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带亚热带森林乔木的径向生长速率与功能性状的相关性
1
作者 张军 黄佳莉 +4 位作者 万春燕 张峰 余俊瑞 王宏翔 朱师丹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30,共10页
阐明树木功能性状与生长的相关性有助于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树种的生长动态。该研究在3个典型的热带亚热带森林样地共测定56种优势乔木树种的枝条抗栓塞能力(P50)、导水率(ks)、木材密度(WD)、比叶面积(SLA)和导管解剖特征等性状,同时,... 阐明树木功能性状与生长的相关性有助于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树种的生长动态。该研究在3个典型的热带亚热带森林样地共测定56种优势乔木树种的枝条抗栓塞能力(P50)、导水率(ks)、木材密度(WD)、比叶面积(SLA)和导管解剖特征等性状,同时,基于群落学调查数据分别计算大径级(DBH≥15 cm)、小径级(5~15 cm)和不区分径级(≥5 cm)的胸径生长速率(DGR),分析了性状与DGR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径级乔木种的DGR与ks均显著正相关,但与SLA、P50和导管特征等性状均不相关。小径级树种的WD与DGR负相关,而大径级树种的WD与DGR不相关。该研究表明相较于经济学性状,木质部导水率能更好地预测热带亚热带森林乔木的生长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部解剖 水力效率 栓塞抗性 生长速率 木材密度 比叶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乙酸钠对许氏平鲉生长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吴涤 郭治序 +1 位作者 马廷昊 韩雨哲 《河北渔业》 2025年第5期21-24,共4页
以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为研究对象,探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乙酸钠(SA)对许氏平鲉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配制了6组等氮等脂的饲料,乙酸钠添加水平分别为SA1(0)、SA2(250 mg/kg)、SA3(500 mg/kg)、SA4(1000 mg/kg)、SA5(2000 mg/... 以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为研究对象,探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乙酸钠(SA)对许氏平鲉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配制了6组等氮等脂的饲料,乙酸钠添加水平分别为SA1(0)、SA2(250 mg/kg)、SA3(500 mg/kg)、SA4(1000 mg/kg)、SA5(2000 mg/kg)和SA6(4000 mg/kg)。选取初始体质量(16.03±0.05)g的许氏平鲉18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鱼,置于18个带有循环过滤系统的100 L水槽中,进行养殖周期为56 d的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SA1相比,适量的乙酸钠能显著提高许氏平鲉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在SA4组达到峰值(P<0.05)。各组肝体比、肠体比、脏体比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系数随乙酸钠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乙酸钠能够显著提高许氏平鲉的生长性能且根据二次回归分析得出,饲料中乙酸钠的理论最适添加量为1628.08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钠 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 生长性能 增重率 特定生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磷浓度对4种饵料微藻生长的影响
3
作者 李万年 余祥勇 张振波 《水产养殖》 2025年第1期29-34,共6页
以f/2培养基为基础,分别对其中氮、磷营养盐浓度进行加富和减半处理,分析不同氮、磷浓度对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小球藻(Chlorella)和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生长的影响。... 以f/2培养基为基础,分别对其中氮、磷营养盐浓度进行加富和减半处理,分析不同氮、磷浓度对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小球藻(Chlorella)和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饵料微藻在不同氮、磷浓度下均能生长,其生长状况差异显著(P<0.05)。指出,高氮、磷浓度条件下,4种藻类生长速度均较低,培养基中营养盐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微藻培养过程中未被消耗的氮、磷,会随着饵料的投喂进入贝类育苗系统,不利于苗种的生长和存活。提出,牟氏角毛藻的最适氮、磷的浓度为1.760和0.074 mol/L;球等鞭金藻的最适浓度为0.441和0.074 mol/L;小球藻的最适浓度为0.880和0.019 mol/L;亚心形扁藻的最适浓度为0.882和0.074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饵料微藻 比生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和藻种密度对牟氏角毛藻生长及其用于养殖尾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4
作者 蔡佳骏 肖国洪 +3 位作者 张振波 曾慰庭 王梅芳 余祥勇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2期123-132,共10页
