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76篇文章
< 1 2 2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ctors affecting accuracy of radial point interpolation meshfree method for 3-D solid mechanics
1
作者 彭翀 袁会娜 +1 位作者 张丙印 张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1期3229-3246,共18页
Recently,the radial point interpolation meshfree method has gained popularity owing to its advantages in large deformation and discontinuity problems,however,the accuracy of this method depends on many factors and the... Recently,the radial point interpolation meshfree method has gained popularity owing to its advantages in large deformation and discontinuity problems,however,the accuracy of this method depends on many factors and their influences are not fully investigated yet.In this work,three main factors,i.e.,the shape parameters,the influence domain size,and the nodal distribution,on the accuracy of the radial point interpolation method(RPIM)a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and conclusive results are obtained.First,the effect of shape parameters(R,q)of the multi-quadric basis function on the accuracy of RPIM is examined via global search.A new interpolation error index,closely related to the accuracy of RPIM,is proposed.The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error indexes on the R q plane shows that shape parameters q[1.2,1.8]and R[0,1.5]can give good results for general 3-D analysis.This recommended range of shape parameters is examined by multiple benchmark examples in 3D solid mechanics.Second,through numerical experiments,an average of 30 40 nodes in the influence domain of a Gauss point is recommended for 3-D solid mechanics.Third,it is observ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nodes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accuracy of RPIM although it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accuracy of interpolation.Nodal distributions with better uniformity give better results.Furthermore,how the influence domain size and nodal distribution affect the selection of shape parameters and how the nodal distribution affects the choice of influence domain size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hfree method radial point interpolation method shape parameter influence domain size nodal distrib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ew Algorithm of Roundness Error Separation Technique of Three-point Method
2
