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im-3/aletin-9信号通路探究三仁汤对Hp相关性脾胃湿热证胃炎症状改善及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江望 田生望 +1 位作者 贺单 陶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4-491,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三仁汤通过Tim-3/Galectin-9信号途径对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胃炎(HAG)脾胃湿热证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方法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四联疗法组(奥美拉唑2 mg/kg+阿莫西林100 m...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三仁汤通过Tim-3/Galectin-9信号途径对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胃炎(HAG)脾胃湿热证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方法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四联疗法组(奥美拉唑2 mg/kg+阿莫西林100 mg/kg+克拉霉素50 mg/kg+胶体果胶铋胶囊35 mg/kg)、三仁汤低剂量组(3 g/kg)、三仁汤中剂量组(7.5 g/kg)、三仁汤高剂量组(15 g/kg),每组12只。采用复合因素(劳倦+饮食+苦寒药+环境+生物因子(Hp菌液))构建HAG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并按组别持续给药21 d。实验中观察大鼠的基本状况;快速尿素酶实验检测Hp定植;利用HE染色观察胃黏膜炎症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胃黏膜超微结构;ELISA法测定血清IFN-γ、TNF-α、IL-4、IL-10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胃黏膜CD68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F4/80^(+)CD86^(+)和F4/80^(+)CD206^(+)亚型;RT-qPCR检测胃黏膜组织MCP-1、CD80、CD86、IL-4、CD206、CD16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im-3、Galectin-9蛋白在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胃黏膜组织病理较空白组明显损伤,且Hp定植率、血清IFN-γ和TNF-α、胃黏膜组织CD68、Tim-3、Galectin-9蛋白表达及MCP-1、CD80、CD86、CD163 mRNA表达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1);三仁汤高剂量干预显著改善了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损伤,显著降低了Hp定植率,并抑制了血清IFN-γ和TNF-α、胃黏膜组织CD68、Tim-3、Galectin-9蛋白表达、胃黏膜组织MCP-1、CD80、CD86、CD163mRNA表达(P<0.05)。结论三仁汤对大鼠HAG脾胃湿热证症状有改善作用,同时可抑制炎症反应并调节胃黏膜巨噬细胞的极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im-3/Galectin-9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 脾胃湿热证 三仁汤 Tim-3/Galectin-9通路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证候演变及证治思路
2
作者 张茜茜 黄玉 孙克伟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8-1015,共8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种具有短期高病死率的急危重症,目前治疗多以消除诱因、器官支持及预防并发症为主。肝移植虽为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临床应用受限,而中医药在治疗ACLF方面显示出显著的优势和特色。中医学将ACLF归属于“黄疸”...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种具有短期高病死率的急危重症,目前治疗多以消除诱因、器官支持及预防并发症为主。肝移植虽为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临床应用受限,而中医药在治疗ACLF方面显示出显著的优势和特色。中医学将ACLF归属于“黄疸”等疾病范畴,与传统黄疸多实证、热证不同,ACLF疾病谱变化导致其证候呈现由阳黄向阴黄转化的趋势。本文结合ACLF的西医发病机制与中医学理论,深入探讨ACLF的中医病机本质规律,分析其证候演变规律,并基于湿热、瘀热、脾虚三因辨治模式,综述中医药的临床疗效与机制研究进展,同时评估健脾温阳药在ACLF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ACLF提供思路、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证候 湿热 瘀热 脾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珠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脾虚湿热证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3
作者 董灿 齐熠炜 +1 位作者 邱萍 万凌峰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80-1187,共8页