为探究盐度以及接种密度对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生长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和接种密度对牟氏角毛藻生长和细胞生化组成的影响以及牟氏角毛藻接种密度对水体中氮、磷元素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盐... 为探究盐度以及接种密度对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生长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和接种密度对牟氏角毛藻生长和细胞生化组成的影响以及牟氏角毛藻接种密度对水体中氮、磷元素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盐度和接种密度对牟氏角毛藻的生长速率、蛋白质和脂肪质量分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盐度20的培育条件下,牟氏角毛藻的比生长速率最大,达到(0.117±0.001)/d,而盐度15与盐度20组的比生长速率相近,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盐度15的培育条件下,牟氏角毛藻的蛋白质和总脂质量分数均最高。当接种密度为0.694×10^(6)cells/mL时,牟氏角毛藻的比生长速率最大,达到了(0.210±0.001)/d,同时,对水体中NH_(4)^(+)-N、NO_(3)^(-)-N、PO_(4)^(3-)-P的去除率也最高,且均显著高于其他接种密度试验组(P<0.05),分别为(97.75±0.18)%、(76.64±0.35)%、(96.70±0.35)%。结果表明,牟氏角毛藻大规模培育可以选择在盐度15~20、接种密度为0.694×10^(6)cells/mL的条件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氏角毛藻 盐度 接种密度 比生长速率 生化组成 养殖尾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H下降速率的反馈补料策略高密度培养保加利亚乳杆菌NQ2508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晓岑 徐岩 +2 位作者 刘彦民 李晓军 穆晓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3,共7页
保加利亚乳杆菌是酸奶发酵剂和益生菌制剂的重要菌种,其高密度培养对于提高菌种在应用产品生产中的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葡萄糖浓度和发酵pH是影响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的关键因子,底物葡萄糖被转化为细胞菌体和主要代谢产物乳酸,探... 保加利亚乳杆菌是酸奶发酵剂和益生菌制剂的重要菌种,其高密度培养对于提高菌种在应用产品生产中的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葡萄糖浓度和发酵pH是影响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的关键因子,底物葡萄糖被转化为细胞菌体和主要代谢产物乳酸,探究葡萄糖消耗速率与表征乳酸生成的发酵pH下降速率的关系,是研究保加利亚乳杆菌代谢流方向的重要方法。该实验通过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同时对葡萄糖消耗速率-pH降低速率相关模型研究,并基于底物质量守恒定律建立了一条基于pH下降速率的保加利亚乳杆菌高密度培养的反馈补料发酵策略。通过化学中和法控制发酵pH为6.0~5.0,基于pH下降速率进行反馈补料将葡萄糖质量浓度控制在8~2 g/L,发酵液的活菌数达到3.6×10^(9)CFU/mL,是批次分批培养的2.4倍。该策略的应用结果为提高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工业化生产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加利亚乳杆菌 反馈补料策略 高密度培养 区间pH培养 比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鳅早期生长特征及不同投喂策略对仔稚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陈琪 潘杰 +6 位作者 曾毅 张亚洲 张锦华 余传启 杨竹青 周秋白 王自蕊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0-616,共7页
实验通过研究不同投喂策略对泥鳅仔稚鱼时期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筛选出理想的饵料组合,通过对泥鳅早期生长曲线的拟合分析,初步探究泥鳅早期生长的特点,为泥鳅苗种培养和健康养殖提供参考。用蛋黄、轮虫、卤虫及配合饲料的不同组合分阶... 实验通过研究不同投喂策略对泥鳅仔稚鱼时期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筛选出理想的饵料组合,通过对泥鳅早期生长曲线的拟合分析,初步探究泥鳅早期生长的特点,为泥鳅苗种培养和健康养殖提供参考。用蛋黄、轮虫、卤虫及配合饲料的不同组合分阶段投喂均重为0.01 g左右的泥鳅,并在15dph、40dph和55dph时对各组称重并测量全长,比较不同饵料组合对泥鳅仔稚鱼生长性能的影响,采用SPSS 26.0进行方差分析及生长曲线拟合和回归分析。在15—40dph期间,轮虫+卤虫+蛋黄组SGR(9.50±0.18)%显著高于轮虫+蛋黄组(7.40±0.13)%及卤虫组(5.75±0.04)%(P<0.05);在41—55dph阶段,饲喂卤虫+配合饲料组SGR最高,为(8.89±0.49)%,显著高于轮虫+卤虫+蛋黄及卤虫+蛋黄+配合饲料组(P<0.05)。终末全长、末均重及WGR变化与SGR趋势相同。对仔稚鳅前期15—40dph投喂轮虫+卤虫+蛋黄,后期41—55dph投喂卤虫+配合饲料组进行生长曲线拟合及回归分析,全长和日龄之间的关系符合三次函数:TL=1E–05x^(3)–0.0007x^(2)+0.0679x+0.4071(R^(2)=0.995);体重与日龄之间的关系符合三次函数:BW=5E–06x^(3)–0.0002x^(2)+0.0048x–0.0125(R^(2)=0.958);全长与体重之间的关系符合幂函数,关系式:LWR=0.0062x^(2).7838(R^(2)=0.988)。实验表明泥鳅仔稚鱼期前期15—40dph投喂轮虫+卤虫+蛋黄,后期41—55dph投喂卤虫+配合饲料可获得较佳生长性能。泥鳅仔稚鱼体重与全长之间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LWR=0.0062x^(2).7838(R^(2)=0.988),b值显著小于3(P<0.05),为负异速生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稚鱼 特定生长率 生长曲线 投喂策略 泥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斑副沙鳅幼鱼周年生长特性研究
