121株芽胞杆菌。采用盆栽试验方... 霜霉病是黄瓜栽培中最常见的一种具有毁灭性的病害,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生物防治是一种能够有效防治作物病害且环境友好的重要措施。为筛选出有效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生防菌株,从黄瓜根际土样中分离获得121株芽胞杆菌。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筛选获得8株对黄瓜霜霉病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菌。使用这8株生防菌在不同地区大棚内进行田间试验,确定生防菌株ZF515对黄瓜霜霉病具有稳定防效,防效高达71.47%。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ZF515菌株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采用平板对峙法明确ZF515菌株对8种不同病原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综上所述,菌株ZF515对黄瓜霜霉病具有很好的生防潜力,是一株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生防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胞杆菌 黄瓜霜霉病 拮抗菌 菌株鉴定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大口鲇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14
作者 刘星雨 王蓉蓉 +1 位作者 杨炼 董然然 《水产学杂志》 2024年第5期62-69,共8页
为查明南方大口鲇(Silurus meridionalis)腐皮症和出血症的病原,从体质量10.4 g的患病南方大口鲇中分离纯化出两种优势细菌,命名为BD-1和YB-1。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DNA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等方法鉴定为洛菲不动杆菌(Acin... 为查明南方大口鲇(Silurus meridionalis)腐皮症和出血症的病原,从体质量10.4 g的患病南方大口鲇中分离纯化出两种优势细菌,命名为BD-1和YB-1。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DNA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等方法鉴定为洛菲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woffii)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并研究其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结果表明,菌株BD-1对健康南方大口鲇具有较强致死性,感染15 d的半数致死浓度LD50为1.2×10^(9) CFU/mL,临床主要表现为大面积溃烂斑,烂尾,各部位充血,对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多西环素、头孢哌酮、四环素、庆大霉素、林可霉素、利福平、阿莫西林、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和氯霉素12种药物敏感,对红霉素呈中度或低度敏感,对青霉素G、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多黏菌素B和甲硝唑6种药物耐药;菌株YB-1对健康南方大口鲇具有强致病性和低致死率,在1.5×10^(9) CFU/mL浓度下感染15 d,仅有20%致死率,却有100%的临床感染症状,主要表现为尾鳍各部位出血及皮肤有不同程度出血点,对多西环素、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四环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氯霉素、红霉素和万古霉素9种药物敏感,对恩诺沙星和阿莫西林呈中度或低度敏感,对氟苯尼考、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林可霉素、利福平、多黏菌素B和甲硝唑8种药物耐药。本研究确定了洛菲不动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是南方大口鲇腐皮症和出血症的病原菌,养殖中可选择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和多西环素防治洛菲不动杆菌,选择恩诺沙星和多西环素防治蜡样芽孢杆菌。本研究结果对防治由洛菲不动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鱼类疾病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大口鲇 洛菲不动杆菌 蜡样不动杆菌 致病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复合微生物降解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峰峰 谢凤行 +2 位作者 周可 赵玉洁 李亚玲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93-596,共4页
在养殖水体中对保存的芽孢杆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的能力进行比较,发现3种菌株对亚硝酸盐均能较好地降解,但降解速度不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芽孢杆菌;对3种菌株混合接种发现,具有较好净化水质效果的最佳接菌配比... 在养殖水体中对保存的芽孢杆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的能力进行比较,发现3种菌株对亚硝酸盐均能较好地降解,但降解速度不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芽孢杆菌;对3种菌株混合接种发现,具有较好净化水质效果的最佳接菌配比为芽孢杆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1∶1∶2,在30℃、接种量为1%的条件下,以该配比接种亚硝酸盐,硝酸盐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12.85、54.42mg/L的模拟养殖水体中,其亚硝酸盐、硝酸盐降解率在24h内均超99.99%,水体中的pH值显著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变化较小,可以实现对养殖水体的快速脱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细菌 乳酸菌 芽孢杆菌 亚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瘤胃兼性厌氧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炳晓 柴同杰 +4 位作者 苏鹏程 吕静 姚美玲 戈胜强 秦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42,共8页
