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O_3负载在新型Ti O_2/γ-Al_2O_3载体上的表面状态与性质 被引量:9
1
作者 桂琳琳 朱永法 唐有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92-398,共7页
MoO_3担载在TiO_2或γ-Al_2O_3载体上是一类重要的工业催比剂,其表面状态和表面性质国内外已有过许多报导,本文报导MoO_3负载在我们所研制的新型TiO_2/γ-Al_2O_3载体(指以γ-Al_2O_3为骨架,表面上铺以TiO_2物种的载体)上的表面状态与... MoO_3担载在TiO_2或γ-Al_2O_3载体上是一类重要的工业催比剂,其表面状态和表面性质国内外已有过许多报导,本文报导MoO_3负载在我们所研制的新型TiO_2/γ-Al_2O_3载体(指以γ-Al_2O_3为骨架,表面上铺以TiO_2物种的载体)上的表面状态与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钼 Tio2/y-al2o3 表面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燃烧法制备Ba改性的γ-Al_2O_3及其表征 被引量:4
2
作者 李花 沈蕊 +1 位作者 杨洪波 储刚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32-437,共6页
通过溶液燃烧法,以硝酸铝、硝酸钡为氧化剂,不同的燃烧剂(甘氨酸、柠檬酸、尿素)作为还原剂,制备了钡改性的γ-Al2O3。对产物作XRD、SEM表征并对前驱体作TG-DTA表征,研究了不同燃烧剂、改性剂(硝酸钡)的添加量、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等工... 通过溶液燃烧法,以硝酸铝、硝酸钡为氧化剂,不同的燃烧剂(甘氨酸、柠檬酸、尿素)作为还原剂,制备了钡改性的γ-Al2O3。对产物作XRD、SEM表征并对前驱体作TG-DTA表征,研究了不同燃烧剂、改性剂(硝酸钡)的添加量、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合成产物相组成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钡改性的γ-Al2O3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甘氨酸为燃烧剂、添加3%的硝酸钡、煅烧温度为1000℃、煅烧时间为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燃烧法 改性 BA y-al2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助剂对NiWF/γ-Al_2O_3催化煤焦油加氢脱氮脱硫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7
3
作者 郭兴梅 宋毛宁 +1 位作者 赵旭 赵亮富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26-1333,共8页
制备了一系列添加不同含量F助剂的NiWF(x)/γ-Al_2O_3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N_2吸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NH_3-TPD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手段对其结构和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同时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其加氢脱氮... 制备了一系列添加不同含量F助剂的NiWF(x)/γ-Al_2O_3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N_2吸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NH_3-TPD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手段对其结构和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同时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其加氢脱氮(HDN)和加氢脱硫(HDS)活性,反应原料为中国内蒙中低温煤焦油。结果显示,随着F含量的增加,催化剂孔容和孔径没有明显变化,但比表面积减小。催化剂在643 K下硫化6 h后,其硫化度随着F含量的增加而减少,强酸位数和总酸位数呈现先略微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表明,硫化后的催化剂中含有具有典型层状结构的WS_2。F含量对NiWF(x)/γ-Al_2O_3的煤焦油HDN性能有较大影响,但对其HDS活性影响很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脱硫 加氢脱氮 NiWF/y-al2o3 煤焦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o/γ-Al_2O_3耐硫脱氧催化剂的TPD-TPR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万江 刘够生 +1 位作者 宋兴福 于建国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3-707,共5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Co-Mo/γ-Al2O3非贵金属耐硫脱氧催化剂,在实验室微反装置上进行了脱氧活性考评,利用程序升温脱附法(TPD)对该脱氧剂H2、O2的脱附行为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程序升温还原法(TPR)对新鲜样及中试失活样进行了研究。...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Co-Mo/γ-Al2O3非贵金属耐硫脱氧催化剂,在实验室微反装置上进行了脱氧活性考评,利用程序升温脱附法(TPD)对该脱氧剂H2、O2的脱附行为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程序升温还原法(TPR)对新鲜样及中试失活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催化剂上H2存在两个脱附峰,对应有两种吸附活化位;O2有四个脱附峰,对应有四种吸附活化位,水汽吸附会优先占据弱吸附活性位,从而抑制了其对H2和O2的活化吸附量。催化剂有三种耗氢还原峰,峰面积呈肥胖型,且在各个温度下都有还原,活性组份Co-Mo与Al2O3之间协同作用,直接影响着催化剂脱氧活性,新鲜样中的活性物种与载体间的作用要比失活样的强。研究结果对Co-Mo/γ-Al2O3非贵金属耐硫脱氧催化剂的使用、失活和再生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贵金属 Co-Mo/y-al2o3催化剂 TPD TPR 耐硫脱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超声波协同制备纳米球形氧化镝 被引量:1
5
作者 邓庚凤 李志午 周小明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35,共7页
在微波-超声波协同作用下,采用尿素为沉淀剂,与一定浓度的DyCl_(3)溶液充分反应之后,得到Dy_(2)O_(3)前驱体(Dy(OH)CO_(3)·H_(2)O),煅烧后得到纳米球形Dy_(2)O_(3)。探究了Dy^(3+)浓度、尿素浓度以及超声波功率对Dy_(2)O_(3)前驱... 在微波-超声波协同作用下,采用尿素为沉淀剂,与一定浓度的DyCl_(3)溶液充分反应之后,得到Dy_(2)O_(3)前驱体(Dy(OH)CO_(3)·H_(2)O),煅烧后得到纳米球形Dy_(2)O_(3)。探究了Dy^(3+)浓度、尿素浓度以及超声波功率对Dy_(2)O_(3)前驱体微观形貌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同步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Dy2O3前驱体煅烧前后的微观形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对煅烧分解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控制Dy^(3+)浓度0.045 mol/L,尿素浓度2.5 mol/L,微波功率500 W,超声功率800 W,超声波模式1∶2,反应时间1 h,反应温度90℃时,可以得到粒径均一、表面光滑、分散程度好且粒径约为220 nm的Dy(OH)CO_(3)·H_(2)O。在800℃的煅烧温度下该前驱体可完全分解,最终得到粒径约为200 nm的纳米球形Dy_(2)O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超声波协同 纳米球形氧化镝 煅烧 前驱体 DyCl_(3)溶液 尿素 Dy(oH)Co_(3)·H_(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