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甲醛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恒 贺晶晶 +1 位作者 冯兴国 崔海鹏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6-171,共6页
针对聚甲醛(POM)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开展性能试验研究,分析纤维几何特性、纤维掺量对自密实混凝土(SCC)的工作性能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理。研究表明:纤维长度一定时,掺量在0.8~2.4 kg/m^(3)范围内增加时,SCC坍落扩展度下降,SCC的... 针对聚甲醛(POM)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开展性能试验研究,分析纤维几何特性、纤维掺量对自密实混凝土(SCC)的工作性能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理。研究表明:纤维长度一定时,掺量在0.8~2.4 kg/m^(3)范围内增加时,SCC坍落扩展度下降,SCC的力学性能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纤维掺量一定时,纤维长度6~20 mm范围内增大时,SCC坍落扩展度变化不大,SCC力学性能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掺量1.6 kg/m^(3)、长度12 mm的圆柱状纤维对SCC抗压强度提升幅度最大,较素SCC的28 d强度提升了3.6%;长度12 mm扁平状纤维与长度6 mm圆柱状纤维混杂,掺量为1.6 kg/m^(3)时,SCC的28 d劈裂抗拉强度提高14.52%。POM的掺入,使得对SCC微观结构更为密实,纤维与胶凝体紧密结合可有效吸收破坏产生能量,实现宏观力学性能提升。研究结论可为POM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密实混凝土 聚甲醛纤维 坍落扩展度 抗压强度 劈裂抗拉强度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作用下分汊河道水流特性的试验研究
2
作者 胡可 常亚慧 杨克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25,32,共7页
天然分汊河道的河床冲淤情况会根据植被密度及分布情况,流量,心滩形状和位置等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分汊河道的水流特性和分流情况发生改变。为探究植被对分汊河道水流特性的影响,以植被覆盖率和流量作为试验变量,模拟天然分汊河道的植被... 天然分汊河道的河床冲淤情况会根据植被密度及分布情况,流量,心滩形状和位置等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分汊河道的水流特性和分流情况发生改变。为探究植被对分汊河道水流特性的影响,以植被覆盖率和流量作为试验变量,模拟天然分汊河道的植被生长情况设计了顺直非对称分汊水槽的动床试验,对分汊河道的水面线、流速及分流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支汊生长植被时,相较于无植被情况,主汊水面线降低,且其降低程度与植被覆盖率呈正相关。支汊的水面线变化则同时受流量和植被覆盖率的双重影响,在小流量时,支汊水面线的变化趋势与主汊相似;在大流量时,植被的存在会提升支汊上游水面线,且提升幅度随植被覆盖率的增加而略有增加;相反,在支汊下游区域,植被则会导致水面线下降。在流速方面,支汊植被导致主汊流速小幅增加,支汊流速显著下降,但两汊道流速均随植被覆盖率增大而增大。对于分流比的变化,支汊的植被的存在会导致支汊分流比减小,主汊分流比增加,但植被覆盖率大小对两汊道分流比影响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作用 分汊河道 分流比 水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矩形通道高过冷沸腾流动与传热模型分析
3
作者 刘可心 闫震 +3 位作者 徐建军 丁雷 丁铭 曹夏昕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382,共9页
为了探究高过冷沸腾条件下板状燃料元件冷却剂通道内的流动换热问题,针对窄矩形通道内的高过冷沸腾现象开展了实验研究。在0.2 MPa压力下的窄矩形通道内,对过冷度为25~50℃且质量流速为400~700 kg/(m^(2)·s)的去离子水单面加热至沸... 为了探究高过冷沸腾条件下板状燃料元件冷却剂通道内的流动换热问题,针对窄矩形通道内的高过冷沸腾现象开展了实验研究。在0.2 MPa压力下的窄矩形通道内,对过冷度为25~50℃且质量流速为400~700 kg/(m^(2)·s)的去离子水单面加热至沸腾,壁面热流密度为70~375 kW/m^(2),出口空泡份额为0.0029~0.0838。采用压差传感器和K型铠装热电偶分别获取实验段内压降数据和壁面温度数据。基于实验数据对文献中关于两相流动和沸腾换热的经验关系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已有的沸腾换热系数和两相摩擦压降模型对高过冷沸腾的预测能力较差。建立了适用于窄矩形通道内高过冷沸腾情况下的沸腾换热系数和两相摩擦压降预测模型,本文模型对沸腾换热系数和两相摩擦压降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2.45%和16.72%,精度优于已有模型。通过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对比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矩形通道 高过冷沸腾 两相换热系数 两相摩擦压降 传热模型 分相流模型 均相流模型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过轴式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性能分析
