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点突变改造谷胱甘肽合成相关酶及高效催化生产谷胱甘肽
1
作者 张秀春 王骏之 +1 位作者 徐华栋 沈美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96,共6页
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是一种含有γ-酰胺键和巯基的三肽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谷胱甘肽的生物合成主要由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lutamylcysteine synthetase,GSHA)和谷胱甘肽合成酶(glutathione synth... 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是一种含有γ-酰胺键和巯基的三肽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谷胱甘肽的生物合成主要由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lutamylcysteine synthetase,GSHA)和谷胱甘肽合成酶(glutathione synthetase,GSHB)两步催化得到。在利用天然酶催化生产谷胱甘肽的过程中,发现天然酶的催化效果较差,其中GSHA为反应过程中的限速酶,该酶会受到产物的反馈抑制。该文对来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GSHA进行分子改造,对GSHA中参与转化的活性位点进行分析,通过丙氨酸扫描对关键氨基酸进行替换。对蛋白质表面非活性区域的氨基酸进行分析,引入带负电荷的氨基酸提高稳定性。将酶活力提升的突变位点进行组合,获得了催化效果较高的突变体Y131A-A511D,相比于野生型酶活力提高了6倍,并对最佳突变体的酶学性质进行分析。将突变体Y131A-A511D用于催化合成谷胱甘肽,在8 h内合成了76.8 mmol/L的谷胱甘肽,达到了高效催化生产谷胱甘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γ-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 定点突变 丙氨酸扫描 酶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理性设计的碱性蛋白酶AprEbl热稳定性改造及其潜在机制分析
2
作者 罗雅妮 胡刘秀 +4 位作者 刘志钰 高旭丽 陈宇 吴传超 刘艳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09-117,共9页
为获得耐高温、催化活性更好的碱性蛋白酶,本研究以来源于地衣芽孢杆菌B66的碱性蛋白酶AprEbl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发现,AprEbl的N183、G186、S265、S267、Y320位点具有较高的柔性。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突变位点,通过定点... 为获得耐高温、催化活性更好的碱性蛋白酶,本研究以来源于地衣芽孢杆菌B66的碱性蛋白酶AprEbl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发现,AprEbl的N183、G186、S265、S267、Y320位点具有较高的柔性。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突变位点,通过定点突变技术完成5个单点突变体酶的表达并研究其酶学特性,然后挑选出2个优势突变体进行第二轮的组合突变。结果显示,经过两轮突变获得了1个热稳定性大幅提升且比活力与野生型基本持平的突变体S265H/S267F,该组合突变体在55℃和75℃条件下的半衰期分别提高了6.35倍和4.01倍,其余单点突变体在高温条件下的耐受性也比野生型更好。本研究借助生物信息学手法探索了碱性蛋白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构建了稳定性和催化效率更高的碱性蛋白酶突变体,可为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改善碱性蛋白酶的酶学性质以满足工业需求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蛋白酶 理性设计 B因子 定点突变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芽糖酶-葡萄糖淀粉酶D246A异源表达及性质表征
3
作者 高雨晴 董钢印 +3 位作者 张洪瑞 马占山 方丽 詹冬玲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2-749,共8页