7
作者 王淘 符鹏 +3 位作者 彭飞 王永明 周龙 谢碧文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64-69,共6页
【目的】探明花斑副沙鳅幼鱼的生长规律,揭示其周年生长特性,为花斑副沙鳅养殖和规模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月龄人工繁殖的花斑副沙鳅幼鱼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游标卡尺和天平秤测量其体长、全长和体质量等周年生长数据并进行... 【目的】探明花斑副沙鳅幼鱼的生长规律,揭示其周年生长特性,为花斑副沙鳅养殖和规模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月龄人工繁殖的花斑副沙鳅幼鱼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游标卡尺和天平秤测量其体长、全长和体质量等周年生长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花斑副沙鳅幼鱼周年平均体质量由0.47 g/尾增至2.12 g/尾,增幅为351.06%;平均体长由30.30 mm增至55.70 mm,增幅为83.83%。体质量变异系数为10.75%~30.56%;体长变异系数为6.77%~12.30%。周年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为-0.35%/d~0.43%/d,体长特定生长率为1.28%/d~1.71%/d;肥满度为0.98~1.97。花斑副沙鳅幼鱼体质量全年均呈增长趋势,在水温月均值大于18℃时(3—8月),其体质量增长较快,增幅较大;在水温月均值小于18℃时(9月至翌年3月),其体质量增长趋势相对缓和,增幅较小;体长与体质量的拟合方程为y=0.0319x^(2.3004),异速生长系数(b)为2.3004;全长与体长的拟合方程为y=1.4553x^(0.8773),异速生长系数(b)为0.8773。【结论】花斑副沙鳅幼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生长状况良好,属负异速增长类型,可根据其周年生长规律,分阶段和分季节优化投喂策略,促进其营养供给和快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斑副沙鳅 幼鱼 人工养殖 生长特性 特定生长率 异速生长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耐低温自养氨氧化细菌富集培养物的生物学特征
8
作者 李月娜 孙富康 +2 位作者 蔡雨衡 梅洪 程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0,共10页
从某市政污水处理厂中分离得到了一种亚硝化单胞菌富集物,文章研究了温度、氨氮浓度、盐度等对其氨氧化活性与生长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在黑臭河水、造纸废水、垃圾渗滤液中的低温脱氨效果。结果表明,该富集培养物中唯一的亚硝化单胞菌被... 从某市政污水处理厂中分离得到了一种亚硝化单胞菌富集物,文章研究了温度、氨氮浓度、盐度等对其氨氧化活性与生长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在黑臭河水、造纸废水、垃圾渗滤液中的低温脱氨效果。结果表明,该富集培养物中唯一的亚硝化单胞菌被命名为Nitrosomonas mobilis NZ13,该菌的丰度占比为99.85%,其16S rRNA和amoA基因序列与Nitrosomonas mobilis Nc2的相似度分别达到97.40%和99.79%。该富集培养物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代时低至6.9 h),最适氨氮为200~400 mg/L,半数抑制浓度为840 mg/L,最适盐度为0.25%。该富集培养物在低至7℃下时,最大比生长速度可达0.8 d^(-1),且能够在13℃下显著提高黑臭河水、造纸废水和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去除率。该富集培养物既能在中温快速制备,也能在低温下稳定生长,并能促进低温污水中的氨氮去除,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养氨氧化菌 亚硝化单胞菌 比生长速度 低温 脱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喂率对凡纳对虾中间培育生长、生理和水环境的影响
9
作者 王立威 李甍 +4 位作者 宋协法 李贤 董登攀 陈钊 白雪松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9-170,共12页
中间培育是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的重要阶段,投喂率是影响此阶段养殖成效的重要参数。本研究开展为期30 d的养殖实验,研究3组投喂率(投喂率分别为体重的5%、7.5%、10%,分别命名为T5、T7.5和T10)对凡纳对虾中间培育养殖水质、... 中间培育是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的重要阶段,投喂率是影响此阶段养殖成效的重要参数。本研究开展为期30 d的养殖实验,研究3组投喂率(投喂率分别为体重的5%、7.5%、10%,分别命名为T5、T7.5和T10)对凡纳对虾中间培育养殖水质、微生物群落结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实验期间,水体pH、盐度、温度及溶解氧均保持在适宜对虾生长的范围内。结果显示,随着实验进行,总氨氮(TAN)、亚硝态氮(NO2--N)和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出现上升趋势,实验结束时,其浓度随投喂率升高呈现显著差异:T10>T7.5>T5。