【目的】从奶牛瘤胃液中分离出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兼性厌氧细菌,用于绿色粗饲料微生物添加剂的研发。【方法】从奶牛瘤胃中采取瘤胃液,接种于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采用严格厌氧结合需氧培养方式进行培养,通过刚果红染色,筛选出分... 【目的】从奶牛瘤胃液中分离出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兼性厌氧细菌,用于绿色粗饲料微生物添加剂的研发。【方法】从奶牛瘤胃中采取瘤胃液,接种于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采用严格厌氧结合需氧培养方式进行培养,通过刚果红染色,筛选出分解纤维素能力强的兼性厌氧细菌;采用生化试验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细菌进行鉴定,并绘制系统发育树;同时对细菌生长特性及有无致病性进行初步测定。【结果】共分离到63株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细菌,其中29株有较强的分解纤维素能力,包括24株G菌,5株G+菌;24株G-细菌中,18株为肺炎克雷伯氏菌肺炎亚种,3株为铜绿假单胞杆菌,2株为大肠杆菌,1株为产酸克雷伯氏菌;5株G+细菌中,2株与苏云金芽孢杆菌有99.7%的同源性,2株与巨大芽孢杆菌有99.6%的同源性,1株与蜡状芽孢杆菌有99.5%的同源性,分类学上可分别归于苏云金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细菌的生长特性及致病性试验表明,分离到的细菌在20-41℃、pH5.O~9.0条件下生长良好,肺炎克雷伯氏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无致病性。【结论】分离到的奶牛瘤胃兼性厌氧细菌,可用于绿色粗饲料微生物添加剂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瘤胃液 纤维素分解菌 16S RDNA 克雷伯氏菌 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祝放牧牦牛生活环境土壤中一株产凝乳酶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2
17
作者 宋曦 甘伯中 +3 位作者 贺晓玲 张卫兵 李帆 刘兴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8-162,共5页
筛选高产凝乳酶细菌,并对其进行鉴定和产凝乳酶活力测定。利用酪蛋白培养基从天祝放牧牦牛生活环境土壤中筛选高产凝乳酶细菌,利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检测、16S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采用Arima法和福林法分别测定凝乳酶活力和蛋... 筛选高产凝乳酶细菌,并对其进行鉴定和产凝乳酶活力测定。利用酪蛋白培养基从天祝放牧牦牛生活环境土壤中筛选高产凝乳酶细菌,利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检测、16S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采用Arima法和福林法分别测定凝乳酶活力和蛋白水解活力。获得18株产凝乳酶细菌,其中菌株D3.11产凝乳酶活力相对最高,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其在麸皮培养基中发酵72h产凝乳酶活力高达89.56SU/ml,蛋白水解力为21.27U/ml。菌株D3.11是一株高产凝乳酶细菌,可作为候选菌株进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乳酶 细菌 分离鉴定 16S RDNA 地衣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的油菜内生细菌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会军 陈卓君 +2 位作者 吴毅歆 何鹏飞 何月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2-97,共6页
为探寻对十字花科根肿病有生防作用的菌株,从油菜根内组织分离内生细菌,通过根肿菌孢子裂解、盆栽防病试验证明其功能,并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NA基因序列鉴定其分类地位。研究结果表明,从油菜品种KT1004和Y05-84-5-1根部分离出51... 为探寻对十字花科根肿病有生防作用的菌株,从油菜根内组织分离内生细菌,通过根肿菌孢子裂解、盆栽防病试验证明其功能,并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NA基因序列鉴定其分类地位。研究结果表明,从油菜品种KT1004和Y05-84-5-1根部分离出51株内生菌,其中YN201305和YN201310对十字花科根肿病菌有明显裂解和抑制作用。盆栽试验表明,应用浓度107CFU/mL的菌液,在播种时和播种后每间隔5d浇灌1次,共浇灌4次。45d苗龄调查结果,二者对大白菜品种鸿源83的根肿病防治效果分别达65.12%和77.92%。经鉴定,YN201305为短小芽孢杆菌,YN201310为枯草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肿病 油菜 内生细菌 短小芽孢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S-2对水稻苗生长的效应 被引量:28
19
作者 蔡学清 林彩萍 +1 位作者 何红 胡方平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9-194,共6页
结果表明: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S2(Bacillussubtilis)菌株含量为103cfu·mL-1时即可进入水稻体内定殖;该菌的菌体、不同菌液含量及外分泌物对水稻苗生长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如增加植株的鲜重与干重.从其促生机理来看,该菌能提... 结果表明: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S2(Bacillussubtilis)菌株含量为103cfu·mL-1时即可进入水稻体内定殖;该菌的菌体、不同菌液含量及外分泌物对水稻苗生长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如增加植株的鲜重与干重.从其促生机理来看,该菌能提高水稻叶绿素的含量,提高其保护酶活性,并通过提高水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提高其抗逆性,促进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苗生长 水稻 内生 效应 保护酶活性 外分泌物 外界环境 含量 CFU 叶绿素 适应性 抗逆性 定殖 促生 干重 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藻细菌DC-L5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特性 被引量:20
20
作者 卢兰兰 李根保 +2 位作者 沈银武 胡明明 刘永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60-865,共6页
从滇池蓝藻水华集聚区分离获得一株溶藻细菌DC-L5,通过形态及16S rDNA测序分析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用小白鼠进行生物安全实验,小白鼠无中毒症状。研究表明当细菌处于对数生长期时溶藻效果最强,共培养5d使铜锈微囊藻的叶绿素a含量下降83... 从滇池蓝藻水华集聚区分离获得一株溶藻细菌DC-L5,通过形态及16S rDNA测序分析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用小白鼠进行生物安全实验,小白鼠无中毒症状。研究表明当细菌处于对数生长期时溶藻效果最强,共培养5d使铜锈微囊藻的叶绿素a含量下降83.33%,使惠氏微囊藻、绿色微囊藻、水华束丝藻和水华鱼腥藻4种蓝藻叶绿素a下降率最高为67.6%,最低为58.5%,平均为62.25%。离心沉降后,发现沉淀菌体和无菌上清液对铜锈微囊藻都有溶藻效果,但溶藻效果不及原菌液,推测DC-L5可能是通过直接接触使藻细胞凝聚下沉及进一步的生物降解,同时存在抑制藻细胞生长的胞外分泌物。高温热处理后菌液溶藻作用不明显,推测高温可能使菌体或胞外分泌物质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细菌 生物控藻 芽孢杆菌 蓝藻水华 微囊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