以大型真菌灵芝中的麦芽糖酶-葡萄糖淀粉酶(MGAM)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源序列比对、同源模建、底物对接和定点突变等方法成功构建酶活力显著降低的突变体D246A.酶学性质表征结果表明:最适反应温度由野生型(wild type,WT)的65℃减少至60℃,... 以大型真菌灵芝中的麦芽糖酶-葡萄糖淀粉酶(MGAM)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源序列比对、同源模建、底物对接和定点突变等方法成功构建酶活力显著降低的突变体D246A.酶学性质表征结果表明:最适反应温度由野生型(wild type,WT)的65℃减少至60℃,突变体耐热能力下降;最适pH值由WT的6.0升高至7.0,有利于工程菌生长;半衰期由WT的2.0 h下降至1.5 h,酶稳定性降低.酶动力学结果表明:突变体D246A酶动力学曲线符合Michaelis方程,与WT相比,K_(m)值变大,表明酶与底物亲和力下降;V_(max)约降低至原来的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点突变 异源表达 性质表征 麦芽糖酶-葡萄糖淀粉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CD36基因突变的频率调查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嘉励 叶欣 +5 位作者 丁浩强 夏文杰 邵媛 陈扬凯 徐秀章 邓晶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18-720,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中CD36基因的突变频率,填补国内CD36抗原缺失相关的基因突变空白。方法:收集200份健康无偿献血员的血液标本,通过PCR-SSP的方法检测广州地区CD36抗原缺失相关的基因突变频率,统计分析并对比国外...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中CD36基因的突变频率,填补国内CD36抗原缺失相关的基因突变空白。方法:收集200份健康无偿献血员的血液标本,通过PCR-SSP的方法检测广州地区CD36抗原缺失相关的基因突变频率,统计分析并对比国外报道。结果:在200份血液标本中,一共检测出10个样本产生CD36的基因突变,突变类型、例数和频率分别为:C268T,1例,0.5%;329-330delAC,6例,3.0%;A1237C,3例,1.5%。结论:本课题首次利用PCR-SSP方法检测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CD36基因的突变频率,发现主要突变类型为329-330delAC,其次是A1237C,这与国外报道的主要突变类型,C268T,329-330delAC和949insA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抗原-CD36缺失型 基因突变 血小板输注无效(PTR) PCR-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位基因差异特异性PCR检测HBVDNA的前C区1896突变位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文清 陈玉丽 +1 位作者 王承党 林经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3-24,共2页
为了探讨HBV前C区 1896突变位点检测的临床意义,采用3-末瑞等位基因差异特异性PCR方法对95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HBVDNA1 896位点进行基因型(野生株/突变株)的检测,结果显示:总突变率为64.2%,总... 为了探讨HBV前C区 1896突变位点检测的临床意义,采用3-末瑞等位基因差异特异性PCR方法对95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HBVDNA1 896位点进行基因型(野生株/突变株)的检测,结果显示:总突变率为64.2%,总野生率为55.8%,纯野生型和纯突变型的检出率分别为28.4%和27.4%;不同临床类型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均可出现突变,其野生型、突变型和混合感染型的检出率之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乙肝与慢性乙肝、携带者、肝硬化和肝癌的总突变率存在差异(P<0.05);血清不同HBe系统均可发生突变.抗- HBe阳性组的突变率显著高于HBeAg阳性和HBe系统阴性组(P<0.05),提示:机体感染了HBV后.变异主要是发生在慢性持续性感染过程中.突变株逐渐替代了野生株并成为优势株.使宿主得以持续感染H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位基因差异特异性PCR 1896突变位点 基因型 HBVDNA 慢性持续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细菌Rubisco的研究进展(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廖海 周嘉裕 +2 位作者 杜林方 张年辉 吴凌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69-574,共6页