目的:观察芪珠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脾虚湿热证的疗效,并基于血清代谢组学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3年8月就诊于南京市中医院和江苏省中医院的31例NAFLD脾虚湿热证患者为观察组,研究期间随机选取江苏省... 目的:观察芪珠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脾虚湿热证的疗效,并基于血清代谢组学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3年8月就诊于南京市中医院和江苏省中医院的31例NAFLD脾虚湿热证患者为观察组,研究期间随机选取江苏省中医院体检中心21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在饮食调整、运动、心理干预等生活方式调整的基础上,NAFLD患者口服芪珠方颗粒剂疗,每日1剂,疗程12周。对比观察组治疗前后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值、肝脏硬度(LSM)值、体质量指数(BMI),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γ-谷氨酰胺转移酶(GG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中医疗效指数和血清代谢组学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观察指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CAP、LSM、BMI、GPT、GOT、GGT、TC、TG比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HDL-C较治疗前上升(P<0.05),LDL-C和HOMA-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例患者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共鉴定出41个差异代谢物;观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共鉴定出44个差异代谢物,其中硬脂酸等10个代谢物表达下调,二十二碳六烯酸等22个代谢物表达上调。共鉴定出3条主要代谢通路,分别为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初级胆汁酸的合成、卟啉代谢。结论:芪珠方通过减轻肝脏脂肪沉积,调节血脂代谢,改善肝功能等有效治疗NAFLD脾虚湿热证患者,作用机制与调节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初级胆汁酸的合成、卟啉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珠方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脾虚湿热证 代谢组学 血脂 肝功能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证结合模式下脾胃湿热证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4
作者 余霖 高清华 +4 位作者 周燕萍 周姝含 张思依 闫海琳 吕文亮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23-2330,共8页
目的 系统梳理病证结合模式下脾胃湿热证动物模型构建及评价研究现状,为优化该证候的标准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近20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文献数据库,归纳分析脾胃湿热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思路、评价体系及存在问... 目的 系统梳理病证结合模式下脾胃湿热证动物模型构建及评价研究现状,为优化该证候的标准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近20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文献数据库,归纳分析脾胃湿热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思路、评价体系及存在问题。结果 现有模型多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湿热环境暴露,复合病原微生物感染或化学刺激构建病证结合模型,通过宏观体征、胃肠功能指标、炎性因子及肠道菌群等指标评价模型有效性,但仍存在模型稳定性不足、证候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结论 病证结合模式能较好模拟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特征,但需加强多模态评价体系构建与分子机制研究。可通过多学科技术融合推动动物模型标准化建设,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更精准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证结合模式 脾胃湿热证 动物模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果烈教授从“轻可去实”论治脾胃湿热型口臭
5
作者 蒋焱杰 金智慧 陆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74-979,共6页
阐述李果烈教授基于“轻可去实”理论辨治脾胃湿热型口臭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提出“轻”具有药性轻清、剂量轻灵、配伍精简、煎法轻取及治法轻巧五重含义;“实”则涵盖外感内伤之邪、气机闭阻及虚实夹杂之证候。脾胃湿热型口臭病位在... 阐述李果烈教授基于“轻可去实”理论辨治脾胃湿热型口臭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提出“轻”具有药性轻清、剂量轻灵、配伍精简、煎法轻取及治法轻巧五重含义;“实”则涵盖外感内伤之邪、气机闭阻及虚实夹杂之证候。脾胃湿热型口臭病位在中焦脾胃,涉及肺、肝、肾诸脏,病因与饮食、外邪、情志、劳倦密切相关,病性以实多虚少、湿热胶结为主,以中焦枢机不利、湿热浊气上犯为核心病机。以“轻可去实”理论指导湿热型脾胃病的治疗,提出“三焦分消、轻透达邪”的治疗原则,宣发上焦以启气化之枢,枢调中焦以复升降之机,渗利下焦以导浊邪外出,配合自拟“五香清浊饮”含漱以速祛标证浊邪,形成“轻剂调枢-巧法疏壅”的内外协同诊疗手段,为湿热型脾胃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臭 脾胃湿热 轻可去实 李果烈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方证相应在病证结合模式下探讨脾胃湿热证生物学内涵
6
作者 闫海琳 吕文亮 +6 位作者 徐婧 周姝含 高清华 张思依 张涵灵 余霖 徐晓惠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01-1508,共8页