作者 雷贤卿 李济顺 +3 位作者 薛玉君 马伟 崔凤奎 胡东方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8年第2期141-145,共5页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oundness error separation technique of three-point method and based on the invariability and periodicity of the geometrical characteristic of measured round contour, a new matrix algorithm, wh...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oundness error separation technique of three-point method and based on the invariability and periodicity of the geometrical characteristic of measured round contour, a new matrix algorithm, which can be used to solve directly the roundness of the measured round contour without Fourier transform, is presented.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rotation error movement which is separated by using the three-point method, a mathematical equation is derived, which can be used to separate the eccentric motion of least square center of measured round contour and the pure rotation motion error of spindle in rotation motion. The correctness of this method is validated by means of si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加工 三点方法 矩阵 偏心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分析获取锅炉内煤着火特性—Part Ⅰ:比热容、着火温度和着火热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洋 石泽正 +7 位作者 陈朝帅 苟皓语 陶继业 徐世明 余波 赵培涛 傅培舫 周怀春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3-1314,共12页
现有热分析获取的煤/低温热解焦着火温度值比锅炉内煤着火温度低200~300 K,普遍观点认为热分析仪的升温速率β过低是导致上述结果的主因,但其本质原因应是以往的研究选择的样品反应性过高而导致煤/焦着火提前,同时常用的TG-DTG切线法求... 现有热分析获取的煤/低温热解焦着火温度值比锅炉内煤着火温度低200~300 K,普遍观点认为热分析仪的升温速率β过低是导致上述结果的主因,但其本质原因应是以往的研究选择的样品反应性过高而导致煤/焦着火提前,同时常用的TG-DTG切线法求着火温度不够准确。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非等温TG-DSC获取了2种高温(1400℃)快速热解准东煤焦在不同β下的着火特性包括比热容、着火温度和着火热,考察了β对煤焦着火特性的影响。采用David Merrick模型获取了煤焦的比热容,发现其不受β的影响但与温度的变化相关;用指数函数描述了比热容与温度的关系,得到2种煤焦在0~1600℃的比热容为0.65~1.99 kJ/(kg·K)。采用基于Semenov热爆炸理论的DSC或DTG拐点法和TG-DTG切线法获取了煤焦的着火温度,发现DSC拐点法和DTG拐点法获取的着火温度相当,即两者具有等效性,且始终高于TG-DTG切线法获得的着火温度;着火温度随着β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减少,可用指数函数描述。将β设置为锅炉中常见的升温速率如105 K/s,可获得煤焦的极限着火温度。采用DSC拐点法和TG-DTG切线法获得的煤焦极限着火温度分别为673~680℃和644~659℃,前者与文献中在携带流反应器(类似锅炉环境)中获得的同类型煤样的着火温度值一致,而后者则会低估着火温度。结合高温热解焦比煤/低温热解焦的反应性低的事实,指出制取反应性合适的高温热解(类似锅炉环境温度)煤焦样品和采用DSC或DTG拐点法获取煤焦的极限着火温度可实现热分析对锅炉内煤着火温度的预测。根据极限着火温度获取了锅炉内2种煤焦的着火热q_(ig)为3414~3669 kJ/kg,并计算了风煤比为0.9~2.5下2种煤焦的理论着火热为1826~2811 kJ/kg。q_(ig)比相应煤焦的理论着火热值大,表明理论着火热可能高估煤在锅炉内的实际着火能力。对热分析获取锅炉内煤着火特性的合理性进行了全方位诠释,所提出的热分析方法论可为获取CFD模拟锅炉内煤着火特性所需的基础数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分析 DSC拐点法 极限着火温度 着火热 比热容 升温速率 准东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三点圆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降低
4
作者 张俊萍 邵萌 +1 位作者 洪丹丹 邵宪磊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8-134,共7页