4
作者 李巍巍 邢雷 +4 位作者 蔡萌 蒋明虎 马志权 郭炳乾 关帅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70,共7页
同井注采技术在井下对高含水采出液进行油水分离,而水力旋流器是同井注采技术高效运行的关键设备。为进一步提高井下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的分离性能,结合旋流分离原理与3D打印技术,提出了中心过轴式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通过数值模拟方... 同井注采技术在井下对高含水采出液进行油水分离,而水力旋流器是同井注采技术高效运行的关键设备。为进一步提高井下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的分离性能,结合旋流分离原理与3D打印技术,提出了中心过轴式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结合试验研究,系统地对不同操作参数下旋流器内的流场分布特性和油水分离效率进行了分析,包括不同油滴粒径、入口速度及分流比。研究结果表明:当含油体积分数为4%,油滴粒径为0.7 mm,入口进液速度为6.33 m/s,分流比为30%时,旋流器的分离效率达到最大。在上述工况下,旋流器模拟与试验的分离效率分别达到98.8%和98.0%。数值模拟与试验在油核位置和分离效率方面呈现出良好的一致性,验证了中心过轴式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结构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井下油水高效分离设备的研发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离 旋流器 油滴粒径 入口速度 分流比 分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转速下静子可调对变循环分离风扇流通能力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安广丰 周瑞 +1 位作者 于贤君 刘宝杰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74,共15页
可调静子是变循环分离风扇在中低转速下实现更大流通能力的关键手段。本文针对“2+1”和“1+2”两种构型变循环分离风扇的极限流通能力随进口导叶(IGV)和静子调节的变化规律展开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涵道比和可调静子组合调节... 可调静子是变循环分离风扇在中低转速下实现更大流通能力的关键手段。本文针对“2+1”和“1+2”两种构型变循环分离风扇的极限流通能力随进口导叶(IGV)和静子调节的变化规律展开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涵道比和可调静子组合调节情况下,“1+2”变循环分离风扇的极限流通能力更强;而涵道比固定为0.3时,“2+1”变循环分离风扇的极限流通能力更强。进一步的分析表明,IGV的调节角度决定了第一级风扇流量-压比特性线位置,从而决定了风扇的理论极限流通能力;而所有可调静子叶片的调节角度决定了第一级风扇与后面级风扇的匹配状态,从而决定了第一级风扇在自身特性线上匹配的最大流量状态,进而决定了风扇的实际极限流通能力。涵道比和可调静子组合调节情况下,“1+2”变循环分离风扇可用的IGV调节角度更大,因此其极限流通能力更强;涵道比固定情况下变循环分离风扇的极限流通能力与初始状态下各级的匹配有关,对于本文研究的两种构型变循环分离风扇,涵道比为0.3时“2+1”变循环分离风扇各级匹配状态有利于获得更大的可用IGV调节角度,因此其极限流通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循环发动机 变循环分离风扇 可调静子 极限流通能力 级匹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化学反应的激光诱导空化气泡动力学特性研究
6
作者 王成彦 严红 +1 位作者 张睿帆 刘凡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3-84,共12页
空化气泡演化特性对于航空燃料高压射流雾化、激光等离子体点火助燃等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实验与数值模拟,对单脉冲激光在液体水中诱导的空化气泡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化学反应过程对气泡演化特性的影响。实验中通过... 空化气泡演化特性对于航空燃料高压射流雾化、激光等离子体点火助燃等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实验与数值模拟,对单脉冲激光在液体水中诱导的空化气泡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化学反应过程对气泡演化特性的影响。实验中通过高速摄影捕获了空化气泡在坍缩过程中的发光现象,证实了化学反应的存在。进一步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有无化学反应时空化气泡动力学特性演化的差异,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化学反应对气泡温度、压力和半径等的演化都有重要影响。气泡内水蒸气的分解导致了气泡温度的降低,不可凝气体的生成增强了气泡的二次膨胀过程,并且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进一步对比了同步气泡对间的相互作用,阐明了气泡形态发展对气泡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 空化气泡 同步气泡对 水分解 激波 可压缩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相潮流优化的风电汇集电网电压综合补偿方法