1 ,5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加氧酶 (Rubisco)是CO2 固定的关键酶 ,决定光合作用的净效率。近年来 ,研究人员在古细菌中发现了新类型的Rubisco。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古细菌Rubisco的一些研究进展 ,包括Rubisco的结构、基因与功能、基本性... 1 ,5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加氧酶 (Rubisco)是CO2 固定的关键酶 ,决定光合作用的净效率。近年来 ,研究人员在古细菌中发现了新类型的Rubisco。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古细菌Rubisco的一些研究进展 ,包括Rubisco的结构、基因与功能、基本性质、酶的定点突变及其活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细菌 定点突变 新类型 关键酶 光合作用 基因 基本性质 研究进展 固定 研究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快速PCR定点突变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高川 韩维涛 +2 位作者 宋云扬 张靖 王惠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99-103,共5页
在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研究中常常用到基因突变技术制备突变体,用于研究基因调控、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本项研究在快速PCR定点突变技术的基础上,改进实验方法,简化实验步骤,以适用蛋白质结构改造研究的需要。建立的突变技术仅需一次PC... 在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研究中常常用到基因突变技术制备突变体,用于研究基因调控、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本项研究在快速PCR定点突变技术的基础上,改进实验方法,简化实验步骤,以适用蛋白质结构改造研究的需要。建立的突变技术仅需一次PCR反应即可完成基因的定点突变,突变效率为79.6%左右。该法对1~3个连续碱基的突变和对间隔4个甚至多达15个碱基的数个密码子突变效果都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反应 突变引物 基因 定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法用于MSH2基因突变的检测 被引量:1
8
作者 郑多 刘小平 +3 位作者 李铁钢 李君 汤立军 胡维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0-203,共4页
目的:介绍简便、快速、准确的针对一种MSH2新突变基因的诊断方法。方法:根据该MSH2基因突变的位点和特征,设计突变位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电泳检测PCR产物,从而鉴定出该基因突变的携带者或非携带者。结果:用该方法成功检测出遗传... 目的:介绍简便、快速、准确的针对一种MSH2新突变基因的诊断方法。方法:根据该MSH2基因突变的位点和特征,设计突变位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电泳检测PCR产物,从而鉴定出该基因突变的携带者或非携带者。结果:用该方法成功检测出遗传性非息肉型直结肠癌家系中的表型正常的MSH2基因新突变携带者。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又节省成本,可应用于MSH2基因突变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式反应 突变位点特异性引物 MSH2基因 基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荧光标记引物和DNA自动测序仪确定DNA的断裂位点 被引量:2
9
作者 郑伟娟 陈媛 +3 位作者 邵颖 唐忠华 郭子建 华子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7-99,共3页
Determining the base sequence of DNA broken site is quite crucial for the study on the cleavage site specificity and mechanism of various natural or synthetic DNA cleavage regents,and on developing novel therapeutic d... Determining the base sequence of DNA broken site is quite crucial for the study on the cleavage site specificity and mechanism of various natural or synthetic DNA cleavage regents,and on developing novel therapeutic drugs targeting at DNA.