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汝瓷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承焕生 何文权 +1 位作者 杨福家 周分廷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99年第2期19-26,共8页
本文报导了从河南省平顶山清凉寺汝窟遗址出土的官窑和民窑青瓷样品的测试结果。给出用 PIXE方法测得的胎、釉的化学组成和微量元素含量。实验结果:官汝和民汝样品胎的化学组成基本一 致;而釉的化学组成明显不同。本文也给出用多... 本文报导了从河南省平顶山清凉寺汝窟遗址出土的官窑和民窑青瓷样品的测试结果。给出用 PIXE方法测得的胎、釉的化学组成和微量元素含量。实验结果:官汝和民汝样品胎的化学组成基本一 致;而釉的化学组成明显不同。本文也给出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南方青瓷(龙泉窟、上林湖青瓷)和北 方青瓷(汝官窑、汝民窑、钧窑、耀州窑、段店窑)的化学组成和微量元素含量在聚类分析中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汝瓷 汝官瓷 汝民瓷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查氏水西庄与清代雍、乾之际文坛走向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兵 王小恒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49,共8页
天津查氏水西庄与"扬州二马"小玲珑山馆、杭州赵氏小山堂在一代文宗王士禛和诸诗坛大家故去、文坛领袖出现空缺、新的文学走向初现端倪之时,鼎足而立,三位一体,强力推动了清代雍正、乾隆之际文坛新格局的形成和文学的发展。其... 天津查氏水西庄与"扬州二马"小玲珑山馆、杭州赵氏小山堂在一代文宗王士禛和诸诗坛大家故去、文坛领袖出现空缺、新的文学走向初现端倪之时,鼎足而立,三位一体,强力推动了清代雍正、乾隆之际文坛新格局的形成和文学的发展。其中,查氏水西庄作为沟通南北文坛的重要桥梁,发挥了极为独特的作用。水西庄查氏通过大量吸纳资助下层在野士人、亲自参与《拟乐府补题》唱和活动和笺注《绝妙好词》等在雍、乾时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文化活动,推进了文坛重心向野逸文学创作集群的下移和文坛"朝""野"离立之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期 查氏水西庄 文化活动 “朝”“野”离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学化背景下两湖民间书院建筑形态衍化探讨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晓峰 潘方东 陈刚 《南方建筑》 2014年第5期58-63,共6页
书院之名始见于唐代,发展于宋代,是实施教学、藏书与研究三结合的教育机构。元代时,元世祖首次下令广设书院,并将书院山长定为学官,是书院官学化的开始。清初统治者抑制书院自主发展,使之官学化更突出,科举取士成为统治者选拔官员的主... 书院之名始见于唐代,发展于宋代,是实施教学、藏书与研究三结合的教育机构。元代时,元世祖首次下令广设书院,并将书院山长定为学官,是书院官学化的开始。清初统治者抑制书院自主发展,使之官学化更突出,科举取士成为统治者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书院也逐渐变为科举考试的附庸。书院发端于私学,原属于官学系统之外的教育机构,但在古代专制的社会条件下,书院从它建立的时候起,就开始其官学化的历程。官学化也导致书院在形制和功能上有了新的变化。文章聚焦于两湖民间书院特点,探究清代以后书院在官学影响之下形制和空间的衍化,并分析其成因,以期对民间书院官学化有更深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书院 建筑形态 官学化 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举谣言”与东汉吏政 被引量:16
4
作者 胡守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69,共6页
东汉的君主有仿效古代听百姓的歌谣而知施政及地方官吏得失之意,此举要收正面效果,必须使民能自由发表意见,以及君主不受干扰,确以民意为鉴,舍此徒具虚名而已。东汉之事例可为证。
关键词 歌谣 举谣言 八使 选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高等教育评价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沈志莉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60,共3页
我国高等教育评价历经近20年来的发展与建设,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同时也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将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评价现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状况进行比较,从中梳理出某些发展经验和成功启示,是非常必... 我国高等教育评价历经近20年来的发展与建设,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同时也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将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评价现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状况进行比较,从中梳理出某些发展经验和成功启示,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评价 比较教育 评价机构 评价内容 西方发达国家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法社会学的民间立场 被引量:5
6
作者 胡平仁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4-80,共7页