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养殖水体的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随投喂率升高呈下降趋势,不同投喂率的优势门类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50.36%~67.53%)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2.09%~67.53%);在属水平上,对凡纳对虾有害的弧菌(Vibrio)相对丰度在T10组最高(37.33%)、T5组最低(0.13%);对其有益的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相对丰度在T10组最低(0.28%)、T7.5组最高(9.78%)。凡纳对虾肝胰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T10组最低、T7.5组最高(P<0.05)。T7.5和T10组对虾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大于T5组(P<0.05),但T7.5和T10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投喂率与存活率呈负相关,且3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利用因子分析对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生长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T7.5组得分最高,为0.92,凡纳对虾中间培育的投喂率在7.5%左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喂率 凡纳对虾 中间培育 养殖水环境 非特异性免疫 生长性能 综合得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可特肠佳粉剂对大菱鲆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佩林 李丽 +5 位作者 叶仕根 张静 崔艳红 单云盟 张涛 张劲松 《养殖与饲料》 2024年第3期27-31,共5页
[目的]评估艾可特肠佳粉剂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为艾可特肠佳粉剂在大菱鲆及其他鱼类养殖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将3 000尾初始体质量为(10±1) g和(40±5) g大菱鲆幼鱼分为2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评估艾可特肠佳粉剂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为艾可特肠佳粉剂在大菱鲆及其他鱼类养殖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将3 000尾初始体质量为(10±1) g和(40±5) g大菱鲆幼鱼分为2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组在饲料中添加0.1%艾可特肠佳粉剂,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试验周期21周,测定大菱鲆幼鱼的肠道绒毛长度、肌层厚度、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肥满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菱鲆肠道绒毛长度极显著增加65.8%,肌层厚度显著增加44.7%,绒毛长度与肌层厚度比值显著增加38.9%,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差异不显著。[结论]在饲料中添加0.1%艾可特肠佳粉剂可以增加大菱鲆肠道绒毛长度和肌层厚度,改善其肠道组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肠道组织 生长性能 艾可特肠佳 绒毛长度 肌层厚度 特定生长率 增重率 肥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对小丑鱼生长及养殖水质的影响试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宗文 《河北渔业》 2024年第8期10-13,22,共5页
为探讨微生态制剂对海水观赏鱼养殖的影响效果,在小丑鱼(Amphiprion frenatus)养殖水体中定期加入微生态制剂,通过60 d的养殖试验,对比分析了处理组与对照组的水质指标和小丑鱼的生长指标。结果显示,微生态制剂能显著降低水体中的氨态... 为探讨微生态制剂对海水观赏鱼养殖的影响效果,在小丑鱼(Amphiprion frenatus)养殖水体中定期加入微生态制剂,通过60 d的养殖试验,对比分析了处理组与对照组的水质指标和小丑鱼的生长指标。结果显示,微生态制剂能显著降低水体中的氨态氮和亚硝酸态氮(P<0.05),对稳定pH和分解有机物等具有积极作用。处理组的小丑鱼成活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提高,但差异性不显著(P>0.05),处理组中微生态制剂对小丑鱼生长作用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丑鱼(Amphiprion frenatus) 水环境质量 特定生长率 成活率 微生态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笋期定位施肥对早园竹退笋的影响
12
作者 冯小虎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4期42-45,共4页