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method depending on chemical reactions of the Maxam-Gilbert procedure,and the late arising methods used by Rui Ren et al.which were based on Sanger’s DNA sequencing strategy,all had some deficiencies,either the pollution of radioactive materials,or really complicated and difficult to operate.In the present paper,a new method for DNA cleavage site sequence determination was developed.The fluorescence FAM-labeled primer was annealed to the DNA fragments,which has been cleaved by restriction enzymes or other regents,and extended along the template sequence.The products then loaded onto the polyacrylamide electrophoresis gel of ABI 377 DNA Sequencer.Data was collect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ABI PRISM Data Collection Software and ABI PRISM Sequencing Analysis Software.It is proved to be a credible and simple new approach to determine the base sequence of DNA broken 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切割 断裂位点 序列特异性 荧光标记引物 DNA自动测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和TaqMan-MGB探针双抑制野生等位基因扩增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JAK2V617F突变率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国威 邵冬华 +1 位作者 何美琳 曹清芸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86-1491,共6页
本研究建立在外周血基因组DNA中定量检测JAK2V617F突变率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系统中,应用等位基因突变引物和等位基因野生TaqMan-MGB探针共同抑制JAK2V617F野生等位基因扩增,从而特异性... 本研究建立在外周血基因组DNA中定量检测JAK2V617F突变率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系统中,应用等位基因突变引物和等位基因野生TaqMan-MGB探针共同抑制JAK2V617F野生等位基因扩增,从而特异性地扩增JAK2V617F突变等位基因。通过测定不同JAK2V617F突变率标准品及其循环阈值(Ct值),建立JAK2V617F突变率定量测定方法,并对89例表观健康人外周血基因组DNA中JAK2V617F突变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定量检测JAK2V617F突变率的下限为0.1%,检测JAK2V617F突变率的批内、批间平均变异率分别为4.1%和6.1%。对89例表观健康人外周血基因组DNA中JAK2V617F突变率检测显示,其中2例为JAK2V617F阳性,突变率分别为0.64%和0.98%。结论:建立的JAK2V617F突变率定量检测方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和重复性好的特性,适合骨髓增殖性疾病的诊断及疾病进程和疗效监测。本方法检测原理可用于各种单碱基突变率的检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2V617F突变 骨髓增殖性疾病 实时荧光定量PCR 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 TAQMAN-MGB探针 双抑 制扩增 野生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262K点突变将紫穗槐二烯合酶变为(3R)-(E)-nerolidol合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振秋 高瑞平 +2 位作者 程隆斌 刘秀华 朱华结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18,共7页
倍半萜合酶家族催化单一底物法尼基焦磷酸形成近300多种链式、单环、双环和三环倍半萜烯、醇,进一步的加工修饰产生种类更加繁多的倍半萜衍生物。详细了解倍半萜合酶产物特异性性决定机制将会为倍半萜合酶的理性设计,定向生成新型化合... 倍半萜合酶家族催化单一底物法尼基焦磷酸形成近300多种链式、单环、双环和三环倍半萜烯、醇,进一步的加工修饰产生种类更加繁多的倍半萜衍生物。详细了解倍半萜合酶产物特异性性决定机制将会为倍半萜合酶的理性设计,定向生成新型化合物打下基础。本研究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对紫穗槐二烯合酶RxR基序及相关的D300位点进行了点突变,发现保守基序中R262K单点突变后其酶促反应主产物为(3R)-(E)-nerolidol,而R262L突变使酶失去活性,R264K突变则对产物比例无影响,显示保守基序中第一个精氨酸在活性中心疏水环境的维持中非常关键。D300突变结果显示此氨基酸对酶的活性维持非常必要,结合R262突变结果,推测R262和D300间的非键相互作用对酶活性的维持起重要作用。由于RxR基序在倍半萜合酶家族中非常保守,因此其作用是否具有普遍性值得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半萜合酶 紫穗槐二烯合酶 (3R)-(E)-nerolidol合酶 定点突变 产物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V-IL-6的构建及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