脾胃湿热证是指湿热邪气侵袭脾胃,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湿热郁蒸,脾胃生理功能失调,以脘腹痞胀、呕恶纳呆、肢体困重、便溏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主要症状的证候,多见于消化系统疾病,其中以慢性胃炎占首位。文章总结了近年来相关领... 脾胃湿热证是指湿热邪气侵袭脾胃,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湿热郁蒸,脾胃生理功能失调,以脘腹痞胀、呕恶纳呆、肢体困重、便溏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主要症状的证候,多见于消化系统疾病,其中以慢性胃炎占首位。文章总结了近年来相关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在病证结合模式下,以慢性胃炎为依托,结合脾胃湿热证病因与病机演变,从炎症免疫状态失调、胃肠动力失常、水湿失化、内质网功能、微生态失调等多方面阐释了脾胃湿热证生物学内涵,同时以方验证,从另一角度,丰富证候本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湿热证 方证相应 病证结合 证候本质 生物学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腑泄热祛瘀疏利方治疗脾胃湿热兼气滞血瘀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王明丽 宋鹏程 +4 位作者 张海燕 周玲 赵卫国 王南南 杨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1-968,共8页
目的研究李炳茂教授通腑泄热祛瘀疏利方治疗脾胃湿热兼气滞血瘀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衡水市人民医院脾胃湿热兼气滞血瘀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3例,治疗期间2组各脱落3例... 目的研究李炳茂教授通腑泄热祛瘀疏利方治疗脾胃湿热兼气滞血瘀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衡水市人民医院脾胃湿热兼气滞血瘀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3例,治疗期间2组各脱落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功能性消化不良西医治疗方案(莫沙必利+雷贝拉唑),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腑泄热祛瘀疏利方,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尼平消化不良生活质量指数(NDLQI)]变化并评估临床疗效;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胃动素(MTL)、胃促生长素(Ghrelin)、胃泌素(GAS)、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及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胃电图分析仪分析胃动力指标变化;滴注法检测肠道菌群变化。治疗期间监测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MTL、Ghrelin、GAS、PGⅠ、PGⅡ表达水平均增高,CRH均下降,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2组胃电图主频与慢波百分比均增加,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2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增加,研究组多于对照组,肠杆菌、肠球菌及酵母菌数量均下降,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0.01);2组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腑泄热祛瘀疏利方治疗脾胃湿热兼气滞血瘀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症状,调节胃肠激素表达水平、胃动力状况及肠道菌群表达,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脾胃湿热证 气滞血瘀证 李炳茂教授 通腑泄热祛瘀疏利方 临床疗效 肠道菌群 胃肠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证合并血脂紊乱胰岛功能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明哲 柳越冬 +3 位作者 石岩 高天舒 韦冰晨 孙贵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证合并血脂紊乱患者胰岛功能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证患者100例,根据美国ATPIII评估标准将其分为血脂紊乱组62例与血脂正常组38例。比较各组SF-36积分...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证合并血脂紊乱患者胰岛功能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证患者100例,根据美国ATPIII评估标准将其分为血脂紊乱组62例与血脂正常组38例。比较各组SF-36积分、胰岛素分泌功能(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β,HOMA-β)、胰岛素抵抗水平(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R,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空腹C肽和空腹胰岛素。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研究血脂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高甘油三酯组与混合型高脂组空腹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高胆固醇组与血脂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甘油三酯组空腹C肽水平显著高于高胆固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型高脂组与高甘油三酯组的ISI水平低于高胆固醇组(P<0.05)。高甘油三酯组HOMA-β水平明显高于高胆固醇组与血脂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甘油三酯组及混合型高脂组HOMA-IR水平显著高于高胆固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躯体疼痛、整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维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喜食油腻、吸烟史、腰围和空腹胰岛素是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证患者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有氧运动是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证患者血脂异常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不同血脂紊乱类型对胰岛功能的影响并不相同,应针对相关因素积极预防,降低胰岛分泌负担,促使胰岛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湿热困脾证 血脂水平 胰岛功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春波国医大师“脾胃湿热理论体系”的构建