为评估三点圆度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解决传统间接方法难以评定涉及误差分离方法测量的不确定度问题。本文基于蒙特卡洛方法对三点圆度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估。调研测量系统的主要误差源,为使测量不确定度更具可追溯性,分析圆度谐波分量幅... 为评估三点圆度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解决传统间接方法难以评定涉及误差分离方法测量的不确定度问题。本文基于蒙特卡洛方法对三点圆度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估。调研测量系统的主要误差源,为使测量不确定度更具可追溯性,分析圆度谐波分量幅值的不确定度,得出传感器角度位置偏差对圆度误差的谐波不确定度影响较大。提出降低测量不确定度的混合谐波评估方法,使圆度测量总不确定度从3.94μm减小为2.75μm,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圆度测量不确定度明显降低,三点法测量圆度轮廓的精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度误差 三点法 测量不确定度 蒙特卡洛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鸢尾属31个分类群的花粉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5
作者 朱莹 宋华 +2 位作者 李凯 张蕾 王白冰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6-902,共17页
为研究鸢尾分类群的花粉形态及其潜在分类学意义,以鸢尾属3个亚属的31个分类群的花粉为材料,采用临界点干燥法对供试材料的花粉形态进行扫描电镜观测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1个分类群的花粉均为异极单粒花粉,花粉大小中等或大,... 为研究鸢尾分类群的花粉形态及其潜在分类学意义,以鸢尾属3个亚属的31个分类群的花粉为材料,采用临界点干燥法对供试材料的花粉形态进行扫描电镜观测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1个分类群的花粉均为异极单粒花粉,花粉大小中等或大,扁球形、近扁球形或圆球形;远极沟膜光滑或具纹饰膜;花粉外壁具半覆盖层或无覆盖层,外壁纹饰通常为不同类型的异型网状,少数为芽孢状-杵状。(2)粗根鸢尾的花粉无萌发区,其余类群的花粉粒具远极单沟;在大苞鸢尾、矮鸢尾和囊花鸢尾花粉粒中发现具环状远极沟的花粉;在胡氏鸢尾的花粉粒上发现双极沟现象,这在鸢尾属中为首次报道。(3)系统聚类分析显示,平方欧氏距离为10时,31个鸢尾分类群的花粉聚为西伯利亚鸢尾型、德国鸢尾型、短旗鸢尾型、紫苞鸢尾型、燕子花型、琴瓣鸢尾型和粗根鸢尾型7类,参试分类群基本按照形态分类学的亚属、组和系的关系聚类;7个类型中,德国鸢尾型的花粉粒最大,紫苞鸢尾型的花粉粒最小;短旗鸢尾型花粉无覆盖层,外壁纹饰为芽孢状-杵状;琴瓣鸢尾型花粉为近扁球形,远极沟具纹饰膜。(4)3个亚属花粉形态可能的系统发育趋势为无附属物亚属较有髯鸢尾亚属更原始,紫苞鸢尾系是所研究种类中最原始的类群,野鸢尾亚属和冠饰鸢尾组可能是无附属物亚属向有髯鸢尾亚属过渡的中间类型。(5)临界点干燥法和2,2-二甲氧基丙烷(DMP)直接法是适宜鸢尾属植物花粉材料制备的方法。该研究结果表明31个鸢尾属分类群花粉形态具有一致性和差异性,孢粉学特征可作为属内划分亚属、组和系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属 临界点干燥法 花粉形态 分类学意义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场地效应的多点地震动作用下边坡永久位移分析
6
作者 宋健 潘驭航 +3 位作者 陆朱汐 姬建 张飞 高玉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5,共11页
地震动引起的边坡土层非线性动力响应可能导致坡体不同位置的地震动加速度时程不一致,从而对整个滑动体的极限平衡状态及之后的地震累积永久位移产生影响。为了研究场地效应对边坡地震永久位移的影响,基于极限平衡条分法,通过对不同土... 地震动引起的边坡土层非线性动力响应可能导致坡体不同位置的地震动加速度时程不一致,从而对整个滑动体的极限平衡状态及之后的地震累积永久位移产生影响。为了研究场地效应对边坡地震永久位移的影响,基于极限平衡条分法,通过对不同土条赋予不同的水平和竖向地震动时程,推导出一种考虑场地效应的圆弧和任意形状滑面的多点地震作用下边坡永久位移分析方法。通过与有限差分软件FLAC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能够合理考虑地震动的场地效应。通过研究不同分布形式的多点地震动及竖向地震动对边坡永久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场地效应引起的水平地震动放大以及多点地震动不同分布模式会导致整个滑体平均地震惯性力作用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地震作用下滑动体沿滑面的永久变形量,竖向地震动对边坡地震位移影响较小。将方法应用于Lexington土石坝震后变形案例分析,计算得到的坝坡地震永久位移与实际震后观测值相吻合,证明了考虑场地效应的重要性及本文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边坡稳定性 场地效应 永久位移 极限平衡条分法 多点地震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动点演化算法
7
作者 苏清华 洪楠 胡中波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5-184,共10页