12
作者 王嘉玺 宋新荣 +2 位作者 卢奕 史美琴 马贤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337-342,共6页
利用基因重组、PCR扩增、定点突变及转译优化等程序,构建了人白细胞介素6重组表达载体CSV-IL-6(1)和CSV-IL-6(2);并利用DEAE-Dextran法转染猴细胞系COS7获得了有生物活性IL-6的暂时性高表达。IL-6ELISA定量测定表达水平:转染后48小时收... 利用基因重组、PCR扩增、定点突变及转译优化等程序,构建了人白细胞介素6重组表达载体CSV-IL-6(1)和CSV-IL-6(2);并利用DEAE-Dextran法转染猴细胞系COS7获得了有生物活性IL-6的暂时性高表达。IL-6ELISA定量测定表达水平:转染后48小时收集的上清CSV-IL-6(1)2573pg/ml,72小时1476pg/ml;CSV-IL-6(2)分别为8261Pg/ml与7101pg/ml。利用IL-6依赖的杂交瘤细胞株7TD1检测转染后48小时收集的培养上清的IL-6生物活性结果为:CSV-IL-6(1)10~4U/ml、3.9×10~9U/mg;CSV-IL-6(2)6.3×10~4U/ml,7.6×10~9U/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PCR扩增 基因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FecB突变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高繁滩羊核心群的构建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世卫 吴庭杰 +5 位作者 王倩 蔡蓓 韩赛铮 吴彦虎 王小龙 陈玉林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920-2929,共10页
旨在建立快速、高效、精准检测FecB突变的荧光qPCR技术,为滩羊多羔性能研究、群体改良及肉用多羔滩羊新品系培育提供技术支撑。基于荧光qPCR技术基本原理,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开发基于荧光qPCR检测绵羊FecB突变的方法;对85只已知FecB基因... 旨在建立快速、高效、精准检测FecB突变的荧光qPCR技术,为滩羊多羔性能研究、群体改良及肉用多羔滩羊新品系培育提供技术支撑。基于荧光qPCR技术基本原理,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开发基于荧光qPCR检测绵羊FecB突变的方法;对85只已知FecB基因型的健康、适繁雌性滩羊血液基因组DNA样品分别采用PCR-Sanger测序法、TaqMan探针法和荧光qPCR法进行FecB基因分型,统计3种方法的准确率;采用开发的荧光qPCR方法对939只健康、适繁滩羊进行FecB基因分型,统计不同FecB基因型经产母羊的产羔率。结果表明,使用TaqMan探针法、PCR-Sanger测序法和开发的荧光qPCR法对已知FecB基因型样品检测的比较中,荧光qPCR法对各基因型鉴定的准确度均达100%,高于前两者。939只滩羊FecB基因分型结果显示,6只滩羊为FecB突变纯合型(BB)、57只为杂合型(B+)、876只为野生型(++),BB型、B+型和++型滩羊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4%、6.07%和93.29%,其中B等位基因频率为0.04,+等位基因频率为0.96;监测母羊群体的产羔数发现,FecB突变纯合型滩羊产羔率为166.67%,突变杂合型滩羊产羔率为153.12%,野生型滩羊产羔率为105.78%,纯合突变型和杂合突变型母羊群体的产羔率极显著高于野生型群体(P<0.01)。综上所述,与TaqMan探针法及PCR-Sanger测序法相比,本研究建立的绵羊FecB突变荧光qPCR分型方法具有简便易行、廉价高效的优点,在绵羊的分子选育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同时本研究证实了滩羊FecB突变可显著提高母羊产羔率,为多羔滩羊的分子选育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B 荧光qPCR 特异引物 滩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矮缩病毒非结构蛋白Pns11的核酸结合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明非 任刚 +2 位作者 徐洪 陈章良 李毅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9期1-4,共4页