9
作者 骆云丰 陈锦团 +1 位作者 杨正宁 杨春波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004-3007,共4页
杨春波国医大师擅长诊治脾胃病,对脾胃湿热证的研究尤为深入,经过70余年的临证积淀,逐渐形成了完善的“杨氏脾胃湿热体系”。对于杨氏脾胃湿热体系的构建,笔者从湿热初涉缘起、脾胃湿热形成、脾胃湿热理论核心、脾胃湿热理论的发展及传... 杨春波国医大师擅长诊治脾胃病,对脾胃湿热证的研究尤为深入,经过70余年的临证积淀,逐渐形成了完善的“杨氏脾胃湿热体系”。对于杨氏脾胃湿热体系的构建,笔者从湿热初涉缘起、脾胃湿热形成、脾胃湿热理论核心、脾胃湿热理论的发展及传承等方面阐述了杨老脾胃湿热体系构建的过程及内容,重点介绍了脾胃湿热的病因病机特点、诊断标准的设立及确定、特色治疗方药等理论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医大师 @杨春波 脾胃湿热 理论 临证经验 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解痉多肽表达化生病证结合的小鼠模型探讨胃癌前病变脾胃虚实证候的本质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万群 田锋亮 +2 位作者 李延萍 张金卫 杨小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5-199,I0008,I0009,共7页
目的为了构建病证结合的小鼠模型及进行胃癌前病变(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GPL)脾胃虚实证候的本质研究。方法采用他莫昔芬(tamoxifen,TMXFR)诱导构建解痉多肽表达化生(spasmolytic peptide expression metagenesis,SPEM)小鼠模... 目的为了构建病证结合的小鼠模型及进行胃癌前病变(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GPL)脾胃虚实证候的本质研究。方法采用他莫昔芬(tamoxifen,TMXFR)诱导构建解痉多肽表达化生(spasmolytic peptide expression metagenesis,SPEM)小鼠模型,并在SPEM模型基础上分别模拟构建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模型,结合TMXFR诱导的SPEM模型具有自恢复的特性,以TMXFR组及生理盐水处理组作为对照组,监测小鼠一般情况,HE染色检测SPEM模型的构建及恢复情况,ELISA检测小鼠血清胃泌素水平,PCR检测各组小鼠胃黏膜中miR-7a-5p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胃黏膜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表达。结果病证结合的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组较TMXFR组、SPEM组织恢复明显延迟;脾胃湿热证较对照组及TMXFR组的胃泌素表达异常升高(P<0.05),SPEM模型组小鼠胃黏膜中miR-7a-5p较对照组水平降低(P<0.05),病证结合的脾胃虚实组miR-7a-5p表达较TMXFR有下降趋势;病证结合的脾胃虚实组IL-1β表达较TMXFR组、对照组升高(P<0.05),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组中IL-13表达有升高趋。结论此项研究结果侧面证实了在癌前病灶已形成的前提下,虽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外感湿热之邪、进食肥甘厚腻、饥饱失常、过劳伤脾等诱因下,机体可突破自身代偿修复能力,延缓SPEM恢复甚至使GPL进一步进展。这可能跟miR-7a-5p介导炎症因子IL-1β使得Th1/Th2细胞失衡相关,但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痉多肽表达化生 胃癌前病变 脾胃湿热证 脾气虚证 病证结合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苓薏苡三七方联合止血生肌汤灌肠对脾虚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1
作者 常熠 刘英军 金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62-1866,共5页
目的考察参苓薏苡三七方联合止血生肌汤灌肠对脾虚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1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止血生肌汤灌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苓薏苡三七方,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 目的考察参苓薏苡三七方联合止血生肌汤灌肠对脾虚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1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止血生肌汤灌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苓薏苡三七方,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Baron内镜评分、改良Mayo评分、VAS评分、肠道菌群(肠球菌、乳酸杆菌、肠杆菌、双歧杆菌)、相关因子(FCP、ESR、IL-10、TNF-α、TLR4、PGE2)、肠道屏障功能因子(L/M、DAO、D-乳酸)、安全性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Baron内镜评分、改良Mayo评分、VAS评分、FCP、ESR、TNF-α、TLR4、PGE2、肠道屏障功能因子降低(P<0.05),IL-10升高(P<0.05),肠球菌、肠杆菌减少(P<0.05),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增加(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肠球菌除外)(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参苓薏苡三七方联合止血生肌汤灌肠可安全有效地调节脾虚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屏障功能,提高镇痛、消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薏苡三七方 