民间是个主体性概念。民间立场就是学者在法社会学研究中,倾向于从普通民众的角度来提出问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它是相对于传统法学所采取的自上而下的官方立场而言的。法社会学采取民间立场,意味着研究者应该关注、尊重... 民间是个主体性概念。民间立场就是学者在法社会学研究中,倾向于从普通民众的角度来提出问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它是相对于传统法学所采取的自上而下的官方立场而言的。法社会学采取民间立场,意味着研究者应该关注、尊重并尽量满足民间的需求、意愿、情感和态度;意味着法社会学思维走向的转变和法律接受问题的凸显;意味着法是多元的,要重视和研究多元法之间的互动关系;还意味着纠纷解决和法律秩序的生成与重组应该成为法社会学的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社会学 民间 民间立场 官方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官方与民间合力对寒食习俗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勃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4-47,共4页
寒食节是我国古代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汉代以来,寒食节或禁而不止,或昌盛于世,或不禁而止,经历了十分复杂的演变过程。寒食节兴衰的历史反映了官方力量和民间力量的相互作用,也在一定范围内反映出这种作用的深度和广度。从寒食节的兴衰... 寒食节是我国古代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汉代以来,寒食节或禁而不止,或昌盛于世,或不禁而止,经历了十分复杂的演变过程。寒食节兴衰的历史反映了官方力量和民间力量的相互作用,也在一定范围内反映出这种作用的深度和广度。从寒食节的兴衰可以看出,一项习俗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没有行政力量干预时,习俗只取决于民间力量自己的变化,与官方力量无关,但在二者构成特定关系的社会中,一项习俗的兴衰与变迁就只能取决于这两种力量之合力的方向和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食节 官方力量 民间力量 合力 习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服私访:作为一种社会控制的官方民间法 被引量:6
8
作者 纪建文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6-41,共6页
无论在中国古代还是当下,微服私访现象都较为常见。微服私访是决策者借助被访者的信任,为夺回真实信息控制权所做的一种个人努力,是一种实现非正式社会控制的官方民间法。
关键词 民间法 社会控制 中国古代 个人 决策者 真实 信任 信息控制 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的民间叙事(上) 被引量:4
9
作者 谢晖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5年第4期91-100,共10页
长期以来,法学中流行的法律叙事是官方叙事。这一叙事在强调官方法对分配主体权利义务,组织人们自治合作,构建社会交往秩序的同时,忽视甚至有意遮蔽了民间法所具有的类似功能。所以,这种法律的官方叙事对日常权利义务交往和社会秩序建... 长期以来,法学中流行的法律叙事是官方叙事。这一叙事在强调官方法对分配主体权利义务,组织人们自治合作,构建社会交往秩序的同时,忽视甚至有意遮蔽了民间法所具有的类似功能。所以,这种法律的官方叙事对日常权利义务交往和社会秩序建构的事实并不具有完全的解释力,反而具有很强的不当解构性。为了克服这种法律的官方叙事之弊,有必要倡导并建立一种法律的民间叙事。这一叙事的基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规范交往的事实,其基本任务是对这一事实进行客观描述、学术阐释和理论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方法 民间法 官方叙事 民间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官养到民养:腔种间的博弈——乐籍制度解体后戏曲的区域、地方性选择 被引量:20
10
作者 项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0-148,184,共10页
本文对乐籍制度解体前后戏曲发展演化特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剖析解读,重在乐籍制度存在之时戏曲的发展规律,乐籍解体之后引发社会反应所采取的措施,从官养与民养、腔种博弈、官戏与土戏理念的对应关系角度进行把握,彰显乐籍制度... 本文对乐籍制度解体前后戏曲发展演化特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剖析解读,重在乐籍制度存在之时戏曲的发展规律,乐籍解体之后引发社会反应所采取的措施,从官养与民养、腔种博弈、官戏与土戏理念的对应关系角度进行把握,彰显乐籍制度解体在戏曲界所产生的诸多变化以及区域、地方性选择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乐籍制度 解体 官养/民养 腔种博弈 官戏/土戏 花雅之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弘治初年祀典厘正论初探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29,共6页
明初制定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祀典体系在永乐以后逐渐变化。抵弘治初年,一批士大夫针对祭祀体系中积聚已深的佛、道、杂神崇拜等因素,要求废弃不符合明初祀典精神的祭祀对象、汰除渎礼、清理祭祀方式和人员。其批评的现象主要是各种渗... 明初制定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祀典体系在永乐以后逐渐变化。抵弘治初年,一批士大夫针对祭祀体系中积聚已深的佛、道、杂神崇拜等因素,要求废弃不符合明初祀典精神的祭祀对象、汰除渎礼、清理祭祀方式和人员。其批评的现象主要是各种渗透于国家祀典的非儒家信仰活动,批评的行为主体则是皇帝为核心的贵族。孝宗对士大夫厘正祀典的呼吁略示赞同,但并未认真采纳。尽管如此,弘治时期国家祭祀活动,仍是明中叶最接近洪武旧制精神的。明中期关于祭祀体系的这场争论,反映士大夫政治与皇权政治,儒家信仰与佛、道以及杂神崇拜等观念的深刻冲突,此为明代政治文化的一个内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祀典 弘治 士大夫 杂神崇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文学文化发展的四大内驱动力——本土与外来、传统与现代、民间与官方、地方与中原的张力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双一 周之涵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2-148,192,共7页
