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曲柳人工林细根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9
1
作者 梅莉 韩有志 +2 位作者 于水强 史建伟 王政权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12,共6页
2002年5—10月,采用连续钻取土芯法对帽儿山实验林场的水曲柳人工林细根(直径<1mm)生物量、比根长(SRL)和根长密度(RLD)的季节动态,以及它们与土壤N的有效性、土壤10cm深处月均温度和含水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曲柳细根生物... 2002年5—10月,采用连续钻取土芯法对帽儿山实验林场的水曲柳人工林细根(直径<1mm)生物量、比根长(SRL)和根长密度(RLD)的季节动态,以及它们与土壤N的有效性、土壤10cm深处月均温度和含水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曲柳细根生物量在春季和秋季分别具有1个明显的高峰,但比根长和根长密度只有1个高峰。在春季和夏季,比根长和根长密度较高,显示细根直径较小,而秋季,这2个参数显著下降,表明细根直径次生增厚或组织密度增加。细根的季节变化与土壤N的有效性、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有重要关系。其中细根生物量与土壤铵态氮含量显著相关;硝态氮含量、10cm深处土壤的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与细根的生物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的季节变化正相关,但均不显著(P>0·05)。4种因子的综合作用对水曲柳细根各参数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不同季节细根生物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的变化,显示出细根在生长季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生理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 细根 生物量 根长密度 比根长 季节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年施用氮肥对水曲柳人工林内生菌根真菌侵染及其根尖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孙玥 庄海峰 +2 位作者 贾淑霞 谷加存 王政权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0-57,共8页
以水曲柳人工林1级根为研究对象,通过施氮肥处理,对不同季节和不同土壤深度根系取样,研究施用氮肥对根尖内生菌根真菌侵染率和形态与土壤N有效性、季节和土壤深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施N肥处理导致水曲柳人工林1级根的菌根真菌侵染率显... 以水曲柳人工林1级根为研究对象,通过施氮肥处理,对不同季节和不同土壤深度根系取样,研究施用氮肥对根尖内生菌根真菌侵染率和形态与土壤N有效性、季节和土壤深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施N肥处理导致水曲柳人工林1级根的菌根真菌侵染率显著降低11%,季节和土壤深度对1级根的侵染率影响显著,其中春季>夏季>秋季,土壤表层高于亚表层;2)施N肥导致1级根长度显著降低,季节和处理之间的交互作用影响1级根的直径和根长,季节、土层和处理3者的交互作用影响根长和比根长;3)与未侵染菌根真菌的1级根形态相比,菌根真菌侵染导致1级根平均直径未发生变化,长度略有降低,而比根长则显著减小。这种根系形态变化规律在不同处理、不同季节和不同土壤深度上表现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 VA菌根真菌 细根形态 直径 长度 比根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石质山区花椒细根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朱美秋 马长明 +1 位作者 翟明普 王学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1-135,共5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Zanthoxylum bungeanum fine roots,which were sampled by excavating monolith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oot length density,surface area,volume as well as biomass were d...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Zanthoxylum bungeanum fine roots,which were sampled by excavating monolith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oot length density,surface area,volume as well as biomass were de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depth from 20 cm to 100 cm.The roots mainly distributed in 0~40 cm in the verticality,and the root length density,surface area,volume as well as biomass amounted to 72.0%,65.6%,59.2% and 57.5% of the corresponding total amount.Minimum and maximum of specific root length were respectively exhibited at 0~10 cm and 70~80 cm in the verticality.In addition,the root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reached to 110 cm,however most fine roots distributed within 50 cm and the horizon.And the root length density and biomass accounted for 71.5% and 76.4% of the total amount respectively.The minimum and the maximum of specific root length were exhibited at 10~20 cm and 70~80 cm in the horiz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细根 根长密度 比根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作杨树细根根序形态及解剖结构 被引量:23