止血生肌汤 灌肠 溃疡性结肠炎 脾虚湿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胆汁酸代谢阐释肝脾失调在痰湿体质易发代谢紊乱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玉琦 张安琪 +1 位作者 万瑾毅 姚海强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303-2307,共5页
肝脾失调是常见的中医临床证候之一,表现为脾主运化和肝主疏泄失调,影响机体水液代谢,造成痰湿内蕴等代谢异常,是痰湿“体-病”转变的重要病机之一。胆汁酸参与机体的肝肠循环,对人体的糖脂代谢具有广泛的调控作用。通过从微观层面探讨... 肝脾失调是常见的中医临床证候之一,表现为脾主运化和肝主疏泄失调,影响机体水液代谢,造成痰湿内蕴等代谢异常,是痰湿“体-病”转变的重要病机之一。胆汁酸参与机体的肝肠循环,对人体的糖脂代谢具有广泛的调控作用。通过从微观层面探讨胆汁酸作为中医“肝脾失调”理论的物质基础,揭示胆汁酸代谢与肝脾失调的科学内涵,力图从新的角度为痰湿体质易发代谢紊乱的病机提供科学阐释。此外,通过中药调节胆汁酸谱作为干预方式,可有效改善痰湿体质诱发的代谢紊乱,拓展中医痰湿体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为痰湿临床调体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 肝脾失调 痰湿体质 糖脂代谢 肝肠循环 代谢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吴氏扶阳学术流派辨治痛风的特色和理论探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肖妮沁 郗域江 +4 位作者 沈嘉艳 杨小又 李兆福 彭江云 谢招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0,共4页
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历经五代传承,在痹证的辨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流派第二代传承人、国家级名中医吴生元教授认为痛风可归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脾虚湿阻,痰瘀互结”,疾病急性发作时的病机要点为“湿热壅盛、痹阻经... 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历经五代传承,在痹证的辨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流派第二代传承人、国家级名中医吴生元教授认为痛风可归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脾虚湿阻,痰瘀互结”,疾病急性发作时的病机要点为“湿热壅盛、痹阻经脉”,据此提出了健脾渗湿和清热通络的治法,并创立了健脾渗湿方和清热通络方分别用于痛风非急性期和急性期的治疗。流派第三、四代传承人彭江云教授和李兆福教授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以“清热通络-健脾渗湿”序贯疗法为主治疗痛风的辨治体系,经临床验证效果显著。该文从理论层面对流派的辨治思路及理论依据进行阐述,以期为痛风及其他慢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 痛风 清热通络 健脾渗湿 序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脾虚湿热型2型糖尿病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车名花 戴欣珏 +2 位作者 陈婧 王青 姚丽琴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脾虚湿热型2型糖尿病经半夏泻心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宜兴市中医医院2020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脾虚湿热型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在对照组治疗方案... 目的探讨脾虚湿热型2型糖尿病经半夏泻心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宜兴市中医医院2020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脾虚湿热型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均给予两组患者12周的治疗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脂、血糖、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治疗期间安全性。结果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得出,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G)、MDA、IL-6、TNF-α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各项中医证候主症、次症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呈现降低趋势,其中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处于较低水平;两组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SOD水平、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β,HOMA-β)与治疗前比较,均呈现升高趋势,其中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处于较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脾虚湿热型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调节血糖血脂水平,同时有助于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及炎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脾虚湿热型 半夏泻心汤 常规西医 临床效果 中医证候 血脂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风“湿-热-寒-瘀-虚”复杂病机网络及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紫凝 邓茜 +3 位作者 孟凡雨 晏蔚田 刘念 彭江云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725-3730,共6页