7
作者 贾瑞媛 刘其辉 +3 位作者 葛欣怡 蔡希鹏 朱益华 罗超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1-370,共10页
针对目前大规模风电汇集电网的无功补偿多以电压偏差控制为主,无法良好适应电压不平衡运行工况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分相潮流优化的风电汇集电网电压综合补偿方法。首先,建立以目标节点电压不平衡度均值最小、三相电压偏差均值最... 针对目前大规模风电汇集电网的无功补偿多以电压偏差控制为主,无法良好适应电压不平衡运行工况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分相潮流优化的风电汇集电网电压综合补偿方法。首先,建立以目标节点电压不平衡度均值最小、三相电压偏差均值最小、集中无功补偿设备总补偿量最小为优化目标的分相潮流优化模型。之后,利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优化模型并对其改进以提升寻优性能。对于求解得到的准最优补偿方案,通过序关系分析法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相结合的方式决策出最优补偿方案。最后,以华北地区某实际风电汇集电网为原型算例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以及改进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不平衡 电压质量 粒子群算法 风电汇集电网 分相潮流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摆角超声速分离线喷管烧蚀数值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廖栩锋 田维平 +1 位作者 王健儒 曹涛锋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2-160,共9页
建立了适用于超声速分离线喷管的三维烧蚀仿真方法,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其有效性,对不同摆角的喷管烧蚀状况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由于喷管型面改变,分离线附近烧蚀率出现骤升骤降的复杂变化。分离线前侧壁面大部分位置烧蚀率受摆... 建立了适用于超声速分离线喷管的三维烧蚀仿真方法,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其有效性,对不同摆角的喷管烧蚀状况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由于喷管型面改变,分离线附近烧蚀率出现骤升骤降的复杂变化。分离线前侧壁面大部分位置烧蚀率受摆角影响较小,仅下侧点位置附近由于燃气流动受阻烧蚀率随摆角增大而增大,当摆角为5°时,为喷管整体烧蚀最严重区域,烧蚀率为79.4μm/s。分离线后侧壁面烧蚀率受摆角影响较大,且整体高于前侧。在分离线下游上侧边界线,烧蚀率会快速出现一个峰值,且出现位置随摆角增大后移,从0°的59.7 mm后移至5°的65.3 mm处。摆角为5°时,由于下侧激波切割了流场,导致了上侧边界线x=130 mm燃气流动出现分离现象,烧蚀率在此处回升到5.8μ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超声速分离线喷管 烧蚀 摆动角度 流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应变率下钻孔煤样冲击破坏试验及数值研究
9
作者 张寅 尹立冬 +3 位作者 代连朋 张季平 李家俊 杨晨晨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9-320,共12页
煤层钻孔是防治冲击地压常用的一种简单、经济和有效的降冲减灾手段。针对冲击地压发生后高应变率加载显现,揭示钻孔煤岩的冲击破坏物理过程及其减灾机制对于定量化设计煤层钻孔参数意义重大。为研究高应变率下钻孔对煤样力学性质的影响... 煤层钻孔是防治冲击地压常用的一种简单、经济和有效的降冲减灾手段。针对冲击地压发生后高应变率加载显现,揭示钻孔煤岩的冲击破坏物理过程及其减灾机制对于定量化设计煤层钻孔参数意义重大。为研究高应变率下钻孔对煤样力学性质的影响,通过室内霍普金森压杆试验及颗粒流数值模拟对预制孔煤样进行冲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高应变率加载下钻孔对煤样的动态抗压强度具有显著的弱化作用,随钻孔数目的增加,煤岩动态抗压强度分别下降11.9%、20.4%、23.2%;随钻孔间距的增加,动态抗压强度分别下降20.4%、14.9%、8.5%、16.4%。含钻孔煤样应力-应变曲线存在应力跌落现象与塑性耗能平台期,应力跌落范围与塑性平台范围随孔数目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高应变率加载下钻孔对煤样的破坏具有明显的变形局部化引导作用,当煤岩破坏时,初始主裂纹于平行加载方向的孔边拉应力区产生,次裂纹垂直主裂纹方向,孔间裂纹于孔桥间产生。应力集中区随孔桥破碎重新分布,孔边承载区远离钻孔。钻孔后煤样的AE(acoustic emission)事件数峰值出现不同程度的后移,当L≤2.5 d时,AE事件分布呈双峰特征,L>2.5d时,AE事件分布呈单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应变率 霍普金森压杆 颗粒流 裂纹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槽两侧格栅对分体双箱梁涡激振动控制研究
10
作者 段青松 马存明 徐召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64-70,95,共8页