退笋直接影响竹林的成竹数量,进而影响竹林生产力,是竹林抚育管理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北京地区以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opinqua)为对象,采用定位施肥技术(于竹林出笋期,在竹笋周围多次施用速效液体肥料),研究了施肥对退笋率、成... 退笋直接影响竹林的成竹数量,进而影响竹林生产力,是竹林抚育管理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北京地区以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opinqua)为对象,采用定位施肥技术(于竹林出笋期,在竹笋周围多次施用速效液体肥料),研究了施肥对退笋率、成竹胸径及退笋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肥组的退笋率为41.3%,比对照下降14.6个百分点,二者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2)随着出笋期的延后,退笋率逐渐升高,但施肥组退笋率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3)施肥能够极显著的增大出笋末期的成竹胸径,较对照提高52.3%;4)施肥对于退笋高度无明显影响。试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退笋的营养假说,对竹林抚育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园竹 定位施肥 退笋率 出笋期 生长规律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微生态制剂对刺参养殖水环境及幼参生长的影响
13
作者 李宗文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5期564-568,共5页
为了探讨微生态制剂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的影响效果,在幼参培育水体中定期加入微生态制剂,通过60 d的培育试验,对比分析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水质指标和幼参的生长指标。结果显示,微生态制剂能显著降低水体中的氨态氮(P<... 为了探讨微生态制剂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的影响效果,在幼参培育水体中定期加入微生态制剂,通过60 d的培育试验,对比分析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水质指标和幼参的生长指标。结果显示,微生态制剂能显著降低水体中的氨态氮(P<0.05)和亚硝酸态氮(P<0.05),对稳定pH和分解有机物等具有积极作用。试验组的幼参成活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05),其中试验Ⅱ组(芽孢杆菌加入组)对幼参生长作用显著(P<0.05),但与试验Ⅲ组(乳酸菌加入组)差异不显著(P>0.05)。该试验结果可为微生态制剂在海珍品育苗和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水环境质量 特定生长率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核苷酸对草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李绪清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3期277-280,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的核苷酸(Nucleotide)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性能的影响,为核苷酸在草鱼养殖生产中的高效应用提供参考。试验选择560尾体重约为10g的健康的草鱼,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将其均分4组,每组5个重复,...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的核苷酸(Nucleotide)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性能的影响,为核苷酸在草鱼养殖生产中的高效应用提供参考。试验选择560尾体重约为10g的健康的草鱼,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将其均分4组,每组5个重复,每组重复28尾草鱼。对照组草鱼投喂基础饲料,核苷酸组草鱼分别投喂含有0.2%、0.4%和0.6%的核苷酸的试验饲料。投喂60 d后,检测各组草鱼的生长性能。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草鱼投喂0.4%的核苷酸可以使试验末重增加(P<0.05),增重率增加17.28%(P<0.05),可以使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而核苷酸对草鱼的特定生长率、成活率、脏体比和肝体比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适量的核苷酸可以促进草鱼生长,且核苷酸添加量为0.4%时,生长性能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Nucleotide)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增重率 饲料系数 特定生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豆粕对加州鲈生长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韦克灿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3期300-302,共3页
该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水平的发酵豆粕对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的影响,确定发酵豆粕的最适添加水平。试验选择375尾体重约为5g的加州鲈,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原则,将其均匀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加州鲈。... 该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水平的发酵豆粕对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的影响,确定发酵豆粕的最适添加水平。试验选择375尾体重约为5g的加州鲈,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原则,将其均匀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加州鲈。各组加州鲈分别投喂含有0%(对照组)、2.5%、5%、10%和20%发酵豆粕的试验饲料。试验周期为60 d。试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加州鲈的生长性能。