台湾文学文化的四大张力结构中,"本土"与"外来"特别彰显于殖民时代。殖民者要求被殖民者改造以接近"文明",却又因统治的需要,以种族劣等概念抵制这种接近;发现被殖民者的"模拟"其实暗藏抵抗,... 台湾文学文化的四大张力结构中,"本土"与"外来"特别彰显于殖民时代。殖民者要求被殖民者改造以接近"文明",却又因统治的需要,以种族劣等概念抵制这种接近;发现被殖民者的"模拟"其实暗藏抵抗,便加以打压。当代文坛"现代"与"传统"张力凸显,"现代"经历了从高潮到被"传统"取而代之到再度复苏的过程,最终二者犬牙交错,融汇整合。它们在同一作家作品中的共时并存则有助于提升其艺术性。在台湾,"民间""草根"历来代表正面价值,"官方"则反之;但"官方"拥有权力,二者处于动态平衡中。"中原"与"地方"可化约为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关系,前者代表核心价值观念即共性,后者代表地域文化即个性。全国各地域文化的汇聚,使台湾文学文化显得格外丰富多彩。四种张力并非阻力,反倒是台湾文学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的内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 本土与外来 传统与现代 民间与官方 地方与中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学”话语下的20世纪少数民族歌谣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廖元新 万建中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5期175-184,共10页
20世纪以来,长期不受重视的少数民族歌谣,突然进入了官方和学者的视野。官方话语与学术话语间彼此勾连、相互影响,国家行为时而以"前话语"的形式,构成学术研究的社会语境;时而以强大的行政控制力,直插学术研究之中,以"... 20世纪以来,长期不受重视的少数民族歌谣,突然进入了官方和学者的视野。官方话语与学术话语间彼此勾连、相互影响,国家行为时而以"前话语"的形式,构成学术研究的社会语境;时而以强大的行政控制力,直插学术研究之中,以"典型话语"的形式,成为学术研究的主题。回顾这段百年学术史,既是对曾经工作的反思,亦能促进对未来研究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方话语 学术话语 少数民族歌谣研究 学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德镇明代“空白期”窑业遗存的考古学探索与新认知 被引量:7
14
作者 秦大树 高宪平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3-77,共15页
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制瓷业缘于缺少纪年器物而长期不被人们认识,被称为陶瓷史上的"空白期"。然而这一时期却处在明代景德镇官民窑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此期制瓷业的关注和研究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历程,随着景德镇陶瓷考古... 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制瓷业缘于缺少纪年器物而长期不被人们认识,被称为陶瓷史上的"空白期"。然而这一时期却处在明代景德镇官民窑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此期制瓷业的关注和研究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历程,随着景德镇陶瓷考古工作的持续开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本文通过梳理景德镇窑址考古的探索过程,使读者能够对三朝瓷业研究探索过程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并重点介绍了近年来随着窑址考古工作的开展取得的新发现和新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明代空白期 官窑和民窑 制瓷业 窑址考古新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民间著述到官方教材——从元陈澔《礼记集说》看经典诠释的独特现象及其思想史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曾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6-100,共5页
元陈澔的《礼记集说》是一部诠释《礼记》的私人著述,以简便浅近著称,明初取代郑注孔疏成为科举考试的官方教材,独立学官三百多年。到清代,该书屡屡受到批评,逐渐退出《礼记》诠释的中心领域,走向边缘化,并被经学史和思想史淡化甚至遗忘。
关键词 《礼记集说》 民间著述 官方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五代时期敦煌医疗体系探论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晶波 马托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2-147,共6页