分体双箱梁断面涡激振动性能及优化是大跨桥梁抗风设计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以某大跨度悬索桥为背景,针对分体双箱梁制作节段模型进行风洞试验,分析不同攻角时主梁涡激振动性能,提出在开槽两侧沿主梁纵向对称布置气动格栅的优化方案,研... 分体双箱梁断面涡激振动性能及优化是大跨桥梁抗风设计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以某大跨度悬索桥为背景,针对分体双箱梁制作节段模型进行风洞试验,分析不同攻角时主梁涡激振动性能,提出在开槽两侧沿主梁纵向对称布置气动格栅的优化方案,研究主梁开槽两侧格栅的透风率对涡激振动性能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阻尼比为0.25%,攻角为-3°、0°和+3°时,主梁竖向涡激振动的无量纲最大振幅分别为0.032、0.033、0.023;当攻角为0°和-3°时,主梁扭转涡激振动最大振幅分别为0.18°、0.13°。开槽处布置透风率50%的两侧格栅后,主梁竖向涡激振动消失。这是由于气流在上游断面迎风侧前缘及栏杆处发生分离,产生较大尺寸的上部旋涡,随着旋涡不断运动,与下游断面发生碰撞,同时主梁尾流产生交替脱落的旋涡,诱导分体双箱梁断面发生涡激振动。开槽两侧布置两侧格栅后,气流的分离作用被弱化,在开槽位置处旋涡尺寸明显减小,减弱对下游断面的作用,优化主梁的涡激振动性能。研究可为分体双箱梁抗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体双箱梁 风洞试验 涡激振动 格栅 绕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量向量分裂格式的二维水流-水质模拟 被引量:33
11
作者 赵棣华 姚琪 +2 位作者 蒋艳 杨珏 逄勇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1-706,共6页
在有限体积法框架下应用通量向量分裂(FVS)格式进行平面二维水流 水质模拟。通过对偏微分方程进行有限体积的积分离散、利用通量的旋转不变性,把二维问题转化为一系列局部的一维问题进行求解,采用FVS格式计算各跨单元边界的水量、动量... 在有限体积法框架下应用通量向量分裂(FVS)格式进行平面二维水流 水质模拟。通过对偏微分方程进行有限体积的积分离散、利用通量的旋转不变性,把二维问题转化为一系列局部的一维问题进行求解,采用FVS格式计算各跨单元边界的水量、动量及污染物输运等通量。应用该格式计算了理想条件下的浓度输移,其结果与精确解拟合很好;模拟了长江江苏靖江段的水质及污染带,计算结果与水质监测值相当吻合,为长江江苏干流段水质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量向量分裂格式 水流 水质模型 有限体积法 浅水方程 对流扩散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屋面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的设计及试验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黄勇强 徐明力 +1 位作者 吴春笃 吴涛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9-222,共4页
针对暴雨径流及屋面初期雨水水质较差,不能满足雨水利用的要求,采用初期雨水弃流的水质控制技术,设计了一种组合式屋面初期雨水弃流装置.根据雨水污染物冲刷的规律和降雨的强度,确定了所需弃流池的容积;设计中,将截留在弃流装置中的雨... 针对暴雨径流及屋面初期雨水水质较差,不能满足雨水利用的要求,采用初期雨水弃流的水质控制技术,设计了一种组合式屋面初期雨水弃流装置.根据雨水污染物冲刷的规律和降雨的强度,确定了所需弃流池的容积;设计中,将截留在弃流装置中的雨水由底部透水部件直接渗入地下;装置结构主要采用再生树脂复合材料,底部透水土工布主要采用骨料和粘结剂的合成材料.试验结果表明:弃流量为3 mm时,该装置可以截留屋面初期雨水50%~70%的污染物,以SS、浊度、COD为主,最高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4.95%,50.00%,60.90%;装置不需要进行雨后管理,只需进行定期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流装置 初期雨水 弃流 组合式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台国产210MW CFB锅炉设计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献斌 蒋敏华 +7 位作者 于龙 李光华 蒋元剑 时正海 张彦军 李志伟 姜孝国 邹生发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9,共4页
在总结国产100MW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研制与运行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复合炉型的210MW CFB锅炉。实际运行结果表明,锅炉各项性能参数达到设计值,机组自动投入率87.3%。国产210MW CFB锅炉的成功投运,为正在建设的国产330MW CFB锅炉提... 在总结国产100MW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研制与运行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复合炉型的210MW CFB锅炉。实际运行结果表明,锅炉各项性能参数达到设计值,机组自动投入率87.3%。国产210MW CFB锅炉的成功投运,为正在建设的国产330MW CFB锅炉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0 MW机组 循环流化床 锅炉 分流回灰 换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萝北鳞片石墨浮选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刘海营 劳德平 +1 位作者 李崇德 申士富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82-185,共4页