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加州鲈投喂含有10%的发酵豆粕的饲料可以显著提高试验末重和特定生长率(P<0.05),投喂含5%、10%和20%发酵豆粕的饲料可以显著提高增重率(P<0.05)。研究表明,加州鲈投喂适量的发酵豆粕可以提高其生长性能,综合各项数据,发酵豆粕的最适添加量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豆粕 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增重率 特定生长率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平艾叶粉对草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廖胜奕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3期281-284,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艾叶(Artemisia argyi)粉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性能的影响,并确定草鱼生长所需的最适艾叶粉水平。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的草鱼500尾,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原则,将其均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艾叶(Artemisia argyi)粉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性能的影响,并确定草鱼生长所需的最适艾叶粉水平。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的草鱼500尾,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原则,将其均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草鱼。各组试验草鱼分别投喂含有0%(空白对照组)、2%、4%和8%的艾叶粉的试验饲料。饲养10周后,检测各组试验草鱼的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存活率、饲料系数等生长性能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草鱼投喂4%和8%的艾叶粉可以显著提高试验草鱼的试验末重、特定生长率、增重率(P<0.05);而投喂4%和8%的艾叶粉可以显著降低试验草鱼的饲料系数(P<0.05)。试验草鱼投喂艾叶粉对草鱼的存活率、脏体比、肝体比未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研究表明,草鱼投喂适量的艾叶粉可以显著提高其生长性能,综合指标数据及养殖成本考虑,草鱼养殖中添加4%的艾叶粉对其生长性能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Artemisia argyi)粉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增重率 特定生长率 饲料系数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王黔海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4期464-467,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幼鱼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确定黄颡鱼幼鱼养殖生产中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最适添加水平。选择初始体重约为11g的健康的黄颡鱼幼鱼,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原则,... 试验旨在研究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幼鱼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确定黄颡鱼幼鱼养殖生产中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最适添加水平。选择初始体重约为11g的健康的黄颡鱼幼鱼,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原则,将其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黄颡鱼幼鱼。对照组的黄颡鱼幼鱼投喂不添加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基础饲料,试验组黄颡鱼幼鱼投喂分别添加200 mg/kg、400 mg/kg和800 mg/kg的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基础饲料。试验黄颡鱼幼鱼驯养2周,正式试验期为6周。试验结束,检测各组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性能。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黄颡鱼幼鱼投喂400 mg/kg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显著提高试验末重(P<0.05);投喂400和800mg/kg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显著提高增重率、特定生长率(P<0.05),显著降低了饲料系数(P<0.05)。综上所述,黄颡鱼幼鱼养殖中添加适量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提高其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 幼鱼 增重率 特定生长率 饲料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菌渣对草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刘宁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为探讨不同水平的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菌渣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性能的影响,评估金针菇菌渣在草鱼养殖中的最适使用水平。