目前痛风患病率逐年上升,但是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缺乏切实有效的治疗药物。中医药治疗痛风疗效确切,其病机可归为“湿-热-寒-瘀-虚”网络。从中医学阐述“湿-热-寒-瘀-虚”复杂病机网络的内涵,结合现代医学肠道菌群紊乱、炎症反应、氧... 目前痛风患病率逐年上升,但是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缺乏切实有效的治疗药物。中医药治疗痛风疗效确切,其病机可归为“湿-热-寒-瘀-虚”网络。从中医学阐述“湿-热-寒-瘀-虚”复杂病机网络的内涵,结合现代医学肠道菌群紊乱、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微循环障碍和免疫功能降低的生物学基础,为痛风中医辨证施治及防治提供参考,也为中医药的发展完善其现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湿-热-寒-瘀-虚 复杂病机网络 肠道菌群紊乱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微循环障碍 免疫功能降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病因病机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洋 柴书霞 +5 位作者 赵艳 燕丕林 李宁 王学柱 袁帅 章国忠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78-81,共4页
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是感染蛋鸡的主要病原之一,主要引起蛋鸡气囊炎、关节炎、滑膜炎、生殖道炎等症状,病鸡表现明显的跛行、生长发育迟缓和产蛋率下降。根据蛋鸡感染后滑液囊和关节腔液体的变化以及气囊炎、生长发育迟... 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是感染蛋鸡的主要病原之一,主要引起蛋鸡气囊炎、关节炎、滑膜炎、生殖道炎等症状,病鸡表现明显的跛行、生长发育迟缓和产蛋率下降。根据蛋鸡感染后滑液囊和关节腔液体的变化以及气囊炎、生长发育迟缓、消瘦、饮食减退和产蛋异常等临床症状,中兽医辨证为风寒湿痹、湿热痹、肺痹、脾痹和肾痹。按照病程的发展,早期为风寒湿痹,中期为湿热痹,后期为肺痹、脾痹、肾痹。风寒湿痹以关节周围肿胀及滑液囊内白色渗出物为特征,治疗可选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或桂枝防己汤,并加抗风湿药;湿热痹以滑液囊内有纤维素性、脓性、干酪性渗出物为特征,治疗可选用二妙散(苍术、黄柏)、三妙散(苍术、黄柏、牛膝)、四妙散(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宣痹汤、加减木防己汤等,重在清热利湿,并加抗风湿、化痰、活血药物;肺痹以气囊炎为特征,治疗可选用麻杏石甘汤加减;脾痹以消瘦、饮食减退为特征,须配合温中散寒、振奋脾阳的药物;肾痹以产蛋率和蛋壳质量下降为特征,须配合振奋肾阳的药物。通过多年对山东、广东16个发病鸡场17万只蛋鸡的临床治疗试验,发现中兽药在改善患鸡腿部症状、呼吸道症状、促进采食饮水、改善蛋壳质量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效,但在阻止产蛋率下降或提升产蛋率方面效果不明显,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滑液囊支原体 风寒湿痹 湿热痹 肺痹 脾痹 肾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燥湿健脾法对早期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脂联素和抵抗素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沈宝华 冉颖卓 +2 位作者 高曌 章金春 吴雪芸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0期2295-2297,共3页
目的:观察清热燥湿健脾法对早期湿热困脾型2型糖尿病者胰岛素抵抗及脂联素(Adiponectin)和抵抗素(resistin)的影响。方法:将88例湿热困脾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试验组口服具有清热燥湿健脾作用的中药100 mL,早晚... 目的:观察清热燥湿健脾法对早期湿热困脾型2型糖尿病者胰岛素抵抗及脂联素(Adiponectin)和抵抗素(resistin)的影响。方法:将88例湿热困脾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试验组口服具有清热燥湿健脾作用的中药100 mL,早晚各1次,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0.25每日3次。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服药前后体重、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脂联素(Adiponectin)和抵抗素(Resistin)的动态改变。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对各指标治疗后均有改善作用(P<0.01或P<0.05)。实验组Adiponectin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Resis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前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对Resist、Adiponectin水平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治疗后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热燥湿健脾法在降糖的同时,患者的体重明显下降,其疗效与二甲双胍相似。且能使HOMA-IR水平、IAI的绝对值降低,Adiponectin水平升高,Resist水平下降,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燥湿健脾法 湿热困脾 2型糖尿病 脂联素 抵抗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仁汤对脾胃湿热证大鼠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5