为设计高效稳定的演化算法,将方程求根的不动点迭代思想引入到优化领域,通过将演化算法的寻优过程看作为在迭代框架下方程不动点的逐步显示化过程,设计出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演化新算法,即不动点演化算法(fixed point evolution algorith... 为设计高效稳定的演化算法,将方程求根的不动点迭代思想引入到优化领域,通过将演化算法的寻优过程看作为在迭代框架下方程不动点的逐步显示化过程,设计出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演化新算法,即不动点演化算法(fixed point evolution algorithm,FPEA).该算法的繁殖算子是由Aitken加速的不动点迭代模型导出的二次多项式,其整体框架继承传统演化算法(如差分演化算法)基于种群的迭代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在基准函数集CEC2014、CEC2019上,本文算法的最优值平均排名在所有比较算法中排名第1;在4个工程约束设计问题上,FPEA与CSA、GPE等多个算法相比,能以较少的计算开销获得最高的求解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算法 全局优化 不动点迭代法 Aitken加速法 工程约束设计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点矢量法的转角焊缝焊接轨迹规划
8
作者 陈琳 陈垚 +2 位作者 李松莛 付钰 潘海鸿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98,共5页
为解决带转角焊缝焊接中机器人示教步骤复杂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点矢量法的转角焊缝焊接轨迹规划方法。首先,根据示教起点、转角顶点、终点和用户输入的圆弧半径,利用空间矢量法将焊缝分为五段,并修正圆弧半径,进而规划各段焊缝焊接插... 为解决带转角焊缝焊接中机器人示教步骤复杂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点矢量法的转角焊缝焊接轨迹规划方法。首先,根据示教起点、转角顶点、终点和用户输入的圆弧半径,利用空间矢量法将焊缝分为五段,并修正圆弧半径,进而规划各段焊缝焊接插补路径;其次,根据焊接工艺要求,采用旋转矢量法规划焊枪姿态。在处理可能的内侧转角焊缝空间狭窄问题时,应用极限碰撞理论获取焊枪安全角度,以进一步调整焊枪姿态;最后,结合焊接路径规划和焊枪姿态规划,得到完整焊接轨迹。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简化了机器人示教操作,提高了焊接效率,实现了安全焊接。实践证明,该算法适用于实际焊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角焊缝焊接 三点矢量法 旋转矢量法 焊接路径规划 焊枪姿态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界表示模型的点核积分程序的开发与应用
9
作者 唐松乾 温兴坚 +3 位作者 吕焕文 李文瀚 苗建新 陈鑫 《辐射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6,共5页
点核积分方法是屏蔽设计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为了克服传统点核积分方法因无法直接使用辐射防护现场基于边界表示(Brep,boundary representation)几何需重新建模而出现模型描述复杂且易出错的问题,本次研究开发了直接基于Brep几何的点... 点核积分方法是屏蔽设计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为了克服传统点核积分方法因无法直接使用辐射防护现场基于边界表示(Brep,boundary representation)几何需重新建模而出现模型描述复杂且易出错的问题,本次研究开发了直接基于Brep几何的点核积分方法,可直接基于现场CAD模型进行辐射场计算,提升了点核积分方法的几何适应能力。使用某乏燃料运输容器基准问题对程序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程序的计算结果与QAD程序吻合良好,使用华龙一号的主回路设备间屏蔽问题对程序的复杂几何适应能力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程序具备复杂场景的三维辐射场计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核积分方法 Brep几何 三维辐射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双频精密单点定位模糊度固定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琳 孙治国 +3 位作者 杨福鑫 张洁 谭波 李亮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3-291,共9页
为了全面评估北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精密单点定位模糊度固定的性能,本文基于北斗B1I/B3I双频无电离层组合精密单点定位模糊度固定(PPP-AR)模型,通过设计宽巷、窄巷部分模糊度子集选取的质量控制策略以保障模糊度固定的可靠性,对全球36个... 为了全面评估北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精密单点定位模糊度固定的性能,本文基于北斗B1I/B3I双频无电离层组合精密单点定位模糊度固定(PPP-AR)模型,通过设计宽巷、窄巷部分模糊度子集选取的质量控制策略以保障模糊度固定的可靠性,对全球36个测站60 d的静态数据进行性能评估。研究表明:在首次固定时间、固定解收敛时间和固定成功率方面,亚太BDS-2/3最好,亚太BDS-3次之,非亚太BDS-3最差。虽然BDS-2/3的平均固定成功率最高,但高度角优先固定方法未顾及固定成功率对PPP-AR核检的影响,使得部分观测时间的固定成功率有所下降。北斗固定解定位精度均为厘米级,以亚太BDS-2/3静态模式为例,北、东、天的均方根值分别为0.7、0.6和1.9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精密单点定位模糊度固定 双频无电离层组合 宽巷 窄巷 部分模糊度子集选取 质量控制 高度角优先固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非Gauss随机响应分析的混沌响应面法研究