试验选择体况健康、体重约为20g的草鱼60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 为探讨不同水平的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菌渣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性能的影响,评估金针菇菌渣在草鱼养殖中的最适使用水平。试验选择体况健康、体重约为20g的草鱼60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各组草鱼分别投喂含有0%(对照组)、4%、8%和16%金针菇菌渣的试验饲料。试验草鱼驯养2周,正式试验期8周。试验结束,统计分析各组草鱼的生长性能指标。试验结果显示,草鱼采食含有8%的金针菇菌渣饲料,可以显著提高试验末重(P<0.05)、增重率(P<0.05),并显著降低饲料系数(P<0.05),其中试验末重显著提高了6.6%、增重率提高了8.96%,饲料系数降低了6.76%。而不同水平的金针菇菌渣对草鱼的特定生长率、肝体比、脏体比等数据未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研究表明,在配合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金针菇菌渣可以改善草鱼的生长性能,提高饲料利用率,且金针菇菌渣的最适添加水平为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 菌渣 特定生长率 增重率 饲料系数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斑节对虾生长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6
19
作者 温为庚 林黑着 +3 位作者 吴开畅 杨其彬 黄建华 江世贵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4-146,共3页
虾青素以不同质量分数(0,10,20,40,80,160 mg.kg^-1)添加到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饲料中投喂30 d,研究虾青素对斑节对虾[初始体质量(1.32±0.03)g]生长、存活和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虾青素可提高斑节对虾的存活率,但... 虾青素以不同质量分数(0,10,20,40,80,160 mg.kg^-1)添加到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饲料中投喂30 d,研究虾青素对斑节对虾[初始体质量(1.32±0.03)g]生长、存活和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虾青素可提高斑节对虾的存活率,但无明显规律性;而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就终末均质量而言,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实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虾青素可提高斑节对虾酚氧化酶(PO)的活力,除10 mg.kg^-1和20 mg.kg^-1组外,其余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对碱性磷酸酶(ALP)、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力无显著影响。以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酚氧化酶(PO)活力为参考指标,虾青素适宜添加量为40-80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斑节对虾 存活率 特定生长率 免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密度对白点鲑幼鱼生长、存活以及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3
20
作者 张永泉 尹家胜 +4 位作者 王丙乾 刘奕 李永发 李建兴 白庆利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0-524,共5页
研究了养殖密度(3.33、6.93、10.01、13.65 kg/m3)对白点鲑Salvelinus leucomaenis幼鱼生长、存活和行为的影响。经48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对白点鲑幼鱼存活率、肥满度影响差异不显著,对其生长离散影响差异显著(P=0.001);体... 研究了养殖密度(3.33、6.93、10.01、13.65 kg/m3)对白点鲑Salvelinus leucomaenis幼鱼生长、存活和行为的影响。经48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对白点鲑幼鱼存活率、肥满度影响差异不显著,对其生长离散影响差异显著(P=0.001);体重变异系数(CV)与养殖密度(SD)呈正相关(CV=0.288SD-5.999,R=0.875,P=0.004);特定增长率(SGR)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不断减小,二者呈显著负相关(SGR=15.220-5.908SD,R=-0.832,P=0.005),但净增重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不断增加,且各密度组最终净增重差异极显著(P=0.000);养殖密度对白点鲑幼鱼的活动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低密度鱼集群性较低,对光线、声音等外界刺激反应比较敏感,大部分鱼都在水体底层进食,投饵时易剩料;高密度组的幼鱼相遇频率要高于低密度环境中的频率,彼此相互碰撞与避让,鱼类出现游动急躁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点鲑 养殖密度 变异系数 特定生长率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