水稻矮缩病毒的非结构蛋白Pns11是一个序列非特异性的核酸结合蛋白 ,其N端有类似锌指蛋白的结构 ,C端富含碱性氨基酸。为了研究Pns11的核酸结合活性 ,构建了两个位于可能的锌指结构内的点突变以及四个分别删除部分碱性区氨基酸片段的缺... 水稻矮缩病毒的非结构蛋白Pns11是一个序列非特异性的核酸结合蛋白 ,其N端有类似锌指蛋白的结构 ,C端富含碱性氨基酸。为了研究Pns11的核酸结合活性 ,构建了两个位于可能的锌指结构内的点突变以及四个分别删除部分碱性区氨基酸片段的缺失突变。经测序验证后分别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 pBV2 2 1中 ,温度诱导表达。用提取包涵体的方法初步纯化突变体蛋白 ,Western印迹检测这些突变体和Pns11的抗体均有特异反应。以Southwestern和Northwestern印迹的方法证明六个突变体都保持了核酸结合活性。结果表明N端的类似锌指蛋白的结构不是结合核酸的活性位点 ,部分缺失C端的碱性氨基酸也不影响其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矮缩病毒 非结构蛋白PNS11 点突变 缺失突变 核酸结合蛋白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热杜邦菌α-淀粉酶的定向进化及高效表达 被引量:3
15
作者 靳燕 李延啸 +3 位作者 马俊文 王玉川 闫巧娟 江正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39-147,共9页
目的:对嗜热杜邦菌来源α-淀粉酶进行分子改造,以提高其耐热性和产酶水平。方法:基于易错PCR技术构建嗜热杜邦菌来源α-淀粉酶(Td-amy)的随机突变文库,高通量筛选耐热性和比酶活提高的突变体,通过定点突变及同源结构模拟对突变体进行分... 目的:对嗜热杜邦菌来源α-淀粉酶进行分子改造,以提高其耐热性和产酶水平。方法:基于易错PCR技术构建嗜热杜邦菌来源α-淀粉酶(Td-amy)的随机突变文库,高通量筛选耐热性和比酶活提高的突变体,通过定点突变及同源结构模拟对突变体进行分析,并将其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结果:筛选得到一个正向突变体(mTdamy)。该突变体最适温度(60℃)较野生型(55℃)提高了5℃,比酶活(466.3 U/mg)较野生型(227.9 U/mg)提高至2.0倍。经序列对比,mTd-amy有四个氨基酸发生了变化,分别为Ala4Val、Ala122Val、Lys194Arg和Ala468Asp,定点突变结果表明Ala122Val和Ala468Asp位点为影响其比酶活和最适反应温度的关键。进一步将突变体mTd-amy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经高密度发酵其酶活达64696 U/mL。结论:定向进化获得了嗜热杜邦菌来源α-淀粉酶的正向突变体,该突变体的最适温度和比酶活力均明显提高,为α-淀粉酶的分子改造以及工业化应用等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酶 定向进化 比酶活 定点突变 高密度发酵 嗜热杜邦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cnh6点突变单基因糖尿病家系的小鼠模型构建及表型分析
16
作者 熊枫然 卢晶 +4 位作者 张英超 谢荣荣 赵儒轩 李奇 杨金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75-581,共7页
目的通过CRISPR/Cas9技术构建Kcnh6基因P235L位点基因敲入定点突变小鼠模型,并验证该突变能否成功复制人类糖尿病家系表型,为接下来研究Kcnh6基因在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提供更精确的实验工具。方法设计针对已知糖尿病家系点突变位点的sgR... 目的通过CRISPR/Cas9技术构建Kcnh6基因P235L位点基因敲入定点突变小鼠模型,并验证该突变能否成功复制人类糖尿病家系表型,为接下来研究Kcnh6基因在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提供更精确的实验工具。方法设计针对已知糖尿病家系点突变位点的sgRNA(small guide RNA,sgRNA),同时制作一个携带靶位点同源臂、突变位点序列的供体DNA敲入载体。将sgRNA、cas9 mRNA和敲入载体通过显微注射移入小鼠的受精卵,选取其中存活的受精卵将其移植入假孕小鼠子宫,繁育得到子代小鼠。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基因测序等方法检测子代小鼠Kcnh6基因碱基突变情况。监测基因敲入小鼠的体质量和并对小鼠做糖耐量和胰岛素分泌实验。结果成功构建Kcnh6-P235L位点基因敲入纯合子小鼠。在高脂饲料喂养条件下,与同窝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相比,Kcnh6基因插入(knock in,KI)点突变小鼠的体质量增加,糖耐量及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结论成功构建了Kcnh6基因点突变敲入小鼠模型,且此模型具有糖尿病相关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定点突变 Kcnh6基因 糖耐量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糖磷酸化酶的半理性设计及生产α-熊果苷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沈洋 吕雪芹 +3 位作者 林璐 李江华 堵国成 刘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9,共9页