11
作者 李朝阳 许玉佼 杨绿峰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55-866,共12页
传统响应面法应用于非Gauss随机结构时影响计算效率和精度.为此,提出了非Gauss响应量分析的混沌响应面法.首先根据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类型构造了混合型广义混沌多项式,据此建立了非Gauss响应量的随机展开式;利用高阶一维广义混沌多项式... 传统响应面法应用于非Gauss随机结构时影响计算效率和精度.为此,提出了非Gauss响应量分析的混沌响应面法.首先根据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类型构造了混合型广义混沌多项式,据此建立了非Gauss响应量的随机展开式;利用高阶一维广义混沌多项式的根构造了非Gauss基本随机变量空间的概率配点,并基于系数矩阵行满秩原则遴选非Gauss随机变量空间的最优概率配点;进而利用最小二乘法确定了响应面的待定系数,据此建立了非Gauss响应面的广义混沌表达式.最后,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混沌响应面法能够以较少的配点、较低的展开阶次取得更高的计算精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广义混沌多项式 非Gauss 最优概率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Seg模型的生物打印机产物均一性评估
12
作者 曹铭 段武峰 +2 位作者 马梦骁 艾凡荣 周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77-1283,共7页
目前生物打印机依赖电子显微镜观测打印结果,并通过三点画圆法计算面积评价产物均一性,耗时久、主观性强、与真实情况差异大.为此,提出基于改进YOLOv8-Seg模型的打印产物轮廓识别.使用Adam作为优化器并调节原YOLOv8-Seg模型的训练参数,... 目前生物打印机依赖电子显微镜观测打印结果,并通过三点画圆法计算面积评价产物均一性,耗时久、主观性强、与真实情况差异大.为此,提出基于改进YOLOv8-Seg模型的打印产物轮廓识别.使用Adam作为优化器并调节原YOLOv8-Seg模型的训练参数,确保模型对打印产物识别的置信度水平大多高于0.94.训练得到的mAP50达到99.5%,mAP50-90达到98.4%.采集数据图片中事先放置的500μm的标度尺,实现对所识别轮廓面积的直接计算,同时结合识别轮廓与圆形相似度的算法,优化打印产物均一性的评估指标.优化后的算法所识别的轮廓与真实轮廓的差异性小于0.25%.对不同方法所获得的打印结果的轮廓面积进行变异系数CV处理与圆度分析,结果表明,当CV小于20%,圆度大于0.65时,可认为打印产物均一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打印机 三点画圆法 均一性 YOLOv8-Seg模型 mAP50 mAP50-90 变异系数 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磨耗特性的动车组车轮经济型镟修优化策略
13
作者 张霞 邓银强 +2 位作者 杨岳 辜良瑶 陈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57-1467,共11页
车轮的磨耗状况对动车组列车的运行安全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为将磨损车轮镟修恢复至标准踏面外形,目前车轮镟修存在切削量过大,降低车轮使用寿命的情况。结合动车组车轮走行过程中的磨耗特性,提出考虑磨耗特性的动车组车轮经济型镟修... 车轮的磨耗状况对动车组列车的运行安全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为将磨损车轮镟修恢复至标准踏面外形,目前车轮镟修存在切削量过大,降低车轮使用寿命的情况。结合动车组车轮走行过程中的磨耗特性,提出考虑磨耗特性的动车组车轮经济型镟修优化策略。首先,建立车轮外形参数磨耗速率模型,利用相关性分析、高斯分布检验研究车轮磨耗速率模型与车轮外形参数的相关性,得出不同运行线路上车轮最低磨耗速率点。然后,利用加权尺寸最近点迭代法进行车轮变形矫正,优先考虑车轮镟修后踏面外形处于最低磨耗状态,应用不同薄轮缘踏面外形镟修模板,进行自适应匹配单轮车轮经济型镟修。在此基础上,针对动车组车轮轮径差的安全运行要求,构建一种考虑磨耗特性的整车车轮经济型镟修优化模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轮径磨耗速率与车轮直径大小、轮缘厚度显著相关,轮缘厚度处于31.5~32 mm时,轮径磨耗速率低,镟修恢复可优先考虑。整车车轮经济型镟修优化决策的结果显示,车轮镟修恢复后的踏面外形处于低速率磨耗状态,轮径总切削量较实际镟修车间下降了约21%。与常规的车轮镟修策略相比,考虑磨耗特性的车轮经济型镟修优化策略更具智能化,有利于延长车轮使用寿命,降低铁路运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磨耗特性 镟修优化策略 经济型镟修 加权尺寸最近点迭代法 自适应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云曲面拟合的自适应阈值地面分割算法
14
作者 李兆强 吴巧俊 +1 位作者 熊福力 张岳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37-347,共11页