4
作者 许坛 王华田 +3 位作者 朱婉芮 王延平 李传荣 姜岳忠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9-126,共8页
【目的】针对连作杨树人工林细根形态和解剖结构,从根序视角探讨连作杨树人工林细根生长的代际差异及其与人工林生产力衰退的联系,以期揭示连作杨树人工林衰退机制。【方法】分别在杨树人工林Ⅰ和Ⅱ代林分设立标准地,采用改良全根取样... 【目的】针对连作杨树人工林细根形态和解剖结构,从根序视角探讨连作杨树人工林细根生长的代际差异及其与人工林生产力衰退的联系,以期揭示连作杨树人工林衰退机制。【方法】分别在杨树人工林Ⅰ和Ⅱ代林分设立标准地,采用改良全根取样法获得杨树细根(〈2 mm)并按根序进行分级,制作1~5级细根各根序石蜡切片。根系扫描仪结合分析软件获得各根序细根长度、直径,光学显微镜观察各根序细根剖面直径、皮层厚度、维管柱(中柱)直径等参数,并计算比根长、根组织密度、根长密度、维根比等。LSD分析1~5级根序形态参数的差异显著性,One-way ANOVA分析同一根序在不同代数间形态指标参数的差异显著性。【结果】杨树细根生物量表现为随根序增加而减小,且连作Ⅱ代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分配高于Ⅰ代林,尤其在1,2级根序中更为显著(P〈0.05);连作导致杨树1,2级细根平均长度减少而3~5级根长度增加;直径虽然在不同根序细根间差异并不显著,但Ⅱ代林显著高于Ⅰ代林;杨树细根表面积、比根长和根长密度总体表现为1,2级根显著高于3,4级根(P〈0.05),但比根长在Ⅱ代林中差异不显著;连作导致杨树1,2级根表面积和根长密度显著增大,但比根长显著减小(P〈0.05);细根解剖特征表明,横剖面宽度随根序逐渐增大,中柱面积占横剖面的比例随根序增加而增大,1,2级细根总体呈现初生结构的特征,从3级根开始出现木栓层且皮层开始脱落。【结论】杨树1~5级根序细根形态和功能存在显著差异,1,2级细根仅具初生结构,是杨树的吸收根,3级以上细根出现木栓层从而变为输导根。连作导致杨树细根形态发生显著变化,且低级细根生物量显著增加,表明连作导致杨树人工林对地下部分的生长投入增大,这与养分匮乏生境中植物光合产物最优分配理论相一致。伴随细根死亡和周转,连作杨树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分配格局将影响人工林地上部分生产力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人工林 连作 细根生物量 比根长 解剖特征 生产力衰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栓皮栎幼苗根系发育对环境异质性的响应 被引量:13
5
作者 马闯 张文辉 +3 位作者 吴敏 马莉薇 周建云 薛瑶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8-65,共8页
为了阐明生境差异对栓皮栎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在秦岭南坡(商州林区),秦岭北坡高、中、低海拔地区(太白山和楼观台林区),以及黄土高原(黄龙林区)设置样地,对1~ 4年生栓皮栎幼苗根系的形态和干质量进行测定,分析不同区域的根系发育特点... 为了阐明生境差异对栓皮栎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在秦岭南坡(商州林区),秦岭北坡高、中、低海拔地区(太白山和楼观台林区),以及黄土高原(黄龙林区)设置样地,对1~ 4年生栓皮栎幼苗根系的形态和干质量进行测定,分析不同区域的根系发育特点及其与生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纬度由南向北和海拔由低到高,幼苗生长减缓,根系形态指标和干质重下降;在秦岭南坡,栓皮栎幼苗直径≤0.5 mm侧根数量、表面积和长度最大,而在秦岭北坡低海拔地区幼苗>1 mm的侧根数量和表面积最大;在秦岭北坡高海拔地区,栓皮栎幼苗侧根数量、表面积、长度和干质量均较小,而比根长最大;在黄土高原,幼苗主根和侧根的各项特征较小。通过PCA对10个环境因子降维,前3个主分量可以解释影响幼苗生长因素的85.2%。Pearson相关系数表明:年均温度、年均积温与幼苗主根和侧根干质量正相关;土壤中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分别与侧根长度、比根长和表面积呈显著正相关。温暖生境更有利于栓皮栎幼苗根系干物质的积累,增加林地土壤氮、磷含量,可以促进栓皮栎根系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皮栎幼苗 侧根 根直径 比根长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细根不同根序形态和碳氮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12
6
作者 何琳琳 吴鹏飞 +2 位作者 张云鹏 陈智裕 马祥庆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2-117,共6页
对莘口教学林场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细根各级根序的平均直径、比根长、比表面积、组织密度及碳氮含量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根序级别的递增,3个林龄杉木细根的平均直径、组织密度和C含量及C/N均呈增加趋势,而比根长、比表面积和N... 对莘口教学林场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细根各级根序的平均直径、比根长、比表面积、组织密度及碳氮含量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根序级别的递增,3个林龄杉木细根的平均直径、组织密度和C含量及C/N均呈增加趋势,而比根长、比表面积和N含量均呈减小趋势;随着林龄的增加,杉木细根同一根序的比根长、比表面积与C含量和C/N呈凹型变化趋势,而平均直径和组织密度则呈凸型变化趋势,N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特征。可见,杉木细根不同根序间的形态和碳氮含量存在异质性,用根序分级方法可区分这种异质性,这可为今后杉木根系养分利用研究中细根的分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细根 比根长 比表面积 组织密度 碳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北四川桤木人工林根系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4