α-熊果苷是一种高价值糖苷,在化妆品和制药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酶法是生产α-熊果苷的主要手段,但由于缺乏高催化效率的酶而限制了α-熊果苷的生产。为了提高来自Streptococcus mutans UA159的蔗糖磷酸化酶(SmSP)的生物转化效率,... α-熊果苷是一种高价值糖苷,在化妆品和制药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酶法是生产α-熊果苷的主要手段,但由于缺乏高催化效率的酶而限制了α-熊果苷的生产。为了提高来自Streptococcus mutans UA159的蔗糖磷酸化酶(SmSP)的生物转化效率,进而提高α-熊果苷的产量,筛选了4种在Bacillus subtilis WB600中表达SmSP的载体,其中重组质粒pP43NMK-P43-gtfA在全细胞转化20 h后获得了最高的α-熊果苷产量(40.2 g/L)。其次,对SmSP催化活性中心周围的loop A进行了定点饱和突变,以提高酶和受体之间的亲和力,得到了突变体SmSP^I336L,其α-熊果苷产量和底物对苯二酚(hydroquinone,HQ)摩尔转化率分别为71.7 g/L和72.4%,产量相比对照提高了78.4%。最后,对重组菌株B.subtilis WB600/pP43NMK-P43-SmSP^I336L全细胞转化合成α-熊果苷反应条件进行优化,α-熊果苷的产量达到了110.3 g/L,HQ摩尔转化率为88.7%,产量相比对照提高了2.74倍。高催化效率重组菌株的构建,以及对突变体动力学的分析,对生物转化合成α-熊果苷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磷酸化酶 α-熊果苷 定点饱和突变 全细胞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模拟对接和定点突变提高10β–去乙酰巴卡亭Ⅲ乙酰氧基转移酶的活力
18
作者 欧阳萍兰 黄佳俊 +5 位作者 林淑玲 魏韬 林俊芳 郭丽琼 刘俊峰 刘绮倩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7-92,共6页
【目的】提高10β–去乙酰巴卡亭Ⅲ乙酰氧基转移酶(DBAT)活力,从而更高效地体外酶促合成巴卡亭Ⅲ。【方法】通过DBAT与其天然底物乙酰Co A的计算机分子模拟对接,选定C165W、N300I、F160C 3个氨基酸残基进行单点定点突变。突变基因经大... 【目的】提高10β–去乙酰巴卡亭Ⅲ乙酰氧基转移酶(DBAT)活力,从而更高效地体外酶促合成巴卡亭Ⅲ。【方法】通过DBAT与其天然底物乙酰Co A的计算机分子模拟对接,选定C165W、N300I、F160C 3个氨基酸残基进行单点定点突变。突变基因经大肠埃希菌重组表达,突变重组酶特性经体外酶促反应测定。【结果】3种突变重组酶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7 000;最适反应温度均为32.5℃,与野生酶DBAT一致;DBAT^(F160C)与DBAT的最适反应pH为7.5,略高于DBAT^(C165W)和DBAT^(N300I)的最适反应pH(7.0);DBAT^(C165W)、DBAT^(F160C)和DBAT^(N300I)的比活力与DBAT相比分别提高了61.5%、59.6%和19.2%,催化效率分别提高了55.4%、35.1%和2.9%,3种突变酶的米式常数(K_m)和最大反应速率(v_(max))均高于DBAT。【结论】疏水突变导致突变酶的比活力相比野生型均有显著提高,研究结果为体外高效酶促合成紫杉醇化学半合成的直接前体物巴卡亭Ⅲ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β–去乙酰巴卡亭Ⅲ乙酰氧基转移酶 分子模拟对接 定点突变 比活力 酶促反应 巴卡亭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学表型为Ay个体的基因分析
19
作者 孟庆宝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15-1616,1619,共3页
目的研究Ay亚型个体红细胞上血型抗原弱表达的原因,旨在揭示其分子学特征。方法对血清学表型为Ay的个体,通过PCR-SSP进行基因分型,并且测序分析7个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与A101等位基因参比序列对比。结果血清学表现为Ay的个体,PCR-SSP基... 目的研究Ay亚型个体红细胞上血型抗原弱表达的原因,旨在揭示其分子学特征。方法对血清学表型为Ay的个体,通过PCR-SSP进行基因分型,并且测序分析7个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与A101等位基因参比序列对比。结果血清学表现为Ay的个体,PCR-SSP基因分型定为A102/A102,序列分析发现存在A102特异性突变467C>T,同时还发现1009A/G杂合,Interon5的517位二条链均有缺失,一条缺G,一条缺C(517G-/C-)。结论Ay型的分子遗传学背景复杂,467C>T突变、1009A/G杂合、Interon5的517G-/C-缺失尚不足以解释其红细胞上抗原的弱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y亚型 PCR-SSP 核酸序列分析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