在无人驾驶矿用卡车自主运行生产的过程中,激光雷达点云处理中的地面分割是矿区目标检测的关键部分。该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传统地面分割算法无法分割矿区崎岖路面的问题,提高数据处理的精度,保证数据处理的速度。在点云的每一帧中,以... 在无人驾驶矿用卡车自主运行生产的过程中,激光雷达点云处理中的地面分割是矿区目标检测的关键部分。该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传统地面分割算法无法分割矿区崎岖路面的问题,提高数据处理的精度,保证数据处理的速度。在点云的每一帧中,以激光雷达为中心将点云基于密度进行栅格划分,在每个栅格区域中选择最低点作为拟合种子点。根据选出的种子点,使用移动最小二乘法拟合曲面模型,在拟合过程中引入高斯型权函数、正余弦基函数、正交函数集的策略,缩短曲面拟合时间,还原曲面原始形态,并提出自适应阈值的分割方法,精确分割矿区崎岖路面。该算法既可以分割水平路面,又可以分割崎岖路面,大幅提高了矿区地面分割的鲁棒性。在鄂尔多斯某露天矿区实际复杂场景测试下,召回率为94.25%,每帧数据分割的平均耗时为26.2 ms。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效率满足实时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矿用卡车 点云处理 地面分割 移动最小二乘法 固态式激光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暗通道先验和ADMM优化的图像盲复原
15
作者 赵小强 王涛 宋昭漾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06-1414,共9页
针对运动退化图像中存在较大噪声时,暗通道先验无法准确估计点扩散函数和在最大后验框架下采用梯度先验约束难以求得最优解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暗通道先验和ADMM优化的运动退化图像盲复原算法。首先,根据分数阶具备非线性保留低频... 针对运动退化图像中存在较大噪声时,暗通道先验无法准确估计点扩散函数和在最大后验框架下采用梯度先验约束难以求得最优解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暗通道先验和ADMM优化的运动退化图像盲复原算法。首先,根据分数阶具备非线性保留低频成分和抑制噪声的特点,使其对暗通道先验进行改进;然后通过改进的暗通道先验构造出点扩散函数估算模型并采用半二次方分裂方法解决其非凸问题;在对点扩散函数进行复原时,采用由粗到细的多尺度交替迭代优化框架,使得迭代出的最大尺度点扩散函数更加精确;最后建立导数空间总变分模型,利用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对其进行优化,从而达到在导数空间总变分模型之下可以收敛到最优解、复原出更多图像细节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有效降低图像中的噪声、伪影和振铃现象,使得复原出的图像更加清晰、具有更多的图像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运动退化图像盲复原 暗通道先验 点扩散函数 多尺度 交替方向乘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统一潮流控制器的负序抑制最优潮流算法
16
作者 陈谦 陈杉桐 +2 位作者 张裕 王姝莼 刘莹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4,共8页
随着新能源发电比例越来越高,其受电网三相不平衡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尤其负序超标是导致电力系统安全性降低的重要原因。统一潮流控制器(unified power flow controller,UPFC)具有调节各序电流输出的能力,可用于提升系统的平衡性。为此,... 随着新能源发电比例越来越高,其受电网三相不平衡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尤其负序超标是导致电力系统安全性降低的重要原因。统一潮流控制器(unified power flow controller,UPFC)具有调节各序电流输出的能力,可用于提升系统的平衡性。为此,首先建立基于解耦-补偿原理的UPFC正序最优补偿潮流算法;其次构建UPFC的负序补偿电流控制模型,将电压不平衡补偿的优化求解问题归结为凸二次约束二次规划(quadratically constrained quadratic programming,QCQP)问题,并采用原-对偶内点法求取UPFC的负序电流最优输出值;最后提出计及正序网损与负序电压指标的负序电压补偿最优潮流(optimal power flow,OPF)计算方法以及区域负序电压总体补偿策略。通过算例分析验证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潮流控制器 二次约束二次规划 原-对偶内点法 解耦-补偿法 负序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关键点捕捉下上肢运动姿态监测
17
作者 薄惠敏 李慧君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65-168,共4页
不同运动的幅度、速度存在差异会导致肢体遮挡的发生,进而影响运动分析的准确性。为了处理具有时间动态特性的人体上肢运动模式,文中提出人体关键点捕捉下上肢运动姿态监测方法。采用Kinect v2设备获取人体运动时的深度图像信息,利用背... 不同运动的幅度、速度存在差异会导致肢体遮挡的发生,进而影响运动分析的准确性。为了处理具有时间动态特性的人体上肢运动模式,文中提出人体关键点捕捉下上肢运动姿态监测方法。采用Kinect v2设备获取人体运动时的深度图像信息,利用背景差分法分离出人体上肢的目标图像,将其输入至DFCRF-Net中,通过结合GCN和CNN,使用注意门机制和CRF推理,实现对人体上肢关键点的提取。将骨骼点坐标序列转换为角度时间序列后,采用DTW算法对实时上肢动作与标准模板进行相似度匹配,通过设定阈值判断运动姿态的规范性,实现上肢运动姿态的监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肩、肘、腕关键点的定位精度分别达到98.2%、96.5%、94.7%,监测结果与人体运动学规律高度吻合,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关键点 Kinect v2设备 SOBEL算子 背景差分法 DFCRF-Net DTW算法 上肢运动 姿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享储能站的多能互补微能源网外衍响应双层优化