黑龙江萝北地区某细鳞片晶质石墨矿固定碳含量为13.27%,采用浮选工艺进行选别。结合工艺矿物学研究和粗选条件试验,采用阶段磨矿-阶段选别、分质分流流程,筛分获得+0.15mm大粒级高碳鳞片石墨精矿和-0.15mm粒级鳞片石墨,-0.15mm细粒级石... 黑龙江萝北地区某细鳞片晶质石墨矿固定碳含量为13.27%,采用浮选工艺进行选别。结合工艺矿物学研究和粗选条件试验,采用阶段磨矿-阶段选别、分质分流流程,筛分获得+0.15mm大粒级高碳鳞片石墨精矿和-0.15mm粒级鳞片石墨,-0.15mm细粒级石墨经过再磨精选获得高碳石墨精矿。闭路试验获得的石墨精矿回收率为91.30%,固定碳含量为96.11%,石墨精矿中+0.15mm粒级石墨产率为16.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片石墨 多段磨矿 浮选工艺 分质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铝合金复杂筋板构件分流开放加载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旭斌 安自朝 +3 位作者 张治民 王强 李国俊 于建民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29,共4页
针对7075高强铝合金复杂筋板构件成形过程中易产生折叠、充不满及载荷过大等问题,在分析其缺陷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此类复杂筋板构件的分流开放加载成形技术,通过控制分流开放加载高度Hy,使分流开放加载与材料成形之间过渡均匀,... 针对7075高强铝合金复杂筋板构件成形过程中易产生折叠、充不满及载荷过大等问题,在分析其缺陷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此类复杂筋板构件的分流开放加载成形技术,通过控制分流开放加载高度Hy,使分流开放加载与材料成形之间过渡均匀,可有效降低构件成形载荷并避免因分流开放加载而产生的成形缺陷。在12.5MN数控液压成形设备上进行实验,成功试制出无缺陷的合格零件,成形载荷降低约60%,材料利用率提高了50%以上,且锻件的力学性能满足产品的服役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铝合金 复杂筋板构件 V型筋 分流开放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缔合聚合物与渤海储层非均质性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谢坤 李强 +1 位作者 苑盛旺 卢祥国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2-107,共6页
疏水缔合聚合物凭借良好的抗盐、抗剪切性在聚合物驱和调剖堵水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面临着油藏非均质性适应性问题。本文以渤海某油藏储层特征和流体性质为研究平台,在确定了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与目的储层孔喉配伍性的基础上,通过分... 疏水缔合聚合物凭借良好的抗盐、抗剪切性在聚合物驱和调剖堵水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面临着油藏非均质性适应性问题。本文以渤海某油藏储层特征和流体性质为研究平台,在确定了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与目的储层孔喉配伍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三管并联岩心(渗透率分别约4、1.5、0.5μm2)实验中的聚合物浓度变化对小层分流率和驱油效果的影响,开展了疏水缔合聚合物与储层非均质性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随AP-P4浓度的增加,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和分子线团尺寸增大,相近渗透率下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增大。AP-P4浓度为1500、1750和2000 mg/L时,与其相对应的岩心渗透率极限分别为1150×10-3、1500×10-3和1780×10-3μm2。聚合物浓度变化不仅会影响剖面反转时机,还会影响聚合物溶液在各小层中的驱替能力。聚合物浓度在1500~2000 mg/L范围内,随着聚合物浓度增加,聚合物与储层非均质性适应性变差,中、低渗透层受效波及区域减小,剖面反转时机提前,采收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聚合物浓度为1750 mg/L时实验增油效果最好,表明疏水缔合聚合物与储层非均质性的适应性对原油采出程度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合物 储层非均质性 配伍性 分流率 采收率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流气体对冲排气消声器气流再生噪声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海军 苏赫 +3 位作者 武佩 宗哲英 张永安 薛晶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3-70,101,共9页