据敦煌文献记载,唐五代时期的敦煌有完整的官方医疗机构;敦煌佛教和道教医疗也是当时医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五代时期的敦煌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地区,伴随着吐蕃、粟特等民族的定居和祆教、摩尼教、景教的传播,多元民族医疗也是敦煌... 据敦煌文献记载,唐五代时期的敦煌有完整的官方医疗机构;敦煌佛教和道教医疗也是当时医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五代时期的敦煌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地区,伴随着吐蕃、粟特等民族的定居和祆教、摩尼教、景教的传播,多元民族医疗也是敦煌医疗体系的重要补充;由于古代医药资源相对短缺、医药价格高,加之交通不便,对于居住在偏远地区的普通民众来说,简单易行的单药方、灸疗、食疗、禁咒等治病方式是他们面对疾病时的主要选择,民间自我医疗也是当时社会重要的医疗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方医疗 佛教医疗 多民族医疗 民间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歌的浮与沉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秀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26,共5页
文章从艺术史的角度 ,阐述我国民歌的发展。认为宗周的礼乐文化使民歌受到空前的重视 ,秦汉以后民歌的作用和地位呈下降趋势 ,隋唐及以后民歌基本是从主流社会生活中消失。
关键词 民歌 乐府 礼乐 典礼 娱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郊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现状和发展对策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媛媛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50-54,共5页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点,农民借贷多表现为周期短、额度小、借贷频率高的特征,这与农村正规金融的借贷规定是相矛盾的,同时农民的生活性借贷也无法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满足。京郊各个村镇都有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在这个组织内部自发产生了农民...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点,农民借贷多表现为周期短、额度小、借贷频率高的特征,这与农村正规金融的借贷规定是相矛盾的,同时农民的生活性借贷也无法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满足。京郊各个村镇都有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在这个组织内部自发产生了农民资金互助的功能,有效地解决了分散农户贷款难的问题。京郊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刚刚产生,日常经营管理尚处于摸索、尝试阶段,为了更好发挥其正规金融的补充作用,促其健康发展,必须建立起一系列的运行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合作组织 农民资金互助 民间金融 正规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初山西廉吏诗人创作群体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丽萍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0-135,共6页
清初山西诗坛特色独具,其最引人注目的是廉吏诗人频出。这些廉吏诗人政绩突出,为官清廉守正,甘于清苦,表现出了传统的儒者情怀;他们还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或表现政事之余的诗意生活,或感怀宦海之艰难,或流露为宦之心曲,宦情色彩浓厚,在情... 清初山西诗坛特色独具,其最引人注目的是廉吏诗人频出。这些廉吏诗人政绩突出,为官清廉守正,甘于清苦,表现出了传统的儒者情怀;他们还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或表现政事之余的诗意生活,或感怀宦海之艰难,或流露为宦之心曲,宦情色彩浓厚,在情感指向上,亦体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他们清廉的为官之道与具有宦情色彩的诗歌创作成为清初山西诗坛的一种独特的现象,这一现象与山西"俭啬"、"崇信"、"尚义"的地域文化性格和勤俭节约的民俗民风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诗坛 廉吏诗人 宦情抒写 山西民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李陵变文》看敦煌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20
作者 屈玉丽 杨富学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4-148,共5页
《李陵变文》为敦煌陷蕃时期民俗变文中的代表作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中可以看到敦煌民间文化与官方文化的对立与统一,尽管民间文化对李陵更多的是同情,官方文化则更多贬斥,但充斥其间的“忠”则是统一的;吐蕃文化与中原文化的... 《李陵变文》为敦煌陷蕃时期民俗变文中的代表作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中可以看到敦煌民间文化与官方文化的对立与统一,尽管民间文化对李陵更多的是同情,官方文化则更多贬斥,但充斥其间的“忠”则是统一的;吐蕃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直接冲突在《李陵变文》中也有反映,李陵尽管身着胡服,却有着一颗尊汉之心,显然乃陷蕃敦煌民众现实心态的如实展现;《李陵变文》援儒入佛,乃唐代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的一种表现。总之,从《李陵变文》可以看出多种文化在敦煌的碰撞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陵变文 文化碰撞 民间文化 官方文化 吐蕃文化 援儒入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