18
作者 李金 刘科孟 +4 位作者 许丹莉 高为举 黄磊 吴浩星 华昊辰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6,共14页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能源系统带来的强不确定性使系统内部优化运行变得困难,同时可能导致不确定性风险外溢,从而影响到上级电网稳定运行。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共享储能站的多能互补微能源网系统外衍响应双层协调优化策略。首先,构建了微能...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能源系统带来的强不确定性使系统内部优化运行变得困难,同时可能导致不确定性风险外溢,从而影响到上级电网稳定运行。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共享储能站的多能互补微能源网系统外衍响应双层协调优化策略。首先,构建了微能源网系统能源设备运行模型,并提出了共享储能站运行方式和盈利机制。其次,以微能源网系统运营商为上层,共享储能站运营商为下层,建立考虑2个不同利益体的双层协调优化模型。然后,通过Hong的(2m+1)点估计法量化风光不确定性,并利用基于KKT条件和Big-M将双层非线性优化模型转化为单层混合整数优化模型。最后,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能有效防止风光不确定性风险外溢,减少了微能源网运营商6.3%的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能源网系统 风险外溢 共享储能站 Hong的(2m+1)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精简点云和优化经纬线扫描法的鞋底喷胶轨迹提取
19
作者 古莹奎 郭明健 +1 位作者 连增卫 叶彪彪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6-142,110,共8页
为提高鞋底智能自动化喷胶效率和精度,基于点云处理技术规划获取鞋底自动喷胶轨迹曲线。鞋底点云的预处理中采用直通滤波和欧式聚类得到鞋底主体点云。提出一种曲率特征划分的自适应体素下采样方法,分析鞋底点云曲率特征,引入比例误差和... 为提高鞋底智能自动化喷胶效率和精度,基于点云处理技术规划获取鞋底自动喷胶轨迹曲线。鞋底点云的预处理中采用直通滤波和欧式聚类得到鞋底主体点云。提出一种曲率特征划分的自适应体素下采样方法,分析鞋底点云曲率特征,引入比例误差和Softsign函数自适应得到体素大小,在保留特征的同时去除冗余点。为提高喷胶曲线的精度,解决经纬线扫描得到的边缘点轮廓曲线突变的问题,基于主成分分析法重建优化鞋底最高点轮廓,使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拟合,偏置得到鞋底喷胶轨迹曲线。试验结果表明,优化重建得到的鞋底喷胶轨迹曲线更为光滑,且更符合鞋底高边物理特性,满足均匀喷胶作业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体素下采样 主成分分析 经纬线扫描法 鞋底喷胶 点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BKA-P&O算法的光伏系统MPPT控制研究
20
作者 王欣峰 姜鑫杰 +1 位作者 张丕 赵思琴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45,共10页
针对光伏阵列输出功率曲线在局部遮阴条件下存在多峰值的特性,导致传统算法在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过程中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黑翅鸢算法(TBKA)与扰动观察法(P&O)相结合的MPPT控制策略,称为TBKA-P&O算法... 针对光伏阵列输出功率曲线在局部遮阴条件下存在多峰值的特性,导致传统算法在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过程中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黑翅鸢算法(TBKA)与扰动观察法(P&O)相结合的MPPT控制策略,称为TBKA-P&O算法。在全局搜索阶段,首先通过Tent-Logistic-Cosine混沌映射初始化种群,其次引入切线飞行策略优化TBKA算法的搜索效率和收敛精度,同时设计了一种基于贪婪策略的动态透镜成像反向学习策略用于提升搜索多样性,避免陷入局部最优;在局部搜索阶段,结合P&O实现最大功率点的快速定位和高精度跟踪。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构建了包含传统P&O算法、BKA-P&O算法、量子CS-P&O算法以及TBKA-P&O算法的光伏发电系统仿真模型,实验结果显示,TBKA-P&O在4种工况下的跟踪精度分别为100%、99.97%、99.96%和99.96%,跟踪时间分别为0.093、0.090、0.077和0.047 s。与其他算法相比,TBKA-P&O算法在动态追踪速度、稳态跟踪精度及功率振荡控制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系统 最大功率点追踪 局部遮阴 改进黑翅鸢算法 扰动观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