18
作者 任玺 文小敏 +3 位作者 洪冰 廖莹峰 马文校 汤亚忻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三仁汤改善脾胃湿热证大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机理。方法将50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脾胃湿热模型组、三仁汤(高、中、低剂量)组,观察大鼠体质量、肛温等形态学改变,检测血清Y.干扰素(IFN-y)和白细胞介素-4(IL-4)表... 目的探讨三仁汤改善脾胃湿热证大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机理。方法将50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脾胃湿热模型组、三仁汤(高、中、低剂量)组,观察大鼠体质量、肛温等形态学改变,检测血清Y.干扰素(IFN-y)和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水平,取大鼠胃、十二指肠和结肠组织行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胃肠道炎症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肛温升高,饮水量和摄食量减少,病理提示胃肠道存在炎症损伤,血清IFN-γ和IL-4显著增高(P<0.01),IFN-γ/IL-4比值有升高趋势(P>0.05)。三仁汤高、中、低剂量组对脾胃湿热证大鼠的形态改变有恢复作用;中、低剂量组能降低湿热证大鼠IFN-γ、IL-4水平(P<0.01);高剂量组能降低IL-4水平(P<0.01),有降低IFN-γ水平的趋势(P>0.05),IFN-γ/IL-4比值反而升高(P≮0.05)。结论脾胃湿热证大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呈亢进状态,Th1/Th2平衡有向Th1反应漂移的趋势,三仁汤能调节脾胃湿热证大鼠的免疫功能,保护胃肠道粘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湿热证 三仁汤 IFN-Γ IL-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麸炒苍术对痰湿困脾模型大鼠治疗效果 被引量:22
19
作者 许晨曦 刘玉强 +2 位作者 刘阳芷 贾蕊 才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78-983,共6页
目的探究苍术麸炒前后对痰湿困脾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以饮食不节、潮湿环境、强迫游泳方法建立痰湿困脾模型大鼠,分别口服生、麸炒苍术以及平胃散,用ELISA法测量不同组别大鼠给药后消化道水通道蛋白2(AQP2)、水通道蛋白3(AQP3)以... 目的探究苍术麸炒前后对痰湿困脾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以饮食不节、潮湿环境、强迫游泳方法建立痰湿困脾模型大鼠,分别口服生、麸炒苍术以及平胃散,用ELISA法测量不同组别大鼠给药后消化道水通道蛋白2(AQP2)、水通道蛋白3(AQP3)以及血清抗利尿激素(ADH)、胃泌素(GAS)、淀粉酶(AMS)活性和肠管含水量等指标。结果生、麸炒苍术均使造模大鼠大肠肠管含水量下降,血清GAS含有量以及AMS上升,但麸炒苍术在恢复消化道AQP2和AQP3含有量,以及血清ADH含有量方面优于生苍术。结论麸炒有提升苍术治疗大鼠痰湿困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术 麸炒 痰湿困脾 水通道蛋白 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豆汤联合驱铜治疗湿热内蕴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平衡障碍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方向 金珊 +2 位作者 杨文明 陈怀珍 傅亚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094-3098,共5页
背景肝豆状核变性(WD)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其病变基础为ATP7B基因突变导致铜代谢紊乱,进行性肝病及神经系统症状是其常见特征。目前单纯采用西医治疗方案对WD的诊疗效果不够理想,因此许多学者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 背景肝豆状核变性(WD)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其病变基础为ATP7B基因突变导致铜代谢紊乱,进行性肝病及神经系统症状是其常见特征。目前单纯采用西医治疗方案对WD的诊疗效果不够理想,因此许多学者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其疗效。目的研究肝豆汤联合驱铜治疗湿热内蕴型WD患者平衡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2018年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住院治疗的存在平衡障碍的WD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二巯基丙磺酸钠驱铜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肝豆汤,8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平衡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24 h尿铜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BS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尿铜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24 h尿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豆汤联合驱铜治疗可有效改善湿热内蕴型WD患者平衡障碍,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平衡障碍 湿热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