7
作者 蔡洁 文仕知 +1 位作者 何功秀 张杰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45,共4页
对湘北地区6年生四川桤木(Alnus cremastogyne)人工林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分布、根长、比根长、根长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川桤木人工林大根、中根、小根、细根生物量分别占林分根系生物量总和的55%、22%、14%、9%;约... 对湘北地区6年生四川桤木(Alnus cremastogyne)人工林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分布、根长、比根长、根长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川桤木人工林大根、中根、小根、细根生物量分别占林分根系生物量总和的55%、22%、14%、9%;约66%的根系生物量集中在0~30cm土层;不同径级根系根长变化趋势是:细根>小根>大根>中根,比根长的变化趋势是:细根>小根>中根>大根;各径级根长密度变化趋势各不相同:垂直方向上,在0~60cm土层,大根的根长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增后降,中根、小根、细根的根长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水平方向上,在0~80cm距离,大根的根长密度随距树干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细根的根长密度随距树干距离的增加而增大,中根、小根的根长密度在距树干0~60cm内逐渐减小,而在距树干60~80cm又略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桤木 根系 生物量 比根长 根长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杉木细根根序及碳氮计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李秉钧 颜耀 +3 位作者 张辉 何宗明 刘雨晖 马祥庆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61-567,共7页
为分析不同种源杉木人工林细根根序形态和碳氮计量的差异,选取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38年生8个不同种源的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根序分级法进行不同种源细根根序形态的调查,并对其碳氮含量进行测定,比较不同种源杉木细根根序形态及碳氮... 为分析不同种源杉木人工林细根根序形态和碳氮计量的差异,选取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38年生8个不同种源的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根序分级法进行不同种源细根根序形态的调查,并对其碳氮含量进行测定,比较不同种源杉木细根根序形态及碳氮计量的差异。研究表明:不同种源杉木细根根序形态存在差异。四川芦山、四川彭县的北带种源以及湖北竹溪的中带偏北种源的比根长、比表面积和组织密度总体上小于贵州剑河、浙江金华、安徽休宁和湖南会同等中带种源,南带广东郁南杉木根序形态指标较低;随着根序级别的递增,不同种源杉木比根长、比表面积均呈下降趋势,而细根平均直径、组织密度、C含量及C/N则随着根序级别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种源杉木根系的C、N含量变化没有明显规律,但C/N总体上随着杉木种源所在的纬度下降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细根 比根长 比表面积 种源地 碳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细根形态性状的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郑高超 苏香萍 +4 位作者 王思荣 陈晓琳 胡明艳 鞠雯 邹秉章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8期17-25,共9页
为了探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细根觅食能力随林龄和土层深度的变化特征,研究了福建省龙岩市白砂国有林场7、10、23、29和42年生杉木人工林60 cm土层内杉木细根形态性状(包括比根长、比表面积、组织密度和根平均直径)的变化特征... 为了探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细根觅食能力随林龄和土层深度的变化特征,研究了福建省龙岩市白砂国有林场7、10、23、29和42年生杉木人工林60 cm土层内杉木细根形态性状(包括比根长、比表面积、组织密度和根平均直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对于0~60 cm土层内总细根形态性状,比根长、比表面积均为7年生最大,29年生最低;组织密度7年生最小,29年生最大;根平均直径在各林龄间无显著差异。(2)杉木细根比根长、比表面积在各土层内随林龄的变化特征相似,均为7或10年生最大,29年生最低。(3)对于各林龄细根形态性状在同一土层内的平均值,杉木细根的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而且区分不同林龄时可以发现这一变化趋势在7年生时尤为明显。(4)7年生细根形态性状在各土层间的差异显著,塑性变化较为活跃;而29和42年生细根形态性状在各土层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塑性变化相对较弱。因此,在林分发育的后期,杉木细根自身觅食能力的下降,以及形态性状在各土层间可塑性的降低可能会导致杉木细根在林分发育后期的资源获取潜力下降,这可能会是导致杉木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在林分发育后期下降的一个因素,这为揭示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变化机理以及杉木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比根长 林龄 土层深度 径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