对分流气体对冲排气消声器气流再生噪声进行了数值计算,通过试验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准确性。以气流再生噪声总声压级为响应值,使用Design-Expert软件设计了气流再生噪声试验,根据回归分析建立了总声压级与试验因素(内腔直径、对冲孔形状... 对分流气体对冲排气消声器气流再生噪声进行了数值计算,通过试验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准确性。以气流再生噪声总声压级为响应值,使用Design-Expert软件设计了气流再生噪声试验,根据回归分析建立了总声压级与试验因素(内腔直径、对冲孔形状、对冲孔中心距、内腔分流单元锥角、气流速度)之间的数学模型,并检验了模型的显著性。深入分析了不同因素二阶交互作用对气流再生噪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气流速度的增大气流再生噪声显著增大,斜率都超过了1;对冲孔形状和对冲孔中心距对气流再生噪声影响较显著,且当冲孔形状为矩形、对冲孔中心距为平均值时,气流再生噪声较小;内腔分流单元锥角和内腔直径对气流再生噪声影响较小。以气流再生噪声为优化指标,得到了最佳试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对冲 内燃机 消声器 气流再生噪声 总声压级 Design-Expe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钟形壳温-冷联合挤压工艺优化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柴蓉霞 苏文斌 +1 位作者 张发富 郭成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10,26,共5页
根据挤压成形理论,分析、制订了钟形壳温-冷联合挤压成形工艺。采用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钟形壳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工艺优化。针对初始工艺试制中出现充填不满的缺陷,通过分区转移和材料分流的方法进行工艺方案的改进... 根据挤压成形理论,分析、制订了钟形壳温-冷联合挤压成形工艺。采用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钟形壳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工艺优化。针对初始工艺试制中出现充填不满的缺陷,通过分区转移和材料分流的方法进行工艺方案的改进。制定的优化工艺方案为温反挤(锥冲头)—整形(凹模车沉孔D60)。对方案结果进行验证说明,采用该方案得出的金属流线合理,微观组织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形壳 数值模拟 反挤 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非正规就业选择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胡凤霞 姚先国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28,共6页
本文利用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进行的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研究调查数据,对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的进入条件、就业影响因素以及就业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农民工相对具有更狭窄的社会资本和更少的工作初始投入;教育显著提... 本文利用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进行的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研究调查数据,对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的进入条件、就业影响因素以及就业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农民工相对具有更狭窄的社会资本和更少的工作初始投入;教育显著提高了农民工从事非正规就业的概率,滞后一期的市场状态对农民工非正规就业选择不会产生显著影响;就业分流并没有导致农民工就业市场出现内部分层,农民工非正规就业存在着强的自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就业分流 非正规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两相流破口泄漏的相分离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梁法春 陈婧 +1 位作者 王栋 林宗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9-523,共5页
为研究气液两相流体通过破口泄漏时的相分离规律,设计了新型泄漏测量装置,在空气-水两相流实验环道上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测量段水平布置,管径为40mm,采用直径为2.5mm的圆孔模拟破口。实验中出现的气液两相流流型包括波状流、环状流以... 为研究气液两相流体通过破口泄漏时的相分离规律,设计了新型泄漏测量装置,在空气-水两相流实验环道上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测量段水平布置,管径为40mm,采用直径为2.5mm的圆孔模拟破口。实验中出现的气液两相流流型包括波状流、环状流以及弹状流。结果发现气液两相流体通过管壁破口时会发生严重的相分离现象,相分离程度主要受小孔方位、流型等因素的影响。在环状流型下,由于周向液膜分布的不均匀性,随着小孔位置偏离管壁底部,进入小孔的液相逐渐减少,气相逐渐增多;在分层的波状流型下,当破口位于管壁顶部时,在小孔两侧差压较大时由于伯奴利效应,液相也会进入破口;由于弹状流独特的流动特性,在液塞来临时,破口两侧压力急剧增加,从而导致弹状流型下进入管壁破口的液相远大于其它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破口 泄漏 相分离 分配 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